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下册听课笔记

初三物理下册听课笔记
初三物理下册听课笔记

初三物理下册

听课笔记

第六章力和运动

第一节力及其作用效果

一、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特点:

(1)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2)力总是存在于两个物体之间,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注意:两个物体直接接触不一定有力产生。

两个物体不直接接触也能有力产生。

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 符号为N。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在施力的同时也受到了受力物体施加的力

5.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包括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两个方面)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3.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控制变量法)

三、力的示意图

1.定义: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

?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

?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画法:

(1)确定受力物体和力的作用点、方向。

(2)从力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力大的线段长,

(3)在线段的末端标箭头。(4)写上力的符号及大小。

第二节弹力弹簧测力计

一、弹性:

1.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如橡皮筋、弹簧等。

2.塑性:物体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如橡皮泥、铜丝等。

3、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

4、弹性限度:发生弹性形变的最大形变量

5、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6.弹力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注意:我们常说的压力、支持力、推力、绳子的拉力实质都是弹力。

二、测力计

1.定义:测量力大小的工具

2.常用的测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3.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4.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观察认清分度值、量程,被测力不能超过量程。

(2)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几次,放手后看指针能否回零,若不能,则需调零。

(3)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以免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4)读数时,应保持测力计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视线必须与刻度面垂直。注意:测力计的示数只显示钩子一端所受拉力的大小。

第三节重力

一、重力

1.定义: 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G )

2.施力物体:地球

3、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每时每刻都受重力作用。

4、重力是地球吸引力的一部分,同一物体在不同位置所受重力不同。

注意:我们常把物体受到的重力简称物重.把重力的大小叫做重量

5.万有引力(牛顿):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二、重力大小:

1、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其比值约为 9.8N/kg

2、公式:G=mg 变形:m=G/g

3、单位:G-重力-牛顿(N)

m-质量-千克(kg)

g=9.8N/kg

4. g=9.8N/kg的意义: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

三、重力的方向

1、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重力方向的应用:重垂线-----作用:检查是否竖直或水平

四、重心:重力的作用点

?1、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

?2、重心不一定都在物体上

第四节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他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

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3.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

4.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5.摩擦力大小的测法: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测

力计的示数。(原理:二力平衡)

6.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7. 把木块分别平放、侧放、竖放在木板上,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比较测力计的示数,发现示数相同。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8.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1)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增大压力

(3)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

9.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1)减少压力

(2)使接触面变光滑。

(3)变滑动为滚动

(4)使两个接触面彼此分离。

自行车上的摩擦:有益摩擦:车把套、脚踏板、刹车、轮胎

有害摩擦:轮轴、飞轮、脚踏板、车把。

第五节二力平衡

一、二力平衡

1.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几个力就是平衡的。

2.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叫做二力平衡。这两个力就叫做一对平衡力。

3.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即合力为零)

二、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应用

1.当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所受力一定是平衡力。

2.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运动状态不变。即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力的合成:

(1)合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效果与几个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的效果相同,我们就说这个力是那几个力的合力。

(2)二力合成:求两个力的合力就叫二力合成

(3)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力:

a.如果方向相同: F合=F

1+F

2

方向与两个力方向相同。

b.如果方向相反: F合=F

大– F

方向与较大的力相同。

三、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异同

第六节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一、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改变小车受到的阻力的方法:换用粗糙程度不同的接触面:毛巾、木板、玻璃面

2.要使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3.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_,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小__,速度减小得越慢__

4.推理: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5、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理想实验法

二、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概括出来的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三、惯性:

1、定义: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2、说明:

(1)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2)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3.分析步骤:

(1)分析原来状态,

(2)条件改变,

(3)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状态,

(4)得出结论。

4.为防止惯性造成危害(交通上)而采取的措施:

(1)系安全带。 (2)限速。 (3)保持车距。(4)禁止超载。

5.利用惯性的事例:

(1)跳高、跳远需助跑。

(2)拍打衣服上的灰尘。

(3)使锤柄套紧锤头。

6.惯性和惯性定律的不同点

(1)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惯性定律是一条规律。

(2)惯性是无条件的,惯性定律有条件,必须以“不受外力”为先决条件

四、力和运动的关系:

1、物体不受力时,运动状态不变,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物体受平衡力时,运动状态不变,但形状改变。

3、物体受不平衡力时,运动状态改变,可能速度大小改变或运动方向改变。

第七章压强和浮力

第一节压强

一、压力:

1.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F)

2、方向:垂直于物体表面,并指向受压物体内部

3、作用点:在受压物体表面上

4.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G G F+G G –

F F-

G F

5.自由放置在水平面上的物体施加给水平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它的重力

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1.通过观察小桌陷入沙中的深度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

2.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对比法

3.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1)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在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三、压强: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2.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公式:P=F/S 变形:F=pS S=F/p

4.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指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水平面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水平面的压强P=ρgh。

5..换算关系:1 Pa=1N/m2

6.0.5 Pa 的意义:0.5Pa表示地面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0.5N。

7.增大压强的方法: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

8.减小压强的方法: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第二节液体的压强

一、液体压强:

1、结论: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原因:液体受重力作用

2、结论: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原因:液体受重力作用,且液体具有流动性。

3.测量:压强计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测量原理:当探头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 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产生高度差;压强越大,U 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越大

5、液体内部压强规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深度越大,液体的压强也越大。液体压强还与液体密度有关,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二、液体压强计算:

1、液体压强公式:p=ρgh(推导压强公式使用了理想模型法,前面引入光线的概念时,也是用了理想模型法)

2、符号意义及单位:液体密度----ρ-----千克/米3(kg/m3)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

液体深度----h-----米(m)

液体压强------P------帕(Pa)

3、说明:

(1)液体的压强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跟液体的重力、体积无关。

(2)深度h:自由液面到该点的竖直距离。

(3)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4.各种液体压强计算规律: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公式1:p =ρgh (任意形状的容器)

公式2 :P=F/ S=G

/s(柱形容器)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公式1:F = P S (任意形状的容器)公式2 :F = G

(柱形容器)

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力: F=G

容 +G

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P=F/S=(G

容 +G

)/S

第三节连通器

1、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2、连通器原理:连通器里装同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液面总保持相平

3.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第四节大气压强

一、大气压

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

0表示。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注意: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

2.产生原因:因为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3.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

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存在且很大。(奥托.格里克)小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日常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的事例:①用塑料吸管从瓶中吸饮料;②给钢笔打水;③使用带吸盘的挂衣勾;④人做吸气运动。

4.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大气压p

=760mmHg=76cmHg=1.013×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4)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即托里拆利实验结果与管的粗细、倾斜、上提、槽中水银的多少无关

D、玻璃管内不小心进入少量空气,管内水银柱高度会变小

E、玻璃管顶部突然破裂,出现小孔,管中水银将会下降到与管外水银面相平(连通器)

(5)测量原理:

P

大气=P

水银

=ρgh=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

5. 标准大气压:支持760m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105Pa

1标准大气压只能支持10.34米高的水柱

三、大气压的变化

1、大气压强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2、大气压强随天气变化而变化

一般阴雨天气压低,晴天干燥时气压高。

四、气压计

1、定义:测量气压的仪器

2、分类: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又叫无液气压计)

3、应用:灭火器、氧气瓶

第五节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一、流体压强:

1、液体和气体都可以流动,统称为流体。

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流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流速小的位置压强大.

二、飞机的升力

1、机翼的形状是:上凸下平

2、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飞机前进时,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它对机翼的压强较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它对机翼的压强较大。因此机翼上下表面的压强差就产生了飞机向上的升力。

三、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第八章浮力

第一节浮力

一、浮力

1. 定义(F浮):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的力叫做浮力。注:浸1)部分浸入2)浸没

2.浮力的大小:F浮=G-F(称重法)(F为浸在液体中时测力计的拉力)

3、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4、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

5.浮力的产生原因:浮力就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F浮= F向上— F向下(压力差法)

二、物体的浮沉条件:

2.浮力的求法三:F浮= G物(悬浮、漂浮时)

3.悬浮与漂浮的比较相同点:F

=G

不同点:悬浮ρ

液=ρ

;V

=V

漂浮ρ

;V

4.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

浮与G或比较ρ

与ρ

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一、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实验:

1.物体放入盛满液体的容器中,我们把容器中溢出的液体叫物体排开的液体

2.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3.设计实验:

⑴实验器材:重物、小桶、烧杯、水、溢水杯、弹簧测力计

⑵实验步骤:

1. 测出空桶的重力G桶

2. 测出物体的重力G物

3. 把物体浸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读出测力计示数F,并用小桶收集物体排开的水

4. 测出排开的水和小桶的总重力G桶+排

(3)记录数据的表格

(4)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即:F 浮= G排

二、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2、公式:F浮=G排

3、推导:(1)F浮=G排=m排g

(2)F浮=ρ液V排g

4、说明:

(1)阿基米德原理适用于液体和气体。

(2)浮力大小只与液体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浸没在液体中时,浮力大小与物体所处的深度、形状无关,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5.漂浮问题“五规律”: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6.浮力的求法总结:

(1)F

=G-F(称重法)

(2)F

浮= F

向上

— F

向下

(压力差法)

(3)F

浮= G

(悬浮、漂浮时)

(4)F

浮=G

排(5)F浮=G排=m排g (6)F浮=ρ液V排g

第三节浮力的利用

一、船

1.原理:船采用把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空心”的办法,使它排开更多的水,从而增

大浮力,最终使F浮=G船,浮在水面。

2.轮船的大小用排水量来表示

排水量: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m排

3、公式:(1)m排=ρ液v排

(2)F浮=G排=m排g

(3)排水量=船自身的质量+满载时货物的质量

m排=m船+m货

二、潜水艇

潜水艇上浮下潜原理:潜水艇利用水舱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潜的。

三、气球和飞艇

①升空原理:利用空气浮力升入高空。

②采用充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氢气、氦气、热空气)的办法,使它受到的浮力

大于重力而升空。

③通过改变自身的体积来实现上升和下降。

第八章简单机械功

第一节杠杆

一、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2、杠杆的五要素。

(1)、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2)、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4)、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5)、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3.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标签。

⑴找支点O;⑵再沿动力和阻力的作用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虚线);⑶然后从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虚线),画垂足、大括号,标上力臂符号。

4.对于直杠杆,力的作用线与杠杆垂直时力臂最长。

5.说明:

(1)力臂是指支点到力(动力或阻力)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2)当作用在杠杆上的力的方向改变时,其力臂的大小一般也将发生改变。

(3)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

(4)若力的作用线过支点,则它的力臂为零。

二、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2.实验设计

(1)器材: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刻度尺、细线

(2)螺母的作用是调节杠杆的平衡。

调节方法是:左降向右调,右降向左调。

目的是:使杠杆的重力对杠杆平衡不产生影响。

(3)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目的是为了使杠杆的重力对杠杆平衡不产生影响。(4)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方便测出力臂的大小。

(5)实验多次是为了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寻找普遍规律。

(6)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F

1L

1

=F

2

L

2

或F

1

/F

2

=L

2

/L

1

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8)实验注意事项:

a在实验前要通过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水平平衡。

b挂钩码后,不能再动平衡螺母。

c读数时,杠杆仍要求是处于水平平衡状态,以便直接读出力臂的长度。

三、杠杆的分类:

1.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

特点:省力费距离

应用举例: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

2.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

特点:费力省距离

应用举例:缝纫机踏板、起重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

3.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

特点: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既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应用举例:天平,定滑轮

4.说明: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时,应选择省力杠杆,当为了使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费力杠杆。

第二节滑轮

一.结构

轴、能绕轴转动的轮子、框架和挂钩

二.定滑轮

1.定义:物体移动而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2.画法:

3.特点:

(1)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2)不省力,即F=G(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力);

(3)不省距离,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等于物体移动的距离,即S=h;

4.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三.动滑轮

1.定义:滑轮的轴随重物移动的滑轮。

2.画法:

3.特点:

(1)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2)省力:

①匀速竖直向上拉时,若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力、绳重以及滑轮重,则F=G/2;

)/2;

②匀速竖直向上拉时,若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力、绳重,则F=(G+G

(3)费距离: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2倍,即S=2h。

4.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四.滑轮组

1.定义: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

2.画法:

3.特点:

(1)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2)可以省力:(动滑轮被几股绳子吊起,n就为几)

①有n股绳子吊着动滑轮,若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力、绳重、动滑轮的重力,

则F=G/n;

②有n股绳子吊着动滑轮,若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力、

绳重,则F=(G+ G

)/n;

(3)费距离:

有n股绳子吊着动滑轮,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是物体移动距离h的n倍,即S =nh;

4.绕绳的起点:n为奇数在动滑轮钩上,n为偶数在定滑轮钩上。

5.规律:(1)当拉力向下时,至少要用n个滑轮,若n为奇数,则定滑轮比动滑轮多一

个。

(2)当拉力向上时,至少要用(n-1)个滑轮,若(n-1)为奇数,则动滑轮比定滑轮多一个。

五.科学世界

1.轮轴

(1)省力机械;

(2)例:门把手、方向盘、自行车把、自行车链轮、自行车飞轮、扳子;

2.斜面:省力机械;

第三节功

一、功

1、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物理学上

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不做功的几种情况:

(1)有力,但是距离为零.

(2)有距离,但在运动方向上没有力的作用

(3)有力,也有距离,但是力和运动方向是相互垂直的.

二、功的计算

1.功的大小: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2.公式:W=Fs

3.单位:功—W—焦耳(J)

力---F---牛顿(N)

距离---S---米(m)

4.换算关系:1J=1N · m

5.说明:1.使用W=F×S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2.做功的多少只由W=F×S决定,与物体的质量,速度,运动方向,是否有摩擦无关.

第四节功率

一.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

1、做相同的功,比较做功时间

2、做相同时间的功,比较做功多少

二、功率

1、定义:物体做的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叫功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越大,表示做功越快)

3、公式:P=W/t 变形:w = pt t=w/p

4、推导:P=W/t=FS/t=Fv

5、单位:W:焦耳(J) t:秒(S)P:瓦特(W)

常用单位:千瓦(k W)

6、换算:1KW=103W 1J/S=1W

7、60w的意义:表示每秒内做的功是60J

问:汽车爬坡、拖拉机耕地时,车辆的运动速度都很小。而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往往运动的较快,你能解释为什么吗?

答:机车发动机的功率一般是一定的(保持不变),根据P=FV可知,减小车辆的速度就会使车辆的牵引力增大。

第五节功的原理

一.功的原理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FS=Gh)(机械的黄金定律)二.说明:

1.不计摩擦及机械重时,W

机械=W

不用

即FS=Gh

2.考虑摩擦及机械重时,W

机械>W

不用

3.不省功的原因:省力的机械必费距离,省距离的机械一定费力,

而功=力×距离,所以不能省功.

三.使用机械的目的

1.省力;

2.省距离;

3.改变用力方向;

四.斜面

1.根据功的原理:FL = Gh;

2.利用斜面将某一物体提升一定高度时,斜面越长越省力。

第六节机械效率

一.功的分类

1.有用功W

(1)定义:为了达到工作目的我们需要做的功叫有用功。即机械对物体所做的功。

(2)例:①利用机械提升物体时,W

= Gh;

②利用机械拉着物体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时,W

= fs;(例如水平拉的滑轮组)

2.额外功W

(1)定义:为了达到工作目的,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2)例:克服机械自重、克服机械运转间的摩擦力所做的功。

(3)注:使用任何机械都要做额外功。

斜面:W额=fs 滑轮:W额=G动h

3.总功W

(1)定义:有用功与额外功的和,即人对机械所做的功。

(2)W

总= W

+ W

; W

=FS

二.机械效率

1.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2.公式:η= W

有/ W

= W

/ (W

+ W

);

η= 1-W

额/ W

3.注:(1)η没有单位;(2)η用百分数表示;

(3)因为使用任何机械都要做额外功,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4.η=80%的物理意义:

人对机械所做的功中有80%是有用的。

5.提高η的方法:

(1)改进结构,使它更合理、更轻巧;

(2)按照技术规程经常保养,定时润滑,使机械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

(3)、当滑轮组不变时,提起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三.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器材:滑轮组、细绳、钩码、刻度尺、测力计、铁架台

2.原理公式:η= W

有/ W

= Gh/Fs;

3.需测量:钩码的重力G、钩码上升的高度h、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4.注意:要匀速竖直拉测力计

5.步骤: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G并填入表格。

②分别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③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读出拉力F值,用刻度尺测出钩码上升的高度h 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将这三个量填入表格。

④算出有用功W有用、总功W总功、机械效率η并填入表格。

6.表格:

7.结论:

初三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机械能和内能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3、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5、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6、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7、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8、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 9、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10、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13、热量的计算:①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 ②Q放=cm(t0-t)=cm△t降1.热值(q):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

热值。单位是:焦耳/千克。 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qm;(Q放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单位是:千克。 1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1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机械和功 1.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2.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镊子,筷子,扫地用具等)(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3.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4.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5.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详见公式总结) 6.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7.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1焦=1牛?米)。 8.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初中物理所有公式总结

1. 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 电功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 3.6×106焦耳。 3. 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4. 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 (A);t→秒)。 5. 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 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W=UQ(Q是电量); 7. 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单位有:瓦特(国际);常用单位有:千瓦 8. 计算电功率公式: (式中单位P→瓦(w);W→焦;t→秒;U→伏(V); I→安(A) 9. 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11.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12.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14.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亮,易烧坏。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暗,当U = U0时,则P = P0 ;正常发光。 (同一个电阻或灯炮,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 ;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例220V100W是表示额定电压是220伏,额定功率是100瓦的灯泡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25瓦。) 1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16.焦耳定律公式:Q=I2Rt ,(式中单位Q→焦; I→安(A);R→欧

教科版九年级上、下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体系 第一章分子动力论和能 分子动力论 一、分子动理论的容: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很小,但是分子仍能保持物质原来的性质)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由于分子运动,某种物质逐渐进入到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了: 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之间有间隙 三、当分子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时,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此时,引力大于斥力,引力其主要作用;当分子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时,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加得更快,此时,斥力大于引力,斥力其主要作用;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到分子直径10倍以上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忽略为零。 四、固体、液体、气体在形状和体积上的不同是由于他们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不同造成的。 五、“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裂痕处绝大部分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几乎为零。 能和热量 一、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反映了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3、把物体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二、1、把物体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能。 2、能不仅和温度有关,还和物体部分子的多少、种类、结构、状态等因素有关,一切物体都有能。 3、同一物体,温度升高,能增大;温度降低,能减小;温度不变,能不一定。 三、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能会增大(仅限于以下两种做功方式) A 克服摩擦,对物体做功,物体的能会增大。 B 压缩物体,对物体做功,物体的能会增大。 2、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能会减小。 3、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叫做热传递。发生热传递的前提条件是存在温度差。 4、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能减少,叫做放出了热量;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叫做吸收了热量。 5、改变物体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他们在改变物体的能上是等效的。 6、火柴可以擦然,也可以点燃,前者是用做功的方式使火柴燃烧的,后者使用热传递的方式是火柴燃烧的。 7、温度、能、热量的区别: A 能和热量可以“传递”,但温度不能“传递” B 能和温度可以“具有”,但热量不能说“具有” 四、1、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烧的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能。 2、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染料的热值。 Q=mq 气体Q =Vq 比热容 一、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摄氏度时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C来表示,单位是J/(Kg·℃) 2、C水=4.2×103 J/(Kg·℃),他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 J 二、由表可知: 1、水的比热容最大 2、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比热容不同 3、通常情况下,液体的比热容大于固体的比热容 三、1、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吸热多 2、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比热容小的温度升高得多 3、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放热多 4、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放出相等的热量,比热容小的温度降低得多 四、发动机冷却液应选用比热容大的、沸点低的、凝固点低的、温度低的液体 五、白天吹海陆风,晚上吹陆海风 六、Q吸=Cm(t-t。)Q吸=Cm△t Q放=Cm(t。-t) Q放=Cm△t 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 热机 一、能的两个利用: 1、利用能来加热(能的转移) 2、利用能来做功(能转化为机械能) 二、热机是通过燃料燃烧获取能并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原理:化学能-能-机械能 燃机 一、活塞在往复运动中,从气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 二、四冲程汽油机由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和排气冲程四个冲程组成。 一个工作循环完成四个冲程,燃气对活塞做功一次,曲轴转动两周,飞轮转动两周。 三、做功冲程靠燃气完成,其他三个冲程要靠安装在曲轴上的飞轮的惯性来完成,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装化为能;做功冲程中,能转化为机械能,能减小温度降低。 四、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区别 1、结构不同:汽油机汽缸顶部是火花塞,柴油机是喷油嘴。 2、工作过程不同: A 吸气冲程:汽油机吸入气缸的是汽油和空气的燃料混合物,柴油机吸 ... . ... .

最新九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汇总(苏教版)

九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汇总(苏教版) 一、电路的组成:1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各部分元的作用: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用电器:工作的设备;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二、电路的状态:通路、开路、短路 定义: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开路:断开的电路;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2正确理解通路、开路和短路 三、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四、电路图 五、电流的测量: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单位及其换算:主单位安,常用单位毫安、微安 2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电流表;量程;读数方法电流表的使 用规则。 六、电流的规律:串联电路:I=I1+I2;并联电路:I=I1+I2 七、【方法提示】 电流表的使用可总结为 一查: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 两确认:①确认所选量程。②确认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表示的电流值。两要:一 要让电流表串联在被测电路中;二要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两不要:一不要让电流超过所选量程,二不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上。 在事先不知道电流的大小时,可以用试触法选择合适的量程。 2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求解有关问题的电路 分析电路结构,识别各电路元间的串联或并联;

判断电流表测量的是哪段电路中的电流; 根据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按照题目给定的条,求出待求的电流。 八、电压的测量 电压的单位及其换算。 2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九、电压的规律 串联电路:U=U1+U22并联电路:U=U1=U2 十、常见的一些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V;一节蓄电池的电压2V;家庭电路电压220V;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十一、【方法提示】 关于电源、电流、电压三者关系。电源在工作中不断使正极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保持电路两端有一定的电压;电压的作用是使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两端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但是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路两端一定有电压。 2如何正确使用电压表 必须把电压表并联在被测电路中; 必须让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出; 被测电压不得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3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异同点 电压表电流表 用途 与电源相接 连接方法 相同点 第十四章:欧姆定律 一、电阻的定义: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 二、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三、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大小是由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决定的,还与温度有关。在其它

哈佛公开课:幸福课 第一集 笔记(April记录)

哈佛公开课:幸福课 Harvard Open Course : Positive Psychology 背景: “幸福课”是2010年哈佛最受欢迎的选修课是,听课人数超过了王牌课《经济学导论》。教这门课的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讲师,泰勒?本-沙哈尔。他的课程使得他成了“哈佛红人”。他提出:幸福,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的。”他的课程目标在于把艰深的积极心理学学术成果简约化、实用化,让学生懂得自我帮助。 第一课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课程由来 首先,解释自己为什么想开这门课“因为这是我自己想上的一门课”,然后叙述自己走入积极心理学研究的过程。——当自己刚进入哈佛,一切都仿佛很好,但他却不快乐。于是他想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慢慢从计算机走入心理学领域。(好棒的跨度,在国外因为想了解一样东西而跨专业好像蛮common的) 然后介绍了他逐渐从8个人的讨论组到850个人的大课的过程,写到达到850人后,引起了媒体的兴趣,然后描述了媒体采访他的时候,总是提出的一个问题“你比我们想象的更内向”,作为一个joke,1米7不够资格传授快乐吗?(good joke point,并且不光是joke,是发人深思的一种现象)但点出了他最后反思而得:因为他们想给自己一个答案:为什么这个课这样流行,唯一解释就是导师乐观开朗、高大。但他们关注错了,他们应该关注信息,而非传达者。因为这个课程遍及全国,以及全球。(这样引入幸福课的普及,远较直接说XX学校也开了XX好得多) 各个大学开设此课程,各国政府也是,为什么?因为它有效。幸福感这一领域,此前一直被心理自助运动统治,心理自助运动带来什么?热情外向的宣讲者,常具领袖气质,吸引大众参加他们的讲座,但常常言过其实。(通过描述相对立的一种心理学运动来映衬积极心理学) 再来说说学术界——(引入人们对学术界知之甚少,但学术界有好东西,又用了一个比较):有多少人度过最近12期的《个性与社会心理学》?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我博士班的班主任估计过,学术期刊上一篇文章的读者只有7个人,甚至包括作者的母亲。(用具体的人代替somebody,令人更有亲切感,母亲的joke两个亮点)总结:作为学者,我觉得这很可悲,因为这些研究非常精彩、非常重要,但是晦涩难懂,所以我们需要积极心理学的课程,在象牙塔和大众之间搭建桥梁。(又落脚到主题,本课程的意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详细知识点

内能第十三章 第1节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含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气体扩散现象例子: 2、扩散现象例子)打开一瓶香水,很快会闻到香味;(1 )走进花园,很远就闻到花香;(2 )如下图,抽出玻璃板后,装空气的瓶子颜色变深,装二氧化氮的瓶子颜色(3 变浅液体扩散现象例子: (4)硫酸铜溶液和清水的扩散实验 )在清水中滴一滴墨水,墨水会自动散开(5 固体扩散现象例子:6)开水中放一块糖,过一会整杯水都会变甜(1毫米铅块和金块紧挨在一起五年后,彼此扩散(7) 长期堆放媒的墙角,墙壁内较深的地方也会发黑( 8) (9)黑板上的子长久不檫就很难檫干净 扩散现象说明了:、3 )、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124 / 1 (2)、分子间存在间隙(典型实验: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4、影响分子运动快慢的因素:温度。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分子热运动的含义: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5 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存在引力的例子: 6、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1)

两个底部削平的铅柱紧压在一起后,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 2)固体很难被拉伸。( )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3 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会变大分子间存在斥力的例子: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改变而改变 7)当分子间距离过小,引力小于斥力,表现为斥力(1 (2)当分子间距离过大,引力大于斥力,表现为引力 )当分子间相距很远,分子间作用力很微弱,可忽略。(如气体分子;破镜难重3(圆)、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和微观特性 89、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改变而改变 1)当分子间距离过小,引力小于斥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过大,引力大于斥力,表现为引力2()当分子间相距很远,分子间作用力很微弱,可忽略。(如气体分子;破镜难重(3 圆)、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和微观特性 10 节内能第2注意:内能是一种与热运动有关的能量,任何一个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一、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能。、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内能越大。(如:如同一铁1块,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质量越大,内能越大。(如:温度相同2的一大桶水的内能比一小杯水的内能大) 3、材料:在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相同时,材料不同,内能可能不同。 4、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状态不同,内能也可能不同。(如零度的水放热后凝固成零度的冰,内能减小) 注意:内能是指物体的内能,而不是分子的。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改变内能的二种方式:热传递和做功(对改变内能来说,这二种方式是等效的。) 24 / 2 1、热传递 )、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太阳能热水器;炉子烧水;铁块在火中1(加热到发红、一盆热水放在室内,一会儿就凉了;用热水袋取暖;冬天,对手呵气。。。。 (2)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有温度差。 )热传递方向: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3(低温部分传递)热传递的实质: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4(能减少。))热量: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国际单位5( 注意: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它对应于热传递的过程。不能说:一个物体含有或具是焦耳)只能说:一个物体吸收了多少热量或放出了多少热量有多少热量。2、做功)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古时钻木取火;天冷了,搓搓手,手变1(

九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宇宙由物质组成 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的大小通常以10-10m做单位来量度. 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多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变小(水例外);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会显著增大. 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盛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外形.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外形,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周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轻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 4、原子及其结构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有的分子只由一个原子组成,原子的中央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四周,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运动.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 5、纳米科学技术:1nm=10-9m 二、质量: 1、质量 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表示.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质量的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2、质量的测量 天平是实验室测质量的常用工具.当天平平衡后,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3、天平的使用 注重事项: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天平所能称的最大质量);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盘中. 托盘天平的结构:底座、游码、标尺、平衡螺母、横梁、托盘、分度盘、指针. 使用步骤: ①放置——天平应水平放置. ②调节——天平使用前要使横梁平衡.首先把游码放在标尺的“0”刻度处,然后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移向高端),使横梁平衡.

初中物理所有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所有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 h:单位:米;ρ:千克/米3;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最新归纳)

初中物理公式汇总 速度公式: t s v =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 求时间——t=s/v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密度公式: V m = ρ 浮力公式: F 浮= G 物 – F 示 F 浮= G 排=m 排g F 浮=ρ液gV 排 F 浮= G 物 压强公式:P=F/S (固体) 液体压强公式: p =ρgh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或 N/m 2 ρ——液体密度 kg/m 3 h ——深度 m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面积单位换算: 1 cm 2 =10--4m 2 1 mm 2 =10--6m 2 注意:S 是受力面积,指有受到压力作用的那部分面积 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 单位换算:1kg=103 g 1g/cm 3=1×103kg/m 3 1m 3=106cm 3 1L=1dm 3=10-3m 3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或 N/m 2 F ——压力 N S ——受力面积 m 2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G 物——物体的重力 N 提示:[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 物理量 单位 v ——速度 m/s km/h s ——路程 m km t ——时间 s h 单位换算: 1 m=10dm=102cm=103mm 1h=60min=3600 s ; 1min=60s 物理量 单位 G ——重力 N m ——质量 kg 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 物理量 单位 ρ——密度 kg/m 3 g/cm 3 m ——质量 kg g V ——体积 m 3 cm 3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ρ ——密度 kg/m 3 V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 3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 受到的重力 N m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 的质量 kg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第七章 7.1力(F)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且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4)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是受力物体的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的大小、运动的方向或 运动的大小和方向同时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 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方法叫力的示意图。 6、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7.2、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弹性限度:当弹性物体的形变超过某一数值时,即使撤去外力,物体也不能恢复原状了,这个值叫弹性限度。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 力,支持力,拉力) (3)产生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4)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 弹簧测力计: (5)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 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初三物理公式总结归纳

初三物理公式总结归纳 怎样掌握好物理公式这个问题被很多学生频繁的问起,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物理公式,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了九年级物理公式总结归纳,希望对大家学习物理有所帮助。 【一】速度公式 物理量计算式国际主单位常用单位换算关系 速度v V=s/t m/s Km/h 1m/s=3.6km/h 路程s S=vt m Km 1km=1000m 时间t t=s/v s h 1h=60min=3600s 火车过桥(洞)时通过的路程s=L桥+L车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二】密度公式 (水=1.0103kg/ m3) 物理量计算式国际主单位常用单位换算关系 密度=m/v Kg/ m3 g/ Cm3 1g/ Cm3=1000kg/ m3 质量m M=v Kg g 1kg=1000g 体积v V=m/m3 Cm3 1 m3=103dm3=106cm31L=103ml(cm3) 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冰v水 同一个容器装满不同的液体时,不同液体的体积相等,密度大的质量大 空心球空心部分体积V空=V总-V实

【三】重力公式 G=mg (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同一物体G月=1/6G地m月=m地 【四】杠杆平衡条件公式 F1l1=F2l2F1 /F2=l2/l1 【五】动滑轮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2(G动+G物)s=2h 六、滑轮组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n(G动+G物)s=nh 七、压强公式〔普适〕 P=F/S固体平放时F=G=mg S的国际主单位是m21m2=102dm2=104cm2=106mm2 八、液体压强公式P=gh 液体压力公式F=PS=ghS 规那么物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公式通用 九、浮力公式 (1)、F浮=F-F (压力差法) (2)、F浮=G-F (视重法) (3)、F浮=G (漂浮、悬浮法)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液gV排 (排水法) 十、功的公式 W=FS把物体举高时W=GhW=Pt

哈佛幸福课心理笔记

哈佛幸福课心理笔记 第五课你相信,确信的东西会自信 当你习惯地相像快乐的事时,你的神经系统就会习惯地令你处在一个快乐的心态。所以,美国的心理学家威廉斯说:“无论什么见解,计划,目的,只要以强烈地信念和期待进行反复的思考,那它必然会置于潜意识中,成为积极行动的源泉。” 只要周围的人相信,确信你是优秀的,你就会真的变得优秀---这是心理学反复验证的事实。所以,你不仅要相信自己,而且也要让周围的人对自己有信心。如此一来,你就拥有了幸福生活的坚实基础。 要维持信心,必须要有三个条件,缺一不可:那就是积极地态度,对工作的热情和努力工作的行动。 无论是追求幸福,还是追求成功,都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努力地为之改变。 保持自信状态的三个技能: 技能一:行动。最正确的做法是不断地行动,并且在行动中不断地发现自我,对自己做出最有肯定意义的评价。 技能二:想象成功。很多研究成果表明:在取得成功德所有因素当中,其中有56%都是由自信所决定的。在美国曾经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说明想象成功对自信的影响,这个故事叫魔术手套。(杰姆) 想象成功为何如此重要呢?这是由人的大脑决定的,因为人的大脑是无法分辨出真实存在的和大脑中映像的区别。当一个人在不断地想象成功,不断地在模仿真实的场景时,大脑就会出现相应的反应。 技能三:认知疗法。认知疗法的理论基础是:认知决定一个人行为;当一个事件(Event)发生时,人们就会对此作出判断(Evaluation),并且产生情绪(Emotion),继而导致行动。比如说,当有一条鲨鱼袭来的时候,首先人们判断它是吃人的,接下来就会产生情绪上的害怕,所以就会采取行动赶快逃跑。 第六课你在关注什么,决定你能否幸福 幸福取决于我们关注事情的哪一面。幸福感取决我们选择什么来关注;幸福不是建立在我们的社会地位或银行存款等外在事物上,而是取决于我们对它的认知。一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比客观事物本身更重要。痛苦,在更大程度上是来自于自身对痛苦的关注,而并非痛苦这件事情本身。比如,对于存有一半水的瓶子,关注未满部分的人会因为水未满而失望,而关注现有半瓶水的人会因为拥有而快乐。 人生的成长和飞跃,就是经常发生在你觉得非常痛苦的时刻。 关注当下---幸福就在你身边 每个人天生都有适应性,即调整自己来适应这个世界。 人常常为幸福的假象所蒙蔽。总以为幸福在未来,自己眼前的努力为的是明天的幸福,但是从来没有感觉到今天就是幸福的。珍惜当下,活在当下,我们才能感受到最真实的幸福。 第七课练习感恩 每天记录五件值得感恩的事情 英国著名作家萨克雷说过: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会对你哭。 爱默生曾经说过:如果星星一千内才闪耀一次,当它闪烁时,所有的人都会仰望,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 详细

第六章 《电压 电阻》复习提纲 一、电压 (一)、电压的作用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 压的装置。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连通的。 注:说电压时,要说“xxx ”两端的电压,说电流时,要说通过“xxx ”的电流。 3、在理解电流、电压的概念时,通过观察水流、水压的模拟实验帮助我们认识问题,这里 使用了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法” (类比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可以推出与其类似事物也具有这种属性的思考和处理 问题的方法) (二)、电压的单位 1、国际单位: V 常用单位:kV mV 、μV 换算关系:1Kv =1000V 1V =1000 mV 1 mV =1000μV 2、记住一些电压值: 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 2V 家庭电压220V 安 全电压不高于36V (三)、电压测量: 1、仪器:电压表 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3 、使用规则:两要、一不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Ⅰ 危害: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 打弯甚至烧坏电压表。 Ⅱ 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0—3V 和0—15V 。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 开关试触,若被测电压在3V —15V 可 测量 ,若被测电压小于3V 则 换用小的量程,若被 测电压大于15V 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压表。 1、电流表示数正常而电压表无示数: “电流表示数正常”表明主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电压表,则故障

初二物理下册所有的公式

初二物理计算公式总结 1.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2.密度公式: 3称量法:F 浮 阿基米德法: F 浮=ρ水 gV 排 F 浮= G 排=m 排g V m =ρ物理量 单位 G ——重力 N m ——质量 kg 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 g=10N/kg 。

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N m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 kg 平衡法: F 浮=G ④压力差法: F 浮=F 向上-F 向下 (不要求计算) 4.压强公式: p = 5.液体压强公式: p =ρ 注意:S 是受力面积,指有受

6 7杠杆的平衡条件: F 1L 1=F 2L 2 或写成: 2 1F F = 1 2L L 8 滑轮组: F = s =nh 对于定滑轮而言: ∵ n =1 ∴F = G s = h 对于动滑轮而言: ∵ n =2 ∴F = G s =2 h 2 1 n 1

9 机械效率: ×100% 公式总结: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 浮=G -F ( 称重法) (2)F 浮=G (漂浮、悬浮) (3)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排=ρ液gV 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功:W =Fs =Gh (把物体举高) 9、功率:P =W/t =FV 10、机械效率:η=W 有/W 总 ?W 总=W 有+W 额外 提示:机械效率η没有单位,用百分率表示,且总小于1 W 有=G h [对于所有简单机械] W 总=F s [对于杠杆和滑轮] W 总=P t [对于起重机和抽水机] 总 有用W W = η

初三物理公式总结

物理公式汇总 一、密度(ρ):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变形 m 为物体质量,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 v 为物体体积,主单位cm 3 m 3 3、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 kg/m 3 常用单位g/cm 3 单位换算关系:1g/cm 3=103kg/m 3 1kg/m 3=10-3g/cm 3水的密度为1.0×103kg/m 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 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二、速度(v ): 1、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 变形 , S 为物体所走的路程,常用单位为km m ;t 为物体所用的时间,常用单位为s h 3、单位:国际单位制: m/s 常用单位 km/h 换算:1m/s=3.6km/h 。 三、重力(G ): 1、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2、计算公式: G=mg m 为物理的质量;g 为重力系数, g=9.8N/kg ,粗略计算的时候g=10N/kg 3、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四、杠杆原理 1、定义: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公式:F 1l 1=F 2l 2 也可写成:F 1 / F 2=l 2 / l 1 其中F 1为使杠杆转动的力,即动力;l 1为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动力臂; F 2为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即阻力;l 2为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即阻力臂 五、压强(P ):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 P=F/S F 为压力,常用单位牛顿(N );S 为受力面积,常用单位米2(m 2 ) 3、单位是:帕斯卡(Pa ) 六、液体压强(P ): 1、计算公式:p =ρgh 其中ρ为液体密度,常用单位kg/m 3 g/cm 3 ;g 为重力系数,g=9.8N/kg ; h 为深度,常用单位m cm 2、单位是:帕斯卡(Pa ) ρ m V = V m ρ = V m ρ = v s t = t s v = v t s =

哈佛公开课《幸福课》(积极心理学)有关笔记(无顺序)

哈佛公开课《幸福课》(积极心理学)有 关笔记(无顺序) 话题:适应力现实教育学习 一、这个世界需要具有实践精神的理想主义者。据调查,成功的大学生具有强烈的使命感,想做伟大的事,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我该怎样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好?”这不是空话,无论在学术还是实践工作中,他们勇往直前,做到了了不起的事,充满热情的理想主义者,特别善良。有些人只是“自我”的一代,这一代人所关心的一切只是“我要多赚点钱”,“我要买套更大的房子”,“我要变得成功,取得更多赞誉”,“变得更有威望”。但有这种想法的人,他们的错误在于,他们只看到了这些。他们也不如有崇高使命感的人成功。二、有时,光有美好愿望,我们还是无法发挥全部潜能,甚至有些情况下造成的伤害多于帮助。理想主义远远不够,往往使对方陷入被动受害者地位,而不是帮助产生积极的主导心态。(皮格马利翁)赞扬别人,赞扬小孩,是有害的。如果没有分辨地夸奖别人,从长远角度讲,实际上害人比帮助人更多,无论是身心健康还是成功等方面。三、“如果我们对自身的培养

不够,对各种人际关系培养不够,就会发生个人成长失败。” 四、心理学家证实了培养乐观精神能预防儿童和成人的抑郁和焦虑,约能将他们两年内患病率减半。人类有些因素可以抵制精神疾病:勇气、面向未来、乐观、人际技巧、信仰、职业道德、希望、诚实、毅力、心胸和洞察力等。培养自身优势、培养能力、关注健康、信仰、乐观、自信等等,能更好面对生活困难。四、冥想可以极大程度上改变我们的大脑,可以帮助产生积极的情绪,而在痛苦面前变得更坚定。每周三次锻炼,每次三十分钟,效果与现有最有效的心理药物是一样的。五、相信改变是可能的。当内部(大脑的想法)与外部(现实)不一致时,我们会感觉不舒服。改变的方法:1、更新基模2、忽略外部信息3、主动寻找证据4、创造新的现实。运动员跑跑,开始都不相信4分钟跑完1公里,直到一人提出可以,并且做到,之后很快很多人都可以做到。 六、学会失败,从失败中学习。史上最成功的人,通常也是失败最多的人。(爱迪生发明灯泡)七、成功别无他法,成功没有捷径。八、悲观者:短期目标、长期目标都很现实。乐观者:短期目标不现实,长期目标现实。因为乐观者的短期目标总是很乐观,如第一个提出可以4分钟跑完1公里的人。但最后他实现了,所以,长期目标就成了现实。八、高的期望导致失望。越战战俘,生存者有两个特点:1、相信能重获自由。2、看中现实,正确估计形势,正视残酷现实。

初三物理下册知识点

十五章功和机械能 1.功 (1)功的定义:力和作用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的乘积.是描述力对空间积累效应的物理量,是过程量. 定义式:W=F·s·cosθ,其中F是力,s是力的作用点位移(对地),θ是力与位移间的夹角. (2)功的大小的计算方法: ①恒力的功可根据W=F·S·cosθ进行计算,本公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②根据W=P·t,计算一段时间内平均做功. ③利用动能定理计算力的功,特别是变力所做的功.④根据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反过来可求功. (3)摩擦力、空气阻力做功的计算:功的大小等于力和路程的乘积. 发生相对运动的两物体的这一对相互摩擦力做的总功:W=fd(d是两物体间的相对路程),且W=Q(摩擦生热) 2.功率 (1)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标量.求功率时一定要分清是求哪个力的功率,还要分清是求平均功率还是瞬时功率. (2)功率的计算①平均功率:P=W/t(定义式)表示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不管是恒力做功,还是变力做功,都适用. ②瞬时功率:P=F·v·cosα P和v分别表示t时刻的功率和速度,α为两者间的夹角. (3)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额定功率:发动机正常工作时的最大功率. 实际功率:发动机实际输出的功率,它可以小于额定功率,但不能长时间超过额定功率. (4)交通工具的启动问题通常说的机车的功率或发动机的功率实际是指其牵引力的功率. ①以恒定功率P启动:机车的运动过程是先作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后以最大速度v m=P/f 作匀速直线运动, . ②以恒定牵引力F启动:机车先作匀加速运动,当功率增大到额定功率时速度为v1=P/F,而后开始作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最后以最大速度vm=P/f作匀速直线运动。 3.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表达式:E k=mv2/2 (1)动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2)动能和动量的区别和联系 ①动能是标量,动量是矢量,动量改变,动能不一定改变;动能改变,动量一定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