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布局模式定义、特点、模式、形态

合集下载

浅谈小城镇总体规划

浅谈小城镇总体规划

浅谈小城镇总体规划摘要:小城镇总体规划是城乡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析研究当前小城镇发展中的问题,合理编制小城镇总体规划,引导小城镇空间利用布局,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小城镇;总体规划;城镇特色一、阜阳市概况阜阳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淮北大平原上,北邻齐鲁、西连豫鄂,境内平畴沃野、河网密布,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城市,其众多人口散布在市域的小城镇中。

二、小城镇总体规划的认识小城镇的概念界定:(1) 小城镇=小城市+建制镇+集镇——分属城和乡, 有时还加上中等城市统称为“中小城镇”, 并且认为是中国城市发展的重点部分。

按国务院颁布的《集镇和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规定: “集镇是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经县人民政府确认由集市发展而成的作为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

”从发展的观点来说, 这些非建制镇宜称为“未建制镇”。

(2) 小城镇=小城市+建制镇——仅指城市范畴中规模较小, 人口少于20万的两类。

(3) 小城镇=建制镇——属于城市的范畴, 是建制镇在城镇体系中的同义词。

(4) 小城镇=建镇镇+集镇——包括县城镇、县城以外建制镇和集镇。

[1]上述各种观点中, 第4种观点表明了动态地观察城市化的进程, 分析了城乡居民点的层次, 建设小城镇既包括了现在属于城市范畴的建制镇,也应考虑发展前景将成为建制镇的集镇。

阜阳市作为农业型城市,在城市发展中并没有把小城镇的发展列为主要内容,对小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和研究没有特别重视。

新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第三产业的迅速崛起,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

由于小城镇与广大村庄在社会、经济方面的联系较为密切, 小城镇必然地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容纳地点。

因此,大力发展小城镇,合理规划引导小城镇发展是促进城市快速发展的重要内容。

三、小城镇总体规划中的问题(1) 政策限制城市的快速发展,大大压缩了小城镇的发展空间。

阜阳市小城镇普遍发展水平不高,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对小城镇发展的支持政策。

小城镇布局模式定义、特点、模式、形态

小城镇布局模式定义、特点、模式、形态
小城镇空间布局模式
--定义、特点、模式、形态
1.镇区空间布局规划的概念:
小城镇空间布局是指镇区土地利用功能结构的空间组织方式及其形态, 是小城镇的经济、社会、环境以及工程技术指标和建筑空间多元化组合的综 合成果,是小城镇镇区建设规划的重要工作内容。它是一项为小城镇长远合 理发展奠定基础的全局性工作,并用来指导镇区建设,作为规划管理的基本 依据。
变式。
(4) 组团状布局形态

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镇区用地被分割成个组团。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并有便捷的
联系。
(5) 串连式布局形态

若干个村镇,以一个县城镇或中心镇为核心,断续相隔一定的地域,沿交通线或河岸线、海岸
线分布。
(6) 星座型布局形态

一定地区内的若干个小城镇,围绕着一个中心城市呈子母城式的星座分布。
5.空间布局形态
小城镇镇区空间布局形态是指镇区的平面形状以及内部功能&道路系统的结构&形 态,小城镇布局形态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或为自然发展的结果,或为现有规划建 设结果。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 块状布局形态

城镇居民点中最常见的基本形式。这种布局形式便于集中设置公用工程设置,土地利用合理,交
小城镇规划依据不足,可变因素及不可预料因素在所难免,因此必须在规划用地结构 赋予一定的弹性。所谓弹性是:一是给予规划结构的开敞性,在布局形态上留有出路 二是在用地面积上留有发展余地,能伸能缩,增加小城镇动态发展的适应性。
3.镇区用地功能布置
功能分区是指按照功能要求将镇区中各种物质要素,如工厂、仓库、住宅、公建等 进行分区布置,组成一个互相联系、布局合理的有机整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 技术的进步,镇区功能分区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新的发展。除有严重污染的第三类工业必 须安排在镇区以外(设置独立的工业区、工业地段)。一般把无污染的工厂和行政、经 济、文化、商业等公共建筑有机的布置在居住地段附近,形成综合居住区,并基本做到 就业和居住就地安排。使镇区各个部分有机联系,创造综合性多功能的环境。

小城镇形态研究与空间布局规划

小城镇形态研究与空间布局规划

小城镇形态研究与空间布局规划小城镇形态研究与空间布局规划——以嘉鱼县潘家湾镇总体规划为例东西部经济研究院【摘要】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本文从小城镇在我国城乡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前景进行多方位的分析,并对小城镇空间形态基础性研究与空间布局规划进行分析研究,以达到对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中城镇空间形态优化的初步探讨。

【关键词】小城镇;总体空间布局;空间形态优化一、小城镇建设现状围绕党中央提出的“小城镇,大战略”的战略部署,全国上下掀起了新一轮的城镇建设高潮。

但是由于小城镇的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工作缺乏严肃性,政府调控力度不足以及绝大多数乡镇地区缺少规划建设人员,小城镇建设中出现了各种偏差。

比如空间布局不合理,土地利用率低,城镇建设风貌凌乱落后,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千镇一面”等等,从而造成小城镇未来发展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因此如何更新小城镇规划观念,加强对城镇发展新情况的研究,提高规划质量,优化城镇空间形态,引导城镇建设健康发展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小城镇建设前景小城镇将是21世纪中国城乡一体化战略实施与发展中的关键环节,它是城乡之间的交接点、广大乡村的中心地、城市人口的发展源。

因此小城镇建设对中国未来城市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我们也应对小城镇建设充满期待。

三、小城镇总体空间布局与空间形态(一)总体空间布局城镇总体布局是对城镇各类用地进行功能组织。

在对小城镇进行总体布局时,应在研究各类用地的特点、要求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对城镇各组成部分进行统一安排和统筹布局,合理组织全镇的生产、生活,使他们各得其所并保持有机的联系。

小城镇总体布局要求科学合理,做到经济、高效,既满足近期建设的需要,又为城镇的长远发展留有余地。

1、小城镇总体布局影响因素(1)现状布局现状布局是城镇不断发展演变而来的,它综合反映了历史、政治、经济、交通、资源条件及科技发展对城镇布局的影响。

总体规划布局应该充分考虑现状,并在现状布局基础上,按规划发展需要科学合理地加以改进和完善。

城市布局形态类型分析

城市布局形态类型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布局方式
1.集中式布局的城市形态
所谓集中式的城市形态,就是城市各项主要用地集中连片。

其优点是便于集中各项生活服务设施,完善城市服务设施内容.城市各项用地紧凑,有利于提高出行效,方便居民
中,再由集中走向分散;二是中小城市以向心集中型为主。

网络状
定义:由相互垂直的道路网构成,城市形态规整
优点:方便布置各类建筑,能够适应城市向各个方向扩展,有利于汽车交通发展缺点:布局容易单调,不易形成显着的、集中的中心城区
环形放射状
定义:由放射形和环形的道路网组成
优点:城市交通通达性较好,有很强的向心及凑发展趋势,易于利用放射道路组织城市的
轴线系统和景观
缺点:城市中心可能过于拥挤和过度聚集,用地规整性较差,不利于建筑布置
带状
星状
优点(缺点):交通道路系统的建立
环状
定义:城市一般围绕着湖泊、山体、农田等核心要素呈环状发展,在结构上可以看成是带
状城市在特定的情况下首尾相接的发展结果
优点:各功能区之间的联系较为方便;中心部分的自条件可为城市创造优美的景观和良好
的生态环境条件
缺点:城市用地向环状中心的扩展压力极大
卫星状
定义:一般是以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心,在其周围发展若干个小城市而形成的城市形态。

浅谈小城镇的发展模式

浅谈小城镇的发展模式

浅谈小城镇的发展模式摘要: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合理利用和节约土地资源、水资源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应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共同发展、协调推进,多元化战略的城镇化道路。

我国虽然疆土辽阔,但人口众多,人均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巨大,因而发展大中城市意义重大。

关键词:小城镇;发展模式Abstracts:China is a resource-poor countries. Rational use and conservation of land resources, water resource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should take the large, medium and small cities and small towns and common development, coordinate the promotion of the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of urbanization. Although the territory of the vast country, but a large population, per capita land resources are very limited, the enormous pressure of surplus labor force, resul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 is significant.Key words:Small towns;development model一、相关概念小城镇主要是指区别于城市和农村村庄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主要由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口所聚居的社区,即包括了行政部门正式批准、具有镇建制的建制镇和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及经县级人民政府确认由集市发展而成的作为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

小城镇布局特色和模式

小城镇布局特色和模式

根据统计,一般100万人以上城市,过境交通只占1%-9%,50-100万人的城市, 过境交通占8%-14%,10-50万人的城市,过境交通占12%-28%,2-10万人的城镇,过境 交通占14%-47%,而2万人以下的小城镇,过境交通高达60%以上。
本文从小城镇现状布局与交通问题入手,分析了小城镇过境公路 穿城布局的成因及正负效应,对小城镇交通问题特征、交通方式特 征作出初步研究,并分析了小城镇布局以及交通发展趋势。
然而,也应当看到,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机动化程度的提高, 过境公路穿城所带来的边际效益下降,而过境交通与用地布局的矛 盾则显得突出,对城镇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以永嘉县瓯 北镇为例,老104国道穿越,其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许多工厂企 业在老104两侧呈带形分布;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道日益拥挤,过 境交通与城镇布局的矛盾凸现出来,不得已只能将国道外迁,而将 原穿城部分改造为内部干道。
3.2 交通方式构成发展趋势 1) 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因素很多。如出行时间的长短、出行 者的年龄、公共交通发达的程度及服务水平和票价、道路交通状况; 自行车拥有量、地形、天气、季节等等都能使之发生变化。 社会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镇的形态生长和机动化的 发展,是从更深层意义上影响居民出行选择的因素。以收入水平为 例,研究表明,随着收入的提高,对交通快速性、舒适性、安全性 的要求越高,而对经济性的要求则降低;对上海小城镇有关调查显 示,随着收入的提高,居民出行中步行、自行车出行比例降低,而 摩托车、出租车(人力三轮车、小汽车)的比例上升,家庭人均月 收入低于2000元时,小汽车出行不到1%,而人均月收入超过2500元 时,小汽车出行超过5.2%;在休闲娱乐出行中,从人均收入500到 2500元,步行比例由58.7%下降为27.5%,而摩托车由11%上升为 22.5%,小汽车上升为11.8%。

分析江南水乡小城镇的布局结构-以上海传统小城镇为例

分析江南水乡小城镇的布局结构-以上海传统小城镇为例

结构布局形态的要素4——乡镇工业
•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不同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大 量引进外资的需要,上海市郊区乡镇工业逐步形成自身 的布局模式。很多镇都建立了自己的工业区(开发区)和 私营经济开发区,乡镇工业布局逐步走向集中化的方向 发展。 • 乡镇工业按其在镇域内的分布可分为三类:工业区(开 发区)内的工业企业、私营经济开发区内的工业企业、 在镇区镇域内分散分布的工业企业
分析江南水乡小城镇的布局结构
——以上海传统小城镇为例
何为江南传统小城镇?
• 地处河网密布的长江三角洲,在独特的地理环境中,在 漫长的农业社会时期,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社会、经济、 文化等多方面相互作用,形成了具有典型水乡风貌和人 文特色,自然形态与人工聚落环境极为和谐的城镇形态, 称其为传统水乡城镇结构形态。 • 从80年代初至今的20多年间,小城镇的经济结构从以第 一产业为主导逐渐转为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经济结构的 变迁,使小城镇的功能趋于复杂化和多元化,对小城镇 的空间形态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借助现代城市规划思想 和方法以及现代营建技术,造就了迥异于传统水乡城镇 的城镇布局形态。
结构布局形态的要素1——水体
• 水体——是传统水乡城镇风貌中最必不可少的要素。传 统水乡城镇从整体的形态到内部的空间景观,都建立在 对水体的利用和适应上。 • 河流的走向决定了城镇的择地;水体的形态决定了建筑、 街道和河流三者之间的空间关系。 • 水体是传统水乡城镇结构得以形成的根本,河流和城镇 结构本质上是同构的、一致的。
结构布局形态的要素4——乡镇工业
• 乡镇工业发展是我国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的主要动 力。 • 乡镇工业包括:镇(乡)办、村办、乡镇三资企业、私 营企业等多种形式与小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 工业企业。 • 上海市郊区乡镇工业与城市大工业有着密切联系,并且 已成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力量,“城郊型”、“外 向型”是上海郊区乡镇工业最显著的特征。

城市规划设计第五章 镇区建设规划

城市规划设计第五章  镇区建设规划

5.1 小城镇用地分析 ; 二、小城镇用地条件评定与发展用地选择
小城镇用地条件构成
5.1 小城镇用地分析 ;
1 自然环境条件分析与评定 (1)自然环境条件分析
5.1 小城镇用地分析 ;
1) 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

力建



















2) 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 (1)水文条件 调查江河湖泊等地表水体的流量、流速、 水位、水质等。
→ 镇区西侧又与该地区中心城市(县级市) 的市区相连,发展空间较小。
5.1 小城镇用地分析 ► 实例 :
5.1 小城镇用地分析
三、镇区用地分类
小城镇镇区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 质分为9大类、30小类。
镇域用地是如何分类的? 问: 城市用地有是如何分类的?
城市用地分类与镇区用地分类 存在不同的原因?
5.1 小城镇用地分析
► 原则 :
→ 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城镇建 设、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尽量少占农田、 不占保护耕地、节约用地;
→ 尽可能满足城镇各项设施在土地使用、工 程建设以及对外界环境方面的要求,充分考 虑现有条件的利用,考虑与现状的关系,考 虑规划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5.1 小城镇用地分析
5.1 小城镇用地分析
3) 气候条件 太阳辐射、风象、气温、降水、湿度。
5.1 小城镇用地分析 4) 地形条件
5.1 小城镇用地分析
5.1 小城镇用地分析
(2) 小城镇用地的自然条件评定
▼ 含义
小城镇用地的自然条件评定是在调查分析 自然环境条件各要素的基础上,综合各项自然 环境条件的适用性和整备用地在工程技术上的 可能性与经济性,按照规划与建设的需要,对 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进行质量评价,以确定用 地的适用程度,为正确选择和合理组织小城镇 建设和发展用地提供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有人说:记性越来越差...,感觉没力气使不上劲…,晚上睡不着...,掉头发严重...,腰疼...切勿小看 这些问题——大半是“肾”传达出来的信息,它想告诉:你要或者已经开始“肾虚”了...给大家推荐 一个中医,学识非常渊博,问的问题都能很清楚的解释给你听,大家可以加咨询一下,他的徽/杏 是:msdf003
向居住小区集中。
(二)公共建筑布置
1.根据公建的使用性质&要求进行布置。 2.为了方便使用&节约用地,有些性质相近或者互不妨碍的项目,可综合设计建在一
座建筑物内。
3.考虑分期建设的可行性&景观效果的完整性。
4.不同类型小城镇空间布局特点
不同类型的小城镇由于其构成特色各异,功能要求不同,在空间布局上必然有所不 同,因而构成小城镇的内在特色。
5.空间布局形态
小城镇镇区空间布局形态是指镇区的平面形状以及内部功能&道路系统的结构&形 态,小城镇布局形态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或为自然发展的结果,或为现有规划建 设结果。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 块状布局形态

城镇居民点中最常见的基本形式。这种布局形式便于集中设置公用工程设置,土地利用合理,交
(一)居住建筑用地布置

传统性小城镇的生活居住方式&城市有很大不同。由于小城镇为周围农业地区的中
心,其公共建筑有明显得开放性,农产品直接入镇,交通以步行、非机动车为主。因
此形成了镇区以综合商业街为中心的居住用地组织模式。特点是居住用地组织结构简
单,日常服务设施不是在街坊而是集中在综合商业街上。住宅以多层为主,低层为辅,
通便捷,宜满足较大发展的生产、生活&游憩等需要。
(2) 带状布局形态

受自然地理条件或交通干线的影响而形成,有的沿江河或者海岸的一侧或者两岸绵延,有时沿着
狭长的山谷发展,还有的则沿着陆上交通干线延伸。
(3) 环状布局形态

围绕着湖泊、海湾或山地呈环状分布,分闭合式以及开口式两种。环状城镇实际是带状城镇的
规划特点: 小城镇规模决定于旅游事业的发展计划。布置旅游区&服务用地是布局重 点,与居住区互不干扰,道路系统与游览路线有机衔接。建筑造型、体量、色彩要与 周围环境景色相协调。
6 --城市郊区型
特点: 靠近城市,位置优越。生产发展项目多与城市协调配套。组织城市生活服务的 副食生产供应。
规划特点: 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进行规划。与城市交通联系便捷,土地珍贵,用地 布局应紧凑。部分公共设施&集市贸易规模较小,考虑可能利用城市设施共享的因素。
1 --农业基地型
特点: 农业地区的一般小城镇,为农业服务的设施齐全,满足本镇商品流通的需求,农业&农产 品加工产值占主导地位。
规划特点: 以农业为主体,乡镇企业主要是农副产品加工、农机具修配。集贸市场经营农副产品、 农业生产资料&生活用品,设置为本镇生产、生活服务的公用设施。安排部分剩余劳动力进镇经商、 务工、办服务业。
2--工业主导型--海虞、沙家浜、支塘,分别是西北部、南部和东部的工业集中建设点
特点: 集体所有制工业比重较大,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充分,目前通勤人口比例大,个体商户相 对较少
规划特点:工业用地比例高,处理好生产&生活的关系,注意环境保护,是规划的重点。居住用地 近期比例小,应为远期居住转移留余地。道路要方便货流&上下班人流,集贸市场规模不大,主要 为本镇范围服务。
2.镇区用地组织结构:
小城镇镇区空间布局规划,是综合考虑小城镇各种组成要素,统一安排、合理 布局,使其各得其所,有机联系,且落实到镇区建设用地上。镇区用地功能组织实 镇区布局的基本内容。通过小城镇用地组织结构,指明镇区用地发展方向及范围; 确定用地的功能组织与布局形态。镇区用地组织结构应具备紧凑性、完整性和弹性, 同时还应考虑小城镇特点的地方性和延续性,因地制宜地形成空间上、时间上的协 调平衡。
小城镇空间布局模式
--定义、特点、模式、形态
1.镇区பைடு நூலகம்间布局规划的概念:
小城镇空间布局是指镇区土地利用功能结构的空间组织方式及其形态, 是小城镇的经济、社会、环境以及工程技术指标和建筑空间多元化组合的综 合成果,是小城镇镇区建设规划的重要工作内容。它是一项为小城镇长远合 理发展奠定基础的全局性工作,并用来指导镇区建设,作为规划管理的基本 依据。
变式。
(4) 组团状布局形态

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镇区用地被分割成个组团。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并有便捷的
4 --交通枢纽型
特点: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客流量很多,中转物资较多,物流业发达。 规划特点:有利于布置运输量大的工业项目。仓储用地指标较大。车站码头选址、道
路系统、物资转运是布局重点,布置好交通运输道路,组织好河海岸线的使用与分工。
5 --风景旅游型
特点: 流动人口多,季节人口变化大,直接为旅游服务的第三产业发达。旅游工业、 副食供应、土特产需速发展。
小城镇规划依据不足,可变因素及不可预料因素在所难免,因此必须在规划用地结构 赋予一定的弹性。所谓弹性是:一是给予规划结构的开敞性,在布局形态上留有出路 二是在用地面积上留有发展余地,能伸能缩,增加小城镇动态发展的适应性。
3.镇区用地功能布置
功能分区是指按照功能要求将镇区中各种物质要素,如工厂、仓库、住宅、公建等 进行分区布置,组成一个互相联系、布局合理的有机整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 技术的进步,镇区功能分区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新的发展。除有严重污染的第三类工业必 须安排在镇区以外(设置独立的工业区、工业地段)。一般把无污染的工厂和行政、经 济、文化、商业等公共建筑有机的布置在居住地段附近,形成综合居住区,并基本做到 就业和居住就地安排。使镇区各个部分有机联系,创造综合性多功能的环境。
(一)紧凑性
小城镇规模一般比较小,用地范围大都在步行限度之内,应尽量以旧镇为基础,由里 向外,集中紧凑地连片发展。
(二)完整性
小城镇虽小,五脏俱全。要妥善安排各项用地之间的有机联系,既要考虑不同发展阶 段用地结构的相对完整性,适应小城镇特点的延续性,又要配保持达到目标的合理性。
(三) 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