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复习.ppt

合集下载

科学九年级下册复习课件

科学九年级下册复习课件


B淋巴细胞 抗体
性 都具记忆的能力

疫 细胞免疫 在细胞内消灭病原体
T淋巴细胞 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 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淋巴因子
二、特殊的防病措施
定义 人体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
分类
人工自动免疫 接种抗原,人体产生相应抗体 人工被动免疫 注入特异性抗体或淋巴因子
特点
人工自动免疫: 获得免疫作用速度_慢_,维持时间_久_; 人工被动免疫: 获得免疫作用速度_快_,维持时间_短_.
草兔鹰 草兔狐 草鼠狐
草鼠鹰 由5条食物链组成的食物网
草鼠蛇鹰


生物所需的物质 和能量是通过食 物链和食物网来 传递的

狐 蛇
2、生长着各种动植物的一片草地,从生态系统的 角度来看,一片草地、草地里的各种生物、草地
A 中的蝗虫可依次称为( )
A、生态系统、群落、种群
B、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C、群落、生态系统、种群
D、种群、生态系统、群落
一、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2、成分越单纯,生物种类越少,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
3、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人为干预或自然因 素的变化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就会被 破坏
二、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火山喷发、地震、海啸、水旱灾
(一)抢救生命
1.急救时,第一位的工作是抢救生命
2.首要的行动是排除致死因素 (1)对溺水者——首先要将他救上岸 (2)对触电者——首先要切断电源 (3)对气体中毒病人 ——首先要转移
到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地方 (4)对误服农药中毒者——立即催吐

九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复习课

九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复习课

的,而不是由吞噬细胞产生的,故 C 不正确。
【答案】 C
【变式 3-1】 以下可以被称为抗原的是
①侵入人体内的水痘病毒
②移植入尿毒症患者体内的肾脏
③移植到烧伤患者面部的自身腿部皮肤
④输入到 A 型血患者体内的 B 型血细胞
⑤接种到健康人体内的流感病毒疫苗
⑥注射到人体内的葡萄糖溶液
A. ①②③④⑤⑥
愈某种传染病后,人体内可能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但不一定会增强
对该种传染病的免疫力。
【答案】 C
【变式 4-2】 (2018·广西梧州)人体发生花粉过敏的原因

()
A. 免疫功能过强
B. 免疫功能过弱
C. 免疫监视功能异常 D. 免疫清除功能异常
【解析】 人体发生过敏反应是由于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
织造成的,往往是免疫功能过强所致,A 正确;免疫功能
重点回顾
专题一 病原体与传染源
1.病原体是指使人或动物发生传染病的生物,包括细菌、 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2.传染源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包括某传染病 的患者和携带者等。
3.传染源身上一定有大量某传染病的病原体。
【典例 1】 (2018·浙江宁波)甲型流行性感冒是甲型流感病毒引起
的人禽共患的传染病。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在人体血液中。有一种按蚊在疟疾患者身上吸血后,
体内就携带疟原虫,然后又在健康者身上叮咬后,疟
原虫就传播到健康人身上。则这种按蚊在传染病的传
播环节中属于
()
A. 传染源
B. 传播途径
C. 易感者
D. 病原体
【错解】 选 A,理由是:传染源是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 物,按蚊能散播病原体,故属于传染源。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第三章第2节来自微生物的威胁第二课时复习课教学课件共33张PPT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第三章第2节来自微生物的威胁第二课时复习课教学课件共33张PPT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 第2课时
新知导入
林黛玉死于结核病
炭疽病幸存者杜樟林
你们知道结核病、炭疽病是由什么微生物引起的吗?
新知讲解
一、来自细菌的威胁
1.微生物是引起某些疾病的根源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提出,微生物 是引起某种疾病的根源,杀死这 些微生物能避免疾病的传染。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 “微生物学之父”
新知讲解
课堂总结
(2)图显示了实验结果,仔细观察,浸有不同浓度青霉素的圆纸片周围的清晰区________细菌,清晰区面积与青霉素浓度成________。 下列疾病不是由细菌引起的是( ) 人吸人飘浮在空气中的炭疽杆菌孢子
细菌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是利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生物。 (2)图显示了实验结果,仔细观察,浸有不同浓度青霉素的圆纸片周围的清晰区________细菌,清晰区面积与青霉素浓度成________。
新知讲解
(6)统计原始数据
调查 患病
患病时间
人数 人数 春 夏 秋 冬
男 52 16 8 1 2 5
女 48 14 5 2 总
100 30 13 3 数
16 3 11
30 去年患病率=100 ×100%=30%
16
男生患病率=
×100%≈30.8%
52
14
女生患病率=
×100%≈29.2%
48
13
春季患病率=
×100%=13%
100
请同学计算夏季、秋季、冬季患病率。
新知讲解 得出结论: 去年该校初中学生流感患病率为30%,其中男生患病比
率略高于女生;在患病的时间上,春季和冬季较高。
直方图
课堂练习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类感染炭疽病的主要途径的是( D ) A.食用被炭疽杆菌污染的猪肉 D.由于割破了手指而感染炭疽杆菌 C.人吸人飘浮在空气中的炭疽杆菌孢子 D.人手碰到了炭疽杆菌 2.下列有关青霉和青霉素的叙述,错误的是(D ) A.青霉是一种真菌 B.青霉是通过孢子繁殖的 C.青霉素是一种由青霉产生的抗生素 D.青霉素可治疗细菌和病毒引起的疾病

华师大版九年级(初三)科学下册全套PPT课件

华师大版九年级(初三)科学下册全套PPT课件

讨论:哈勃的发现能让我们得出怎样的结论?
发现1、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 我们而去。
发现2、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
发现3、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如果宇宙在膨胀,星系就好比在气球表面上 的紅色标记。当气球膨胀时,两个星系远离 对方的速度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正比。
三、膨胀的宇宙
1、河外星系的谱线红移,利用多 普勒效应,可推断星系间正在相互退 行远离。 2、宇宙的膨胀是没有中心的膨胀。
恒星的一生
约等于 1个太阳 气体 星云 恒星 质量大于 1个太阳 超红 巨星
红巨星
白矮星
暗矮星
1.22-2倍太阳质量的 超新星 质量更大的恒星
中子星
黑洞
恒星不永恒
恒星的一生
恒星的寿命 • 决定恒星寿命的因素——质量!
• 质量愈大,寿命愈短!
• 太阳可活一百亿年,而天狼星的寿命却只有 几百万年。按比例来看,如果太阳可活七十 岁,天狼星只能活三天!
古代观察天空的工具是眼睛,现在的科 学家呢?
哈勃太空望远镜在离地球表面580千米 高空的轨道上运行,重达1.1万千克,镜面 直径达240厘米。
哈勃(Edwin Powell Hubble)
美国天文学家
1923至1924年在威尔逊天文台时, 哈勃发现仙女座大星云的12颗造父变星, 根据周光关系,推算出它们位于银河系以外,是 与银河系一样的恒星系统,这一发现使哈勃成为 星系天文学的奠基人。 1929年,在斯赖佛发现谱线红移现象的基础 上,哈勃结合自己的观测资料,提出星系距离越 远,红移越大,就是说,所有的星系都在离我们 而去,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星系 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这被称为“哈勃定律”。
天文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

浙教版九年级(初三)科学下册全套PPT课件

浙教版九年级(初三)科学下册全套PPT课件

【例 1】 A. B. C. D.
下列关于太阳系演化说法不正确 的是 ...
(
)
星云说认为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 太阳的光和热是靠太阳内部氢核发生热核反应而产生的 太阳正处在生命力旺盛的“中年”时期 太阳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将演化成为中子星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过程,星云说认为太阳系 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 之后太阳成为以氢核发生热核反应来维持的恒 星,太阳在这个阶段能稳定生存 100 亿年,目前正处在生命力旺盛的“中 年”时期,在内部的氢消耗完之后,将演变为体积巨大的红巨星,然后再 演变成体积极小、密度很大的白矮星。
按时完成课后同步训练,全面提升自我!
生物为什么会进化呢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作
出了最好的解释
学习目标
识记

自然选择学说的意义和评价。
理解: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应用:运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进化
实例: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无翅
或残翅的昆虫特别多
为什么会有这一种现象?和自然环 境有联系吗?
科学家首次观测到黑洞吞噬恒星 2004 年 2 月 19 日,一个由国际天文学家组成的研究组首次观测到黑洞吞噬 恒星。科学家说,这颗“倒霉”的恒星在飞近一个黑洞时,在黑洞巨大的引力作 用下变形,被肢解并被黑洞部分地吞没了。这个黑洞位于 RXJ1242-11 星系中 心,距地球 7 亿光年,其质量大约是太阳的 1 亿倍。科学家相信,被吞噬的恒星 与太阳差不多大, 它在飞行中受另一颗恒星的影响, 转弯时“不慎”被黑洞俘获。 该恒星上温度高达数百万摄氏度的气体被黑洞吸引, 所形成的 X 射线狂风引起了 天文学家的注意。该恒星的剩余部分飞散到该星系各处。天文学家通过美国航天 局的钱德拉天文望远镜和欧洲的 XMM 牛顿 X 光望远镜分别观测和证实了这一 罕见的天文现象。黑洞理论虽然形成多年,但是由于黑洞不能被直接观察到, 所 以天文学界对黑洞的存在一直处在推论阶段。 这是科学家首次观测到恒星被黑洞 肢解的情景,从而证实了该理论的正确性。而这一特殊天文现象在一个星系中发 生的概率是一万年一次。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第三章第1节健康教学课件共16张PPT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第三章第1节健康教学课件共16张PPT
作出决定:告诉朋友,我不抽烟。 1、你是否每天进食早餐、中餐和晚餐? 8、头发具有光泽而少有头屑。 提出问题:朋友让我抽烟,该怎么办? 7、眼睛明亮且反应敏捷。 8、你遇到问题时,是否有朋友和家人可以求助? 第三章 人的健康与环境 8、头发具有光泽而少有头屑。 为了保持健康,在环境发生变化时,有时需要及时地作出明智、有效的决定,如天气冷了,及时加衣服; 3、与队友配合进行练习和比赛,庆祝胜利或分担失败的责任,对增进与他人和谐相处,即社会适应健康有益处吗? 1、情绪乐观,从容不迫、勇于承担责任。 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均处于良好状态。 做一个健康的人,必须具备的条件: 3、与队友配合进行练习和比赛,庆祝胜利或分担失败的责任,对增进与他人和谐相处,即社会适应健康有益处吗? 5、你是否不吸烟、不酗酒? 8、头发具有光泽而少有头屑。 5、具有抵抗一般疾病和传染病的能力。 2)生活方式因素; 第三章 人的健康与环境 2、每天你是否吃了蔬菜、水果、谷类等多种事物?
问题:当你的朋友递给你一支烟时, 你该如何作出决定?
提出问题:朋友让我 抽烟,该怎么办?
列举危害:会损伤 呼吸系统,可能引 起肺癌等多种疾病, 会上瘾,会给长辈 留下不好的印 象……
列举好处: 没有好处
作出决定:告诉 朋友,我不抽烟。
评价:这是个好 决定,因为抽烟
危害健康。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 式,从我做起,从现在 做起,从生活中的一点 一滴做起,使自己健康 成长,将来为国家做出 贡献!
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 力均处于良好状态。
—— 世界卫生组织(WHO)
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 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
评一评:
他们健康吗? 为什么?
小C害怕和人相处
小A经常生病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

第一章 演化的自然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课 件
第 1 节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课 件
第 2 节 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 演化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课 件
第 3 节 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起 源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 课件目录
0002页 0039页 0075页 0113页 0211页 0254页 0300页 0377页 0420页 0490页 0536页 0596页 0634页 0710页 0786页
第一章 演化的自然 第 2 节 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 第 4 节 生物的进化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第 2 节 种群 第 4 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第 1 节 健康 第 3 节 身体的防卫 第 5 节 人的运动系统和保健 第四章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 2 节 能源及其利用 第 4 节 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调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三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五调查本地区能源及其消耗情况
浙教版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课 件
第 5 节 遗传与进化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课 件

九年级科学下册 第3章 第2节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课件浙教级下册自然科学课件

九年级科学下册 第3章 第2节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课件浙教级下册自然科学课件
12/11/2021
6、有关青霉素的知识:P80
1)青霉素是谁发现的? 2)青霉素有什么作用? 3)青霉素是如何被发现的?
7、抗生素的概念:
是一种能够在不损伤人体细胞的 条件下杀死细菌的化合物 ,它由一 些细菌或真菌自然合成。
12/11/2021
8、什么是细菌的抗药性?
细菌的耐药性又称抗药性,一般 指细菌对药物反应降低的一种状态, 反过来说就是药物对细菌的抑制、杀 灭能力降低了。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 是促使许多耐药菌株产生的根源。
节,只要切断其中任何一环节,流行 就可终止。
讨论:说说预防流行性感冒、甲型肝 炎、疟疾、沙眼、爱滋病等可采取 什么措施?
12/11/2021
我国近十年来性传播疾病增多的原 因是什么?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对策? (HIV 的传播途径只有三个:
性接触,血液,母婴;)
原因:性行为混乱;卖淫嫖娼;注射毒品等。 预防: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正确使用
12/11/2021
病毒
•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84页的有 关内容,并分析细菌和病毒的 有关区别
12/11/2021
• 1、细菌:原核生物的一种,主要特点是没 有核膜,其遗传物质分散在细胞质内一个 相对固定的区域内,称为核区。细菌的外 边包裹着一层细胞壁,一般为多糖聚合而 成。 2、病毒:构造很简单,外面是一层蛋白质, 称为病毒外壳。蛋白质外壳内部包裹着病 毒的遗传物质,可以是DNA,也可以是 RNA。病毒自己不能完成新陈代谢,也不 能完成繁殖,需要寄生在其它细胞内完成。
12/11/2021
• 抗生素只能杀灭细菌。比方说青霉素, 能破坏细菌细胞壁上的多糖,使细菌 的表面暴露,失去了应有的保护作用, 细菌也就不能生存了。病毒外部是蛋 白质,抗生素对它们是没有作用的。 但干扰素可以干扰病毒DNA或RNA的 复制,使病毒的数量不再增加,然后 依靠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清除剩下的 病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性
② 传染病的病原体在适宜条件下可广泛传播使一 定地域内同时出现较多的病人。--流行性
③ 人体患病痊愈后常该病有一定的抵抗力 ---免疫性
常见的传染病见课本P74
2、传染病流行的环节:
①传染源
②易感人群、
③传播途径: 1、空气、飞沫 ——呼吸道传染病 2、饮水、食物 ——消化道传染病 3、生物、媒介 ——血液传染病 4、土壤、接触。 接触传播——体表传染病;
思考: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抗生素依然使用,而治 疗效果就没以前那么好了。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类感染炭疽病的主要途径的是 ( ) A.食用被炭疽杆菌污染的猪肉 B.由于割破了手指而感染炭疽杆菌 C.人吸人飘浮在空气中的炭疽杆菌孢子 D.人手碰到了炭疽杆菌 2.下列属于人类感染炭疽杆菌后出现的症状是 ( )
标准: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能很好地处理 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社会关系-由思想、观念、态度决定
标准:能与他人和谐相处
生理、心理、社会关系这健康三个要素之 间有什么关系?请举例说明。
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小测:我们的生活方式是否健康? 如何提高健康水平?归纳不健康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 2)生活方式因素; 3)环境因素; 4)保健设施因素。
A.开始时会发高烧,容易疲劳 B.病情加重时会感觉呼吸困难,皮肤上浮现青色的斑 点
C、严重时会出现休克,甚至死亡 D.以上三项都是 3.细菌性痢疾的主要感染途径是 ( ) A、粪一口传播 B.空气、飞沫传播 C、接触传播 D.性接触传播
4.抗生素是一种能够在不损伤人体细胞的条件下杀死 细菌的___,它由一些__或__自然合成。人们最 早发现的抗生素是___,它能使细菌的____,并 使细菌破裂 。
感染炭疽病的症状
发高烧、萎靡不振、容易疲劳,并伴有不时的干咳。
病情会突然恶化,感觉呼吸困难、出汗、皮肤上浮现青
色的斑点,严重者会休克,最终丧命。死亡率很高。
4、由细菌引起的常见疾病
疾病
致病细菌 主要感染途径
细菌性痢疾 痢疾杆菌 粪—口传播
青春期肺结 核
破伤风
霍乱
结核杆菌 飞沬传播
破伤风杆 接触(伤口)传
思考1:20世纪40年代,侵华日军曾在中国发动大规模细 菌战。浙江义乌崇山村的405名村民惨死于日军731部队生 产的鼠疫杆菌。
可见:科学是把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人类,但同时也可以 危害人类…… 思考2:有人说这次SARS是天灾,也有人说是人祸,你说 呢?
事实表明: 很多的传染病都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和惩罚。人
思考;针对传染病的这些特点,你认为应该如何 预防和控制?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控制传染源:
1.对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 早治疗等;
2.对感染动物及时处理。 切断传播途径:加强饮食卫生、水源和粪便管 理;生活用具消毒;消灭媒介动物(蝇蚊蚤虱)等(主 要方法)。 保护易感人群:体育锻炼,不与传染原接触, 预防接种等。
有 传染性 、 流行性 和 免疫性 。
2、下列属于传染源的是 B 。
A、混有炭疽杆菌的白色粉末 B、艾滋病患者
C、按蚊
D、肝炎病毒
3、下列动物属于病原体的是 C 。
A、蚊子 B、疯狗 C、蛔虫 D、带细菌的鼠
4、下列哪一种传染病的病原体是细菌,又能通过性
接触传播 A 。A.淋病 B.流感 C.疟疾 D.肺结核
第1节 健康
讨论:
1、一个人患感冒了,他健康吗?为什么? 2、一个人对自己的学习没信心他健康吗?为什么? 3、一个人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他健康吗?为什么? 4、什么是健康? 5、你认为自己健康吗? 6、你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三要素 :生 理健康、心 理健康和社 会关系健康
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这三 者处于正常(或最佳)状态。
6.虫媒思传考播:见(乙课型本脑P炎73等)
易感人群:传对某种传染病容易感染的人群。
2.流感的流行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流行的三环节:传染源、播途径、易感人群。
练习:
流感的病原体是_流__感_病__毒__,流_感__患__者_是传染 源,传播途径_空__气_和__飞__沫,__健__康__人_是易感人群。
学习-课本P70调查活动
注意:禽
调查活动步骤: ① 明确调查目的
类也是携
② 确定调查的对象 ③ 编制调查表 ④实施调查 ⑤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带者,一 些禽流感 病毒能传
给人
这种病无论男女老少都有易感性,没有明显的季节性,
但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尤其在学校、工厂等集体单位易
思考: 1.什么叫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病原体:使人和动物 发生 传染病的生物 传染源:能够 散播 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健康人所经过的 途径。1.空气传播:(流感等) 2.水传播:(甲肝等) 3.土壤传播(蛔虫病等) 4.接触传播:(狂犬病等) 5.饮食传播:(肠道传染病等)
5.下列疾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是 ( ) A.细菌性痢疾 B.青春期肺结核C.破伤风 D.霍乱
6(1.)任判何断细下菌列对说人法类的都正是误有。害的。× (2)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作为分解者。√ (3)细菌不一定会使人患病。 √ ((45))霍 炭乱疽主病要 患是 者通 如过 果饮不水及、时食治物病等,途死径亡使率人 是感 很染 高的 的。 。√√
--
把病原体阻挡在体外
功能:

杀死病原体

异 如果病原体突破第一道防线侵入人体会怎样?
第二道防线

组成: 体液 中的吞噬细胞

功能: 吞食和消化病原体

防御多种病原体,无针对性
如果病原体突破第了第三一道、二防道线防线,会怎样?
组成: 淋巴细胞 功能: 产生免疫反应
抗原:进入体内能和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的物质 (细菌、病菌、移植器官、花粉、自身组织等)
()
A.病原体 B、传染源 C、传播途径 D.易感人群
甲肝、 阑尾炎、 心脏病、 骨折、 流感、 肺结核
定义: 传染病 ①由病原体引起的 ②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或
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
传染病有什么特点
特点: 传染性、流行性 和 免疫性 。
① 54岁的河北籍男子孟茂盛,起初他不知道自己 患了“非典”,去天津治疗,在治疗期间,先后有 97人被他感染上 “非典”,人称“毒王”。
一、是心理失衡,二、是营养不全,三、是噪音郁闭,
四、是空气污染,五、是逆时而作,六、是练体无章,
七、是乱用药品,八、是内劳外伤,九、是六欲七情。
思考:怎样提高你的健康水平,使它靠近连续 区域内健康一端? 做一个健康的人,必须具备的条件: 1、健康的生活方式 2、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3、保持心理健康 4、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A、只有第1道防线
B.只有第2道防线
C、1、2两道防线
种能破坏细胞的破毒伤素风。 —破伤风细菌
例3-- 炭疽:由炭疽杆菌引起的疾病。
人类感染炭疽病的主要途径:
1.因食用被炭疽杆菌污染的食物,引起人的肠炭疽 ---饮食传播
2.因擦伤或割伤人的皮肤,感染了炭疽杆菌,引起
皮肤炭疽
---接触伤口传播
3.因吸入漂浮在空气中的炭疽杆菌孢子而感染,引起
肺炭疽
---空气和飞沫传播
提醒:“该注意你的健 康了”
降低健康水平
提高健康水
很不健康 既不生病也不健康 很健康
(亚健康)
生病---------------------------健康
表现 :心慌、气短、胸闷乏力、记忆力 减退、失眠、多梦、食欲不振、易患感 冒、心烦、出汗、体温异常、 面色灰滞、 功能低下等。
亚健康状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
二、来自病毒的威胁
1、病毒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是一类比较原始的、有生命特征的、
能够自我复制和寄生在活细胞内的非细胞生物。
特点:
侵入活细 胞而致病
① 形体微小,无细胞结构;
② 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
③ 依靠自身复制完成繁殖
④ 无完整的酶和能量系统
例 -- 流感病毒
流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传染病,是由病毒(不是一种, 而是约1万种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还能引起 心肌炎、肺炎、支气管炎等多种并发症。
抗原相对质量>10000
---特异性
抗体:B淋巴细胞产生的 对抗 抗原的一种 蛋免白疫质球蛋白
读图:P78 《抗体 对抗 病原体》
B淋巴细胞免疫反应 体 范围:体液中
特 液 特异性:
免 ①抗体针对某一种抗原
异 疫 ②产生记忆细胞(记忆、繁殖和分化能力) 性免如果病T细淋原巴体范细围侵胞:入细免细胞疫胞中反内应呢? 疫 胞 特异性:
7.炭疽热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1)炭疽热的病原体属干生态系统的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不是
(2)炭疽热的传染途径可能有 ______。
①通过食物传播; ②通过空气传播;
③通过接触传播; ④通过血液传播。
(3)在佛罗里达州被发现的第1例炭疽热患者,他属于
性接触传播——性传播疾病。
练习:有一次,小浑全家吃毛蚶,这些毛蚶曾被甲肝病人
的粪便污染,而且没有煮透,结果小浑吃了后,患了甲肝
。请回答:
(1)甲肝这种疾病的病原体是甲__肝__病__毒_。。
(2)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考虑,“吃不洁毛蚶”属于 _传__播__途__径_,而“不洁毛蚶”属于_______。 (3)小浑患病前属于_易__感__人_,患病时成为_传__染__源_。。
C.性接触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