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语句翻译》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鱼我所欲也》(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
两者不能同时都得到,(我)会放弃生命而选取道义。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就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也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坏的事,所以有祸患(我)就不躲避了。
(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按照这种方法(可以活下来的方法)就可以活着,却有人不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可以避患的方法)就可以躲避祸患,却有人不去做。
(4)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即义),有比死亡更令人厌恶的东西(即非义)。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只是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坚守这种思想不至于丧失罢了。
(6)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如果)无礼地吆喝着给人(吃),就是过路的饥饿的人都不会接受;用脚踢着给人家,即使是乞丐也因遭轻视而不屑接受。
(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丰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那么这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8)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种行为不可以停止吗?(如果不停止,)这就是所说的丧失了人本来的天性。
《唐雎不辱使命》(1)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2)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现在我用比安陵大十倍的土地,请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看不起我吗?(3)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继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五百里的土地呢?(4)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文言文语句翻译PPT课件

例8、夫战,勇气也。 译文: 作战,(靠的是)勇气。
补——增补
规律 总结
量词省略——填上适当量词 成分省略——补出省略成分 文意跳跃——增加恰当词语
练习三:
1、客从外来,与坐谈。 译文:客人从外面来了,(邹忌)和(他)坐
着说话。
2、今以钟磬置水中。 译文: 现在把钟磬放(在)水中。
者、也 —无法用现代汉语对译的
结: 虚词,删去不译。
练习二:
1、死生,昼夜事也。 译文:死亡是早晚的事。
2、夫战,勇气也。 译文:作战(靠的是)勇气。
例6:铸以为金人十二。 译文:铸成十二(个)铁人。
例7、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
译文: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怪的蛇,(蛇)黑色的底
例2: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译文:这里有高大峭拔的山岭,茂密的树林 和高高的竹子。
规律总结:专有名词和基本词汇保留不译。
练习一:
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译文:楚国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 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译文:此刻项庄拔剑起舞,他的主意时时在沛公身上。
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译文: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
城。
例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译文:人生的祸患常常在极细微的事情上积累 而成。
例4: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译文:日日夜夜尽力劳作,孤孤单单受尽折磨。 例5:子瑜者,亮兄瑾也。
译文:子瑜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
删——删除
规 忽微 —同义词连用,删去一个,
律
只译一个。
作息 —偏义复词,删去作陪衬的。
总
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七上一、《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译: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文章的义理。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译:一会儿,雪突然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3、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4、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译: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5、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时分。
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丢下他就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6、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元方当时年纪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7、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友人便生气地说道:“你父亲真不是人啊!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先离开了。
”8、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
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我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9、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译: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去拉元方。
元方转身进入家门,也不回头看他。
二、《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孔子说:“学了知识并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中考必考25篇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

中考必考25篇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一.《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去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径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孔子说:“仲由,教导你对待事物的道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孔子说:“见到品德高尚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见到品德不好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同样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发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缺点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曾子说:“士不能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途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是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的吗?死了就停止了,不也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孔子说:“在严寒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才凋谢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文言文经典语句翻译

一、经典语句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习并时常温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解读:此句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学习之后要不断温习,才能巩固所学知识。
孔子认为,学习是人生一大乐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二、经典语句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解读:此句表达了孔子对友情的重视。
在古代,朋友之间相互扶持,共同成长。
孔子认为,与远方的朋友相聚,是一种难得的乐事。
三、经典语句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解读:此句强调了谦虚好学的精神。
孔子认为,无论身处何地,都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因为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四、经典语句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了解某件事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解读:此句阐述了学习态度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学习要发自内心,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五、经典语句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于别人。
解读:此句体现了儒家的“仁爱”思想。
孔子认为,要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做到换位思考,尊重他人的感受。
六、经典语句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陷入迷茫,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解读:此句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要相结合,只有二者兼顾,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
七、经典语句七: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认识,这样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解读:此句强调了温故知新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通过温习旧知识,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自己的素养,从而成为他人的榜样。
总之,《论语》中的经典语句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语句,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从而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
文言文语句及翻译积累

一、文言文语句:1.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翻译:君子之间的交往清淡如水,小人之间的交往甜如美酒。
2.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翻译:不合礼节的东西不要看,不合礼节的话不要听,不合礼节的话不要说,不合礼节的事不要做。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了解某种学问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4.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翻译:当王师北上平定中原的那一天,举行家祭时不要忘记告诉我。
5.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翻译:春风吹得马蹄欢快,一天之内看尽长安城中的繁花。
二、文言文语句及翻译积累: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温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的优点去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了解某种学问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4.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通过温习旧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总结:文言文语句及翻译积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要注重积累,善于运用,从而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语文文言文必备翻译句子

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翻译:人们终究会死去,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的死却比鸿毛还要轻。
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翻译:千里的远行,都是从脚下开始。
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四、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习并时常复习,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五、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翻译:道路漫漫而又漫长,我将不断地努力寻找。
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翻译:天下的兴衰,每个普通人都应该承担起责任。
九、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翻译:不必担心物资的匮乏,而要担心分配的不公平;不必担心贫穷,而要担心生活的不安定。
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翻译:在贫穷的时候,只关心自己的品德修养;在富贵的时候,要关心天下百姓的福祉。
以上这些翻译句子,都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经典语句,它们既具有深刻的哲理,又富有诗意。
掌握这些句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领略其中的韵味。
同时,这些句子也富含智慧,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学习和欣赏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运用这些句子,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人生境界。
总之,掌握文言文必备翻译句子,对于学习文言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积累,多读多背,逐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同时,还要学会将这些句子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中汲取智慧,提升自己的人生品质。
相信在不断地努力下,我们都能在文言文的海洋中畅游,领略到其中的无穷魅力。
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

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在日常过程学习中,许多人都对一些经典的文言文非常熟悉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那么问题来了,你还记得曾经背过的文言文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1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到了第二年,政事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具,同俱)。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译: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开,放晴)4、至若青和景明,波澜不惊译: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景,日光。
惊,有起、动的意思)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译: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去,离开)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译: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置之度外。
(宠,荣耀;偕,一起)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译: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
(求,探求。
为,指两种心情)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译: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以,因为)。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在朝庭里作高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译: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
(先:在之前,后:在之后)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2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译: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语句翻译》(高三参赛)一、设计说明高考对文言文语句翻译的考查,虽然材料选自课外,但是考查立足于课内,立足于考查学生对所学文言知识能否灵活运用之上,对学生理解并翻译语句能力的客观考查,符合课程改革和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
结合《课程标准》,立足教材本身,勾连高考试题,我设计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悟法、学法、用法,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进行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有效复习。
该学案分三部分,课前案重在引导学生了解高考命题要求及考点阐释,通过自主复习,运用课内掌握的文言基础知识,总结出语句翻译的具体方法。
课中案重在就学生自主反馈的翻译方法进行展示和纠正,以练—讲—练的形式,将课内例句与高考样题衔接起来,渐次推进,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翻译方法,总结答题规律,提升掌握语言文字的能力。
课后案作为当日作业,旨在让学生夯实基础,巩固演练,继续钻研,锐意进取。
二、材料依据必修教材篇目《师说》《赤壁之战》《鸿门宴》《齐桓晋文之事》等,《〈史记〉选读》篇目《信陵君窃符救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及08—10年高考部分省份样题。
三、设计内容: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并掌握文言文语句翻译的具体要求,探求翻译的具体方法。
过程与方法:解读考点,夯实旧知,练中悟法、学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扎实严谨的学习作风。
课前复习步骤:一、解读考点阅读并勾画要点:考纲中“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意思是说“翻译”须以“理解”为前提,“理解”,就是准确把握字句在文段中的正确的意义;而“翻译”则是将文言句子译为规范的现代汉语。
考查的句子是有特点的,在实词、虚词、句式、活用、通假字等方面有典型性的句子。
测试题目出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这里“课外”的含义一般指“选材”是学生没学过的,题目是没做过的;“课内”的含义可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指测试的知识是学生“课内”学过的,二是学生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加以推断。
二、明确原则文言文语句翻译原则——信(忠实原文)、达(文意通达流畅)、雅(语言富有文采)。
三、链接课内根据参考篇目,结合梳理笔记,复习文言基础知识。
四、探求方法1、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句中划线和括号处,并用一个词概括所用方法。
要求书写规范。
第一组: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
译文:。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译文:。
方法一:,适用范围。
第二组:顷之,烟炎张天……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
译文: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方法二:,适用范围。
第三组: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译文:。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文:。
方法三:,适用范围。
小结:用这三个方法,语句翻译就不会有漏译与增译了。
第四组: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译文:。
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译文:。
以勇气闻于诸侯。
译文:。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文:。
方法四:,适用于哪些句式的翻译。
第五组: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译文:。
()欲呼张良与()俱去。
译文:。
方法五:,适用于哪类句式的翻译。
第六组: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译文:。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译文:。
而操舍鞍马,杖舟楫,与吴越争衡。
译文:。
方法六:,适用范围。
小结:用这三个方法,语句翻译就不会有误译和曲译了。
五、总结得失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总结并灵活运用翻译文言语句的具体方法,提升翻译能力。
过程与方法:展示纠正,灵活用法,演练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在学习中勇于攻关,不断总结反思的学习意识。
学习过程:一、交流成果,分享体验。
1、学习小组交流课前案第四环节内容,查漏补缺,推荐展示。
2、根据老师在课前案中的评点,提出疑惑。
3、总结文言文语句翻译的具体方法:留、删、换、调、补、贯。
二、运用方法,找出纰漏。
1、请划出下列句中翻译有误的地方并加以改正。
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已。
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成:君子学识渊博,每天检查省察自己,就知书明理,行为没有过失了。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译成:我实在是怕欺骗大王而倚仗赵王,所以派人带着宝璧回去,从小路已到赵国了。
⑤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译成:情况很紧急了,请求救助孙将军。
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译成:句读不明白,疑难问题不解决。
⑦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译成: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
⑧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
译成:曹操,是豺虎,挟持皇帝以征伐四方。
2、请学习小组讨论归纳上述句中的错误原因,不少于6点。
①②③④⑤⑥三、走进高考,一试身手。
(一)请给划线句断句。
提示”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20XX年山东)用“﹨”断句: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温馨小贴士:书写规范、整洁、大方,会有好印象哟。
次日食后,(张诚)窃赴山,至兄(张讷)樵处。
兄见之,惊问:“将何作?”答曰:“将助采樵。
”问:“谁之使?”曰:“我自来耳。
”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
”于是速归之。
诚不听,以手足断柴助兄。
且曰:“明日当以斧来。
”(20XX年山东)(三)小结高考初体验:。
四、同台竞技,谁与争“分”。
1(一)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遂溺死。
(二)祥虽太祖密戚,性甚清素。
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
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chá:)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絺绤(chīxī葛布的统称)之属及经史赠之。
(20XX年安徽)2、就同学出示或板书的答案予以评分,并说明理由。
五、参与互动,归纳总结。
文言文语句翻译要素:1、两点注意:夯实基础,书写规范。
23课后案(当日作业)一、巩固演练,提升能力。
1、知识链接:参见《高三一轮复习用书》P110---P1122、提升训练:要求学以致用,标注出采分点,然后按标准作答。
必做题:①参见《高三一轮复习用书P112《数胜亡国》②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
”丐我以铭而葬焉。
予未暇作。
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讳涛之女、希深之妹也。
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
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
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然谢氏怡然处之。
选做题:阅读全文,翻译划线句子。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
遨少好学,敏于文辞。
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
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
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①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
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高士。
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②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
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
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
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
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
”③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
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
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
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
”高祖善之,赐号通玄先生,后不知其所终。
二、反思专题复习的收获,静悟纠正三案中的纰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