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届⾼三第⼀次模拟考试语⽂试题及答案解析成功⽆捷径,想着点⼦去找捷径的朋友,注定不会有收获。
认认真真,勤勤恳恳,⼀步⼀个脚印,懂得坚持的朋友才会是最后的赢家。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2020届⾼三第⼀次模拟考试语⽂试题及答案解析,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试卷试题⼀、现代⽂阅读(36分)(⼀)论述类⽂本阅读(本题共3⼩题,9分)阅读下⾯的⽂字,完成下⾯⼩题。
⼈⼯智能机器⼈写的诗、画的画、作的曲并不能被称作艺术品,因为艺术是创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其主观情感的呈现,⽽艺术活动更多是⼀种创造的过程,它充满感性⾊彩,⼈类艺术创造最⼤的特征就是情感化。
⽽⼈⼯智能是理性的,它整套艺术⽣产逻辑基于数据,即便⼈⼯智能的⽂艺创作开始加⼊情感激发和随机化模块,但创作的内容仍然是从⼤量作品中提取、分解、组合⽽成,这种重组⽅式不能称为情感化的艺术创作。
⼈⼯智能⽬前没有可能创造与⼈类智⼒相当或者超过⼈类智⼒的作品,因为极具个⼈⾊彩的创造性活动是⽆法复制的。
⼈类对⼈⼯智能⽂艺创作能⼒的抗拒和排斥,⼀⽅⾯基于主观情感上的“⼀时难以接受”,因为在⼈⼯智能时代,⽂学艺术可能会是⼈⼯智能机器⼈留给⼈类的最后⼀⽚施展才华的乐园;另⼀⽅⾯,⼈⼯智能在⽂艺⽅⾯的“造诣”,尚处在“低幼”阶段,离⼈类的⽂艺创作⽔平还差很远,并且在相当长⼀段时间内,仍然难以跟⼈类匹敌。
以微软机器⼈“⼩冰”的绘画作品为例,乍⼀看,颇具“艺术⾊彩”,但仔细观察会发现那些作品仍然难以摆脱元素堆砌的痕迹。
就像“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这个主题,⼩冰所画的内容基本上都在“建筑”“⼈”“家具”这⼏个模棱两可的元素上来回重复。
⽽即便是输⼊“城市”这个关键词,⼩冰依旧会把城市跟椅⼦、时钟这类元素联系到⼀起,画作也不算完整,甚⾄过于抽象。
⼈⼯智能对于⼈类⽣存现实基础的改变,迫使⼈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作家和艺术家在艺术活动中的地位、艺术存在的意义及其终极⾛向等⼀系列问题。
(完整word版)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卷(一)

2020 年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卷(一)阐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以下各小题。
①建设智慧社会是我国在新时代掌握信息化带来的重要时机、以信息化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
智慧社会作为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民生、智慧城市等各种智慧系统的总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
②回顾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三条相辅相成、相融相生的主线。
数字化确定基础,实现数据资源的获取和积累;网络化构造平台,促使数据资源的流通和汇聚;智能化展现能力,经过多源数据的交融剖析表现信息应用的类人智能,帮助人类更好地认知复杂事物和解决问题。
当前,我们正在进入信息化新阶段,即以数据的深度挖掘和交融应用为主要特色的智能化阶段,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表现交融发展新态势。
信息化新阶段已经开启的一个重要表征,就是信息技术开始从助力经济发展的辅助工具向引领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转变,进而催生一种新的经济范式——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的发展以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网络化重构和智能化升级为前提,其重要表现形式就是社会活动在人、机、物三元交融环境中的高度智能化,进而形成智慧社会。
③我国先期的信息化建设在各个领域积累了大量数据。
当前,新的数据更是表现指数增添态势。
但是,要实现从数据大国向数据强国转变,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对高质量海量多源异构数据资源的迫切需求,数据的“盘活”和“赋能’’是我们面对的两大难题。
所谓“盘活”,重点是要解决数据开放、流通、共享的问题。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只有不相同系统、不相同领域的数据实现大范围的流通与交融,才能实现多源数据的交融剖析,进而赐予人类观察事物的全方向视角。
而“赋能”则是要形成高效剖析应用数据的能力。
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发展数据交融剖析的算法和工具,帮助人们剖析数据、萃取价值。
另一方面,要重视人们数据思想和技术的养成。
在“数字化生计”时代,每个人都应形成基于数据建立看法、解决问题、作出决策的思想方式,并且掌握获取数据、剖析数据、运用数据剖析结果解决问题的基本技术。
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第一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
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
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
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
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
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
“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
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
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来独往,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
“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
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
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
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
“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
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
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选自朱光潜《咬文嚼字》) 贾岛《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这几句诗并不好,只是他对作诗非常认真,一个字都不放过,要反复研究,这种精神还是可取的。
对于用“敲”字还是用“推”字,韩愈认为“敲”字好。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里说:“若即景会心,则或推或敲,必居其一;因景因情,自然灵妙,何劳拟议哉!”诗人不是为写景而写景,景物有会于心,可以用来表达情意才写,所谓“即景会心”。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卷(附参考答案)

且每一个事物又是一个小的整体, 除了它与其他事物之间具有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的关系之
外,其内部也呈现出多种因素、多种部件的普遍联系。西人所说的
“关联思维 ”、 “关联宇宙
论”、“有机宇宙哲学 ”或“有机主义宇宙观 ”,今人所说的 “系统思维 ”,实际上就是 “整体思维 ”。
注重整体统一的整体思维, 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整体思维从整体原
年,中国登山队重回珠峰 ,在这里架起了举世闻名的 “中国梯 ”但,当时 ,队员们只能用最原始的
“人梯 ”方式战胜困难。冰雪太滑 ,登山队员屈银华便脱下鞋子 ,赤脚踩在队友身上向上攀登。 与电影 《攀登者》 中的曲松林一样 ,受伤的屈银华最后不得不截去了双脚十个脚趾。 电影《攀
立论的理论依据, 并且将这一整体思维观念具体化、 实践化。 中国医学理论将人体看成一个
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认为人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及各个组成要素之间既是相互联系的、
不
可割裂的,又是互相制约的、互为作用的。并且,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因此 人之保健养生等都应合乎天地之道、 日月之行。 在临床治疗中, 中医反对单纯的 “头痛医头,
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 得天而未始遗人, 《易》所谓不遗、 不流、
不过者也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张载在《正蒙 ·乾称篇》中提出了宝贵的 “民胞物与 ”思想,
为合乎德性的实践行为提供了一种观念阐释, 将儒家的天人观、 物我观、 知行观提升至新的
境界和层次。
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传统医学, 亦以 “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等思想观念为
脚痛医脚 ”,强调整体而观、全面诊断、辩证论治,亦即《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所说 “治病
2020高考语文(全国I卷)模拟试卷

2020高考语文(全国I卷)模拟试卷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于任何一个曾沐浴过先锋文学的余泽而有志于小说创作的新手作者而言,对故事的戒备恐怕已经成为一种先在的常识,所谓“小说在故事终止处开始”的说法就是这种戒备意识的集中显现。
事实上,就中国本土先锋文学思潮嬗变的轨迹来看,“故事”其实并未远离,1990年代以后更是全面回潮,但是当“写什么”又一次代替“怎么写”去接管小说时,那个时刻被后来的很多文学史家和批评家描述为一个先锋文学精神终结的时刻,
似乎在意味着更具现代性和探索意识的先锋文学理解中,传统的故事既已被打
倒、拆解或置换,就再也不可能构成驱策文学向前的资源。
这一理解导致了两个至今仍有相当影响的结果——其一,以故事驱动的小说在艺术性上要弱于以叙
事驱动的小说成了被广泛认可甚至是具有自明意义的写作观念;其二,除了像莫言这样的庞然大者,即便一个小说家擅于写故事,他也绝少以此自矜,似乎讲好故事并非荣耀——并最终形成了我们开头说到的那个认识效应。
然而,最近几年事情却有了变化。
先是2015年,赵松的《抚顺故事集》出版,在读书圈引起不小的关注;同年,以故事命名的小说集还有颜歌的《平乐镇伤心。
2020年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试题附带答案

2020年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试题附带答案高三了,大考在即,高三励志正当时,为了自己,为了父母,加油。
无忧考网分享一些高三励志的短句子,为你的高三加油,也期待高三励志的你,能闯出一片天地,高考金榜题名,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2020年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9—2020年度高三第一次联合质量测评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家国情怀是一种人类的共通意识,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有它的特殊性。
第一,家与国的统一性。
中国社会以家为本位。
西安半坡所发掘的距今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有着大量的适合于一夫一妻居住的小屋子,显然,家是这个部落的基本单位。
由家到家族再到胞族,由胞族到胞族联盟,在此基础上,扩大到非血缘关系的社会联盟,由此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准国家性质的社会。
尽管此后在国家层面上,血缘关系的实际意义有所淡化,但它一直是中国社会结构的精神纽带。
家庭伦理用于治国就成为政治原则。
治家与治国具有内通性,所以《大学》说“治国必先齐其家”,“一家仁,一国兴仁”。
第二,国与族的统一性。
国是政权概念,族是种群概念。
中国这块大地上,存在过许多民族。
这许多民族,不管是共时态存在还是历时态存在,均可以寻到某种内在的关系。
族与族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一为血缘性;另为社会性。
民族之间不只是存在着血缘性的关系,也还存在社会性的关系,其中最主要是文化关系。
文化关系当它内化为民族精神,就具有类血缘的意义,这就是说,民族不只是具有自然的血缘性,还具有文化的血缘性。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诸多民族是有共祖的。
共祖不是一位,而是多位,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炎帝和黄帝。
炎帝和黄帝不独是华族的共祖,也是诸多少数民族的共祖。
《山海经》云:“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
”“颛顼(黄帝孙)生驩头,驩头生苗民。
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多一点坚持,少一点抱怨,很多你认为过不去的坎,都能轻松越过。
在高三这一年,拼搏一场,赢得美好人生,成就未来梦想。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中华文明被称为礼乐文明,是因为礼乐在社会组织和道德教化中发挥了基础作用。
据文献记载,周公在西周立国之初就开启了礼乐文明的建构过程。
直到西周中叶,经百余年努力,殷商的祭祀礼仪改造为周代的礼乐制度才正式完成。
西周所形成的礼乐文明,正是催生儒家学说的母体和温床。
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促使孔子反思礼乐制度崩解的原因,从理论上总结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从而创立了儒家学派。
没有周公,则礼乐文明体系难以建立;没有孔子,则礼乐文明的精神就难以大白于天下,而这正是唐代以前周孔并称的原因所在。
所以,若要认识周代礼乐文明的精神特质,就要学习孔子思想;但从产生的次序看,则是先有礼乐文明,后有儒家学说。
周制是孔子心仪的文明形态,儒学则是孔子对于周礼的思想提炼。
因此,礼乐制度才是儒学的社会存在之“体”。
孔子的儒学思想有两个核心概念,即仁和礼。
孔子关于仁有许多说法,最基本的是“仁者爱人”,将仁看作是人与人相亲相爱的真诚情感。
孔子以仁为礼的基础,没有仁,礼就会蜕变为虚文而走向形式主义,进而丧失其化民成俗的功用,这正是春秋时期的文化困境。
他同时强调以礼为仁的前提,主张人的一切行为都应该纳入到礼的规范之中。
如此说来,孔子摄礼归仁,以仁为礼之内在基础;同时又摄仁归礼,以礼作为仁的实践途径。
因此,在孔子那里,仁与礼是互摄的。
同时,他又认为,仁是礼的精神前提,礼乐规范应当归本于仁;仁的达成又以礼为前提,礼是仁道的实践途径。
所以,仁与礼是互为前提的,仁礼互摄和相互成就,正是儒学作为实践之学的特征所在。
礼乐文明不仅是儒学产生的母体,而且是接纳和融汇各种外来文化的母体。
2020届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考试1(含答案)

2020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如果说历史主义来自科学理性,那么另一种潜在话语——功利主义,则源于消费的理念。
功利主义基于实用的立场,将历史作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在我们的时代就表现为消费历史。
对比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现实主义立场,这种功利主义的谬误在于历史的“大义”消失了,只剩下“小利”。
艰辛的血与火、激情昂扬的抗争与奋斗、美好的未来想象都被轻飘飘地耸身一摇,像狗抖落毛皮上的水滴一样,全部抛弃。
这从那些最为风行的网络文学主题中就可以看出来,曾经在现代革命被打倒的帝王将相又回来了,并且以与绝对权力相匹配的绝对道德的面目出现,就像那些痴女和迷妹受虐狂似的拜倒在霸道总裁的脚下一样,此类文本将做稳奴隶或者攫取权力奴役他人作为最终的目标。
这不啻是一种历史的逆流,新文化运动以来辛辛苦苦一百年,一觉回到了运动前。
它们的历史观——反进化论的思维,回到了退化论。
而修真玄幻类的小说则只有在历史架空的异质时空才会发生,它们躲避现实,从历史中逃逸。
在这个逃逸的过程中,就像盗墓贼一样,窃取历史的遗产并且将它们作为休闲装饰物和消费品以自肥。
历史在消费逻辑中不仅不是一笔丰厚的遗产,反而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是一项召唤我们去偿还的债务。
但是哪怕历史的幽灵始终徘徊不去,消费者也不想听从任何历史债务的召唤,他们只想逃债,用戏谑的方式扮演忘记一切的智力障碍者,或者摘取历史中可以提炼出使用价值的内容,并将之生产为衍生最大化的文化商品,投放于市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分编为四组,其中加点字注音全有误的一组是( )①症.(zhèng)结②倾.(qīng)注③解.(xiè)元④龟.(jūn)裂⑤闷.(mèn)热⑥奔.(bēn)小康⑦压.(yà)根儿⑧一气呵.(hē)成⑨莞.(guǎn)尔⑩暴虎冯.(píng)河A.②④⑦⑧⑩B.②③⑥⑦⑩C.①③⑤⑦⑨D.①③⑤⑥⑨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景仰利欲熏心计日成功一言以蔽之B.蜂拥贸然行事戛然而止万变不离其宗C.松弛骨鲠在喉察颜观色防民之口胜于防川D.木讷山青水秀即景生情王顾左右而言他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最近陈水扁搞的这一系列“去中国化”的行径,定将受到历史的惩罚。
②市教委要求各高中校以这次课程改革为,加大实施素质教育的力度。
③真正的笑意,有如金秋的稻香,可以永远在人们的心底,温馨,恒久。
④多少年来,中国希望举办奥运会的梦想成为现实,怎能不令人惊喜!A.卑劣契机沉积竟自B.卑劣突破沉淀径自C.卑鄙突破沉积竟自D.卑鄙契机沉淀径自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他有便宜从事....的职权,地方性和局部性的问题,可以全权处理。
B.光头后卫罗伯托·卡洛斯和同胞弗拉维奥·孔塞桑胼手胝足....同屋而睡。
C.人体炸弹或许威力不大,但以牺牲肉体为代价的做法却极其残忍,就恐怖手段而言,恐怕无出其右....了。
D.作为面积只有1万多平方公里,70多万人口的阿拉伯国家,多哈举办了历史上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亚运会,其成功地举办令人高山..仰止..,让两年后举办奥运会、四年后举办亚运会的中国倍感压力。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新华网北京6月14日电,国务院公布的“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规定,逾期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的用人单位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B.2007年8月8日,泰国国际妇女俱乐部及泰华妇联、泰华妇女慈善会等泰主流妇女团体代表70余人应邀来中国驻泰使馆做客,并出席庆祝“2008北京奥运会倒计时1周年”活动。
C.将研究应对巨灾风险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制定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城市群和其他重点城市以及灾害高风险区域的巨灾应对方案,开展应对巨灾的演练(《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一08—15,第4版)。
D.处于争议漩涡中的跨行查询收费对储户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记者昨日从中国银联获得的数据显示,自6月1日开收0.3元跨行查询费费用至今一个多月的时间,全国ATM的跨行查询量减少了10%左右。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地球越来越暗正当我们在为地球的温室效应而苦恼的时候,科学界却有一个全新的观念:抵达地球的阳光在近几十年间变弱了,也就是说,地球渐渐变暗了。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有科学家断言,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将会以每10年减少2%一4%的速度递减。
现在科学研究表明,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数量越来越少,结果导致地球一天天变暗。
在过去的40多年里,全球阳光量减少了10%。
地球变暗的程度各个地区是不一样的。
在以色列工作的英国科学家斯坦希尔翻查以色列过往的阳光记录,发现半世纪以来该地区接收的阳光量下降22%,美国下降10%,英国部分地区下降约16%,在苏联地区更达30%。
科学家现在认为,之所以出现地球变得越来越暗这种现象,也许是因为大气层中的浮质和其他微粒增加所致,云中的小水滴在微粒周围凝结在一起,导致云中含有更多的小水滴。
反过来,这些小水滴会有反射作用,把更多的阳光反射回太空中。
云对热量具有双重拦截作用,一方面拦截了来自太阳的热量,使其无法到达地球,另一方面也拦截了从地球辐射出的热量。
在白天,对阳光的拦截会对地球产生“冷却效应”,让地球不至于过热.而在夜晚,对来自地球的热量的反射、吸收以及再度释放出热量,地球的温度就不会过低,让我们在夜晚也不会感觉太冷。
所以,云层减少到达地球的阳光是可能的,它以24小时为一个周期,为地球形成一种网状保暖系统,但这不是一成不变的,云层的高度和反射率也影响温度。
上世纪80年代,以色列和荷兰分别对“地球变暗”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新兴工业国家的崛起,化石燃料例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消费迅猛增长,燃烧时生成的各种气体以及工业污染,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粉尘和固体微粒,此外随着全球变暖,气温的上升增加了云量,光线被大气中的微粒和云层散射,而另外一些烟尘和化学物,例如硫酸盐的微粒会反射太阳光,从而减少了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
随着云层和微粒的增多,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量越来越少,地球逐渐变暗。
现在有一些科学家担心,全球变暗这一事实会掩饰全球变暖这一结果,而解决全球变暗的问题可能会对气温和海平面造成大的以及以前无法预料的影响。
全球变暖可能会使全球气温进一步升高,预计到2030年气温会上升2℃,到2100年会上升10℃。
如果情况真是这样,气温大幅度上升会让格陵兰岛的冰盖融化,热带雨林将会大幅度减少,而海平面也会有很大的升高。
地球变暗可以减缓地球变暖的速度,但科学家也担心,全球变暗会改变世界降雨的模式,这种全球气候改变是造成上世纪7 O年代至8 O年代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出现大干旱,夺去数万人生命的元凶。
所以,各国科学家在注意温室效应的同时,也应该加大对地球变暗的研究。
6.下列有关“地球变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数量越来越少,但地球变暗的程度各个地区是不一样的B.上世纪50年代就有科学家预言: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数量将越来越少,地球将一天天变暗。
C.全球变暗有利有弊,其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减缓地球变暖的速度。
D.治理污染、美化环境应该是解决全球变暗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
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第三段内容的一项是( )A.云对热量的双重拦截作用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B.云层对阳光的拦截会使地球的温度在白天不至于过热,在夜晚也不会过低。
C.云层以24小时为一个周期为地球形成一种网状保暖系统,从而使地球变暖,产生温室效应。
D.科学家现在认为,地球之所以变得越来越暗,是因为大气层中的云层和微粒增加所致。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国家的空气污染越严重,那么该国家接受的阳光量下降得就越快。
B.地球变暗可以减缓地球变暖的速度,反之,地球变暖对地球变暗也有一定影响。
C.地球变暗对气温和海平面都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它可以通过改变世界降雨的模式而使海平面大幅度升高。
D.如何平衡、协调地处理地球变暗与变暖这两个问题,成为各国科学家今后研究的重中之重。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完成9一12题申屠丞相嘉者,梁人,从高帝击项籍,迁为队率。
从.击黥布军,为都尉。
孝文时,嘉迁御史大夫。
张苍免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
”广国贤有行,故欲相之。
念久之不可,而高帝时大臣又皆多死,馀见无可者,乃以御史大夫嘉为丞相,因故邑封为故安侯。
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
是时太中大夫邓通方隆爱幸,赏赐累巨万。
文帝尝燕饮通家,其宠如是。
是时丞相入朝,而通居上旁,有怠慢之礼。
丞相奏事毕,因言曰:“陛下爱幸臣,则富贵..之。
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不肃!”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罢朝坐府中.嘉为檄召邓通诣示相府.不来.且斩通。
通恐,入言文帝,文帝曰:“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
”通至丞相府,免冠,徒跣,顿首谢。
嘉坐自如,故不为礼,责曰:“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
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
吏今行斩之!”通顿首,首尽出血,不解。
文帝度丞相已困通,使使者挂节召通,而谢丞相曰:“此吾弄臣,君释之。
”邓通既至,为文帝泣日:“丞相几杀臣。
”嘉为丞相五岁,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
二年,晃错为内史,贵幸用事,诸法令多所请变更,议以谪罚侵削诸侯。
而丞相嘉自绌①所言不用,疾错。
错为内史,门东出,不便,更穿一门南出。
南出者,太上皇庙堧垣②。
嘉闻之,欲因此以法错擅穿宗庙垣为门,奏请诛错。
错客有语错,错恐,夜人宫上谒,自归景帝。
至朝,丞相奏请诛内史错。
景帝曰:“错所穿非真庙垣,乃外堧垣,故他官居其中,且.又我使为之,错无罪。
”罢朝,嘉谓长史曰:“吾悔不先斩错,乃.先请之,为错所卖。
”至舍,因呕血而死。
谥为节侯。
太史公日:“申屠嘉可谓刚毅守节矣,然无术学,殆与萧、曹、陈平异矣。
”[注]①绌:不足,此处指不满。
②堧ruán垣:宫外的墙。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解释不正确的是( )A.恐天下以吾私.广国译:偏爱B.从.高帝击项籍译:跟随C.陛下爱幸臣,则富贵..之译:富裕显贵D.广国贤有行.,故欲相之译:德行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B.邓通既至,为.文帝泣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C.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不肃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D.乃.先请之,为错所卖今君乃.亡赵走燕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都直接表现中屠嘉“刚毅守节”的一组是①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②嘉为檄召邓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③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
吏今行斩之!④而丞相嘉自绌所言不用,疾错⑤欲因此以法错擅穿宗庙垣为门,奏请诛错⑥因呕血而死。
谥为节侯A.①②③B.①③⑥C.①②⑤D.④⑤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屠嘉早年随高帝征战,孝文帝时,旧大臣已多过世,余下的没有合适人选,孝文帝又不愿因任用皇后的弟弟而招来非议,才让申屠嘉当了丞相。
B.申屠嘉为人廉直,不畏权贵。
邓通在朝廷上傲慢无礼,皇上对他宠爱有加,申屠嘉不顾皇上袒护,发文叫来邓通,严加斥责,并要将其依法斩首。
C.孝景帝虽重用晃错,但有时也不采用他提出的意见。
申屠嘉就抓住晃错过失,奏请皇上惩处,皇上却不同意诛杀晃错,申屠嘉因此后悔没有先斩了晃错,回家后吐血而死。
D.司马迁对申屠嘉做了评价,肯定了申屠嘉的刚毅守节,但又认为申屠嘉缺乏韬略学识,因此难与萧何、曹参、陈平齐名。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广国贤有行,故欲相之,念久之不可。
(3分)(2)罢朝坐府中,嘉为檄召邓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
(4分)(3)文帝度丞相已困通,使使者持节召通。
(3分)14.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野步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