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课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 名著阅读指导——《海底两万里》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 名著阅读指导——《海底两万里》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指导——《海底两万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及其科幻小说背景。

(2)掌握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和基本框架。

(3)分析小说中的科幻元素和现实背景的结合。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小说内容。

(2)学会欣赏名著,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批判性思维,对小说中的科学幻想进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2)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坚持信念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小说作者儒勒·凡尔纳及其科幻小说背景介绍。

2. 小说的人物设置、故事情节和基本框架。

3. 小说中的科幻元素及其与现实背景的结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及小说背景。

(2)掌握小说的人物设置、故事情节和基本框架。

(3)分析小说中的科幻元素和现实背景的结合。

2. 教学难点:(1)对小说中的科幻元素进行深入分析。

(2)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课前预习,了解小说背景,分析人物和情节。

2. 合作探讨:课堂上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启发。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片段进行深入剖析。

4. 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及其科幻小说背景。

2. 第二课时:分析小说的人物设置、故事情节和基本框架。

3. 第三课时:探讨小说中的科幻元素及其与现实背景的结合。

4. 第四课时: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片段进行深入剖析。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海底两万里》的片段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小说,了解人物和情节,收集与小说相关的资料。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情节
这时是早晨十点。太阳光在相当倾斜的角度下,投射在水波面上,光线由于曲折作用, 像通过三梭镜一样被分解,海底的花、石、植物、介壳、珊瑚类动物,一接触被分解的 光线,在边缘上显现出太阳分光的七种不同颜色。这种所有浓淡颜色的错综交结,真正 是一架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彩色缤纷的万花筒,总之,它就是十分讲究的水 彩画家的一整套颜色!看来实在是神奇,实在是眼福!我怎样才能把我心中所有的新奇 感觉告诉康塞尔呢!怎样才能跟他一齐发出赞叹呢!我怎样才能跟尼摩船长和他的同伴 一样,利用一种约定的记号来传达我的思想呢!因为没有更好的办法,所以我只好自己 对自己说话,在套着自己脑袋的铜盒子里面大声叫喊;虽然我知道,说这些空话消耗的 空气恐怕比预定的要多些。
体会
“诺第留斯”号也曾遇险,在珊瑚礁上搁过浅,受到过巴布亚土著的袭击,最可怕的是, 在南极被厚厚的冰层困住,艇内缺氧,艇上的人几乎不能生还。但是,凭著潜艇的精良 构造和艇长的超人智慧,种种险境,均被化解,终于完成了十一万公里的海底行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对 话 人 物
尼摩船长
尼摩船长(Capitaine Nemo, 又译内摩船长、内莫船长) 是小说里的主人公,在书中 并未说明其国籍。他的真实 身份在《神秘岛》(L’Île mystérieuse)中才得以揭 晓:其为印度的达卡 (Dakkar)王子 。尼摩船 长是鹦鹉螺号的灵魂,他是 作家心目中的反殖民主义和 反帝国主义的英雄。他虽然 与世隔绝,营造了自己的理 想王国——海底世界,以逃 避人类社会的邪恶,却因仇 恨而最终导致了自我毁灭。 作家借尼摩船长这一形象, 沉重地谴责了殖民主义战争
海底两万里
《海底底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
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 《神秘岛》。

初中语文 名著阅读指导——《海底两万里》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 名著阅读指导——《海底两万里》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指导——《海底两万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海底两万里》,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科幻小说的一些基本特点,提高阅读兴趣。

2. 帮助学生掌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小说中的科学幻想进行分析和评价,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 通过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 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3. 小说中的科学幻想及其对现实世界的启示。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小说中的典型情节和人物进行深入剖析。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海底两万里》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人物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阿龙纳斯、尼摩船长等,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变化。

3. 情节梳理:引导学生概括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探讨情节发展中的悬念和转折点。

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和背景等方面,深入挖掘主题思想,如对科学、探索和人生的思考。

5. 科学幻想分析:分析小说中的科学幻想元素,如潜水艇、海底世界等,引导学生评价科幻元素的合理性和现实意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笔记和心得体会:检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掌握程度和阅读感悟。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小说人物、情节和主题的理解。

4.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海底两万里》与其他科幻小说的比较阅读,如《神秘岛》、《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等,探讨不同作品之间的异同。

2. 电影欣赏:组织学生观看《海底两万里》的电影版本,引导学生从文字到影像的转化,感受科幻作品的视听魅力。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课教案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课教案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底两万里》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科幻小说的兴趣和阅读习惯。

4.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儒勒·凡尔纳:法国科幻小说家,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

《海底两万里》:科幻小说,讲述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和他的伙伴们在神秘潜艇“鹦鹉螺号”上进行海底探险的故事。

2. 作品特点分析科学性:小说中的科技元素丰富,对海洋生物、潜水艇等技术进行了详细描述。

想象性:作者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了一个奇幻的海底世界。

人物性格:主人公尼摩船长具有独立、勇敢、智慧等品质,值得学习。

3. 阅读方法指导泛读: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作品大纲。

精读:分析人物性格,品味语言风格。

批判性阅读:思考作品中的科学幻想与现实关系的合理性。

4. 课后拓展推荐阅读其他凡尔纳的作品,如《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等。

参观海洋博物馆,了解海洋生物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海底两万里》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和技巧。

2. 难点:分析作品中的科学幻想与现实关系的合理性,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措施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生动形象地介绍作者、作品背景及作品特点。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培养合作意识。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阅读任务,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海底两万里》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的了解程度。

2. 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科幻小说的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情况。

4. 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提高程度。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海底两万里》的电影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教师简要介绍儒勒·凡尔纳的生平和作品背景。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教案)-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教案)-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教案)-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一、教材分析《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科幻文学之父”。

本书可以让学生了解科技与人文的交融、观念的刷新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具有较高的思想性与文学性。

本教材适合选取的章节:第一篇第四章、第十三章;第二篇第五章、第十六章;第三篇第一章、第十八章。

二、教学目标1. 能读懂教材中的重点内容,理解故事情节,掌握故事命运人物的形象、性格、行为等特点。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爱好读书的兴趣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个性诱导(5分钟)1.老师介绍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及主要精神。

2.请学生将这本书称为“怪诞之旅”,让学生了解本书的主要情节和感受。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阅读介绍性词句,为后续阅读做好准备。

2.协助同桌阅读指定章节(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3.大家记住阅读完后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并一起定位重点句式。

三、课内讨论(25分钟)1.展示阅读过程,学生们将跟着教师讨论章节中涉及的问题,理解主要内容。

2.讨论人物形象的体现,比如,《海底两万里》中的主人公艾德·兰敦,他需要不断领悟经验并积累知识,将思糊涂的人形象形成全面;著名科学家阿伦·麦克拉伦,脾气急躁,缺少耐心,但却是很有责任感的勇士,让学生感受贯穿全书的人物形象。

3.把这个学习体验给记录下来,包括你学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是怎样与他人合作的。

大家交换经验,互相了解。

四、文学欣赏(25分钟)1.教师直接朗读海底两万里的经典梗概,指导学生仔细把握其语言风格、文化背景和精神内涵。

2.制定欣赏计划,由学生通过阅读相同或不同的书写书评,并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3.辅导学生细致分析句子的结构,理解主题的明确性和意义上的相互联系。

五、作业布置(10分钟)1.要求学生回去整理好交流讨论笔记,学习名言警句,再加上自己阅读赏析的书评,写一篇150-200字的读书感言。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课教案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课教案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课教案一、引言《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科幻小说。

本文档为《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课教案,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这一经典作品。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小说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中探讨的科学、社会和人性问题。

三、教学内容1. 小说背景介绍- 介绍《海底两万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儒勒·凡尔纳的生平;- 帮助学生了解19世纪科学发展和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2. 理解和解读- 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并帮助学生理清主线和支线;- 指导学生理解小说中的科学概念和技术设备;- 引导学生探讨小说中涉及的社会和人性问题。

3. 文学欣赏- 引导学生欣赏文学语言和描写技巧;-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和隐喻,并帮助学生理解深层含义;- 引导学生品味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

四、教学方法1. 导读法:通过创设情境和提问,引导学生进入小说的世界;2. 讲授法:通过讲解小说的背景、分析情节和解读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交流彼此的观点和理解;4. 课外阅读:推荐相关材料供学生进一步阅读扩展。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2. 作业评估:布置与小说相关的阅读理解和写作任务,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3. 小测验: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小说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海底两万里》原文和中文译本;2. 相关研究资料和解读文章;3.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等。

七、教学计划根据教学时间和学生的进度,安排相应的教学计划。

根据每节课的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八、总结《海底两万里》是一部极具科幻想象力和文学价值的小说,通过阅读和研究,学生们可以拓宽视野、培养思考能力,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海底两万里》指教课指目1、通《海底两万里》的指,一步激学生外的趣。

2、学会并运用外的方法,养成优秀的。

3、一步理解科幻小的特点。

4、感觉小中出色的人物描绘。

教课重点1、学会并运用外的方法,养成优秀的。

2、一步理解科幻小的特点,特别是它的科学性和想象性。

教课点感觉小中出色的人物描绘。

前准1、生共《海底两万里》。

2、学生每人写 500 字左右的后感。

指程一、展现入多媒体展现片段:A、地都是腔物和棘皮物。

化不一的叉形虫,孤单生活的角形虫,的眼球虫,被人叫作雪白珊瑚的起作蘑菇形的菌生虫,肌肉在地上的白翁(海葵)⋯⋯部署成一片花地。

B、我看水中浮着很的海(有些作球形,有些作管状)、花藻、叶子很的苔、很像神仙掌的薇藻。

我注意到近海面的一是青色的海草,在更深一些的地方是色的海草,黑色或赭色的水草就在最深,形成海底花园和草地。

学生两个片段。

:两个片段有没有似曾相的感?它出自哪部作品?学生回答:《海底两万里》。

二、体1、言后感:我已了部作品,你有没有自己后的感觉?学生言后感。

2、出色片段析师:在你的阅读过程中,这部作品中有哪些地方吸引着你?用十分钟时间找寻并做出自己的赏析。

(1)学生圈出吸引自己的片段或句子或词语,并选一处或两处在旁边做眉评。

(2)学生沟通自己的赏析。

示例:“一千克的海水有百分之九十六点五是水,百分之二点七左右是氯化钠,其余的就是小量的氯化镁、氯化钾、溴化镁,硫酸镁和石碳酸”。

评:经过尼摩船长这句话我们能够领会出海水中分的丰富,数字描绘特别精准,因此表现出尼摩船长知识的渊博。

3、想象与现实的联系师:《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纯虚假的科幻小说,据你的认识,书中哪些想像事物现在已经变为了现实?经过这些案例你能看出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的某些关系吗?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预设:因为作者勤劳勤学,因此他切合科学原理的想象成为他标新立异的特点,现在社会海底潜艇与深海闲步已不仅仅是想象。

因而可知拥有创建力且切合科学的想象,一直引领预示着科技的发展。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方案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方案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方案【阅读指导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阅读《海底两万里》,了解作者及作品主要内容,理清故事情节,把握尼摩船长等人物形象;2、能力目标:了解“快速阅读”的阅读方法,掌握“快速阅读”方法的知识要点,通过快速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及各种能力,提高阅读欣赏优秀美文水平,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3、情感目标:通过阅读《海底两万里》,可以激发学生探索海底世界奥秘的情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以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从而更加刻苦学习,掌握真本领,等将来长大后为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阅读重难点】阅读重点:运用“快速阅读”法通读全文,理清故事情节;阅读难点:理解分析尼摩船长等人物形象。

【阅读指导课时】2课时【阅读指导过程】【第一课时】一、多媒体展示图片,激趣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激发学生对海底世界奥秘的兴趣,产生了解海底世界奥秘的渴望并付诸行动——阅读。

1、地中海上的四十八小时:地中海上的四十八小时:鹦鹉螺号在地中海底穿行,我看到许多的遇难船只的残骸静卧在那里,惨不忍睹。

2、海底森林:我看见水中浮着很长的海带(有些作球形,有些作管状)、红花藻、叶子很纤细的鲜苔、很像仙人掌的蔷薇藻。

我注意到较近海面的一层是青绿色的海草,在更深一些的地方是红色的海草,黑色或赭色的水草就在最深处,形成海底花园和草地。

学生齐读这两个片段。

师:这两个片段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它们出自哪部作品?学生回答:《海底两万里》。

二、走进作者与作品1、儒勒·凡尔纳(1828-1905)。

他是19世纪法国作家,著名的科幻和冒险小说作家,创作了许多科幻小说,其中的科学幻想如今大部分已变为现实,被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和“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2、《海底两万里》是他的幻想小说三部曲之一,也是他的名篇佳作之首。

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鹦鹉螺号”)潜艇的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课教案
指导目的:
1、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同时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利用多媒体和学生交流。

2、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制作“知识积累卡”,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向往探险的热情,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创新思维。

学生分析:由于条件限制,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读过《海底两万里》这本书,对科幻小说的了解也不是很多,需要老师对本书进行系统介绍。

因此,本节指导课侧重于激发学生对本书的阅读兴趣,并且带着问题进行阅读。

指导重点: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学会在阅读中思考。

理解科幻小说的科学性和幻想性等特点。

难点:对书中人物特点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展示导入:展开科学幻想之翼,漫游海底神秘世界。

多媒体展示书籍封面,并对本版本的《海底两万里》做以系统介绍,对书籍作者儒勒·凡尔纳以及改编作者、插图绘制画家进行介绍。

使同学们对作家的写作特点有所了解,即严谨的科学性。

二、阅读鉴赏。

1、对书中情节做简单介绍:“这场冒险始于阿尤纳斯教授偶然成为了神奇的潜艇“鹦鹉螺号”的囚徒。

从此,他跟随“鹦鹉螺号”和尼莫船长展开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海底世界之旅:壮观的海底鱼群、巨大的珍珠场、失落的亚特兰蒂斯、与巨型章鱼的浴血恶战……”
设置疑问吸引学生兴趣:“神秘的尼莫船长到底是个大开杀戒的暴君,还是个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可怜人呢?尼莫船长究竟有着怎样的过去?他的巨额财富是来自哪里?他又为什么要在这茫茫大洋上离群索居…… ”
2、介绍本书的另外一个亮点:富有DK精美风格的照片和手绘插图。

展示部分书页截图。

三、走进科学,展开幻想。

设置讨论问题:学生们进行讨论,并畅所欲言。

问题一:你所知道的现在最先进的潜海工具是什么?最大的潜海深度是多少?
讨论结束后,老师展示自己所收集的图片及数据,重点展示“蛟龙号”,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问题二:让你任意幻想的话,海洋的深处会有什么?
板书展示学生的想象;多媒体展示教师的想象,并鼓励学生大胆构思,发散思维,放飞思想。

四、名人读书韬略:介绍好的读书方法。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先放过,切身需要及思量。

——宋陆九渊《读书》对本诗简单解释,指导学生读书重在体会,不懂的不妨先放过,与自己切身相关的要思考其深意。

五、布置作业:
1、做百科知识卡;
2、完成一篇读后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