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方法2014

合集下载

课程设计的制作方法及技巧

课程设计的制作方法及技巧

课程设计的制作方法及技巧1. 确定课程目标和内容- 在开始设计课程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课程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并与学生的需求和能力相匹配。

课程内容应该包含必要的知识点和技能,并能够满足学生研究的目标。

2. 分析学生需求- 在设计课程之前,必须了解学生的需求和背景。

这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和观察等方法来收集信息。

了解学生的需求和背景有助于确定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材料。

3. 制定教学计划- 在确定课程目标和分析学生需求之后,制定一个详细的教学计划是必要的。

教学计划应包括每节课的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材料的选择等。

合理的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4. 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使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小组活动等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

5. 使用合适的教学材料- 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对于课程设计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使用教科书、课件、多媒体资料等多种教学材料,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

6. 设计有效的评估方式- 课程设计还需要考虑评估方式。

教师应该设计有效的评估方法,以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研究成果。

评估方式可以包括考试、作业、小组项目等。

7. 不断反思和改进- 在设计和实施课程之后,教师应该进行反思和改进。

通过反思和改进,教师可以发现课程设计中的不足之处,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制作课程设计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课程设计方法包括哪些内容

课程设计方法包括哪些内容

课程设计方法包括哪些内容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程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课程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2. 使学生能够结合教材内容,运用课程设计方法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3. 帮助学生掌握课程评价的标准和原则,提高课程评价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课程设计方法,独立设计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活动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分析课程设计方案。

3. 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总结的能力,善于从实践中吸取经验,不断优化课程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课程设计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意见,善于倾听、沟通、协作的良好品质。

3. 引导学生认识到课程设计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学科教学方法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小学教育专业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对课程设计有一定了解,但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1. 结合教材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创设互动、探究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强化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4. 注重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课程设计基本理论:- 课程设计概念与类型- 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课程设计的方法与步骤2.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的确立-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应用- 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3. 教学案例分析与实践:- 分析教材中的优秀教学案例- 学生分组设计教学活动方案- 案例展示与评价- 优化教学设计方案4. 课程评价与反思:- 课程评价的标准与原则- 课程评价的方法与工具- 教学反思的过程与方法- 提升课程设计能力的途径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课程设计基本理论第二周:教学活动设计第三周:教学案例分析与实践第四周:课程评价与反思教材章节及内容:第一章:课程设计概述第二章: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第三章:教学活动设计第四章:课程评价与反思教学内容科学性和系统性:本教学内容结合课程目标,涵盖课程设计的基本理论、实践操作和评价反思等方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课程设计能力和教学水平。

2014课程设计内容要求

2014课程设计内容要求

课程设计硬布线控制器的设计与调试一、教学目的、任务与实验设备(一)教学目的(1)融会贯通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和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的内容,通过知识的综合运用,加深对计算机系统各模块的工作原理及相互联系的认识,特别是对硬布线控制器的认识。

(2)学习运用ISP(在系统编程)技术进行设计和调试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熟悉集成开发软件中设计调试工具的使用,体会ISP技术相对于传统开发技术的优点。

(3)培养科学研究的独立工作能力,取得工程设计与组装调试的实践经验。

(二)设计与调试任务(1)按给定的数据格式和指令系统,在所提供的器件范围内,设计一台硬布线控制器控制的模型计算机。

(2)根据设计图纸,在通用实验台上进行组装,并调试成功。

(3)在组装调试成功的基础上,整理出设计图纸和其他文件,包括:1.总框图(数据通路图);2.硬布线控制器逻辑模块图;3.模块ABEL语言源程序(如果有的话);4.硬布线控制流程图;5.元件排列图;6.设计说明书;7.调试小结。

(三)实验设备(1)TEC-4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一台(2)直流万用表一只集成电路建议使用ISP芯片(一片ispLSI1032)。

采用ISP器件,则需要一台PC机运行设计自动化软件(例如ispEXPERT)作设计、编程和下载使用。

二、数据格式和指令系统采用与模型计算机相同的指令系统,即12条机器指令。

同样考虑到复杂度和时间问题,一般应降低难度,采用该指令系统的子集:去掉中断指令后的3条机器指令,只保留9条指令。

三、总体设计采用的数据通路和微程序控制器方案相同,可参阅前面的介绍,不再赘述。

硬布线控制器模型机所使用的时序信号比微程序控制器的要多一些,除了原有的时序信号T1至T4外,还需要节拍信号,一拍等于一个T1至T4循环。

实验仪提供的节拍信号有四个:W1至W4。

如果实验台提供的节拍信号不能满足需要(例如需要八拍),可以用寄存器或GAL等自行构造,再从时序发生器引入T1至T4信号,也可以直接将节拍发生器设计到ISP 芯片内部。

2014课程设计指导书

2014课程设计指导书

信息处理方向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数字信号处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通过课程设计可以加深理解掌握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做好课程设计是学好本课程的重要教学辅助环节。

本指导书结合教材《数字信号处理教程》的内容,基于MATLAB程序语言提出课程设计的题目及要求,在做课程设计之前要求学生要尽快熟悉MATLAB语言,充分预习相关理论知识,独立编写程序,以便顺利完成课程设计。

二、课程设计任务课程设计的过程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

课程设计主要任务是围绕数字信号的频谱分析、特征提取和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来安排的。

根据设计题目的具体要求,运用MATLAB语言完成题目所规定的任务及功能。

设计任务包括:查阅专业资料、工具书或参考文献,了解设计课题的原理及算法、编写程序并在计算机上调试,最后写出完整、规范的课程设计报告书。

课程设计地点在信息学院机房,一人一机,在教师统一安排下独立完成规定的设计任务。

三、课程设计题目根据大纲要求提供以下四个课程设计题目供学生选择,根据实际情况也可做其它相关课题。

1. DFT在信号频谱分析中的应用2. 数字滤波器的单位脉冲响应输出及其稳定性3. 离散时间系统频域分析4.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实现注:以上课程设计题目具体要求可参考本指导书附录一四、课程设计的内容及主要步骤1. 熟练掌握MATLAB语言。

2. 根据所选题目查阅专业资料,掌握设计原理,确定设计方案。

3. 编写程序并调试。

4. 撰写设计报告书。

注:课程设计详细内容和步骤可参考本指导书附录一五、课程设计的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课程设计的考核依据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案合理性、资料完备性、创造性、报告撰写规范性和书面表达能力等为考核点,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

成绩评定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记分制。

评定细则如下:1.上机表现(30%):根据设计出勤情况、遵守纪律情况及现场评定等因素评定;2.设计报告(60%):根据课程设计报告书内容要求和实际完成情况评定;3.设计效果(10%):根据设计实际完成的质量及设计中的创造性评定;对设计任务理解透彻,能够全面、正确、独立地完成设计内容所规定的任务,得出正确的设计结果,并按时提交完整、规范的设计报告,可评为优秀;按照设计任务要求能够顺利地完成任务,得出结果,按时提交较完整的、符合要求的设计报告,可评定为良好;按照设计要求完成了软件的编程与调试,基本完成了任务要求,提交符合要求的设计报告,可评为中等;基本完成设计目标,但不够完善,存在缺陷,在帮助指导下能够完成任务要求,提交设计报告,可评为及格;不能完成规定的任务和要求,未提交设计报告的,或抄袭他人设计报告的评为不及格。

课程设计方法

课程设计方法

课程设计方法课程设计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一个好的课程设计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因此,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成为了每一位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探索的问题。

首先,课程设计的第一步是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它直接关系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确定。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确保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实现性。

其次,课程设计的第二步是确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课程设计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和教学效果的实现。

在确定教学内容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接下来,课程设计的第三步是确定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在确定教学方法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和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最后,课程设计的第四步是确定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进行的客观评价,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实现。

在确定教学评价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和灵活运用各种评价方法,确保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综上所述,课程设计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设计,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和努力探索课程设计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课程设计2014

课程设计2014

找工作建议

培养即时自学能力,应聘前了解一个单位,很快学习相关知识; 许多大公司趋向于考脑筋急转弯; 会一门语言,c语言要好好复习,数据结构也比较重要。 准备好一些常见的答案,特别是要有一个人生规划或者职业规划 准备一个或者几个作品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不要像学校对老师一样的态度:在校不是借口都当作借口,但是对 于招聘单位,真的理由可能都不能作为借口。 品行表现好一点,态度好一点。 现学现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你的应聘单位的某些业务上。 这需要对问题有透彻的理解。
信息安全课程设计
题目

1必选的系统,在指导书上选或者自选,自选经过 同意。某些题目要求比较多的,尽量实现即可。 2选作的题。根据情况选作,如果必选题做得不好 ,可以用选作补充。选作的题目很自由,对于编 程差的同学提供了另外的机会。
必做题要求


1.500行代码(其中不包括编译器自动生成的代码 ),一般代码要有注释。 2.说明书8000字,鼓励写出自己的曲折和解决问 题经过。 3.鼓励创新。 4.界面友好,方便实用,尽量给出清楚的操作提示 。可以增加语音朗读和语音识别的功能。增加远 程操作的功能(语音、网络控制) 5.不得抄袭他人。
验收与答辩方式

主要是现场演示,并且有简单的答辩。答辩内容主 要针对作品。 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考虑以下方式辅助:远程桌 面、虚拟机、远程协助、屏幕录像、截图。
发明专利题-暂时未公开的

难度较大,有编程基础的同学可以考虑 集中账号密码认证生成系统 一种具有误导功能的低冗余加密系统 具有误导功能的多重不确定加密系统 一种基于关键词替换的文本密写方法 安全的数据项级数据库加密系统 一种可控密钥序列的具有误导功能的密写方法 一种可修正伪随机序列的可误导的加密方法。

课程设计的方法

课程设计的方法

课程设计的方法课程设计是现代教育的核心部分,为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提供了有序的、有意义的组合。

因此,了解好的课程设计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简要介绍几种课程设计方法。

一、问题解决法问题解决法是最常见的课程设计方法之一。

它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探求的一种方法。

首先,确定一个问题或主题,然后让学生通过研究、观察、实验、分析和推理等手段,来解决问题。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增强学生的创造力、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因为他们是通过解决问题来掌握的。

二、场景教学法场景教学法是以实际模拟或构建场景为依据,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学习,通过亲身经历来获取知识。

这种方法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因为场景教学法会给学生带来一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所学知识,并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从而促进学习效果。

三、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让学生通过研究实际事例来学习的方法。

它使用真实的案例或情境,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和综合等方法,来获取所需的知识。

这种方法的重点在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学科背景下,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并通过研究同类案例来推广和应用知识。

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协作学习法协作学习法是一种让学生在团队或小组中合作学习的方法。

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技巧和人际关系等。

同时,因为每个学生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所以他们需要交换和讨论自己的见解,从而促进学生成为更好的学习者。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

由于学生之间需要合作和互动,所以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彼此的观点,并在学习中发挥各自的特长。

总之,不同的课程设计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学科和年龄段。

选择合适的课程设计方法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014级课程设计

2014级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成绩:目录注:目录采用word文档自动生成1.任务说明书--------------------------------------------12.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 2.1 拟定传动方案--------------------------------------- 2.2 电动机选择----------------------------------------- 2.2.1 电动机类型确定---------------------------------- 2.2.2 电动机容量确定---------------------------------- 2.2.3 电动机转速确定---------------------------------- 2.2.4 电动机技术参数---------------------------------- 2.3 传动比分配----------------------------------------- 2.3.1 传动装置总传动比确定---------------------------- 2.3.2 带传动传动比------------------------------------ 2.3.3 两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传动比------------------------ 2.3.3.1 高速级齿轮传动比----------------------------- 2.3.3.2 低速级齿轮传动比----------------------------- 2.4 传动装置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 2.4.1 电机轴参数-------------------------------------- 2.4.2 高速轴参数-------------------------------------- 2.4.3 中间轴参数-------------------------------------- 2.4.4 低速轴参数-------------------------------------- 2.4.5 滚筒轴参数--------------------------------------2.4.6 运动和动力参数汇总------------------------------3.传动零件设计计算-------------------------------------- 3.1 V带传动设计--------------------------------------- 3.1.1 确定计算功率和V带型号-------------------------- 3.1.2 确定带轮基准直径并验算带速---------------------- 3.1.3 确定带传动中心距和带的基准长度并验算包角-------- 3.1.4 计算带的根数------------------------------------ 3.1.5 计算单根V带出拉力的最小值---------------------- 3.1.6 计算轴压力-------------------------------------- 3.1.7 V带轮设计(略)-------------------------------- 3.2 高速级斜齿圆柱齿轮传动设计------------------------- 3.2.1 选择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3.2.2 按齿面接触强度计算------------------------------3.2.3 按齿根弯曲强度计算------------------------------3.2.4 齿轮几何尺寸计算--------------------------------3.2.5 齿轮结构设计------------------------------------3.3 低速级直齿圆柱齿轮传动设计-------------------------3.3.1 选择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3.3.2 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3.3.3 按齿根弯曲强度设计------------------------------3.3.4 齿轮几何尺寸计算--------------------------------3.3.5 齿轮结构设计------------------------------------3.4 运输带速度误差校核---------------------------------4.轴系设计----------------------------------------------4.1 滚动轴承润滑与密封选择-----------------------------4.2 铸铁减速器箱体结构尺寸(列表)---------------------4.3 轴设计---------------------------------------------4.3.1 低速轴设计--------------------------------------4.3.1.1 估算轴的最小直径-----------------------------4.3.1.2 选择弹性柱销联轴器---------------------------4.3.1.3 初选滚动轴承---------------------------------4.3.1.4 轴的结构设计---------------------------------4.3.1.5 轴的弯矩图和扭矩图---------------------------4.3.1.6 轴的径向支承反力计算-------------------------4.3.1.7 轴的弯扭合成强度校核-------------------------4.3.2 中间轴设计--------------------------------------4.3.2.1 估算轴的最小直径-----------------------------4.3.2.2 初选滚动轴承---------------------------------4.3.2.3 轴的结构设计---------------------------------4.3.2.4 轴的弯扭合成强度计算(略)-------------------4.3.3 高速轴设计--------------------------------------4.3.3.1 估算轴的最小直径-----------------------------4.3.3.2 初选滚动轴承---------------------------------4.3.3.3 轴的结构设计---------------------------------4.3.3.4 轴的弯扭合成强度计算(略)------------------- 4.4 滚动轴承寿命计算-----------------------------------4.4.1 高速轴滚动轴承寿命计算(略)--------------------4.4.2 中间轴滚动轴承寿命计算(略)--------------------4.4.3 低速轴滚动轴承寿命计算--------------------------4.4.3.1 确定滚动轴承径向力---------------------------4.4.3.2 确定滚动轴承派生轴向力及轴向力--------------- 4.4.3.3 确定滚动轴承当量动载荷----------------------- 4.4.3.4 校核滚动轴承寿命----------------------------- 4.5 键联接计算----------------------------------------- 4.5.1 高速轴键联接计算-------------------------------- 4.5.1.1 尺寸选择------------------------------------- 4.5.1.2 强度校核(略)------------------------------- 4.5.2 中间轴键联接计算-------------------------------- 4.5.2.1 尺寸选择------------------------------------- 4.5.2.2 强度校核(略)------------------------------- 4.5.3 低速轴轴键联接计算------------------------------ 4.5.3.1 尺寸选择-------------------------------------4.5.3.2 强度校核-------------------------------------5.减速器箱体设计---------------------------------------- 5.1 箱体材料选择---------------------------------------5.2 油池油量及箱座高度计算-----------------------------6.设计小结----------------------------------------------7.参考文献----------------------------------------------1.设计任务书注:采用word多级列表,可以自动生成目录设计带式运输机的传动装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揽 方案 指南 学员手册 课堂展示 相关材料
简易课程五线谱
时间线
8:30-9:30 9:45-10:45 11:00-12:00
13:00-14:00 14:15-15:15 15:30-16:30
内容线
方法线
AM
公司的现状与愿景 讲授/演示法
员工的使命
讲授法
我为什么选择本公司
研讨法
午 餐、午 休
3
1
2
3
1 20
辅导下属的能力
1
2
2
4
2 20
计算机应用能力
2
3
3
4
4 20
谈判技能
2
2
4
3
2 20
客户资源管理能力
2
4
3
1
2 20
满分
36
36
36
36
36 40
实际得分
23
23
25
25
21
百分比
63.89% 63.89% 69.44% 69.44% 58.33%
高/低
前期情况
优先发展
12 60.00% 14 70.00% 13 65.00% 16 80.00% 10 50.00% 11 55.00% 16 80.00% 13 65.00% 12 60.00%
按培训主体确定培训主要内容
设计与主题、内容、对象及环境相适应的方法
选择恰当的结构表现方式
依背景分析,搜集相关的素材 将内容结构体现为课件材料
V=F/C
课程关键点、设计元素、VHF综效的深度加工
备课、试讲、改进 第一轮课程开发完成
价值=功能/成本
培训针对什么
• 补充相关知识 • 掌握岗位相关技能 • 转变态度 • 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Com petency Gap Analysis
C O M P E T E N C IE S (re fe r to ta b le )
1
J = Jo b , M = M a n a g e r, S = S e lf
E
J O B K N O W -H O W
F u n c tio n a l K n o w -H o w
Areas for D e ve lopm e nt
C re a tivity & In n o va tio n
J
P ro b le m S o lvin g & D e c is io n M a k in g
G ET T IN G R ES U L T S T H R O U G H O T H ER S
不同培训方法的效果评估 表一
培训目的与相应的培训方法效果评估(1分最高,8分最低)
目的 方法
解决问题 的技能
态度 转变
知识 获取
人际 技能
参与 接受
知识 记忆
案例研讨
研讨 会
讲授
游戏
影视录象
课程指导
团队工作
角色扮演
(资料来源:NEWSTROM培训方法的效果评估)
培训方法选择的原则
培训 对象
培训 目的
1)本课程学到什么?悟到什么?
2)所学内容什么能够用在实际工作中?您打算如何应用?
3)还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谢 谢!
课程内容 要点演绎
演 练与行动计划
收获要点
培训方法
游戏等 方法
介绍课程 现场需求调研 提出问题
学员活动 参与活动 提出具体需求
课堂活动 活动材料
相关材料
1
活动材料 2
讲授 研讨 角色游戏 VCD等方法
指导
总结 提升
学习与思考 (参与研讨与训练)
研讨 展示
活动材料 3
活动材料
4
课程材料----设计的要件
观点扬弃


•情感元素效用:
激发情感上的共鸣
真情诉求
情理交融 崇高诉求
元 素
•幽默元素效用:
增加愉悦的体验
错位
归谬 转折
关于VHF
听觉的 音乐、通过及时
的 播 放 一 些 CD 盘 或 迷 你 盘 来改变气氛及课程的讲解效 果、注意声音效果,处理 声音的小技巧,语调、象声 词;
视觉的
纸板、挂贴板 、白板、 OHP、PPT投影机、 PROPS及配件、展示板 VIDEO CLIPS、图解文字、
B U S IN E S S K N O W -H O W
B u s in e s s K n o w -H o w
S tra te g ic Th in k in g
P ER S O N A L EF F EC T IV EN ES S
P rio rity s e ttin g
In itia tive & F o llo w -th ro u g h E ffe c tive n e s s u n d e r P re s s u re C o m m u n ic a tio n
成员A 成员B 成员C 成员D 成员 E
满分 实际得分 百分比 高/低 关键项目
销售发展阶段管理 D1: 1; D2: 2; D3: 3; D4: 4;
日期:030630
销售能力
沟通的能力
4
3
2
2
1 20
销售机会分析能力
3
2
4
3
2 20
费用管理能力
2
4

3
3
4 20
销售系统管理能力
培训者培训
-
---培训课程设计
培训内容
1. 课程设计理念 2. 课程设计流程 3. 课程方法设计 4. 课程设计结构与节奏 5. 课程设计要件 6. 课程演练与指导
学员小结
企业培训环境与条件
行业特性
企业发展战略
外部培训市场
企业 培训文化
培训 管理者
培训设施
培训项目
企业培训需要具 培训运
培训师 备的条件
培训师主导和学员主导时间分配
培训效果较差 培训效果不确定
培训效果较好
培训效果很好
培训师
学员
标准课程结构模型
主题
导入…
»宣导理念 »传授知识 »训练技能
主体 主体 主体
1… 2… 3…
收结…
内容结构3大模式

各单元按平行或对比关系排列



各单元按主次或纵深关系排列


复 合
单元间并列与偏正交错
《第五项修炼》(The Fifth Discipline )
库伯的学习循环圈
具体经验
亲历 体验
应用
在实践中应用
反思反省
呈现、回味与人分享经验 反省原因
理论提升
抽象概括 形成概念
课题定位 内容确定 方法设计 结构选择 素材收集 课件设计 颠峰设计 模拟试验 正式应用
课程开发9步流程
应用价值工程确定培训课题方向和目标

培训设计的四种类型
•模块式 --不同的主题,相互联接 •递进式--同一主题,不断深入细化 •呼吸式--培训内容按时间周期交替更迭 •交替式--培训形式按时间周期交替进行
课程设计表达模式
破冰
课程 问题 导入
需求 或
回顾
要点 演绎
演练 指导
行动 计划
总结 交流
课堂内容
相互认识 快速进入 学习状况
问题\需求\回 顾
J
S
JS
JS
SJ
S
J
S
JS JS JS
J
问题导向式的学习
意愿
问题
技能
知识
个人发展
团组 队织 发发 展展
成人学习特点与设计理念
从丰富的经验出发 反思是学习提升的关键 往往带着问题来学习 做中学是最有效的学习 学习的差异性很大 社会角色多样化 团队中学习效率更高 喜欢轻松容易的学习 有自我学习愿望和能力
培训方法
培训 内容
培训 资源
培训 效能
培训策略的选择方向
以培训者为中心 个人 抽象的课程内容 自学 说教式的 参训者体验程度低 培训时间短 学习时间长 培训师能力较低 学习内容难度较低
以参训者为中心 团队
具体的课程内容 团队学习 体验式的
参训者体验程度高 培训时间长 学习时间短
培训师能力较高 学习内容难度较高
4. 每组完毕,导师做综合点评
现在你接受了通程道路工程公司培训部的任务,需要
对新招聘的大学生,设计一门名为<职业发展之路>的
课程,课程时间3学时,它将作为这次新员工培训的一个重
要部分,你将如何做出你的培训指南呢?
情境
行动计划表
改进事项 影响及程度 行为操作要点 评估标准 时 间 其 他
写下您的收获点:
做流程
培训课程
管理 制度
培训预算
HR规划
国家培训立法
企业 企业环境
组织发展
外部环境
国家培训体制
培训课程设计的要素
理念


课程设计


结构
真正的学习意味着什么
真正的学习触及心灵这一人之所以为人的 本质之处。通过学习,我们重新塑造我们自己; 通过学习,我们能够做我们以前从未做过的事 情;通过学习,我们重新认识了世界以及我们 同世界的关系;通过学习,我们拓展了我们的 创造能力,成为生命繁衍进化过程的一部分。 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对这种学习都怀有 深深的渴望。
形象化的东西;
感觉的 课堂组织与气氛、音
乐(激情/气氛)、印刷物品、、 语言描述、语气、指导者魅力、 组织工作细致、小组活动、课 间沟通、环境布置、佚事、隐 喻、比喻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