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唯物论与认识论试题及归纳共21页

合集下载

高三哲学专题一:唯物论认识论(修改后)

高三哲学专题一:唯物论认识论(修改后)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唯物论
探究世界的本质
把握思维的奥妙
求索真理的历程
认识论
14
1、请用 探究世界与 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 追求真理
应联想到: 辩证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相关知识 2、请用 探究世界的本质 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 应联想到: ①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③运动是有规律的(普遍、客观性;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 的辩证关系)
1 5、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材料
唯物论
1.世界的物质性 2.意识的作用 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5、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6、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怎么做?) 7、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辩证法观点)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唯物主义观点)
17
牛刀小试
把握思维的奥秘
【答案】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 、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大讨论”有利于人们总结社会的 先进典型,引导全社会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 ② 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通过大讨论形成的正确价值观,能够为浙江的改革开放提供精神 动力。 ③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 人奋进。通过大讨论形成的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能够引导人们 热情投入浙江的改革开放事业之中。 ④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时代涌现出大批道德典范的精神需要弘 扬,思想道德领域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解决,因此“我们的价值 观”大讨论具有现实意义。

哲学与唯物论、认识论(2017—2019年高考政治真题汇编)

哲学与唯物论、认识论(2017—2019年高考政治真题汇编)

哲学与唯物论、认识论(2017—2019年高考政治真题汇编)1.(2019·江苏卷)“基因编辑婴儿”“人工智能作恶”……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给人类带来健康、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

为此,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技术伦理的角度对科学发展进行反思,希望科学技术能够真正造福人类。

材料启示我们A.哲学源自于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C.具体科学每一次进步都推动哲学的发展D.具体科学需要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导【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技术伦理就是在哲学层面对技术道德的理论总结,“从技术伦理的角度对科学发展进行反思”就是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方法论指导的表现,D符合题意;材料侧重哲学的重要作用,未体现哲学的来源,A不符合题意;世界观和方法论都属于哲学的范畴,二者的关系未体现具体科学需要哲学的指导,B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具体科学离不开哲学,“具体科学每一次进步都推动哲学的发展”反映的是哲学离不开具体科学,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2019·天津卷)改革开放之所以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强大生命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把握了我国的国情与实际。

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A.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B.是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C.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D.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基本规律【答案】D【解析】本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的相关知识。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A表述错误;题干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不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B不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观点本身并没有错误。

题中事例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基本规律,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而并不是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基本特征,C不合题意;改革开放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强大生命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把握了我国的国情,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基本规律,D符合题意。

唯物论与认识论(2011高考试题)

唯物论与认识论(2011高考试题)

唯物论与认识论2011高考试题分项解析专题十三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考点:哲学的基本含义,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的精华1(2011年高考北京卷26)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挂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这是“社会心态”一词首先出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 A.社会心态受社会现实的制约 B.社会心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C.社会心态是影响社会现实的精神因素 D.社会矛盾主要通过调整社会心态来化解3(2011年高考江苏卷24)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之恶辽远也辍广。

”这句话表明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C.自然界得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D.完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4(2011年高考江苏卷27)宋朝张先《木兰花》中云:“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

下列诗句与题诗所含哲理相近的是A.月满中秋夜,人人惜最明 B.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5(2011年高考江苏卷28)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

”这说明真理①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③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2011年高考山东卷25)2010年7月,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潜水深度首次达到3759.39米,有力推动了我国深海探矿、海洋打捞事业的发展。

这表明A事物的发展取决于人类认识的提高 B改变自然规律可以服务于物质生产C人类能够创造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 D只有尚未认识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7(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政治卷19)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天地成于元气,万物乘于天地”的说法,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

高考政治-哲学与唯物论认识论-专题练习高三复习后附答案解析

高考政治-哲学与唯物论认识论-专题练习高三复习后附答案解析

高考政治专题练习(后附答案)哲学与唯物论、认识论一.练高考1.(2016年全国高考浙江卷29)2015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幅达到近几十年来的新高,这再次引起人们对全球变暖问题的担忧。

有研究指出,二氧化碳浓度的暴增,部分可能是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但主要是人类活动中二氧化碳的持续排放导致的。

这表明()①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③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④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通联系的有机整体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2016年全国高考北京卷27)针对学生群体中的“拖延症”现象,某校学生“创客”社团设计了一款手机应用软件,该软件具有如下功能:同学们从哲学角度对这一设计进行讨论,下列分析合理的有()①“目标”强调意识的目的性,能使我心无旁骛,抓紧时间②“任务拆分”把整体分解成部分,避免因为任务庞大而畏难不前③“量化评估”创造了新的规律,督促我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④“同伴激励”强调外部矛盾的作用更为重要,大家会因此不甘落后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16年全国高考江苏卷26)俗话说:“人闲百病生。

”医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这种激素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抵御外界的不良刺激和疾病的侵袭。

这说明()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B.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D.物质是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4.(2016年高考上海卷24)曾几何时,崇山峻岭原始森林变成了延绵不绝的“光头山”。

四川人民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再现了满目苍翠的浩瀚林海,简称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生态屏障的建成折射出当地人民()A.秉承绿色生态理念,发挥人定胜天的气概B.把握事物发展规律,预见生态变化的趋势C.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D.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努力改造生态环境5.(2016年全国高考浙江卷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哲学与唯物论、认识论专题

哲学与唯物论、认识论专题

哲学与唯物论、认识论专题2021年真题1.(2021·全国高考真题乙卷)王安石在推敲“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诗句过程中,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字许,始定为“绿”,这从一个侧面表明()①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②认识主体的知识和素质影响认识结果③认识是一个包含曲折性的前进上升过程④对同一个确定对象不能产生不同的认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①:真理是标志着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诗句中的用字均能反映客观实际,不存在谬误,只是涉及什么样的字能表达江南春景的美。

因此,材料不涉及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①不符合题意。

②: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对于诗句中用字的反复推敲是为了更加诗意的描述江南的春景,这离不开他的文学素养。

这显然说明了认识主体的知识和素质影响认识的结果。

②正确。

③:这句诗用字的推敲,经历了一个反复修改的过程,最终“绿”字将江南春景表露无遗,引人入胜,这说明认识是一个包含曲折的前进上升过程。

③正确。

④: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④错误。

故本题选C。

2.(2021·河北高考真题)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后续任务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船、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个舱段构成。

根据任务安排,空间站计划于2022年完成在轨建造,具备长期开展近地空间有人参与科学实验、技术实验和综合开发利用太空资源能力,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

由此可见()A.实践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B.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C.认识工具决定人的认识水平D.科学实验是一种探索世界规律的思维活动【答案】B【解析】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后续任务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

哲学唯物论、认识论2轮复习

哲学唯物论、认识论2轮复习

【备考指津】 从命题内容上看,考查的重点有:哲学基本派别及观点、
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 观能动性、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认识发展的规律。
从考查形式上看,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 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1)通过引文的形式考查对哲学基 本问题和派别的理解。(2)本专题内容可依托的热点材料有: 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 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3)尤其对近五年未考查过的原理要特 别重视。
(2)唯心主义及其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 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 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 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 外化和表现。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 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知识网络构建
核心考点突破
考点一 哲 学 主干整合 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科学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 根本观点。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 和方法论的指导;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 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实际上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故 D 符合题意。
命题点二 哲学的基本派别
2.考试来临时,会有少部分考生在 QQ 空间分享下图,还有
一部分考生和家长会选择另一种心理解压方式——到寺庙
烧香许愿,他们认为这样会保证考试顺利通过。他们的观
点属于

专题十二_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含13题及其解析)_Word版含解析

专题十二_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含13题及其解析)_Word版含解析

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试题(限时:4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万物产生于水,并经过各种变化之后又复归于水;中国的“五行说”认为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构成世界的本原。

上述观点( )A.把某种具体的实物作为世界的本原 B.具有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等局限性C.坚持了唯心主义的根本方向,是正确的 D.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2. “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下列说法与之属于同一哲学派别的是( )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B.“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C.“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D.“天地合而万物生”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实现了(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②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有机统一'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A.①②B.①④ C.②③ D.③④4.有一副对联,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与这副对联所含哲理相反的是( )A.人生譬如滑雪,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B.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C.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D.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5. 300余年前,顾炎武先生批评两晋亡于清谈,后人有“空谈误国”之说。

300余年后,中国共产党人有勉于史,在“空谈误国”的清醒之外,更强调“实干兴邦”。

从哲学角度看,“空谈”之所以“误国”是因为( )①忽略了意识的能动性②割裂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③陷入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④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中科院院士、政协委员姚檀栋当着总书记的面背诵几句被大家调侃的《沁园春·霾》,“北国风光,千里雾霾,万里尘飘……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美女戴口罩”,现场发出一片笑声。

高考总复习政治专题十 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 含解析

高考总复习政治专题十 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 含解析

专题十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第一步:基础强化1.(2017·全国卷Ⅰ·23)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阿凡题1085736( )①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②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③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④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解答此题关键是对材料要有整体而全面地了解。

①符合题意,材料中“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体现了这一点;②说法错误,主观的创新意识不能作为实践的出发点;③说法错误,我们认识事物的顺序应该是先个别,再到一般,再回到个别,也就是由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顺序;材料强调在教育工作中总结规律,④符合题意。

答案:B2.(2017·全国卷Ⅰ·21)某科技创业园区创建了集创业者、专家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创新平台——“零工社区”。

各类专家以“打零工”的方式回答、解决创业者提出的问题,创业者通过与专家交流,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提高了创业成功率。

“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得益于阿凡题1085737( )①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实践中的新问题②创业者用直接经验检验专家的间接经验③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④创业者善于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我们不能用直接经验去检验间接经验,②说法错误;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材料中没有体现,③与题意不符;①是材料中直接的、很明显能体现出来的;④符合题意。

答案:B3.(2017·全国卷Ⅱ·21)2016年9月,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