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表演形体艺术探析
舞蹈艺术中的形体美

舞蹈艺术中的形体美舞蹈艺术是一门以舞蹈表现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而形体美则是舞蹈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形体美不仅涉及到舞者的舞姿和动作,还包括了舞者的身体线条、肌肉的运动和身体的协调性等。
舞蹈艺术中的形体美是舞者通过对身体的扭曲、伸展、折叠等各种手段,塑造出来的一种魅力和美感,它不仅令人惊叹和赞赏,更能带给观众无尽的审美享受。
舞蹈艺术中形体美的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舞者的舞姿和动作。
舞姿和动作是舞者在舞台上通过身体的表达方式,传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手段。
舞者通过对身体的运动和姿态的变化,向观众展现出舞蹈作品所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而这些舞姿和动作的美感则需要舞者通过不断的训练和磨练来完善,使得其达到完美的状态。
身体线条和肌肉的运动。
身体线条和肌肉的运动是舞者在舞台上展现出来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包括了舞者身体的曲线美、肌肉的刚柔结合以及身体的协调性等。
舞者通过对身体的力度和柔韧性的控制,使得身体线条和肌肉的运动能够呈现出一种流畅、优美和动感的状态,从而为观众呈现出一种极具观赏性的形体美。
身体的协调性和控制力。
在舞蹈艺术中,身体的协调性和控制力是舞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舞者需要通过对身体各部位的控制和协调,使得自己能够在舞台上展现出各种复杂而又高难度的舞蹈动作,而这些动作的完成需要舞者对身体的控制力和协调性具有相当高的要求,如果舞者能够将这些要求都满足,那么其身体在舞台上所展现出来的形体美也将是非常出色的。
对身体的把握和理解。
在舞蹈艺术中,舞者需要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包括了对身体各个部位的运动特点和限度的把握,还包括了对身体的控制和利用的技巧和方法的掌握。
只有当舞者能够充分地理解和把握自己的身体时,才能够更好地展现出舞蹈作品所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从而为观众呈现出一种更具魅力和观赏性的形体美。
舞蹈艺术中的形体美

舞蹈艺术中的形体美舞蹈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包含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形式,而舞蹈艺术的核心在于舞蹈动姿的展现和舞蹈者身体的表达。
形体美是指通过身体的姿态、线条、轮廓、比例等方面所呈现出的美感。
在舞蹈艺术中,形体美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下面将从舞蹈姿态、舞蹈线条、舞蹈轮廓和舞蹈比例四个方面分别阐述舞蹈艺术中形体美的体现。
一、舞蹈姿态舞蹈姿态是指舞蹈者在舞蹈表演中所呈现的身体姿态。
舞蹈姿态的好坏不仅关系到舞蹈的观感和艺术效果,还对舞蹈者身体的锻炼和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良好的舞蹈姿态应该符合人体美学原理,即“平衡、协调、和谐、自然”。
舞蹈姿态的美感要求首先在于姿态的高贵美,姿态应该保持优雅的线条,端正的身形和优美的曲线,具有良好的形态。
二、舞蹈线条舞蹈线条是指舞蹈动作所呈现的线条美感。
舞蹈线条的美感与身体轮廓和姿态息息相关。
良好的舞蹈线条能够突出舞者的肢体优势,引导舞者的注意力,并且增强舞蹈的审美效果。
在舞蹈线条的塑造上应该注重曲线运动,并呈现柔美、流畅、有力的画面效果。
舞蹈线条要求舞蹈者具有优美的身体协调能力,以达到精准而流畅的动作展现。
舞蹈线条的美感也是体现舞蹈者个人特色和艺术品质的重要标志。
三、舞蹈轮廓舞蹈轮廓是指舞蹈者在舞蹈表演中所呈现的身体轮廓,包括眼神、笑容、头发、肌肉线条、衣着等方面。
舞蹈轮廓直接影响观众对舞者形体美的整体印像。
优美的舞蹈轮廓应该从整体上注重舞者形象的和谐感,通过化妆、服装搭配增强美感,使得舞者呈现出优美的视觉效果。
良好的轮廓应该遵循舞蹈表演的美学原则,凸显出舞者的气质和特色。
四、舞蹈比例舞蹈比例是指舞蹈者各部位之间的比例和匀称感,包括身高、手臂与躯干的比例、腿部比例等。
良好的舞蹈比例能够使得舞者呈现出更为协调的动作效果,通过合理的比例来增强舞蹈的视觉效果。
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舞蹈者要保持自然、放松的状态,注重交由身体的重心和重量来运动,让身体得到更高效的锻炼和表现。
论高校形体舞蹈课的教学探析与改革分析

论高校形体舞蹈课的教学探析与改革分析形体舞蹈是我国普通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学科,主要是将形体训练和舞蹈相结合在一起,以达到训练学生形体的目的。
加强对学生的形体训练,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高校学生气质、增强高校大学生自信心的一种重要手段。
本论文以高校形体舞蹈课程为基础,着重探析了高校形体舞蹈课程的教学措施,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
關键词:形体舞蹈课教学探析改革措施在我国普通高校的音乐专业中,形体舞蹈作为一门必修课,在高校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毫不夸张地说,形体舞蹈是在校大学生最喜欢的选修课与必修课。
这主要是因为,通过形体舞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还能美化大学生的形体、提升大学生的整体气质,还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以及综合素质。
一、高校形体舞蹈开展现状1.教学环境简陋形体舞蹈教学活动的展开,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例如,明亮、整体、宽敞的教室。
然目前,除了一些专业舞蹈、音乐、艺术学校,普通的高校在形体舞蹈这一课程上的硬件投入不足,教学环境相对比较简陋,且教学设备也不完善。
2.教师教学水平偏低形体舞蹈对教师水平的要求相对较高,只有教师水平较高,才能保证形体舞蹈教学的教学质量。
就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来说,形体舞蹈教师教学教学质量较差,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无法进行因材施教。
3.教学目标不明确明确的教学目标,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但就目前而言,我国高校在形体舞蹈课上由于缺乏针对性的教材,以至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出现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不明确的现象。
二、高校形体舞蹈课教学探析1.形体舞蹈对教学方式的要求总体来说,形体舞蹈与其他的学科不同,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采用集体授课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分解示范、要领讲解、分组训练、对比纠错,以及重复训练的方式,以完成对形体舞蹈的教学目标。
但是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在形体舞蹈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程本身不属于纯理论性的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实践的问题。
舞蹈艺术中的形体美

舞蹈艺术中的形体美
舞蹈艺术中的形体美是指舞者身体的姿态、肌肉线条和舞姿造型所呈现出的完美和谐。
它源于舞者的内心情感和外在动作技巧的结合,是舞蹈艺术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
首先,形体美需要舞者有优美的姿态和肌肉线条。
优美的姿态可以让舞者呈现出一种
端庄、优雅和自信的状态,让人们感受到舞蹈中的艺术感和文化内涵。
而肌肉线条的好坏
直接影响了舞者的舞姿,肌肉紧致有力可以展现出个体特色、韵律感和艺术感。
因此,舞
者需要不断训练,提高姿态和肌肉线条的美感,才能更好地呈现出形体美。
其次,形体美需要舞者有舞姿造型的能力和技巧。
舞姿造型是舞者将自己的内心情感
通过身体语言表现出来的关键,也是一种艺术创造的过程。
通过不同的肢体、躯干、头部
和面部表情的运用,舞者可以塑造出不同的形态和意境,让观众感受到舞蹈带来的美好和
感动。
因此,舞者需要具备丰富的舞技技巧和自己的舞蹈风格,才能让舞姿造型更加完
美。
最后,形体美需要舞者具备自信、自然和优美的舞蹈表演能力。
自信的表演可以让舞
者充分展现自己的天赋、能力和气质,将舞蹈与观众进行心灵沟通和交流。
自然和优美的
表演可以让舞者轻轻松松地展现出舞姿和肌肉线条的美感,让人们感受到自然、流畅和完
美的舞蹈韵律。
总之,形体美是舞蹈艺术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需要舞者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实践,提
高姿态和肌肉线条的美感,掌握舞姿造型的技巧和能力,并展现出自信、自然和优美的舞
蹈表演能力,才能塑造出完美的形体美。
舞蹈艺术表现中形体动律美的重要性分析

舞蹈艺术表现中形体动律美的重要性分析周洪箭形体动律美是舞蹈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舞蹈艺术主要是通过形体动律美来体现其艺术价值的,因此形体动律美是舞蹈艺术表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舞蹈艺术表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形体动律美不仅包括外在的舞蹈动作和姿势,也包括内在气质的发散与扩展,是舞蹈者内在修养的反映。
要想提升舞蹈艺术的表现深度,充分发挥形体律动美的重要性,舞者必须领略舞蹈的艺术精髓,提升形体的协调性。
本文就舞蹈艺术表现中形体律动美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和探究,提出自身的观点,希望能够推动舞蹈艺术表现中形体律动美作用的更好发挥。
一、舞蹈艺术的动律美以及内在联系动律美感是指流动的动作中产生韵化的动律,使得舞蹈的艺术价值得以良好的表现。
具体来说,韵化是指舞者在跳舞的过程中,将其基本的形体动作作为基础,赋予每一个动作流动的韵味,在律动的过程中融入舞者的情、神,配以优美的歌曲或者音乐,使得舞蹈的艺术价值表现出来。
要想提升舞蹈艺术的动律美感,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舞者不仅需要具有优美灵活的形体动作,而且要根据歌曲的内涵和意义将其情感表达出来,通过自身的形体动作将这种情感体现出来,从而产生和谐的律动美。
比如,就藏族舞蹈者来说,通过服饰中袖子的摆动将舞蹈优美的画面体现出来,并将舞者对藏族的热爱之情表现出来,贯穿于舞蹈的整个过程,这就使得舞者的内在情感与舞蹈艺术的外在美结合起来,很透彻地将藏族的民族风情体现出来,带给人们一种动律美感。
同时,舞蹈动律美产生前提是节奏,没有节奏,就无法体现动律美感。
只有在和谐的节奏中,动律美感才能被体现出来,通过节奏的快慢、强弱与刚柔等合理进行动作的变化,这就能够使得动作更好地体现动律美,增强舞蹈艺术的表现力。
形体动律只有在节奏的协助下,不断深化延伸,赋予独特的表现形式,才能使得观众产生共鸣,推动舞蹈的艺术价值得以体现。
另外,舞蹈动律美的呈现能够促进舞蹈表现性与形象性的提升。
例如,壮族采茶戏中,在舞蹈的过程中,舞者根据歌曲的整体内容,以采茶的动作、半角尖以及全脚等步伐,将采茶的韵味优美体现出来,在没有茶田的状况下,也能够展现采茶的优美动作,增强了舞蹈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了舞蹈的韵味,并将壮族人民勤劳的形象合理展现出来,这都是形体动律美与节奏相协调所发挥的作用。
浅谈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的肢体形象

浅谈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的肢体形象一、肢体形象对舞蹈表演的重要性舞蹈表演是一种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它通过肢体的动作和姿态、脸部的表情以及整体的肢体和情感的结合,将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通过肢体语言进行传递。
而优美的肢体形象正是舞蹈表演中最基本、最直观的表现方式之一。
一个舞蹈演员是否能够将作品所要表现的情感和思想通过肢体形象展现出来,直接影响着观众对整个表演的感受与理解。
在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需要通过肢体形象来表现舞蹈作品中所要传达的情感和内在的思想。
比如在古典芭蕾舞剧中,通过身体的延展、脚尖的展示以及姿态的优美展现,舞者能够完美地表现出故事中的爱情、欢乐、忧伤等情感,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
肢体形象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决定着舞蹈表演的品质和观赏价值。
二、舞蹈演员如何塑造良好的肢体形象1. 优秀的舞蹈技术是塑造良好肢体形象的基础。
在舞蹈演员的训练过程中,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包括身体的柔韧性、肌肉的力量、平衡感和节奏感等。
只有通过长期的专业训练,才能够使舞者的肢体得到完美的展现,从而塑造出良好的肢体形象。
2. 对于不同类型的舞蹈作品,舞蹈演员需要根据作品的要求,合理调整肢体的形象。
比如在芭蕾舞剧中,舞者需要突出腰部的柔韧和上身的挺拔;而在现代舞蹈中,舞者可能需要更多地展现身体的舒展和柔软。
舞者需要根据作品的要求,灵活地调整肢体形象,以确保作品的表现效果。
3. 舞者的心理素质也是塑造良好肢体形象的重要因素。
舞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能力,才能够更加深刻地展现出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感和内在的思想。
在舞台上,舞者需要通过肢体形象来传递情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塑造良好的肢体形象至关重要。
2. 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中需要注重对动作的精准和舒展的表现。
舞蹈动作的精准和舒展直接影响着舞者的肢体形象。
舞蹈演员需要在训练过程中重视对细节的把握,注重动作的表现力和舒展性,以确保作品的舞蹈形象达到最佳状态。
浅谈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的肢体形象

浅谈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的肢体形象在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的肢体形象和舞蹈技能同等重要。
肢体形象是指舞蹈演员的身材、体态、面部表情等因素,通过这些因素来表现舞蹈的美感和艺术感染力。
下面将分别从身材、体态和面部表情三个方面谈谈舞蹈演员的肢体形象。
身材身材是舞蹈演员肢体形象中最基本的因素之一。
一个合适的身材可以让舞蹈演员更好地表达舞蹈的动感和美感。
在表演时,身材合适的舞蹈演员可以展现出流畅的舞姿和肌肉的平衡感,从而更好地呈现出舞蹈的美感。
一些特定的舞蹈类型,如古典芭蕾和现代舞,可能需要较为苗条的身体,而街舞则强调肌肉的线条和力量感。
舞蹈演员应该根据自己的舞蹈类型和个人特点来选择训练方法和体重管理方式,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展现力。
体态体态是指舞蹈演员舞蹈姿势的表现形式。
好的体态应该有舒展的手臂和腿部,优雅的颈部和背部,大致符合人体美学的黄金比例。
在表演中,合适的体态可以让舞蹈演员更好地表达舞蹈的情感和意境。
同时,舞蹈演员要注意身体的平衡和稳定性,以保证安全和舞蹈效果。
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舞蹈表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面部表情,舞蹈演员可以更好地表现舞蹈的情绪和气氛。
在不同舞蹈类型中,面部表情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如古典芭蕾中高贵、优雅的面部表情,在现代舞中则强调表现舞蹈角色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舞蹈演员应该在舞蹈训练中加强面部肌肉的训练和观察自己和其他舞蹈演员的面部表情,引导自己理解舞蹈作品的情感内涵和意境。
综上所述,舞蹈演员的肢体形象在舞蹈表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着舞蹈演员的观众感染力和舞台效果。
舞蹈演员应该通过严谨的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表演技能,打造出优美、舒展的肢体形象,以更好地表现出舞蹈的美感和艺术魅力。
舞蹈艺术中的形体美

舞蹈艺术中的形体美舞蹈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其中的形体美是舞蹈艺术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形体美既是一种外在的视觉效果,也体现了舞者内在的身体控制和技巧。
本文将从动作美、姿势美和身姿美三个方面来探讨舞蹈艺术中的形体美。
动作美是舞蹈艺术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
一个动作的美与否取决于其流畅性、力度和节奏感。
舞者在表演中要通过良好的肢体协调和肌肉控制使得动作流畅自然,并能准确地表达出动作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动作的力度也是决定动作美的重要因素之一。
舞者需要通过身体力量的运用来突显动作的能量和韵律感。
节奏感也是决定动作美的关键,舞者在表演中需要根据音乐的节奏来准确地掌握动作的时间和幅度,使得动作与音乐相互呼应,从而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姿势美是舞蹈艺术中的重要方面之一。
姿势是舞者在表演中的关键动作,也是观众通过视觉感受舞蹈的一个重要窗口。
一个优美的姿势能够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能够很好地表达出舞者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在表演中,舞者需要通过正确的身体姿势来准确地展示动作和形态,使得姿势显得优美、稳定和舒展。
姿势还需要与舞蹈的主题和风格相适应,通过不同的身体形态和姿势来传达不同的意境和情感。
身姿美是舞蹈艺术中的核心要素之一。
身姿美是指舞者在表演中的身体曲线和线条之美。
一个舞者的身姿美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的身体条件和形态,还取决于其对身体的自我认知和对身体各个部位的掌控能力。
舞者需要通过正确的身体姿态和姿势来展现身体的美感,使得身体形态呈现出优美、透明的曲线和线条,进而增强观众的审美享受。
身姿美还与舞者的动作协调和整体形象相互作用,体现出舞蹈艺术的整体美感。
舞蹈艺术中的形体美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动作美、姿势美和身姿美。
舞者通过良好的肢体协调和肌肉控制展现动作美,通过正确的身体姿态和姿势展示姿势美,通过身体曲线和线条展现身姿美。
形体美不仅是舞蹈艺术的重要方面,也是观众欣赏舞蹈作品的重要标准之一。
舞者通过对形体美的追求和体现不仅能够提高舞蹈作品的审美价值,也能够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和表演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舞蹈表演形体艺术探析
【内容摘要】舞蹈作为表演艺术,是经过提炼、组织、美化的人体语言艺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也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体现人的精神力量的艺术。
它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通过连续的人体语言过程,以表演为中心和艺术支撑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是一种综合了空间性和时间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关键词】舞蹈表演舞蹈理论形体舞蹈本体
舞蹈作为表演艺术,以表演为中心和艺术支撑,没有表演就没有舞蹈艺术。
舞蹈表演凝练着表演者的姿态表情,通过不断流动变化的造型画面结合音乐、美术、道具、灯光等艺术手段来塑造舞蹈艺术形象,同时表现舞蹈的美。
舞者不仅需要外在美的形体,还要有内在美的精神和情感。
为此,本文运用西方现代表演的理论与方法,对舞蹈表演形体艺术作以论述。
一、外部(形体)动作
舞蹈艺术“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基本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的舞蹈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样式。
”①
舞蹈的动作艺术首先是它的外部(形体)动作,即直接展现给观众的舞蹈动作形态。
“舞蹈是以人体为媒介的艺术,人体的动作姿态是舞蹈艺术的最基本的元素。
舞蹈又是以人的形体动作来塑造形象的,人的形体动作就是舞蹈所使用的艺术语言。
舞蹈者的形体动
作和造型姿态,处处表现出美的韵律,具有鲜明的形式美的特点,这是舞蹈最基本的审美特征。
”②
舞蹈的形体动作有许多种,按动作性质划分有表现性动作、说明性动作、装饰性动作、联结性动作四种;按动作的人体部位划分有头的动作、眼的动作、手(手指、手掌、手腕)的动作、小臂的动作、肘的动作、大臂的动作、躯干的动作、腰的动作、胯的动作、下肢的动作、脚的动作等;按动作的技术技巧划分更有许多种,例如民族舞的“拧、倾、扭、摆、展、伸、曲、崴、蹲、踢、翻身、跳跃、旋转”、古典芭蕾舞的“开、绷、直、立”“蹲(plie)”“擦地(battement tendu)”“小踢腿(adagio)”“迎风展翅(arabesgue)”“空转(tour enl’air)”、现代舞的“砍、压、冲、扭、滑动、闪烁、点打、飘浮”“收缩与延展(contraction&release)”“走、跳、转”等。
可以说,舞蹈表演首先是以外部(形体)动作为基础与前提、手段与依托的,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二、内部(心理)动作
舞蹈是以形体动作来表现形象,艺术地再现人物与生活,这也是各类表演艺术的共同手段。
然而,舞蹈表演大部分不直接再现生活中的动作,而是摄取其内在神韵,以舞姿来表现内心状态。
舞蹈是抒情的艺术,我国汉代的《毛诗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③认为舞蹈是人类表达情感的最高手段与最后
手段。
而舞蹈的抒情性,又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无言行动”。
无论是情节舞还是情绪舞,都以情感为生命与灵魂,可以说,无情不舞、无舞不情。
舞蹈的抒情,是通过舞者的内部(心理)动作来实现的,即舞者在充分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通过倾情投入的、“以情带形、形情并茂”的表演,表达出舞蹈作品中丰富、复杂、细腻、特殊、微妙的情感。
舞蹈表演通过内部(心理)动作抒情,主要是在内心体验指导下的情感外化,又以面部表情与眼神为重点。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此话也同样适用于舞蹈表演。
例如民族舞表演中的“凝神”“巡视”“涮眼珠”等眼神动作,就是人物内心情感的外化,即内部(心理)动作的外化。
可以说,舞蹈表演主要是以内部(心理)动作为统领与关键、生命与灵魂的,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三、内部(心理)与外部(形体)动作一体化
在整个舞蹈表演中,外部(形体)动作与内部(心理)动作是密不可分、合二为一、相辅相成、相映生辉的。
“舞蹈艺术是由内在的心动、情动驾驭外部的‘形’动的。
舞蹈中的高难度技巧,也是为了表现一定的情绪、一定的思绪,或营造某种环境氛围而存在的。
舞蹈的人体,是由心灵驾驭的人体;舞蹈的心灵,是由人体外化的心灵。
身心一致,表里透明,身体与心灵一起飞翔,这便是舞蹈这种人体艺术所具有的特殊品格。
”④如2005年春节晚会上,舞蹈《千
手观音》震撼了亿万国人的心,创造了舞蹈史上的又一传奇。
它神形兼备,不仅舞姿绝美,而且表达了善与大爱的思想,用表里如一的表演和情感世界打动了每一位观众的心。
无论从舞蹈的表情、动作、构图来看,还是从其中蕴含的艺术精髓来看,都达到了艺术的极致。
舞蹈的抒发情感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直接抒情。
例如彝族双人舞《陈忠惹妞》,就抓住人物情感的高潮点,直接抒发人物的情感;第二种是间接抒情。
例如民族舞《荷花舞》,就借助“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荷花形象,表现了人的“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第三种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例如民族舞剧《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情感,就是她与贾宝玉的爱情悲剧情节紧密交织在一起的。
因此,正是舞者优美的人体动作塑造、表情激起了人们心中的美感,引导提高了人们的审美能力、审美趣味、审美水平和情操,提高了人们的综合素质,使其精神世界更加和谐、美满、幸福。
注释:
①彭吉象.艺术特征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77.
②陈兆金.艺术鉴赏学导论[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7:254.
③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0:130.
④杨辛,谢孟.艺术赏析概要[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4:144.
作者单位:海南省歌舞团(责任编辑:曹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