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简版农业面源污染研究进展1003
农业面源污染及其研究新进展

农业面源污染及其研究新进展西安科技大学研究生考试试卷研究生姓名张舜尧班级研0811考试科目面源污染控制考试日期课程学时开(闭)卷论文农业面源污染及其研究新进展摘要:面源污染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而农业面源污染又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部分。
本文着重介绍农业面源污染形成的机理、控制技术及其新进展。
关键词:面源污染机理污染模型引言水体环境污染源按照排放方式可分为点污染源和非点污染源即面污染源两种。
20世纪90年代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点源是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对环境污染的控制主要集中在工业点源上,而没有认识到面源污染的严重性目前,水环境面源污染的严重性已受到国内外普遍的关注。
面污染源一般来自农业、森林砍伐、矿业、建筑与城市等几个方面,其中对水体危害最大、程度最重的首推农业面污染源,它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发生区域的随机性、排放途径及排放污染物的不确定性及污染负荷空间分布的差异性[1]。
1 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农田面源污染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化肥污染:我国化肥的施用量远远超过国际上为防止水体污染而设置的化肥使用安全上限。
全国N:P:K配比为1:0.45:0.17,氮肥用量偏高,重化肥,轻有机肥,造成土壤酸化、地力下降等。
化肥营养元素的流失构成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最重要部分。
另外,我国的氮肥平均利用率只有35%,大部分除以氨和氮氧化物的形态进入大气外,其余大都随降水和灌溉进人水体,导致地下水中氮、磷物质含量增高,江河湖泊富营养化,成为重要农业面源污染物。
(2)农药污染:我国农药的产量和使用量都居世界前列,但有效利用率不足30%。
据调查,喷施的农药若是粉剂,仅有10%左右的药剂附着在植物体上;若是液体时,也仅有20%左右附着在植物体上;农田中施用的农药,除少部分被作物吸收外,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
(3)畜禽粪便污染:我国的畜禽养殖业近20年来发展迅速,畜禽养殖业由农民个体家庭饲养逐步走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而且越来越集中在城市周围。
对于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治理研究

对于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治理研究/h1 ----本站首页免费课件免费试题整册教案教育资讯计划总结英语角幼儿教育文书写作海量教案免费论文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教学论文经济论文理工论文管理论文法律论文行政论文艺术论文医学论文文史论文农科论文英语论文课程改革教育法规教育管理家长频道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理工论文生命环境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对于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治理研究摘要:随着现代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运用,农业生产分工与专业化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针对农村面源污染普遍问题,从其问题的主要表现入手,追本溯源地分析其产生原因,综合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措施。
关键词: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防治 1 引言所谓农村面源污染,也称非点源污染,主要指农村农业生产过程中,氮素、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以及其它有机或无机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土壤渗透和挥发等途径以低浓度、大范围的形式缓慢地在土壤圈内运动,并从土壤圈内向水圈、大气圈扩散。
现阶段农业生产水平不断,使用了大量的化肥和农药,畜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农用化学品、畜禽粪便等造成农村面源污染日益突出,面源污染的时空范围不断扩大,发展趋势不容乐观,并逐渐成为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保护有限的农业发展资源,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美好的农村人居环境,需要对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有一个深入的研究。
2 农村面源污染现状 2.1 农村垃圾污染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垃圾由过去易自然腐烂的菜叶瓜皮发展为由塑料袋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农药瓶和作物秸秆、腐败植物组成的混合体,成分复杂,其中许多东西无人回收,不可降解。
受经济条件和传统习惯影响,农村垃圾既没有固定的存放点,也没有处理场所,大多随意堆放在道路两旁、田边地头、水塘沟渠,经过日积月累,垃圾越堆越多,不少垃圾散发出恶臭气味。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一、引言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环境保护问题备受关注,而农业面源污染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我国农业发展和环境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
农业面源污染指的是农业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物,包括农药残留、化肥过剩、农田径流等。
这些污染物对土壤、水体质量等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对人类健康和农产品安全构成了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二、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由于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不断增加,导致土壤和水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
据统计,我国每年使用的农药总量超过80万吨,其中一部分残留于土壤中,对农田生态系统有着长期的影响。
此外,农田径流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也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蓝藻水华等问题。
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1. 有机农业技术有机农业技术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有机农业技术主要包括有机种植、有机肥料的使用和有机农药替代等。
有机种植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减少农药使用量;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有机农药替代则可以减少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2. 精准施肥技术精准施肥技术是一种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进行施肥的方法,可以减少农田中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农田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流失。
精准施肥技术主要包括土壤测试、作物需求预测和施肥管理等方面。
通过对土壤进行测试和分析,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和作物的需求,可以精确计算出最合适的施肥量,避免了化肥的浪费和过量施肥的问题。
3. 植物养分管理技术植物养分管理技术是指通过合理管理植物的养分吸收和利用,达到减少农田中养分流失的目的。
这种技术包括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优化灌溉管理和农药使用等。
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可以使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能力更强,减少养分的浪费;优化灌溉管理可以减少土壤中养分的淋失和流失;农药的合理使用可以降低农田中农药残留的风险,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面源污染, 亦即非点源污染(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是相对于排污点集中、排污途径明确的点源污染而言的。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包括农用化学品污染(化肥、农药等)、集约化养殖场污染、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等方面。
对于中国绝大多数流域, 如太湖、滇池流域等, 农田径流、畜禽场径流以及城乡结合部污水排放和垃圾堆放是造成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
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资料显示, 在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中, 农业生产(含禽畜养殖业、水产养殖业与种植业)排放的COD、N、P 等主要污染物量, 已远超过工业与生活源, 成为污染源之首,其中COD 排放量占总量的46%以上, N、P 占50%以上。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 种植业的农药、化肥、地膜等农用物资的不合理和过量使用, 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 污染物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透进入附近水体, 引起水体的污染已形成共识,由此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农业面源污染正在成为水体污染、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已严重影响到我国的水环境质量、生态环境健康, 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不仅成为水污染治理的重中之重, 也逐步成为现代农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
1 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及特点农业面源污染根本原因在于粮食安全压力大,从而导致农用化学品的过量使用。
目前,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产和消费国。
施肥技术落后、肥料和灌溉水利用率低是导致氮素损失的主要原因。
在东部发达农区氮肥施用量较高, 施肥阶段与作物需求脱节, 易于导致较高的N 损失。
同时, 过量的灌溉也容易引起营养元素的流失,进而加剧对水环境的威胁。
如我国的苏南地区, 年均施纯氮600~675 kg˙hm?2, 而其利用率平均为20%~25%。
肥料养分施用比例失调, 偏施、重施单一化肥,N 的比重过大, N、P、K 养分的比例不协调, 限制了N 利用率的提高; 另一方面, 化肥施用比例过高, 有机肥比重较少,导致土壤物理性状变差、团粒结构遭到破坏、土块板结、保水保肥能力降低, 从而加大了养分的地表径流, 养分流失加剧。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治理建议研究-土壤污染论文-农学论文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治理建议研究-土壤污染论文-农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 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1.1 养殖业和农药、化肥的污染与工业固体废弃物相比,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畜禽类粪便量是其的2.7 倍。
并且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很多农村地区都建设了大批养殖场,但是这些养殖场缺乏环境保护意识,没有相应的环境管理机制,很多养殖场随意排放畜禽粪便废弃物,从而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了污染。
例如,产养殖场中为了使水生植物获得生长,会散播一些肥料,同时加上鱼类粪便、饵料沉淀物等的随意排放,对湖泊和水库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并且如果不及时处理畜禽粪便,在堆积发酵之后,会严重影响空气质量,产生硫化氢、氨及甲基硫醇等有害气体。
其次,粪便能够通过地表径流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其具有比较强的淋溶性,经过大量堆积成土质过肥,能够使农田的土壤降低或失去生产能力。
而近年来,为了遏制病虫害的发生,农户使用了大量的农业,农药过量施用在水稻生产中达到了40%.并且很多地方仍然使用一些被禁止的农药,这些农药毒性大,具有化学和生物稳定性,其中80% ~ 90% 通过地表径流流失,农药的残留会流入沟渠荷塘,污染当地的水体。
另外,早在20世纪60 年代,为了提升单位面积农作物产量,我国开始广泛、大量地使用化肥,从而对农业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大量的废氮、废磷的流失严重污染了地下水,湖泊、池塘等水域中的水藻生长过旺,水体缺氧,导致水生生物难以生存。
21 世纪,我国农业土地资源已经被超强度利用,为了提高土地产出水平,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带来了严重的面源污染。
1.2 焚烧秸秆和农膜的污染农膜技术的使用产生了大量不溶解、不腐烂的废旧残留物。
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农膜产品达到了100 万t 以上,残膜率达到了42% 以上,有50% 以上的农膜残留在土壤中,降低了土壤的渗透功能,导致土壤板结,农作物减产,并且对农产品也带来了污染,且农膜中的微量环境荷尔蒙物质还会危害健康。
农业面源污染研究进展及其发展态势

农业面源污染研究进展及其发展态势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水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的基础,水污染影响的是人类和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面源污染主要是指溶解或非固体的污染源从非特定的地点进入,并在雨水或冰雪的冲刷下扩散,通过河流或地表等进入地下水系统而引起的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所施用的氮磷钾和农药等通过长时间的渗入扩散到地表,从农田向水体迁移的过程。
目前来看,全球面源污染已成为水污染的首要污染源,特别是农业面源污染,不仅危害农业生产,也影响区域环境和人类的健康。
1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和特点成因农业生产的压力是农业面源污染的最根本原因。
由于受粮食生产的压力,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农药和化肥,这导致了农药和化肥渗入地表,并慢慢污染到周围的水资源。
我国的农用耕地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10,但是氮肥使用量却是世界氮肥总量的1/4还多。
大量没有利用和吸收的肥料营养元素会随着雨水或农田退水等间接渗入地表。
另外,我国农业生产中农药使用量大,方法也不尽合理,导致农药利用率低,大部分农药会慢慢渗入土壤、空气、产品和水体中,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伤害。
近些年来,我国集约式养殖迅速发展,一些区域的养殖量已经超过警戒值,养殖禽类和畜牧类的粪便处理效果不佳,也是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特点与点源污染相比,面源污染比较隐蔽、分散性强,难监测。
农业面源污染的扩散主要是通过农田排水和雨水径流,而雨水径流的随机性比较大,产生的面源污染也比较随机。
再加上区域内的地理状况、水文情况不同,所以面源污染也不均匀。
农业面源污染源比较广,包括农业用肥、农药、农户的生活污水排放、农村生活垃圾、养殖污染等。
2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进展农业面源污染最开始的研究是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发达国家,70年代后在世界其他国家逐渐展开。
随着面源污染的加重及环保意识的深入,人们提出了各种控制措施。
农业面源污染研究进展

蒙小俊.农业面源污染研究进展[J ].中南农业科技,2023,44(9):237-240.随着点源污染控制水平的不断提高,非点源污染成为全球水体污染的重要污染来源,全球范围内近50%的地表水资源已受到非点源污染的影响[1,2]。
按照污染类型划分,面源污染主要分为城市面源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因雨污分流改造和海绵城市建设不断推进,城市面源污染逐渐得到缓解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仍然是造成中国和世界水污染的重要原因[1,3]。
农业面源排放的氮磷在水体中的富集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为有效改善水体环境必须因地制宜地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针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源头和过程本身,面源污染防治需解决的问题可分为总量估算、路径分析和治理措施3个方面[4]。
然而,面源污染物的来源及其传输过程监测控制难度大,需使用模型模拟的方法才能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评估分析[5]。
源头控制为主、过程阻控与末端治理相结合是进行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主要途径[6]。
本研究概述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特点及其危害,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模型和防治技术,以期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奠定基础。
1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与特点农业面源污染通常来源于农业种植、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污水3个方面,耕地、果园面积大幅度增长,农村地区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和生活排污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7,8],其中以农田径流形式产生的氮、磷流失,对河流水体氮、磷含量贡献较大。
研究表明,农业面源污染不同类型污染源产生TN 负荷量大小依次为农田化肥、畜禽养殖、农村生活,而不同类型污染源TP 污染负荷量大小顺序为畜禽养殖、农田化肥、农村生活[9,10]。
与点源污染相比,农业面源污染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①来源广泛,具有不确定性,进入水体不能集中监测;②随机性、间歇性变化大,进入水体迁移属于水动力学;③与降雨径流、水土流失有关,降雨是面源污染产生的基本条件;④暴雨过后污染负荷较大;⑤人类活动影响迁移过程。
《2024年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控制技术研究》范文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控制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发展速度与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
然而,在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面源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难题。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探讨其成因,并就控制技术进行研究,以期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自然降水或地表径流等作用,将农田施用的化肥、农药、有机废弃物等随雨水径流汇入河流、湖泊等水体,从而对水环境造成污染的现象。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不容忽视。
(一)现状概述当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主要表现为化肥农药过量使用、畜禽养殖污染、农村生活污水及固体废弃物等。
这些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地下渗透等方式进入水体,导致河流、湖泊等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二)污染成因分析1.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传统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化肥农药过度使用。
2. 政策监管不到位:相关政策和监管措施执行不到位,致使环境污染问题难以得到根本解决。
3. 农民环保意识不强:部分农民缺乏环保意识,过度追求产量而忽视环境影响。
三、控制技术研究面对严峻的农业面源污染形势,研究和应用控制技术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下将就几种重要的控制技术进行探讨。
(一)科学施肥技术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是减少化肥使用、降低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
通过精准施肥、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手段,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流失。
(二)生物农药及生物防治技术生物农药及生物防治技术是替代传统化学农药的有效方法。
通过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等生物资源进行病虫害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三)生态拦截技术生态拦截技术是一种在农田周边设置生态拦截带,通过植被过滤、土壤吸附等作用,拦截和吸收农田径流中的污染物,防止其进入水体。
该技术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等优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农业面源污染来源
农 业 部 : 2007 年 我 国 投 入 2.3 亿 元全 面启动 农业污 染 普查 全面摸清种植业、畜禽养殖 业、水产养殖业和农村生活 产生的主要污染物种类、产 生量、排放量及去向
三、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
三、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
三、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
新型肥料
三、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
效 果 : 污 水 COD 的 去 除 率 达 55%-
生态治理示意图
坡 地 旱 田
水库
坡
地
苜排
苜
旱
蓿水
蓿
田
草沟
草
生渠
生
态
态
拦
拦
截
截
带
带
小流域农田生态系统非点源污染控制生态治理示意图
三、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
治理前小流域
三、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
治理后小流域
三、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
生态拦截沟渠
生态拦截型沟渠系统主要由工程 部分和植物部分组成,它的两侧 沟壁和沟底均由蜂窝状水泥板组 成,两侧沟壁具有一定坡度,沟 体较深,沟体内相隔一定距离构 建小坝减缓水速、延长水力停留 时间,使流水携带的颗粒物质和 养分等得以沉淀和去除。
三、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
生物农药指用来防治病虫草等有害生物 的生物活体及代谢产物和转基因产物, 包括微生物农药、转基因植物农药、生 物化学农药等。
三、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
免耕、少耕法可大大减少土壤侵蚀和土壤 有机碳的流失,亦相应的减少了氮和磷的 流失量。间套复种技术的使用,可以利用 不同作物对营养物需求比例的差异,充分 利用土壤养分,减轻养分残余对周围水体 造成的富营养化程度,调节土壤中各养分 的比例,避免土地板结和盐碱化。
精简版农业面源污染研究进 展1003
报告提纲
一、农业面源污染概述 二、农业面源污染来源 三、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 四、农业面源污染预测模型 五、我国农业面源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面源污染概述
不易监测性:由于面源污染涉及多个污染 者,在给定的区域内它们的排放是相互交 叉的,加之不同的地理、气象、水文条件 对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影响很大,因此很难 具体监测到单个污染者的排放量。
理,运行比较稳定,处理效果好
的特点。
三、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
农村“一池三改”技术是以农户为单元,以沼气为纽带,以可 再生能源开发和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为手段,改造厨房、改建厕 所 、改造栏圈。
三、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
北方“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 式是在农户庭院内建日光温室, 在温室的一端地下建沼气池, 沼气池上建猪圈和厕所,温室 内种植蔬菜或水果。该模式以 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 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
保护性耕作
三、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
前置库技术是利用水库的 蓄水功能,将因表层土地 中的污染物(营养物质)流 失而产生的径流污水截留 在水库中,经物理、生物 作用强化净化。
子系统
植物栅
强化净化子系统 生态库塘系统
生态透水坝 砾石床系统
回用与调节 子系统
出水
前置库技术
于桥水库、滇池、太湖
三、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
➢有效过滤从农田流失的沉积物、营 养物质和杀虫剂 ➢通过泥沙沉降、反硝化作用、植物 吸收等作用对地表径流起到阻滞作用 ➢有效减少地表和地下径流中固体颗 粒的养分含量
缓冲带
三、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
等高植物篱
多水塘系统
多级水田逐级利用技术
三、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
三、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
人工湿地作为农田和水体之间的
人
一个过渡带,能够有效截留来自 农田地表和地下径流的固体颗粒
工
物,氮、磷和其他化学污染物,
湿
然后通过土壤吸附,植物吸收, 生物降解等一系列作用,降低进
地
入地表水中的氨氮化合物的含量,
技
降低面源污染形成的危险性和稳
术
定性。另外湿地生态工程具有投
资少,运行费用低,易于维护管
大 部 分 农药在土壤、流水、空气中流 失
二、农业面源污染来源
2006年我国出栏猪6.8亿头,牛0.6 亿头,羊3.3亿只,家禽101.8亿只 目前全国畜禽粪便年排放量超过40 亿吨,是工业有机污染物的4.1倍
畜禽粪便进入水体的流失率为28% ,液体排泄物则可能达到50% 畜禽粪便发酵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污 染大气,畜禽养殖场中检测出的有 害气体有近200种 饲料添加剂导致畜禽粪便中Cu、 Zn普遍较高,进而通过有机肥进 入食物链
二、农业面源污染来源
2006年我国农用塑料薄膜用量176.2万吨,其中 地膜95.9万吨,农膜年残留量高达45万吨
二、农业面源污染来源
我国每年秸秆产量7亿吨左右 目前每年约有30%的农作物秸秆被废弃
二、农业面源污染来源
全 国 农 村 每 年 产 生 生 活 污 水 约 80 多亿吨,生活垃圾约1.2亿吨
普兰店“四位一体”
沼气池 沼气池出料口
三、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
西北“五配套”能源生 态模式是由沼气池、厕 所、太阳能暖圈、水窖、 果园灌设施等五个部分 配套建设而成。
三、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
南方“三结合”生态农业模式是以农户为基本单元,利用房前 屋后的山地、水面、庭院等场地,建设畜禽舍、沼气池、果园 等几部分,同时使沼气池建设与畜禽舍和厕所相结合,形成养 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庭院经济格局。
一、农业面源污染概述
我国人多资源少 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007年全国耕地面积为18.26亿亩
人均耕地面积1.38亩
一、农业面源污染概述
增加农业产量
过量使用化肥、农药、饲料添加剂
二、农业面源污染来源
二、农业面源污染来源
2006年我国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4766万吨 我国单位播种面积化肥用量为400kg hm-2 , 是世界平均水平3倍,发达国家防止水体污染 安全上限值225kg hm-2 氮肥当季利用率仅为30%左右,磷肥20%
1983-2005年我国化肥施用量(折纯万吨)与单位农作物播种面积施肥量(公斤/亩)
二、农业面源污染来源
2006年我国农田化肥氮通过 损失进入环境的数量达到
508.9万吨 我国农田化肥氮在当季作物收获时的去向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二、农业面源污染来源
2006年我国农药使用量达146万吨,其中 高毒农药占70% 我国农药单位面积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 的 2 倍 , 有效利用率只有30%左右,比发 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