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目录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1)

二、入学要求 (1)

三、基本学制 (1)

四、人才培养 (1)

五、职业范围 (1)

六、人才规格 (1)

(一)职业素养 (1)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2)

七、主要衔接专业 (3)

八、人才培养模式 (3)

(一)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思路 (3)

(二)“多模块、学做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3)

九、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 (5)

(一)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与描述 (5)

(二)典型工作任务到课程的转换 (7)

(三)课程结构 (8)

十、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15)

十一、毕业要求 (19)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汽车运用与维修

专业代码: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及具有同等学历

三、基本学制

三年

四、人才培养

本专业根据人才培养对接社会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的专业建设为指导思想,面向桂林旅游产业和汽车“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宗旨,使学生具有汽车维修专业知识,掌握汽车机电维修、汽车钣金、汽车喷涂、汽车美容、二手车评估、汽车销售等岗位的实践技能,面向桂林汽车维修企业,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汽车机电维修、汽车钣金、汽车喷涂、汽车美容、、汽车销售、二手车评估接待等工作的高素质的基本技术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范围

六、人才规格

(一)职业素养

1.具有热爱祖国,拥护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遵纪守法等政治思想素质;

2.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热爱本专业、爱岗敬业、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

4.具有正确的就业观和一定的创业意识;

5.具有分析问题,以及学习新技能、新技术的能力;

6.具有较好沟通交流、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1.专业知识

①掌握从事本行业所必须的文化科学、专业理论基础知识。

②掌握汽车识图和汽车电工电子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具备读识装配图和简单电路图的能力。

③掌握汽车修理工艺、焊接工艺、整形校正的相关基本知识。

④掌握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钣金喷涂、汽车美容与装饰、汽车销售与二手车鉴定与评估的基本知识。

⑤掌握汽车维修工量具、仪器仪表及设备的性能和使用知识。

⑥掌握洗车设备、汽车美容设备的维护相关知识。

⑦掌握二手车鉴定与评估的相关知识。

2.专业技能

①具备汽车主要零部件的名称、规格、性能、使用、保管、拆装等方面的知识。

②具备汽车基本维护和保养相关技能。

③具备基础的汽车检查、拆装、调整、更换与修理、故障排除的基本技能。

④具备汽车钣金、喷涂设备的维护保养及项目作业的技能。

⑤具备汽车钣金件焊接的基本技能。

⑥具备汽车钣金件清洁、打磨、抛光,喷涂面清洁、防腐、遮蔽、漆面补灰、底漆、面漆的基本技能。

⑦具备车辆清洗、清洁、消毒、打蜡、抛光、贴膜的基本技能。

⑧具备汽车销售过程中开发顾客、展厅接待、需求分析、汽车产品介绍、试乘试驾、报价成交、新车交付、售后跟踪的基本技能。

⑨具备二手车评估(定价)、交易的基本技能。

七、主要衔接专业

高职(或大专):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本科:汽车工程专业

八、人才培养模式

在桂林市机电工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根据对广西汽车行业企业调研、教师深入企业调研以及历届毕业生的就业反馈情况,并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师资情况、教学条件以及汽车行业发展趋势,构建了“多模块、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思路

加强与桂林市汽车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以服务汽车维修行业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目标,培养符合桂林市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汽车维修、大型柴油汽车、工程机械基本技术技能型人才。桂林市机电工程学校根据学生综合素质条件、教学条件、师资条件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在汽车维修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引入汽车行业标准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多模块、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二)“多模块、学做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图1 “多模块、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结构图

在对汽车维修行业就业岗位(群)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构建“多模块、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并采用了“2+1”的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即三个学年依次分为两个阶段,即学生第一、二学年在校学习,第三学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采用这种工学交替的方式进行组织实施教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将职业能力的培养分为基础通用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三个步骤进行实施,并把职业素养教育和就业指导贯穿始终,如图1所示。

通用专业技能的培养(第一学年第1学期):本专业学生统一在校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通用专业技能。

本阶段主要是设置公共文化课程、素质类课程和侧重结构方面内容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能力、专业基础能力和基本操作技能。在此环节主要是以“校内实训车间”、“发动机实训室”、“汽车底盘实训室”、“汽车电气实训室”等实训室为实训教学平台,通过课内实训、校内专项实训,采用“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组织与实

施,通过将基础文化素养教育融入职业素质模块、将专业基础知识融入专

业基础技能模块,在理实一体教学中实现学生基本文化素质、基本职业道德和专业基础技能相结合的培养。

专项技能的培养(第一学年第2学期、第二学年):在校内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专项技能。

为了满足学生“多元化”就业的需要,以汽车机电维修、汽车钣金、汽车美容、汽车喷涂、汽车整车销售、二手车评估等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并将这些岗位能力进行整合,设计开发了机电维修模块(通用专业技能学习模块)、汽车钣喷与美容、汽车销售与二手车评估(两个个专项技能学习模块),共三个专业学习模块,学生通过专项技能训练,掌握对应岗位的基本职业技能和基本职业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相关职业资格鉴定考核,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适岗能力,同时满足学生多元化就业岗位

的现实需要。

综合职业技能的培养(第三学年):安排学生到汽车相关企业拟就业岗位进行顶岗实习,主要培养学生的岗位综合技能。

学生经过的专项技能的训练学习,学生基本具备了多就业岗位的基本技能和职业的基本素养,故本阶段学生到汽车相关合作企业学生意向就业岗位进行顶岗实习,通过前面两个阶段在“学校”学习为本阶段在“企业”顶岗实习打下良好基础,“校企结合”增强综合职业能力,提高适岗能力。在此阶段采用“双导师制”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企业能工巧匠组成的兼职教师团队主要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指导,而专任指导教师则负责对学生专业理论方面进行解答,为毕业后的上岗就业奠定基础。

九、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

(一)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与描述

(二)典型工作任务到课程的转换

(三)课程结构

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是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基础。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融入国

家汽车维修相关职业标准和汽车行业企业技术规范,注重学生自主学习、

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多模块,学做一体”的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

1.设计思路

课程体系设计的思路为:经过广泛的汽车行业企业调研、专业教师深入汽车企业调研以及历届毕业生的就业反馈情况,并通过召开由桂林市、南宁汽车行业专家、技术骨干、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参与的汽车行业人才需求研讨会、工作分析会,确定了本专业培养的人才所确定的就业岗位,并分析职业岗位所需的岗位职业能力,并依据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确定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使得课程体系中所开设的课程真正为企业岗位职业能力所需,保证学生所学为企业所用。

2.构建方法

在构建本专业课程体系时,既考虑融入行业企业的作业规范和标准,所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又结合本专业师资、教学条件和学生综合情况,采取由职教专家牵头,组织汽车行业企业专家、专业骨干教师、公共课教师共同开发的方法,在职教专家的组织和指导下,将企业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行动领域)转化为所要开设的课程(学习领域),由此形成了以企业实际需要为依据、专业基本操作技能为重点的“多模块,学做一体”的可操作性强的课程体系。

同时,在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时,第一学年主要是设置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第二学年的课程设置上设置多个就业岗位能力所需知识和技能的相关课程,以确保学生多元化就业岗位的需要;第三学年安排学生到其拟就业岗位进行“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适岗能力,实现与毕业

后“上岗”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3.课程结构

为了进一步适应梧州与广东汽车市场需求,以培养学生的汽车机电维修、汽车整车销售、汽车维修服务接待、汽车配件管理、汽车钣金、汽车保险、二手车鉴定与评估等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构建本专业就业岗位职业能力为本位,融入国家汽车汽车检测与维修相关职业标准、技术规范,注重

学生自主学习、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与“多模块,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配套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

本专业课程体系分为通识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专业核心课、专业实践课程,其中专业技能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用于培养学生的汽车机电维修、汽车整车销售、汽车维修服务接待、汽车配件管理、汽车钣金、汽车保险、二手车鉴定与评估等实践技能,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和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在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时,第一学年主要是设置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基本操作技能课和偏结构方面的公共核心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基本素质、专业基本操作能力;第二学年除了开设必要的公共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之外,重点开设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侧重培养学生机电维修岗位的核心操作技能,同时还培养学生在汽车销售、汽车钣金、汽车美容与装饰、二手车鉴定与评估等方面的拓展能力,满足学生多元化就业岗位的需要;第三学年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安排学生到所对应的岗位进行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适岗能力,实现与毕业后“上岗”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四)核心课程

1.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

(1)开设学期及学时:第2学期,共84学时

(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

(3)课程目标:让学生获得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维护和修理方面的系统知识,使学生具备对汽车发动机进行结构分析、常规维护和修理的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汽车维修技术工作,以及为适应汽车工业发展提供所必须的继续学习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4)课程主要内容:汽车发动机总论、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与维修、配气机构构造与维修、发动机冷却系的构造与维修、发动机润滑系的构造

与维修、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构造与维修、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构造与维修、汽油机点火系的维修、汽车发动机的装配、调整与磨合等。

(5)教学建议:建议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将课程围绕职业能力需要设置为若干任务及项目,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实验实训相结合。该课程采用应用能力考核(过程性考核)和知识水平考核(水平性考核)相结合原则,既是技能考试和理论考试相结合。

2.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

(1)开设学期及学时:第2学期,共84学时

(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

(3)课程目标:通过讲授现代汽车底盘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底盘的维护与修理,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等知识,使学生系统掌握汽车底盘各总成的功用、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初步具有汽车底盘拆装、故障诊断与排除、零件损耗分析与检验分类、合理维护与修理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从事汽车运用与维修岗位的职业能力,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4)课程主要内容:汽车底盘各系统、各总成的功用、组成和类型。汽车底盘各总成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汽车底盘合理维护和修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检测、诊断与排除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5)教学建议:建议采用任务驱动和项目的教学方法,将课程围绕职业能力需要设置若干项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教学及项目,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实验实训相结合。该课程采用总结性考核方式。

3.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

(1)开设学期及学时:第2学期,共72学时

(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

(3)课程目标:使学生具有汽车电气设备的基本知识和汽车电气设备维修的基本技能。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系统掌握汽车电

气设备的结构、基本工作原理、使用和维修、检测和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4)课程主要内容:常见汽车电气设备的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汽车电气备的使用、维护及故障分析的知识。汽车电气设备的新产品和新技术。汽车电路图,能用电路图分析汽车电路的基本工作情况。汽车常用电气设备的拆装和检修方法。汽车电路故障的诊断和排除方法。汽车电气设备维修中常用的工具、设备、仪器和仪表。

(5)教学建议:采用项目化教学,每个项目结合汽车电气的总体结构认识、电源系统、起动系统、传统点火系统、照明与信号系统、仪表系统、辅助电器设备共七大模块进行理实一体化的项目教学;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每个项目都进行考核,六个项目考核可占课程总成绩的60%~100%,根据需要决定是否进行期末的总结性考核。

4.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二)

(1)开设学期及学时:第3学期,共72学时

(2)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

(3)课程目标:在学生已获得汽车维修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电控发动机的结构、原理和维修技术,使学生具备对电控发动机进行维护、故障诊断、维修的技能,为学生毕业后从事高级轿车的维修奠定良好基础。

(4)课程主要内容:汽车电控发动机结构和工作原理、电控发动机维护知识、电控发动机故障检测、诊断方法、电控发动机修理方法、安全生产知识、电控发动机维护、修理工具设备、电控发动机检测、诊断仪器设备、电控发动机故障进行诊断和排除、电控发动机维修、装配、调整和性能试验技能。

(5)教学建议:课程知识和技能体系的广度和深度跨度较大,建议采用“阶段递进”与“理实一体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该课程采用形成性

和总结性考核相结合方式。

5.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二)

(1)开设学期及学时:第3学期,共90学时

(2)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

(3)课程目标:在学生已获得汽车维修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电控底盘的结构、原理和维修技术,使学生具备对电控底盘进行维护、故障诊断、维修的技能,为学生毕业后从事高级轿车的维修奠定良好基础。

(4)课程主要内容:汽车电控底盘结构和工作原理、电控底盘维护知识、电控底盘故障检测、诊断方法、电控底盘修理方法、安全生产知识、电控发动机维护、修理工具设备、电控底盘检测、诊断仪器设备、电控底盘故障进行诊断和排除、电控底盘维修、装配、调整和性能试验技能。

(5)教学建议:“学习工作单”是针对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学习引导材料。将专业知识点和工作任务融合其中,使学生掌握工作过程知识。它的开发质量对教学效果起关键性作用。在课程初期,根据学习工作单的问题以教师主讲为主,逐渐过渡到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指导者和评估者,最终将学习的压力传达到学生身上,使教学过程向学生自觉的学习过程转化;该课程采用形成性和总结性考核相结合方式。

6.汽车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

(1)开设学期及学时:第4学期,共72学时

(2)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

(3)课程目标:通过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动手能力等基本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传授汽车常见的故障现象及诊断排除的方法;传授汽车部件及系统的检测方法;传授汽车故障检测诊断的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对汽车常见故障的判别、诊

断、排除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故障相关元器件与系统的检查测试能力。

(4)课程主要内容:汽车故障诊断基础知识;模拟企业工作环境的适应、安全操作规程与5S现场管理;现代汽车诊断仪器与常用设备的使用;汽车检测、诊断单据的正确填写与案例的分析总结;汽车发动机各系统总成的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工作过程;汽车底盘各系统总成的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工作过程;汽车电器及电子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工作过程;诊断结果分析;服务绩效、质量管理。

(5)教学建议: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战性,建议采用实际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分三阶段进行:分项的故障诊断排除阶段、总成综合故障诊断排除阶段、汽车整车综合故障诊断排除阶段。该课程采用形成性和总结性考核相结合方式。

7.汽车销售实务

(1)开设学期及学时:第3学期,共72学时

(2)课程性质:专业拓展课程。

(3)课程目标:通过课程教学,掌握汽车销售实务的方法、流程和技巧,能够开发潜在顾客,具备展厅新车推介、新车成交、汽车售后跟踪服务等能力。

(4)课程主要内容:(1)基本商务礼仪及拜访礼仪;拜访顾客和电话邀约顾客;潜在顾客开发;6方位绕车介绍、FAB介绍法和试乘试驾演练;购车合同签订、新车交车环节的现场模拟;汽车售后跟踪流程、要求及话术等。

(5)教学建议: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战性,建议采用实际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形式。课程考核建议采用采用形成性和总结性考核相结合方式。

8.汽车美容与装饰

(1)开设学期及学时:第3学期,共36学时

(2)课程性质:专业拓展课程。

(3)课程目标:通过课程教学,能识别汽车美容用品的种类;具备正确选择、使用汽车美容用品的能力;汽车美容作业的实际操作能力。

(4)课程主要内容:汽车美容的类型及作业项目;汽车美容护理用品、工具和设备的选用、材料的使用;汽车美容安全与防护,各种清洗工艺,汽车漆面损伤的原因以及防护;汽车外、内部美容的方法,美容与实用的关系;汽车防护及改装的主要内容。

(5)教学建议: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战性,建议采用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形式。课程考核建议采用采用形成性和总结性考核相结合方式。

(五)教学进程安排

见附件1

十、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本专业在桂林市机电工程学校汽车维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中职三年逐步构建和实施“多模块、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公共基础课实验、专业基础课实训、专业课单项实训、专业课综合实训、岗前模拟实训、顶岗实习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进行培养,如图4所示。

在进行课程相关实训的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桂林市机电工程学校学生基础较为薄弱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职业形成规律,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进行课程实训项目的设置,使学生通过课程常规实训掌握汽车机电维修、汽车钣金喷涂、大型柴油车维修、工程机械维修、汽车销售和汽车维修服务接待等岗位的基本操作技能。在实训过程中,由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学”、实训环节的“做”有机结合的,形成了“学做一体”的教学实施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使学生初步具备岗位职业能力。

图4 桂林市机电工程学校汽车维修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在贴近企业生产实际的环境中进行相关学习任务的学习,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使学生掌握汽车(机械部分)检测与维修、汽车简单电路与电气系统的检测与维修等专业技能训练。

第一阶段:课程常规实训

本阶段指的是第1、2、3学期,学生在企业完成学习任务。

本阶段主要是设置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学生通过该阶段的学习,培养其基本职业素质、基本操作技能。该阶段的实训项目根据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开发具有代表性的单项典型工作任务,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和整合,形成了与企业实际工作任务相一致的学习任务,在教学的组织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技能、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并引入行业企业的标准规范和流程,

该阶段的实训主要是在校内的电工电子学实训室、发动机实训室、底盘实训室、电气设备实训室、整车实训室、电控发动机实训室等实训室进行。

第二阶段:专业模块岗前模拟实训(多专业学习模块)

本阶段是指第4学期,学生在校完成学习任务。

该阶段实训环节主要是针对本专业设置的汽车机电维修、汽车钣喷与美容、大型柴油汽车与工程机械维修、汽车销售与维修服务接待等四个专业模块,开发模拟相应的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项目)实训,校内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汽车车间实施生产性岗位实训。针对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今后所从事的汽车维修、汽车钣喷、汽车销售、汽车前台接待等岗位,将学生作为徒弟,校内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外聘兼职教师)作为师傅采用“师傅带徒弟”,师傅言传身教,学生分组完成维修企业各个岗位的标准业务流程的岗前模拟轮训,并按照各职业岗位规范和标准,依据相应的管理制度,评定成绩。使“学习和工作一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使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岗位职业能力。

第三阶段:顶岗实习

本阶段指第5学期和第6学期,学生在企业完成学习任务。

而顶岗实习则通过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或拟就业,真正由学生承担实际工作岗位的相关工作,提前进入实际工作环境进行实际工作,真正实现学校到企业的零距离对接,不仅大大缩短了学生就业的适应期,还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以校外实训基地为依托,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与广西桂林市汽车企业的合作,将顶岗实习课程化,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或拟就业的汽车维修、汽车销售、汽车钣喷、汽车美容等相关企业进行为期10个月顶岗实习,通过在企业的实际岗位锻炼,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企业制度管理,提前接触实际就业岗位的工作环境,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掌握企业实际的作业规范和流程,不仅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促进良好职业素质的养成,还进一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实现学生的学校学习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增强学生的适岗能力。

学生顶岗实习中,采用“双导师制”的学校与企业共同管理,由学校指派指导教师进行实习期间专业理论方面的指导,而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技术主管作为兼职指导教师进行实践技能方面的指导,使得学生的专业理

论知识与企业的实践技能同步并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还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由学校与企业根据学生在工作岗位的表现和工作业绩评定学生的顶岗实习成绩,顶岗实习安排表如表7所示。

桂林市机电工程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校外实习安排表表7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