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与其特点
第一课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1+号+课件++2022—2023学年苏少版初中八年级美术下册

(一)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门类
陶器
玉器
瓷器
漆器
青铜器
丝绸
旧石器时代 打制石器 狩猎 新石器时代 磨制石器 原始农业
彩陶
中国原始社会的文化遗存最有代表性的是彩陶。 用黏土制成容器后,将表面磨光,再用红、黑色的 自然矿石颜料绘画,然后入窑烧制而成的一种陶器。
《人面鱼纹彩陶盆》陕西半坡出土
小口
并写出此件工艺品的相关特点(造型、功能、 窄颈
工艺、纹样、色彩、图案内容......)
丰肩
环纹 装饰带
铭文32行,497字内
钟鼎文(金文)
圆
腹
敛 腰
半球形
蹄形足(兽形足)
平底
纹饰
杂宝纹 缠枝莲花纹
人物故事纹 (萧何月下追韩信
卷草 纹莲瓣 纹 花卉仰莲花 纹
青铜器多以各种各样的纹样为装饰,下图的纹样属于______。 A.人面纹 B.饕餮纹 C.夔龙纹 D.回形纹
A.紫砂 B.白陶 C.彩陶
D.黑陶
______的制作是在烧制时用泼水熏烟的方法使碳素渗入陶器胎质而成。
A.黑陶
B.白陶
C.彩陶
D.青瓷
在中国夏、商、周,青铜器的主要作用是祭祀鬼神和祖先,以及象征国家统 治的秩序,如______。 A.《莲鹤方壶》 B.《错银青铜牛形灯》 C.《毛公鼎》 D.《曾侯乙墓编人形纹 范整齐
作品
封窑渗碳工艺 轮制
黑
陶
黑如漆
高
脚
薄如纸
杯
明如镜
声如磬(qìng)
山东博物馆
造型典雅的黑陶
《温酒陶盉》 三足更稳定坚实
青铜 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夏商周的青铜艺术水平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征

天工|2024年第5期[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且源远流长,在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过程中以及人类文明不断传承演变的过程中,形成了雕塑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通过对我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征进行透彻全面的研究,不难发现,我国古代雕塑更偏向于工艺美术。
也正是美学与艺术的结合,使我国古代雕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多元多维的艺术特征。
基于此,以中国古代雕塑为基本出发点,围绕其艺术特征展开探究。
[关键词]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特征[中图分类号]J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5-0030-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姜帆.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征[J].天工,2024(5):30-32.姜 帆 哈尔滨师范大学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征作者简介:姜帆(1999—),女,汉族,黑龙江海伦人,哈尔滨师范大学大学美术学院22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雕塑。
在中国古代雕塑的不断传承发展过程中,不论是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品发展出的实用性雕塑,还是观赏性雕塑,在我国历朝历代的文化艺术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
从本质上看,我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征同中国传统书画的用笔藏锋之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具有返璞归真的艺术特征,追求内在美、原始美和大巧若拙的哲学精神境界。
也正是由于这些独具特色的艺术特征,使得我国古代雕塑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败之地,时刻散发着璀璨的光芒。
一、绘画性实践经验及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古代雕塑具有显著的绘画性艺术特征。
纵观我国整个古代雕塑史,其与我国绘画艺术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
曾有人戏言,“中国古代雕塑与绘画艺术乃同胞兄弟,其胚胎均为原始的工艺美术。
”而这一理论也被诸多古代雕塑艺术品加以验证。
相关数据表明,从彩陶时期开始,塑和彩便被以多种形式应用到雕塑过程中,并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而从陶塑开始,加彩(即妆銮)从根本上有效提升了陶塑的表现张力,等到其原始造型逐渐趋于成熟且捏塑工艺得到充分优化之后,“塑形绘质”艺术仍然是独立存在的。
《中国工艺美术史》网络课 第一节 1、2章

《中国工艺美术史》第一节课前小说明:两门课程知识点较庞杂,,任务大,网络授课需要大家精神集中,学会快速浏览所讲内容,书本也尽量跟上。
讲课中不好找的章节段落都标注了页码。
课程安排:中、外工史共七次课。
考虑到中工史较外工史内容更多,更庞杂,所以先讲中工史。
教材以尚刚老师的为准。
课程特点:以书本为基础,并将历年真题融进课本,力求全面覆盖知识考查点。
学习工艺美术史的友情提示:1 知识点多而零碎,尤其是中国工艺美术史,需要大家课前做好预习工作,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更好的跟上讲课节奏,更好的理解所讲内容。
在前期全面复习阶段,中工史上课没有讲到的内容也要细读,而外工史有些内容可以略读。
这个阶段可能略显枯燥,但这是“金字塔”的广而厚的基础,这一部分决定了“金字塔”的高度。
2 课后复习时,时刻拿“体系”、“比较”两个概念来检验自己学习结果。
比如:中国工艺美术史:可用下面两种方法:纵向比较:按朝代分为十章,复习完一章后,就合上书本想想,本章(本时代)的重点工艺美术门类是什么?原始社会的陶器,夏商周德青铜器,隋唐的丝绸……本章又有哪些知识点?合上书本自己能说出来。
横向比较:每一个工艺美术门类,比如陶器,瓷器,青铜器,漆器、铜镜、丝绸……最早哪个时间开始,哪个时间发展为高峰,哪个时间被其他工艺美术品种替代或者什么时间走向衰落……这个阶段可能是个痛苦的过程,而这是通往“塔顶”的必经之路,完成这一步,就会有“柳暗花明”的感觉。
3 复习备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学习过程中,制定好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要避免学习计划定的过高(完成不了有挫折感)或过低(计划很易完成,就容易盲目乐观)。
另一方面,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也最难的就是,保持一个良好积极的心态。
不骄不躁、脚踏实地的完成每一次复习任务。
有句话说的好:最笨的方法也就是最有效的方法。
良好的心态将伴随每一次复习备考,这是顺利达到“塔尖”的必要条件。
我们打开书本的目录部分,我们先来看下书本结构特点:我们发现,每一章的第一节都是绪言部分,最后一节是结语部分。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与其特点

工艺美术 是什
对 此 .业 外 人 士 还 常 有 误 会 依 照 不 会
异 说 的 理 解 ,可 以 根 据 材 质
把 工 £ *
术 粗 分 丝 绸 等 级 物 、 陶 瓷 玉 石 盎 属 、 津 木 强 竹 牙 自 玻 璃 等 走 类 。 这 样 . 就 能 自 看 , 其 主 体 是 蕴 古着 艺术价值 的日用品 此 外 ,还 有 欣 赏 品 。 欣 赏 品 现在X通称 “ 种 工艺*术 ”。其 特 在日月和欣
趋 势 .如 元 以 来 的 陶 瓷 装 饰 日 大 件 是 彩 缝 的 一 统 T ,这 无 疑 目 彩 绘 的 器 物 更 宜 清 洗 有 * . 目 其 装 饰 与
器表大体平 齐,不 易藏污纳垢 。
造 型 和 装 饰 都 要 台 宜 ,妄 求 奇 异 ,滥 施 雕 琢 与 适 的 原 则 大 相 径 庭 。 不 妨 于 是 月 是 更 高 的 标 准 .这 样
二 、适 的 原 则
除少 数纯属玩 型 和装饰往往 体现着功能 的需受 中目古代 长期以
而 在游牧 族人主 时代 .
农 耕 民 族 ± 体 . 与 其 定 居 生 活 相 适 应 + 器 物 造 型 大 多 女 定 稳 重 .便 于 陈 放
便挑器物 数盘} ,速体现 白 统治 民族马 背上白生 活,他们生 活形巷 演进又夸嚣 形不断变化 ,辽代的 勺是 勺 皮 囊 壶 就 是 日证 , 其 造 型 的 发 展 体 现 7 契 丹 族 从 游 牧 过 渡 到 半 定 居 。 较 细 微 的 变 化 表 现 在 月 娄 器 物 的 体 量差 异
三 、材料与技 术韵制约
任 何 作 品 都 是 以 材 料 制 成 的 .材 料 白 不 目必 定 带 来 产 的 差 异 勺 主要材料 后两类 的造型可 方可目 目古代 容器以陶瓷 、金属 、津木 这就是材料 造战
工艺美术鉴赏

工艺美术鉴赏一.名词解释(1)陶范法: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采用合范法,即为后世称为陶范法的铸造工艺。
用陶范法铸造的青铜器会留下工艺痕迹,与其后用失蜡法制造的青铜器不同。
所以知道陶范法铸造青铜器的特点,有助于辨别伪器。
陶范法的模和范只能使用一次,青铜器上会留下一些工艺痕迹,这是陶范法的特点。
用陶范法铸造青铜器,因工艺的原因,一定会有以下几种痕迹:器壁薄厚不匀,器腹、底、足等部位有铸痕,范与范合拢处的花纹部位有错位现象,耳、足、鉴内残存有红或灰色的范土,很结实,用指甲抠不掉;腹、底部位会有排列较有规律的垫片。
(2)分铸法:在制作复杂造型的青铜器时,古人还采用了分铸法作为基本工艺原则,获得复杂的器形。
或者先铸器身,再在上合范浇注附件(如兽头、柱等);或者先铸得附件(如鼎的耳、足等),再在浇注器身的时候铸界成一体。
著名的四羊尊(湖南宁乡出土)就是使用了分铸法才铸成的。
先铸附件后铸器身成为分铸法的主流,新郑彝器和战国时期的鼎、壶等类多半是这样铸成的。
运用简单的工艺原则成功地解决复杂的工艺问题,执简御繁,平凡的劳动中显现出独具的匠心,这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创造。
(3)失蜡法:中国失蜡铸造技术原理起源于焚失法,焚失法最早见于商代中晚期,这种技术在无范线失蜡法出现之后逐渐消亡。
失蜡法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
做法是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
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
再往内浇灌熔液,便铸成器物。
以失蜡法铸造的器物可以玲珑剔透,有镂空的效果。
失蜡法,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尊、盘,是我国目前所知最早的失蜡铸件,时代是在公元前五世纪。
(4)金银平脱:金银平脱是一种将髹漆与金属镶嵌相结合的工艺技术,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器物装饰技法。
考古发掘资料表明,金银平脱技术是由最早出现于商代的金银箔贴花技术发展而来,经由战国、汉代较长时期的发展,到了唐代,这一工艺已得到创造性的运用,成为极具时代特点的器物装饰技法,对后周边国家和地区以及后世相关装饰工艺产生了很大影响。
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认识

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认识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在世界工艺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注重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统一,既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又体现了丰富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趣。
其门类繁多,包括陶瓷、织锦、玉器、漆器、金属器皿等,每一种门类都有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色。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在制作上讲究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无缺的艺术效果。
例如,在陶瓷制作方面,中国古代工匠们通过精湛的技艺和严谨的制作过程,将普通的泥土变成了各式各样的精美瓷器。
同样,在其他工艺美术门类中,也都有着精湛的技艺和卓越的艺术表现力。
此外,中国古代工艺美术还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许多工艺品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审美观念、宗教信仰等,成为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见证。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代表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人类艺术史上的重要瑰宝。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

宋代汝窑天青釉葵花洗
香港苏富比2012年春季拍卖会 以 2.786亿港元天价成交,刷新宋瓷世 界拍卖纪录。
官窑特征
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主要器 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 期青铜器的鼎、炉、蛄、彝等式样,器物造 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其烧瓷原 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所用瓷 土含铁量极高,故胎骨颜色泛黑紫。器之口 沿部位因釉垂流,在薄层釉下塞出紫黑色, 俗称“紫口”;又底足露胎,故称“铁足”。
书画之宝
年代:北宋 类别:书画 清明上河图 规格: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 原属: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者:张择端 张择端(1085年—1145年),字正道,又字文友,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 宋末年画家。他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宋徽宗 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
工艺过程
一件景泰蓝成品需要历经设计、制胎、掐丝、 点蓝、烧蓝、磨光、镀金七大步骤,近百道 工序。
玉器
玉环 新石器
玉鹰攫人首佩 新石器
玉兽面谷纹璧
战国晚期
汉代
应衢玉印
唐 玉孔雀佩
宋 青玉云龙纹炉
元
玉双童耳杯
明
“元城王章”玉印
清 紫檀嵌青玉雕夔龙纹插屏
北京故宫十大镇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宝
龙口一中C区 马向军
青铜器
青铜饪食器 青铜酒器 青铜兵器 青铜盥水器 青铜乐器 青铜杂器
古代青铜器纹饰的种类
注:下述的青铜器纹饰,主要是指华夏族系统的青铜器纹饰。 动物纹
兽面纹
龙纹
凤鸟纹
兽体变形纹
几何纹
工艺美术史

这里的工艺美术起源仅简述中国工艺美术萌芽与其发展。
石器由简陋粗重向规整细小演进。
旧石器时代生存靠男人渔猎女人采集。
农耕的出现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开始。
图腾一词源出印第安奥基华斯部落的语言,意为氏族的徽号或标志。
陶器指以粘土制坯大多经800℃~1000℃以上的高温烧成的器物。
陶器的制坯方法大体有捏塑泥条盘筑轮制三种。
彩陶即在坯体上以矿物质颜料绘画图案,然后焙烧的陶器,多属泥质红陶。
半坡类型首次发现与西安半坡遗址时代约在公元前4800~4300年主要分布在关中地区。
装饰的变化往往依托于技术进步引出的新装饰技法。
新技法有模印制范法、失蜡法、嵌错以及鎏金、针刻、漆绘。
战国漆器的胎质有夹纻、皮、竹、木等。
掐丝是将极薄的金银片剪成细条再搓成丝若将这样的丝按某种形状焊接在器物上便成为镶嵌物的外框。
《考工记》是我国已知的第一部系统的古代手工业技术著作。
其内容包括了制造车舆、农具、皮甲、兵器、乐器、礼器、饮食器、建筑、水利、彩绘、染羽毛、练丝等。
古人把颜色分为正色和间色,正色为青黄赤白黑五种,间色则是用两种正色调和出的。
木胎主要有旋、斫(zhuo)、卷三种做法。
彩绘是秦汉漆器的主要手法,颜色有十种,其中黑、红使用最多。
西汉的丁缓是被《西京杂记》记录的著名工匠与巧匠李菊同被誉为天下第一。
周代的玉礼器基本为璧、琮(cong)、圭、璋、琥、璜,此即所谓六器。
民间工艺美术沉闷凄凉,官府的制作倒有畸形的发达。
设置官府作坊为的是满足统治者的奢欲,而出于偏私,统治者期望垄断高档工艺美术品,故常常禁限官府作坊以外的高档制作。
官府丝织作坊的产品主要是纹彩美丽的锦、罗、绫、绮之类,而民间织造则以无纹的绢、缣(细绢)等为主。
魏晋南北朝丝绸以至工艺美术装饰重要的变化时联珠纹的出现、植物题材的增多和纹样的写实,这集中表现在6世纪以来的南北朝后期。
联珠纹有一个个的小圆珠组成,圆珠或排成条带等形状,或围成一个圆圈,用以包围主题纹样,成为珠圈。
唐三彩是种低温的铅釉陶器,胎料多系白色瓷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与造型 金属、漆木:可方可圆,大小皆宜 陶瓷:圆,尺度适中——粘土特性
材料与装饰——
主料: 青花图案发色 ——氧化钴成分
辅料: 明清彩绘瓷——调胶、调油
技术的制约
材料借助技术,技术引出差异
陶瓷胎体薄 ——轮制
青铜器玲珑剔透 ——失蜡法
唐以后,锦纹可色彩繁丽、 形象写实——纬线起花
酒注配注碗以加温
装饰与适用:联系稍弱,仍常表现明确 日用器皿装饰:立体→平面
元以来的陶瓷装饰基本为彩绘,器表平齐,不易藏垢,更利清洗。
造型装饰评价标准——美观适用统一
一般尺度:不妨于用;更高标准:有助于用
釭灯:将烟烬吸入灯腹水中,降低空气污染
香囊:无论如何转动,香灰、香火不外漏
三、材料与技术的制约
原始绘画附丽于工艺美术
原始雕塑附丽于工艺美术
分类和主体—— 分类(按材质):织物(丝棉毛麻)、陶瓷、玉石、金属 (金银铜)、漆木、杂(竹牙角玻璃)
主体:日用品为主,也含欣赏品。日用和欣赏无断然界线
二、适用的原则
造型、装饰体现适用(功能)
造型与适用:联系密切
辽代皮囊壶造型及演变与游牧生活变迁适应
八、讨论的核心与断代的利弊
讨论核心——
出土物
来源 年代
价值
应用
出 明确
土 考古 可靠
物
科学价值高
传
累世 难以
世
艺术价值高,科学价值低
相传 确信
品
核心
时代越晚,援引越多 选相对可靠 无理想替代资料
断代利弊——
缺憾:艺术变化与朝代更迭总不同步
坚持断代缘由: 王朝更迭总导引政治、经济、文化等变迁 工艺美术风貌演进受上述因素影响 变化由微而著,根由是新王朝建立 工艺美术史理当做出充分的文化解说
《中国工艺美术史》
课件
序言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与其特点
一、性质与分类
古代工艺美术定义: 含有艺术价值的手工制品。生产形态,等同手工业,
文化形态,属造型艺术
讲授时段: 自远古至1911年(原始社会~清亡)
起源
后起词,历史不足百年 涵盖门类广,历史早(8000年前) 与原始美术比较,原始工艺美术更成熟
时代主流——
官府:时代主导 工艺美术体现等级:材质、品种、图案、配色 官府设计统一,风貌类同
民间:仿效官府 艺术追求趋同,违制僭越 例外:民间高档品 (始于宋,盛于明清)
生产中心——
多数:城市及周边 作坊集中,能工巧匠荟萃 商业发达:销售,竞争刺激创新
例外 陶瓷:就地取材、破坏环境 宫廷窑场:规模小,数量极少
反例 高档模仿低档:较少 玉器:等级最高,影响不大——材料珍稀且易损坏
五、认识功能与审美意义 认识功能——
制作宗旨:官府——秉承上命 民间——迎合主顾
使用对象:特定阶层——共性 认识功能:最能反映审美时尚
清代官府和民间刺绣
审美意义——
不及纯艺术震撼感人 生活中无法回避 造型装饰:
不断提供形式语言 方式——潜移默化 功效——培养基本审美意识
左右终极审美判断
即令素朴无文,也有线型、颜色等 形式语言
六、生产格局与时代主流
生产格局——官府、民间
资财 原料 工匠 制作
对象
官府 雄厚 优质 高手 考究 为统治集团和国家政治服务
民间 较弱 略差 一般 稍粗 或投入市场,或生产者自用
七、基本风貌与文明价值
基本风貌——
宋以来,含蓄优雅常最受推重清源自装饰大抵神重于形代 宫
廷
体现:
含
蓄
文人士子物品
优 雅
实
若干宫廷器用
例
独有艺术特色
文明价值——
发明丝绸、瓷器,水平高跻世界顶峰 丝绸、瓷器为古代异域认知中华文明的基本媒介 唯一有连续性传统的工艺美术
域外:历史更久、也曾辉煌,但传统中断 中国:虽经冲击,兼收并蓄,绵延相继,自成体系
政治变迁
王朝 更迭
经济变迁 文化变迁
新风孕育 新因素发展
新风形成
……变迁
四、造型、装饰与其主导
造型装饰演进的差异—— 造型较稳定(变化慢):使用联系生活方式 装饰较活跃(变化快):欣赏联系审美观念
原始彩陶
宋代汝窑
碗的相似造型和不同装饰
清代官窑
材质与造型装饰——
材质的低贱仿高贵 金银器:总为漆木、陶瓷取法 丝绸:装饰影响最大
装饰:宋元银器与漆器
造型:宋代银器与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