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设计:我居住的地方
中班我居住的地方教案

中班我居住的地方教案中班我居住的地方教案1一、活动目标:1、让孩子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进展幼儿的动手探究操作本领和制造本领。
2、乐意表现本身,共享本身的和别人的欢乐,学着去发觉问题。
二、设计思路:在一次远足活动中,我们的孩子法现,在我们的四周有很多很多的拆迁房正在兴建,引起了孩子们的很大爱好,开始讨论起来,“哇,这么高的楼怎么建筑呀?”“看!看!有大吊车。
”“这是在造什么楼呀?”“不知道,是给人住的房子吧?”“可能使幼儿园”。
“会不会是超市呀?”………。
看来孩子对我们四周的环境产生了很大的爱好,于是,我们顺着孩子们的爱好、喜好开展了“我居住的地方”的主题活动,从而在这一主题背景下我们设计了符合孩子年龄特点、需要、本领的个别化活动。
三、活动导入:这几天,我们公路旁边的高楼大厦可真是越来越多,可是,我们的伙伴在建筑高楼的时候发觉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想把楼房造越高,就越简单倒塌呢?今日我们在和好伙伴一起建筑房子的时候,动动小脑筋,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我这里还有一件快乐的事情要告知大家,今日小动物要搬新家了。
瞧!这就是动物新村,可是马虎的建筑师们在建筑房子的时候忘了在每一扇门的上面写上门牌号码,这下,小动物们可碰到麻烦了,我家到底住在几层楼呢?伙伴们,你们乐意来帮帮小动物,让他们在本身的新家里过上一个欢乐的新年吗?好,让我们行动起来。
四、活动区设置:1、美丽屋材料投放:(1)自制的各种娃娃及装扮娃娃所需的各种材料。
(2)各种各样的头饰、木梳、洗发水等2、巧手屋:材料投放:(1)废旧的各种盒子、绿色手工、固体胶、剪刀等(2)各种颜色明丽的丝袜花瓣、铁丝、花芯、线、泥工盒等。
3、创意屋:材料投放:(1)各种废旧盒子及各种辅佑襄助材料4、音乐屋:材料投放:(1)各种小动物所居住的楼房一幢(利用地面)。
(2)不同类型的节奏卡片及各种打击乐器等5、智慧屋材料投放:(1)各种建筑物的图片及字卡;各种家用电器的图片及字卡等。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活:我住的地方3篇》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活:我住的地方3篇》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家、幼儿园、社区三个不同的场所里的各种生活现象和类别的人物。
2.培养幼儿对各种不同环境的认知能力,增强幼儿感知、认知和现实生活中的新知的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对于各种不同的环境(家、幼儿园、社区)能够做出区分。
2.学习到各个环境中各种生活现象和类别的人物。
教学难点1.将理论知识和生活知识逐渐融为一体,加深幼儿的印象,引导幼儿能够有指导性的行为。
教学内容•家:生活场所和人物家是幼儿最为熟悉的环境,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宠物等,他们是孩子最亲密的伙伴。
在家庭中,孩子会有一定的责任感,并有机会参与家庭生活的其他方面,从而更好地理解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
•幼儿园:生活现象和人物幼儿园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包括老师、同学、食堂、游戏室、课室等。
通过在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经历,幼儿会发展出自己的社交和学习技能,孩子们会懂得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技巧、学习机会、协作和团队合作技能、花时间和玩伴相处等。
•社区:生活现象和人物社区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包括邻居、店员、公园管理员等。
通过了解社区,幼儿会很快融入到周围的环境当中,并可以更好地融入生活中。
他们会学到如何与邻居相处、如何购物、如何使用社区设施等,这都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经历。
教学步骤第一步:废话这里应该让幼儿保持安静,手拼体,教师提问并回答,让孩子短暂接触教学知识。
•你住在哪里?•你曾经去过哪些地方?•你喜欢去哪里?第二步:教学•教育家可以用幼儿感兴趣的例子来引导幼儿探亲访友的实践情况,并从实践中表现出各种环境中的生活现象和类别的人物。
幼儿首先跟教师学习,在家、幼儿园、社区中只是一些人物到了家、幼儿园、社区里,它就变成了不同的环境。
教师要向幼儿们灌输这样的概念,并且告诉他们什么是家、什么是幼儿园、我们所在的社区有哪些特点等。
•此外,也可以让幼儿自己观察这些环境,从而充分了解每个环境微观生活现象和类别的人物,进而在实践中掌握各种不同环境。
中班主题教案《我居住的地方》

一、主题说明主题名称:中班主题精品教案《我居住的地方》主题目标:1. 让幼儿了解自己居住的地方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环境特点等。
2. 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他们的地域认同感。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能力。
二、主题内容与安排第一周:家乡的地理位置1. 学习地图,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
2. 观察家乡的河流、山川,了解其特点。
第二周:家乡的环境特点1. 观察家乡的自然环境,如气候、植被等。
2. 了解家乡的人文环境,如建筑风格、文化传统等。
第三周:家乡的风土人情1. 学习家乡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2. 了解家乡的特色美食和手工艺品。
第四周:家乡的变迁与发展1. 观察家乡的发展变化,如城市建设、交通发展等。
2. 讨论家乡的未来发展,激发幼儿的爱乡之情。
第五周:家乡的骄傲与自豪1. 讲述家乡的著名人物和事迹。
2. 分享家乡的荣誉与成就,培养幼儿的自豪感。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观察、讨论、讲述、绘画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2. 利用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手段,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家乡。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能力。
2. 评估幼儿对家乡的了解程度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资源1. 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
2. 绘画、手工制作等材料。
3. 相关故事、歌曲、游戏等资源。
六、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第六周:家乡的特色美食1. 调查家乡的特色美食,了解其制作过程和口味特点。
2. 组织幼儿进行美食分享,让幼儿品尝家乡的特色美食。
第七周:家乡的手工艺品1. 欣赏家乡的手工艺品,了解其制作技艺和艺术价值。
2. 组织幼儿进行手工制作,让幼儿亲身体验家乡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
第八周:家乡的自然景观1. 观察家乡的自然景观,如山脉、湖泊、公园等。
2. 组织幼儿进行自然景观写生,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绘画能力。
第九周:家乡的文化活动1. 了解家乡的文化活动,如戏剧、舞蹈、音乐会等。
《我居住的地方》中班主题教案设计

《我居住的地方》中班主题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我居住的城市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自己居住的城市,知道城市的特点。
2. 通过观察和描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自己居住的城市,包括城市的名称、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
2. 带领幼儿观察城市的主要建筑物,如公园、商场、学校等。
3. 引导幼儿描述城市的环境,如街道、交通、绿化等。
教学活动:1. 组织幼儿参观城市,观察主要建筑物和环境。
2.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城市的特点,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章:我居住的社区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自己居住的社区,知道社区的基本构成。
2. 通过观察和参与,培养幼儿的社区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介绍自己居住的社区,包括社区的名称、位置、主要设施等。
2. 带领幼儿观察社区的环境,如邻居、商店、公园等。
3. 引导幼儿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如垃圾分类、绿化种植等。
教学活动:1. 组织幼儿参观社区,观察社区环境和邻居。
2.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社区的构成和功能,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观察和参与体验。
第三章:我居住的家庭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自己居住的家庭,知道家庭的基本成员和关系。
2. 通过观察和交流,培养幼儿的家庭情感和家庭成员间的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自己居住的家庭,包括家庭成员、家庭关系等。
2. 带领幼儿观察家庭的生活,如饮食、睡眠、娱乐等。
3. 引导幼儿表达对家庭成员的喜爱和感激之情。
教学活动:1. 组织幼儿参观家庭,观察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和相互关系。
2.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家庭的特点和功能,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家庭成员的喜爱和感激之情。
第四章:我居住的邻居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自己居住的邻居,知道邻居的基本信息和相互关系。
2. 通过观察和交流,培养幼儿的邻里意识和友好相处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自己居住的邻居,包括邻居的基本信息、邻里关系等。
2. 带领幼儿观察邻居的生活,如相互帮助、共同活动等。
我们居住的地方中班主题计划

我们居住的地方中班主题计划《我们居住的地方中班主题计划》一、主题名称“我们居住的地方”二、主题来源咱中班的这些小娃娃呀,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特别是他们每天生活的居住的地方。
就像我家那小侄子,他呀,才中班的年纪,有一天突然拉着我的手,指着小区里的保安室问:“姑姑,那个小房子是干啥的呀?”我就给他解释那是保安叔叔保卫我们安全的地方。
从那时候起,我就发现孩子们对自己居住的地方有着千奇百怪的问题,所以就想搞这么个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好好了解了解咱们居住的地方呢。
三、主题目标1.认知目标让孩子们知道自己居住的地方都有些啥,像房子、街道、商店啥的。
我带小侄子在小区里溜达的时候,就指着那些不同的建筑给他讲,什么这是信箱,是用来收信的,不过现在好像收广告单更多啦,哈哈。
那小家伙听得可认真了呢。
希望在这个主题活动里,孩子们能清楚地说出自己家附近都有哪些常见的东西。
2.情感目标让孩子们喜欢上自己居住的地方,觉得自己住的地方可好了。
就说我们小区吧,有个小花园,里面种了好多花。
春天的时候,花开得那叫一个漂亮。
我带着小侄子在花园里玩,他看到那些花笑得可开心了,还跑去闻花香。
我就跟他说:“看,咱们住的地方有这么美的花园呢。
”通过这样的活动,想让孩子们对自己居住的地方产生一种亲切感和喜爱之情。
3.技能目标提高孩子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像之前小侄子观察保安室的时候,他就能发现保安叔叔的桌子上有个对讲机,然后他就问我那是干啥的。
我就引导他仔细看保安叔叔怎么用对讲机的,然后让他回家给爷爷奶奶讲。
这就是在锻炼他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啦。
在这个主题活动中,也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像这样善于观察自己居住的地方,还能清楚地讲出来。
四、主题活动内容1.我家的房子(1)活动一:我的家在哪里准备一幅大的社区地图或者小区平面图,如果没有现成的,咱就自己画一个简单的,大概画出房子、道路、花园这些地方就行。
然后把孩子们带到教室的一个小角落,就像模拟一个小小的社区一样。
中班主题活动我居住的地方教案

中班主题活动“我居住的地方”教案一、主题活动目标:1. 了解自己居住的地方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环境等。
2. 培养幼儿对居住地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能力。
二、主题活动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2. 家乡的环境特色3. 家乡的文化习俗4. 家乡的人们生活5. 保护家乡环境三、主题教学活动:活动一:家乡的地理位置1. 教师通过地图向幼儿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帮助幼儿了解家乡在哪个城市、哪个省份。
2.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活动二:家乡的环境特色1. 教师组织幼儿观察家乡的自然环境,如山水、植物等。
2.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家乡的环境特色。
活动三:家乡的文化习俗1. 教师向幼儿介绍家乡的文化习俗,如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
2.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家乡的文化习俗。
活动四:家乡的人们生活1. 教师组织幼儿观察家乡人们的生活,如购物、休闲等。
2.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家乡的人们生活。
活动五:保护家乡环境1. 教师向幼儿讲解保护家乡环境的重要性。
2. 组织幼儿参与保护家乡环境的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
四、主题教学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起幼儿对家乡的兴趣。
2. 主题活动:按照活动一、活动二、活动三、活动四、活动五的顺序进行教学。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程度。
2. 关注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能力。
注意事项:1.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进行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
2.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幼儿的安全,确保实践活动安全进行。
3. 教师应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教学调整。
六、主题活动延伸活动:延伸活动一:家乡特色美食制作1. 邀请家长来园介绍家乡特色美食的制作过程。
2. 幼儿跟随家长一起动手制作,体验家乡美食的魅力。
延伸活动二:家乡文化演出1. 组织幼儿进行家乡文化演出,如舞蹈、歌曲等。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我居住的地方》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我居住的地方》教案:我居住的地方班级:幼儿园中班主题:我居住的地方时长:一周目标:1. 让幼儿了解自己居住的地方,包括家、幼儿园和社区。
2. 培养幼儿对自己居住地的归属感和热爱感。
3. 发展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家:了解家的基本结构和生活空间。
2. 幼儿园:认识幼儿园的不同区域和功能。
3. 社区:介绍社区的特点和居民生活。
教学活动:活动一:我的家目标:了解家的基本结构和生活空间。
步骤:1. 师幼讨论:“家”是什么?从家的定义入手,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家的情况。
2. 引导幼儿用绘画或搭建积木的方式,构建自己家的模型。
3. 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家模型,并鼓励他们描述家的特点。
活动二:参观幼儿园目标:认识幼儿园的不同区域和功能。
步骤:1. 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的不同区域,如教室、小卖部、游戏室等。
2. 在参观过程中,带领幼儿发现幼儿园的不同功能。
3. 师幼共同总结幼儿园的不同区域和功能。
活动三:社区寻宝目标:介绍社区的特点和居民生活。
步骤:1. 带领幼儿走进社区,观察社区的特点,如街道、商店、公园等。
2. 分小组让幼儿寻找社区中的宝物,如花朵、路标、人行道等。
3. 师幼共同讨论幼儿找到的宝物,引导幼儿了解社区的重要性。
活动四:我搬家啦目标:发展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步骤:1. 在班级中设置一个小型的“搬家站”,提供盒子、纸张、饰品等供幼儿选择使用。
2. 引导幼儿选择自己搬家前和搬家后的形象,进行绘画或制作。
3. 组织幼儿在“搬家站”上向小伙伴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解释自己搬家的原因。
评估方法: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通过幼儿的绘画和作品评估他们对主题的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1. 可以邀请幼儿的家人参与到相关活动中,如在幼儿园中讲述自己家的特点等。
2. 可以带领幼儿进行户外考察,观察社区的不同地标和建筑物。
3. 可以与其他班级合作,进行小区地图制作和社区参观等活动。
总结:通过这一周的主题教学,幼儿将对自己居住的地方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对自己居住地的归属感和热爱感。
中班主题活动我居住的地方教案

中班主题活动“我居住的地方”教案第一章:了解我家一、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家庭和居住环境。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归属感和家庭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家庭和居住环境的概念。
2. 观察和描述家庭和居住环境。
3. 培养归属感和家庭观念。
三、教学活动:1. 观察自己的家庭环境,如房屋、家具等。
2. 描述自己的家庭环境,如颜色、形状等。
3. 制作家庭成员介绍卡,介绍家庭成员的名字、职业等。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对家庭环境的认知程度。
2. 评价幼儿描述家庭环境的能力。
3. 评价幼儿的家庭观念和归属感。
第二章:探索我家周围一、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自己家周围的环境。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能力。
3. 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庭周围环境的概念。
2. 观察和描述家庭周围环境。
3. 培养社交能力和安全意识。
三、教学活动:1. 带领幼儿走出家门,观察周围的环境,如街道、商店等。
2. 引导幼儿描述周围环境的特点,如热闹、安静等。
3. 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如过马路要看红绿灯、不跟陌生人走等。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对家庭周围环境的认知程度。
2. 评价幼儿描述家庭周围环境的能力。
3. 评价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安全意识。
第三章:了解我的社区一、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自己所在的社区。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能力。
3. 培养幼儿的社区意识和归属感。
二、教学内容:1. 社区的概念。
2. 观察和描述社区环境。
3. 培养社区意识和归属感。
三、教学活动:1. 带领幼儿参观社区环境,如公园、图书馆等。
2. 引导幼儿描述社区环境的特点,如美丽、干净等。
3. 开展社区公益活动,如捡拾垃圾、帮助邻居等。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对所在社区的认知程度。
2. 评价幼儿描述社区环境的能力。
3. 评价幼儿的社区意识和归属感。
第四章:社区里的设施与服务一、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社区内的设施与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对自己生活的地方、住的小区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就产生了想了解同伴居住环境的愿望。
随着主题"我的家乡''的开展,幼儿通过看家乡、说家乡、夸家乡等系列活动,产生了自己是安吉人的自豪感。
幼儿对自己身边的事比较感兴趣,通过与父母一起去自己生活的小区、街道、公园等地方看看、玩玩、画画,从父母、老师身边了解有关安吉的历史、人文等知识,丰富相关的谈话内容,使幼儿有想说、敢说的愿望。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学习用简短的语句说出自己居住的小区名称。
2.要求幼儿学会安静地倾听别人的谈话、了解别人的谈话内容,培养有意识的倾听能力。
3.鼓励幼儿能大方地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多媒体:有关城市小区、街道、生态广场、驿站广场、昌硕公园、机关幼儿园等图片。
2.幼儿在父母的帮助下了解自己居住小区的名称,小区的一些主要景色。
3.介绍小区的图画(幼儿照片或自己画的图)。
重难点:能用简短的语句说出自己的感受。
活动过程:
一、创设谈话情景,引出谈话话题
1.出示安吉地图:看!这是什么?(一张地图)
这是哪个地方的地图?(安吉地图)
我们住的地方叫"安吉"(指出地图中的安吉)。
你住在安吉的哪个小区?(让幼儿说出自己居住小区的名称,最好能说出几幢几单元几号。
)
2.老师小结:我们居住的地方叫安吉,有许多的小区:汇丰花园,新嘉园,芬芳小区,桃园新村,宁馨花园,市民中心……我们住的地方很美,我爱我家!
(活动前幼儿已经在区域活动中了解了安吉地图,为幼儿在本次活动中寻找自己居住的地方提供了保障,幼儿因此能大胆地进行介绍。
有多名幼儿在地图上找到了自己住的小区。
)
二、引导幼儿围绕居住地进行谈话
1.提问:你家周围有哪些好玩、好看的地方?(提示:汇丰花园的旁边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如生态广场……)
2.请你介绍给大家。
(生态广场、驿站广场、昌硕公园、机关幼儿园……)
3.你最喜欢到什么地方玩,你用什么方法把这些好玩的地方告诉大家呢? (拍照,画下来。
)
(幼儿回答时语言丰富、声音响亮,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家很熟悉,又通过与父母的交流知道了许多居住地周围的环境,所以与老师的互动、同伴的互动积极。
)
三、讨论:主题墙的布置
出示收集并已制作的居住小区图片让幼儿谈论。
师:昨天我们小朋友已经回家画了自己居住的地方,我们怎么将你的家介绍给同伴?(布置"我居住的地方"。
)
怎么来布置"我爱家乡"的主题墙呢?(提示:上一次的主题"我爱妈妈",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如:爱心,心愿卡,画妈妈等表达了自己的感受o)
(通过集体讨论、个别交流等方式让幼儿大胆表述,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到主题墙的创设中,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幼儿与环境、幼儿与老师产生积极的互动。
)
四、延伸活动
回活动室,师幼共同布置主题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