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带翻译 有字词解释
赵普文言文翻译及字词翻译

赵普文言文翻译及字词翻译【篇一:赵普文言文翻译及字词翻译】五、《赵普》选自《宋史》原文: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重点词解释:1、少:年轻时 2、习:熟悉 3、寡:少 4、学术:学问 5、及:等到 6、为:做 7、以:用译文: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劝他读书。
原文: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译文:(他)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在读。
原文: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重点字词解释:1、及:等到 2、次日:第二天 3、临政:处理政务4、处决:处理决断 5、如流:像水向下淌,比喻快速。
6、既:已经 7、薨:古称诸侯或大官的死译文:到了第二天,处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
原文:既薨,家人发箧视之,《论语》二十篇也。
重点字词解释:打开箱子它,箱中东西译文:(他)死后,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
原文: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重点字词解释:1、性深沉:性情沉着2、岸谷:为人严肃、刚正3、虽:虽然 4、忌克:对人嫉妒刻薄 5、而:连词,表转折,但是 6、以:把 7、为:作为译文:赵普性情沉着严肃刚正有原则,虽然多嫉妒而好胜,但能把天下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原文: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重点字词解释: 1、龌龊:形容过分拘谨,拘于小节。
2、循默: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 3、其:代他译文: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的人许多都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
原文: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
重点字词解释:1、尝:曾经 2、奏:上奏 3、荐:推荐 4、为:担任 5、明日:第二天 6、复:又 7、其:代那个或这个。
译文:(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宋太祖不用这人。
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用这个人。
文言文高中必背字词翻译

一、字词解释1. 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主张“性善论”。
3. 孟轲:孟子,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
4. 孝悌: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5. 弟子:学生。
6. 君子: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7. 恕:宽容、仁爱。
8. 仁:仁爱之心。
9. 礼:礼节、礼仪。
10. 智:智慧、聪明。
11. 信:诚实、守信。
12. 忠:忠诚、忠心。
13. 诚:真诚、诚实。
14. 义:正义、道义。
15. 勇:勇敢、有胆识。
16. 恕:宽容、仁爱。
17. 恕:宽容、仁爱。
18. 恕:宽容、仁爱。
19. 恕:宽容、仁爱。
20. 恕:宽容、仁爱。
二、字词翻译1. 孔子:Confucius2. 孟子:Mencius3. 孟轲:Mencius4. 孝悌:filial piety and respect for the elder brother5. 弟子:student6. 君子:a man of virtue7. 恕:tolerance8. 仁:benevolence9. 礼:etiquette10. 智:wisdom11. 信:honesty12. 忠:loyalty13. 诚:sincerity14. 义:justice15. 勇:bravery16. 恕:tolerance17. 恕:tolerance18. 恕:tolerance19. 恕:tolerance20. 恕:tolerance三、字词例句1.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复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2.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孟子说:“人与禽兽的区别,只有一点。
”)3.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这是仁的根本吗?)4.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的交往淡如水,小人的交往甜如蜜。
)5. 恕近于仁,故曰:“恕。
贞观政要文言文翻译字词

一、《贞观政要·君道》原文:君者,国之元首也。
治乱安危,系于一人。
译文:君主,是国家的首脑。
国家的治理、安定与危难,都依赖于一个人。
字词解释:1. 君:君主,国家元首。
2. 国:国家。
3. 元首:首脑,最高领导人。
4. 治乱:治理与混乱。
5. 安危:安定与危难。
二、《贞观政要·任贤》原文:任贤,国之宝也。
得贤,则国治;失贤,则国乱。
译文:任用贤才,是国家的瑰宝。
得到贤才,国家就会治理得很好;失去贤才,国家就会陷入混乱。
字词解释:1. 任贤:任用贤才。
2. 国之宝:国家的瑰宝,比喻极其珍贵的人才。
3. 得贤:得到贤才。
4. 国治:国家治理得很好。
5. 失贤:失去贤才。
三、《贞观政要·崇儒》原文:崇儒,国之基也。
尊儒,则道兴;轻儒,则道废。
译文:崇尚儒家思想,是国家的基石。
尊重儒家思想,道德就会兴盛;轻视儒家思想,道德就会衰败。
字词解释:1. 崇儒:崇尚儒家思想。
2. 国之基:国家的基石,比喻根本。
3. 尊儒:尊重儒家思想。
4. 道兴:道德兴盛。
5. 道废:道德衰败。
四、《贞观政要·赏罚》原文:赏罚,国之柄也。
赏罚不明,则法度不行;赏罚有信,则法度必行。
译文:赏罚,是国家的权柄。
赏罚不明确,法律制度就无法执行;赏罚有信用,法律制度必然得到执行。
字词解释:1. 赏罚:奖赏与惩罚。
2. 国之柄:国家的权柄,比喻权力。
3. 法度:法律制度。
4. 赏罚不明:赏罚不明确,指赏罚不公正。
5. 赏罚有信:赏罚有信用,指赏罚公正。
五、《贞观政要·用人》原文:用人,国之重器也。
用人得当,则国强;用人不当,则国弱。
译文:用人,是国家的重器。
用人得当,国家就会强大;用人不当,国家就会弱小。
字词解释:1. 用人:选拔和使用人才。
2. 国之重器:国家的重器,比喻极其重要的事物。
3. 用人得当:选拔和使用人才得当。
4. 国强:国家强大。
5. 国弱:国家弱小。
《贞观政要》中的这些文言文翻译和字词解释,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政治家的思想,以及他们对国家治理的认识。
初中文言文(含原文译文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含原文、译文及答案)1、商鞅立信【原文】商鞅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也,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民信之,卒下令。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字词解释】①令:指变法的命令。
②具:准备好,指政令的公告已写好。
③未布:没有公布。
④市:贸易市场。
⑤募:招募。
⑥徙:迁徙,这里指搬走。
⑦金:古代货币单位。
【阅读训练】1、解释:(1)既:..;(2)徙:;(3)予:;(4)辄:;(5)以:2、翻译:(1)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南门:(2)民怪之,莫敢徙:3、本文给你的启示是什么?2、田登为郡守【原文】田登作.郡守,怒人触其名,犯者必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值上元放灯,吏揭榜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故语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本此..。
(节选自《古今谭概》)【字词解释】①笞(chī):鞭打,用竹板抽打。
②州:此指郡。
③值:遇到,碰上。
④上元:旧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⑤揭榜:张贴告示。
⑥于:介词,在。
【阅读训练】1、解释:(1)作:;(2)笞:;(3)于:;(4)云: ;(5)本此:2、翻译:(1)怒人触其名:(2)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3、为什么“举州”皆谓“灯”为“火”?3、书法家欧阳询【原文】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乃去。
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选自《书林纪事》)【字词解释】①裘:皮袍②索靖:晋朝著名书法家③及:等到④复:又,再⑤布:铺开【阅读训练】1、解释:(1)尝:;(2)书:;(3)反:;(4)伫立:;(5)去:2、翻译:(1)驻马观之,良久乃去:(2)及疲,乃布裘坐观: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4、伊犁凿井【原文】伊犁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
一佐领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
循表夜涉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循表夜涉译文和字词解释
译文
楚国人想要偷袭宋国,派人先在澭河里做标记,澭河的水面突然涨起,楚国人不知道这件事,沿着原来做的标记在夜间涉水,结果淹死的人有一千多人,士兵发出的尖叫声如同房屋倒塌的响声。
以前他们在澭河做标记的时候,是可以根据标记渡水的。
如今,水位已经改变了,河水暴涨了很多,楚国人仍然按照原来设置的标记渡水,这正是他们之所以失败的原因啊!
字词解释
⑴袭:乘人不备而进攻。
⑵表:做标记
⑶澭水:黄河的支流。
⑷暴:突然
⑸益:通“溢”,涨。
⑹弗:不
⑺循:顺着、沿着
⑻涉:渡
⑼坏都舍:房屋倒塌
⑽向:从前
⑾导:引导
⑿尚犹:依旧、仍然
原文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
澭水暴益,荆人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馀人,军惊而坏都舍。
向其先表之时可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循表夜涉》是一则警示性很强的故事。
告诉我们当时间发生变化后,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随之而变化,否则会酿成大错。
我们不能像文中的 楚人一样墨守成规。
文言文重点字词翻译

《木兰诗》1.唧唧:织机声,一说叹息声。
2.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3.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杼:织布梭(suō)子。
4.惟:只5.女:女子,这里指木兰。
6.何所思:想什么。
7忆:思念。
8.军帖:军队的文告。
9.可汗大点兵:皇上大规模地征兵。
可汗,我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10.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
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
下文的“十年”、“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11.爷:和下文的“阿爷”同,都指父亲。
12.愿为市鞍马:为,为此。
市,名词作动词,买。
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鞯:马鞍下的垫子。
13.辔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14.溅溅:水流声。
15.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南。
16..旦:早晨。
17.胡骑:胡人的战马。
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18.啾啾:形容战马嘶鸣的声音19.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
戎机,军机,军事。
文中指战争。
20.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关山,关塞和山脉。
度,过。
21.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
朔,北方。
金柝,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铜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
22.铁衣:铠甲,古时军人穿的带甲的护身服装。
23.天子:指上文的“可汗”24.明堂:古代帝王祭祀祖先、接见诸侯、选拔人才的地方。
25.策勋十二转:记很大的功。
策勋,记功。
转(zhuǎn),当时官爵分为若干级,每升一级叫一转。
26.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的财物。
强,有余。
27.问所欲:询问(木兰)想要什么。
28.不用:不当,不做。
29.尚书郎:尚书省的高级官员。
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下设若干曹,管某一曹事物的官员称尚书郎。
30.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
千里足,跑得极快的马。
31.郭:外城。
32.相扶将:相互搀扶。
33.红妆:红色装束,泛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妆,妇女所用的脂粉、衣物等事物。
34.霍霍:形容磨刀急速的声音。
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文言文翻译和字词解释汇总

九年级上册一、岳阳楼记(范仲淹)(一)原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俱)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隐曜一作:隐耀;淫雨通:霪雨)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二)翻译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文言文翻译句子字词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以下是对这段文言文的逐字逐句翻译,并解释字词含义: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北冥:北方的大海。
有:存在。
鱼:鱼类。
其名为:名叫。
鲲:一种巨大的鱼。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鲲之大:鲲的大小。
不知:不知道。
其:它的。
几千里:几千里路。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化而为鸟:变化成为鸟。
其名为:名叫。
鹏:一种巨大的鸟。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鹏之背:鹏的背部。
不知:不知道。
其:它的。
几千里:几千里路。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而飞:愤怒地飞翔。
其翼:它的翅膀。
若:好像。
垂天之云:悬挂在天空的云彩。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是鸟也:这只鸟。
海运:大海运动。
则:就。
将:将要。
徙于:迁移到。
南冥:南方的海域。
南冥者,天池也。
南冥者:南冥是。
天池:天然的大池子。
整段文言文翻译如下:在北方的大海中,存在一种名叫鲲的巨大鱼。
鲲的大小,不知道有几千里。
它变化成为鸟,名叫鹏。
鹏的背部,不知道有几千里。
它愤怒地飞翔,它的翅膀好像悬挂在天空的云彩。
这只鸟,在大海运动的时候,就将要迁移到南方的海域。
南冥是,天然的大池子。
这段文言文通过对鲲鹏形象的描绘,寓意着世间万物的无限变化和广阔无垠的境界。
其中涉及的字词,如“北冥”、“鲲”、“鹏”、“怒”、“海运”等,都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词汇,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三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其二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腭:口腔的上膛。▲
其二注释及译文
译文
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字词
1.词性活用现象: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其一犬坐于前。
2.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止有剩骨。
3.一词多义:
止同“只”,止有剩骨。停止,一狼得骨止。
注释
曩:从前。
县:悬挂。
履:鞋。
志:标记。
及:等到。
暴:又猛又急的,大
薄暮:临近傍晚。薄:临近
讶:惊讶。
徙:搬迁。
是:这。
汝:你
识:认识。
审视:察看。
熟:仔细
悟:恍然大悟
4.庸医治驼
明代:江盈科
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环者,若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矣。”一人信焉,使治曲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又践之。驼者随直,亦随死。其子欲诉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不管人死。”呜呼!今之为官,但管钱粮收,不管百姓死,何异于此医也哉!(自媒一作:自诩)
注释
阿:地名,即今山西阿县。治:治理。反:通“返”,返回。既而:后来,不久。
遣:派遣。共载:同车。
白首:老年人。
智:智慧。
夫:句首语气词,用以引起下文的议论,无实义。
决之:决断政事,决断事情。
耕器:农具,器具。
仓:仓库。
廪:仓库中的粮食。
济:救济。
私兵:私人武器。
仓廪:储藏粮食的仓库。
使:派遣。
兵:兵器。
注释
若:好像
尤:更加
然:但是
黠:狡猾
以:用
矢:箭,这里指箭头
伺:观察,守候
间:不注意时
中:射中
度(duó):猜度,猜想
饮:让...喝
已:完绝:断鞭:用鞭打
束:捆擒:捉住辄:总是,就嗟(jiē)夫:唉
且:尚且爱:吝啬况:何况
3.
曩有愚者,常于户外县履为志。一日出户,及午,忽暴雨。其妻收履。至薄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妻见之,曰:“是汝家,何不入?”愚者曰:“无履,非吾室。”妻曰:“汝何以不识吾?”愚者审视之,乃悟。
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爆,杀狼亦可用也。
其一注释及译文
译文
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狼窥视着屠夫担子上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夫走了好几里路。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着)给狼看,狼稍稍退缩了几步,(可是)等到屠夫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屠夫没办法了,于是他在心里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着),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狼才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屠夫就(安全地)回家了。第二天拂晓,屠夫前去(昨天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地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有个人在树上吊死的样子,(屠夫)大吃一惊。(他)小心地(在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刺穿了狼的上颚,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一样。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银子,屠夫的生活略微宽裕了。
初中文言文,寓言,故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从前有个愚蠢的人,经常在门外悬挂鞋子作为标志。一天他出门,到了中午,忽然下起暴雨。他的妻子把鞋子收了进来。到了接近傍晚的时候,他回到家,他没有看见鞋子,惊讶地问:“我家搬走了吗?”他来回走动却不进去。他的妻子看见了他,说:“这是你的家,为什么不进屋呢?”愚蠢的人说:“门口没有挂鞋子,这就不是我家.。”妻子说:“你难道不认识我了?”愚蠢的人仔细察看了他的妻子,这才恍然大悟。
复制下一首赞38
初中文言文,寓理,孝道,故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武平(今福建境内)这个地方有猿猴生存,猿猴的毛像金丝,闪闪发光可以观赏。小的猿猴更加奇特,性格可以驯服,但不离开母亲。母猴很狡猾(也可译为“聪明”),人难以抓住它。猎人在箭头上涂毒,等到母猴不注意时射它。母猴被射中了,母猴猜测自己不能活了,将乳汁洒在树上,让小猴喝。乳汁洒尽后,就断气死亡。猎人向着小猴鞭打他的母亲,小猴悲哀地鸣叫爬下树,束手就擒。每天夜里一定要枕着母亲的皮才能睡觉,更有甚者则抱着母亲的皮跳跃而死。哎!猿猴尚且知道有母亲,不吝惜它们的生命,何况人呢?世上的不孝顺的子孙,连猿猴也不如哩!
师:军队。
童子:小孩子,儿童。
使:派遣。
白首:老人
狼三则
清代:蒲松龄
其一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之,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复制下一首赞39
初中文言文,寓理,故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子奇十六岁的时候,齐国的国君派(他)去治理阿县。不久,齐王反悔了,派人追赶。追赶的人回来说:“子奇一定能够治理好阿县的。”齐王问:“你怎么知道的呢?”回答说:“同车的人都是老人,凭借老人的智慧,由年轻人来作最终决定,一定能治理好阿县啊!”子奇到了阿县,把兵库里的兵器锻造成为耕田的农具,打开粮仓来救济贫穷的人民,阿县治理得井井有条。魏国的人听说小孩子治理阿县,兵库里没有武器,粮仓里没有积粮,于是就起兵攻打(齐国)阿县。阿县的人父亲带儿子,哥哥带弟弟,以自己家的兵器战斗,于是打败了:大腿。
寐:睡觉。
黠:狡猾。
2.
猿子
武平产猿,猿毛若金丝,闪闪可观。猿子尤奇,性可驯,然不离母。母黠,人不可逮。猎人以毒附矢,伺母间射之。中母,母度不能生,洒乳于树,饮子。洒已,气绝。猎人向猿子鞭母,猿子即悲鸣而下,束手就擒。每夕必寝皮乃安,甚者辄抱皮跳跃而毙。嗟夫!猿子且知有母,不爱其身。况人也耶?世之不孝子孙,其于猿子下矣!
意神情,意暇甚。想,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攻击,恐前后受其敌。敌方,盖以诱敌。
前前面,恐前后受其敌。向前,狼不敢前。
4.虚词的用法:
(1)之
代词,它,指狼又数刀毙之。助词,的,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调整音节,不译,久之。助词,位于主谓之间,不译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以
介词,把投以骨。介词,用以刀劈狼首。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1.狼
作者: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23.其子欲诉诸官:那人的儿子想要到官府告状。
24.何异于此医哉:与这个医生有什么不同呢?
25.焉:他
少年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