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前后教案

合集下载

《上下前后》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上下前后》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上下前后》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教案设计《上下前后》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上与下、前与后它们具有相对性,并能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在学习活动中,借助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抽象出四个方位词,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把学生生活中的位置认识提升到数学化的认识,体会方位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空间观念。

目标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上、下、前、后等空间方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表述清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将学生的生活中位置经验转化为数学化位置的认识,能用四个方位词准确的表达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前、后”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谈话引入(一)活动中初步感受上下。

1.学生按要求做:把数学书放在桌面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

2.说一说:桌面上有什么?数学书的上面有什么?铅笔盒的下面有什么?(二)活动中初步感受前后。

学生举手发言:自己的前面有几名同学?后面有几名同学?(三)揭示课题。

今天学习上、下、前、后。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活动,初步感受上、下、前、后,从而揭示课题。

】二、交流辨析,探究新知(一)引导观察,认识“上、下”。

1.课件出示主题图: 江上大桥图2.学生观察,交流讨论。

(1)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2)你能用“上、下”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交通工具的位置吗?(3)大家一会儿说火车在上面,一会儿又说火车在下面,火车到底在哪里呀?这是怎么回事啊?(4)怎样才能说清楚呢?3.小结:有时我们需要说清楚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这样别人才能听明白各种物品的位置。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让学生在对这幅情境图的观察和表述中,根据轮船、火车和汽车三者的位置关系,认识“上、下”方位,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上下前后(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上下前后(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上下前后(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上下前后的空间方位词。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正确理解和运用上下前后的空间方位词。

2. 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位置。

教学难点:1. 理解和运用空间方位词的准确性。

2. 描述物体位置时的语言表达。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 教学素材(如图片、模型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的环境,让学生说出自己座位的前后左右。

2. 提问:谁能告诉老师,你的座位是在前面还是后面?是在上面还是下面?二、探究(10分钟)1. 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中有两个物体,一个在另一个的前面,一个在另一个的后面。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

3. 提问:谁能告诉老师,哪个物体在前面?哪个物体在后面?4. 引导学生总结出“前面”和“后面”的概念,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两个词的意思。

三、实践(10分钟)1. 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中有两个物体,一个在另一个的上面,一个在另一个的下面。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

3. 提问:谁能告诉老师,哪个物体在上面?哪个物体在下面?4. 引导学生总结出“上面”和“下面”的概念,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两个词的意思。

四、巩固(10分钟)1. 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中有多个物体,让学生根据图片中的物体位置,用“前面”、“后面”、“上面”、“下面”等词语进行描述。

2.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检查描述是否准确。

五、总结(5分钟)1.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包括“前面”、“后面”、“上面”、“下面”等空间方位词的意思和运用。

2. 提问:谁能告诉老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空间方位词?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六、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观察家里的环境,用“前面”、“后面”、“上面”、“下面”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记录下来。

第二单元 第1课时《上下前后》(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二单元 第1课时《上下前后》(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二单元第1课时《上下前后》(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感知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 使学生能运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渗透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上下前后的概念。

2. 运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感知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运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上下前后的图片。

2. 实物:铅笔、橡皮、尺子等。

3. 小组活动材料:积木、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上下前后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现象,教师总结:上下前后是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二)探究新知1. 教师出示铅笔、橡皮、尺子等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2. 学生尝试用上下前后描述这些实物的位置关系。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用积木、玩具等材料搭建不同的场景,并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4.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个别辅导。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检查练习题的正确性。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上下前后的概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点评并鼓励。

(五)课后作业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上下前后描述生活中的物体位置关系。

2.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家长签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2. 板书内容:(1)上下前后的概念(2)运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了上下前后的概念,并能运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前后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前后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前后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前后优秀教案第【1】篇〗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2、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小明前面是谁?后面呢?”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前、后。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二、探究新知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前、后的例子吗?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前、后的含义。

(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2)出示主题图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轮船上面有什么?大货车前面是什么?小汽车后面有什么?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3、看书第9页,完成书上填空并完成做一做。

指名口答并订正。

三、活动1、拍手游戏。

(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

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3、做个老鹰抓小鸡的小游戏。

小华做老鹰,小林、小东、小平、小云、小玉5人依次抓着前面一个人的后衣角,开始游戏,老师提问,小东前面是?小云住小玉的哪个面?看图再说一说,老师找学生起来,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并解答。

四、小结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五、作业布置完成书本第11页的练习二的第1、2、3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2.1 上 下 前 后 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2.1 上 下 前 后   人教版

标题: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2.1 上下前后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含义和运用。

2. 利用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描述物体位置。

3.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含义和运用。

2. 教学难点:利用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描述物体位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谜语、故事等形式引出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新知(1)出示教材第22页的例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物体的位置关系。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含义。

(3)教师总结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定义,并板书。

3. 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23页的练习1,让学生运用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描述物体位置。

(2)完成教材第23页的练习2,让学生根据方向词找出隐藏的图形。

4. 实际应用(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用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描述它们的位置关系。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互相描述对方的位置关系。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含义和运用。

6. 布置作业完成教材第24页的练习3,让学生运用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描述物体位置。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使学生掌握了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含义和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环节中的学生自主描述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含义。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上下前后》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上下前后》

标题: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上下前后》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上下前后等空间方位词,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他们能够观察并判断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他们能够根据描述想象出物体的位置。

教学内容:1. 上下前后的概念2. 描述物体位置的词语3. 判断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物体的位置,如“铅笔在书本的上面”、“橡皮在书本的下面”等。

2.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上下前后》。

二、讲解与示范(10分钟)1. 教师讲解上下前后的概念,通过图片或实物进行示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2. 教师示范如何用上下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如“书本在桌子的上面”、“椅子在桌子的下面”等。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并尝试用上下前后等词语描述它们的位置。

三、实践与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用上下前后等词语描述它们的位置,并进行口头练习。

2.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描述物体的位置,并判断是否正确。

3. 教师选择一些学生进行示范,展示他们如何用上下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四、巩固与拓展(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描述物体位置的句子,让学生判断句子是否正确,并进行改正。

2. 学生尝试自己描述一些物体的位置,并进行口头练习。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尝试用上下前后等词语描述它们的位置,并进行口头练习。

五、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上下前后等词语的用法和重要性。

2.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上下前后等词语描述家里的物体位置,并进行书面练习。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能够正确使用上下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2. 检查学生的作业,是否能够正确使用上下前后等词语描述家里的物体位置。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 上下前后 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 上下前后 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 上下前后人教新课标教材版本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初步认识“上下前后”的概念,并理解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2.学生通过游戏等活动,巩固上下前后的概念并能够根据要求进行操作。

教学重点1.认识上下前后的概念。

2.理解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1.学生从平面概念到空间概念的转变。

2.学生理解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1.上下前后的概念2.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教学方法1.图片展示法。

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2.游戏教学法。

通过游戏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并在游戏中体会其应用价值。

导入1.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环境,引导学生发现教室中存在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

2.教师通过图片展示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并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呈现1.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上下前后的概念。

2.借助游戏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加深对其理解。

讨论1.让学生分组,将教室中的物品按照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进行排列,并分享自己组的排列方法。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设计游戏或活动,以巩固上下前后的概念。

总结1.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上下前后的概念。

2.让学生回答如下问题,以盘点自己的学习收获:这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教学评估1.游戏或活动的评估。

评估学生在游戏或活动中所体现出的对上下前后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互动讨论的评估。

评估学生在互动讨论中能够理清思路,表达清晰。

1.家庭作业:以教室为背景,让学生在家练习上下前后概念的理解,并将发现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拍照或绘制地图。

2.自主学习: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等渠道了解更多的上下前后概念。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了上下前后的概念,并理解了这些概念的位置关系。

同时,通过游戏等活动,学生掌握了上下前后概念的应用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将会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前后教案(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前后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前后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前后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 能辨认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能在同一场所辨认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 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

4.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具准备:挂图、小动物贴图。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师: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学生汇报。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新课1. 上、下出示主题图,师: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

2.前、后让一组学生排成一纵队,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学会用“前”、“后”来准确描述。

在黑板上贴出小动物贴图,让学生用“前”、“后”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指名说。

三、集体游戏1. 一切行动听指挥请几名学生在教室内随意走动,当教师说“停”时,向全体同学说一说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求用上所学的方位词“上”、“下”、“前”、“后”。

2.画鼻子在黑板上画一动物头像,让学生轮流给小动物添上鼻子,做游戏的学生需蒙上眼睛,其他学生可用所学方位词提醒该同学,让其顺利添上鼻子。

四、全课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设计:上、下、前、后上下的含义前后的含义〖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前后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位置——上下前后
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主题图以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过程与方法:经历上下、前后空间位置关系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认识物体空间位置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一定的辨别空间方位的能力。

教学用具:课件,交通情景挂图,十二生肖图。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位置
在教学《上、下》时,可以利用投影片,让学生先感受清澈江河的美丽,再让学生想一想我镇的太平河,一边是绿的,另一边却是黑的,从而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如果不好好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江河,那么一条条清澈碧绿的江河总有一天会变成一条条又黑又臭的江河。

因此,我们应当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珍惜绿水。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上、下”的位置关系。

①观察画面,认知“上、下”的位置关系。

师:这么有序的交通,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挥吗? (红绿灯)
师:对,是红绿灯,它们的作用可真大。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里的红、黄、绿灯是怎么摆的呢?与同桌小朋友轻声说一说。

联系实际提问:刚才,同学们把3盏灯的上、下位置关系说得很清楚,(板书:上下)再看看,在我们的教室有这样的上、下位置关系吗?我们的身体上呢?
②练习。

把数学书放存课桌的上面,把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然后把你的双手压在文具盒上面。

说一说,数学书上面是什么?你的双手下面是什么?
(2)教学“前、后”的位置关系。

①认知“前、后”的位置关系。

下面,请小朋友继续看画面,绿灯亮了,汽车继续前行,这时,画面上有几辆车,你能不能用“前、后”来说说它们又是什么位置关系呢?
学生交流。

(教师适时板书:前、后)
师:你喜欢哪辆车,就用“前、后”说说它的位置。

⑦练习。

a.出示十二生肖图,让学生说说谁排在最前面,谁排在最后面,谁排在谁的前面,谁排在谁的后面。

b.教室里的座位也有前、后这样的位置关系,看看你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也可以说,你在这个同学的在另一个同学的(被念到的同学请站起来)。

还可以问:从前往后数,他的前面有几个人?后面呢?
三、运用知识.巩固练习
(1)师生一起玩“做一做”的游戏。

然后同桌两人出座位玩边说方向位置边拍手的游戏。

(2)做“说反话”游戏。

四、质疑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师指着板书) “上”“下”“前”“后”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碰到,你能向老师这样举例子说明吗?学会了“上、下、前、后”的位置知识,我们就要懂得在生活中将它们进行应用。

请小朋友回家后结情境给父母说一说生活巾的“上、下、前、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