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试题
散文试题预览

散文试题预览一、基础知识1. 给红色的字注音。
隽()永绮()丽睿()智蓑()毛长喙()铿锵()()鸿鹄()黛()寥廓()()嵌()嗜()好鼐()2. 词语解释。
【冷峻】:沉着而严肃。
【婉约】:委婉含蓄。
古人论词的一种风格【隽永】:意味深长。
【绮丽】:鲜艳美丽。
【睿智】:英明有远见。
【蓑毛】:像蓑衣一样的毛。
【喙】:鸟兽的嘴。
【铿锵】:形容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沦】:水上的波纹。
【漾】:水面微微动荡。
【鸿鹄】:天鹅。
【寥廓】:高远空旷。
这里指广阔的宇宙。
【忽】:(某些计量单位的)十万分之一。
10忽等于1丝。
这里形容极少的、一点点的。
【黛】:青黑色的颜料。
【嵌】:把东西卡在缝隙里。
【嗜好】:特殊的爱好。
3.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郭沫若的散文像他的诗一样,有的写得豪迈激越,气势磅礴,也有的写得柔婉清丽,隽美含蓄。
B. 《白鹭》就是一篇能让人反复地品味的好散文。
它是一首精巧的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C. 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一一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D.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4. 下面的句子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我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
②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③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5. 文学常识填空。
①散文的特点是_________,散文家晓雪说:“我喜欢散文,就在于它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就在于它是一种没有_________的最_________的文体。
②郭沫若,四川乐山人,原名_________,号_________,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他在文学方面的著作很多,有诗集《_________》、话剧《_________》等。
6. 请依据你的理解,试给晓雪的《关于散文〈白鹭〉》重拟一个标题,要求形象生动,能揭示出白鹭的独特之美。
2024 年下半年语文八年级散文阅读试卷

2024 年下半年语文八年级散文阅读试卷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纤巧(xiān qiǎo)B. 沉湎(chén miǎn)C. 憔悴(qiáo cuì)D. 沧桑(cāng sā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有参加这次比赛。
B.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插图精美,深受读者喜爱。
D. 我昨天去图书馆借了一本关于历史的书,看了很长时间。
3. 下列词语中,与“浩如烟海”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纷至沓来B. 奇峰异石C. 气壮山河D. 美不胜收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座山真高,仿佛直插云霄。
B. 他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C. 小明像一只小猴子,活泼可爱。
D. 她的歌声如天籁之音。
5. 下列句子中,用词准确、得体的一项是()A. 你看,他那傻乎乎的样子,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B. 她的表演非常精彩,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C. 他做事总是拖拖拉拉,让人很烦恼。
D. 这篇文章写得非常感人,让人热泪盈眶。
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喜欢看书,尤其喜欢看历史书籍。
B. 她说:“你今天的表现真棒!”C. 他看着窗外的景色,陷入了沉思。
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了许多科学知识。
7. 下列句子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他昨天去书店买了很多书。
变换后:昨天他去了书店,买了很多书。
B. 原句:她每天都按时完成作业。
变换后:她每天按时完成作业。
C. 原句:老师表扬了他的学习成绩。
变换后:老师表扬了学习成绩。
D. 原句:他非常喜欢听音乐。
变换后:他喜欢听音乐。
8. 下列句子中,用词恰当、准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非常认真,一丝不苟。
B. 这篇文章的内容非常丰富,引人入胜。
C. 她的歌声如天籁之音,让人陶醉。
D. 他学习非常努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初一散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初一散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散文的特点?A. 形式自由B. 语言优美C. 内容严谨D. 情感真挚答案:C2. 散文《荷塘月色》的作者是谁?A. 鲁迅B. 朱自清C. 老舍D. 巴金答案:B3. 以下哪部作品不属于散文集?A. 《朝花夕拾》B. 《呐喊》C. 《背影》D. 《荷塘月色》答案:B4. 散文《背影》中,作者描述了谁的背影?A. 父亲B. 母亲C. 老师D. 朋友答案:A5. 散文《荷塘月色》中,作者通过描绘荷塘的景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A. 快乐B. 悲伤C. 宁静D. 激动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散文《背影》中,作者通过描述________的背影,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思念。
答案:父亲2. 在散文《荷塘月色》中,作者朱自清描绘了________的美景,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答案:荷塘3. 散文《荷塘月色》中,作者提到了________,这是他用来比喻荷塘中荷花的。
答案:美人4. 散文《背影》中,作者描述了父亲________的情景,这是他记忆中最深刻的画面。
答案:送别5. 散文《荷塘月色》中,作者通过________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答案:月色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散文《背影》中作者对父亲背影的描写及其象征意义。
答案:在散文《背影》中,作者朱自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写了父亲在火车站送别时的背影。
这个背影不仅是父亲形象的具象化,更象征着父爱的伟大和深沉。
作者通过这一背影,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怀念和对父爱的感激之情。
2. 分析散文《荷塘月色》中作者对荷塘景色的描绘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答案:在散文《荷塘月色》中,朱自清运用丰富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下的荷塘景色。
荷塘中的荷花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清丽,荷叶上的露珠闪烁着晶莹的光芒。
作者通过对荷塘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高中散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散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关于散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以语言艺术为表现手段B.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语言优美,情感真挚C. 散文通常没有固定的格式和结构D. 散文只可以是抒情性的,不能是叙事性的2. 散文《荷塘月色》的作者是()。
A. 鲁迅B. 朱自清C. 老舍D. 郭沫若3. 散文《背影》中,作者通过描写()来表达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A. 父亲的肖像B. 父亲的背影C. 父亲的言行D. 父亲的信件4. 散文《春》中,作者朱自清用()来比喻春天。
A. 孩子B. 老人C. 少女D. 母亲5. 散文《我的母亲》中,作者通过回忆母亲的()来展现母亲的慈爱。
B. 言行C. 思想D. 情感6. 在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鲁迅对童年的描述体现了()。
A. 怀旧之情B. 批判现实C. 对未来的憧憬D. 对自然的赞美7. 散文《秋天的怀念》中,作者通过()来表达对秋天的感慨。
A. 写景B. 叙事C. 抒情D. 议论8. 散文《我的老师》中,作者通过()来展现老师的形象。
A. 老师的外貌B. 老师的教学方法C. 老师的生活态度D. 老师的教育理念9. 散文《故乡》中,作者鲁迅通过()来反映社会现实。
A. 故乡的自然风光B. 故乡的风土人情C. 故乡的社会变迁D. 故乡的历史传说10. 散文《雪》中,作者通过()来表达对雪的赞美。
B. 叙事C. 抒情D. 议论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散文《荷塘月色》中,作者朱自清用“______”来描绘荷塘的宁静。
2. 《背影》是朱自清的散文,其中“______”是文章中的经典语句,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深情。
3. 散文《春》中,作者朱自清用“______”来比喻春天的生机勃勃。
4. 《我的母亲》是冰心的散文,其中“______”是文章中的经典语句,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敬爱。
5. 在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鲁迅通过“______”来回忆童年的欢乐时光。
初中散文阅读试题

初中散文阅读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散文诗,然后回答问题。
踏青天高云淡,远山如黛。
金波荡漾,碎花飞舞。
河水奔流,流水无声。
有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
江山如画,风景宜人。
我愿化作一只小船,漂流在这美丽的蓝色世界上。
轻轻地划过碧绿的草地,驶过蔚蓝的湖泊。
听着鸟儿欢快的歌声,触摸着微风吹拂的温暖。
不知不觉中,小船驶向了一个奇妙的地方,那里有无尽的欢乐和美好。
1.这篇散文描述的是什么场景?2.你希望成为故事中的哪个角色?为什么?二、阅读下面的散文,然后完成拓展思考。
秋天的美景初秋的早晨,阳光透过稀稀落落的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给大地增添了一份妩媚。
微风吹拂,带起了一片片黄叶,在空中飞舞。
我抬头望去,满眼是翠绿和金黄,美不胜收。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农田里金黄的麦穗随着风吹起似金色的浪花;果园里,果树的枝条上挂满了红艳艳的苹果,香气扑鼻而来。
小摊上,摆满了各种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胃口大开。
到了午后,天空中飘起了淡淡的雾气,整个世界都笼罩在一层迷雾中,显得神秘而宁静。
秋天是大自然的画廊,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美丽和想象。
那一幕幕美景,让人情不自禁地陶醉其中。
我静静地坐在树下,用笔记录下这些美好,仿佛一幅幅画卷在我眼前展开。
我想,这一切都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我们应该珍惜和爱护它们,也要学会欣赏它们,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思考题: 1. 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秋天的美景? 2. 你还能想象出其他秋天的美景吗?请在文章后面添加一段描述。
三、阅读下面的散文,然后填写内容。
我的老师我的老师,是个笑容和蔼的中年女性。
她总是带着一脸的笑容,眼里充满了智慧和关爱。
她教我们不仅是知识,更是做人的道理。
我的老师,是个认真负责的人。
上课时,她总是仔细地讲解,慢慢地一字一句给我们讲清楚。
当我有问题的时候,她总是很耐心地帮助我解决。
我的老师,是个有爱心的人。
她经常关心我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时不时给我们讲一些关于如何健康成长的知识。
中国现当代散文作品阅读测试题及

中国现当代散文作品阅读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中国现当代散文作品阅读测试题及答案解析散文是一种以平实的语言,普通的文字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文学体裁,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
中国的现当代散文作品在描绘生活、状物、抒情等方面表现出独特的风格和内涵。
下面是一些中国现当代散文作品的阅读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
题目一:请阅读下面的散文摘录,然后回答问题。
摘录一:“我小时候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夏天的傍晚,和爷爷一起坐在前院的藤椅上晒太阳。
爷爷总是在那时候给我讲很多很多的故事,有些故事是关于他当年战斗的经历,有些故事是他年轻时的一些趣事。
”问题一:这段散文的内容主要描写了什么?答案一:这段散文主要描写了作者小时候与爷爷共度时光的情景。
解析:从摘录中可以看出,作者回忆起自己小时候最喜欢的事情,那就是与爷爷一起坐在藤椅上晒太阳,并且爷爷还会给作者讲很多故事。
因此,这段散文的内容主要是描写了作者与爷爷共度时光的情景。
题目二:请阅读下面的散文摘录,然后回答问题。
摘录二:“夜色沉寂,我独坐窗前。
思绪纷乱,一个人的寂寞似乎在这一刻袭上心头。
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地上,在黑暗中显得格外明亮。
我静静地看着夜空中的明月,仿佛与它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
”问题二:这段散文的主题是什么?答案二:这段散文的主题是夜晚的寂寞以及与明月的关联。
解析:从摘录中可以看出,作者独自坐在窗前,感受到了一种寂寞的情绪。
同时,作者也在思考自己与月亮的关系。
因此,这段散文的主题可以归纳为夜晚的寂寞以及与明月的关联。
题目三:请阅读下面的散文摘录,然后回答问题。
摘录三:“这个小镇从远处看上去,就像一个童话中的仙境。
青山环绕,松柏成林,白色的房子散落在山间,屋顶上堆满了厚厚的雪。
小镇的街道狭窄而干净,两边都是古老的石头房子,散发着淡淡的石灰味。
”问题三:这段散文主要描写了什么?答案三:这段散文主要描写了一个小镇的美景和特点。
解析:从摘录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个小镇的描写充满了美感和想象力。
专题04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学生卷)-五年(2020-2024)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通用)

专题04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年份卷别试题简析题材考点2024新高考Ⅰ卷回忆散文鉴赏艺术特色、分析段落作用、理解句子含义、辨析作者观点态度全国甲卷游记散文鉴赏艺术特色、理解句子含义、探究作品意蕴全国甲卷书信散文鉴赏作品内容、理解句子含义、体会作者情感、个性化阅读与理解2023新高考Ⅱ卷乡土散文鉴赏艺术特色、鉴赏写作手法、探究作品意蕴全国甲卷游记散文鉴赏艺术特色、鉴赏文学形象、分析重要段落作用北京卷游记散文理解重要词语、鉴赏艺术特色、鉴赏散文语言、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天津卷叙事散文归纳内容要点、分析重要语段的作用、探究作品意蕴、个性化阅读与理解2022新高考Ⅱ卷叙事散文鉴赏艺术特色、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全国乙卷书信散文鉴赏艺术特色、把握作者情感北京卷生活散文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分析重要语段的作用、分析表达效果天津卷写景散文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鉴赏艺术特色、评价作者情感2021新高考Ⅱ卷回忆散文鉴赏艺术特色、把握作品思想内容、分析重要语句的含义全国甲卷游记散文鉴赏艺术特色、分析情节段落的作用、探究作品意蕴北京卷回忆散文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分析概括文本、分析标题的含义天津卷书信散文分析重要语段的作用、鉴赏表现手法、鉴赏文学形象、个性化阅读与理解2020新课标Ⅲ卷叙事散文鉴赏艺术特色、梳理概括情节、分析标题的作用新高考Ⅰ卷游记散文鉴赏艺术特色、分析重要语段的作用、鉴赏行文结构北京卷文化散文理解词语的含义、筛选概括信息、梳理文本结构天津卷文化散文鉴赏艺术特色、分析情节段落的作用、梳理文章结构、个性化阅读与理解命题趋势在鉴赏散文艺术特色的基础之上,强化对重点词句、段落的深入理解,对文本意蕴的整体把握,同时有意识地考查考生个性化阅读与理解的能力。
一、(2024·新高考Ⅰ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放牛记徐则臣我现在想不起我何时开始了放牛娃的生涯,又在哪一天彻底结束了这种生活。
高中写人散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写人散文试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4题。
题目:《父亲的背影》散文节选:父亲的背影,是一幅永恒的画,刻在我记忆的深处。
每当我想起它,总是感到一种莫名的温暖和力量。
那是在我小学毕业的那年,父亲送我去城里上学。
他背着重重的行囊,走在前面,我则跟在后面。
他的背影,高大而坚定,仿佛能够抵挡一切风雨。
1. 散文中“父亲的背影”象征着什么?A. 父亲的辛勤劳动B. 父亲对子女的关爱C. 父亲的智慧和经验D. 父亲对子女的期望2. 作者通过描述“父亲的背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A. 对父亲的思念B. 对父亲的感激C. 对父亲的敬仰D. 对父亲的依赖3. 散文中“父亲的背影”与“我”之间的关系是什么?A. 父子关系B. 朋友关系C. 师生关系D. 同事关系4. 根据散文内容,下列哪项不是作者对父亲的描述?A. 父亲的背影高大而坚定B. 父亲能够抵挡一切风雨C. 父亲总是走在前面D. 父亲是作者的小学老师答案:1. B2. B3. A4. D二、根据散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题目:《母亲的微笑》散文节选:母亲的微笑,是我童年记忆中最温暖的阳光。
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她总是用她的微笑来鼓励我,给我力量。
她的微笑,就像春天里盛开的花朵,美丽而充满希望。
5. 散文中“母亲的微笑”代表了什么?A. 母亲的严厉B. 母亲的慈爱C. 母亲的无奈D. 母亲的冷漠6. 作者通过“母亲的微笑”传达了怎样的情感?A. 对母亲的恐惧B. 对母亲的感激C. 对母亲的反感D. 对母亲的不解7. 散文中“母亲的微笑”与“我”之间的关系是什么?A. 母子关系B. 母女关系C. 朋友关系D. 师生关系8. 根据散文内容,下列哪项不是作者对母亲的描述?A. 母亲的微笑充满希望B. 母亲的微笑鼓励我C. 母亲的微笑美丽D. 母亲总是严厉批评我答案:5. B6. B7. B8. D三、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9-12题。
题目:《老师的目光》散文节选:老师的目光,是我学生时代最深刻的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告别炉火
尚新革
1楼房封顶了,还有三四个月,就可以乔迁新居,欣喜之余,生出一丝惆怅。
2是冬季,飞花碎玉烘托出年关将至的温暖和醉意,同样温暖的,是小屋里悄悄燃着的炉火,火燃得正好,是那种青烟散尽后的兴旺和宁静,炉膛醉红着脸,将一腔热情辐射到小屋的角角落落。
热情,却不张扬,这是炉火的性格,这种性格营造出一个祥和平静的冬季——许多年的冬季,我都是这样走过。
3有关炉火的记忆,源于对火盆的怀念。
4小镇东南方,是一片林区,父母曾经蛰居多年,我便出生在那里。
林区的冬季,白雪皑皑,滴水成冰——那才是真正的冬季,漫长但绝不寂寞。
在儿时的我看来,邻居大伯猎枪上挑着的野鸡固然诱人,围坐火炉喝茶听古今的日子也让人留恋。
5父亲是早年的大学生,鬼怪神灵,天文史地,他似乎无所不知。
在我们屏住呼吸神往于古今的时候,母亲会拿着火箸,细细地拨开火盆里的热灰,埋几颗洋芋、几粒豌豆。
不多时候,小屋内就飘出烧洋芋的清香,间或有豌豆爆裂的“噗嗤”声。
火盆烧的是炭,地地道道的上好木炭。
细心的母亲总会把截成一拃来长的木炭横铺竖搭,在火盆中央垒起一把漂亮的火炬,燃烧的火炬,红得超凡脱俗,无比灿烂。
这时,母亲便说:“人心要实,火心要虚。
”
6父亲的古今讲完了,洋芋也烧熟了,焦黄软香、滚热烫手的一块,看着就叫人眼馋。
轻轻一掰,热气腾腾送到嘴里,那种酥软蓬松,自然天成的美味,实非笔墨所能形容。
多年以后,再尝烤箱中烘烤出的洋芋,却没了那年那月的可口舒坦。
土生土长的东西,似乎天生就离不开一个“土”字。
7遥想当年,火盆不过是黄泥垒就,顽石砌成,所烧木炭,采自深山老林,燃烧后的灰烬,细白轻绵。
而那洋芋,全赖肥土养育,天雨滋润,入口之后,自然齿颊生香,余味无穷。
8火盆烧出的美味,还有一种叫松塔的东西不能不提。
林区一半以上是松树,松塔成熟时,一眼望去,漫山遍野,满目苍翠。
沉甸甸的松塔掩映在茂密的松针间,整个林区弥漫着浓郁的松香。
挑一两个绿油油、肥嘟嘟的松塔埋进热灰,一顿饭的功夫,香飘十里。
从热灰里扒拉出来,原来鱼鳞般紧贴塔身的松衣花瓣样翘起,可以看见里面圆滚滚的松籽。
拿木棒轻轻一敲,松籽便迫不及待蹦了出来。
丢一粒到嘴里,牙齿轻嗑,舌尖一挑,顿时满口生香。
吸足了松油的松籽,其鲜其香岂是如今那满大街铁锅搅沙子炒出的松籽所能比?
9火盆烧苞谷,也是别有风味。
但烧苞谷、烧松籽都不是在冬季,所以少了许多气氛。
因此,腊月烧烤,记忆尤深。
而围坐火盆往往又是在夜里。
林区的夜,因为间或几声不知名的野物的叫声而显得越发寂寥悠长。
雪花,时紧时慢,不声不响地落在空旷的田野里,这时,盘腿坐在火炕上,看火盆中红红的一团,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
炕洞里褪尽松籽的松塔在松油的浸润中劈劈啪啪响得正欢……
10往事如烟,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儿子已蹒跚学步。
光阴改变了许多的人和事,唯一不变的,是那团悄悄燃着的炉火。
11倚在床头织着毛衣,一岁的儿子睡得正香,丈夫外出尚未回家,我在等他。
等待是最容易让人心绪不宁的,因了这炉火的辉映,我的心情并不阴郁。
我知道,丈夫正披着一肩雪花走在回家的路上。
我们正当年轻,年轻的岁月,会有许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做。
即使是在冬夜,依然不能停下奔波的脚步。
劳碌的,却是温馨的,仅仅只是因为,暖暖的小屋燃着一团暖暖的炉火。
砂锅内,鸡汤煨得正浓,咕嘟咕嘟冒着热气。
矮矮的砂锅,敦实古朴,清香四溢中,它的每一寸纹理都透着温润。
不时有溢出的汤顺着锅沿流下,滴在炉盖上,发出“吱吱”的响声。
烟囱中徐徐流出的青烟飘飘悠悠迷离了夜的眼……
12风雪夜归人,倘若少了炉火的等待,是否还能那样从容?
13楼层一天天拔高,我知道,告别炉火的日子一天天临近。
这是我28岁人生中最后一
个丰润的冬天。
从此,我将和许许多多的人一样,享用一种叫做“暖气”的东西。
也许,它真的能使我的冬天在东西南北风中远离窘迫,然而,我始终固执地以为,那种温暖的外衣里裹着的是冷漠和距离,矜持中拒绝你的亲近。
现代文明在带给人实惠的同时,扼杀了许多温情。
身外的世界一日千里,五光十色,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无暇审视自己的心灵,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抛弃了曾经鲜活的自己。
14炉火相伴的冬天,岁月无痕,掌心化雪。
炉火相伴的日子,酵香浓郁,回味悠长。
15有炉火的地方,才有生活。
16拂去光阴的风尘,我的心年轻如初。
注:“拃”读zhǎ量词,表示张开的大拇指和中指或小指两端间的距离。
13.文末说“炉火相伴的日子”令作者“回味悠长”这种“回味”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分)这种“回味”体现在哪些内容,请概括说明。
①少年时,围着火盆听古今,吃烤洋竽,令作者怀念(2分,答到怀念童年一家人围坐炉火旁的快乐也可给分);②成年后在炉火边,等待奔波在外的丈夫归来,倍感温馨(2分)。
14.请结合11段和12段的内容,赏析第11段划线句子“烟囱中徐徐流出的青烟飘飘悠悠迷离了夜的眼……”。
(3分)
运用环境描写和拟人手法(1分,答到拟人即可给分),烟囱中冒出的烟是炉火在燃烧,是家人的关怀与爱(1分,必须写出炉火在这里的象征意义方可给分),给路上回家的人多一份安心(1分)。
15.文中多次出现“悄悄燃着的炉火”其作用是什么?(2分)
“悄悄燃着的炉火”在内容上反复强调,“悄悄”突出炉火热情却不张扬的特点(1分);在结构上互相照应,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使得文章层次分明,脉络清晰(1分,答出线索给0.5)。
16.文章写“炉火”,却在末尾处提到了现代文明的“暖气”,请问有什么作用?(3分)
通过“炉火”与“暖气”情感上的对比(1分,只答到“炉火”与“暖气”对比不给分),突出地表现出作者对炉火的怀念(1分),对炉火所带来亲情的怀念(1分)。
17.第一自然段,作者乔迁新居“欣喜之余”为何会“生出一丝惆怅”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
(3分)
①怀念昔日围着炉火而坐的家庭乐趣;②怀念炉火所带来童年的欢乐;③如果少了炉火,夜晚的等待将不会如此从容;④对炉火即将的消失感到遗憾与惋惜(答对3点即可给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