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5.2 预防犯罪(教学课件)

➢ 对比行为一和二,分析犯罪 行为有何特点?
犯罪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关于“酒后驾车”的判定:
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 20mg/100ml、但<80mg/100mL的驾驶行 为,称为酒驾,违反《道路交通安全 法》。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 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 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 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一、违法无小事
4.什么是刑罚?(含义)
人民法院
笔记区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 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5.刑罚的种类
主刑 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刑罚
附加刑 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刑法的含义及其类型
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 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 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 、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 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 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让未成年人远离“帮信罪” 电信网络诈骗“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需 要“工具人”为诈骗分子提供金融支付工具、供 卡转移案款、提供通信技术支持等不同类型的需 求。 近期,诈骗分子瞄准中老年、未成年等群体, 利用多种手段利诱蒙骗其成为电诈“工具人”。 近日,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检察院办理了一起 未成年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 16岁的小张、小李在他人安排下,于昆明市 五华区某地取得一张银行卡,后持卡前往一商场 的黄金店铺,用卡内39.7万元涉诈资金购得黄金 金条近800克,通过接力传递的方式交由他人进 行转移。目前,小张、小李因涉嫌掩饰、隐瞒犯 罪所得罪被提起公诉。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上述案例给我们带来哪 些启示?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精品课件(共44张PPT)

学校 学校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法制教育,对他们的 不良行为及时发现,及时教育引导; 社会 社会应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了解罪与罚
本课小结 刑法的作用与内容 社会危害性 犯罪的基本特征 刑事违法性 主刑 刑罚 刑罚处罚性 附加刑
预防 犯罪
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加强自我 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 防范 法的人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 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非 法 拘 禁 罪
《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以勒索 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 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 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致 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 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1、刑法的作用及内容。 《刑法》修正案:将侮辱国歌行为写入刑法,规 定在公共场所侮辱国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0 2
加强自我防范
法治进校园,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 漫画赏析 启迪感悟 4、我们应该如何远离犯罪? 1、请你为这则漫画你定一个 恰当的标题。
防微杜渐; 勿以恶小而为之,等。
2、漫画中的孩子从第一次撒 谎到第一次杀人,这一系列 警示:①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 转变给我们哪些警示?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③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 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④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⑤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 于未然。
随堂检测
1.下列属于严重不良行为的是( ) ①上七年级的小丽认为抽烟很潇洒,于是开始抽烟 ②小恒放学后经常堵住低年级的同学索要钱物 ③小聪经常到迪厅去K歌,为了唱歌跳舞时更带劲,就 吃“摇头丸” ④小新放学后经常到牌桌上赌博 B.②③④ A.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优质课件(含视频)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了解罪与罚
1.什么是刑法? 2.什么是犯罪?
提 示: 1.刑法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 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2.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 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活动一: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
行为一:殴打他人,未对他人造成重伤→违反治安 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是前二者的必然后果
行为一: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 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 属于犯罪行为。
行为
后果
触犯法律 违法类型
王某乘坐杜某驾驶的出租车时,向 杜某索要手机打电话遭到拒绝,王 某对杜某实施殴打致其轻微伤,杜 某逃走,王某趁机将出租车开走。
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对 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依照
(3)为了逼对方还债而绑架他人属于犯罪行为。
《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 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 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致使被 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 财产。
行为二:殴打他人而导致他人重伤甚至死亡→触犯
了刑(法1→)属试于对犯比罪分行析为上述行为。
提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不同之处在于: (1)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 害程度较轻,犯罪对社会危害严重。 (2)违反的法律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触犯的是刑法以 外的法律,犯罪行为触犯的是刑法。 (3)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行政 制裁或者民事责任,犯罪要接受刑罚处罚。由此可以 看出,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
新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 》精品ppt课件

1、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 2、陈某从“品学兼优”逐渐到陷入犯罪的 深渊,这给了我们什么警示?
监狱
严重不良行为
犯罪
(一般违法行为) 多次拦路抢劫
经常偷窃财物
不良行为 偷东西、打骂同学
旷课
不良行为与交犯损友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青少年应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1)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杜绝不良行为。 (3)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4)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 患于未然。
1.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本课学习收获。 2.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课学习知识点,并 总结交流本课学习心得
感谢观看
【知识拓展】 不良行为
第二十八条 本法所称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实施的不利 于其健康成长的下列行为: (一)吸烟、饮酒; (二)多次旷课、逃学; (三)无故夜不归宿、离家出走; (四)沉迷网络; (五)与社会上具有不良习性的人交往,组织或者参加实 施不良行为的团伙; (六)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 (七)参与赌博、变相赌博,或者参加封建迷信、邪教等 活动; (八)阅览、观看或者收听宣扬淫秽、色情、暴力、恐怖、 极端等内容的读物、音像制品或者网络信息等; (九)其他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的不良行为。
本课小结
预防犯罪
了解罪与罚
刑法的作用及内容 严重社会危害性
犯罪的特征 刑事违法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
刑罚
主刑 附加刑
加强自我防范
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行止有耻 止于至善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课件《预防犯罪》

➢ 小组以多种形式展示搜集到的不良行为或相关案例。
➢ 针对不良行为制定整改措施,并填写在下表中。
不良行为
产生原因
整改措施
课堂小结
刑法的作用和内容
了解罪与罚 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预防犯罪
刑罚的含义和种类
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加强自我防范 杜绝不良行为,预防犯罪 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课堂练习
1.周某犯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 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犯滥用职权罪,被判 处有期徒刑七年;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被判 处有期徒刑四年;三罪并罚,执行无期徒刑、剥 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上述判决 中属于附加刑的是( )
小偷小摸的行状元为成才路 和入室盗窃的行为。小偷小摸 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入室盗窃属于犯罪。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 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 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探究与分享
在我国,广大人民警察处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 会稳定第一线,时常面临各种危险。社会生活中, 有的人法治意识淡薄,或者存在“法不责众”心理, 他们采用威胁恐吓、拳打脚踢,甚至驾车冲撞等方 式侵袭民警,严重危及民警人身安全,严重挑战国 家法律权威。《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五
运用你的经验
➢ 我国刑法对四百 多种犯罪行为分 别规定了刑罚。 查阅刑法,分析 图片中行为的性 质和应该承担的 法律责任。
(1)砸破汽车玻璃偷盗车 内物品构成盗窃罪,应受 到刑罚处罚。
(2)为了逼对方还债而绑 架他人,限制他人人身自由, 构成非法拘禁罪,应受刑罚 处罚。
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优质教学课件

D
)
7.下列不属于犯罪的基本特征的是(
A.严重社会危害性
C.应受刑罚处罚性
)
D
B.刑事违法性
D.重大责任性
8.下面关于犯罪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犯罪是违反民法总则的行为
C. 犯罪是刑事违法行为
A)
B. 犯罪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D. 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刑法的作用和内容
了解罪与罚
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有的同学认为,上面漫画中的行为都是一些小事,没什么大
不了的,你怎么看?假如让你参与,你会怎么办?
•
生活在法治社会,
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
,依法自律,做一个
自觉守法的人,我们
要从小事做起,避免
沾染不良习气,自觉
遵纪守法,防范于未
然。
巩固训练
1.如图《温水煮“青蛙”》给我们的启示是(
A.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驱逐
财产
出境
适用于犯
附加刑既能独立适用,也能附加适
罪的外籍
用。
人
注意:拘役、罚金属于刑罚,用于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主刑只能独立适用,即一个犯罪人只
能判决一个主刑。
拘留、罚款属于行政处罚,用于行政违法行为
特别提示
1.区分“拘役”与“拘留”
拘役是刑事处罚,适用于犯罪分子,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拘留不属于刑罚,拘留分为三种。刑事拘留、行政拘留和司法拘
)
D
A.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B. 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
为
C. 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
D. 刑法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优秀课件(36张PPT)

二 加强自我防范 那种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 思 考 罪不受处罚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 那种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 不受处罚的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因为,我国刑 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岁犯罪应负刑事责 任。已满十四岁未满十六岁的人,犯故意杀人、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 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 责任。
思考:
为何制定本法?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严重 不良行为的矫治做了明确规定,给我们 划清是非的界限 ,标示了生活中的 “雷区”。
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 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 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 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 容 法 律 后 果 主刑
五 管制、拘役、 种 有期徒刑、无 期徒刑、死刑
主刑只 能单独 使用 附加刑可 以同时使 用
附加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罚金、剥夺 四种 政治权利、 没收财产、 驱逐出境
探究与分享:
15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本是 个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 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 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开 始,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 起老师、父母。后来便放纵自 己,曾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 受到学校纪律的处分。他非担 没有接受教训,反而变本加厉, 在社会上偷窃财产、参与赌博, 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 不悔改。为了搞钱到网吧玩游 戏,他跟另外两个“朋友”竟 拦路抢劫,在短短的几天内就 作案三起,最终因抢劫罪被判 刑。
知识链接
探究与分享
行为一: 殴打他人, 造成轻微 伤害的
违反
治安管理 处罚法
属于
一般违法 行为
行为二:殴 打他人, 导致其重伤 甚至死亡的
触犯了?
刑 法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5.2预防犯罪(共19张PPT)

我远们离应违该法(A犯)罪②杜绝不良行为,禁入生活中
的“雷区”③依法自律,自觉树立法律意识④多看一些暴力、
凶杀的书籍,以避免犯罪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
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分为两大类,分别是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 附加刑包括: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三种。
另外,还有一种对外国人适用的既是主刑又可以是附加刑,既可以独立适用又可以 附加适用的驱除出境。
主刑和附加刑的关系在于:每名被告人最终被判处的刑罚中主刑只能有一种(即五 选一),而附加刑可以有多个,比如判处死刑,可以附加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 终身等;一个被告人若被判处刑罚一定有主刑,而未必同时被判处附加刑。
2、犯罪的含义
犯罪,是指对犯罪各种内在、外在特征的高度、准确的概括, 是对犯罪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简要的说明。犯罪概念一般分 为形式概念、实质概念、混合概念。中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是 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犯罪混合概念,也就是指触犯了法律。
3、犯罪的特征: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 罪的最本质特征
犯罪的本质特征在于它对国家和人民利益所造成的危害。如果某种行为根本不可 能对社会造成危害,刑法就没有必要把它规定为犯罪;某种行为虽然具有一定的社 会危害性,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也不认为是犯罪。
惩治犯罪
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 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 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 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的“雷区”③依法自律,自觉树立法律意识④多看一些暴力、
凶杀的书籍,以避免犯罪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
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分为两大类,分别是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 附加刑包括: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三种。
另外,还有一种对外国人适用的既是主刑又可以是附加刑,既可以独立适用又可以 附加适用的驱除出境。
主刑和附加刑的关系在于:每名被告人最终被判处的刑罚中主刑只能有一种(即五 选一),而附加刑可以有多个,比如判处死刑,可以附加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 终身等;一个被告人若被判处刑罚一定有主刑,而未必同时被判处附加刑。
2、犯罪的含义
犯罪,是指对犯罪各种内在、外在特征的高度、准确的概括, 是对犯罪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简要的说明。犯罪概念一般分 为形式概念、实质概念、混合概念。中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是 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犯罪混合概念,也就是指触犯了法律。
3、犯罪的特征: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 罪的最本质特征
犯罪的本质特征在于它对国家和人民利益所造成的危害。如果某种行为根本不可 能对社会造成危害,刑法就没有必要把它规定为犯罪;某种行为虽然具有一定的社 会危害性,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也不认为是犯罪。
惩治犯罪
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 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 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 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解读
三、什么是刑罚?
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 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试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 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知识解读 四、刑罚的种类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
刑
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罚
主刑 附加刑
管制 拘役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死刑
这三则事例说明了什么?
这三则事例说明了当事人的行为不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而是触犯了刑 法,构成了犯罪。
那么什么是犯罪、犯罪应受什么处罚、如何预防犯罪呢?
新课讲解
1 了解罪与罚
一、刑法的作用和内容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 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处什么样的刑罚。
探究与分享
抢劫罪&盗窃罪
探究与分享
交通肇事罪
【警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法制宣传
关键点拨
对不良行为的矫治方法
『提示』 (1)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法律意识; (2)家庭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 (3)学校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法制教育,对他们的不良行为及
时发现,及时教育引导; (4)社会应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知识解读 二、犯罪含义及基本特征是什么?
(1)含义: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 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特征:3个特征 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
探究与分享
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 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 般违法行为。
(1)试对比分析上述行为。 (2)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2)上述图片属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探究与分享
我国刑法第140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 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 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 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 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 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 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 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一单元 · 第五课
第二框 预防犯罪
新课导入
阅读教材P52“运用你的经验”
(1)上述图片属于盗窃罪
探究与分享
我国刑法第265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 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 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 犯罪客体 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主体 犯罪主观方面
探究与分享
王某在向杜某索要手机打电话遭到拒绝后,对杜某实施殴打致其轻微伤, 并乘机开走其出租车。
讨论:王某有哪些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提示』
本案中的犯罪分子犯了故意伤害罪和抢劫罪。 我国刑法第234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者管制。 我国刑法第263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 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 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上述图片属于非法拘禁罪
探究与分享
我国刑法第238条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 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 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 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 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为索取债务非法 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课堂小结 预防犯罪
了解罪与罚
什么是犯罪? 犯罪的特征
刑罚的含义及种类
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加强自我防范 杜绝不良议一议
说说校园内有哪些不良行为,为改正这些不良行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课后反思
1、和同桌说说今天学习的收获好吗? 2、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重点。
课后作业
罚金 剥夺政治权利 没收财产 驱逐出境
新课讲解
2 加强自我防范
五、如何加强自我防范?
(1)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我们作为社会成 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 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 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于 犯罪行为。
『提示』
①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 而犯罪对社会危害性很大,情节严重。
②触犯的法律法规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而犯罪 是违反了刑法。
③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一般违法行为不受刑罚处罚,要承担相应的 法律责任,而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
探究与分享
【警示】青少年易触犯的五种罪名及案例 寻衅滋事罪
探究与分享
聚众斗殴罪
探究与分享
故意伤害罪
魏某(男,15岁)在同学的生日宴会上认识了出手大方的王大哥,随后 王大哥经常请他去餐馆吃喝,带他去电子游戏厅玩游戏,王大哥成了魏某崇 拜的偶像。2013年5月13日,王大哥对魏某说:“有一个小子总和我过不去, 我不便出面,你替我教训教训他,反正他也不认识你。”经不起王大哥的蛊 惑,原本老实听话的魏某手拿木棒,朝那个人头上猛击一棒,导致其头部重 伤。魏某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