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常用词语

合集下载

常用文言文字词及翻译

常用文言文字词及翻译

常用文言文字词及翻译文言文字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它在我国的历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虽然现代汉语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交流的主要方式,但了解和学习文言文字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文言文字词汇及其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和文化遗产。

一、日常用语1. 诸葛亮:意为聪明才智的代名词,可用于形容聪明的人。

2. 侍从:指陪伴在身旁、服侍的人。

3. 纷纷扬扬:形容事物纷繁复杂、变化多端。

4. 各抒己见:每个人都表达自己的观点。

5. 鸿篇巨制:指篇幅长、内容宏大的作品。

二、人物称谓1. 吾:我,表示说话人自己。

2. 予:我,较为儒雅的代词,多用于自我介绍和古代诗词中。

3. 丈夫:一般指成年男子,也可泛指男性。

4. 贤士:指有才德的人,常用于对有学问有道德的人的称赞。

5. 仕宦:指担任官职。

三、时间和动作1. 晨昏:指一天的早晨和傍晚。

2. 朝暮:指一天的早上和晚上,常用于古代诗词中。

3. 行舟:指乘船旅行。

4. 赴约:指按约定的时间前往约会地点。

5. 忍辱负重:忍受屈辱、扛起重担。

四、情感和品质1. 忧愁:形容内心的痛苦和忧虑。

2. 悲伤:心情沉重,表示因为失去或遭遇了不幸而感到悲痛。

3. 善良:指心地善良、善于助人。

4. 悔过:指认识到错误后的懊悔和改过自新。

5. 忠诚:指对于信仰或忠实于职责的坚定不移。

五、事件和现象1. 喜怒哀乐:指人的情绪表达,包括喜悦、愤怒、悲伤和快乐。

2. 德行:指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3. 焚书坑儒:指秦始皇焚烧书籍和杀害儒士的事件。

4. 三纲五常:指儒家思想中的道德准则,强调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义务和伦理规范。

5. 丰收:指农作物收成好,产量丰富。

通过学习这些常用的文言文字词汇及其翻译,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和文化遗产,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厚底蕴。

同时,对于汉语的学习和应用也具有积极的影响,促使我们更好地掌握汉语表达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文言文翻译固定词语

文言文翻译固定词语

一、风尘仆仆原文:風塵仆仆翻译:形容旅途劳累,尘土飞扬的样子。

解释:风尘,指尘土;仆仆,形容疲惫不堪。

整个词语用来形容人在长途跋涉后,身上沾满了尘土,显得疲惫不堪。

二、日理万机原文:日理萬機翻译:形容事务繁忙,每天要处理许多事情。

解释:日,每天;理,处理;萬機,指各种事务。

整个词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工作,事务繁重。

三、琴瑟和鸣原文:琴瑟和鳴翻译:比喻夫妻和谐相处,恩爱美满。

解释:琴,古代弦乐器;瑟,古代弦乐器;和鸣,和谐地奏出声音。

整个词语用来比喻夫妻之间感情融洽,生活美满。

四、悬梁刺股原文:懸梁刺股翻译:形容刻苦学习,勤奋用功。

解释:悬梁,指把头发挂在梁上,以示专心致志;刺股,指用针刺自己的大腿,以示刻苦学习。

整个词语用来形容人为了学习,不怕吃苦,勤奋用功。

五、指鹿为马原文:指鹿為馬翻译: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解释:指鹿为马,指故意把鹿说成是马。

整个词语用来形容人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以达到某种目的。

六、山清水秀原文:山清水秀翻译:形容风景优美,山水清新。

解释:山,山峰;清,清澈;水,流水;秀,秀丽。

整个词语用来形容山水风光优美,景色宜人。

七、日薄西山原文:日薄西山翻译:比喻事物衰败,即将结束。

解释:日薄,太阳即将落山;西山,山的西边。

整个词语用来形容事物衰败,如同太阳即将落山,意味着即将结束。

八、画龙点睛原文:畫龍點睛翻译:比喻在关键时刻,用一两句话点明要害,使事物更加生动有力。

解释:画龙点睛,指在画龙的眼睛上点上一点,使龙栩栩如生。

整个词语用来形容在关键时刻,用一两句话点明要害,使事物更加生动有力。

总之,文言文固定词语丰富多样,它们在古典文学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固定词语,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文言文的魅力,从而更好地欣赏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言文翻译经典词语

文言文翻译经典词语

一、文言文经典词语翻译与解读1. 鸿毛翻译:大雁的羽毛。

解读:鸿毛,常用来比喻轻如鸿毛,形容事物极轻。

如:“人生如梦,转眼即逝,何须计较得失,一切皆如鸿毛。

”2. 破釜沉舟翻译:打破锅,沉掉船。

解读:破釜沉舟,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破釜沉舟,不胜则死,不达目地,誓不罢休。

”3. 狐假虎威翻译:狐狸借助老虎的威势。

解读:狐假虎威,比喻借助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如:“他是个无赖,狐假虎威,无人敢惹。

”4. 狐朋狗友翻译:狐狸的朋友,狗的朋友。

解读:狐朋狗友,指品行不端的朋友。

如:“他那些狐朋狗友,都是些不三不四的人。

”5. 鹏程万里翻译:鹏鸟的行程万里。

解读:鹏程万里,比喻前程远大。

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6. 风马牛不相及翻译:风与马、牛没有关系。

解读:风马牛不相及,比喻事物之间毫无关联。

如:“这两件事风马牛不相及,怎么能混为一谈?”7. 鸡犬升天翻译:鸡和狗都升天了。

解读:鸡犬升天,比喻一人得道,鸡犬皆沾光。

出自《庄子·逍遥游》:“吾闻楚王好细腰,故其朝多饿死之人。

”8. 鸡鸣狗盗翻译:鸡鸣时狗偷东西。

解读:鸡鸣狗盗,比喻行窃的行为。

如:“他为人正直,从不做鸡鸣狗盗之事。

”9. 龙腾虎跃翻译:龙腾跃,虎跃动。

解读:龙腾虎跃,形容气势磅礴,动作矫健。

如:“他身手矫健,龙腾虎跃,犹如猛虎下山。

”10. 鹏程万里翻译:鹏鸟的行程万里。

解读:鹏程万里,比喻前程远大。

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二、总结文言文中的经典词语,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它们简洁、凝练,富含哲理,至今仍被广泛运用。

通过对这些词语的翻译与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古代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文言文字词常用解释翻译

文言文字词常用解释翻译

文言文字词常用解释翻译文言文字作为古代的标志性文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历史及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文言文字的使用逐渐减少,有时我们在阅读古代文献时会遇到些许困难。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字,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字词进行解释翻译。

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古代的成语,意思是就算妇女再聪明能干,但如果厨房中没有米,她也无法煮出米饭来。

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在某种条件或基础缺乏的情况下,即便再有才能也无法做到某事。

二、虚怀若谷虚怀若谷是形容一个人心胸宽广、谦虚谨慎。

虚指心胸开阔、不自负,怀指胸襟、心境,若谷则是以谷物仓库的空旷程度来比喻胸怀无私、包容。

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句话用来形容表面看起来华丽、高贵,但实际上内部却已经糟糕不堪,毫无价值。

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人们只注重外表而忽视内在品质。

四、桃李满天下桃李满天下是用来赞美教育者的成语,意为桃李芬芳的果树满天下,比喻传道授业解惑者的学生遍布全国,也可以形容教育影响深远。

五、纸上谈兵纸上谈兵是指只懂得理论,却没有实际经验。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批评那些只在纸面上讨论问题,却缺乏实际动手能力的人。

六、东施效颦东施效颦是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美貌却学别人皱眉的样子,比喻模仿别人却始终无法达到真正的效果。

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不自知自己的缺点而自以为是。

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尽心尽力工作,甚至牺牲生命,不计个人得失。

这个成语常常用来赞美有奉献精神的人。

以上是对一些常见文言文字词的解释和翻译,通过理解这些词的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并在现代生活中运用这些有趣的成语。

文言文字的魅力不仅体现在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中,更体现在它所传递的智慧和观念中。

通过学习和使用这些词语,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古代的智慧和文化。

文言文词语翻译

文言文词语翻译

文言文词语翻译中:zhōng①内;里。

《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

”②中间;内部。

《石钟山记》:“有大石当中流。

”③半;一半。

《乐羊子妻》:“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④中等;不高,不低。

《邹忌讽齐王纳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⑤内心。

《史记·韩安国列传》:“深中隐厚。

”⑥中国。

《图画》:“图画之设彩者,用水彩,中外所同也。

”zhòng①符合。

《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②射中。

《卖油翁》:“见其矢十中八九。

”③击中。

《荆轲刺秦王》:“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

”④考中。

《范时中举》:“你恭喜中了举人。

”⑤猜中。

《醉翁亭记》:“射者中,弈者胜。

”⑥中伤。

《书博鸡者事》:“臧怒,欲中守法。

”每:měi①每一。

《活板》:“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②每逢;每一次。

《庖丁解牛》:“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③时常;往往。

《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④在近代汉语中表名词复数,相当于“们”。

《窦娥冤》:“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mèi见“每每”。

【每每】⒈肥美,茂盛的样子。

⒉昏昧的样子。

切:qiē①切割;用刀分割东西。

《鸿门宴》:“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②磨。

《诗经·卫风·淇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qiè①贴近;切近。

《荀子·劝学》:“《诗》《书》故而不切。

”②恳切;深切。

《柳毅传》:“迨诉频切,又得罪舅姑。

”③迫切;急切。

《黄生借书》:“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

”④严厉。

《陈情表》:“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⑤务必;一定。

《失街亭》:“切宜小心在意。

”甫:①古代男子的美称。

《仪礼·士昏礼》:“伯某甫,促叔季,唯其所当。

”②大;广大。

《诗经·甫田》:“无田甫田,维莠骄骄。

”③刚刚;刚。

《汉书·匈奴传》:“今歌吟之声未绝,伤痍者甫起。

120个文言实词例句及翻译

120个文言实词例句及翻译

120个文言实词例句及翻译什么是文言实词文言实词是指具有实际意义,且在文言文中广泛使用的词语。

这些词语在传统文化和文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现代汉语中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例句及其翻译。

1.天人合一:指天地与人类的和谐共生。

2.众生平等:强调所有人都应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尊严。

3.和谐共处:指不同事物和人之间和平共处。

4.大同世界:指人类在精神和道德上达到一种永久和谐的理想状态。

5.致良知:强调人应该遵循内心的良知去做出正确的选择和行动。

6.日月如梭:比喻时间过得非常快。

7.默默无闻:形容做事不张扬,不图名利。

8.功德无量:形容功德的价值和重要性无法计量。

9.追根溯源:追溯事物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10.真知灼见:形容见解深刻,洞察事物的本质。

11.波澜壮阔:形容事物的规模和景象宏大壮观。

12.春华秋实:形容春天的花朵和秋天的果实丰盛。

13.宜乐宜嗔:强调在适当的时候宜乐宜怒。

14.明察秋毫:形容观察细微之事非常敏锐。

15.虚怀若谷:形容胸怀宽广,学识谦逊。

16.昙花一现:形容事物短暂而珍贵。

17.破釜沉舟:形容决心坚定,不可退缩。

18.笑里藏刀:形容善于隐藏真实想法和意图。

19.临渴掘井:比喻事先未做准备,临时抱佛脚。

20.蜻蜓点水:形容轻轻触及水面,比喻只是稍微提及。

…119.本末倒置:形容将主次关系颠倒了。

120.悔过自新:指意识到错误并决心改正。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例句及翻译,这些词语在文言文中使用频率较高,也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结语文言实词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

通过学习和使用文言实词,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也能够丰富和提升我们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介绍,读者能够对文言实词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参考文献•张晓航. (1999). 汉语词汇学.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陈明熙. (2005). 文言实词研究.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文言文词语翻译

文言文词语翻译

文言文词语翻译文言文词语翻译700字1. 滥竽充数:指没有真正的才能或资格,却冒充如此。

例句:此人学识浅薄,不过是滥竽充数而已。

2. 锱铢必较:形容对小事非常计较。

例句:他对待生活中的每一分利益都锱铢必较。

3. 一败涂地:形容失败得非常彻底。

例句:那次战役,敌军一败涂地,无一人生还。

4. 杯弓蛇影:形容人因误会或多心,而过分地疑神疑鬼。

例句:他得了心理疾病,总是杯弓蛇影,生活不能正常。

5. 损人利己:指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他人。

例句:他不顾他人的感受,只顾损人利己。

6. 后悔莫及:指事情发生后,才后悔已经无法挽回了。

例句:他做了个错误的决定,现在后悔莫及。

7. 连绵不断:形容时间、事情等持续不停。

例句:连绵不断的雨一直下了三天。

8. 百密一疏:形容事物虽然做得十分谨慎,但可能因为疏忽造成的错误。

例句:他平时办事非常细心,这次犯了个百密一疏。

9. 一意孤行:形容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听从别人的劝告。

例句:他性格固执,一意孤行,所以经常犯错。

10. 画蛇添足:指做多余的事情,不但不加分,反而拖累了整个工作。

例句:他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居然在最后一刻画蛇添足,整个计划失败了。

11. 麻痹大意:形容人精神松懈,不再警惕。

例句:他得到了胜利之后,麻痹大意,结果失败了。

12. 背信弃义:形容不守信用,不讲道义。

例句:他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背信弃义。

13. 深思熟虑:形容人做事认真考虑,不轻率行事。

例句:他在做决定之前会深思熟虑,从不草率行事。

14. 流言蜚语:指没有根据的谣言和揣测。

例句:不要随意听信别人的流言蜚语,应该听从事实的判断。

15. 守望相助:形容互相帮助、支持。

例句:在困难时期,大家互相守望相助,共渡难关。

16. 风马牛不相及:形容两件事情完全不相关。

例句:这两个问题风马牛不相及,不能放在一起讨论。

17. 知己知彼:指了解自己和对手的情况,以制定更好的战略。

例句:在与对手对战之前,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知己知彼。

文言词语及其释义

文言词语及其释义

文言词语及其释义
文言词语是中文古代的书面语言中使用的词汇,与现代汉语有明显的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及其释义:
1. 夫:句首发语词,相当于“夫子”、“先生”。

2. 尔:你。

3. 曷:何,为什么。

4. 故:事故,变故。

5. 鲜美:鲜艳美丽。

6. 望其项背:看到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7. 辞:言辞,也就是文章或言谈。

8. 虽:即使。

9. 愚人:愚蠢的人。

10. 唯:只。

11. 相: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帮助、辅助的意思。

12. 犹且:尚且。

13. 是以:因此。

以上只是一部分常见的文言词语,文言词语有很多,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 告给……知道。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 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 “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 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 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 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理。
• (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 (20)主簿:秘书。
【表人物个性的】
• 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 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 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 谄谗、谲
• 耿:光明。 • 埂:()正直。 • 鲠:()直爽,正直。 • 佞:()能说会道,引为巧言谄媚。 • 谲:()欺诈,玩弄手段。
【降职、罢免的词语】
贬、左迁:降职; 放:驱逐,流放 谪:被罚流放或降职; 罢、免:罢黜、免去官职; 出:离开京城外调; 黜、废:废弃不用。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 博鸡者事》
• 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 南夷。(韩俞《进学解》)
•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 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 (《新唐书·装延龄传》)
【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
清(廉)、淫(靡)、贪(浊)
【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
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
博士、太傅
【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
许、叹
• 【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 忤:()违反,抵触。 • 牾:()逆。
•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 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 受其殃。(《后汉书·明帝纪》)
【兼职、代理的词语】
主、秉、典:主管;后面带的经常是管理的 职责。 知、守、尹:主管,主持。后多跟地点,知 某州、守某郡、就是做某州(郡)的长官 兼、领:兼任; 署、权、摄:代理,暂任 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 国志·魏书·武帝纪》 判:高位兼低职。 假:临时的,代理的。 守:代理官职。
【表辞官】

告老:官员年老。如:时年已七十,遂隐上山,
悬车告老。

解官:辞去官职。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
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祁溪请老,
晋侯问嗣焉。
• 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 退职为“乞身”。如: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 以病上书乞身。(《后汉书·李通传》)
• 【表揭发的】:劾、讦、揭
劾:()揭发罪状。 讦:()攻击或揭发别人的短处。
• 【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 • 【表嫉恨的】:恶、厌、憎、贬、衔、
怨、患、疾、恨、怒、诅
• 【表暗中的】:阴、间、密 • 【表诬陷的】:中、谮、诬
• 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 【与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
• 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 葬故乡。如: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

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
委婉语。如:即日父子供移病,满三月赐告。
(《汉书·疏广传》)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以刑部
尚书致辞仕。(《新唐书·白居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 相,辅佐。
•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 (7)太尉:军事首脑。 •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 (10)侍郎侍中:官庚侍卫。 •
权。
•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 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谭嗣同》
•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 门宴》
• 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 张》
• 仕宦:做官,任官职。
• 仕进:进身为官。
【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 转、调、徙:调动官职; 补:补充缺职; 出:京官外调。 改:改任官职。
【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
征、辟:征召
荐、举:推举
拜、除、授:授予官职;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擢:在原官职上提拔;
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简、选:选拔。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
超擢:破格提拔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 加:加封,
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
畿 • 畿:()京城所管辖的地方。
• 【与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
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 (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 • 祚:福;帝王。 • 践祚:即位。
• 【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
尤、折
• 让:责备,责怪 • 尤:罪过,过错 • 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 【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

• 【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 【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往、

【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 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 6.游:①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 ②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 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 (13)太史:记史,管文收。 • (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 (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 (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 (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 (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