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民防骗手册
武汉市反诈骗倡议书

武汉市反诈骗倡议书
尊敬的市民朋友们:
近年来,网络诈骗案件层出不穷,给武汉市民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打击和预防各类诈骗活动,保卫广大市民的财产安全,特向全市市民发出如下倡议:
一、增强警惕,提高警觉意识。
网络诈骗手段日新月异,市民朋友们在进行网购、支付和上网娱乐等活动时,应提高警惕,保持清醒头脑,切勿贪图便宜,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和银行卡密码。
二、加强防范,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市民朋友们要远离可疑网站和不明身份的陌生人,不随意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及时安装和更新防病毒软件,加强自身网络安全保护。
三、传播警示,共同抵制诈骗。
市民朋友们是信息的传播者,要积极宣传警示和反诈骗知识,加强对家人、朋友和邻居等身边人的教育,共同为打击网络诈骗犯罪作出贡献。
四、及时报案,展示法治精神。
市民朋友们一旦发现或受到诈骗活动侵害,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及时提供相关线索,配合警方开展调查工作,共同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
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发起一场抵制网络诈骗的倡议,保护自己和家人的财产安全,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网络环境。
让我们告诉每一位武汉市民:远离诈骗,享受安全!
敬请大家相互转告,普及反诈骗知识,让诈骗分子无处藏身,为我们的家园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
谢谢大家!。
武汉街头骗术揭秘

武汉街头骗术揭秘【案例导读】街头骗术本身并不是非常高明,不少行骗者也说过:拆穿了一钱不值。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受骗者却屡见不鲜 :【案例正文】一段时间以来,街头行骗敛财又开始猖獗,严重影响着武汉市的形象,群众反映强烈。
近日,警方组织专门力量对街头行骗行为进行打击、取缔。
市公安局刑侦处九大队在经过大量现场调查、取证后,开始集中行动。
行动的重点是在骗术活动多发的汉正街、新华路长途汽车站、硚口公园等地段。
到目前为止的10余天里,警方破获各类设赌、行骗案件14起,抓获违法犯罪人员45名。
街头骗术三大类目前,流行在三镇的街头骗术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为魔术类骗术。
包括有:红蓝铅笔行骗,其奥秘在套铅笔的带子,从不同方向解开后,套住的就是不同的铅笔。
不知其秘密者,绝对猜错而上当;猜花牌行骗是以扑克牌作道具,其中1张为花牌,操手法熟练、动作迅速,在同伙的配合下,不停移动3张扑克牌,受骗者一般先能得些小便宜,最后可能被骗光身上的钱;押圈猜硬币行骗,一般在一张醒目的大张红纸上进行。
操作人准备3个手镯样的圈环,罩住放在红纸上的1枚硬币,盖上盖子,受骗者屡猜屡错,原因在于这些圈环中的一、两个底部贴上了与大张红纸一样的纸,匆忙之间受骗者很难看出。
行骗操揭开圈环上的盖子后,硬币被夹在两层红纸之间。
所以外行人明明看见了硬币所在的圈环,但揭开后,硬币却因被“夹层”所覆盖而不见了;免费摸奖骗局,如弄些折成小块的纸条,如果摸中1至7号纸条,则会得到现金不等的奖励。
如果摸到8号纸条,则必须高价购买水货商品。
办案民警说,我们抓了很多团伙,发现这些纸条中全部都是8号,而摸中1至7号的全部是骗子的同伙。
第二大类是假冒高科技产品行骗。
其中的电视频道增补器,其实就是连接电视机、游戏机等的三通插头,本身并无频道增补、信号放大等功能,充其量只能相当于普通电视天线。
其成本大约只有0.5元,但骗子却将之作为高科技产品吹得天花乱坠,可能骗得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的暴利。
2024防诈骗手抄报内容资料

2024防诈骗手抄报内容资料标题:2024防诈骗手抄报1. 什么是诈骗?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以欺骗他人财物的行为。
2. 常见诈骗手法a) 电话诈骗:诈骗分子通过电话冒充公安、银行、中奖等身份或理由,骗取受害者的财物。
b) 网络诈骗:通过伪造网站、欺诈邮件、网络购物、网络兼职等方式诱骗受害者个人信息或财物。
c) 钓鱼网站:诈骗分子通过虚假的银行、电商等网站诱导受害者输入个人银行账户信息,从而获取财物。
d) 代购诈骗:诈骗分子以低价吸引受害者代购商品,但多数是虚假商品或者根本不发货。
e) 慈善盗窃:冒充慈善机构或个人,通过捐款方式诈骗受害者的钱财。
3. 防止诈骗的方法a) 提高识别能力:了解常见的诈骗手法和特征,如电话号码显示不明、夸大优惠、发送求助信息等。
b) 谨慎对待陌生人的联系: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称呼和身份,尤其涉及个人信息和金钱交易。
c) 保护个人信息:不将个人敏感信息随意透露给陌生人或在公共场合使用无保护的Wi-Fi。
d) 警惕异常交易:对于不明来源或提前付款的交易,要保持警觉并与身边亲友商量。
e) 留心身边环境:注意周围是否有可疑人员,警惕偷盗和伪装成工作人员的诈骗分子。
4. 警察怎样打击诈骗犯罪a) 联合行动:警察与其他执法机构、银行和网络平台合作,共同打击跨地区、跨行业的诈骗团伙。
b) 提高警惕:通过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警察和公众对于常见诈骗手法的认知,并加强监控和巡逻。
c) 严惩犯罪:加强对已破案的诈骗犯罪分子的惩治,提高打击力度,切实保护受害者权益。
通过了解诈骗手法,提高警惕,保护个人信息并与警察合作,我们共同努力,可以减少诈骗犯罪的发生,确保我们的财务和个人安全。
5. 面对诈骗,保持冷静与警惕诈骗分子常常利用人们的恐惧、贪婪、好奇心等心理弱点,引诱受害者上当受骗。
因此,保持冷静和清醒的头脑对于防止诈骗非常重要。
与其被情绪带动,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警惕,依据合理的判断来分辨真相与虚假。
防诈骗小口诀

防诈骗小口诀陌生电话要警惕,可疑短信需小心。
汇款有事要核实,遇情况要报警。
陌生人的电话,切莫轻易接。
短信链接莫点击,木马病毒藏其中。
冒充公安和法院,诈骗钱财莫轻信。
网上购物要小心,低价商品有陷阱。
飞来大奖莫惊喜,让您掏钱是骗局。
街头献艺不要理,强行索钱莫轻信。
买药看病要小心,虚假广告藏陷阱。
个人信息保护好,密码账号不外泄。
提防网络诈骗术,克隆网站把钱骗。
网上购物需谨慎,货到付款有风险。
短信链接莫点击,骗取信息把钱转。
冒充领导要识别,核实身份防被骗。
网上银行需小心,账号密码保护好。
网上订票需注意,虚假网站别轻信。
假冒客服要警惕,核实信息防被骗。
冒充交警要识别,诈骗钱财别轻信。
短信验证码要保护,不轻易告知他人。
在社交媒体上交友,需谨慎筛选信息。
街头巷尾有骗局,假冒伪劣需警惕。
欠费停机要留意,电话诈骗需防范。
快递上门要确认,不要轻易开门。
短信链接莫点击,链接里面藏病毒。
街头献艺有诈,不要轻易给钱。
冒充公安和法院,骗取钱财要防范。
社交媒体上信息需谨慎,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
遇到要求转账要警惕,核实身份防骗局。
收到可疑信息要报警,警方会及时处理。
网上招聘要小心,虚假信息需警惕。
收到可疑链接要警惕,不要轻易点击。
冒充客服要警惕,核实信息防被骗。
社交媒体上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信息。
遇到可疑链接要警惕,不要轻易点击。
短信验证码要保护好,不要轻易告知他人。
街头献艺要谨慎,不要轻易给钱。
初中反诈宣传手册

初中反诈宣传手册(封面)初中反诈宣传手册(目录页)1. 引言2. 什么是诈骗3. 常见的诈骗手段4. 如何防止诈骗5. 如何应对诈骗6. 案例分析7. 诈骗预警标志8. 总结9. 参考信息(正文)1. 引言反诈骗宣传对于初中生来说至关重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诈骗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
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诈骗,常见的诈骗手段,以及如何防止和应对诈骗。
通过本手册,我们希望帮助大家认识和预防诈骗。
2. 什么是诈骗诈骗是指通过欺骗、虚假宣传等手段,骗取他人财物或非法牟利的行为。
诈骗者往往冒充他人身份或利用技术手段进行欺骗,以达到自己的不正当目的。
3. 常见的诈骗手段(1) 电信诈骗:如假冒公检法、银行客服等身份,以虚构的理由骗取个人信息或财产。
(2) 网络购物诈骗:购买商品时,对方不按约定发货或发假货。
(3) 虚假中奖诈骗: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通知你中奖,要求支付手续费或提供银行卡信息。
(4) QQ诈骗:通过QQ聊天窗口发送病毒、链接或虚假消息,盗取个人信息或密码。
4. 如何防止诈骗(1) 保护个人信息:不轻易透露个人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重要信息。
(2) 提高警惕:警惕陌生人的诱骗和不实宣传。
(3) 强化密码保护:使用复杂的密码,并及时更改密码。
(4) 注意公共场所的安全:尽量不暴露财物和个人隐私。
(5) 谨慎对待网络交易:查验商家身份、评价和售后服务等,选择正规可信的购物平台。
5. 如何应对诈骗(1) 保持冷静:不要被对方的言语、威胁所迷惑。
(2) 及时报警:向家长、老师或警方报告事件。
(3) 保留证据:记录通话内容、保存短信、截图等作为证据。
(4) 阻断联系:拒绝与诈骗者继续交流。
6. 案例分析通过详细分析真实案例,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诈骗手法和预防措施。
7. 诈骗预警标志列举常见的诈骗预警标志,如夸大承诺、索要个人信息、紧急支付等,帮助学生识别可能存在的诈骗行为。
8. 总结再次重申诈骗的危害性和预防措施,并强调学生在遇到可疑情况时要保持警惕和应对。
防骗指南300字

防骗指南300字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各种诈骗手段也层出不穷,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为了避免被骗,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掌握一些防骗的基本知识。
要保护好个人信息。
不要随意将个人信息透露给陌生人,尤其是银行卡号、身份证号等敏感信息。
同时,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手机、电脑等设备,避免被盗取个人信息。
要警惕网络诈骗。
不要相信来路不明的短信、邮件、电话等,尤其是涉及到财务问题的。
要注意判断信息的真实性,不轻易点击陌生链接或下载未知文件,以免被植入病毒或木马程序。
要慎重参与陌生人的交易或合作。
不要因为诱人的利益而轻易相信他人,要保持理性思考。
如果涉及到交易或合作,最好选择正规渠道或平台,确保自己的权益。
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他人的承诺和口头保证。
如果遇到可疑情况,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警,保护自己的权益和财产安全。
防范诈骗需要我们增强警惕,保护好个人信息,警惕网络诈骗,慎重参与陌生人的交易或合作,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被骗,保护好自己的权益和财产安全。
防诈骗四折页文案

防诈骗四折页文案尺寸:395*210mm 四折页封面:LOGO反诈骗知识手册深圳市公安局治安巡警支队封底:LOGO深圳治安提醒您6个一律,一律Say No只要陌生人一谈到银行卡要转账,一律挂掉只要陌生人一谈到中奖了要先交税,一律挂掉只要一谈到“电话转接公检法”,一律挂掉陌生短信让人点击不明网址链接,一律不点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一提到“安全账户”,一律删掉8个凡是,都是骗子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凡是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凡是通知中奖,领奖要你先交钱凡是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或转账凡是在电话中,索要银行卡信息及验证码凡是让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凡是自称领导,要求汇款或转账凡是陌生网站,要登记银行卡信息深圳市反信息诈骗专线:短信报警号码:P1防骗系列一:冒充公检法诈骗1、犯罪分子使用改号软件,来电号码前面一般带有+号或0。
2、犯罪分子一般说南方口音的普通话。
3、犯罪分子会让你拨打114核实所谓公检法机关的官方电话。
4、犯罪分子不会和你见面,并声称为保密,不能联系家人或任何关系人,需找宾馆或无人的地方接听电话办案。
5、犯罪分子会传真或让你登陆指定网站观看有你名字和照片的通缉令。
6、犯罪分子最终要让你把钱转到所谓安全帐户。
警方提示:·当前的通信技术可将来电显示虚拟成各种号码。
若遇到此种情况,千万不要轻信。
·公安、检察、法院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行公务中,需要向公民询问情况时,会当面询问当事人,并制作相关笔录,绝对不会通过电话方式做笔录。
·公安、检察、法院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时,绝对不会通过电话了解公民账户存款等隐私情况,更不会通过电话方式做笔录,要求公民提供银行卡账号等隐私资料,遇到此类情况均属诈骗。
·凡有以上任一种情形,便可判定为诈骗。
请广大市民认真识别,谨防受骗,并牢记警方防骗口诀:自称公安检察院,通缉冻结都是骗!安全账户是陷阱,赶紧拨打110。
武汉旅行如何避免常见的旅行陷阱

武汉旅行如何避免常见的旅行陷阱武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
然而,在旅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陷阱”,影响旅行的体验。
下面就为大家分享一些在武汉旅行时避免常见旅行陷阱的方法。
一、交通方面1、打车陷阱在武汉打车时,要注意选择正规的出租车或网约车。
避免乘坐没有营运资质的黑车,以免遭遇宰客、绕路等问题。
在上车前,确认司机是否打表,并注意查看计价器是否正常。
如果选择网约车,要在正规平台叫车,注意核对车辆和司机信息是否与平台显示一致。
2、公共交通骗局在乘坐公交车或地铁时,要注意防范小偷和骗子。
有些不法分子会在拥挤的车厢内伺机行窃,所以要保管好自己的财物,尤其是手机和钱包。
此外,还要警惕陌生人以各种借口向你借钱或换零钱,以免上当受骗。
二、住宿方面1、虚假房源在预订酒店或民宿时,要选择正规的预订平台,并仔细查看用户评价和房源信息。
有些不良商家会发布虚假的房源图片和描述,实际入住时可能会发现房间条件与预期相差甚远。
在预订前,可以与房东或酒店客服进行沟通,确认房间的具体情况。
2、额外收费入住酒店时,要注意查看房间内的收费项目清单,避免使用一些需要额外付费的物品或服务,如迷你吧里的饮料、付费电视节目等。
退房时,也要仔细核对账单,确保没有被多收费用。
三、餐饮方面1、高价菜单在景区或热门商圈的餐厅就餐时,要注意查看菜单价格,避免被高价宰客。
有些餐厅可能会故意不标明价格或者使用模糊的价格标识,等到结账时才发现价格高得离谱。
可以选择在当地居民常去的餐厅就餐,或者提前在网上查看餐厅的评价和价格。
2、食品卫生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在卫生条件差的小摊贩或餐厅就餐,以免引起食物中毒等问题。
在品尝当地特色美食时,要选择正规的餐厅或有口碑的小吃店。
四、景点方面1、假景点有些不法分子会利用游客对武汉景点的不熟悉,设立一些假景点来骗取门票钱。
在前往景点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攻略,了解景点的准确位置和开放时间。
可以通过官方网站、旅游指南或向当地居民咨询来获取准确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民防骗手册致全市市民的一封信市民朋友们:您们好!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财物快速流动,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的诈骗犯罪日渐增多。
随着通信业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在传统的街头诈骗基础上,借助手机、固定电话、互联网制造并散布虚假信息,实施诈骗的案件,更是呈快速发展趋势。
为此,武汉警方将最近破获的诈骗案件,分为街头诈骗、电信诈骗、网络诈骗3类,选取作案者常用的30种手法,公之于众,希望广大市民提高警惕,做好防范。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欲防被骗,首先要提高警惕。
不随意轻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语,不随意轻信道听途说的各类信息,遇人遇事,不跟风,不盲从,对各类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做出正确反应。
其次,切忌贪小便宜。
无数事实证明,贪心是受骗者最大的心理缺点。
诈骗犯罪之所以得逞,很大程度上正是利用了人们的不良心态。
见“利”就上,趋之若鹜,头脑发热,利令智昏,在不法分子精心设下的圈套面前,自以为能占便宜,却不料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其实,天上哪里能够掉馅饼呢?!不法分子行骗,固然手段繁多,但只要广大市民扎紧思想上的篱笆,牢固树立反诈骗意识,面对各种诱惑,三思而后行;面对各种信息,三查而后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定能够避免上当受骗。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需要广大市民热情支持,积极参与。
在此,警方吁请广大市民一旦发现各类诈骗,立即报警。
同时,我们也衷心祝愿广大市民安居乐业,一生平安!武汉市公安局二〇一二年六月诈骗防范口诀丢包分钱是陷进,天上不会掉馅饼。
买药看病到医院,身体健康不被骗。
兜售抵押信息假,别听骗子说瞎话。
“黄牛”结帮巧演戏,莫贪便宜换外币。
路人向您借手机,始终留意别远离。
家庭情况要保密,不明来电多警惕。
短信诈骗花样多,不予理睬准没错。
电话转款要小心,指定账户骗资金。
飞来大奖莫惊喜,让您掏钱洞无底。
网络购物要小心,诈骗手段正翻新。
真假网店要细辩,购物不慎就被骗。
领奖先要手续费,买个教训真是贵。
以次充好货难验,拿钱就跑最常见。
投资理财荐股票,多是骗子设圈套。
所谓内幕和信息,全是人家使的计。
一旦上当又受骗,证据切记要保全。
发现骗子显身影,立即拨打1 1 0。
目录致全市市民的一封信 1诈骗防范口诀 3街头诈骗1、冒充外地人行骗72、丢钱包行骗83、借“名医”招牌行骗94、换汇行骗105、设赌行骗116、谎称中奖行骗127、掉包行骗138、借故行骗149、高薪招聘行骗1510、谎称赠与遗产行骗1611、克隆购物卡行骗1712、利用虚假票据行骗18电信诈骗1、打告急电话行骗202、假冒司法机关人员行骗213、谎称银行卡透支行骗224、谎称购车退税行骗235、冒充熟人行骗246、谎称电话欠费行骗257、谎称无抵押贷款行骗268、谎称中奖行骗279、谎称账号变更行骗28网络诈骗1、截取视频图像诈骗302、利用网络购物行骗313、利用网络购票行骗324、盗用QQ号行骗335、谎称网络中奖行骗346、谎称免息贷款行骗357、谎称投资返利行骗368、吸纳会员行骗379、网络荐股行骗38街头诈骗街头诈骗不断翻新花样,并呈高发态势。
最近警方将破获的大量街头诈骗案,分为12种,公之于众,方便市民认清街头诈骗伎俩,谨防上当受骗。
1、冒充外地人行骗手法:冒充台湾人、港商或外地人,在大专院校附件向大学生借银行卡转账,骗取卡上钱款;或者以其他理由,向学生借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物品,骗取财物。
警方提示1、注意防范故意接近你的陌生人。
2、不要随意将银行卡借故陌生人使用。
3、若将手机、电脑借给陌生人使用,一定要在一旁看管自己的物品。
2、丢钱包行骗手法:在路边、商场等公共场合,有意让事主看到有人遗失“钱包”或“钱物”,然后以“见者有份”为名,诱骗事主进入圈套,然后实施调包等方法,骗取受害人财物。
警方提示1、碰到陌生人捡到钱财并要与自己分享,切莫贪心。
2、发现陌生人提出与自己在偏僻处分钱财时,立即报警。
3、借“名医”招牌行骗手法:此类骗局多发生在医院门口,团伙作案。
通常而言,一个骗子向前来医院看病的患者打听“哪里有名医?”恰巧,某“患者”听到此言,并说自己正在去“名医”家的路上。
在两个骗子的忽悠下,真正的患者不明就里,一同前往“名医”处。
第三个骗子充当抱医百病的名医,收取高昂的“治疗费”与“药费”。
警方提示1、看病请到正规医院。
2、谨防医托。
3、举一反三,提防另一类“和尚”、“道士”等“大师”打着“行医”、“消灾”幌子行骗。
4、破除封建迷信思想,相信科学。
4、换汇行骗手法:有一人作案或团伙作案两种手法。
一人作案时,往往称朋友出车祸、突然生病急需用钱,愿低价换汇。
团伙作案时,多采用街头诉苦、拉人低价换汇、银行工作人员验币的手法。
事实上,街头诉苦的、拉客的、以及所谓的银行工作人员,均是骗子。
他们手中的美元或英镑,多是作废的秘鲁币或假钞。
警方提示1、私下倒卖外币是违法行为,外币兑换应在指定银行办理。
2、街头换汇,定是骗局,不要上当。
5、设赌行骗手法:在街头、旅馆、长途汽车等公共场所,以扑克、象棋、铁瓜子、套红绿铅笔等手段设局,故意露出破绽,利用人们的赌博心理行骗。
这种骗术,往往有同伙“做笼子”配合。
警方提示1、对于街头陌生人提出涉及钱财的所谓娱乐活动,切勿参加。
2、看见身边的路人轻易赢钱,切勿相信。
3、“赢钱”的路人,永远是骗子的同伙。
6、谎称中奖行骗手法:骗子通常选择车站、小区、公共汽车等公共场合作案。
中奖道具多以易拉罐、电话卡为主。
骗子以自己是外地人、兑奖不方便为由,表示愿低价出售中奖物,勾起围观者贪便宜的心理。
另外几名同伙或互相竞价,或互相筹钱,引诱围观者参入其中。
待围观者一旦掏钱出来,行骗者立即溜之大吉。
警方提示1、骗子的道具千变万化,经常推陈出新。
2、不贪便宜,就不会上当。
7、调包行骗手法:多为结伙作案,以小商业门点为目标,声称要购买大量高档烟酒,先购物再中途退货,以假换真。
警方提示1、小店突遇大笔生意,切莫一心欢喜。
2、与陌生人做生意要提高警惕。
3、遭遇退货时,千万验明真伪,谨防调包。
8、借故行骗手法:或问路、或打听某单位、或有行李需要帮忙提一下……总之,在路人举手之劳后,骗子总是诚恳表示:一定要感谢帮助者。
或请吃饭;或低价换汇;或低价转让手中宝物。
待帮人者进入圈套后,骗子往往在酒楼拿走名烟名酒让受骗者买单,或者以打电话、查资料为名,骗走受骗者的手机、电脑或身上的其他钱物。
警方提示1、对于与举手之劳不相称的特别感谢,千万留心。
2、当对方将信用卡或什么宝物放在自己手里暂时保管,而提出借用手机、借用手提电脑、或直接提出借钱,要提高警惕,谨防上当。
9、高薪招牌行骗手法:在人流密集的场合张贴高薪招聘工广告,以极优待遇吸引求职者,骗取当事人报名费后,往往还以体检、培训等多种方式,继续行骗。
然后以各种不同理由,将报名者刷掉。
警方提示1、同样工种,待遇明显高于同行的,需提高警惕。
2、以种种名义要求报名者交费的,多为骗局。
10、谎称赠与遗产行骗手法:谎称自己身患绝症,有大笔遗产无人继承,愿赠与在有生之年细心照顾自己的人。
一旦有人应征,便立下虚假遗嘱,再以考察诚意为由,骗取当事人的财物。
警方提示1、有大笔遗产,而在路边寻觅赠与人,是骗局。
2、有大笔遗产,而在乎被赠与人的手机、戒指或小额现金,是已经露出了破绽的骗局。
3、不相信天上掉馅饼的神话。
11、克隆购物卡行骗手法:先购入若干适宜日常消费的大额超市购物卡,通过专业人员将真购物卡克隆,并将真卡信息完全复制在克隆卡上。
然后,编造理由,在超市等地打折销售购物卡或克隆卡。
因超市可查卡内金额,当事人往往上当。
骗子一旦得手,会马上将手中留下的那张卡消费掉。
警方提示1、克制贪心,勿贪图小便宜。
2、一旦上当受骗,立即报警。
12、利用虚假票据行骗手法:在街头巷尾人群密集处观察他人购物需求,再以有熟人可便宜买到该物为诱饵,带其到所谓熟人出开票。
一旦得手,立即逃之夭夭。
待当事人持虚假票据提货时,方知上当受骗。
警方提示1、不在街头向陌生人购买大件物品或大批量物品。
2、持票据提货前,查明售货人真实身份。
3、售货人真是身份未能查明,放弃购物。
电信诈骗随着通信业的迅猛发展,借助手机和固定电话实施诈骗,手法不断翻新。
作案者使用任意显号软件或其他相关技术,可以任意改变受害者的电话来电显示,蒙骗受害人。
目前,以电话欠费、被他人盗用身份、涉嫌经济犯罪等名目,诱骗受害人向某指定账户汇转资金诈骗案件日益增多。
根据近年查破的电信诈骗案件,警方将此类诈骗分为9类,提示广大市民做好防范。
1、打告急电话行骗手法:骗子通过非法渠道得知被骗对象及家人电话后,编造种种理由,让一方关掉电话,或让另一骗子长时间与该电话通话。
与此同时,以当事人出车祸、意外受伤等理由,打电话给另一当事人,要求速往某医院账户汇医疗费。
当事人一时无法核实情况真伪,往往上当。
警方提示1、凡要求汇钱的陌生电话,一律提高警惕。
2、汇钱前,必须通过其他途径核实家人情况。
3、通过114查询某医院是否有该账户。
2、假冒司法机关人员行骗手法:冒充公安局、法院、检察院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来电任意显示技术,假冒其电话或短信、以涉嫌诈骗、洗钱等理由,谎称因办案需要,要求事主将钱转至所谓安全账号。
警方提示1、司法机关不会以电话、短信方式告知当事人涉嫌某种犯罪,更不会提供所谓的安全账号要求其转入钱款。
2、凡任何公权机关要求当事人将存款汇入某指定账户,千万头脑冷静,切勿贸然汇款。
3、通过114查询台查询(千万不要拨打“办案人员”提供的电话号码)该“办案单位”电话,询问有无此事件。
4、发现诈骗,立即报警。
3、谎称银行卡透支行骗手法:冒充银行客服人员,向当事人发送“银行卡刷卡消费”、“信用卡透支”等短信,称其身份证被人利用,在外地办理了信用卡,并高额消费,严重透支。
详情请联系XX 电话。
当事人一旦电话“垂询”,多名骗子便分别冒充银行客服人员为当事人提供服务。
只要确定其卡上存有大量资金,便“忠告”当事人将钱转到骗子提供的银行账户,骗取当事人钱财。
警方提示1、收到银行卡消费透支或被盗用信息时,万勿仓促转款。
2、直接到银行查询或拨打银行专用客服电话进行核实。
4、谎称购车退税行骗手法:冒充税务人员,用电话或短信方式联系事主,谎称根据国家最新出台的政策,事主可享受购车退税,并留下所谓“服务电话”,以缴纳手续费、保证金等名义,诱导其到ATM机进行假退税真转账的操作。
警方提示1、国家目前未出台购车退税政策。
2、凡声称购车退税,均为诈骗。
5、冒充熟人行骗手法:打电话给当事人,冒充其同学、同乡、朋友等,或故弄玄虚,让当事人猜其是谁。
当事人一旦以为真是多年未见的同乡好友,对方就称其在外地因嫖娼、赌博等违法行为受到处罚,或编造发生交通事故、家人住院等需要帮助的故事,请当事人向指定账户汇款,实施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