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中李商隐----吴文英
《踏莎行-润玉笼绡》吴文英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踏莎行-润玉笼绡》吴文英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踏莎行·润玉笼绡》是南宋词人吴文英的作品,是一首端午节怀人感梦之作。
词的上阕写梦境,句句写梦,却始终没有点破是梦。
下阕写醒后的情思和愁闷,前两句写午梦方醒,揭出上片全为梦境,片末两句词笔再转,由梦中回到眼前,借写所见夜雨景致,暗抒从午梦初醒至夜雨洒落、晚风吹拂这段时间内的幽思和哀愁。
作品原文:踏莎行润玉笼绡,檀樱倚扇。
绣圈犹带脂香浅。
榴心空叠舞裙红,艾枝应压愁鬟乱。
午梦千山,窗阴一箭。
香瘢新褪红丝腕。
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
作品注释:1、踏莎(suō)行:调名从唐韩翃诗句“踏莎行草过春溪”而来。
双调,五十八字,十句,上下片各五句三仄韵。
起首四个四言句,前人多用对偶。
2、润玉:指肌肤。
3、笼绡:簿纱衣服。
4、檀樱:浅红色的樱桃小口。
檀,浅红色,唐罗隐《牡丹》诗:“艳多烟重欲开难,红蕊当心一抹檀。
”5、绣圈:绣花圈饰。
6、榴心:形容歌女红色舞裙上印着重叠的石榴子花纹。
7、艾枝:端午节用艾叶做成虎形,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
见《荆札岁时记》。
8、一箭:指刻漏。
古代计时工具。
9、香瘢(bān):指手腕斑痕。
10、红丝腕:民俗端午节以五色丝系在腕了以驱鬼祛邪。
一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缕。
见《风俗通》。
11、菰(gū):水生植物,也称茭白,可作菜,子实可食。
作品译文:柔润如同白玉的肌肤,罩着菲薄透明的纱衣。
用罗绢团扇轻轻遮蔽着浅红的樱桃小口。
脖颈上围着绣花圈饰,还散发着淡淡的脂粉香气。
大红的舞裙上,石榴花的花纹重重叠起,艾草枝儿斜插着舞乱的发髻。
午梦迷离。
梦中历尽千山万水,其实看窗前的月影,只是片刻转移。
手腕上红丝线勒出的印痕刚刚褪去。
江面上的雨声淅淅沥沥,却无法望到思念中的你。
只有萧萧的晚风吹着菰叶,那境味简直就像已经到了秋季。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作者在端午之日忆念他苏州去姬的感梦之作。
在词人的词集中有大量的作品主题都是怀念他一去、一死的苏、杭二妾。
《三姝媚-过都城旧居有感》吴文英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三姝媚-过都城旧居有感》吴文英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三姝媚·过都城旧居有感》由吴文英创作。
这首词是作者重过“都城旧居”的悼亡之作。
上阕描写今日故地重游之所见。
“啼痕酒痕无限”道出一篇主题。
下阕追忆以前欢乐幸福的生活。
“春梦人间须断”承上阕,倍感凄凉,感悟到人生如梦。
绣屋下五句,写具体“梦缘”情事。
“红颜先变”暗示佳人早夭。
最后境界肃穆:离别故居之际,独立桥上,悼念爱妾和逝去的岁月……词情凄迷哀婉,也有人认为此作也寄寓着对故国的思念。
作品原文:三姝媚·过都城旧居有感湖山经醉惯。
渍春衫,啼痕酒痕无限。
又客长安,叹断襟零袂,涴尘谁浣?紫曲门荒,沿败井、风摇青蔓。
对语东邻,犹是曾巢,谢堂双燕。
春梦人间须断。
但怪得当年,梦缘能短。
绣屋秦筝,傍海棠偏爱,夜深开宴。
舞歇歌沉,花未减、红颜先变。
伫久河桥欲去,斜阳泪满。
作品注释:①渍(zì):浸染。
②涴(wò):弄脏。
尘:被泥尘弄脏。
浣:洗。
③紫曲门:词人故居门名。
④谢堂双燕:见前周邦彦《西河》注。
⑤能短:这么短。
能:同“恁”。
作品译文:那湖光山色仿佛也看惯了我的醉熏熏的嘴脸,满身都是啼痛酒迹,渍污了我的春衫。
我再一次来到京都临安客居,想到残破污浊的衣服,再也无人缝补洗涮,不免感到哀伤。
热闹的街头巷陌门径一早已经荒芜了,我沿着残破的断瓦残垣,看到的是微风轻轻地吹拂着荒草野蔓。
东邻的屋里传来燕语呢喃,那是一对曾在朱门大院居住过的双燕。
我知道人间的欢乐是非常短暂的,仿佛一场短短的春梦很快就梦醒了。
只可惜当年,美好的梦竟然是那样的短暂。
在锦绣的帷幄中弹奏秦筝,依傍着海棠花缠绵缱绻,在深夜里歌舞盛宴。
到现在那欢乐的歌舞早已经渺无踪迹,虽然花儿的颜色还没有褪减,但是人的红颜早已改变。
我站立在河桥上不想离去,斜阳下,辛酸的泪水早已经溢满了我的两只眼睛。
作品鉴赏:赏析一吴文英在杭州居时曾纳一妾,能歌善舞,相爱甚深,不幸别后不久去世。
吴文英《扫花游·送春古江村》译文及赏析

吴文英《扫花游·送春古江村》译文及赏析《扫花游·送春古江村》是由吴文英所创作的,该词上片先写残春景象、后写入夏的景象。
下片另开意境,分三层写送春,最后说到自己送春时的情形,表达了孤苦寥落之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扫花游·送春古江村》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扫花游·送春古江村》宋代:吴文英水园沁碧,骤夜雨飘红,竟空林岛。
艳春过了。
有尘香坠钿,尚遗芳草。
步绕新阴,渐觉交枝径小。
醉深窈。
爱绿叶翠圆,胜看花好。
芳架雪未扫。
怪翠被佳人,困迷清晓。
柳丝系棹。
问阊门自古,送春多少。
倦蝶慵飞,故扑簪花破帽。
酹残照。
掩重城、暮钟不到。
《扫花游·送春古江村》译文园中池水清澈透碧,一夜骤雨花落飘零,竟使林岛绿肥红消。
艳丽的春天过了,尚有金钿、遗落于香尘芳草。
漫步在初夏绿荫的小道,渐渐发现枝叶繁茂交错,路径越来越狭窄。
沉醉在这一片幽深的密林中,翠圆的绿叶招人喜爱,胜过三春赏花好。
花架下的落花还没有清扫,嗔怪佳人已是清晨仍然还在睡懒觉。
柳丝只系船棹不系春,阊门自古是送别之地,有谁知道送走了多少春天呢?疲倦的蝴蝶也懒得飞起,故意盯扑在簪花破帽。
黄昏里倾杯为春祭酹,城门重重紧闭,隔断那隐隐的钟声。
《扫花游·送春古江村》注释扫花游:词牌名。
双调,九十四字,上片十一句六仄韵,下片十句七仄韵。
古江村:在苏州西园。
林岛:指西园陂池中小岛及陆地上的花木。
深窈:深幽的树林。
阊(chāng)门:在今苏州市。
宋时西园所在处,亦即古江村所在处簪(zān)花:头上插戴的花。
酹:把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起誓。
《扫花游·送春古江村》鉴赏《扫花游》,词牌名。
双调,九十四字,上片十一句六仄韵,下片十句七仄韵。
“水园”三句,写暮春园林景色。
“水园”,即荷池。
题曰“送春”,所以古江村的园中在遭到一夜的急风骤雨摧残后,岸上、池中小岛上的花木尽都凋零,水上飘满落英,只有池中长满的碧绿的田田荷叶更显精神。
《浣溪沙-门隔花深旧梦游》吴文英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浣溪沙-门隔花深旧梦游》吴文英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浣溪沙·门隔花深旧梦游》由吴文英创作。
这是首怀念情侣的梦游之作。
上阕“门隔花深”写无由相见,所以只得托于梦境,但梦境中却没有见到佳人,所以有下阕的“春堕泪”,真可谓无限伤心。
“行云”系所思佳人,“含羞”是说始终不能见面。
全篇营造出一种真与幻交汇而又悲愁迷蒙的氛围,令读者读之难以解脱。
作品原文:浣溪沙门隔花深旧梦游,夕阳无语燕归愁。
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
东风临夜冷于秋。
作品注释:①玉纤:手。
②春堕泪:指春雨。
作品译文:那道门隔着深深的花丛,我的梦魂总是在旧梦中寻游,夕阳默默无语地渐渐西下。
归来的燕子仿佛带着忧愁,一股幽香浮动,她那纤纤玉指扯起了小小的帘钩。
坠落的柳絮静静无声,春天的泪滴在飘零,浮云投下了暗影,明月含着羞容,东风降临此夜,竟觉得比秋天还冷!作品赏析:本词为感梦之作。
全词描述梦境寻游情侣及离别之痛。
“门隔”三句写梦游深闺情景。
“旧梦”二字暗示词人梦游情侣居处已非一次,故言“旧”,正见其对情侣魂牵梦绕之眷怀深挚。
“夕阳”句以燕归于夕阳黄昏之际,旧巢难觅,渲染一层暗淡气氛。
“玉纤”句写词人来到情侣闺阁,她伸手为自己掀开帷帘相迎。
下片写梦中离别。
“落絮”句写词人与情侣离别时,正是暮春柳絮愁寂无声,冷雨淋漓如堕泪,既写离别时凄冷氛围,又象征了情侣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之状。
“行云”之云影暗淡,遮住明月而月光朦胧,仿佛明月含羞。
结句实为“情余言外,含蓄不尽”(《白雨斋词话》),显然,春冷于秋是艺术的错觉,在此展示的却是词人的一片真情。
作者简介: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
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
《宋史》无传。
一生未第,游幕终身。
于苏、杭、越三地居留最久。
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无锡惠山,及茹霅二溪。
游踪所至,每有题咏。
宋朝十大词人,十首传世宋词

宋词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貌神情,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它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
那些令人心旷神怡的词句,读来唇齿噙香,犹如置身千年前繁花似锦、活色生香的宋代日常生活之中。
十位宋代词人,一人一首传世宋词,一生一定要读一次。
-1-奉旨填词——柳永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词风婉约,词作甚丰,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望海潮·东南形胜》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
全词二十一句,通篇用赋体作法,铺张扬厉,对偶排比,堪称一篇词体的杭城赋。
全词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
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运,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
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之作。
读了这首词,谁人不感慨杭州的繁华与富庶。
-2-太平宰相——晏殊晏殊的词作,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
晏词有的描写男欢女爱、春花秋月,有的抒写伤春怨时、离情别恨,多有清新之辞、娴雅之气。
其词还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情感与人生体悟,具有士大夫的气质,可谓由“伶工之词”向“士大夫之词”的过渡者。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关于吴文英的个人简介

关于吴文英的个人简介吴文英的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
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吴文英的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介绍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
由于《宋史》与地方志中都没有为他立传,因此有关吴文英家世生平不详,只能从他的词作与其他零星记载中得知一二。
据后人推测,吴文英本姓翁,与翁逢龙、翁元龙为亲兄弟,可能是过继给吴氏而改姓吴。
吴文英年轻时喜工文词,却无意于科举。
关于吴文英的生卒年,夏承焘在《吴梦窗系年》中推断生于1200 年,卒于1260 年,一般文学史多从此说。
陈邦炎在《吴梦窗生卒年管见》中推定生于1212 年,卒于1272 年到1276 年之间(载《文学遗产》1983年第1 期)。
另外张风子、杨铁夫、刘毓崧诸人亦有不同推测,皆难成定论。
他乐以词人和江湖游士的身份与人结交,交游很广。
从其著作《梦窗词》中考察,与他有词作赠酬关系的就有60 多人,包括有文人、政客、普通市民与手工业者等各阶层的人物。
他与施枢、方万里、冯去非、沈义父等皆为笔缘之友,晚年又与周密结成忘年交。
他还结交一些显贵,充当他们的幕僚。
理宗绍定年间,他游幕于苏州转运使署,为提举常平仓司的门客,长达十年之久。
淳祐年间,他来到临安,出入于两浙转运使判官尹焕、史弥远孙子史宅之、参知政事吴潜及后为右丞相的贾似道等人门下,赋词唱和,过从甚密。
晚年在绍兴,又旅食于宋度宗之生父荣王赵与芮府中。
①在这些权贵中,他与吴潜的交谊较深。
吴潜字毅夫,号履斋,历官兵部尚书、浙东安抚使等职。
淳祐十一年(1251)与开庆元年(1259)曾两度入相。
后为贾似道诬陷,被劾贬谪,卒于谪所。
他与吴文英之兄翁逢龙为同年进士,由于这层关系,他与他们三兄弟皆有交谊,与吴文英尤多唱和之作。
吴潜的品格,他对国事的忠悃,对吴文英有很大影响。
吴潜任参知政事时,吴文英为其幕僚。
吴文英《瑞鹤仙-秋感》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瑞鹤仙·秋感吴文英(宋代)泪荷抛碎璧。
正漏云筛雨,斜捎窗隙。
林声怨秋色。
对小山不迭,寸眉愁碧。
凉欺岸帻。
暮砧催、银屏翦尺。
最无聊、燕去堂空,旧幕暗尘罗额。
行客。
西园有分,断柳凄花,似曾相识。
西风破屐。
林下路,水边石。
念寒蛩残梦,归鸿心事,那听江村夜笛。
看雪飞、苹底芦梢,未如鬓白。
译文风紧雨密,池中荷叶上的水珠像击得粉碎的玉璧碎块似的向四周抛洒。
密集的雨点,随着风势斜袭着紧闭的窗隙。
风雨侵秋林,使林中发出似怨似泣的声音。
我凝视着对面雨幕中一座孤零零的小土山,山上的草木由碧转黄,不觉兴起人生苦短之感,于是紧锁眉头,愁上心头。
凉风袭人,头上虽然裹着头巾,但仍旧感到阵阵寒意。
由此想起添加衣衫。
但衣衫虽在,那曾经为我漏夜赶制这衣衫的人儿如今却在哪儿呢?最没有意思的是人去楼空,只剩下我孤身一人,室中无人打扫,常会身沾灰尘,额触蛛网。
我这位离井背乡,在外羁旅行役,以度生计的人,此刻即使去园中所见的也无非是残柳败花,而这凄凉的秋景,又与当日与苏姬分手时的西园景色极为相似,更加引起伤感情绪。
西风渐起,穿着一双破屐,在旧地林下路、水边石重游。
在蟋蟀的悲鸣声中,好梦难果。
因思念故土,归心似箭,根本没有心思去欣赏暮寒中江村里发出的哀笛声。
空中的飞雪,浮蘋背面的茸毛,芦的花絮都是纯白色的,但与我的双鬓相比,还是不如我的头发白。
注释瑞鹤仙:词牌名。
又名“一捻红”。
此词双调一百零二字,前片十句七仄韵,后片十二句六仄韵。
捎:一本作“梢”。
小山:画屏上的山峦。
迭:一本作“送”。
岸帻(zé):头巾覆在额上,把头巾撤起露出前额。
岸,露额;帻,头巾。
此表示态度酒脱,不拘束。
砧(zhēn):捣衣石。
银屏:代指姬之住处。
剪尺:女子用物,代指爱姬。
燕:喻指去姫。
罗额;罗幕的横额。
分:情分。
屐(jī):木鞋,鞋的通称。
那听:哪堪听。
蘋(pín):水中植物。
又名田字草、四字菜。
创作背景这首词为忆苏姫之词。
吴文英与苏姬情爱最笃,但吴文英卸幕离职,迁居杭州以后,苏姬便离开了他。
《夜合花-柳暝河桥》吴文英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夜合花-柳暝河桥》吴文英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夜合花·柳暝河桥》这首词是作者吴文英入京途中,行到苏州,怀念恋人的作品。
故地重游,已蕴有怜香惜玉之情。
“当时夜泊”几句追忆与恋人在此地的一段温情。
“十年一梦”、“凄凉”,是因为恋人如燕离去,留下无尽的思念。
景色依旧,再无佳人,只剩我一人独自悲愁。
此作抒写怀人之情,极尽其委曲缠绵之能事,颇值一读。
作品原文:夜合花自鹤江入京,泊葑门外。
有感。
柳暝河桥,莺晴台苑,短策频惹春香。
当时夜泊,温柔便入深乡。
词韵窄,酒杯长,剪蜡花、壶箭催忙。
共追游处,凌波翠陌,连棹横塘。
十年一梦凄凉,似西湖燕去,吴馆巢荒。
重来万感,依前唤酒银罂。
溪雨急,岸花狂,趁残鸦飞过苍茫。
故人楼上,凭谁指与,芳草斜阳?作品注释:①鹤江:松江之别派。
葑(fēnɡ)门:唐苏州吴县城东门。
②柳暝河桥:日暮时停舟于杨柳掩映的河桥之下。
暝,日落黄昏之时。
河桥,苏州河上的小桥。
③莺晴台苑:晴日登上莺声婉转的苏州台苑。
台苑,指苏州姑苏台的苑圃。
④策:马鞭。
⑤蜡花:蜡烛的火花。
⑥壶箭:古代的计时仪器。
铜壶装水滴漏,壶中有箭标识时辰。
⑦凌波翠陌:与美人在岸上遨游。
凌波,女子步履轻盈貌。
翠陌,长着青草的道路。
⑧连棹横塘:与美人在水上遨游。
棹,船桨,指船。
横塘,一个连一个的池塘。
⑨似西湖燕去,吴馆巢荒:形容人去楼空如燕去巢荒。
西湖吴馆,作者经常住宿的地方。
此处指佳人离去。
⑩银罂(yīnɡ):银制的酒器。
作品译文:浓密的柳荫把河桥遮藏,黄莺在清静的古台旧苑中鸣啭,我曾多少次骑着骏马到此处与你共度春光。
还记得那次夜泊桥边,很快便进入了温柔之乡。
我的词才显得笨拙,只顾与你共饮清觞,共剪灯花,那一宵过得太快太匆忙。
还记得与你嬉游之处,青草铺就的小路上留下你轻盈的脚步,两舟相并,我与你荡漾于城南横塘。
十年如梦,梦醒后倍觉凄凉,恰似那西湖上燕子飞去,人去楼空燕巢已荒。
今日我重到葑门,百感交集,像从前一样唤酒品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中李商隐----吴文英
李商隐是我一直都很喜欢的诗人,他的诗辞藻华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蕴无限深情于质朴无华的词语之中,总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余地。
而吴文英号“词中李商隐”,我想他的词也应不乏华美与深情,这也是我选这位词人的原因。
吴文英虽不如李商隐有名气,但他在南宋词坛,属于作品数量较多的词人,存词有三百四十多首,其《梦窗词》在数量上除辛弃疾、张炎外鲜有人与之抗衡;清人对他的评价甚高,将其与辛弃疾、周邦彦、王沂孙并列为两宋词坛四大家之一。
虽然清人对他评价很高,但事实上他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人,他的词一向被人称为晦涩。
南宋词人张炎便曾说吴文英的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
碎拆下来,不成片断”。
另外一些人对他却备极推崇,如清代学者周济在《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中便曾说“梦窗奇思壮采,腾天潜渊,反南宋之清泚,为北宋之秾挚”。
又说他“运意深远,用笔幽邃,炼字炼句,迥不犹人。
貌观之雕缋满眼,而实有灵气行乎其间”。
但不论前人评价如何,最终被历史的长河冲刷过后,还能留下来,就已经证明了他的价值。
客观上来讲,吴文英的词善用典故,体物入微,用词清丽,确实是实为难得的。
上面大多都是前人对吴文英的评价,事实上在我读了他的词后,我是觉得他心思太幽深,他前面的人写长调,多半是一气呵成,层次分明。
他后面的人,写长调则东扯西拉。
只有他,好像在天上地下编一张网,编的精巧完整。
有人评价他这个人,骨子里,对世事是冷淡的,对自己是狠的。
外面倒全是一片热忱,一片痴情。
不过,我觉得也正是因为这样,他的词作才犹如李商隐的诗,给人以幽邃、深情、绮丽精工之感。
我觉得吴文英的梦窗词可以说是南宋词坛上的一个开创,我想其梦窗词名字应该也是根据他的名号而得的。
其《梦窗词》就题材而言,这些词大体可以分为
三类:酬酢赠答之作,哀时伤世之作,忆旧悼亡之作。
在他的梦窗词里,留恋光景、吊绿悲红和伤离怨别等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形成复杂矛盾、痛苦不安的心态,往往神情凄苦甚至阴冷,着意表现一种零乱、荒凉和残破美。
但当我读了他的词后,我觉得他应该是一个多情且痴情的人,因为在他的梦窗词中,有大量念旧游、怀人、感逝的篇章,我想这些忆旧悼亡之作,当与他在生活中曾经有过的不幸爱情遭遇及其生离死别的情词本事有关。
据文献记载,在他少年时代,他曾有过一段难忘的恋情,他与一女子倾心相爱,但似乎为封建礼法所不容,最终被迫分开。
事实上,在吴文英的感情生活中,去姬、去妾占得分量较重,为其一生难忘怀的隐痛。
所以在他后期的生活中,心情总是被过去的一段恋情萦绕,难以自拔,只好借助超现实的象征性想象寻觅替代物,以至形成了词中大量的归梦现象和恋物心里。
就好像他的《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
夕阳无语燕归愁。
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
东风临夜冷于秋。
”此词借梦写情,更见情痴,写得不落俗套。
这也体现出了一个人的情感生活对其的创作也是有很大的影响的,什么样的心境就会带来什么样的表情达意。
总之,吴文英的梦窗词就是一副局部形象鲜明而总体意境朦胧的画,在隐约之间,让人们感受到他的深情、华美与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