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方山子传》
【清风语文精品课件】高中语文《方山子传》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名句直击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 春宵一刻值千金, 花有清香月有阴。
注:1.草木为之枯,指苏轼出生的时候眉山草木枯萎,苏轼 去世之后,眉山草木开始繁盛。 2.少年举进士,人生第一阶段(进京应试,名动京师)。指 苏轼22岁时中进士第二名,当时的主考官是欧阳修,阅卷 时,看到苏轼的试卷惊为天人,大加赞赏,怀疑此卷出自 门生曾巩手笔,怕惹来外人说闲话,就将这份卷降为第二 名。当年进士录取388名,苏辙第五名。 3.乌台陷囹圄,人生第二阶段(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指 因“乌台诗案”苏轼入狱130天,王安石:“安有圣世而杀 才士乎?”,多人营救得以保命,被贬黄州五年。 4.安国寺,每隔两三天就去安国寺里参禅,摆脱内心的困惑。 但是物质生活很艰辛。 5.马梦得是苏轼的一号粉丝,千里迢迢来寻苏轼。马梦得去 求黄州太守徐君猷,徐君猷爽朗的答应把黄州一块废弃的 军营地给苏东坡。
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 交上好运 。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
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 ,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 来往。放弃坐车骑马, 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 山里来往,没有人认识他。 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 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遗像:遗留下来的样子,古今异义词。
被动句的类型
人生三阶段
4.07方山子传[马杰]【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
![4.07方山子传[马杰]【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e630db102de2bd9705880f.png)
教学目标1、理解分析独特的“隐士”形象;2、探究“隐”及“隐士”的文化内涵。
2学情分析由于高中二年级对“隐”和“隐士”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比如初中学习过《五柳先生传》,高中学习过《归去来兮辞》,但对“隐”和“隐士”认识的广度和深度还达不到一定的高度,于是把教学目标设定为在“探究独特的隐士形象”的基础上“初探“隐”和“隐士”文化内涵”。
3重点难点学习重点:理解分析独特的“隐士”形象;学习难点:探究“隐”及“隐士”的文化内涵。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导入(播放终南山隐士生活的视频)有这样一座山,叫终南山;有这样一群人叫隐士,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打击挫折后过着像视频中行于青山、汲取清泉、青竹为伴、清茶一杯、清香萦绕,清音幽远的生活。
现在有隐士,古代更多,隐士文化也绵延不绝。
他们为什么在这深幽静谧,云烟缭绕的山中做隐士呢?隐的背后有哪些文化内涵呢?今天让我们走入《方山子传》来寻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请大家一起来读学习目标。
活动2【讲授】二、预习反馈,你问我答(一) 字词解释:1、闾里之侠皆宗之:尊奉2、晚乃遁于光、黄间:隐居3、见其所著帽:穿戴4、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遗留下来的样子5、方山子亦矍然:吃惊注视的样子6、余既耸然异之:惊奇的样子7、方山子怒马独出:使马怒,奔马 8、往往阳狂垢污:阳通“佯”,假装9、方山子傥见之欤:或许,可能(二)文句翻译: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际遇。
2、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
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山中来往,没有人认识他。
3、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4、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于是就在马上和我谈论起用兵之道以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选修教案设计)(合集5篇)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选修教案设计)(合集5篇)第一篇:《方山子传》教学设计(选修教案设计)教材分析:具体分工:第一大组(重点负责第一段并兼顾全文)第二大组(重点负责第二段并兼顾全文)第三大组(重点负责第三段并兼顾全文)第四大组(重点负责第四、五段并兼顾全文)各组同学准备内容:一、基础知识2、各同学挑出自己负责段落的:①重要、难的实词(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及其他对理解句意很关键的词)②重要、难虚词(18个重要虚词中涉及到的)③重要、难的句子(特殊句式或其它疑难句子)。
组长整理好准备在堂上讲解。
(可写在纸上投影出来或做成课件)3、组长收集整理其它组同学提出的自己负责段落中的疑难问题,并选代表在堂上解答这些问题。
二、本文思想内容及写作技巧1、每个同学针对课文思想内容或写作技巧至少设计一个问题。
每组最终选定一个问题供大家探讨。
2、完成课后p29“思考.探究”题。
三、扩展加深1、复习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
《饮湖上初晴后雨》(湖光瀲豔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2、查找“隐士”(陶渊明、许由、伯夷、叔齐、介子推等)的相关资料。
3、查找“苏东坡”的相关资料。
教师补充:一、问题设计1、根据你搜集到的隐士资料,概括出他们的共同点并谈谈你对他们的看法。
2、以“说东坡”为话题,自选一个角度写一个片段,谈谈你对苏轼的认识。
可以是对他个人(如经历、性格、思想、爱好、品质)的认识,也可以是对他的某首(篇)诗、词、文、赋的写景、意象、情感、语言、风格等任一方面的看法。
二、补充资料尽管儒家创始人孔子说过“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孟子也说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文人得意时仕,失意时隐,自古而然。
但六朝隐士之多,恐为历代之冠。
“隐逸文化”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有“千古隐逸诗人”之称,他虽没有以“招隐”为题的诗篇,但他的诗却达到了“隐逸诗”的巅峰。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方山子传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最新PPT课件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首页
X 新知导学 INZHI DAOXUE
Z 重难探究 HONGNAN TANJIU
D 读写拓展 UXIE TUOZHAN
1.注字音
加点字 读音
加点字
读音
闾.里 矍.然 慥. 铁椎.
lǘ jué zào chuí
健啖.客 言讫. 人马仆.地 耸.然
dàn qì pū sǒnɡ
动词 ,叫 ,称呼 动词 ,认为 连词 ,表修饰 连词 ,表并列 动词 ,访问 动词 ,经过 名词 ,过失 ,错误
-6-
首页
X 新知导学 INZHI DAOXUE
Z 重难探究 HONGNAN TANJIU
D 读写拓展 UXIE TUOZHAN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4.辨活用 (1)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名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宗,引申为尊奉 (2)余既耸然异.之 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异,认为……很奇怪 (3)见方山子从.两骑 从: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跟从。 “带着” (4)不冠.不袜. 冠、袜 :名词用作动词 ,戴帽子、穿袜子 (5)故仇.我 仇:名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仇 (6)吾欲护汝 ,则不快.吾意 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让……痛快
-7-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首页
X 新知导学 INZHI DAOXUE
Z 重难探究 HONGNAN TANJIU
D 读写拓展 UXIE TUOZHAN
5.分古今
然终不.遇. 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使从.事.于其间
古义:不被赏识,得不到重用。 今义:没有遇到。 古义:遗留下来的样子。 今义:死者生前的相片或画像。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 古义:任职。 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方山子传》学案练习

《方山子传》自主探究学案一、趣味链接河东狮吼——比喻妇人妒悍,大吵大闹。
北宋的时候,有一太常少卿、工部尚书陈希亮,亮有一儿子叫陈慥,此人狂放不羁,傲视世间,视荣华富贵为粪土,尽管是官宦之后,不坐车,不载官帽,和我们今天爱摆架子,摆谱的人不一样。
隐居龙丘。
当地人不知道他的来历,就叫他“方山子”。
元丰三年(1080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不期遇上陈慥,两人系成为好友。
陈慥在龙丘的房子叫濯锦池,宽敞华丽,家里养着一群歌妓,客人来了,就以歌舞宴客,就有点象我们现在招待客人进歌厅的意思差不多。
而陈慥的妻子柳氏,性情暴躁凶妒,每当陈欢歌宴舞之时,就醋性大发(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
拿着木杖大喊大叫,用力椎打墙壁(当然她不敢打陈慥,否则就会遭到休妻的惩罚)弄得陈慥很是尴尬。
苏东坡就写了一首诗取笑陈慥: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二、自学目标识记本文文言实词、虚词意思,归纳文言知识点;体会本文构思——“文似看山不喜平”的精巧与奇特;理解方山子狂放的精神实质。
三、自学任务1、通读文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意。
少.时()著.帽()见.于眉间()阳.狂()傥.见之()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要求:不参考资料,利用推断法)犹见.于眉间阳.狂垢污傥.见之光、黄间.隐人稍壮.驰骋..当世弃车马,毁冠服..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从两骑使.酒好剑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独来穷.山中而.其家在洛阳庵.居蔬.食所著.帽方山子怒.马独出环堵萧然..总结归纳在上面的题目中,你运用了什么推断法:3、重点语句翻译(要求:圈出重点词,注意句式,语意通顺)(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2)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3)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4、阅读与探讨(1)作者邂逅方山子之后“耸然异之”,说说方山子有哪些异人之处,作者对此是什么样的态度。
《方山子传》公开课获奖课件

B
D
方山子档案
原名
家庭 情况
陈慥
字
季常
号的来历 其所著帽,方屋而高,似“古方山冠”
环堵萧然,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世有勋阀,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 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 少时 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 晚年 折节读书,然终不遇。
生平 简历
爱好
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方山子到底异在何处?
“前侠后隐”可以概括方山子的行迹,如此 豪侠之人,为何要隐? 请说说你的依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得知作者被贬原因,方山子的反应是“俯而不答,仰而笑”, 他跟苏轼有没有共同遭遇?如何理解这个细节的丰富涵意?
你如何理解“余闻光、黄间多异人, 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 而见。方山子倘见之欤?”(作者的用意何在)
坎坷仕途终不悔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自题金山画像
对于两人的不同人生态度,请用一句话评价
方山子 不屈己志,归隐避世 苏 轼
不屈己志,坚持到底
拓展探究
面对挫折,苏轼又是选择怎样的人生? 请概括比较方山子和苏轼的人生态度。
提示:1.联系以下材料及对苏轼的了解 2.抓课文的字词句(如:“晚乃遁于光、黄 间”的“遁”;“余谪居于黄”的“谪”)
苏轼之挫折
• “乌台诗案”与被贬黄州 • 三处贬谪之地及年龄: 黄州, 44岁 惠州, 58岁 儋州, 61岁 (海南)
龙邱居士亦可怜, 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 拄杖落手心茫然。
方山子传
北宋· 苏轼
学习目标
• 积累:常见实词、虚词及相关 文学常识;
• 理解:传主的事迹与精神风貌;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方山子传》课件

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
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
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
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
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
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 外在遭遇受制于外在因素,非自己 所能支配,所以不应成为人生的主要目 标。真正能支配的唯有对一切外在遭际 的态度。内在生活充实的人仿佛有另一 个更高的自我,能与身外遭遇保持距离, 对变故和挫折持适当态度,心境不受尘 世祸福沉浮的扰乱。
苏轼为方山子立传,为 何把方山子放在与自己 的交往中来浇自己块垒。
通过这篇传记,你感受到苏轼对 方山子的人生选择与人生境界 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呢?
仰慕、赞赏
夫风无雌雄之异, 而人有遇、不遇之变。
•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
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
《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
——苏轼
龙丘居士亦可怜, 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 拄杖落手心茫然。
•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 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 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 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 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 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
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 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
使酒:纵性喝酒
骑,挟二矢,游西山,鹊
有:同“又”
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 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
从:使动用法
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 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
见:同“现”
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 山中之人:隐居山中的人 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
方山子传(分享获奖课件)

YOUR LOGO
课件改进与优化建议
改进建议
增加互动环节:通 过设置问题、小组 讨论等方式,提高 学生的参与度
丰富内容呈现方式: 采用图片、视频、 音频等多种形式, 使内容更加生动有 趣
优化课件结构:合 理安排内容顺序, 确保学生能够循序 渐进地掌握知识点
强化重点难点解析 :针对难点重点, 设计专门的讲解和 演示,帮助学生更 好地理解和掌握
方山子传的背景与作者简 介
方山子传的主要内容与结 构
方山子传中的重要人物与 事件
方山子传的主题与意义
课件结构
课件封面
课件目录
课件内容
课件总结
课件制作过程与技巧
制作过程
确定主题和目标受众 收集素材和资料 设计课件结构和布局
制作课件内容 添加动画和音效 测试和优化课件
制作技巧
确定主题和目标受众 收集素材和资料 制作课件结构和内容 运用多媒体元素和交互功能 注重视觉效果和用户体验 不断优化和改进课件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总结方山子传的艺术特色和文学 价值
总结方山子传的阅读体验和启示 意义
展望
深入研究方山子传及其相关文献 探讨方山子传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挖掘方山子传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推动方山子传的传承和发展,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
THANK YOU
汇报人:PPT
汇报时间:20XX/XX/XX
课件使用效果与评价
使用效果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 与度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 握课程内容
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和理解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 绩
评价与反馈
课件内容丰富,涵盖了方山子 传的主要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任选其一)
1、探究隐士文化,找出两个隐士,写出简 短评论; 2、把今天我们研讨涉及的内容提炼积累成 作文素材。
推荐课外阅读
《终南隐士》史飞翔 《隐没的贵族——当年隐士也疯狂》李靖岩
谢谢, 再见!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方山子传
苏轼
学习目标
1、理解分析独特的“隐士”形象; 2、初探“隐”及“隐士”的文化内涵。
预习反馈 你问我答
1.闾里之侠皆宗之: 尊奉
2.晚乃遁于光、黄间: 隐居
3.见其所著帽:
戴
4.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
乎:
遗留下来的样子
5.方山子亦矍然: 吃惊注视的样子
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 然终不遇。
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 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 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 寞沙洲冷。
拓展研讨 你评我析
这篇人物传记的特点是什么?与史 书人物传记有何不同?
(提示:请关注所有
1、这篇传记加入了苏轼的活动和情感态 度,史书传记往往客观记叙传主生平事 迹; 2、这篇传记按照方山子的特点选择主要 事件来写,而史书传记往往按照人物姓 名、籍贯、官职、经历、事件的顺序介 绍。
背景介绍
1080年,以王安石为核心的推行变法的 新党制造的“乌台诗案”将苏轼置于皇家监 狱四十几天,竟至于濒死之境地,苏轼并因 此被贬黄州。他在贬谪生活中咀嚼着孤独、 窘困、凄苦等各种况味,芒鞋竹杖,与渔樵 为伍,往往被醉汉东推西搡或粗语相骂,但 在佛老哲学中他找到了超越悲哀命运的思想 武器并坚持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于是他感受 到了所到之处皆受黎民百姓的欢迎;酒醉饭 饱后看白云青江的惬意……
小结延伸 我结你论
《道德经》中说:“小隐于野,中隐于 市,大隐于朝。小者隐于野,独善其身; 中者隐于市,全家保族;大者隐于朝,全 身全家全社会。”
“隐”是完善道德的精神追求; “隐”是默默地反抗; “隐”是蓄势待发;
…… 你赞同哪一种,请结合本文和你搜集 到的关于“隐”和“隐士”的内容分析, 思考。
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 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际遇。
2、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 毁 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 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山中 来往,没有人认识他。
3、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 然哉?
然而他都抛开不要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 沟里,这难道是他没有感触收获而这样做 的吗?
了解人物 你寻我觅
方山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方法:先读出文中相应的记叙描写 然后用词或短语概括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典型语言 典型行为 典型服饰 家境等
质疑探究 你说我说
方山子为什么早年做有侠气的人, 晚年却选择归隐呢?
请大家看文章,找出准确的词语概括。
方山子的“侠”与“隐”是不是矛盾呢?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