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文言文语句翻译_
中考语文文言文语句翻译

中考语文文言文语句翻译第一册1、原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原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原文: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翻译: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原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原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原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原文: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翻译: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第二册8、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翻译: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原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翻译: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10、原文: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翻译: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11、原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翻译: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12、原文: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翻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13、原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14、原文: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第三册15、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曰。
文言文词语翻译

文言文词语翻译中:zhōng①内;里。
《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
”②中间;内部。
《石钟山记》:“有大石当中流。
”③半;一半。
《乐羊子妻》:“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④中等;不高,不低。
《邹忌讽齐王纳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⑤内心。
《史记·韩安国列传》:“深中隐厚。
”⑥中国。
《图画》:“图画之设彩者,用水彩,中外所同也。
”zhòng①符合。
《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②射中。
《卖油翁》:“见其矢十中八九。
”③击中。
《荆轲刺秦王》:“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
”④考中。
《范时中举》:“你恭喜中了举人。
”⑤猜中。
《醉翁亭记》:“射者中,弈者胜。
”⑥中伤。
《书博鸡者事》:“臧怒,欲中守法。
”每:měi①每一。
《活板》:“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②每逢;每一次。
《庖丁解牛》:“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③时常;往往。
《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④在近代汉语中表名词复数,相当于“们”。
《窦娥冤》:“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mèi见“每每”。
【每每】⒈肥美,茂盛的样子。
⒉昏昧的样子。
切:qiē①切割;用刀分割东西。
《鸿门宴》:“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②磨。
《诗经·卫风·淇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qiè①贴近;切近。
《荀子·劝学》:“《诗》《书》故而不切。
”②恳切;深切。
《柳毅传》:“迨诉频切,又得罪舅姑。
”③迫切;急切。
《黄生借书》:“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
”④严厉。
《陈情表》:“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⑤务必;一定。
《失街亭》:“切宜小心在意。
”甫:①古代男子的美称。
《仪礼·士昏礼》:“伯某甫,促叔季,唯其所当。
”②大;广大。
《诗经·甫田》:“无田甫田,维莠骄骄。
”③刚刚;刚。
《汉书·匈奴传》:“今歌吟之声未绝,伤痍者甫起。
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实用

(译为“跟……比较,哪个更……” )
考试说明
古文翻译既是对语言形式的考查,也是对文章内 容理解的考查,因此这一考点是考查考生文言文综合 能力的有效手段。 翻译方式有两种——直译和意译。直译要求在 翻译时字字句句落实,而意译则不必拘泥于字句的落 实,表达基本意思即可。历年来高考设题主要采用直 译的方式,酌情采用意译为辅助手段。
译文:派遣将领把守关卡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其 他盗贼进入和意外情况的发生。
4.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1)但是力量足够到达,对于别人来说是可笑 的,对于自己来说就有悔恨。 (2)然而力气足以到达那里,被人讥笑,而对 于自己又感到后悔。
译文:然而体力足以到达(却没有到达), 在别人看来是可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悔恨 的。
删削法
文言文中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等 删去。如:句首的发语词、感叹词,在句中表顺接 的一些连词,起补足音节或停顿作用的助词,偏义 复词均可略去不译。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认。 我关闭窗户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 别是谁。
增补法
古代汉语省略或表达过于简单的地方,今译 时要作必要的增补。 蛇 触草木, 草 尽死。 木
课后练习 1.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缺,为从弟所 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于 时庙中有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弱,对母悲泣 之像,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彦光训 喻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 皆此类也。
——选自《隋书﹒循史》
唐明皇李隆基为了躲避安禄山的叛军,逃到扶风(今陕西 宝鸡东)时,士兵中有许多人想逃走,而且谣言四起,对唐明皇 出口不逊。唐明皇召见将士们并对他们说:“我用人不当,以致 胡人安禄山发动叛乱,现在必须长途跋涉以避开叛军的锋芒。各 位仓猝之间跟随我出走,不能与父母、妻儿告别,对此我感到很 惭愧,现在任凭大家回家,我和我的子弟们前往四川,今天在此 和大家诀别。回去见到父母和长安的父老们,替我向他们致意问 候。”众将士都哭着说:“无论是生是死,我们都跟随皇帝陛下 ”。于是谣言便自动消失了。 (安禄山的)叛军围困张巡驻守的雍丘城(今河南枸县),大将 们劝张巡投降,张巡设置了皇帝的画像,率领众将士朝拜。将士 们都痛哭流涕,张巡把(劝他投降的)六个大将带到(皇帝画像 )前,用忠义大孝指责他们,然后把他们斩首,守城将士的抗敌 决心更加受。
文言文经典语句翻译

一、经典语句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习并时常温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解读:此句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学习之后要不断温习,才能巩固所学知识。
孔子认为,学习是人生一大乐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二、经典语句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解读:此句表达了孔子对友情的重视。
在古代,朋友之间相互扶持,共同成长。
孔子认为,与远方的朋友相聚,是一种难得的乐事。
三、经典语句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解读:此句强调了谦虚好学的精神。
孔子认为,无论身处何地,都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因为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四、经典语句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了解某件事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解读:此句阐述了学习态度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学习要发自内心,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五、经典语句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于别人。
解读:此句体现了儒家的“仁爱”思想。
孔子认为,要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做到换位思考,尊重他人的感受。
六、经典语句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陷入迷茫,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解读:此句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要相结合,只有二者兼顾,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
七、经典语句七: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认识,这样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解读:此句强调了温故知新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通过温习旧知识,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自己的素养,从而成为他人的榜样。
总之,《论语》中的经典语句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语句,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从而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
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

(7)注意用典的语句 )
例1: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译:(人民的灾难)使我像白居易那样泪湿青杉, :(人民的灾难)使我像白居易那样泪湿青杉, 人民的灾难 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 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 例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译: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兴兵北伐,想要再次建立霍去 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兴兵北伐, 病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业,由于草率从事, 病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业,由于草率从事,结果只落得自 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 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
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例3: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
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练习 1.至于智伯 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至于智伯, 1.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译文:至于智伯, 译文:至于智伯,像对待国家栋梁一样对 待我,因此我就像国家栋梁(报效君王) 待我,因此我就像国家栋梁(报效君王)一 样报效他。 样报效他。 2.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 2.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 所得俸禄 译文:他得的俸禄, 译文:他得的俸禄,都用来供给别人的孤儿 孤女穿衣吃饭。 孤女穿衣吃饭。 3.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 3.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 既加之以刑 之路也。 之路也。 译文: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 译文: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 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 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
(一)如何达到“信”的要求 如何达到“
文言文加翻译_较短

昔者孔子游于泰山之阳,见一樵夫负薪而行。
孔子问之:“子何之?”樵夫对曰:“往泰山之阴,以易米。
”孔子曰:“子负薪而往,岂不劳乎?”樵夫笑而答曰:“吾虽劳,然得易米以养亲,不亦乐乎?”孔子听之,喟然而叹,曰:“善哉斯言也!吾闻之,君子以自强不息,而百姓以勤劳致富。
吾虽游学四方,亦当效此樵夫,勉力而行,不以贫贱而自馁。
”孔子归,告诸弟子,曰:“夫樵夫虽微,其志不凡。
吾观其行,勤勉而笃实,诚可师也。
”弟子们闻之,皆感奋,曰:“夫子之言,真可启发吾辈之心矣!自今而后,吾等当以樵夫为榜样,勤学不辍,以成大器。
”孔子于是勉励弟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教如不及,犹恐后之。
吾辈当自强不息,勉力进取,以光大门楣。
夫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
吾等虽非樵夫,亦当效其勤劳,砥砺德行,以报国恩。
”弟子们闻言,莫不奋发向前,朝夕勤学,夜以继日。
孔子见之,喜曰:“善哉,吾弟子之进也!吾知我国之兴,必在此辈矣。
”【翻译】从前,孔子在泰山的南坡游玩,看到一个樵夫背着柴草在行走。
孔子问他:“你要去哪里?”樵夫回答说:“我要去泰山的北坡,去换取米。
”孔子说:“你背着柴草去,难道不觉得劳累吗?”樵夫笑着回答:“我虽然劳累,但是能够换取米来养活双亲,不是很快乐吗?”孔子听后,感慨地说:“这话说得真好!我听说,君子自强不息,而百姓通过勤劳致富。
我虽然四处游学,也应当效仿这个樵夫,努力前行,不要因为贫贱而自卑。
”孔子回来后,告诉他的弟子们,说:“这个樵夫虽然身份低微,但他的志向非凡。
我看他的行为,勤劳而踏实,真是值得学习的。
”弟子们听后,都感到振奋,说:“老师的话,真可以启发我们内心的想法啊!从今往后,我们应当以樵夫为榜样,勤奋学习,努力成为有用之才。
”孔子于是鼓励弟子们,说:“学习就像追赶一样,还怕赶不上;教育就像追赶一样,还怕跟不上去。
我们应当自强不息,努力进取,以荣耀家门。
学习优秀了就可以做官,做官优秀了就可以继续学习。
我们虽然不是樵夫,也应当效仿他们的勤劳,磨砺自己的品德,来报答国家的恩情。
文言文语句翻译方法

文言文翻译标准
古人曾提出“信、达、雅”的三字标准
“信”即字字落实,力求准确; “达”即文从句顺,力求通顺; “雅”即生动形象,讲究文采。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直译: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
终极绝招:
遇到疑难时,不妨根据语境来 进行合理推断!
猜测法:
1.联想推断法 联想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推断: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招致
不速之客: 邀请、招致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通“叛”,背离 )
众叛亲离 背叛
2.相似结构推断法(对偶、排比句均可用 此法)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品类: 自然界的万物
------《宋史·卷三百六·戚纶传》 译:胡则当时被当权者亲近,于是一起搜集戚 纶的过失,后来戚纶调任扬州知州。
“涂”通“途”,道路 捃[jùn]:拾、取。摭[zhí]:拾取、搜集。
推断: 当涂者→当权者; 捃摭→搜集,拾取
小
这个“猜词”不能随便
使用。我们首先要“直译”
结
(留删换调补),在“直译” 与“意译”均不能完成时,
3.以形释词法
如从字形结构入手:
汉字绝大部分是形声字,形旁大多表意, 因此可以通过字形结构来推断词义。
例如: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 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当魏忠贤作乱(的时候),做官的人能够不 改变自己志节的,中国之大,能有几个人呢?
(胡)则时为当涂者所昵,因共捃摭纶过,徒 知扬州。
【题目1】 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文言文语段翻译(详解答案)

(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
将军方.与客对弈,见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对,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言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
三、该补不补,成分残缺
权以〈 〉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司马光《赤壁之战》) 译成: 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 得改变了脸色的。 失分原因
省略成分没有补充出来
四、该调不调,语序混乱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成: 寻找人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没 有找到。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以今义当古义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译成: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 失分原因
一词多义的实词义项选择得不恰当
失分的主要原因有几方面 不用翻译的译了出来,需要译 出的重点词语没译出来或译错了, 该删的没删,没有的妄加想象,句 式特点忽略了
(1)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 于晋。 ⑵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①吾尝 为鲍叔谋 事
而
更
穷困,
我曾经替鲍叔 谋划事情 却使他更加 窘迫,
鲍叔不 以
我为愚,
愚笨,
知
时
鲍叔 不 认为 我
他知道时运
有利
有好的时候,也有不好的时候。
不利也
②天下 不 多
管仲之贤
而多
鲍
鲍
天下人不 赞美 管仲的 贤明 却赞美
叔能
知 人
也。
叔能够识别人才。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译成: 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 骨的强壮。 失分原因
译句没有译出句式特点或者不符合现代 汉语语法规则
五、不辩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
是女子不好 …… 得要求好女。《西门豹 治邺》 译成: 这个女子品质不好 …… 应该再找 个品质好的女子。 先帝不以臣卑鄙。
译成: 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失分原因:
⑶以资政殿学士行 ⑷送我至剡溪 方法一:留
此方法可用于哪类词的翻译? 凡朝代、年号、人名、 地名、官职、国名、帝号以及 一些器物名、典章制度等专有 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 皆保留不动。
⑸师道
从师学习的风尚
之不传 也 久矣。
不流传 很久了。
⑥民 归 之,由水之就下
百姓 归顺 他,就像水 往低处流一样。
常见的一些倒装句式,例如 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等
⑥公子闻之,往请,
欲 遗之,
公子闻之,往请[侯生 ],[公子]欲 遗之,
[侯生 ]不肯受
不肯受
⑺交戟之卫士欲止
不内
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之] ⑻断头置 城上
断头置[于]城上
方法二: 补
此方法可用于哪类句式的翻译?
省略句
⑼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⑵蚓无
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蚯蚓没有 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
⑶古 之人 不
余欺 也。
古代 的 人 没有欺骗我 呀。
⑷石之铿然有声者
(敲起来)发出“铿铿”声音的石 头
⑸以 勇气
凭借 勇气
闻 于诸侯
在诸侯之中闻名
⑥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百姓 说我吝啬 是应该的了。
方法一: 调
此方法可用于哪类句式的翻译?
④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某些修辞格
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②大阉亦逡巡畏义 பைடு நூலகம்忠贤 ③权起更衣
上厕所 边境
小结一:
对文句的每个字,我们 用这三个方法,就不会有遗漏 和增多了,能做到“字字落实” 了;一句话一一“ 字字落实 留删换 ”
⑴求 人 可 使
寻求
报 秦
者,未得。
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
主人和客人一起下了马上了船
⑽夫秦王有
秦王有
虎狼之心。
像虎狼一样的心。
⑾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今日的宴会,好比当年睢园竹林的聚会, 在座的文人雅士,豪爽善饮的气概超过了陶 渊明。
⑿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愤怒的,头发像要冲起帽子。
方法三: 贯
此方法可用于哪类句子的翻译? 某些修辞格,如暗喻、互 文、夸张、用典等,根据上下 文灵活、贯通地译出。语句翻 译完成后,再回头检查一遍, 看看有没有漏译,语句是否通 顺。
③千古江山,英堆无觅孙仲谋处。
无处寻找像孙仲谋一样的英雄。
④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您 看廉将军 害呢? 与秦王相比哪一个厉
⑤大阉之乱,
缙绅能不易
其
当魏忠贤专权作乱的时候,
能不改变自己
志者,
志节的做官人,那么大的中国,有几个呢?
四海之大
有几人欤?
( 02 年北京) 管仲曰:“吾尝为鲍
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 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 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 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 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 多鲍叔能知人也。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字字落实留删换 ,
句句通畅调补贯
小结二:
从现代汉语看来,文言文之 所以不能“ 句句通畅 ”,主要 就是在于其句式的特殊和省略的 运用,所以“ 调 ”、“ 补 ” 和“ 贯 ”对翻译是很重要的。 简言之,“ 句句通畅调补贯” 。
请记住:
字字落实留删换 , 句句通畅调补贯
①惟弈秋之为听
只 听弈秋的话
②臣诚 恐
见欺于王
而 负
赵。
我确实害怕 被大王欺骗 而 辜负了赵国
⑾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
⑿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背”,背
叛
⒀欲辟土地,朝秦楚 使动用法,是……来朝见
方法三:换
此方法可用于哪类词的翻译?
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 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古今异 义词换成今义,通假字换成本 字……
固定格式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为什么……呢” ②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 “不是……吗” 亦惑乎? ③日饮食得无衰乎! “该不会……吧” “恐怕……吧”
⑺夫六国与秦皆
诸侯
六国 和 秦 都是 诸侯国。
方法二:删
此方法可用于哪类词的翻译?
文言文中的发语词、某 些助词、某些语意重复成分、 偏义复词中的衬字,因与现代 汉语不合,翻译时可以省略。
⑻是女子不好 …… 得要求好女。《西门 豹治邺》 漂亮 ⑼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⑽以相如功大,拜上卿。 因为;授予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之
文言文语句翻译
遂引刀自刭。(2分) 理解:于是(李广)就自杀了。 翻译:于是(李广)就挥刀 自杀了。
遂引刀自刭。(2分) 理解:于是(李广)就自杀了。1分
翻译:于是(李广)就挥刀自刎 了。 2分
遂引刀自刭。(2分)
理解:于是(李广)就自杀了。1分
翻译:于是(李广)就挥刀自刎了。2分 理解只需对原句子的含义作最起 码的了解 ,它是翻译的前提与基础,而 翻译绝不等同与一般意义上的理解,它 必须要准确,不能想当然,更不能靠想 象。
文言文翻译的失误形式及失分原因
一、该译不译,文白掺杂
以相如功大,拜上卿。
译成: 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 上卿。 失分原因 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 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失分原因
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
二、该删不删,成分赘余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