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环地质调查野外记录要点
水工环测绘与调查野外定点要领

水工环测绘与调查野外定点要领
一、水文地质点:(以下应定点)
1、冲沟、溪流:形态、展布及内堆积物特征,旁侧地形地貌、汇水面积、流量水温及物理
性质。
调查中应采用追索法,调查水的补给来源、补、排关系等
2、渗水点:点的地形、地层岩性特征、渗水方式、范围面积,基岩产状,裂隙情况等
3、地貌点:地形地貌特征、第四系类型、岩性、厚度及分布情况
4、生产矿井、老窿:洞口所处地形位置,洞向,洞身情况,有无积水、积水深度,排水及
排水方式、水量、水温及物理性状,井口废石堆砌情况等。
二、工程地质点:
1、软弱岩组(层、夹层),宽度、厚度,岩性性质、物质组成、胶结程度、产状等。
2、构造破碎带(断层),岩性、产状、宽度、破碎程度。
3、蚀变带:岩性、产状、宽度、蚀变类型、坚硬程度
4、裂隙(结构面):产状、密度、组合关系、裂面特征、延伸、充填物等
5、自然斜坡:选择已有人为活动、或对人为活动有影响的地方,记录斜坡高度、坡面形态、
物理地质现象、稳定性预估。
三、环境地质点;
1、崩塌滑坡:诱因、规模、地形地貌特征、岩性特征、发展趋势。
2、山洪泥石流:规模、堆积物类型、厚度、分布、堵塞情况等
3、尾矿废石堆:场地特征、堆载规模(体积、分布面积)、稳定程度(自然休止角)、废水
溢流情况等
4、废水排放点:废水类型(选矿废水等)、排放去向、排放量。
注:应注意点间描述。
水文地质野外调查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地形、地貌与含水层的分布及地下水的埋藏、补 给、径流、排泄的关系。如湿地、洼地、地下水溢出带、泉
点、盐碱土、高沙土、 土壤湿度等。
水文地质野外调查需注意的问题 (三)野外定点和记录
界线点
(2)地层界线:地层分界点(基岩与第四系的交界 点)、第四系标志层、成因类型分界点。记录:
地层成因类型、时代、层序及接触关系。地层的 产状、厚度及分布范围。
4 ~8
5~10 3 ~5 4 ~8 5~16
2 ~4
4 ~6 1 ~2 2 ~4 4 ~6
10~20
12~25 4 ~8 8~12 12~20
岩溶 区
技术定额工作量说明
(1)基本技术定额工作量:调查工作量+纳入技术定额的已
有资料工作量。具有水文地质钻孔综合成果资料的钻孔可计
入1:5万水文地质调查钻探工作量。 (2)水文地质点占路线观测点比例应大于50%,长观点占水位 统测点比例应不少于20%。具有水量资料或进行简易抽水的 机、民井,应占机、民井的20~30%。
沿地表水体和重要水利工程分布多的方向。
水文地质野外调查需注意的问题
(三)野外定点、记录
3、布置观测点
地层界线、断层带、褶皱轴线、岩浆岩与围岩接触带、典 型露头、标志层、岩性、岩相变化带等。
地貌分界线和自然地质现象发育处。
井、泉、钻孔、矿井、坎儿井、地表坍陷、岩溶水点、地 表水体和水利工程等。
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准则
优先在地下水重点开发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前景 区和与地下水相关的环境地质问题突出地区,开 展1:50000水文地质调查工作。
按照地下水系统进行部署,按照1:50000国际标准 图幅开展调查。
水工环野外调查工作

水文地质测绘
流量计算:Q=KAL/t 式中:Q——流量(m3/s); K——浮漂系数,一般河道K=0.8~0.9,普通水 深为0.3~ 1.0m时K=0.55~0.75,长满草的河道K=0.45~ 0.65; A——水流横断面面积(m2),边岸用三角形 计算,中间用梯 形计算; L——上、下断面的距离(m); t——浮漂经流上、下断面的历时(s)。
区域水文地质测绘是对一个完整的水文地 质单元进行测绘,重点查明区域地下水的补给、 径流、排泄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区可 不进行区域水文地质测绘。 矿区水文地质测绘是对矿床疏干可能影响 的范围及补绘边界进行测绘,重点查明矿床充 水因素及矿区水文地质边界条件。
工程地质测绘
通过对矿区岩土体性质、软弱结构面、岩石风 化特征、自然边坡及人工边坡、物理地质现象、冻 融状况等的调查、观测,划分矿区的工程地质岩组、 岩体结构类型、冻融区界线,提出矿区主要工程地 质问题和基础资料。测绘范围以达到采矿工程可能 影响的边界外200~300m(一般与矿区水文地质测 绘范围同),比例尺1:2千~1:1万(一般与矿区 水文地质测绘比例尺同)。
环境地质调查
通过对矿区及影响范围的区域稳定性、滑坡、 崩塌及危岩、山洪泥石流、地面塌陷(采空塌陷、 岩溶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地表水、地下水 污染、废弃物污染、旅游区、文物保护区、自然保 护区等的调查、访问、观测,对矿区环境地质条件 进行评价,初步确定矿区地质环境类型。调查范围 和比例尺一般同矿区水文地质测绘范围和比例尺。
水文地质测绘
e、河流(溪沟)调查:调查、观测和记 录河(溪)断面形态(“U型”、“V型”)、 河道顺直弯曲情况、枯水位及洪水位标高 (洪痕调查)、河槽宽度及高度、河水面宽 度及水深、一般流量、最枯流量、最大流量、 测时流量、流速、水温及当地当时气温、水 色、嗅、味、透明度、悬浮物、被利用情况 等。可用堰测法或浮漂法测流。记录于“河 流(溪沟)调查表”中。
野外地质记录详细要求以及例子

进行野外地质观察,必须做好记录,地质记录是最宝贵的原始资料,是进行综合分析和进步研究的基础,也是地质工作成果的表现之一。
1 、野外地质记录要求详细记录:进行野外地质观察,必须做好记录,地质记录是最宝贵的原始资料,是进行综合分析和进步研究的基础,也是地质工作成果的表现之一。
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 即看到什么记什么,如实反映,不能凭主观随意夸大或缩小或歪曲。
但是,允许在记录上表示出作者对地质现象的分析、判断。
因为这有助于提高观察的预见性,促进对问题认识的深化。
记录清晰、美观,文字通达:这是衡量记录好坏的一个标准。
图文并茂:图是表达现地质现象的重要手段,许多现象仅用文字是难以说清楚的,必须辅以插图。
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地质现象,包括原生沉积的构造、结构、断层、褶皱、节理等构造变形特征,火成岩的原生构造、地层、岩体及其相互的接触关系、矿化特征,以及其他内、外动力地质现象,要尽可能地绘图表示,好的图件的价值大大超过单纯的文字记。
2、野外地质记录内容综合性地质观察的记录,要全面和系统,例如进行区域地质测绘,常采用观察点与观察线相结合的记录方法。
观察点是地质上具有关联性、代表性、特征性的地点。
如地层的变化处、构造接触线上、岩体和矿化的出现位置以及其他重要地质现象所在。
观察线是连接观察点之间的连续路线,即沿途观察,达到将观察点之间的情况联系起来的目的。
观察点、观察线的具体记录内容如下:日期和天气。
实习地区的地名。
路线:从何处经过何处到何处,要写得具体清楚。
观察点编号:可从 No.01 开始依次为 No.02 , No.03 ,…。
观察点位置:尽可能交代详细,如在什么山、什么村庄的什么方向,距离多少米,是在大道旁还是在公路边,是在山坡上还是在沟谷里,是在河谷的凹岸还是在凸岸等,还要记录观察点的标高,即海拔高度,可根据地形图判读出来。
观察点的位置要在相应的地形图上确定并标示出来。
观察目的:说明在本观察点着重观察的对象是什么,如观察某一时代的地层及接触关系,观察某种构造现象(如断层、褶皱……),观察火成岩的特征,观察某种外动力地质现象等。
简议矿区中的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要点

简议矿区中的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要点摘要:水工环地质是水文、工程和环境三类地质的总称。
矿区中的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目的是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床充水因素,预测矿坑涌水量。
对矿床水资源综合利用进行评价,指出供水水源方向。
查明矿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露天采矿场岩体质量和边坡的稳定性,或井巷围岩的岩体质量和稳固性,预测可能发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评述矿区的地质环境质量,预测矿床开发可能引起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建议。
基于此,本文简述了矿区中的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意义及其内容,对矿区中的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要点进行了论述分析。
关键词:矿区;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意义;内容;要点一、矿区中的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意义矿区中的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需要从社会的综合效益出发,保障矿区的安全建设或开采的平稳有序进行。
矿区中的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意义主要体现在:(1)预防矿区灾害。
鉴于我国矿区地质类型的特殊性,属于多山类型的地质。
因此,相对来说我国矿区发生自然灾害的频率也比较高,这就会给矿区造成人员损失和财产损失。
所以,在矿产勘查中一定要重视做好矿区水工环工作,以便尽可能的减少或者避免因为灾害事故而产生的矿难。
(2)保护矿区环境。
在矿产勘查与时俱进的快速发展中,我们的生态环境也在不断的因为不科学的矿产勘查而遭到破坏。
因此,要重视做好矿区中的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这可以减少地面塌陷,水土流失等现象。
同时重视矿区水工环工作,对于促进生态进步,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也具有重要作用。
二、矿区中的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内容分析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勘查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应与矿产地质勘查工作阶段相适应,分为普查,详查和勘探三个阶段,具体表现为:(1)普查阶段:结合矿产普查进行,对于已进行过区域水文地质工程普查的地区,其资料可直接利用或只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调查,大致查明工作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和环境地质条件。
(2)详查阶段:基本查明矿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和环境地质条件,为矿床初步技术经济评价、矿山总体建设规划和矿区勘探设计提供依据。
水工环地质调查野外记录要点

基本记录格式水工环地质调查除固定水文观测点采用表格记录形式外,其余建议采用单独野外记录簿记录。
基本格式建议如下:年月日星期天气气温﹡地址:(记录到村,详细可以到小地名,如:沟等)﹡目的:1:1万水文(工程、环境)地质调查﹡路线:自至(途径)﹡人员:记录:﹡点号:S1(至Sn,水磨湾地段编号);Q1(至Qn,青庙子地段编号);L1(至Ln,梨树坪地段编号)﹡位置:(以标志性地标为基准,如:××沟口100°方位北20m、或××民居后等)与点位和坐标不是重复的,利于后期寻找或补测。
﹡点位(坐标):(建议大地坐标和地理坐标全部填制)﹡点性:建议除标明水文观测点、工程观测点、环境观测点外,进一步细化,如水文观测点中包括井、泉、民用采水点等,依据实际可进一步划分的应在“描述”栏中详细记录;工程及环境观测点同理,应注意水、工、环是一个整体。
﹡描述:首先详细记录该点地貌、地质情况,其次依据点性做侧重描述。
(考虑到后期开发,应加强矿体周围的观测记录。
)1、水文方面:对象水体的类型(上升泉、裂隙(潜)水、岩溶水、等);对象水体的基本特征:色、味、温度、气味、透明度、流速、流量、水位标高、周围植被发育情况、甚至水生动植物情况等。
依据基本地质对含水层或隔水层进行划分,含水层的富水性、进一步的推测其补给源、排泄渠道及成因。
走访了解对象水体的时间性(长期、季节性、暂时性等)及相应流量等参数做大概了解。
水质方面集中某一时段统一取样,各分部要对水样取样点做到心中有数。
水文观测孔依据规范测定其稳定水位标高并记录,以和后期水文孔抽、注水试验做对比。
2、工程方面:侧重于岩石物理力学方面,重点描述岩石构造,节理,裂隙,稳定性、整体性、(抗)风化程度等,加强层、节理产状的测量和积累,后期要做统计和玫瑰花图等;对构造要加强观察描述,注意不同岩体接触部位的描述。
其次土体的碎石、沙土来源(坡积、残积、洪积、冲洪积等);组成、分布范围、甚至厚度、松散性、稳定性等工程方面的性能。
水文地质调查野外工作方法

的关系;调查各种物理地质现象。 ⑸生产矿井及相邻矿山的工程地质问题调查;
10
围岩风化特征
在深部工程中确定; 强风化带:锤击浊音易碎,岩石全部退色,多
数矿物粘土化,裂隙面明显,岩石块度515mm,多碎块状、片状,为团块-碎裂结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勘查 野外主要工作方法
1
绪言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勘查是我站地质环境工作的重要基础 工作,其目的是为地下水——主要是矿泉水、天然饮用、重大地下水 源地保护(监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恢复,地质遗迹保护、 开发,地质灾害防护及治理规划及设计提供基础依据。具体该做什么? 怎麽做?为何这样做?其实各相关规范对基本准则、技术要求和一般 工作方法,均有明确规定。
11
3、环境地质调查
⑴区域稳定性调查:收集勘查区附近历史地震资料,勘查区 所属地震带及烈度,调查地质构造和新构造活动情况,分析 是否有活动性断裂的存在。
⑵调查勘查区所处社会环境、生态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 ⑶调查、收集地表水、地下水的环境洪泥石流等物理地质现
定,首先要考虑与测水管内径配套使用,其次也 要考虑井内投放长度探头自重作用合适为宜。水 位观测表头选择指针型微安电表较好。或备用测 钟以防万一。
33
电测水位计制作
34
⑶建井程序
①准备工作
a.扩孔終孔后测井 了解全孔井径变化情况,为建井提供依据,做到胸中有数
便于操作。 b.冲孔结束时,泥浆稠度应控制在20±0.2秒左右,孔内泥
象及地面建筑、土地资源污染现状进行野外调查。 ⑸调查地质体中可能成为污染源的物质的赋存状态、含量、
水文地质野外调查

路线描述 自D5点到D6点,沿途可见中风化花岗岩,到D6点附近钙硅质角岩分布在 花岗岩上方。
其他 裂隙统计:
地质照 片
广东龙门水文地质环境调查表
点号
D79
点意
• (1)GPS定位,点位、点意、点描述、对点进行 照相,两点间有路线描述。
• (2)对水文地质点的井、泉,要测水位和、水 温、取水样、访问泉、井动态,出水量。访问井 剖面等资料。并画出成因剖面。观察水井的取水 条件是否具备简易抽水条件,为选择民井简易抽 水做准备。
D6 广东龙门水文地质调查表
点号
• 2、所有图件的采用的点线均取自实际材料 图,因此在编制时点的坐标位置一定要准 确,不能有任何偏差。验收时有核查,一 旦出错返工量巨大。
(一)实际材料图:
• 是编制所有图件的基础性图件。 • 图上应标出所有的调查点,调查路线,取
样点、长观点、水位观测点、地表水测流 点、抽水井、地质界线、水文地质界线等。
• 要编制控制点的编图一览表,点号、坐标 (GPS坐标)、位置、点的性质,与图一一 对应。
• 1、验收时首先审查实际材料图,看调查点 分布密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路线布置是否 合理等。
• 2、将点标绘到地形图上(工作手图),并 标绘地质、地貌界线,点间行进路线,将 GPS数据输入电脑,查看其在卫星图片上的 位置。
• 3、当天应及时将记录表输入电脑,并粘贴 照片,检查记录内容是否有遗漏,做成数 据资料。
• 将工作手图上的调查点和调查路线标注实 际材料图上,点采用空心圆点,点中心颜 色代表岩性(如碳酸盐岩为蓝色、第四系 孔隙岩层为黄色、岩浆岩为红色,变质岩 为浅紫色、沉积岩为灰绿色等)。包括纸 质图件和数字化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记录格式
水工环地质调查除固定水文观测点采用表格记录形式外,其余建议采用单独野外记录簿记录。
基本格式建议如下:
____ 年____ 月_____ 日星期_____ 天气 ____ 气温_____
*地址:(记录到村,详细可以到小地名,如:沟等)
*目的:1:1万水文(工程、环境)地质调查
*路线:自—至 ______ (途径_ )
*人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录:_______
*点号:S1(至Sn,水磨湾地段编号);Q1(至Qn,青庙子地段编号);L1(至Ln,梨树坪地段编号)
*位置:(以标志性地标为基准,^口:XX沟口100°方位北20m或XX民居后等)与点位和坐标不是重复的,利于后期寻找或补测。
*点位(坐标):(建议大地坐标和地理坐标全部填制)
*点性:建议除标明水文观测点、工程观测点、环境观测点外,进一步细化,如水文观测点中包括井、泉、民用采水点等,依据实际可进一步划分的应在“描述”栏中详细记录;工程及环境观测点同理,应注意水、工、环是一个整体。
*描述:首先详细记录该点地貌、地质情况,其次依据点性做侧
重描述。
(考虑到后期开发,应加强矿体周围的观测记录。
)
1、水文方面:对象水体的类型(上升泉、裂隙(潜)水、岩溶水、等);对象水体的基本特征:色、味、温度、气味、透明度、流速、流量、水位标高、周围植被发育情况、甚至水生动植物情况等。
依据基本地质对含水层或隔水层进行划分,含水层的富水性、进一步的推测其补给源、排泄渠道及成因。
走访了解对
象水体的时间性(长期、季节性、暂时性等)及相应流量等参数做大概了解。
水—质方面集中某一时段统一取样,各分部要对水样取样点做到心中有数。
水文观测孔依据规范测定其稳定水位标高并记录,以和后期水文孔抽、注水试验做对比。
2、工程方面:侧重于岩石物理力学方面,重点描述岩石构造,节理,裂隙,
稳定性、整体性、(抗)风化程度等,加强层、节理产状的测量和积累,后期要
做统计和玫瑰花图等;对构造要加强观察描述,注意不同岩体接触部位的描述其次土体的碎石、沙土来源(坡积、残积、洪积、冲洪积等);组成、分布范围、甚至厚度、松散性、稳定性等工程方面的性能。
(对其可形成滑坡、泥石流的可能性做简单推测。
)
针对岩石划分等级采取得相应样品试验,意在后期坑道中采取。
3、环境方面:忽略地震及放射性,对象主要为(潜在的)滑坡、泥石流(局部洪水?)。
主要为滑坡、泥石流发生的现场及可能发生灾害的现场观测记录,滑坡及泥石流(原因、范围、周围民居、影响范围、造成的影响等)。
甚至包括采石场。
*重要地质点素描或照片:每天回到驻地照片要按照地质点号编号,统一打
印。
*沿途:按地质测量开展,增加相应水工环内容。
*路线小结:a、工作量统计(线长、点数)b、穿越层位、岩性、水工环情况做一简要描述c、认识d、问题及建议
*信手剖面:
*自查、互查:
参考资料: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