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深度好文)

合集下载

知足常乐议论文(15篇)

知足常乐议论文(15篇)

知足常乐议论文(15篇)知足常乐议论文1金钱对于幸福生活是必要的,但不是务必的。

而幸福是一种状态,是金钱不能买到的。

最近热播的《知足常乐》不知大家有没有看过?剧中涉及到了钱、权。

苦苦追随金钱与权势,最后呢却丢失了一切。

追悔莫及啊。

有没有有心人从剧中悟到了什么呢?这个社会,很完美却夹杂着一股股的坏势力。

你真的喜欢钱吗?不,其实是为了让家人享受到更好的服务,有更好的生活,对吧?之后,你成功了。

你是有钱人了,但是呢,却又偏偏禁不住诱惑,你开始厌烦妻子孩子。

最后呢,妻离子散。

总而言之,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最好。

你或许还是一家不出名的小公司的一个小齿轮,每一天会像发条那样忙来忙去,但是下班后,看到妻子甜美的笑容,孩子喊你“爸爸”,顿时,那种疲劳感会不会烟消云散?你会不会感到自己的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呢?生命其实就是大家所想象的那样的短暂,与其活在不幸福中,倒不如每一天知足常乐,努里的工作,自然地应对生活。

如果你对生活简单,那么生活就会对你简单。

或许会是你想不到的一帆风顺。

那些出此刻约会节目上的女生们,你们是真的找不到适宜的人选了么?我看你们个个长得貌美如花,却是剩女,实在不知为何记得某约会节目上有人说过,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

呵呵,我不得不承认,你很慷慨,竟然用自己的一辈子的幸福用做交换条件,只为金钱。

金钱,只能满足你一时的需要,而那种真挚的爱,你将一辈子都得不到。

相比之下,聪明的人啊,可不能够听听自己内心最真的想法,而不被你的虚伪所蒙蔽了那双眼。

我想问:上帝给你的那杯水,你想怎样喝?知足常乐议论文2这几天,领略到了这句话:知足,常乐。

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贪心的人,虽然嘴上没说,但是心里却无可否认的一直在这样想。

身边的朋友永远不缺,我好像却忽略掉了许多关于我们此时生活的细节。

却将目光转移到了回忆。

回忆那些曾在自己生命旅程中留下过足迹的匆匆过客。

老是在想着,他们在做什么?为什么不和自己联系?毕竟以前也曾相交过,毕竟也曾经是朋友,可现在,却完完全全的消失了,一下子,就觉得,很可惜。

道德经(下篇)

道德经(下篇)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四十一
上品之人听了道,努力而奉行。
中品之人听了道,似信似不信。
下品之人听了道,必哈哈大笑。
若不被这种人笑话,则道就不能称作道!
所以我要立言于此--
只有空无,才能出入于无限。
我由此而知道无为之有益。
不出言而行教化,无作为而有成果--
世上很少有人理解此中的道理。
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不殆,可以长久。
四十四
名誉与身体谁对我更亲近?财货与身体谁对我更重要?
得之与失谁对人更不利?
所以,过于爱吝必会导致大破费,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
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四十八
学习得愈多,离大道愈远。
远而又远,最后达到无所有。
无所有则无所不有。治理天下必须无所事事。
如经常有事,就不能治理天下。
四十九章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圣人皆孩之。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五十九
治理国家,敬事上天,没有比吝啬更重要。
吝啬,乃是早作准备,早做准备就是不断的积蓄"内德"。
不断的积蓄就没有什么不能胜任的。
没有不能胜任就无法估计他的力量。
无法估计他的力量,就可以守护国家。
掌握治天下的道理,就可以长久保持;

2023年《道德经》读后感(13篇)

2023年《道德经》读后感(13篇)

2023年《道德经》读后感(13篇)《道德经》读后感1《老子道德经》44章中讲到“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德与亡孰病?甚爱必大废,多藏必厚之。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45章中又讲到“祸莫于不知足,咎莫大于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这两段话的大概意解是:名利和身体比起来哪个更重要?身体和物质比起来那个更珍贵?得与失比起来哪个才算有害?样样都要,必然导致大废,取藏的越多,所遭的失也越多。

故知足的人才能长久。

于丹在解读儒道的理论中讲了这样一句话”什麽样的学习是最好的学习?就是能改变自己的学习”我们平时经常说要培养一个良好的心态,但真正的做起来并不是很容易。

我的经验就是多学习,学习就像一面镜子,通过学习来认识自己,看清自己,并且学会掌控自己。

在这个市场经济繁荣,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这些差距有来自社会的,家庭的,自己的。

所以,一个人要想在这种X—惑力极强的社会中快乐,平和的生存,就一定要看清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在你的生活空间,在你的事业中,在你的家庭中你想要的是什麽?其实老子讲的道理并不深奥,而且很实际,就看你怎样去认识。

“知足不辱,知足者富”,知足,不等于不努力。

而知足的人,他首先是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她不会贪婪,他不会要那些自己根本够不着的东西。

就像练太极拳,大多人初衷都是为了健康身体而进入,但到后来为什麽差距会很大呢?。

这就是看练拳者心理想要什么?想要达到健康,就要踏踏实实的按照拳理去练,只要你用心,你就会达到你的目地,因为你要的很实际。

你要的是展示,你要的是人前的显露,可能你的心就静不下来了。

表面的东西得到了,可你的拳没有静下心去练,你的功夫可能也就是表层的功夫。

所以你要的东西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你一定要问自己想要什么?生活中,我想要的就是平安,健康。

所以我很知足,我每天的生活就像小河的流水一样,平平静静的。

因为我要的不多,好像上天都能满足我的要求。

《老子》的经典名言及翻译

《老子》的经典名言及翻译

《老子》的经典名言及翻译《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老子》的经典名言及翻译,快来看看吧!《老子》的经典名言及翻译 1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句话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2、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无比的高尚,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而且宁愿呆在世人所厌弃的地方,它的品质接无比的接近于高尚,做人就应当如一弯清泉,保持高尚的节操。

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天下事物,在表观上总是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的方面。

然而任何事物或善或美、或恶或丑都具有两重性和可变性,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把美的事物当成永恒的美,把善的事物视为绝对的善,必然事与愿违,导致恶的、不善的结果。

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因为事物都是互相对立而出现的,所以有和无由互相对立而诞生,难和易由互相对立而形成,长和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和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音和声由互相对立而和谐,前和后由互相对立而出现。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有仁心,滋生了万物;老子则说天地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

天地生了万物,并没有想取回什么报酬。

也就是天地看待万物是一样的,不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一切随其自然发展!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人说的话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虚静沉默,把话留在心里。

7、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不要以为弱势人家会瞧不起,其实,正因为人家看不在眼里,反而是生长的好契机。

知足常乐议论文作文5篇

知足常乐议论文作文5篇

知足常乐议论文作文5篇知足常乐议论文作文篇1“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

”——题记花开花落,尝尽多少无情风雨,却隽永了一世艳溢香融:雁来雁归,消逝几岁草木枯荣,却铭刻了一生聚散悲欢。

匆匆太匆匆,情起情灭,仅在弹指之间。

而其间淌过的,那百味的,便是人生追梦时。

志者的航向,背道平庸,趋向远方。

而在这浩瀚的海天之际,澎湃的海水,汹涌的巨浪,一次次浮动着舵手的思想,充斥着内心的欲望。

无畏浅滩暗礁,尽管满身泥伤,也扑灭不了燃烧的欲望,几番波折,几番怒浪,帆倒了,船沉了,梦散了。

停驻,回望。

志者的一程仅浮现了蜿蜒的轨迹,仅代表了平淡的存在。

尽管曾经与海浪搏击,毕竟,在追梦的路上,遗失了太多美好,仅是满足无边的欲望。

因道,“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至理也。

人生是从泪水的旋涡开始的,阴翳,雨季,本就是常态。

而生命又终将会消逝,这话,也本不悲凉。

行走在生命路上,许多人,一味延长生命的长度:许多人,苦苦追求生命的高度,殊不知,人生是一种回归,只为给心灵寻一个归宿。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那么,在回家的路上,疲惫的心,追了一程又一程。

而惟有“知足者,常乐!”知足者,生活的智者。

适者生存逆者汰,是天地间亘古的准则。

尊重生命,惟有知足者,才能拥一颗平常心,抛弃牵绊,出色的实现既定目标,尔后步步作节,知足而乐,为下一程储备能量,不竭的奋斗。

知足者,精神的智者。

一亩薄田,一壶清茶,一盘檀香,一方古琴,清净无为,闲适散淡。

用一樽浅浅的酒杯承载满腹经纶,在春暖花开之时绽放大海的笑脸。

陶渊明悄然遁世,隐匿南山;孟浩然厮守农舍,归隐田园。

阮籍虽混迹于酒市店铺之间,与商贩市井为伍,但不屑于高官厚禄,浮华名利。

他们所追求的是一种常人难以体会的精神上的满足,也拥有了不足为外人道哉的乐趣。

知足,是一种智慧:常乐,是一种心境。

人生有两出悲剧。

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

惟有知足常乐,才可在无穷的欲望与有限的潜质之间恰当的找到平衡点,竭尽所能,所以人生无悔。

高考作文素材乔布斯名人作文素材

高考作文素材乔布斯名人作文素材

乔布斯1、大学辍学1972年,乔布斯被俄勒冈瑞德学院录取,一个学期后,乔布斯辍学了,并在1976年4月与一道辍学的斯蒂夫-盖瑞-沃兹尼亚克在自己的车库中创建了苹果。

当时,21岁的乔布斯担任销售员的角色,而沃兹尼亚克则是工程师。

2、生父是阿拉伯人乔布斯1955年2月24日生于三藩市。

母亲乔安-卡罗尔-席博和叙利亚裔父亲阿卜杜勒法塔赫-江达利当时尚未结婚。

克拉拉-乔布斯和保罗-乔布斯收养了乔布斯,这是一个家境并不宽裕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

3、比尔-盖茨也是他的粉丝比尔-盖茨在被问及自己最欣赏的CEO时表示,“就精神领袖而言,斯蒂夫-乔布斯是我见过的最棒的。

他有着完美产品的理想,而且他能够传播这种产品”。

4、在印度寻求“启蒙”1974年夏天,为寻求理智启蒙,乔布斯和丹-科特克去了印度。

深陷哲学心境的乔布斯当时很想学习和体验唯心论和存在主义。

5、2010年薪水1美元2010年乔布斯领取了1美元的薪水。

但引起世人注意不是1美元的薪水而是在2001年时,苹果公司赠送了一架“湾流”豪华公务飞机给乔布斯。

6、曾收到自己创建公司的解雇通知书1985年8月5日出版的《财富》杂志以题为《斯蒂夫-乔布斯的垮台》的封面故事讲述了乔布斯被自己创建公司解雇的事情。

摘录如下:“5月底到6月中旬,苹果匆匆完成重组,解雇了大约20% 的雇员,并宣布了有史以来的首次季度亏损,该公司股价也跌至三年来的最低点,每股14.25美元。

苹果同时宣布解雇30岁的公司共同创始人兼总裁斯蒂夫-乔布斯。

”“乔布斯的命运引起了人们的高度猜测。

很多业内人士对他的离职都倍感震惊,他们担心苹果将失去赖以成就辉煌的灵魂和视野。

”7、披头士的苹果据《苹果公司兴衰内幕》作者吉姆-卡尔顿表示,乔布斯选择苹果作为自己公司的名字是因为他崇拜披头士的苹果唱片公司。

披头士最初在1960年代的时候在唱片上使用绿苹果标志。

苹果公司的标识上则是一个被咬掉一口的苹果形象。

这个选择导致了与披头士苹果唱片公司的一场官司。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第五十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第五十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第五十章原文及译文第四十一章原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译文:最有智慧的人听到了“道”,就努力勤勉地照它去行事;智慧一般的人听到了“道”,反应迟钝,半信半疑;愚笨的人听到了“道”,就认为它迂腐空洞而加以嘲笑。

若是不被蠢人嘲讽,那“道”也就不成其为“道”了。

所以《建言》中说:明道的人,好像是愚昧的人;精进修道的人,好像在退步;真正在行道的人,与世俗人没有两样;上等德行的人,总是虚怀若谷;心地洁白的人,还是会遭受许多辱骂;明道建德的人,外表看起来好像很偷懒;质朴而纯真的人,好像混浊未开;最方正的东西,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道无形无声,没有名份。

然而只有“道”,善于辅助,万物才得以生成。

第四十二章原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

”吾将以为教父。

译文:无极太空生出一气,一气分出阴阳二气,二气合和生出中合之气,阴、阳、和三气生出自然万物。

万物都包含着阴、阳两个对立面,它们互相冲荡而达到和谐统一。

人们讨厌的就是“孤”、“寡”、“不谷”这样的字眼,而至为尊贵的帝王却自称之。

所以事物常以谦下损已而得益,以尊贵益已反招祸。

别人用来教导我的,我也用来教导别人:“强横的人是会不得好死的。

”我将把这一原则当做教人的根本。

第四十三章原文: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

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译文: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同时也是纵横天下最坚强的。

道德经中的八条做人箴言

道德经中的八条做人箴言

道德经中的八条做人箴言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国道家学派的核心典籍,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做人处世的智慧和道理,以下是其中八条做人箴言:一、为人谦虚“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道德经告诉我们,为人谦虚,不要自我膨胀,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才能够不被世俗之物所弊损,才能够赢得更大的成功。

二、守礼遵义“六十而耳顺,为大吉之饰;六十而无耳顺,为大耗之门。

”这就是告诉我们,要守礼遵义,不要过分追求个人的欲望和私利,而是要遵守社会准则。

三、知足常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知足者常乐,富贵者不可遗也。

”道德经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在生活中知足常乐,不要一味追求功名利禄,就可以过上幸福无忧的生活。

四、尊老爱幼“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道德经告诉我们,要待老年人和孩子们仁慈,不能以武力压制别人,而是要秉持和平与仁慈的心态。

五、善用人才“治人事天莫如嗜好,嗜好作良心,良心作官职,官职作禄位。

”这就是告诉我们,善用人才是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应该发挥每个人的长处,让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价值。

六、保持平衡“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道德经告诉我们,处事要讲究平衡,不能过于追求某一方面,而应该做到平衡发展。

七、要能容忍“川易之,时乎!民易之,淳乎!世易之,诚乎!容易之,实乎!”道德经告诉我们,成功的人必须善于容忍,要学会接受那些不如意的事情,并且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

八、秉持慈悲之心“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道德经告诉我们,我们必须视他人如己,要秉持慈悲之心,不能追求过于贪婪,要学会知足而感恩。

总之,道德经中的八条做人箴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性,更好地发展自己,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更好地获得心灵的满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经》里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懂得知足。

明朝的胡九韶家境贫寒,耕读传家,仅仅能得到温饱。

但是他却每天晚上都要烧香感谢神明赐给他的福气,妻子说:我们一天到晚都是菜粥,怎么算是有福呢。

胡九韶说:我们生在太平时代,没有兵荒马乱,全家还能有衣穿有饭吃,家人没有生病的,也没有被关押的,为什么不是幸福呢?
《亲友书》中说:“一切财产中,知足乃为最殊胜,是故应当常知足,知足无财真富翁”。

膨胀的欲望,让人永不满足,这是痛苦的源头。

懂得知足,才是真正的富足。

克制自己的欲望,不断舍弃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懂得知足常乐的道理,人生才能平和安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