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

合集下载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套优质课件【完整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套优质课件【完整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套优质课件【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环境与我们》:探讨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包括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环境保护等。

课时1:生态系统及其组成课时2:生物多样性重要性课时3:环境保护措施及实践2. 第二章《运动与力》:研究物体运动和力基本概念,包括牛顿三定律、摩擦力、重力等。

课时1:物体运动状态与描述课时2:力作用与效果课时3:摩擦力与重力应用3. 第三章《能源》:介绍能源种类、转换和利用,关注可持续发展。

课时1:能源概念与分类课时2:能源转换与效率课时3: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教材中基本概念和原理,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2. 技能目标: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环境、节能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物体运动与力关系,掌握能源转换与利用原理。

2.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环境保护、牛顿三定律、摩擦力、重力、能源种类与利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环境问题、物体运动现象、能源利用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每个知识点相关例题,帮助学生理解。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4.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知识点框架:以提纲形式展示每个章节核心内容。

2. 关键概念:用彩色粉笔突出重点,便于学生记忆。

3. 例题及解答:列出典型例题,逐步解析,方便学生复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第一章:分析身边一个生态系统,说明其特点及保护措施。

第二章:列举生活中摩擦力和重力现象,解释其原理。

第三章:探讨可再生能源优缺点,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件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件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多彩的生命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物种灭绝的原因及危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2.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繁殖方式植物生长与环境因素3. 人体的奥秘人体的主要系统及其功能人体健康与生活习惯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4. 生活中的科学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境污染与治理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植物的生长与繁殖过程,了解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4.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及保护措施2. 植物的繁殖方式3. 人体的主要系统及其功能教学重点:1.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2. 植物的生长过程与环境因素3. 人体健康与生活习惯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2. 新课:(1)讲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让学生了解物种灭绝的原因及危害。

(2)介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3)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分析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4)介绍植物的繁殖方式,让学生了解植物繁殖的多样性。

(5)讲解人体的主要系统及其功能,引导学生关注身体健康。

(6)分析环境污染与治理,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设计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保护措施2.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3. 人体的主要系统及其功能4. 环境污染与治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2)列举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3)说明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4)简述人体的主要系统及其功能。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优质课件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优质课件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1. 生物的进化生物的多样性生物进化的证据人类的起源与进化2. 物质与能量的转化物质的热胀冷缩物质的燃烧与灭火能量的转化与守恒3. 地球的运动与变化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的内部构造地震、火山与地质变化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物质与能量转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与变化,增强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进化的证据与机制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地球内部构造与地质变化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燃烧、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地球运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物进化图鉴燃烧、灭火实验器材地球仪、地质模型2. 学具:生物观察记录表能量转化实验包地球运动演示装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物进化图鉴,引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思考。

进行物质热胀冷缩实验,激发学生对物质性质的兴趣。

播放地球运动与地质变化的视频,增强学生对地球科学的认识。

2. 例题讲解:生物进化:以恐龙灭绝为例,讲解生物进化的原因。

物质与能量转化:以电池为例,讲解能量转化过程。

地球运动与变化:以地震为例,讲解板块构造学说。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学生进行能量转化实验,验证能量守恒定律。

学生观察地球仪,描述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六、板书设计1. 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生物进化原因2. 物质与能量转化:物质性质能量守恒定律3. 地球运动与变化:地球运动地质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生物进化:列举三种生物进化现象,并分析其原因。

物质与能量转化:举例说明生活中的能量转化现象。

地球运动与变化:描述地球自转与公转对气候的影响。

2. 答案:生物进化:长颈鹿的脖子变长、蝴蝶的翅膀颜色变化、企鹅的翅膀退化。

物质与能量转化:电池放电、太阳能发电、食物消化吸收。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Hale Waihona Puke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25页 0095页 0131页 0175页 0224页 0260页 0272页 0306页 0326页 0364页 0393页 0474页 0531页 0710页 0742页 0822页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4、怎样放得更大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8、微小世界和我们 1、我们身边的物质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5、铁生锈了 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第三单元 宇宙 2、月相变化 4、日食和月食 6、在星空中(一) 8、探索宇宙 1、一天的垃圾 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5、一天的生活用水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课件(共32课,636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课件(共32课,636页)
老光镜是凸透镜
6、放大镜能显现物体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 )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前节知识回顾
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电视机屏幕其实是由 红 蓝 三种颜色组成。
、绿 、
2、放大镜的特征是 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光线通过放大 镜会发生 折射 。
• B、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 中间较厚(凸起)
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高
•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透镜的中央厚度 有关,与放大镜的直径大小无关。
凸透镜和凹透镜
• 老光镜镜片是凸透镜
(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 的是英国的格罗斯泰斯特
• 近视镜镜片是凹透镜
英国科学家培根设计并制造 出了眼镜)
。放大装置

判断
1、苍蝇在光滑的玻璃上不掉落和它脚上的构造有关。( √ )
2、很多昆虫的嗅觉灵敏和它们的触角有关。( √ )
3、借助放大镜,我们观察到了昆虫世界更多的私密。(√ )
4、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 )
5、蟋蟀的“耳朵”跟我们人的耳朵一样,都长在头部。 ×
()

6、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蜻蜓的眼睛是复眼。( )× 7、苍蝇在竖直光滑玻璃上不会滑落,跟它翅膀有关( √)
练习
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电视机屏幕其实是由 红 、 绿 、 蓝 三种颜色组成。
2、放大镜的特征是 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光线通过放大 镜会发生 折射 。 3、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 水晶 琢磨而成的。最早提出放 大装置的应用的是英国的 格罗斯泰斯特,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是由 培根 设计制造的。
作业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物质与变化第一节: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第二节:物质的组成与结构2. 第二章:能量与生活第一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二节:生活中的能量3. 第三章:生物与环境第一节:生物的生存与环境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4. 第四章:科技与生活第一节:科技的发展与生活第二节:科技与人类社会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物质与变化的本质,了解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了解生活中的能量来源与利用。

3.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生物的生存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4. 学生能够了解科技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了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的变化与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关系,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教学重点: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组成与结构,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科技与生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验器材(如烧杯、试管、显微镜等),教学视频。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实验或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物质、能量、生物与环境、科技的思考。

2. 知识点讲解:利用PPT课件,详细讲解物质与变化、能量与生活、生物与环境、科技与生活的相关知识。

3. 例题讲解: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点。

4.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的知识点,设计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共同进步。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突出重点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物质与变化:根据实验结果,解释物质的变化过程。

(2) 能量与生活: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能量转化现象。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件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件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活中的科学第一节生活中的简单机械第二节力与运动的关系2. 第二章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第一节生态系统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三节人类活动与环境保护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及其应用;掌握力与运动的关系;认识生态系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观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及其应用;掌握力与运动的关系;认识生态系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简单机械模型(如滑轮、杠杆等);力的示意图;生态系统的图片。

2.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实验器材(如绳子、滑轮、杠杆等);学生分组准备调查表、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简单机械的概念;提问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认识。

2. 新课导入:讲解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及其应用;讲解力与运动的关系;讲解生态系统及其保护。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简单机械实验;学生分组调查周围的生态系统。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简单机械的计算;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学生分组讨论生态保护的方法。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定义、分类、应用2. 力与运动的关系:力的作用、运动状态3.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人类活动与环保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简单机械的应用练习题;力与运动的关系练习题;生态系统调查报告。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套课件【完整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套课件【完整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套课件【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分类、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的适应性。

2. 第二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动植物的生殖方式、发育过程、遗传与变异。

3. 第三章《环境与生物》: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环境保护。

4. 第四章《能源》:能源的概念、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能源的利用与节约。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生物的多样性、生殖与发育、环境与生物、能源等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能源节约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遗传与变异、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能源的利用与节约。

2. 教学重点:生物的多样性、生殖与发育、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物图片、播放环保视频,引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环境保护的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详细讲解生物分类、遗传与变异、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等知识点。

3.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能源的利用与节约等话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突出教学主题,简洁明了。

2. 提纲:列出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

3. 结构图:以图形、表格等形式展示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生物的分类方法及意义。

(2)谈谈遗传与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3)举例说明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4)分析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并谈谈如何节约能源。

答案:(1)生物分类方法:形态分类法、生态分类法、遗传分类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 常 识
主要分布于河北省和天津市的渤海沿岸。南起黄骅,北到山海关南 ,包括塘沽、汉沽、大沽、南堡、大清河等盐田在内,全长370公 里,共有盐田230多万亩,年产海盐300多万吨,产量占全国海盐总 产量的2021/四1/17 分之一。
2021/1/17
美丽的晶体
盐,国之大宝
小 常 识
盐自古以来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被 视为“国之大宝”。国家颁布法规,强化食盐专营制度 。在中国加入WTO的贸易协议中,也特别明确盐的批发、 经营不对外开放。 2021/1/17
2021/1/17
• 我们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 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2021/1/17
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 在大自然中观察昆虫的生活是非常有趣的事,我们不妨用放大镜去观察瓢虫是怎样捕食蚜虫的,蚜虫是怎样 刺吸植物的汁液的。我们一定会发现许多用肉眼无法看到的昆虫世界的秘密。
2021/1/17
知识要点:
1、像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一样,都有规则 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 体组合而成。
3、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 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 的针。
2021/1/17
1.4
2021/1/17
扫描隧道显微镜
2021/1/17
放大镜的用途——
工业、农业、公安等
2021/1/17
2021/1/17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2021/1/17
观察方法一
• 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 而清楚。
目不动 镜动 物不动
2021/1/17
观察方法二
• 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021/1/17
小知识:
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 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 大能力。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 把另外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 步放大了。这就是早期的显微 镜。
显微镜是个了不起的发 明,它使人类的视野一下子 拓宽了许多。
目不动 镜不动 物动
2021/1/17
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
目、镜、物三者,目不动, 镜动或物动。
2021/1/17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 图像---由色彩点组成――将图像分割成许多网点 • 显示器屏幕――由色彩点(红绿蓝三色)组成
2021/1/17
放大镜的特点
• 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物体的图像呢?我们注意到它的特点了吗? • 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比较大呢?
2.1《我们身边的物质》
3.4《日食和月食》
2.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5《太阳系》
2.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2021/1/17
3.6《在星空中一》
3.7《在星空中二 》 3.8《探索宇宙》 4.1《一天的垃圾》 4.2《垃圾的处理》 4.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4《分类和回收利用》 4.5《一天的生活用水》 4.6《污水和污水处理》 4.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4.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2021/1/17
美丽的晶体
白糖晶体——
六 棱 两 端 尖 顶
2021/1/17
美丽的晶体
味精——
美丽的晶体
2021/1/17
味精——
柱 状
2021/1/17
美丽的晶体
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 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晶体是如何形成的 呢?
2021/1/17
美丽的晶体
中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ຫໍສະໝຸດ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
2021/1/17
[精品]
1.1《放大镜》 1.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1.3《放大镜下的晶体 》 1.4《怎样放得更大》 1.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1.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1.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1.8《微小世界和我们》
2.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2.5《铁生锈了》 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2.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2.8《物质变化与我们》 3.1《地球的卫星——月球》 3.2《月相变化》 3.3《我们来造“环形山”》
能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
形状不同。
2021/1/17
A:棒状触角;B:羽状触角;C:环毛状触角;D:鳃叶状触角;E:栉齿状触角; F:分枝状触角;G:锯齿状触角;H:梳状触角;I:念珠状触角;J:丝状触角
2021/1/17
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 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 灵敏得多。
2021/1/17
我们的研究成果
2021/1/17
•放大镜镜片 特点是透明、 中央厚边缘 薄。
放大倍数与什么有关?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 倍数也越大
2021/1/17
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
2021/1/17
放大镜的用途与历史
• 阳光下点燃纸是其 作用;可观察微小世界是其
作用。
• 早在 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2021/1/17
1.3
放大镜下的晶体
2021/1/17
2021/1/17
食盐晶体——
呈 规 则 的 正 方 体 或 长 方 体
2021/1/17
美丽的晶体
食盐晶体——
呈 规 则 的 正 方 体 或 长 方 体
2021/1/17
美丽的晶体
白糖——
美丽的晶体
2021/1/17
白糖晶体——
六 棱 两 端 尖 顶
2021/1/17
2021/1/17
常见能放大物体的仪器
1.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2021/1/17
• 但大多数昆虫身体较小,肉眼不容易看清它们的身体构造。让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看看我们能发现 什么?
2021/1/17
奇特的身体构造
2021/1/17
2021/1/17
2021/1/17
在放大镜下观察,
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 数是有限的,怎样才能 把物体放得更大呢
2021/1/17
1.用两只手一前一后,或者一上一下分别拿两个凸透
镜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来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 。然后拿开一个透镜,只用一个透镜观察物体。反复几次 ,202看1/1/17看有什么发现?
2.上下移动 调整两个凸透镜 之间的距离,直 到找到物体最清 楚的图像,用塑 料筒把两个透镜 固定下来,一个 简易的显微镜就 做好了。试试看 ,物体的图像是 不是被放得更大 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