《谈中国诗》优质课一等奖公开课获奖PPT课件
合集下载
《谈中国诗》ppt课件

05
中国诗歌翻译与传播
翻译原则与技巧探讨
忠实原文
01
在翻译中国诗歌时,首要原则是忠实于原文,准确传达原诗的
意义、情感和韵味。
保持诗歌形式
02
在翻译过程中,应尽量保持诗歌的形式,如押韵、节奏等,以
体现诗歌的音乐美。
文化背景考虑
03
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通过注释、解释
等方式,帮助读者理解诗歌背后的文化内涵。
古典诗歌与现代诗歌的互动关系
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之间的互动关系不仅体现在创作实践上,还体现在理论研究和批评领 域。通过对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的比较研究,可以深入探讨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 律。
古典诗歌在当代文学创作中的影响
古典诗歌对当代文学 创作的影响
古典诗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对当代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许多当代作家在创作中自觉 或不自觉地借鉴了古典诗歌的表现手 法和艺术技巧,使得他们的作品具有 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青玉案·元夕
此词为宋朝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 ,通过描绘元夕之夜的景象和词人的 感受,表达了词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和对未来的期许。
04
中国诗歌与现代文化关系
传承与创新:古典诗歌在现代文化中的价值
01 02
古典诗歌的传承
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育、媒体等多种渠道得以 传承。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依然能够欣赏到古典诗歌的韵律之美和意境 之深远。
象征手法与意象运用
象征手法
中国诗歌中常常运用象征手法, 通过对自然景物、动物、植物等 赋予象征意义,来表达诗人的情
感和主题。
意象运用
意象是中国诗歌中重要的艺术手法 之一,诗人们通过创造独特的意象 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主题,增强诗 歌的艺术感染力。
高中语文-2-谈中国诗-语文版必修5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第70页
假如你是这位汉学家,在遭到钱钟书巧妙谢绝后依然想 造访他,你怎样表示你希望呢?要求依然以“鸡”和“蛋” 为喻体写一句话来表示你希望。(不超出4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态,却令人浮想﹒联﹒翩﹒。﹒
第40页
【解析】选B。荡气回肠:指使肝肠盘旋,使心气激荡。形 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感人。不合语意。A项,静默:一是 指寂静,没有声音;二是指肃立不做声,表示悼念。本句使 用是第二个义项。C项,妨害:是有害于意思,符合语意。D 项,浮想联翩:指许许多多感想不停涌现出来,符合语境。
第65页
【解析】“代兴”意思是更迭兴起或盛行,了解“传统” 演变为“新风气代兴”能够从文章第三段对“传统”讲解中 取得。 答案:①事物演化迫使传统以变应变。②传统须作出妥协, 来迁就演变事物。③传统为免于因反抗而地位动摇, 把规律解释放宽,以收容新风气。④新风气代兴,首先强调 与原有传统立异,但也要找一个传统作为渊源所自。
第42页
C.山东各地各级团组织结合实际,制订工作方案,设置引导 目标,规划推进步骤,将引导青年任务巧妙渗透到各项工作 和活动中。 D.民主体制下,民众选票压力会迫使官员想民众之所想, 与民众保持一个共同利益感受,以本着与民众在情感和利益 中有共鸣为标准。 【解析】选C。A项,语序不妥。“发展”和“复苏”调换位 置。B项,成份残缺。在“精品线路”后加“建设”等词语。 D项,句式杂糅。“以本着……为标准”是两句话, “本着……标准”“以……为标准”两句保留一个。
第43页
4.把以下六句话重新组合,衔接最恰当一项是( )
假如你是这位汉学家,在遭到钱钟书巧妙谢绝后依然想 造访他,你怎样表示你希望呢?要求依然以“鸡”和“蛋” 为喻体写一句话来表示你希望。(不超出4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态,却令人浮想﹒联﹒翩﹒。﹒
第40页
【解析】选B。荡气回肠:指使肝肠盘旋,使心气激荡。形 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感人。不合语意。A项,静默:一是 指寂静,没有声音;二是指肃立不做声,表示悼念。本句使 用是第二个义项。C项,妨害:是有害于意思,符合语意。D 项,浮想联翩:指许许多多感想不停涌现出来,符合语境。
第65页
【解析】“代兴”意思是更迭兴起或盛行,了解“传统” 演变为“新风气代兴”能够从文章第三段对“传统”讲解中 取得。 答案:①事物演化迫使传统以变应变。②传统须作出妥协, 来迁就演变事物。③传统为免于因反抗而地位动摇, 把规律解释放宽,以收容新风气。④新风气代兴,首先强调 与原有传统立异,但也要找一个传统作为渊源所自。
第42页
C.山东各地各级团组织结合实际,制订工作方案,设置引导 目标,规划推进步骤,将引导青年任务巧妙渗透到各项工作 和活动中。 D.民主体制下,民众选票压力会迫使官员想民众之所想, 与民众保持一个共同利益感受,以本着与民众在情感和利益 中有共鸣为标准。 【解析】选C。A项,语序不妥。“发展”和“复苏”调换位 置。B项,成份残缺。在“精品线路”后加“建设”等词语。 D项,句式杂糅。“以本着……为标准”是两句话, “本着……标准”“以……为标准”两句保留一个。
第43页
4.把以下六句话重新组合,衔接最恰当一项是( )
谈中国诗省优质课一等奖ppt课件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品
味 文字 请找到其中的比喻,并品析。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诗史 中:抒情-戏剧
异
特点二:外:诗的篇幅愈短愈妙
篇幅 中: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 同
特点三:外:听不见的音乐更美 韵味 中:言有尽而意无穷
同
特点四:外:有拔木转石的手里和惊天动地的神威 风格 中: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异
特点五:外:中西诗不但内容相同,作风也暗合 内容 中:中国诗跟西洋诗无甚差异
同
读 外 国 诗 回 到 本 国 诗
在钱钟书先生的身上体现了 中华民族最美好的品质:聪明、 优美、善良、开放和谦虚。
——雅克·希拉克
作者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作者
钱钟书其人
钱钟书,原名仰先,字 默存,号槐聚。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 学研究家。钱钟书在文学, 国学,比较文学,文化批 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 甚至冠以“钱学”。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总结中国诗的特点
特点一:外:史诗-戏剧-抒情诗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22页PPT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谈中国诗课件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第10页
③豪放派。宋代词坛的一大流派,其作品气势豪放,意境 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词 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代表作品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④婉约派。宋代词坛上的一大流派,其作品语言清丽、含 蓄,词中抒发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深沉幽怨, 题材较狭窄,往往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 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等。
第14页
二、写准字形
biàn( 辨 )别 (1)争biàn( 辩 ) 花bàn( 瓣 )
ráo( 饶 )恕 (3)缠rào( 绕 ) 阻náo( 挠 )
ɡài( 概 )括 (2)kǎi( 慨 )叹 灌ɡài( 溉 )
xiāo( 逍 )遥 xiāo( 销 )售 (4) xiāo( 硝 )酸 xiāo( 消 )化
第26页
三、阅读课文第 3~10 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4.第 3 自然段“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 二三分钟。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 剪掠”这两句话有何含意? [对应考点: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 答:_这__两__句__话__里__,__作__者__用__“__闪__电__战__”__“__轻__鸢__剪__掠__”__形__象__地__ _写__出__了__阅__读__中__国__诗__的__“__快__”__和__中__国__诗__的__“__短__”__。_
第8页
三、相关知识 关于中国诗歌
(1)诗歌的特点 ①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②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 特点。 ③诗歌的形式: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 分行又主要是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③豪放派。宋代词坛的一大流派,其作品气势豪放,意境 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词 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代表作品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④婉约派。宋代词坛上的一大流派,其作品语言清丽、含 蓄,词中抒发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深沉幽怨, 题材较狭窄,往往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 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等。
第14页
二、写准字形
biàn( 辨 )别 (1)争biàn( 辩 ) 花bàn( 瓣 )
ráo( 饶 )恕 (3)缠rào( 绕 ) 阻náo( 挠 )
ɡài( 概 )括 (2)kǎi( 慨 )叹 灌ɡài( 溉 )
xiāo( 逍 )遥 xiāo( 销 )售 (4) xiāo( 硝 )酸 xiāo( 消 )化
第26页
三、阅读课文第 3~10 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4.第 3 自然段“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 二三分钟。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 剪掠”这两句话有何含意? [对应考点: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 答:_这__两__句__话__里__,__作__者__用__“__闪__电__战__”__“__轻__鸢__剪__掠__”__形__象__地__ _写__出__了__阅__读__中__国__诗__的__“__快__”__和__中__国__诗__的__“__短__”__。_
第8页
三、相关知识 关于中国诗歌
(1)诗歌的特点 ①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②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 特点。 ③诗歌的形式: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 分行又主要是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谈中国诗》公开课ppt课件

最早的诗歌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集, 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 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
发展历程
01
02
03
发展脉络
从《诗经》到《楚辞》, 再到汉乐府和唐诗,中国 诗歌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 历程。
唐诗繁荣
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 期,出现了李白、杜甫等 伟大的诗人。
宋词与元曲
宋代以词著称,元代则以 曲为盛,如元曲四大家等 。
形式。
全球化视野
中国诗歌逐渐走向世界,与国际 诗歌界的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 中国诗歌的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强
。
新生代诗人与作品
XXX
作为新生代诗人的代表,XXX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新颖的表达方式,创作出了一批具有影响 力的作品,如《XXX》等。
XXX
XXX的作品以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见长,其代表作品《XXX》在诗坛引起了广泛的关 注和赞誉。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问题
中国诗歌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将传统元素与现代 元素融合,形成新的诗歌风格和特色是一大挑战。
发展趋势
多元化发展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中国诗歌也 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各种风格
和流派的诗歌都在蓬勃发展。
跨界融合
诗歌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跨界融合 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例如诗歌与 音乐、绘画、舞蹈等的结合,为 诗歌创作带来了新的灵感和表现
道家思想倡导逍遥游,追求自由自在 的精神境界,这种思想也影响了中国 诗歌中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 求。
禅宗思想的影响
禅宗思想强调内心修炼和悟道,主张通过静心、冥想等方式达到内心的 平静和觉悟,这种思想影响了中国诗歌中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表达。
禅宗思想认为万物皆有佛性,主张见性成佛,这种思想也影响了中国诗 歌中对自然、生命的感悟和赞美。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集, 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 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
发展历程
01
02
03
发展脉络
从《诗经》到《楚辞》, 再到汉乐府和唐诗,中国 诗歌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 历程。
唐诗繁荣
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 期,出现了李白、杜甫等 伟大的诗人。
宋词与元曲
宋代以词著称,元代则以 曲为盛,如元曲四大家等 。
形式。
全球化视野
中国诗歌逐渐走向世界,与国际 诗歌界的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 中国诗歌的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强
。
新生代诗人与作品
XXX
作为新生代诗人的代表,XXX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新颖的表达方式,创作出了一批具有影响 力的作品,如《XXX》等。
XXX
XXX的作品以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见长,其代表作品《XXX》在诗坛引起了广泛的关 注和赞誉。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问题
中国诗歌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将传统元素与现代 元素融合,形成新的诗歌风格和特色是一大挑战。
发展趋势
多元化发展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中国诗歌也 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各种风格
和流派的诗歌都在蓬勃发展。
跨界融合
诗歌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跨界融合 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例如诗歌与 音乐、绘画、舞蹈等的结合,为 诗歌创作带来了新的灵感和表现
道家思想倡导逍遥游,追求自由自在 的精神境界,这种思想也影响了中国 诗歌中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 求。
禅宗思想的影响
禅宗思想强调内心修炼和悟道,主张通过静心、冥想等方式达到内心的 平静和觉悟,这种思想影响了中国诗歌中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表达。
禅宗思想认为万物皆有佛性,主张见性成佛,这种思想也影响了中国诗 歌中对自然、生命的感悟和赞美。
《谈中国诗》公开课课件 PPT

已陷入一种彼此相沿、互相抄袭的团团转之境, 千篇一律,毫无新意。钱先生不为常见所囿,从 古今中外的文学创作实践中,指出了博喻、曲喻、 一喻多义等手法,别开生面,自成一家。使比喻 这一惯闻常见却又被人们习而想忘的修辞手法, 又焕发出勃勃生机,显示出其神奇的魔力和无穷 的乐趣,本文中他采用了如下手法:
① 比喻的谜底 ② 博喻 ③ 曲喻 ④ 一喻多意 ⑤ 分喻 ⑥ 反喻
著作书目
《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1941; 《人.兽.鬼》(短篇小说集)1946; 《围城》(长篇小说)1947; 《谈艺录》(诗话)1948,; 《管锥篇》(1-4册,文论)1979; 《七缀集》(文论集)1985 。
《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 语译本。
《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 较诗论。多卷本
• 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 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与此同 时,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 华大学执教或任职。 1953年后,在北京大 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 学院副院长。
• 1966年钱钟书、杨绛均被“揪出” , 有人写大字报诬陷钱钟书轻蔑领袖著作, 钱钟书、杨绛用事实澄清了诬陷。
• 第二,居高临下,征古今引中外,有较强的知识性。在课文中,作者 站在历史和文化的高度,自由地驾驭着古今中外的一切文史资料。他 引用的国外资料中,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希腊、俄 罗斯、捷克乃至印度等国的资料;涉及的范围包括文学、哲学、历史 学、艺术等。引用中国的文史资料,从古到今,那就更多。这样的文 章,以丰富的知识取胜。
• 例8:“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 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
• 此句通过对狗的不同叫法来阐述不管是中 国诗还是外国诗,首先它们是诗。 (8节)
① 比喻的谜底 ② 博喻 ③ 曲喻 ④ 一喻多意 ⑤ 分喻 ⑥ 反喻
著作书目
《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1941; 《人.兽.鬼》(短篇小说集)1946; 《围城》(长篇小说)1947; 《谈艺录》(诗话)1948,; 《管锥篇》(1-4册,文论)1979; 《七缀集》(文论集)1985 。
《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 语译本。
《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 较诗论。多卷本
• 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 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与此同 时,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 华大学执教或任职。 1953年后,在北京大 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 学院副院长。
• 1966年钱钟书、杨绛均被“揪出” , 有人写大字报诬陷钱钟书轻蔑领袖著作, 钱钟书、杨绛用事实澄清了诬陷。
• 第二,居高临下,征古今引中外,有较强的知识性。在课文中,作者 站在历史和文化的高度,自由地驾驭着古今中外的一切文史资料。他 引用的国外资料中,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希腊、俄 罗斯、捷克乃至印度等国的资料;涉及的范围包括文学、哲学、历史 学、艺术等。引用中国的文史资料,从古到今,那就更多。这样的文 章,以丰富的知识取胜。
• 例8:“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 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
• 此句通过对狗的不同叫法来阐述不管是中 国诗还是外国诗,首先它们是诗。 (8节)
《谈中国诗》公开课ppt课件(1)

富诗歌内涵和表现力。
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
情感真挚
抒发内心真实情感, 引起读者共鸣。
意境深远
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 人事,营造深远意境
。
象征手法
运用象征手法,表达 抽象情感和理念。
寓情于景
将情感融入景物描绘 中,达到情景交融的
效果。
中国诗歌在当代社会中的影
05
响与价值
传承优秀文化遗产
诗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象征手法与意象运用
象征手法丰富多样
中国诗歌中广泛运用象征 手法,如比喻、拟人、借 代等,使诗歌形象生动, 意蕴深厚。
意象独特鲜明
诗人们善于运用独特的意 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主 题,如“月亮”代表思念 ,“柳”象征离别等。
意象与情感的融合
诗人们通过将意象与情感 相融合,创造出具有独特 美感和深厚内涵的诗歌作 品。
01
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描绘了美景和离情别绪的融合,
情景交融,富有哲理意味。
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02
通过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元曲《天净沙·秋思》
03
通过描绘秋天黄昏的景色,表现了游子在外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
现代诗歌佳作欣赏
《再别康桥》
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康 桥的描绘和回忆,表达了作者对 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
通过具体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营造出 深远而富有哲理的意境。
抒情言志,表达真挚情感
01
02
03
强烈的抒情性
中国诗歌以抒情为主要特 色,诗人们通过诗歌来表 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情感真挚动人
诗人们在诗歌中抒发自己 的喜怒哀乐,表达对人生 、爱情、友情等的真挚感 受。
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
情感真挚
抒发内心真实情感, 引起读者共鸣。
意境深远
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 人事,营造深远意境
。
象征手法
运用象征手法,表达 抽象情感和理念。
寓情于景
将情感融入景物描绘 中,达到情景交融的
效果。
中国诗歌在当代社会中的影
05
响与价值
传承优秀文化遗产
诗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象征手法与意象运用
象征手法丰富多样
中国诗歌中广泛运用象征 手法,如比喻、拟人、借 代等,使诗歌形象生动, 意蕴深厚。
意象独特鲜明
诗人们善于运用独特的意 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主 题,如“月亮”代表思念 ,“柳”象征离别等。
意象与情感的融合
诗人们通过将意象与情感 相融合,创造出具有独特 美感和深厚内涵的诗歌作 品。
01
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描绘了美景和离情别绪的融合,
情景交融,富有哲理意味。
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02
通过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元曲《天净沙·秋思》
03
通过描绘秋天黄昏的景色,表现了游子在外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
现代诗歌佳作欣赏
《再别康桥》
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康 桥的描绘和回忆,表达了作者对 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
通过具体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营造出 深远而富有哲理的意境。
抒情言志,表达真挚情感
01
02
03
强烈的抒情性
中国诗歌以抒情为主要特 色,诗人们通过诗歌来表 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情感真挚动人
诗人们在诗歌中抒发自己 的喜怒哀乐,表达对人生 、爱情、友情等的真挚感 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以
致
用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作
业
布
置
1.独立完成课后练习。 2.推荐阅读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致大海(节选) 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 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 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 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 好像是朋友忧郁的怨诉, 好像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 我最后一次在倾听 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 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 我时常沿着你的岸旁, 一个人静悄悄地,茫然地徘徊, 还因为那个隐秘地愿望而苦恼心伤!
上邪!
汉乐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 天地合 , 乃敢与君绝!
一朵红红的玫瑰 啊,我的爱人像朵红红的玫瑰, 六月里迎风初开, 啊,我的爱人像支甜甜的曲子, 奏得合拍又和谐。 我的好姑娘,多么美丽的人儿! 请看我,多么深挚的爱情! 亲爱的,我永远爱你, 纵使大海干涸水流尽。 纵使大海干涸水流尽, 太阳将岩石烧作灰尘, 亲爱的,我永远爱你, 只要我一息犹存。 珍重吧,我唯一的爱人, 珍重吧,让我们暂时别离, 但我定要回来, 哪怕千里万里!
异:《观沧海》体现了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的特点,但包容着 深远的意味。《致大海》篇幅较长,抒情充分。 《观沧海》体现了中国诗富于暗示性的特点,“字面”不 过起到诱发和影射作用。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四句,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观海时的感受。 吞吐宇宙的大海,是诗人博大胸襟的象征。《致大海》则体现 了外国诗直抒胸臆的特点。如“我多么热爱你的回音,/热爱 你阴沉的声调,你的深渊的音响,/还有那黄昏时分的寂静,/ 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往往是中国古典诗歌极力避免的。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深入体会本文所谈论的中国诗的特征。 3、赏析钱氏的比喻笔法。
1、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是什么? 发展史 中:无史诗 抒情诗——戏剧诗 “早熟” “早衰” 比较文学 篇幅 外:诗的篇幅愈短愈妙
外:史诗——戏剧诗——抒情诗
2、作者是从诗歌的哪些方面分析的? 中: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 平均不过二三分钟。 4. 作者的结论是什么? 发展史 外:听不见的音乐更美 韵味 中国时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中:言有尽而意无穷 篇幅 外: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奔放) 韵味 风格 中: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含蓄) 风格 内容 中西诗不但内容常相同,并且作风也往往暗合 内容 内容上无甚差距: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找出比喻句,说说它们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赏析要求:指出本体、喻体,比喻义,表达作用)
仿照例句,另写一个句子,要求能恰当地表达自己 的愿望。
例句: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 松,也不是曲身于斗室中的盆景,而是 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山 河添上一笔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