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人体解剖学骨骼标本的制作流程

合集下载

河南中学骨骼标本制作步骤

河南中学骨骼标本制作步骤

河南中学骨骼标本制作步骤
一、背景介绍
河南中学作为一所优秀的中学,拥有完备的生物实验室和骨骼标本制作工具。

骨骼标本制作是生物学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

下面将详细介绍河南中学的骨骼标本制作步骤。

二、准备工作
1.选择合适的动物或人类遗体。

2.清洗遗体并去除软组织。

3.将遗体放入水中浸泡至少两周以去除脂肪和其他杂质。

4.将遗体放入10%左右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数日,以去除所有软组织。

三、处理骨头
1.从溶液中取出处理后的遗体,并用清水冲洗干净。

2.将干净的骨头晾干。

3.对于需要修复或缺失部分的骨头,使用特殊材料进行修复。

四、制作标本
1.根据需要,将不同部位的骨头进行分离和组合。

2.使用特殊工具将各个部位连接起来,并加固以确保稳定性。

3.在标本的底部加入特殊支架,以便于展示和存放。

五、维护标本
1.将标本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2.定期检查标本是否有松动或损坏,并进行修复。

3.使用特殊工具和清洁剂进行清洁,并保持干燥。

六、总结
河南中学的骨骼标本制作步骤十分严谨,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才能完成。

这些步骤包括准备工作、处理骨头、制作标本和维护标本等。

通过这
些步骤,可以制作出高质量的骨骼标本,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人体结构
和功能。

谈人体解剖学骨骼标本的制作流程

谈人体解剖学骨骼标本的制作流程

谈人体解剖学骨骼标本的制作流程摘要】人体骨骼标本是学习解剖学运动系统、临床骨创伤科、临床麻醉、穿刺定位、医学影像学、中医针灸和推拿按摩最直观而又实用的教学工具。

制作完整、美观、逼真的人体骨骼标本能为教学、临床和科研带来较大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人体骨骼标本制作流程【中图分类号】R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2-0129-02解剖学人体骨骼标本的制作是一项琐碎、细致而复杂的工作,它既是一种体力活,也是一种技术活。

体力活是指专业人员要有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的敬业精神,对尸体的来源、处理、散骨的挖掘、清洗等都要亲自动手;技术活是指专业人员要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理论、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专业技能,对散骨的消毒、脱脂、漂白、上漆、串接、保存等一系列工序都要轻车熟路,了如指掌。

无论是尸体的处理、散骨漂白浓度的高低和时间长短的把握,还是串接过程中串接材料和方式的选择上,都要经过多次精心的设计、细致的琢磨和耐心的尝试,去找到最理想的办法,完成一副上好人体骨骼标本的制作,满足教学、教研和临床工作的需要。

故要做好一副完整、美观、逼真的人体骨骼标本,需遵循下列基本流程:一.尸体的来源及处理1.尸体来源通过公检法备案的死刑犯、自然死亡的病人、流浪者及死者家属自愿捐献的新鲜尸体或者遗体。

最好是成人的女尸或者男尸。

2.尸体处理尸体不需要防腐处理,将其埋在干湿度相当、深度适当、不引人注意且安全保密、又容易挖掘的地方。

埋葬前用不会腐朽的长筒丝袜将尸体的踝关节和腕关节包扎好,防止尸体腐败后挖掘时足骨和手骨的丢失,确保206块骨数目的完整。

埋葬时间为1—1.5年为最佳,不宜过长或过短。

过长易腐败过度,导致骨钙盐丢失,硬度和脆性增加,影响标本的使用寿命;过短易出现腐败不足,有机软组织附着于骨,影响标本的美观、光泽、保存和使用。

二.散骨的清洗与消毒1.散骨挖掘最好是专业人员挖掘和清点,有人挖掘,专人清点,避免出错。

制作骨骼模型_实验报告

制作骨骼模型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骨骼模型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2. 掌握骨骼模型制作的基本技巧和工具使用。

3. 通过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实验原理骨骼模型是用于教学、医学研究等领域的辅助工具,能够直观地展示骨骼的结构和功能。

制作骨骼模型需要根据骨骼的解剖学特征,运用雕塑、拼接等方法,制作出具有真实感的骨骼模型。

三、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骨骼标本、石膏粉、颜料、雕刻工具、切割工具、粘合剂等。

2. 实验工具:锯、锉、刀、刷子、尺子、量角器、绘图工具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了解骨骼标本的结构,熟悉各个骨骼的名称和位置。

(2)准备石膏粉、颜料等材料,确保材料质量。

2. 制作骨骼模型(1)根据骨骼标本,用切割工具将骨骼标本切割成所需的形状和大小。

(2)将切割好的骨骼放入石膏粉中,使其表面均匀覆盖一层石膏粉。

(3)用刷子将石膏粉均匀涂抹在骨骼表面,确保石膏粉填充骨骼的空隙。

(4)待石膏粉凝固后,用雕刻工具对骨骼模型进行修整,使其形状更加逼真。

(5)用颜料对骨骼模型进行上色,使骨骼模型更具观赏性。

3. 拼接骨骼模型(1)将各个骨骼模型按照解剖学位置进行拼接,确保骨骼之间的连接处严密。

(2)用粘合剂将拼接好的骨骼模型固定在一起,确保其稳定性。

4. 实验总结(1)观察骨骼模型的整体结构,分析其解剖学特征。

(2)总结骨骼模型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成功制作出一套骨骼模型,包括头骨、躯干骨、四肢骨等部分。

骨骼模型具有逼真的外观和准确的解剖学特征,可用于教学、医学研究等领域。

2. 实验分析(1)在制作骨骼模型过程中,切割、修整、拼接等步骤对骨骼模型的准确性和美观性至关重要。

(2)选择合适的石膏粉和颜料对骨骼模型的制作质量有直接影响。

(3)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六、实验结论本次实验成功制作出一套骨骼模型,达到了预期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了骨骼模型制作的基本技巧和工具使用,提高了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富有艺术性的人体标本制作过程简述-人体解剖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富有艺术性的人体标本制作过程简述-人体解剖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富有艺术性的人体标本制作过程简述-人体解剖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自身解剖结构的兴趣也变得越来越浓厚,为了更好地开展解剖科普教育以及培养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艺术创作及科学展示人体解剖陈列标本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选用体形正常、皮下脂肪少的尸体材料,这样做出的标本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标本制作过程中,除了展示标本的结构形态、位置色泽外,还要注重标本的艺术创作,既重点突出,做工精细,又能科学展示,从而便于学习者和参观者理解。

1、材料选择选择外观正常无畸形的尸体材料,这样做出的标本才会美观、清爽、自然。

由于尸源紧张,很多医学院校开始利用局部解剖下来的尸体进行再加工。

如干燥一些的可以制成骨标本、关节标本或肌腱标本,胸腹腔内容物可以制成单件脏器标本,颅腔内的可以制成脑标本,而肌肉和神经标本则一般不选择局解下来的尸体,采用保湿完好的尸体材料。

2、造型设计材料选好之后,需要科学构思,画好草图,就像雕刻大师在创作艺术品之前需反复斟酌、推敲设计方案一样。

例如,根据一段膝关节材料,可以从皮肤、浅筋膜、脂肪层、深筋膜、肌组织、腘窝深部的腘动静脉及神经乃至股骨腘面设计一个从四周到中心、由浅至深的梯形结构,从而表现出秩序美。

又如,根据整个尸体可以设计一个全身肌肉标本,造型可以是人体运动时的某个姿势,此种设计既能满足教学需要,又可以显示出生命的活力,不仅不会使学习者和参观者感到枯燥,而且可以使其感受到生命的伟大与神奇。

3、涂色与染色对标本进行色彩修饰的目的是使其结构更加醒目清晰,重点突出,便于辨认和识别,同时增加标本美感。

例如,涂染时动脉通常用红色,静脉用蓝色,神经用黄色,淋巴管和淋巴结用绿色,以利于区分;为了显示标本主要结构的本色,只在其周围涂染颜色用以陪衬;在血管灌注时注入不同颜色的灌注液,从而区分动脉、静脉和淋巴管。

总之,在涂色和染色时要注意色彩搭配,使其在整体上柔和协调,在相邻部位之间对比清晰,从而在艺术和实用两方面都达到的效果。

人体骨骼标本制作工艺

人体骨骼标本制作工艺

人体骨骼标本制作工艺人体骨骼标本制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不仅可以用于医学教育和研究,还可以用于博物馆展览和文化传承。

下面将从骨骼标本的制作流程、工具和材料、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制作流程1.收集骨骼首先需要收集到需要制作的骨骼,这些骨骼可以从医院、解剖室、骨科医生处等途径获取。

收集后需要进行消毒和清洗处理,以确保安全卫生。

2.去除软组织接下来需要将骨骼上的软组织去除,这可以使用刀具、剪刀、电动工具等工具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操作时应该尽可能避免损伤骨骼本身。

3.固定骨骼去除软组织后,需要将骨骼进行固定,以避免在后续加工过程中发生变形或损伤。

可以使用化学制剂、水泥、压缩装置等方式进行固定。

4.打磨和清理固定后需要进行打磨和清理,以确保骨骼表面光滑、无毛刺、无残留物等。

这个步骤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砂轮、钢丝刷、研磨机等工具。

5.鉴定和标记最后需要对骨骼进行鉴定和标记,以便后续使用时进行识别。

鉴定可以包括骨骼种类、性别、年龄等信息,标记可以使用标签、编号、颜色等方式进行。

二、工具和材料1.刀具:手术刀、剪刀、锯子等。

2.电动工具:砂轮、磨头、电钻等。

3.化学制剂:形成固定物质的化学药品等。

4.固定装置:压缩装置、支架等。

5.清洗用品:清洁剂、毛刷、水等。

6.标记用品:标签、笔、颜料等。

三、注意事项1.安全第一制作骨骼标本需要使用一些锐利的工具和化学药品,因此需要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

应该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等,注意通风换气,避免中毒和伤害。

2.遵循法律法规在进行骨骼标本制作时,需要遵循所在地的法律法规,不得违反伦理和人权原则。

3.尊重骨骼骨骼是人类遗体的一部分,需要尊重和保护。

在制作骨骼标本时,应该尽量避免损伤和变形,避免对人类遗体造成不必要的破坏。

4.准确标记骨骼标本的标记需要准确清晰,便于识别和使用。

标记应该包括骨骼种类、性别、年龄等信息,以便后续使用时进行鉴定和分析。

人体骨骼标本制作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需要严格遵循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制作出的骨骼标本质量和安全性。

骨头标本制作的方法

骨头标本制作的方法

骨头标本制作的方法骨头标本是生物学研究、教学以及博物馆展品中常见的一种展示物。

制作骨头标本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步骤,下面将详细介绍制作骨头标本的方法。

一、骨头采集制作骨头标本的第一步是采集骨头样本。

采集时需要注意保护好骨头,避免造成损伤。

可以选择已经死亡的动物尸体进行采集,也可以通过捕捉活体进行麻醉后采集。

采集时要注意保持骨头完整,并避免与其他物质混杂。

二、骨头处理采集到骨头样本后,需要对骨头进行处理。

首先,将骨头放入水中浸泡,去除骨头表面的软组织。

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通常需要几天到几个星期。

待软组织完全分解后,将骨头取出并清洗干净。

三、骨头脱脂骨头清洗干净后,需要进行骨头脱脂的步骤。

脱脂的目的是去除骨头中的脂肪和油脂,使骨头更加干燥。

可以将骨头放入稀释的酸性溶液中浸泡,也可以使用特殊的脱脂剂进行处理。

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通常需要几天到几个星期。

四、骨头漂白骨头脱脂后,需要进行骨头漂白的步骤。

漂白的目的是使骨头更加白净,去除骨头表面的污渍和色素。

可以使用过氧化氢等漂白剂进行处理,也可以将骨头暴露在阳光下进行自然漂白。

漂白的过程需要仔细控制时间和浓度,以免造成骨头的损伤。

五、骨头固定骨头漂白后,需要进行骨头固定的步骤。

固定的目的是使骨头更加坚硬和耐久,以便长期保存。

可以使用醋酸纤维素等固定剂进行处理,也可以将骨头浸泡在硬化剂中固定。

固定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通常需要几天到几个星期。

六、骨头组装骨头固定后,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骨头的组装。

组装的目的是将骨头的各个部分按照原来的结构重新组合起来。

可以使用特殊的胶水或者钢丝等材料进行组装,确保骨头的稳固和完整。

七、骨头保养制作完成的骨头标本需要进行保养,以保持其良好的状态。

可以使用特殊的保养液进行处理,也可以放置在恰当的环境中进行保存。

保养的过程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骨头标本的长期保存和展示效果。

通过以上的步骤,我们可以制作出精美的骨头标本。

制作骨头标本需要耐心和细致的操作,同时也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骨骼标本的制作

骨骼标本的制作

骨骼标本的制作首先是骨骼标本的制作方法一种为自然分解,通过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和腐生菌分解,这种方式适合制作大型动物的骨骼,但是制作时腐败的味道明显,需要有独立的制作或埋藏环境。

另一种是人为制作,通过解剖、剔肉、蒸煮、腐蚀、脱脂、漂白......等一系列人工操作的制作方式野外自然分解,适合在潮湿地区野外操作。

野外采集的标本中自然分解的是最常见的。

尸体在裸露的环境温度15摄氏度以上且具有腐生昆虫的环境中的腐败速度最快,保持湿度可以防止尸体表层脱水适于昆虫分解尸体,在这种环境中尸体会在2-3周内白骨化,还要防止食腐动物对骨骼的破坏,可在野外搭建零时的遮蔽或离地的支架,防止食腐动物的侵扰。

优点是便于操作,对于细小骨骼的损伤最小,鼻腔内的筛骨鼻窦等结构完整,缺点是制作过程中味道很大,骨骼腐败后颜色不一,后期的漂白和除臭比较费时。

浅层埋藏,适合埋葬的土壤最好是腐殖土和细砂,埋藏深度一米以内,保持土壤湿度。

适用于海岸漂浮的大型海洋哺乳动物的就地埋葬或大型动物骨骼的制作,也可以处理一些野外发现的高度腐败尸体的就地掩埋。

只是要注意,尸体的埋藏环境和土壤的酸碱度和湿度,这三点直接和尸体的分解时间有关。

具体操作基本没有,新鲜尸体或微腐尸体可以将皮和肌肉内脏做简单的去除,骨骼上残留少量的组织最好,腐殖土中腐生菌比较丰富,环境温度在20度以上保持土壤的湿度和温度的情况下基本在2-3个月肌肉组织基本分解完全。

在将分解完成的骨架挖出来的时候要格外仔细,注意细小的骨骼不要遗漏,逐层清理,并且在裸露出来的骨骼上做备注编号,方便以后的装架工作。

优缺点同上。

虫蚀法,这个方式类同与野外自然分解,主要是通过招引蝇和皮蠹、黄粉虫等肉食昆虫来分解骨骼表面残留的软组织。

皮蠹和黄粉虫是计较常见的食肉甲虫,适合室内操作。

皮蠹在国内均有分布,除冬季外均可招引,需要招引时在开阔地放置一个高十厘米以上的塑料盆两侧十厘米以上钻孔,孔径一厘米左右,其内放置鲜肉或干肉,最好有点味道的,上面加盖防雨水。

人体骨骼标本实验报告

人体骨骼标本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骨骼的基本结构,掌握骨骼的形态、位置和相互关系。

2. 熟悉骨骼的命名规则,了解骨骼的功能和生理作用。

3. 通过观察骨骼标本,加深对人体骨骼系统的认识。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人体解剖实验室四、实验材料1. 人体骨骼标本2. 解剖图谱3. 实验记录本4. 镜子5. 解剖镊6. 尺子五、实验方法1. 观察人体骨骼标本,记录骨骼的名称、形态、位置和相互关系。

2. 对照解剖图谱,加深对骨骼结构的理解。

3. 对比观察骨骼标本和人体,了解骨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实验内容1. 人体骨骼概述人体骨骼由206块骨骼组成,分为中轴骨和四肢骨两大部分。

中轴骨包括颅骨、脊柱、胸骨、肋骨等;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

2. 骨骼的命名规则骨骼的命名规则通常以骨骼的形态、位置和功能为基础。

例如,颅骨以“颅”字开头,表示位于头部;脊柱以“脊”字开头,表示位于脊柱;肋骨以“肋”字开头,表示位于肋部。

3. 骨骼的形态和功能(1)颅骨:颅骨包括颅盖和颅底两部分,保护大脑和神经系统。

(2)脊柱:脊柱由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组成,支撑身体,保护脊髓。

(3)胸骨:胸骨位于胸前,与肋骨相连,保护心脏和肺部。

(4)肋骨:肋骨呈弓形,与胸骨相连,保护胸腔内的器官。

(5)上肢骨:上肢骨包括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和指骨,负责手臂的运动。

(6)下肢骨:下肢骨包括股骨、胫骨、腓骨、髌骨、跗骨、跖骨和趾骨,负责下肢的运动。

4. 观察骨骼标本(1)观察颅骨标本,记录颅骨的形态、位置和相互关系。

(2)观察脊柱标本,记录脊柱的形态、位置和相互关系。

(3)观察胸骨和肋骨标本,记录胸骨和肋骨的形态、位置和相互关系。

(4)观察上肢骨和下肢骨标本,记录各骨骼的形态、位置和相互关系。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观察骨骼标本,掌握了人体骨骼的基本结构,了解了骨骼的形态、位置和相互关系。

2. 通过对照解剖图谱,加深了对骨骼结构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人体解剖学骨骼标本的制作流程
发表时间:2013-06-08T09:38:31.4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2期供稿作者:钱谷生郎妙郎蒋芳丽[导读] 保护方法一是人体骨骼标本连接后,要对连接部位的粗细铜丝扭紧固定好,防止搬运、观察使用时发生松懈脱落。

钱谷生郎妙郎蒋芳丽(云南曲靖医学高专科学校 655000)
【摘要】人体骨骼标本是学习解剖学运动系统、临床骨创伤科、临床麻醉、穿刺定位、医学影像学、中医针灸和推拿按摩最直观而又实用的教学工具。

制作完整、美观、逼真的人体骨骼标本能为教学、临床和科研带来较大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人体骨骼标本制作流程
【中图分类号】R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2-0129-02 解剖学人体骨骼标本的制作是一项琐碎、细致而复杂的工作,它既是一种体力活,也是一种技术活。

体力活是指专业人员要有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的敬业精神,对尸体的来源、处理、散骨的挖掘、清洗等都要亲自动手;技术活是指专业人员要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理论、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专业技能,对散骨的消毒、脱脂、漂白、上漆、串接、保存等一系列工序都要轻车熟路,了如指掌。

无论是尸体的处理、散骨漂白浓度的高低和时间长短的把握,还是串接过程中串接材料和方式的选择上,都要经过多次精心的设计、细致的琢磨和耐心的尝试,去找到最理想的办法,完成一副上好人体骨骼标本的制作,满足教学、教研和临床工作的需要。

故要做好一副完整、美观、逼真的人体骨骼标本,需遵循下列基本流程:
一.尸体的来源及处理
1.尸体来源通过公检法备案的死刑犯、自然死亡的病人、流浪者及死者家属自愿捐献的新鲜尸体或者遗体。

最好是成人的女尸或者男尸。

2.尸体处理尸体不需要防腐处理,将其埋在干湿度相当、深度适当、不引人注意且安全保密、又容易挖掘的地方。

埋葬前用不会腐朽的长筒丝袜将尸体的踝关节和腕关节包扎好,防止尸体腐败后挖掘时足骨和手骨的丢失,确保206块骨数目的完整。

埋葬时间为1—1.5年为最佳,不宜过长或过短。

过长易腐败过度,导致骨钙盐丢失,硬度和脆性增加,影响标本的使用寿命;过短易出现腐败不足,有机软组织附着于骨,影响标本的美观、光泽、保存和使用。

二.散骨的清洗与消毒
1.散骨挖掘最好是专业人员挖掘和清点,有人挖掘,专人清点,避免出错。

挖掘时从埋葬尸体的两端,自上而下或者是自下而上按顺序进行。

躯干骨挖掘时椎骨按顺序标号,肋骨既要按顺序又要分左右标号,四肢骨要分上下左右分开,以防混淆,不利于串接,同时应注意舌骨、尾骨、剑突的寻找,避免丢失。

2.散骨清洗每副散骨用铝合金大盆放置,用自来水浸泡,软刷清洗骨表面的泥土、杂草和污渍,干净后捞取铺在生白布上置于室内晾干。

3.散骨消毒通常用4~7%的84消毒液杀菌,但浓度不能过高,消毒时间不能过长,以防钙盐丢失,影响骨的硬度和标本的串接及寿命。

消毒清洗后捞取继续凉干等候脱脂、漂白。

三.散骨的脱脂、再漂白及上漆
1.散骨脱脂消毒后的散骨用有机溶剂二甲苯或者汽油密闭脱脂,尽量脱去长骨骨髓腔内的脂肪组织,若脂肪过多,还需从长骨两端开放骨髓腔,充分脱脂,让骨在保存和使用时不会出现溢脂现象,影响美观。

2.散骨再漂白脱脂后的散骨凉干后,再用3%的双氧水短期漂白,祛除入浸的二甲苯或者汽油后,清洗凉干。

漂白过程中要不时地翻动散骨,让双氧水释放更多的自由氧而发挥漂白作用。

3.散骨上漆或上胶选择上好的金光漆或者加热溶解的明胶溶液,均匀地涂抹在每块凉干骨的表面,隔绝骨与外界空气的接触,防止骨的氧化、风化、防潮变霉,让保存和使用时间更长。

四.散骨的串接与保护
1.串接工具常用工具有电钻及各型配套钻头、钢锥、板牙(丝公和丝母)、钳子(尖头和平头)、钉锤等。

2.串接材料一般材料有铜丝、铜片、电阻丝、铁丝、螺钉及螺帽等;特殊材料有特制的不锈钢支架(支撑脊柱用)、硬塑底座、PVC 材料制成的各部椎间盘、耻骨联合、肋软骨等。

3.串接顺序先脊柱,再胸廓,后四肢和颅骨。

3.1串接脊柱时,先将骶骨牢牢固定于不锈钢支架上,然后自下而上将大小合适、厚度合理的椎间盘与各部椎骨顺次用粗铜丝连接起来,最后固定在枢椎齿突上。

3.2串接胸廓时,先将肋骨后端的肋头和肋结节与肋凹和横突小凹用细铜丝连接,暂时固定在脊柱背面两侧;然后将肋骨的前端与胸骨的两侧缘用细铜丝固定;最后用平头钳将连接胸廓的细铜丝扭紧,显露正常胸廓的基本外形。

为了胸廓的稳固,再用细铜丝按肋间隙的宽度自上而下将每肋固定,上连接于颈椎和下连接于腰椎上。

3.3串接四肢时,根据单轴关节、双轴关节和多轴关节的类型和需要,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连接。

连接最为复杂的是手骨和足骨,需要精心细致的揣摩和操作,准确地地展示手和足的构造和外形。

3.4串接颅骨时,先用有弹性的电阻丝连接颞下颌关节,再沿经枕骨大孔的直线在颅顶上打孔,最后将颅固定在脊柱环椎上。

4.注意事项串接时要注意各部骨的名称、数目、位置及顺序,不能连接错误;全身各部连接用电钻钻孔时要选择好钻头的大小、钻孔的部位,保证连接时到位,同时要注意钻孔时的力度,尽量不破坏骨的结构。

4.1脊柱连接时,要注意各部椎间盘的形态、大小、厚度与各部椎骨相吻合和耻骨联合上大下小的关系,同时要体现脊柱的四个生理性弯曲。

4.2四肢骨连于躯干时,上肢带骨要注意肩胛骨连于肋的准确位置和摆放关系;下肢带骨要注意保持60°的骨盆倾斜角。

4.3胸廓串接时要注意12对肋的正确顺序、肋椎关节和胸肋关节面的最佳吻合,同时要调节好肋间隙的适宜宽度并用细铜丝依次固定。

4.4颅骨连接时要保证环枕关节面的吻合后,再选择颅顶的打孔,以保证正常的解剖学姿势。

5.保护方法一是人体骨骼标本连接后,要对连接部位的粗细铜丝扭紧固定好,防止搬运、观察使用时发生松懈脱落。

二是将人体骨骼标本用特制的,具有较好密封性的有机玻璃缸罩住置于陈列室,可以防尘、防潮、防氧化和防风化,延长使用寿命。

三是在教学使用时,教师可以用来示教,学生使用时一定强调要爱护、珍惜标本的来之不易和珍贵。

参考文献
[1]柏树令,系统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2
[2]刘执玉,系统解剖学,科学出版社。

200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