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养生PPT课件
合集下载
饮食养生ppt课件

三、饮食有节,注意宜忌 饮食有节主要包括饮食要适时、适量;注意宜 忌主要包括注意饮食卫生、食宜清淡、饮食禁 忌等。 (一)饮食有节 指饮食要有节制,不能随心所欲,要讲究吃的 科学和方法。具体是要注意饮食的量和进食时 间。
《黄帝内经》中说:“饮食有节……故能形与 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管子》亦说:“饮食节……则身体利而寿命 益;饮食不节……则形累而寿命损。” 《千金要方》云:“饮食过多则聚积,渴饮过 多则成痰。”
《黄帝内经》:“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 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五味调和,一要浓淡适宜;二要注意各种味道的搭配; 三是在进食时,味不可偏亢,偏亢太过,容易伤及五 脏。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 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内胝而唇揭;多 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
(二)因时制宜
《饮膳正要》中说:“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 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 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 《周礼·天官》中亦云:“春发散宜食酸以收敛, 夏解缓宜食苦以坚硬,秋收敛吃辛以发散,冬坚 实吃咸以和软。”这是因时令而择味平衡的主张。
(三)因地制宜
2 食物的“味” 食物的“味”,即是指食物所具有的辛、甘、 酸、苦、咸五种不同的性质和作用。此外,五 味理论还包括了淡味和涩味,但习惯上仍概括 为“五味”。 五味的作用与药物“味”的作用相一致。为 辛散、甘补、酸(涩)收、苦降、甘补、咸软、 淡渗等。至于五味的阴阳属性,则辛、甘、淡 属阳,酸、苦、咸属阴。在日常生活中,甘味 食物最多,咸味和酸味食物次之,辛味食物再 次之,苦味食物最少。
第九章中医饮食养生PPT课件

下午9时14分
第二节 饮食调养的原则
一、合理调配
饮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所含营养成分各不相 同,只有做到合理搭配,才能使人得到各种不 同的营养,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中医将食 物的味道归纳为:酸、苦、甘、辛,咸五种, 统称“五味”。五味不同,对人体的作用也各 有不同。五味调和,有利于健康。
下午9时14分
下午9时14分
第二节 饮食调养的原则
早饭宜好,是指早
餐的质量,营养价值 宜高一些,精一些, 便于机体吸收,提供 充足的能量。尤以稀、 干搭配进食为佳,不 仅摄取了营养,也感 觉舒适。。
下午9时14分
第二节 饮食调养的原则
午饭宜饱 中午
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 用。上午的活动告一 段落,下午仍需继续 进行,白天能量消耗 较大,应当及时得到 补充。所以,午饭要 吃饱
下午9时14分
第二节 饮食调养的原则
二、饮食有节
(二)定时
定时是指进食宜有较为固定的时间,早在《尚书》 中就有“食哉惟时”之论。有规律的定时进食,可 以保证消化、吸收机能有节奏地进行活动,脾胃则 可协调配合,有张有弛。饮食物则可在机体内有条 不紊地被消化、吸收,并输布全身。如果食无定时, 或零食不离口,或忍饥不食,打乱胃肠消化的正常 规律,都会使脾胃失调,消化能力减弱,食欲逐渐 减退,有损健康。
下午9时14分
第二节 饮食调养的原则
二、饮食有节
(一)定量
定量是指进食宜饥饱适中。人体对饮食的消化、 吸收、输布,主要靠脾胃来完成。进食定量,饥 饱适中,恰到好处,则脾胃足以承受。消化、吸 收功能运转正常,人便可及时得到营养供应,以 保证各种生理功能活动。反之,过饥或过饱,都 对人体健康不利。
《饮食与养生》PPT课件

※按照固定的时间,有规律地进食,可以 保证消化、吸收功能有节奏地进行活动 ,脾胃则可以协调配合,有张有弛,饮 食物则可在体内有条不紊地被消化、吸 收,并输布全身。
一日三餐,定时定量
二、进食有时,三餐有别
• 俗话说: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夜晚减一口, 活到九十九;
• 早餐:谷物类食品、豆制品、奶及其制品、蔬菜等 ,尽量不吃油炸食品等。
肌肉松弛、身体衰弱、姿态不良 蛋白质又称为“恢复年轻的食物”
• 成年人蛋白质的需要量:
1. 2克/每公斤体重/每天
脂肪
如:猪油、牛油、羊油、花生油、豆油、 菜子油、茶油、棉油、粟米油等。是人 体的“燃料库”。
功能:
▪ 储备能量,供给热能。1克脂肪可释放 9千卡热能。
▪ 调节人体功能。 ▪ 防寒保暖、保护内脏、滋润皮肤。 ▪ 增加食欲,刺激消化液分泌。
➢医学研究人员检验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尸 体之动脉,发现一个很明显的模式:
住在饱和油脂及胆固醇消耗量高的人群 ,动脉硬化的情形令人惊异的普遍,患 心脏病、中风的人也较多。
美国饮食喂猴子吃的实验
• 芝加哥大学,罗勃特‧怀斯乐医生及他的 同事们,拿标准美国饮食来喂一群短尾 猴;再拿饱和油脂、胆固醇及卡洛里都 比较低的饮食来喂第二群猴子。
一、二、三、四、五
1、一袋牛奶
每日需钙800毫克 一般饮食提供500毫克 一袋牛奶300毫克 缺钙三结果:
骨疼 龟背 骨折
2、250克碳水化合物
即:二百五十克至三百五十克碳水化 合物,相当于六两至八两主食。
3、三份蛋白:
瘦肉1两或鸡蛋1个 豆腐2两 鱼虾2两
最好的动物蛋白 ——鱼类蛋白质
最好的植物蛋白 ——黄豆蛋白
•来源: 谷类、豆类、干燥果实——含有不同量 的糖
一日三餐,定时定量
二、进食有时,三餐有别
• 俗话说: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夜晚减一口, 活到九十九;
• 早餐:谷物类食品、豆制品、奶及其制品、蔬菜等 ,尽量不吃油炸食品等。
肌肉松弛、身体衰弱、姿态不良 蛋白质又称为“恢复年轻的食物”
• 成年人蛋白质的需要量:
1. 2克/每公斤体重/每天
脂肪
如:猪油、牛油、羊油、花生油、豆油、 菜子油、茶油、棉油、粟米油等。是人 体的“燃料库”。
功能:
▪ 储备能量,供给热能。1克脂肪可释放 9千卡热能。
▪ 调节人体功能。 ▪ 防寒保暖、保护内脏、滋润皮肤。 ▪ 增加食欲,刺激消化液分泌。
➢医学研究人员检验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尸 体之动脉,发现一个很明显的模式:
住在饱和油脂及胆固醇消耗量高的人群 ,动脉硬化的情形令人惊异的普遍,患 心脏病、中风的人也较多。
美国饮食喂猴子吃的实验
• 芝加哥大学,罗勃特‧怀斯乐医生及他的 同事们,拿标准美国饮食来喂一群短尾 猴;再拿饱和油脂、胆固醇及卡洛里都 比较低的饮食来喂第二群猴子。
一、二、三、四、五
1、一袋牛奶
每日需钙800毫克 一般饮食提供500毫克 一袋牛奶300毫克 缺钙三结果:
骨疼 龟背 骨折
2、250克碳水化合物
即:二百五十克至三百五十克碳水化 合物,相当于六两至八两主食。
3、三份蛋白:
瘦肉1两或鸡蛋1个 豆腐2两 鱼虾2两
最好的动物蛋白 ——鱼类蛋白质
最好的植物蛋白 ——黄豆蛋白
•来源: 谷类、豆类、干燥果实——含有不同量 的糖
《中医合理膳食》PPT课件

胃下垂等; • 进食大量油腻食物还可迫使胆汁和胰液大量分泌,有
发生胆道疾病和胰腺炎的可能。 (暴饮暴食-急性胰腺炎)
6
二、饮食不当的 危害
糖尿病
脑卒中
冠心病等
饮食偏嗜: 高糖、高脂、高盐
7
饮食不当--糖尿病并发症
8
9
糖尿病足
10
饮食不当-脑 卒中
11
脑卒中
脑卒中后遗 症
12
冠心病
13
冠心病
23
水果的性味:
桃子,苹果,葡萄等 性平,作用温和。
24
蔬菜:
蔬菜也是多寒凉,所以咱们炒菜时多会加一些 姜蒜胡椒粉等,这些都是温热性质的中药;
动物肉类性味
肉类大多是热性的,像牛、羊、鸡肉;海鲜一类 的多是凉性;
肉大家都爱吃,但是要尽量适量,少吃点,可以 补充氨基酸,
吃多了就容易上火,也吸收不了。
21
水果的性味:
西瓜:凉性,具有清热解 暑,生津止渴,利尿等功 效;
水果性凉,少吃一点是很 有好处的,可以补充维生 素,矿物质,吃太多了, 反而损伤身体正气,特别 是胃肠不好,体质偏寒的 人,吃多了会出现腹泻2等2 。
水果的性味:
水果之中也有一些热性的,像桂圆、
荔枝等,这些水果不能吃太多,吃多
了就会上火。
17
三、食物的四气五味
五色 青赤黄白黑-肝心脾肺肾
1.可以指面色:肝脏病变时,面色可表现晦暗, 甚至发青;当脾胃虚弱时,可见面色发黄; 2.可以代表实物颜色,如中医中讲黑色食物易入 肾脏,可以补肾,如黑芝麻可以补肾养发,中医 讲头发是肾脏的外在表现,肾气充沛则头发黑亮, 肾气亏虚则头发枯黄。
18
四、日常食物的性味 及功效
发生胆道疾病和胰腺炎的可能。 (暴饮暴食-急性胰腺炎)
6
二、饮食不当的 危害
糖尿病
脑卒中
冠心病等
饮食偏嗜: 高糖、高脂、高盐
7
饮食不当--糖尿病并发症
8
9
糖尿病足
10
饮食不当-脑 卒中
11
脑卒中
脑卒中后遗 症
12
冠心病
13
冠心病
23
水果的性味:
桃子,苹果,葡萄等 性平,作用温和。
24
蔬菜:
蔬菜也是多寒凉,所以咱们炒菜时多会加一些 姜蒜胡椒粉等,这些都是温热性质的中药;
动物肉类性味
肉类大多是热性的,像牛、羊、鸡肉;海鲜一类 的多是凉性;
肉大家都爱吃,但是要尽量适量,少吃点,可以 补充氨基酸,
吃多了就容易上火,也吸收不了。
21
水果的性味:
西瓜:凉性,具有清热解 暑,生津止渴,利尿等功 效;
水果性凉,少吃一点是很 有好处的,可以补充维生 素,矿物质,吃太多了, 反而损伤身体正气,特别 是胃肠不好,体质偏寒的 人,吃多了会出现腹泻2等2 。
水果的性味:
水果之中也有一些热性的,像桂圆、
荔枝等,这些水果不能吃太多,吃多
了就会上火。
17
三、食物的四气五味
五色 青赤黄白黑-肝心脾肺肾
1.可以指面色:肝脏病变时,面色可表现晦暗, 甚至发青;当脾胃虚弱时,可见面色发黄; 2.可以代表实物颜色,如中医中讲黑色食物易入 肾脏,可以补肾,如黑芝麻可以补肾养发,中医 讲头发是肾脏的外在表现,肾气充沛则头发黑亮, 肾气亏虚则头发枯黄。
18
四、日常食物的性味 及功效
饮食营养与养生保健PPT课件

保健意义: 卓越的抗氧化性 保护前列腺细胞 降低心肌梗死率 防辐射……
番茄中主要的 红色类胡萝卜素
18
番茄促炎性细胞因子
氧化应激/DNA 损伤
ROS NO2•
卒灭
IGF/IGFR相互作用
与视黄酸/Vit D途径相互作用
连接蛋白43/细胞通讯
19
橙黄色的蔬果
❖ 食物举例:柑桔、芒果、菠萝、柠檬、南瓜、胡萝卜、
70%的病是吃出来的
10
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由七种元素组成即:
1、明媚的阳光; 2、新鲜的空气; 3、清洁的饮水; 4、充分的体格和大脑锻炼; 5、充分的休息和消除疲劳; 6、健康的饮食; 7、乐观和放松的精神心态;
11
一、一日三餐如何吃?
平衡膳食是合理饮食的指南
黄帝内经: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气味合而服之,
人类的自然寿命为120岁。
上海期望寿命为81-82岁。 健康寿命的概念
7
影响健康生命的因素:
10%遗传因素,家族性长寿基因 30%环境因素,包括
自然条件:温度适宜,空气新鲜,水源清洁等; 社会条件:经济水平,良好教育,生活安定和谐等. 10%卫生医疗条件,包括卫生保障,医学进步,
对疾病的防治和保健, 50%生活方式和行为,其中最重要的是饮食。
Krinsky,N.I. 2002;J.Nutr.132;540a-542s
16
红色的蔬果
❖ 食物举例:西红柿、红枣、樱桃、草莓、石榴、山 楂、红辣椒……
❖ 植物营养素代表:番茄红素…… ❖ 健康意义:促进前列腺和心血管健康 ❖ 营养共性:丰富的维生素C、铁质……
17
番茄红素
《饮食养生》PPT课件

第三章 饮食养生
1. 饮食调养的原则
1) 平衡合理: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五谷:黍(黄米)稷(粟,小米)稻麦菽(豆);
五果:桃李杏枣栗;
五畜:牛羊犬猪鸡;
五菜:葵(冬葵)藿(豆角叶)葱韭薤。
精选课件ppt
1
第三章 饮食养生
1. 饮食调养的原则
1) 平衡合理:
葡萄:滋阴补血、强筋骨
枇杷:润肺止咳、和胃生津
草莓:润肺生津、补血、凉血
甘蔗:清热生津
桂圆:补血安神
荸荠:生津清热、化痰、消食
枸杞子:补肝肾、明目
荔枝:生津补血
精选课件ppt
31
肉 鱼 类
茄子:活血散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辣椒:温中祛湿、开胃消食
青菜:清热解毒、通利肠胃
白菜:养胃消食、清热利尿、止咳
韭菜:温中壮阳、行气、止呕
芹菜:解毒、降压
菠菜:养血
油菜:活血解毒
荠菜:明目降压、止血精、选课解件pp毒t
25
第三章 饮食养生
卷心菜:补肾健胃
苘蒿:健胃、化痰、通便
莴笋:清热凉血、利尿通乳
估计全国患病人数1.6亿多。糖尿病患病率为
2.6%, 估计全国糖尿病现患人数2000多万。成人
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 估计人数分别为
2亿和6000多万。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与肥胖现患
率分别高达30%和12%, 儿童肥胖率已达8%。
精选课件ppt
7
精选课件ppt
8
第三章 饮食养生
3) 饮食卫生:饮食宜新鲜洁净煮熟 4) 不宜食用发霉、烧焦、烤糊,
不宜多食腌制食,肉食类不宜生 吃
1. 饮食调养的原则
1) 平衡合理: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五谷:黍(黄米)稷(粟,小米)稻麦菽(豆);
五果:桃李杏枣栗;
五畜:牛羊犬猪鸡;
五菜:葵(冬葵)藿(豆角叶)葱韭薤。
精选课件ppt
1
第三章 饮食养生
1. 饮食调养的原则
1) 平衡合理:
葡萄:滋阴补血、强筋骨
枇杷:润肺止咳、和胃生津
草莓:润肺生津、补血、凉血
甘蔗:清热生津
桂圆:补血安神
荸荠:生津清热、化痰、消食
枸杞子:补肝肾、明目
荔枝:生津补血
精选课件ppt
31
肉 鱼 类
茄子:活血散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辣椒:温中祛湿、开胃消食
青菜:清热解毒、通利肠胃
白菜:养胃消食、清热利尿、止咳
韭菜:温中壮阳、行气、止呕
芹菜:解毒、降压
菠菜:养血
油菜:活血解毒
荠菜:明目降压、止血精、选课解件pp毒t
25
第三章 饮食养生
卷心菜:补肾健胃
苘蒿:健胃、化痰、通便
莴笋:清热凉血、利尿通乳
估计全国患病人数1.6亿多。糖尿病患病率为
2.6%, 估计全国糖尿病现患人数2000多万。成人
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 估计人数分别为
2亿和6000多万。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与肥胖现患
率分别高达30%和12%, 儿童肥胖率已达8%。
精选课件ppt
7
精选课件ppt
8
第三章 饮食养生
3) 饮食卫生:饮食宜新鲜洁净煮熟 4) 不宜食用发霉、烧焦、烤糊,
不宜多食腌制食,肉食类不宜生 吃
中医饮食养生PPT课件

中医饮食养生
1
主要内容
饮食养生概述
1.概念 2.研究内容 3.意义
其他
1.最佳食品 2.垃圾食品 3.中国居民膳食
指南
大学生饮食
1.现状 2.建议
2
饮食养生作用
1.预防 2.滋养 3.益寿 4.治疗
饮食养生原则
1. 天人相应 2. 全面膳食 3. 合理搭配 4. 饮食有节 5. 饮食卫生 6. 饮食禁忌 7. 辨证用膳
基于治疗,成分 不易被同化
不一定满足心理 要求
直接治疗
第八讲 饮食与养生
饮食养生原则——天人相应
❖ 天人相应
▪ 顺应四时,不同季节用不同食物养生。中医有五季、五色、五脏相对 应。
春天补肝,肝色是青色,多吃青笋、青菜、青豆、菠菜等青色食 品。
夏天养心,心色是赤色,多吃山楂(红果)、西红柿、红苹果、 红桃子、胡萝卜、红辣椒等红色食品。
饮食养生原则——天人相应
❖ 不时不吃,提倡吃应季的食物;
❖ 要慎重食用反季节蔬菜,饮食不能标新立异;
❖ 一种蔬菜、一种谷类,只有到那个时令,到那种最 饱满状态的时候,才是最佳的;
❖ 《食之味》中告诫我们,大蒜在四月、八月食之伤 神;韭菜春食香,益人,夏食臭,五月食之昏人乏 力。
❖ 大棚里养出来的东西,只有其形没有其神(味、营 养)。
▪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说:“饮食者,人之命脉也”。
4
第八讲 饮食与养生
饮食养生概述
❖ 意义 ▪ 民间俗语:人是铁,饭是钢,一顿 不吃饿得慌。 ▪ 医学有:病从口入。 ▪ 《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中医食疗 专家张悟本; ▪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医院, 是厨房;最好的药物,是饮食;最 好的疗效,是坚持! ▪ 西医的发明人,苏伯克拉底先生, 在发明西医的时候,曾告诫过各国 的医生和人们一句话:“一定要把 饭当药吃,千万不要把药当饭吃。”
1
主要内容
饮食养生概述
1.概念 2.研究内容 3.意义
其他
1.最佳食品 2.垃圾食品 3.中国居民膳食
指南
大学生饮食
1.现状 2.建议
2
饮食养生作用
1.预防 2.滋养 3.益寿 4.治疗
饮食养生原则
1. 天人相应 2. 全面膳食 3. 合理搭配 4. 饮食有节 5. 饮食卫生 6. 饮食禁忌 7. 辨证用膳
基于治疗,成分 不易被同化
不一定满足心理 要求
直接治疗
第八讲 饮食与养生
饮食养生原则——天人相应
❖ 天人相应
▪ 顺应四时,不同季节用不同食物养生。中医有五季、五色、五脏相对 应。
春天补肝,肝色是青色,多吃青笋、青菜、青豆、菠菜等青色食 品。
夏天养心,心色是赤色,多吃山楂(红果)、西红柿、红苹果、 红桃子、胡萝卜、红辣椒等红色食品。
饮食养生原则——天人相应
❖ 不时不吃,提倡吃应季的食物;
❖ 要慎重食用反季节蔬菜,饮食不能标新立异;
❖ 一种蔬菜、一种谷类,只有到那个时令,到那种最 饱满状态的时候,才是最佳的;
❖ 《食之味》中告诫我们,大蒜在四月、八月食之伤 神;韭菜春食香,益人,夏食臭,五月食之昏人乏 力。
❖ 大棚里养出来的东西,只有其形没有其神(味、营 养)。
▪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说:“饮食者,人之命脉也”。
4
第八讲 饮食与养生
饮食养生概述
❖ 意义 ▪ 民间俗语:人是铁,饭是钢,一顿 不吃饿得慌。 ▪ 医学有:病从口入。 ▪ 《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中医食疗 专家张悟本; ▪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医院, 是厨房;最好的药物,是饮食;最 好的疗效,是坚持! ▪ 西医的发明人,苏伯克拉底先生, 在发明西医的时候,曾告诫过各国 的医生和人们一句话:“一定要把 饭当药吃,千万不要把药当饭吃。”
食疗与养生PPT课件

甘淡平健脾和胃58原料白扁豆60克粳米2两制作功能健脾养胃利湿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呕逆慢性久泻烦渴59赤小豆别名红豆性味归经甘微寒心小肠脾功效健脾利湿解毒散瘀应用1脾虚气血不足2水肿黄疸3妇女气血不足乳汁不下4痔疮大便下血60别名青小豆功效清热消暑利尿解毒应用1暑热烦渴2水肿小便不利3解农药中毒铅中毒等李时珍赞为济世良谷绿豆皮晒干作枕名绿豆枕可明目清脑降血压治头痛八宝粥调补五脏营养全面的食疗佳品62别名绵瓜菜瓜天罗瓜肺肝胃大肠功效清热化痰凉血解毒通经络应用1咳嗽2大便下血3筋骨酸痛
• 5、因异制宜包括: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饮食营养与健康
• 饮食营养是食物对于正常机体的养生作用。 • 正常情况下,食物的补养作用,能提供能量, 更新组织,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对于疾 病则能增强正气,修复组织,治疗各种虚症。 • 食物的调节作用,可以维护正常机体的脏腑 功能和功能间的阴阳平衡。 • 健康状态下促进机体排泄功能的,是食物之 “泻”的营养作用。与此同理,利用其作用 可祛除外感病邪和排除体内毒素治疗疾病。
• 3》寒体质人体特征:怕冷、手脚冰凉、 腰酸肢软、性欲减退、夜尿。 • 施膳:谷物应以粳米为主。蔬菜应选平性 的芡实、温热的大蒜、葱、韭菜等。水果 则不妨挑选温热性的龙眼、荔枝、金橘、 桔子、核桃仁等。多吃红糖。
• 4》热体质人体特征:形体瘦削,脸色发 红,口干咽燥,大便干,舌质偏红,原因 是阴虚火旺。 • 施膳:谷物以平性的粳米为主。豆类不宜 多吃,蔬菜宜多吃青菜、大白菜、银耳、 山药、芹菜、丝瓜、黄瓜、百合、生菜、 芦笋、番茄、草菇等。水果、肉类也以平、 凉为主。
• 一、食养
• “食养”即饮食养生,就是通过食物对身 体进行调养。“食养”分两类:一类是正 常健康人的食养;另一类是有病症的患者 的食养。 • 正常健康人食养的目的是,通过饮食提供 人体活动消耗所需要的各类营养素,不使 之失去平衡,以保持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 进行。“生命在于平衡。”摄入的营养素 缺乏,会造成机体营养不良而失去平衡;
• 5、因异制宜包括: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饮食营养与健康
• 饮食营养是食物对于正常机体的养生作用。 • 正常情况下,食物的补养作用,能提供能量, 更新组织,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对于疾 病则能增强正气,修复组织,治疗各种虚症。 • 食物的调节作用,可以维护正常机体的脏腑 功能和功能间的阴阳平衡。 • 健康状态下促进机体排泄功能的,是食物之 “泻”的营养作用。与此同理,利用其作用 可祛除外感病邪和排除体内毒素治疗疾病。
• 3》寒体质人体特征:怕冷、手脚冰凉、 腰酸肢软、性欲减退、夜尿。 • 施膳:谷物应以粳米为主。蔬菜应选平性 的芡实、温热的大蒜、葱、韭菜等。水果 则不妨挑选温热性的龙眼、荔枝、金橘、 桔子、核桃仁等。多吃红糖。
• 4》热体质人体特征:形体瘦削,脸色发 红,口干咽燥,大便干,舌质偏红,原因 是阴虚火旺。 • 施膳:谷物以平性的粳米为主。豆类不宜 多吃,蔬菜宜多吃青菜、大白菜、银耳、 山药、芹菜、丝瓜、黄瓜、百合、生菜、 芦笋、番茄、草菇等。水果、肉类也以平、 凉为主。
• 一、食养
• “食养”即饮食养生,就是通过食物对身 体进行调养。“食养”分两类:一类是正 常健康人的食养;另一类是有病症的患者 的食养。 • 正常健康人食养的目的是,通过饮食提供 人体活动消耗所需要的各类营养素,不使 之失去平衡,以保持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 进行。“生命在于平衡。”摄入的营养素 缺乏,会造成机体营养不良而失去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附:食疗与药疗的区别:
食疗
药疗
摄取过程长,用量大,作用 缓 无毒副作用
基于营养,成分易被机化
摄取过程短,用量小,作用 急
有毒副作用,只是有大小多 少之分
基于治疗,成分不易被同化
满足心理要求
不一定满足心理要求
辅助治疗或直接治疗
直接治疗
14
中医食疗应用最多的是食补
,常用的食补方法,有平补法、清补法、温补法、峻补法四种。 平补法有两种意义,一种是应用不热不寒,性质平和的食物。如 多数的粮食、水果、蔬菜,部分禽、蛋、肉、乳类食物,如粳米、 玉米、扁豆、白菜、鹌鹑、猪肉、牛奶等。一种是应用既能补气, 又能补阴或既能补阳,又能补阴的食物。如山药、蜂蜜既补脾肺 之气,又补脾肺之阴,如枸杞子既补肾阴,又补肾阳等,这些食 物适用于普通人保健。
11
常入药膳的中药有一百多种,
中药中有些药物本来就是饮食中常食之品,如“药食同 源”的百合、山药、龙眼肉、芡实、荷叶、桑叶、决明 子、薏苡仁、赤小豆、山楂、杏仁、木瓜、枸杞子、莲 子、菊花、茯苓、红花、陈皮、薄荷、桑椹、高良姜、 昆布、海藻等。
12
其它食品
除此之外,调味品、香料、茶和代茶饮品实际上也属 于食物。用于药膳的中药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首先,原料中药或经制备、烹饪的中药须安全无毒, 如党参、枸杞子、人参、白附片等。其次,原料中药 或经制备、烹饪的中药容易咀嚼食下,如党参、山药、 茯苓等;或者原料中药有较好的气味,比较适口,如 小茴香、甘松、砂仁、草果、桂皮等。应用于药膳的 中药主要是补虚药、温里药、化湿药、消食药中,其 它类别的中药使用较少。至于药性猛然、有毒的中药, 则绝不能用于药膳。
强化食物的强制推广问题较多。加碘食盐,强化加铁 酱油,低钠盐等等。 补钙补到便秘,反而打乱体内代谢平衡。
4
三、饮食养生法
中医食养的作用主要有聪耳、明目、乌发、生发、 增力、益智、安神、健肤、美容、轻身、固齿、 肥人、强筋、壮阳、种子(助孕)、益寿等二十 余种。这些作用在提高人体健康素质和预防保健 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是构成中医养生学的一个组 成部分。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和理论与医药一脉 相承。把药物学称为“本草学”也主要根源于中 国以植物为主的传统饮食文化。
粗粮好还是细粮好?要看对象情况。大米加工,损失近半,浪费 惊人。 贴秋膘的习俗如何评价? 为何麻辣食物流行?
15
清补法
清补法是应用补而不滋腻碍胃,性质平和或 偏寒凉的食物,有时也以泻实性食物祛除实 证,如清胃热,通利二便,加强消化吸收, 推陈而致新,以泻中求补。常用的清补食物 有萝卜、冬瓜、西瓜、小米、苹果、梨、黄 花菜等,以水果、蔬菜居多。
医食同源的提法不准确。
3
三、饮食养生法
中医饮食养生,习称“食养”、“食疗”,是泛指利 用饮食来达到营养机体、增进健康,进而辅助治疗疾 病的活动。《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说的 “谷肉果菜,食养尽之”,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 食治篇》中则指出“食能祛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 以资气血”。说明食物不仅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还具有调理补养及治疗作用,这是与现代营养学观点 是不完全相同的。
9
常入药膳的中药有一百多种,
中药中有些药物本来就是饮食中常食之品,如“药食同 源”的百合、山药、龙眼肉、芡实、荷叶、桑叶、决明 子、薏苡仁、赤小豆、山楂、杏仁、木瓜、枸杞子、莲 子、菊花、茯苓、红花、陈皮、薄荷、桑椹、高良姜、 昆布、海藻等。
10
常入药膳的中药有一百多种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饮食文化使得食物 的种类相当丰富,涉及人们常见的 “谷肉果菜”,谷指各种谷物粮食和 薯芋(山药)、豆类;肉是禽兽肉类, 鱼类和龟鳖、蚌蛤、蟹虾,以及部分 虫、蛇类;果为水果、干果和部分野 果;菜是各种蔬菜野菜。
8
食物有阴阳、寒热温凉等区别
(3)五味:食物的天然味道,中医食疗理论将其与五脏相 对应。例如大蒜、芥、辣椒等味辛辣,属肺;香蕉、柿子、 荸荠等味甜,属脾;柠檬、木瓜、米醋等味酸,属肝;苦 杏仁、咖啡、莲子芯等味苦,属心;盐、墨鱼等味咸,属 肾。 (4)气味:具有刺激性气味的胡椒、洋葱、辣椒等属阳, 适于虚寒之人;而气味淡的杏仁、枣、橘子水和味清淡的 香蕉、苹果、葡萄属阴,可用于清解内热。 (5)升降沉浮:食物在人体内产生作用和疗效时的路径和 部位趋向。例如酒性清扬,易使人头晕;生姜、葱白、薄 荷能使人发汗出汗;均以升散、上浮为特点。如梨能祛除 内热,西瓜可利水,杏仁有轻泻作用,均具沉降、向下的 特点。
6
三、饮食养生法
食疗的作用和药疗基本一致,主要 体现在扶正与祛邪两方面,药王孙 思邈特别强调指出“若能用食平疴, 适性遣疾者,可谓良工”,“为医 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 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并称“食治”乃“养生之极术”。
7
食物有阴阳、寒热温凉等区别
(1)阴阳:是按照食物对人体的作用特性来区分的。 阴性食物能滋阴,供养形体(如小麦、柿子、猪肉等)。 阳性食物能供热能,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能量基础(如 人参、白酒、咖啡等)。 (2)寒热温凉属性:是按照人食用食物后的反应特点 来分的,如蟹、西瓜、梨属寒性;杨梅、蜂蜜、萝卜属 凉性;牛乳、鸡、葡萄属温性;姜、芥、羊肉属热性。 有些食物食性平和,如甜杏仁、胡萝卜、米汤或米粥等 则为中性。
全吃与吃全:一位癌症患者的饮食原则 概念错误:食物中毒与投毒犯罪 西医营养学与中医膳食养生的理念区别:多多益 善与按需平衡
5
三、饮食养生法
宋代中医巨著《太平圣惠方》 专设“食治门”,记载有食疗 方剂160首,可以用于治疗28 种疾病,并将食疗的作用总结 为“病时治病、平时养生”。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收 录的食药并用之品也超过了 500种,为中医食疗提供了极 为丰富的资源品种。
1
饮食养生法
主讲:医学教授 李 颖
主办: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协办: 藏象养生学院
2
三、饮食养生法
(一)药食同源
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最基本的前提,人类对于药 物的最初认识也始于对食物的认识,也就是说人 类发现并利用药物的过程是与自身食谱范围扩充 的需要和对食物功效不断总结积累的过程紧密相 连的,药物与特定食物的功效是同源的,可以说 食物的保健和治疗作用是药物的鼻祖。
附:食疗与药疗的区别:
食疗
药疗
摄取过程长,用量大,作用 缓 无毒副作用
基于营养,成分易被机化
摄取过程短,用量小,作用 急
有毒副作用,只是有大小多 少之分
基于治疗,成分不易被同化
满足心理要求
不一定满足心理要求
辅助治疗或直接治疗
直接治疗
14
中医食疗应用最多的是食补
,常用的食补方法,有平补法、清补法、温补法、峻补法四种。 平补法有两种意义,一种是应用不热不寒,性质平和的食物。如 多数的粮食、水果、蔬菜,部分禽、蛋、肉、乳类食物,如粳米、 玉米、扁豆、白菜、鹌鹑、猪肉、牛奶等。一种是应用既能补气, 又能补阴或既能补阳,又能补阴的食物。如山药、蜂蜜既补脾肺 之气,又补脾肺之阴,如枸杞子既补肾阴,又补肾阳等,这些食 物适用于普通人保健。
11
常入药膳的中药有一百多种,
中药中有些药物本来就是饮食中常食之品,如“药食同 源”的百合、山药、龙眼肉、芡实、荷叶、桑叶、决明 子、薏苡仁、赤小豆、山楂、杏仁、木瓜、枸杞子、莲 子、菊花、茯苓、红花、陈皮、薄荷、桑椹、高良姜、 昆布、海藻等。
12
其它食品
除此之外,调味品、香料、茶和代茶饮品实际上也属 于食物。用于药膳的中药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首先,原料中药或经制备、烹饪的中药须安全无毒, 如党参、枸杞子、人参、白附片等。其次,原料中药 或经制备、烹饪的中药容易咀嚼食下,如党参、山药、 茯苓等;或者原料中药有较好的气味,比较适口,如 小茴香、甘松、砂仁、草果、桂皮等。应用于药膳的 中药主要是补虚药、温里药、化湿药、消食药中,其 它类别的中药使用较少。至于药性猛然、有毒的中药, 则绝不能用于药膳。
强化食物的强制推广问题较多。加碘食盐,强化加铁 酱油,低钠盐等等。 补钙补到便秘,反而打乱体内代谢平衡。
4
三、饮食养生法
中医食养的作用主要有聪耳、明目、乌发、生发、 增力、益智、安神、健肤、美容、轻身、固齿、 肥人、强筋、壮阳、种子(助孕)、益寿等二十 余种。这些作用在提高人体健康素质和预防保健 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是构成中医养生学的一个组 成部分。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和理论与医药一脉 相承。把药物学称为“本草学”也主要根源于中 国以植物为主的传统饮食文化。
粗粮好还是细粮好?要看对象情况。大米加工,损失近半,浪费 惊人。 贴秋膘的习俗如何评价? 为何麻辣食物流行?
15
清补法
清补法是应用补而不滋腻碍胃,性质平和或 偏寒凉的食物,有时也以泻实性食物祛除实 证,如清胃热,通利二便,加强消化吸收, 推陈而致新,以泻中求补。常用的清补食物 有萝卜、冬瓜、西瓜、小米、苹果、梨、黄 花菜等,以水果、蔬菜居多。
医食同源的提法不准确。
3
三、饮食养生法
中医饮食养生,习称“食养”、“食疗”,是泛指利 用饮食来达到营养机体、增进健康,进而辅助治疗疾 病的活动。《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说的 “谷肉果菜,食养尽之”,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 食治篇》中则指出“食能祛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 以资气血”。说明食物不仅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还具有调理补养及治疗作用,这是与现代营养学观点 是不完全相同的。
9
常入药膳的中药有一百多种,
中药中有些药物本来就是饮食中常食之品,如“药食同 源”的百合、山药、龙眼肉、芡实、荷叶、桑叶、决明 子、薏苡仁、赤小豆、山楂、杏仁、木瓜、枸杞子、莲 子、菊花、茯苓、红花、陈皮、薄荷、桑椹、高良姜、 昆布、海藻等。
10
常入药膳的中药有一百多种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饮食文化使得食物 的种类相当丰富,涉及人们常见的 “谷肉果菜”,谷指各种谷物粮食和 薯芋(山药)、豆类;肉是禽兽肉类, 鱼类和龟鳖、蚌蛤、蟹虾,以及部分 虫、蛇类;果为水果、干果和部分野 果;菜是各种蔬菜野菜。
8
食物有阴阳、寒热温凉等区别
(3)五味:食物的天然味道,中医食疗理论将其与五脏相 对应。例如大蒜、芥、辣椒等味辛辣,属肺;香蕉、柿子、 荸荠等味甜,属脾;柠檬、木瓜、米醋等味酸,属肝;苦 杏仁、咖啡、莲子芯等味苦,属心;盐、墨鱼等味咸,属 肾。 (4)气味:具有刺激性气味的胡椒、洋葱、辣椒等属阳, 适于虚寒之人;而气味淡的杏仁、枣、橘子水和味清淡的 香蕉、苹果、葡萄属阴,可用于清解内热。 (5)升降沉浮:食物在人体内产生作用和疗效时的路径和 部位趋向。例如酒性清扬,易使人头晕;生姜、葱白、薄 荷能使人发汗出汗;均以升散、上浮为特点。如梨能祛除 内热,西瓜可利水,杏仁有轻泻作用,均具沉降、向下的 特点。
6
三、饮食养生法
食疗的作用和药疗基本一致,主要 体现在扶正与祛邪两方面,药王孙 思邈特别强调指出“若能用食平疴, 适性遣疾者,可谓良工”,“为医 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 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并称“食治”乃“养生之极术”。
7
食物有阴阳、寒热温凉等区别
(1)阴阳:是按照食物对人体的作用特性来区分的。 阴性食物能滋阴,供养形体(如小麦、柿子、猪肉等)。 阳性食物能供热能,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能量基础(如 人参、白酒、咖啡等)。 (2)寒热温凉属性:是按照人食用食物后的反应特点 来分的,如蟹、西瓜、梨属寒性;杨梅、蜂蜜、萝卜属 凉性;牛乳、鸡、葡萄属温性;姜、芥、羊肉属热性。 有些食物食性平和,如甜杏仁、胡萝卜、米汤或米粥等 则为中性。
全吃与吃全:一位癌症患者的饮食原则 概念错误:食物中毒与投毒犯罪 西医营养学与中医膳食养生的理念区别:多多益 善与按需平衡
5
三、饮食养生法
宋代中医巨著《太平圣惠方》 专设“食治门”,记载有食疗 方剂160首,可以用于治疗28 种疾病,并将食疗的作用总结 为“病时治病、平时养生”。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收 录的食药并用之品也超过了 500种,为中医食疗提供了极 为丰富的资源品种。
1
饮食养生法
主讲:医学教授 李 颖
主办: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协办: 藏象养生学院
2
三、饮食养生法
(一)药食同源
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最基本的前提,人类对于药 物的最初认识也始于对食物的认识,也就是说人 类发现并利用药物的过程是与自身食谱范围扩充 的需要和对食物功效不断总结积累的过程紧密相 连的,药物与特定食物的功效是同源的,可以说 食物的保健和治疗作用是药物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