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复习总结

合集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总结(2篇)

环境影响评价总结(2篇)

环境影响评价总结一、名词解释1、环境。

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类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影响。

指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3、直接影响。

指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对人类社会或其他环境的直接作用,而这种作用诱发的其他后续结果则为间接影响。

4、累积影响。

当一项活动与其他过去,现在及可以合理预见的将来的活动结合在一起时,因影响的增加而产生的对环境的影响。

5、可恢复影响。

指人类活动造成环境某特性改变或某价值丧失后可逐渐恢复到以前面貌的影响。

6、不可恢复影响。

指人类活动造成环境某特性改变或某价值丧失后不可恢复到以前面貌的影响。

7、环境影响评价。

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

8、环境标准。

是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

他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对环境结构和状态,在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由国家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批准的技术规范;是国家环境政策在技术方面的具体体现。

也是执行各项环境法规的基本依据。

9、环境质量标准。

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介质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容许容量和要求,是衡量环境是否受到污染的尺度,以及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管理,制定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

10、污染物排放标准。

是根据环境质量要求,结合环境特点和社会、技术、经济条件,对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污染物和产生的有害因素的允许的限制或排放量。

11、环境影响识别。

是要找出所有受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使环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环境影响综合分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防治对策具有针对性。

12、类比法。

工程分析法中,是指利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设计资料或实测数据进行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个人工作总结

环境影响评价个人工作总结

环境影响评价个人工作总结一、前言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有幸参与了多个环境影响评价项目,从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在此,我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期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

二、工作内容1. 项目调研与资料收集在环境影响评价项目中,我负责收集项目相关资料,包括政策法规、行业标准、类似项目案例等。

通过调研和资料收集,我对项目的背景、目标、现状和潜在环境影响有了初步了解。

2.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确定在项目过程中,我参与了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的确定。

通过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我们确定了大气、水、土壤、噪声、生态等多个方面的评价因子。

3. 预测与评价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参与了环境影响的预测与评价工作。

通过对项目不同工况下的环境影响进行模拟预测,我们评估了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为后续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4. 环境保护措施及应急预案制定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我参与了环境保护措施及应急预案的制定。

我们提出了针对大气、水、土壤、噪声等方面的防治措施,并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以确保项目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应对。

5. 报告书编制与评审在项目完成后,我参与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工作。

通过对项目过程的总结,我们形成了完整的评价报告,并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评审。

在评审过程中,我们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三、工作经验与收获1. 严谨的工作态度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涉及多个领域,要求我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在项目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细致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自己的责任心。

2. 团队协作能力环境影响评价项目通常需要多学科合作,我在工作中学会了如何与不同专业的同事沟通、协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3. 持续学习与自我提升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保护要求,我意识到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性。

在项目过程中,我努力跟进新技术、新政策的发展动态,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资格考试备考经验总结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资格考试备考经验总结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资格考试备考经验总结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资格考试是对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专业人员进行评估和认证的重要考试。

备考这一考试需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环境科学、环境法规、环境影响评价等相关知识。

在备考过程中,我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希望能对即将参加这一考试的人有所帮助。

首先,备考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资格考试需要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

环境科学是备考的基础,要了解环境系统的组成和相互作用关系,掌握环境污染的来源、传输和控制方法等内容。

此外,还需要熟悉环境法规,包括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了解法规的内容和适用范围。

对于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也要进行深入学习,包括评价的目的、原则、步骤和技术方法等。

其次,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实践和案例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需要具备实际操作的能力,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实践。

可以通过参与实际的环境影响评价项目,了解项目的实施过程和方法。

同时,还可以通过学习和分析实际案例,了解不同类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此外,备考过程中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沟通协调等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可以通过解答综合题和案例分析题,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参加讨论和交流,与其他备考者进行经验分享,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另外,备考过程中要注重时间管理和策略的制定。

考试时间有限,备考者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分配各个科目的学习时间。

可以制定学习计划,按照计划进行学习和复习。

同时,还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学习材料和参考书籍,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做题和模拟考试,熟悉考试的形式和题型,提高答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最后,备考过程中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备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备考者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同时,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期复习、做笔记、解答题目等,提高学习效果。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总结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总结

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概论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环境要素:指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各异而又服从总体规律的基本物质组成,也叫环境基质,通常是指大气、水、声、振动、生物、土壤、放射性、电磁等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人类的重要决策和开发建设活动,可能对环境产生的物理性、化学性或生物性的作用及其造成的环境变化和对人类健康和福利的可能影响,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估,并提出减少这些影响的对策措施。

环评的发展历程:标志性事件:1、起源:20世纪50-60年代,工业发达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酿成了不少公害事件,促使人们认识到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应寻求更为积极的途径来保护环境。

2、首次提出的国家:1964年在加拿大召开国际环境质量评价会议,首次提出“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3、首次立法建立制度:美国在1969年通过立法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国家环境政策法》国内发展历程:标志性事件和时间1、1972年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后,首先由高等学校从国外引进“环境影响评价”概念2、1979年9月13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通过立法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3、1989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范化4、1998年11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完善5、2002年10月28日,《环境影响评价法》,将规划纳入6、2014年4月24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根据地位)8个组成部分:1)宪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2)环境保护基本法;3)环境资源单行法(分为环境保护单行法和资源保护单行法);4)国家其他法律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5)国家行政部门指定的各种环保法规、部门规章;6)环境保护地方法规、规章;7)签署并批准的国际环境公约;8)环境标准。

各体系的区别:1、法律>法规>部门规章2、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地方性规章法律的效力3、综合法、单行法、相关法,法律效力一样4、不同法律就统一事项规定不一致时,后法>先法5、部门规章与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不一致时→适用性复杂宪法——由全国人大制定;环境保护基本法和各单行法——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环保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环保部门规章——国务院有关部委局制定;地方性法规——由地方人大或常委制定;地方性规章——地方人民政府(特批政府)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法规体系中一个独立的、特殊的和重要的组成部分。

环境影响评价笔记总结

环境影响评价笔记总结

环境影响评价笔记总结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IA)是一种评估和预测项目建设、政策制定或规划活动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方法。

通过对影响评价的全面考虑,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从EIA的重要性、原则和应用案例等方面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建议。

EIA的重要性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而各种人类活动都会对环境产生潜在的影响。

EIA的重要性在于通过全面评估项目可能的环境影响,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EIA能够提前发现和预测潜在的环境问题,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避免不可逆的环境损害。

EIA的原则1. 全面性:EIA应该覆盖项目的所有环节,从前期规划到建设和运营,评估目标应当包括项目对环境各个组成部分的可能影响。

2. 可比性:EIA应当提供一个相对统一的评价标准,以便各个项目能够进行比较和对照。

3. 可行性:EIA应当根据当前技术和科学水平进行评估和预测,并提供可行和可操作的环境保护措施。

4. 透明度:EIA的过程应当公开透明,公众有权参与和监督,以确保决策的公正性。

EIA的应用案例1. 城市建设项目:对于拟建的大型城市规划和建设项目,EIA可以评估项目可能带来的人口增长、交通拥堵、资源消耗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2. 化工厂建设: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有害物质,EIA可以帮助评估这些排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减排措施。

3. 自然保护区规划:自然保护区应当注重生态平衡和物种多样性的保护,EIA可以评估规划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保护方案。

建议与展望1. 建立健全的法律和制度体系:各国应当建立健全的EIA法律和制度,确保EIA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2. 加强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识:公众应当意识到自己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积极参与EIA过程,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202X年环境影响评价知识点总结

202X年环境影响评价知识点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年环境影响评价学问点总结202X年环境影响评价学问点总结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指对开展建设项目、政策、规划、政策或措施等,以及其他决策事项对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系统、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价和猜测的过程。

1.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 公众参与:鼓舞公众对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和结果进行参与和监督,确保公众的合法权益和环境爱护的公共利益。

- 全面性:对项目可能对环境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等。

- 预防性:在项目实施前对潜在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环境爱护措施和监测措施,以避开环境污染和破坏。

- 学术性:评价结果应基于科学事实和专业学问,并经过科学论证和审查,以确保评价结果的精确性和牢靠性。

- 可行性:评价结果应供应可行的环境爱护和管理建议,以保证项目的可持续进展和环境的可持续爱护。

2. 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 争辩范围确定:确定评价的主要影响对象、影响范围和时间。

也就是确定评价的争辩范围和边界。

- 评价方法选择:依据评价的目的和具体状况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手段。

常用的方法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等。

- 数据采集和分析:收集、整理和分析与评价对象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对其进行评价分析,确定环境影响的程度和可能的影响机制。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对评价结果进行总结和论证,并提出环境爱护和管理建议。

- 公众参与和审批决策: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向公众公开,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依据评价结果和公众的反馈意见,进行审批和决策。

3.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自然环境影响:包括水质、土壤、气候、地质、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评价,主要关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复原性。

-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包括对居民生活、社会福利、就业和收入等方面的影响评价,主要关注项目对社会经济可持续进展的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重点小结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重点小结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重点小结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重点环境影响评价概念第一节:基本概念环境问题是指自然变化或是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环境问题基本分为两类: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

环境:以人类社会为外部世界的全体。

这里所说的外部世界主要指:人类已经认识到的、直接或者是间接影响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外围事物,它既包括未经人类改造过的自然界,如高山、大海、江河、湖泊、天然森林以及野生动植物等,又包括经人类社会加工改造过的自然界,如街道、水库、园林等。

世界八大公害事件:马斯河谷事件、多诺拉事件、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四日市哮喘事件、米糠油事件、水俣病事件、痛痛病事件。

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包括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类社会的效应。

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环境对人的反作用。

环境影响的分类:根据影响的来源: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

根据影响效果分类: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根据影响程度分为:可恢复影响和不可恢复影响、长期影响和短期影响、暂时影响和连续影响、可逆影响和不可逆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规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或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

根本目的在于鼓励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使人类的活动更具环境相容性。

第二节:环境影响评价的分层体系四层体系:政策、计划、规划和项目。

(P6:图1-1)三层体系:政策、规划及计划、项目战略环境评价(SEA)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PEIA)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1.保证开发活动选址与布局的合理性2.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3.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4.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进程5.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由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是法律关于在进行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和开发活动时,应当事先对该活动可能对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估,制定防止或减少环境损坏的措施,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或填写环境影响报告表,报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后再进行设计和建设的各项规定的总称。

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一项旨在评估和预测新项目或政策对环境的潜在影响的过程。

在进行EIA时,评估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包括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

下面是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中的一些重要考点总结。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和目的2. 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和基本流程3. 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和层次二、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和政策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相关规定2. 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和管理办法3. 地方性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和政策文件三、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和工具1. 环境评价调查和监测技术2. 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估方法3.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和审查要求4. 环境影响评价工具和软件的使用四、环境影响评价的关键领域和重点问题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指标2. 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指标3. 声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指标4.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指标5. 社会经济影响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五、环境影响评价的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1. 不同项目类型的环境影响评价案例2. 环境影响评价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3. 环境影响评价的效果评估和监测方法六、环境影响评价的国际经验和合作机制1. 国外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和管理模式2. 国际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和组织3. 环境影响评价的跨境合作和信息交流机制以上是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的一些重要考点总结。

在实际工作中,环境影响评价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了解最新的政策和技术要求,提高评估能力和水平,为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七、环境影响评价的监督和监测1. 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监督和验收2.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公众参与和意见反馈3. 环境影响评价的后评价和跟踪监测八、环境影响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1. 环境影响评价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2. 环境影响评价与经济发展的平衡考虑3. 环境影响评价与社会责任的关联性九、环境影响评价的挑战和发展方向1. 多种评价方法的综合应用和技术创新2. 环境影响评价与区域规划的协同发展3. 环境影响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的整合总结: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所涉及的知识考点包括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法律法规和政策、技术方法和工具、关键领域和重点问题、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国际经验和合作机制、监督和监测以及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概论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环境要素:指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各异而又服从总体规律的基本物质组成,也叫环境基质,通常是指大气、水、声、振动、生物、土壤、放射性、电磁等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人类的重要决策和开发建设活动,可能对环境产生的物理性、化学性或生物性的作用及其造成的环境变化和对人类健康和福利的可能影响,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估,并提出减少这些影响的对策措施。

环评的发展历程:标志性事件:1、起源:20世纪50-60年代,工业发达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酿成了不少公害事件,促使人们认识到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应寻求更为积极的途径来保护环境。

2、首次提出的国家:1964年在加拿大召开国际环境质量评价会议,首次提出“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3、首次立法建立制度:美国在1969年通过立法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国家环境政策法》国内发展历程:标志性事件和时间1、1972年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后,首先由高等学校从国外引进“环境影响评价”概念2、1979年9月13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通过立法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3、1989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范化4、1998年11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完善5、2002年10月28日,《环境影响评价法》,将规划纳入6、2014年4月24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根据地位)8个组成部分:1)宪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2)环境保护基本法;3)环境资源单行法(分为环境保护单行法和资源保护单行法);4)国家其他法律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5)国家行政部门指定的各种环保法规、部门规章;6)环境保护地方法规、规章;7)签署并批准的国际环境公约;8)环境标准。

各体系的区别:1、法律>法规>部门规章2、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地方性规章法律的效力3、综合法、单行法、相关法,法律效力一样4、不同法律就统一事项规定不一致时,后法>先法5、部门规章与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不一致时→适用性复杂宪法——由全国人大制定;环境保护基本法和各单行法——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环保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环保部门规章——国务院有关部委局制定;地方性法规——由地方人大或常委制定;地方性规章——地方人民政府(特批政府)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法规体系中一个独立的、特殊的和重要的组成部分。

两级:国家级和地方级五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1)地方环境标准是对国家环境标准的补充和完善;地方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执行。

2)环境质量标准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主要依据;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的主要手段和措施;环境基础标准是制定其他环境标准的总原则、程序和方法;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和环保仪器设备标准则是制定、执行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重要技术根据和方法。

❀红红说:了解一下环保法和环评法,最重要的两个法律。

课上讲的题要掌握。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及工作程序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管理(根据影响大小):·环境影响报告书: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环评文件)·环境影响报告表: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环评文件)·环境影响登记表: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具体依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具体分类的时候主要按照规模和是否涉及环境敏感区来进行分类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的资质管理: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资质管理;环境影响评价人员的资质管理资质等级分为甲级和乙级。

评价范围包括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十一个类别和环境影响报告表的二个类别,其中环境影响报告书类别分设甲、乙两个等级。

报告书类别:轻工纺织化纤、化工石化医药、冶金机电、建材火电、农林水利、采掘、交通运输、社会区域、海洋工程;输变电及广电通讯、核工业报告表类别:一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特殊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评价人员的资质管理:对环评工程师实行定期登记制度。

举个例子,我是河海大学的人,我登记的类别是社会服务,那么那我可以做什么?若交通运输类的报告书,我不可以负责,但可以参加。

环境影响报告表我则可以负责。

若社会服务的报告书我也可以负责。

这里理解清楚即可。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分级审批。

(四级审批:环保部、省厅、市局、县(市)局)环境保护部负责审批下列类型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3类(一)核设施、绝密工程等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三)由国务院审批或核准的建设项目,由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审批或核准的建设项目,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备案的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

验收分类管理:编制报告书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报告,附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主要因排放污染物对环境产生污染和危害)或调查报告(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编制报告表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表,附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表或调查表填报登记表的:竣工项目环境保护验收登记卡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1、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一地三域)2、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应当在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

(十专项:工农畜牧林,农林水交通,城建旅自然)一地三域十专项的指导性规划编写篇章/说明,十专项的非指导性规划编写规划的环评报告书环评的管理和工作程序:新总纲里关于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内容➢概述➢总则➢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保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第三章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包括三个要求,建设项目概况、影响因素分析(污染影响因素分析、生态影响因素分析)、污染源源强核算工程分析常用方法:1)类比调查法;2)物料衡算法;3)资料复用法利用物料衡算法来进行污染源源强核算,根据守恒原理来进行污染源源强核算,计算时注意单位换,注意新建项目和改扩建项目源强核算的不同。

第四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总则里关于地表水环境的问题(关于水环境的工作等级如何确定,水环境的评价标准和功能区划)2、水环境的现状评价3、水环境影响的预测评价(水的模型)总则里地表水环境的内容:评价工作等级(分为三级)划分评价等级的依据:1、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2、建设项目的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根据四个依据来查表格3、受纳水域的规模4、受纳水域水质目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分类:(根据GB3838-2002划分)Ⅰ类水域。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水域。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Ⅲ类水域。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迴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Ⅳ类水域。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水域。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饮用生态娱乐工业农业景观Ⅰ源头水国家保护区Ⅱ一级保护区特殊生物保护Ⅲ二级保护区一般生物保护直接接触Ⅳ非直接接触工业用水Ⅴ农业用水一般景观要求《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的适用范围:适用于全国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具有特定功能的水域,执行相应的专业用水水质标准。

·近海水功能区水域根据使用功能按《海水水质标准》相应类别标准值进行管理。

·批准划定的单一渔业水域按《渔业水质标准》进行管理;·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及与城市污水水质相近的工业废水用于农田灌溉用水的水质按《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进行管理。

分为三个表:表一是基本项目,表二是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表三是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

区别:基本项目是了解水体水质;若了解的水体属于基础水源地的话,则还需了解补充项目;特定项目则是可选的,根据需要来检测。

水环境功能区划(环保系统)和水功能区划(水利系统)两者的区别:最重要的是分类体系的不同,水功能区划是分级的,分为两级。

水环境功能区名称: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渔业用水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景观娱乐用水区。

水功能区划分类系统缓冲区:地方间的交界过渡区:不同水质类别间的过渡区水环境的现状评价:❀红红说:重点掌握一级二级三级对于现状评价有什么不一样1. 污染指数:Lmg i C L mg C i P C C P si i i sii i /的地表水质标准,为水质参数/为污染物的浓度,的标准指数为水质参数=2. 超标倍数的计算方法:()为环境质量标准;为监测数据值s C C C C C B ss -=3. 超标率的计算方法:%100总监测数据个数超标数据个数⨯=L4. DO 的标准指数:Lmg DO L mg DO TDO Lmg DO DO DO DO DO P DO DO DO DO DO DO P i si f f si i sii si i sif i f i /为溶解氧的监测浓度,;/标准,为溶解氧的地表水水质6.31468/为饱和溶解氧浓度,)(9-10)(--i+=<=≥=5.PH 的标准指数:值上限定的为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值下限定的为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的监测值;为)0.7(-0.7-0.7)0.7(.07-H .07-上限下限下限上限PH PH PH PH PH PH PH PH PH P PH P PH P i ii i i i ≤=〉=例题❀红红说: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的工具:水环境数学模型污染物进入河流后混合过程的三个阶段与一维二维和三维模型的对应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混合输运过程(物理过程:对流和扩散,<分子扩散,紊动扩散,离散>)水环境解析解模型:重点掌握零维和一维水质模型模型方程不需要记,要理解,每个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污染物进入河流后混合过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垂向混合阶段,自废水出口~污染物的垂向基本均匀为止●显著三维特性●混合过程长度受排放物性质、排放方式、排放口形式与初始动量的影响●近区(第一个阶段)和远区(第二、三个阶段)分开考虑第二阶段:横向混合阶段,污染物的垂向混合均匀~断面混合均匀●显著平面二维特性●混合过程受河宽的关系很大,长度大致随河宽的平方增长第三阶段:纵向混合阶段,断面混合均匀~影响消失● 显著一维特性● 混合过程受纵向离散的影响河流水质模型的适用范围:一维水质模型适用于纵向混合段,二维适用于横向混合段,三维适用于垂向混合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