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时分秒文字表示法:11时55分(12秒)电子表示法:11:55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2、钟面上有( 12 )个数字,( 12)个大格,( 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1 )个大格,也就是( 5 )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 1)小时,走一圈是(12)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 1)分钟走,1大格是( 5 )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即(1)小时;秒针走1小格是( 1)秒钟,走1大格是( 5)秒钟,走一圈是(60)秒钟即(1)分钟。
4、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5秒钟)。
5、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6、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7、常用时间单位:时、分、秒。
8、时间单位: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一刻=15分一天=24小时9、跑步比赛用时间最短的最快。
10、计算一段时间的方法(1)从钟面上数格子,数开始到结束分针走的格数。
(分针走一小格为1分,一大格为5分,时针走一大格为1时)(2)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公式: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例题1:少儿节目每晚6:10播出,6:30结束,一共播放多长时间?方法一:6:30一6:10=20(分钟)。
方法二:如下图所示,分针从2走到6,走了4个大格,4×5=20(分)所以是20分钟。
例题2:文文的学校8:10开始上课,每节课40分钟,第一节课什么时间下课?8时10分+40分=8时50分答:第一节课8时50分下课。
例题3:一场篮球比赛用了40分钟,下午4:20结束,这场篮球赛什么时间开始的?4时20分—40分=3时40分,即3:40开始的。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一、数的认识1.自然数的认识:a.自然数是从1开始逐个往后数的数,用N表示。
b.掌握自然数的顺序,可以进行自然数的比较大小。
2.整数的认识:a.正整数:大于零的整数。
b.负整数:小于零的整数。
c.零:表示没有数的数量,既不是正整数也不是负整数。
d.了解整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概念。
3.分数的认识:a.分数是表示整体被平均分成若干份的数。
b.了解分子、分母、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
c.比较大小:相同分母,分子大的分数大;相同分子,分母小的分数大。
二、加减运算1.整数的加减法:a.同号两数相加,结果的符号不变,数值相加。
b.异号两数相加,结果的符号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数值取两个数的绝对值之差。
c.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2.分数的加减法:a.分数的加法:分子相加,分母保持不变。
b.分数的减法:分子相减,分母保持不变。
c.化简结果:将结果进行化简为最简分数。
三、数的整体与部分1.整数的整体与部分:a.将一个数整体平分成若干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是整体的1/4,即整体的16份就是16个1/4。
b.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通过计算整体或部分的数量来推得另一部分或整体的数量。
2.分数的整体与部分:a.将一个数整体平分成若干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是1/8,可以找到其中的1/8、2/8、3/8、4/8、5/8、6/8、7/8等部分。
b.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通过计算整体或部分的数量来推得另一部分或整体的数量。
四、整数的乘法1.整数的乘法:a.同号两数相乘,结果为正数。
b.异号两数相乘,结果为负数。
五、整数的除法1.整数的除法:a.被除数除以除数,商的符号由被除数和除数的符号决定,结果为正数或负数。
b.商和余数的概念:被除数除以除数所得的商为商,所得的余数为余数。
六、几何图形的认识1.认识平面图形:a.点:空间中没有长度、宽度和高度的图形元素。
b.线段:由两个端点和它们之间的点组成,没有宽度的图形。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以下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汇总:
1. 自然数的认识:
- 自然数的概念
- 数的顺序
- 数的读法和写法
- 自然数的大小比较
2. 加法和减法:
- 加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 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 加法和减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 进位与退位运算
3. 长度的认识:
- 长度的比较
- 长度的测量和计量(使用尺子测量长度)
4. 数字的拆分和组成:
- 数字的展开
- 数字的合并
5. 乘法:
- 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 乘法口诀表(小于等于9)
- 乘法的分配律和乘法的零
6. 数的分解和组合:
- 数的分解(将一个数分解成若干个加数的和)
- 数的组合(根据数的分解结果进行组合)
7. 形状的认识:
- 不同形状的比较和分类
- 图形的名称和性质
8. 数字的比较:
- 数字的大小比较
- 使用不等号进行数字的比较
9. 简便算法和方程:
- 简便算法(把计算中的乘法、除法问题转换成加法、减法问题)
- 方程的解法(使用方程求解问题)
10. 简单的数据统计:
-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 数据的分组和统计。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两、三位数乘(除)一位数1、口算1818××4时,先算(时,先算(101010)×)×)×44,再算(,再算(88)×)×44,最后算(,最后算(404040)+()+()+(323232)),得(7272))。
计算计算6969÷÷3时,先用十位上的6除以3,得(,得(22)个(十);再用(;再用(99)除以3,得(,得(33)个(一)。
2、(1)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
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最多只能多一位)。
判断方法:看最高位和一位数相乘是否满十。
如果满十,积多一位;如果不满十,还要再看后一位相乘的情况再判断。
几位数的几要大写。
(2)(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判断方法:看被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判断方法:看被除数首位是否够除,如果够除,商一定是三位数,如果不够除,商就一定是两位数。
商就一定是两位数。
3、0乘任何数都等于0,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 任何数和1相乘还等于这个数,任何数加或减0还等于这个数。
还等于这个数。
4、乘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不一定有0。
例:201×3=603、207×3=621 乘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这么多个零。
例:500×6=3000 被除数的中间有0,商的中间不一定有0。
例:306÷2=153 被除数的末尾有0,商的末尾不一定有0。
例:820÷4=205 5、判断: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比这两个数相加的和大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比这两个数相加的和大(×)(×) 例:1×3=3,1+3=4 6、除法竖式计算的法则:、除法竖式计算的法则:①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
①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全册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班级姓名学号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两位数乘一个不为0的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
(2)三位数乘一个不为0的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3)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4)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积不一定有0。
(5)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乘数末尾有几个 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 0,所以积的末尾一定有0。
【至少有这么多个零】(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一个数乘以倍数;倍数关系一定要看清后再选择合适的方法。
(7)一个数连续乘两个数,就等于这个数乘后面两个数的乘积。
如:150×3×2=150×6(8)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变大用乘法,变小用除法,求倍数也是用除法”】(9)“一个来回”是走了这段路的两次。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1)常用的质量单位是千克和克。
(2)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作公斤。
(3)称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4)常用的秤有电子秤、盘秤、台秤、体重秤、天平……(4)1千克有多重——5个大苹果大约重1千克;10个橘子大约重1千克;18个鸡蛋大约重1千克;4本数学书大约重1千克。
(5)1克大约有多重——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5粒黄豆大约重1克;(6)几种常见物品的质量——1个三年级学生的体重大约是30千克;1本数学书大约重250克;1只苹果大约重200克;1只鸡蛋大约重60克;1枚1角硬币大约重3克;1枚1元硬币大约重6克;(7)1千克=1000克。
(8)健康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以不超过5克为宜。
(9)水+空杯=总重,总重-水=空杯,总重-空杯=水。
(10)一定要看清单位,是以克为单位还是以千克为单位,单位不一样一定要换算单位。
(完整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汇总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目录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第二单元:千克和克 (3)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6)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9)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12)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 (13)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5)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重难点: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用0前面的数去相乘,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来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来计算。
3、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去乘两、三位数的每一位,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哪一位乘得的积满了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4、估算:把两、三位数看作整十数或整百数去和一位数相乘,乘得多少就约等于多少。
5、0乘任何数都得0。
5、乘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不一定有0;乘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不少于几个0。
7、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练习题一、填空1、因为3×5=15,所以30×5 得 15 个(),300×5 得15 个()。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2、326×2的积是()百多。
150×8的积的末尾有()个0.3、□02×7的积是四千多,□里最小填(),最大填()二、判断1、3×8的积再加上3,等于3×9的积。
()2、283与9的乘积至少是2700.()3、小红有8支铅笔,小丽有4支铅笔,小红的铅笔是小丽的4倍。
()4、一辆大客车能坐58人,3辆大客车至少能坐180人。
()5、两位数与一位数相乘,结果一定是两位数。
()三、用竖式计算243×2= 3×312= 5×26= 4×150= 198×3= 6×524= 355×8= 7×602=四、解决问题1、2015年有52个星期零1天,2015年有多少天?2、学校有3个书架,每个书架都放了204本书,借出394本,还剩多少本?3、小张加工了 102个零件,小李工作了6小时,每小时加工16个零件。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全册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班级姓名学号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两位数乘一个不为0的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
(2)三位数乘一个不为0的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3)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4)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积不一定有0。
(5)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乘数末尾有几个 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 0,所以积的末尾一定有0。
【至少有这么多个零】(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一个数乘以倍数;倍数关系一定要看清后再选择合适的方法。
(7)一个数连续乘两个数,就等于这个数乘后面两个数的乘积。
如:150×3×2=150×6(8)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变大用乘法,变小用除法,求倍数也是用除法”】(9)“一个来回”是走了这段路的两次。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1)常用的质量单位是千克和克。
(2)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作公斤。
(3)称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4)常用的秤有电子秤、盘秤、台秤、体重秤、天平……(4)1千克有多重——5个大苹果大约重1千克;10个橘子大约重1千克;18个鸡蛋大约重1千克;4本数学书大约重1千克。
(5)1克大约有多重——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5粒黄豆大约重1克;(6)几种常见物品的质量——1个三年级学生的体重大约是30千克;1本数学书大约重250克;1只苹果大约重200克;1只鸡蛋大约重60克;1枚1角硬币大约重3克;1枚1元硬币大约重6克;(7)1千克=1000克。
(8)健康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以不超过5克为宜。
(9)水+空杯=总重,总重-水=空杯,总重-空杯=水。
(10)一定要看清单位,是以克为单位还是以千克为单位,单位不一样一定要换算单位。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考点整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重点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不看乘数末尾的0,借助表内乘法计算2.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先找到两位数、三位数的近似数,再估算。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
用除法解决。
4.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5.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我们可以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先分别乘以一位数,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合起来就是所求的积。
6.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一位):①归纳:用一位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用一位数乘被乘数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就向百位进几。
②注意:为了防止忘记,进位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
7.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①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向十位进几;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向百位进几;③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百位上的数,积满几千向千位进几;④不要漏加进位数字。
8.三位数(中间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中每一位上的数(包括0),当个位乘的的积向十位进位时,将进上来的数写在十位上,如果个位上没有进位,那么十位上就用0占位。
9. 三位数(末尾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一位数要与它的末尾0前面的数对齐,先乘0前面的数,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10. 解决问题一个来回是走了这段路的两次。
对折绳子和对折纸:规律:每对折一次平均分的份数是前一次的两倍。
判断: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比这两个数相加的和大(×)第二单元千克和克1.千克和克的认识:①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
千克又叫作公斤。
②2包盐重1千克。
4本数学书约重1千克。
书包约重2千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不看乘数末尾的0,借助表内乘法计算
2.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先找到两位数、三位数的近似数,再估算。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
用除法解决。
4.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5.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我们可以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先分别乘以一位数,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合起来就是所求的积。
6.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一位):
①归纳:用一位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用一位数乘被乘数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就向百位进几。
②注意:告诉学生,为了防止忘记,进位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
7.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①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向十位进几;
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向百位进几;
③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百位上的数,积满几千向千位进几;
④不要漏加进位数字。
8.三位数(中间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
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中每一位上的数(包括0),当个位乘的的积向十位进位时,将进上来的数写在十位上,如果个位上没有进位,那么十位上就用0占位。
9. 三位数(末尾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
乘数末尾有0的,一位数要与它的末尾0前面的数对齐,先乘0前面的数,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10. 解决问题
一个来回是走了这段路的两次。
对折绳子和对折纸:
规律:每对折一次平均分的份数是前一次的两倍。
判断: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比这两个数相加的和大(×)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
1.千克和克的认识:
①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
千克又叫作公斤。
②2包盐重1千克。
4本数学书约重1千克。
书包约重2千克。
③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电子秤、体重秤、大型台秤、小型电子秤、天平、盘秤、杆秤、小型台秤。
④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⑤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
⑥1千克=1000克1000克=1千克
⑦水+空杯=总重,总重-水=空杯,总重-空杯=水。
⑧一定要看清单位,是以克为单位还是以千克为单位,单位不一样一定要换算单位。
⑨知识补充:
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
重量单位:千克和克。
填写单位时一定要看清是填长度还是重量。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①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②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作长,短边的长叫作宽;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作边长。
④正方形是长宽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
2.认识周长:
围成图形的每条边的总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长+宽)×2 =长×2+宽×2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篱笆最长=长×2+宽;篱笆最短=宽×2+长
4.解决问题
①剪(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原来长方形的宽。
②画图题:画一个周长是多少的长方形,先让周长÷2,得到长加宽的和,然后再将和分成,确定长和宽。
③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说明它们长与宽的和相等,但长和宽不一定分别相等。
④正方形的边长扩大几倍,周长也扩大几倍。
⑤把一个图形剪成两个图形之后,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之和肯定大于原来图形的周长。
⑥把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的图形,这个图形的周长小于原来两个长方形周长的和。
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整十整百的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再想一想这几个十除以除数等于多少个十;也可以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几,最后算得的结果就是几个十。
2.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尾能整除):
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要从十位除起,除得的商要写在十位上,然后再接着往下除,商要写在被除数上;
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要从百位除起,除得的商要写在百位上,然后再接着往下除,商要写在被除数上;
3.除法的验算:
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用商和除数相乘,验算有余数的除法,用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
4.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尾不能整除):
当首位不能整除时,余下来的数要和后一位上的数合起来组成新数再除
5.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百位不够商1,就把百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合起来除以除数,得数写在商的十位上,然后再把余下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得数写在商的个位上,每次所得的余数要比除数小。
6.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①0除以或乘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
②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没有余数的):在除法笔算过程中,遇到被除数中间哪一位上的数是0且前一位没有余数时,这一位上的商就是0,要在这一位上商0;
③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没有余数的):在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过程中,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尽,个位又是0,就不必再除下去,只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就可以了。
④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除的过程中有余数):一位数除三位数,在求出商百位上的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十位不够商一,要商0占位,余下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继续除。
⑤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除的过程中有余数的):(1)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得尽,个位上又是0,就不必再除下去,只要你在个位商0就可以。
(2)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得尽,而被除数个位上的数又比除数小,就不必再除,只要在商的个位写0,被除数个位上的数落下作为余数。
7.解决问题
① 比赛中,单打是2人一组,双打是4人一组。
② 一个数除以2再除以4相当于除以了8。
(2×4=8)
③ 遇到师生坐船,师生乘车,和给商品装箱等问题,除得的余数也要考虑,最后别忘记让商再加1才是最后需要的数量。
如果题中说明了有几位老师,要把老师的数量加到总数中。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1.从条件想起
①要弄清题中每个条件的含义,看清要求的问题;
②可以从条件开始想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③可以列式计算,也可以列表找出答案;
2.间隔排列
一一间隔两种物体排成一行,两端相同,两端物体个数-中间物体个数=1,两端不同,两种物体的个数相等。
3.解决问题
① 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8个,到第三天是共增加了2个8,第五天是增加了4个8。
② 不太明白谁多谁少或者不清楚相互关系时,要画线段图。
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1.平移:
沿着同一方向、路线是直直的,这样的运动是平移
2.旋转:
绕着一个固定的中心转,这样的运动是旋转。
3.轴对称图形:
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1.认识几分之一:
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是几分之一
②我们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这样的1份,就是1/2。
1/2是一个分数,分数中间的短横线叫分数线,下面表示平均分成2份的这个2叫分母,上面这个表示这样一份的1叫分子。
2.认识几分之几:
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几份是几分之几。
②分数大小比较: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分数大,分子小,分数小;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小,分数大,分母大,分数小。
3.简单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4.解决问题:
必须是平均分,才能用分数去表示其中的一部分。
(这里一般出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