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赏析16780资料讲解
茹志鹃《百合花》赏析

茹志鹃《百合花》赏析
《百合花》啊,那可真是一篇精彩绝伦的小说!茹志鹃用她细腻的笔触,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如此动人的故事。
你看那小通讯员,多可爱的一个小伙子呀!他一开始的腼腆、笨拙,让人忍俊不禁。
就好像我们身边那个有点害羞的邻家小弟,面对陌生的大姐姐时,那种手足无措的样子。
他和新媳妇之间的互动,哎呀,那真是充满了趣味和温情。
新媳妇呢,一开始对通讯员还有些误解,可后来呀,她的情感转变得多自然呀!这不就跟我们生活中有时候对一个人的看法会慢慢改变一样嘛。
她最后把那床洒满百合花的被子盖在通讯员身上的时候,我的心都被触动了。
还有那战场上的紧张氛围,茹志鹃描写得那叫一个逼真!仿佛我们也能闻到硝烟的味道,听到枪炮的声音。
这可比看那些战争大片还让人紧张呢!
想想看,在那么残酷的战争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真情就显得格外珍贵。
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那看似平凡却又深刻的情感交流,不就像是黑暗中的一束光吗?照亮了我们的心灵。
《百合花》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但就是能让我们沉浸其中,感受每一个细节的魅力。
它就像是一杯清香的茶,需要我们慢慢品味,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甘甜。
这篇小说让我们看到了战争中的人性光辉,看到了那些平凡人的伟大之处。
它告诉我们,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爱和温暖也不会消失。
这不就是文学的力量吗?它能让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找到自己的影子,找到生活的意义。
总之啊,《百合花》绝对是一篇值得我们反复品味的佳作,你要是还没读过,那可真是一大憾事呀!赶紧去读一读吧,相信你一定会被它深深吸引的!。
茹志鹃《百合花》讲义

茹志鹃《百合花》讲义一、作品背景《百合花》是当代作家茹志鹃于 1958 年发表的短篇小说。
这部作品诞生于中国的特定历史时期,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对其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阶段,人们对新的社会秩序和价值观念充满了期待和探索。
文学作品也肩负着反映时代精神、塑造新人形象的使命。
茹志鹃的个人经历和生活体验为《百合花》的创作提供了素材和灵感。
她曾在战争年代经历过颠沛流离的生活,对战争中的人性和情感有着深刻的感受。
二、故事情节《百合花》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
小说以“我”为视角,讲述了一个小通讯员和一个新媳妇之间的感人故事。
小通讯员被派到前沿包扎所帮忙,“我”与他一同前往。
在途中,“我”发现小通讯员天真质朴、不善言辞。
到达包扎所后,小通讯员在借被子的过程中与新媳妇发生了一些小冲突。
后来,小通讯员为保护担架队员英勇牺牲。
新媳妇毫不犹豫地将自己新婚的百合花被子盖在了他的身上。
整个故事情节简单而又真挚,没有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却在平凡的细节中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战争背景下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
三、人物形象1、小通讯员小通讯员是一个年轻、纯真、充满朝气的战士形象。
他羞涩腼腆,面对“我”时总是显得有些局促不安。
他的“忸怩”并非胆小怯懦,而是展现出了他未经世事的纯真。
在执行任务时,他勇敢无畏,为了保护战友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彰显了军人的高尚品质。
2、新媳妇新媳妇是一个善良、直爽、深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
起初,她对小通讯员借被子的要求不太乐意,但当她了解到情况后,毫不犹豫地拿出了自己的新被子。
在小通讯员牺牲后,她表现出了极大的悲痛,将自己的百合花被子盖在了他的身上,体现了她对战士的崇敬和关爱。
3、“我”“我”在小说中不仅是一个叙述者,也是一个参与者。
通过“我”的观察和感受,更加细腻地展现了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同时也反映了“我”在战争中的成长和思考。
四、主题思想1、歌颂军民鱼水情小说通过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的故事,展现了军民之间深厚的情谊。
茹志鹃《百合花》(原文+赏析+作者简介)-1

茹志鹃《百合花》(原文+赏析+作者简介)-11946年中秋,海岸部队决定晚上总攻。
我们文工团的几个同志被派到各个战斗连去帮忙,我也被通讯员送到前沿包扎所。
路上下过小雨,但现在放晴了,两边的秋庄稼被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空气里带有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但敌人的冷炮不时盲目地轰响着。
通讯员一直走在我前面,我想喊他等我,但又怕他嘲笑我。
最终他自动停下,但还是没看我一眼,等我走近时又向前走了。
他从没回头看我一次,但我对他产生了兴趣。
我从背后看他,他是个高挑的小伙,穿着洗淡的黄军装,肩上的步枪筒里插了几根树枝,看起来有点像装饰点缀。
我双脚胀痛得像火烧似的,提出休息一会儿,他也在远处坐下,背向我,好像没我这个人似的。
我走过去坐在他旁边,看到他的年轻稚气的圆脸,他告诉我他是天目山人,我发现他是我的同乡。
我随便地问他在家时干什么,他说他帮人拖毛竹。
我看了一眼他宽宽的肩膀,突然眼前浮现出一片竹海,海中央是一条盘旋而上的石级山道。
他肩上垫着一块老蓝布,扛着几枝青竹,竹梢长长的拖在他后面,刮打着石级哗哗作响。
这让我想起了家乡的生活,感到十分亲切。
我问他:“你多大了?”十九。
”参加革命有多长时间了?”一年。
”你是怎么参加革命的?”我问到这里感觉有些像审讯,但还是忍不住问了。
大军北撤时我自己跟来的。
”你家里还有其他人吗?”娘、爹、弟弟妹妹,还有一个姑姑也住在我家里。
”你还没有结婚吧?”他脸上飞红,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腰带上的扣眼。
半晌他才低下了头,憨憨地笑了一下,摇了摇头。
我本想问他是否有对象,但看到他这样子,只好把话咽了下去。
我们沉默了一会儿,他开始抬头看天,又掉过来扫了我一眼,催促我动身。
当我站起来准备离开时,我看见他摘了帽子,偷偷地用毛巾擦汗。
这是我的错,他走路时没有流一滴汗,但因为我与他交谈,他却出了一头大汗,我感到十分内疚。
我们到达包扎所时已经下午两点了。
这里离前线有三里路,包扎所设在一所小学里,六个房子组成了一个“品”字形,中间一块空地长满了野草。
清香美丽的百合花——《百合花》独特的艺术风格赏析

清香美丽的百合花——《百合花》独特的艺术风格赏析-中学语文论文清香美丽的百合花——《百合花》独特的艺术风格赏析高玉萍《百合花》是女作家茹志鹃表现革命战争、军民关系的一篇小说。
入选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教科书。
小说清新、质朴、俊朗。
细细品来,如出水芙蓉,淡雅芬芳的气息迎面扑来。
小说讲了一个解放战争时期的故事。
“我”是文工团的一名女干部,因为要打仗了,团里让一个小通讯员护送我到后方的一个包扎所里去。
到了包扎所后,小通讯员在问老乡借被子时,和一个结婚刚刚三天的新媳妇有了一点小误会。
后来,小通讯员为了救担架队员,牺牲了。
新媳妇把自己唯一的陪嫁,那床枣红底上撒满百合花图案的被子盖在了小通讯员的身上。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长久不衰,每每读起来让人唇齿留香,除了它丰富的思想内涵外,还有它独特的艺术风格。
《百合花》独特的艺术风格之一是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展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人情美和人性美。
细节一,他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
细节二,“我”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的颤动着。
战斗即将打响,这个只有19岁的憨厚朴实的小战士,却还有这种生活的情趣。
树枝、野菊花是希望,是美好生活的象征,更是生命的象征。
这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小通讯员,在女同志面前,局促,羞涩,腼腆。
但是,他对美有着强烈追求,有一颗对自然、对生活无限热爱纯洁质朴的心,有一双发现美得眼睛。
这是一个多么可爱的战士啊。
可是,他却牺牲了,牺牲在他深深爱着的土地上。
小说通过这一细节描写,除了表现小通讯员丰富的内心世界外,还反衬了战争的残酷,同时也谴责了战争对美好生命的摧残。
细节三:小通讯员衣服上的撕破的大洞。
这撕破的大洞,在小说中出现了四次。
第一次是小通讯员向新媳妇借被子后,慌慌张张的转身就走,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被门钩挂破了。
这个细节简洁传神地表现了小通讯员见到新媳妇后紧张、拘促、慌乱的心理。
《百合花》解读

《百合花》解读
《百合花》是茹志鹃的一部短篇小说,其背景设定在解放战争时期,但主要描绘的是在战争宏大背景下发生的一个小故事。
这部作品以其深入人心的情感描绘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小说的主题围绕着两个普通的小人物——一个腼腆的通讯员和一个羞涩的新媳妇。
通过对他们的精心描绘,茹志鹃热情地讴歌了子弟兵对人民的忠诚和人民对子弟兵的热爱,揭示了军民团结,生死与共的深刻主题。
小说中的“我”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她和通讯员一样,是小说中同等重要的人物。
她的情感始终流贯在整个小说故事情节之中,一个热情大方、活泼美丽、情窦初开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百合花》之所以温暖了我们这么多年,是因为它在极力克制的情况下,又把人与人之间的那种惺惺相惜的感情联系写了出来。
让我们知道,无论环境怎样,人的心田上还是能盛开纯洁美丽的百合花。
总的来说,《百合花》是一部非战争化的战争小说,它打破了战争文化特征中的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单一模式,用浓浓的悲剧意识写出了她对战争的认识,对生命的关怀。
【语文知识点】百合花课文原文及赏析

【语文知识点】百合花课文原文及赏析《百合花》是茹志鹃创作的短篇小说,首发于《延河》1958年第3期。
接下来分享具体的百合花课文原文及赏析。
一九四六年的中秋。
这天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
我们文工团创作室的几个同志,就由主攻团的团长分派到各个战斗连去帮助工作。
大概因为我是个女同志吧!团长对我抓了半天后脑勺,最后才叫一个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
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
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
要不是敌人的冷炮,在间歇地盲目地轰响着,我真以为我们是去赶集的呢!通讯员撒开大步,一直走在我前面。
一开始他就把我撂了几丈远。
我的脚烂了,路又滑,怎么努力也赶不上他。
我想喊他等等我,却又怕他笑我胆小害怕;不叫他,我又真怕一个人摸不到那个包扎所。
我开始对这个通讯员生起气来。
嗳!说也怪,他背后好像长了眼睛似的,倒自动在路边站下了。
但脸还是朝着前面,没看我一眼。
等我紧走慢赶地快要走近他时,他又噔噔噔地自个向前走了,一下又把我摔下几丈远。
我实在没力气赶了,索性一个人在后面慢慢晃。
不过这一次还好,他没让我撂得太远,但也不让我走近,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
我走快,他在前面大踏步向前;我走慢,他在前面就摇摇摆摆。
奇怪的是,我从没见他回头看我一次,我不禁对这通讯员发生了兴趣。
刚才在团部我没注意看他,现在从背后看去,只看到他是高挑挑的个子,块头不大,但从他那副厚实实的肩膀看来,是个挺棒的小伙,他穿了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
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
没有赶上他,但双脚胀痛得像火烧似的。
我向他提出了休息一会后,自己便在做田界的石头上坐了下来。
他也在远远的一块石头上坐下,把枪横搁在腿上,背向着我,好像没我这个人似的。
凭经验,我晓得这一定又因为我是个女同志的缘故。
女同志下连队,就有这些困难。
我着恼的带着一种反抗情绪走过去。
15 百合花课文分析资料

15 百合花课文分析资料《百合花》是一篇童话,作者是法国的著名画家梵高,在欧洲大陆上的法国巴黎首次展出。
文中描写了百合花开的美丽景象:碧绿的叶在微风中轻轻摆动,像在欢迎大家的到来;洁白的花朵在微风中翩翩起舞;那像蝴蝶一样翩翩起舞的百合花,在花丛中摇曳着,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作者在欣赏百合花美的同时也受到了美好的艺术享受。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先来看一下这篇课文介绍:《百合花》主要写了少女夏梦莲在百合花美丽的外表下,有着强烈的爱慕和虚荣之心和虚荣心的百合花不能相互分离,她们矛盾。
最后一句话:百合花是爱情的象征!一、学过的课文有哪些?文章中描述了少女夏梦莲美丽容颜下的矛盾心理:她美丽纯洁,却不能理解大自然;她爱花而不能欣赏花;她虚荣而不能接受现实……最后一句话是“百合花是爱情的象征!”我们学习课文的时候,要仔细读读课文内容,知道作者是在描写什么。
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吧!1、读过这篇课文之后,会发现以下两点提示:作者没有直接用“爱”、“美”来描写百合,而是用“爱”来刻画百合。
作者用“爱”和“美”来描述百合本身,并通过这两个词语把百合写得很美。
作者通过百合美丽、纯洁、美丽的外表,说明了一个女孩具有了高尚的品质。
我们也应该在学习课文时,了解百合花有哪些特点呢?比如它象征着爱情和纯洁。
2、文中的“小”和“莲”是一个重要概念“小”和“莲”都是很形象地描写一个事物,都在文中的某一处出现过。
但是它们却各有各的含义。
我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不能只读懂了一个方面的含义,还要注意整体把握两个方面:第一,要理解课文所描写的事物有什么样的特点和功能。
第二,要能正确把握文章所描写的事物与人之间的关系。
文章写了夏梦莲对小莲的爱,但是在对待小莲这件事上也存在着矛盾:她喜欢小莲,但却不能理解小莲;她对小莲很爱,但又没有把小莲当成可以亲近和依靠的朋友;她有虚荣之心、但是却不能接受现实……在阅读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小”和“莲”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但是又各有各的含义,我们不能把它们混为一谈,要学会正确地理解它们。
茹志鹃《百合花》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茹志鹃《百合花》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茹志鹃《百合花》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作者简介茹志鹃,曾用笔名阿如、初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合花》赏析16780《百合花》赏析《百合花》是茹志鹃的成名作。
最初发表在《延河》1958年第3期。
同年,《人民文学》第6期转载。
后收入《百合花》、《茹志鹃小说选》等小说集中。
作家写这篇小说时,正值反右斗争处于紧锣密鼓之际,她的亲人也未能幸免于此。
面对冷酷的现实,她不由怀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
于是,这象征着纯洁与感情的“百合花”便在作家“匝匝忧虑”、“不无悲凉的思念”之中灿然开放,给当时文坛带来一股沁人的清香。
一、作品分析:1、主题:小说描写了在解放战争的广阔背景下,一个发生在前沿包扎所里的小故事,通过对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两个平凡人物的精心描绘,热情地讴歌了子弟兵对人民的忠诚和人民对子弟兵的热爱,揭示了军民团结,生死与共的深刻主题。
2、艺术风格:《百合花》作为一篇在我国当代独具风格和特色的小说,其成功主要表现在作家在表现革命战争、军民关系这类庄严主题时,突破了当时流行的条条框框,显现出清新俊逸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
首先,作者选择的人物都是普通平凡的战士和老百姓,她们有血有肉、个性鲜明,与通常那种“高大全”式的英雄形象显然不同。
小说中的小通讯员年仅19岁,参军才一年。
他涉世不深、天真质朴,不乏关心战友、体贴群众的爱心,又对生活充满情趣,枪筒里常用树枝和野花来点缀;他憨厚腼腆,与女同志一接触便浑身不自在,但在危急关头却能挺身而出舍己救人。
另一个人物是俏俊的新媳妇,过门才三天,浑身上下洋溢着喜气。
她尽咬着嘴唇笑,好像忍了一肚子笑料没笑完。
这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善良纯朴,对“同志弟”有着朴素天然的骨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战争的意义,理解了小通讯员生命的价值,她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唯一的最心爱的嫁妆敬献出来。
作者写出这样一个鲜亮的形象是想以“一个正处在爱情幸福之漩涡中的美神”来“反衬这个年轻、尚未涉足爱情的小战士”从而谱写出一曲“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
其次,小说的表现手法也有许多独到之处。
(1)从选材上讲,作者将战火纷飞的战斗场面推为背景,将小通讯员壮烈牺牲情景通过民工的叙述从侧面表现出来,就连小通讯员第一次向新媳妇借被碰壁的冲突也是做暗场处理,不做正面描写。
作品仅仅截取几个极为普通的生活横断面,从几件平凡的小事中深入开掘,展开对军民关系饶有诗意的描写。
(2)在构思上善于以小见大。
作品以新媳妇“那条枣红底上洒满百合花的假洋缎被面做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以纯洁的百合花象征人物的美好心灵,使小说中的人物联系起来,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和力量源泉,以小见大,意味深长。
”(3)作者还擅长通过细腻而有层次的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
例如作品中的“我”在刚刚接触小通讯员时,因赶路不及而“生起气来”,然后又对他奇怪的保持距离的作法而“发生兴趣”,以后是对小同乡“越加亲热”,接下去是“从心底上爱上这位傻呼呼的小同乡”,最后,“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就这样,小说通过“我”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由远而近、由表及里、由淡而浓地刻画和凸现了小通讯员动人的形象。
(4)善于运用典型的细节描写也是这篇小说的特点。
如小战士枪筒中插的树枝和野花,他衣肩上的破洞,给“我”开饭的两个馒头,以及那条百合花被等细节都在作品中重复出现,前呼后应,这些描写不仅渲染烘托出情境气氛,而且极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神态和心理,使作品极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抒情性。
总之,这篇小说以朴素、自然、清新的笔调抒写和赞美了人与人之间的最美好最纯真的感情,创造出一种优美圣洁的意境,读后令人久久难忘。
二、作品赏析赞歌牧歌挽歌--------浅析茹志鹃的<<百合花>>关键词:平凡情感清新崇敬想念痛惜提纲:<<百合花>>是一描写革命战争题材的很有价值的作品,它犹如春天阳光下的一枝野百合,含笑着春风,靓丽着春晖,缤纷着春色,感染着千千万万的读者,所以方家里手称它"有独特的风格".1.从平凡事件中挖掘具有深刻意义的主题.2.用优美的笔调来探索人物的精神世界,3.运用前后呼应的手法来表现"最严密细致"的艺术风格.4.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5.运用非理性的方式把深挚情感作了倾泻.正文:在解放后的17年文学中,有着众多描写革命战争题材的作品,但茹志鹃的<<百合花>>却以别样的格调,给文坛吹来一缕人性化的情感清风.茹志鹃的创作善于从农务事,儿女情这类细微处着眼,映现时代的风貌,清新俊逸,细腻优美.<<百合花>>是茹志鹃同志1958年写的短篇小说,这是她的成名作,也是她的代表作之一、《百合花》写的是英勇无畏豪情满怀意志坚定道德高尚形象高大光彩照人的英雄,为救民工而牺牲的英雄.作品选取的是1946年中秋节发生在我军前沿包扎所一次战斗中的一位男战士和一位女干部之间的小故事,抒发了军民之间的骨肉深情,赞美了人民战士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人民对革命英雄的崇高敬意和热爱,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娓娓而谈,叙述的方式灵活多样,而且语言优美,不论作者对景物的描写还是对人物的描写,都给人一种朴素自然清新的感觉,把一个令人悲痛的故事写得充满诗情画意,创造出一种高尚圣洁的美的境界,小说自1958年发表以来一直保持着强烈的艺术生命力.茅盾同志评论《百合花》时指出:"用前后呼应的手法布置作品的细节描写,其效果是通篇一气贯穿,首尾灵活."同时细节描写"描出了人物的风采,也描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堪称它"有独特的风格",那么就让我们透过文中的人物结构语言来感受作者诗情画意的萌动,来领会作者的独特创造吧.1.善于从平凡事件中挖掘出具有深刻意义的主题.茹志鹃描写的题材,常常是日常生活中平凡的事件和平凡的人物,她善于致力于生自学成才的横断面的发掘,提取富有深刻意义的问题,《百合花》表现的拥军爱民这样重大而严肃的主题,作者没有去正面描写炮火纷飞的激烈战斗,也没有去正面描写波澜壮阔的群众场面,更没有刻化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而是选取了1946中秋发生在我军前沿阵地包扎所的一个普通小故事,作品中的人物:小通迅员,新媳妇和"我"三个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他们普通得连姓名都不知道.小说以他们平常的活动"带路""借被""牺牲""献被"等情节,通过三个人的相遇冲突以及后来通迅员的牺牲新媳妇的悼念互相映衬探索普通人的内心世界,歌颂了普通军民的心灵美,歌颂了军民的鱼水情.这种大处着眼,小处取材,以小见大,细处落笔,从平凡处显出不平凡的独特壮丽,揭示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必然.正如茅盾同志指出的"这篇作品说明,表现上述那样庄严的主题,除了常见的慷慨激昂的笔调,还可以有他的风格."2.善于用优美的笔调来探索人物的精神世界.茹志鹃擅长通过细腻而有层次的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展示主人公宽广的精神世界,揭示人物灵魂深处的奥秘和细腻入微地表现他们内心活动的发展变化,即所谓人物的"心灵历程".作品以"我"为观察点,把"我"的感情与小通迅员熔铸在一起,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写法,第一部分写去包扎所途中,通过"我"对小通迅员的感情的层层变化,一步步地显现出小通迅员的外貌情态和性格,从背影写到正面,从行写到坐,神情毕肖,形象逼真.写走路,突出他走得快和自动停:"通迅员撒开大步,一直走在我前面,一开始他就把我撂下几远,"因此"我开始对这个通迅员发生了兴趣".写他的背影,突出了他高挑挑的个子,厚实实的肩膀,"是个挺棒的小伙子."写他的面貌,突出了"他那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顶多有十八九岁,"这些描写突出了他对女性羞涩腼腆不善言谈,为下文不善做群众工作埋下了伏笔,然后,写了我和小通迅员简短的对话,了解到他帮人拖毛竹出身,年纪十九岁,参军一年,"大军北撤时我自已跟来的",反映他参加革命的自觉性,正因如此,"我立刻对这位同乡亲热起来".以后又通过"借被子"等事件,从"我"的观感步步深入展现他的性格特征.作者选择"我"这个观察点,是颇见匠心的,作品通过"我" 的细腻而有层次的心理活动,由远而近,由淡到浓,由表及里地刻画了小通员的人物形象,小通迅员那天真淳朴的性格和羞涩腼腆的情态只须在"我"这个大姐面前才被揭示得更鲜明突出,因此,"我从心底里爱上了这个傻乎乎的小同乡了"!写人必写心,写心必写情,这是茹志鹃刻画人物的方法和经验,当小通迅员第二次同"我"到新媳妇家去借被子,"我"在讲革命道理时,一直"抿着嘴笑"的温柔美丽的新媳妇不笑了,这时她"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地向房里瞅着","她看看我,看看通迅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这些描写很微妙,传神简洁地透露出新媳妇思想斗争的心迹,.新媳妇同所有的农村姑娘一样,珍重自已起早贪黑积攒起来的钱买的新婚被,但她得知共产党打仗是为老百姓的道理后,经过半晌的思想斗争,终于"转过身去抱被子"了.这段文字将新媳妇的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充实丰富,营造了"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效应.当小通迅员负伤后被用担架抬进包扎所进,正在包扎所帮忙的新媳妇见了后,发现两声短暂的"啊",第一声"啊"是发现重伤员原来是小通迅员发出的,反映了她发现"同志们"负伤时的一种出乎意料之外的惊讶心情,蕴涵着她对"同志们" 种种亲切的回忆,第二个"啊"是了解到小通迅员负伤的原因后发出的,对小通迅员的英勇行为产生的那种惊讶紧张牵挂以及无比崇敬的心情.这小小的细节描写,蕴涵着她在短短一刹那间感情上受到的强烈而复杂的震动,而骤然迸发的心灵火花.然后她"轻轻移动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在医生宣布小通迅员心脏停止跳动后,"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滑看见,什么也没有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她要把当时还不太好意思借出的新婚被子好好替这位同志弟盖上,一定得盖上!任何人提醒她这种不切实际的做法,她都不可忍受,她气汹汹地对待阴拦她的人,甚至对"我"投来异样的眼光,通过这些无声的动作描写,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人的感情为着崇高的事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时所迸发出的耀眼的光华,看到了新媳心中掀起的感情波涛.始终把刻画人物灵魂深处的惊心动魄的场面,作为写好人物的主要手段,她总让人物的精神生活很丰富很充实,这就是写好人的感情,写心灵深处蕴藏的精神美,这就是茹志鹃的艺术风格.3.善于用前后呼应的写法来表现"最严密细致"的艺术风格.这点很好理解,凡在后面有结果的,前面一定有伏笔,有交代,如:衣服的破洞以及新媳妇缝补这破洞.这破洞已多次出现,包括抬进包扎所再次出现,这既是两位女主人公认出他的主要特征,又是呼应前面的伏笔,并作为新的伏笔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是最重要也是最明显的伏笔.又如:馒头.这是通迅员临走时还不忘记给"我"开的饭,表现了他对人关心的质朴品性,现在呼应,提起想起,尤其勾起了人们对这位可爱的小战士的亲切怀恋.再如:新媳妇尤其害怕近身护理男伤员,这在前面有颇为细密的描述.后来却一扫忸怩羞涩之态,自动给通讯员擦着身子.这前后的表现既符合她的身份,个性(新媳妇的羞涩个性既有含蓄又有纯真的一面,还有女孩子的顽皮)又突出她对通讯员的情感,这些前后呼应,正使小说结构更为紧凑,文字更少闲笔.如此有条不紊,错综联系,就形成了该篇的"最严密细致"的艺术风格.4.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运用典型细节是作品的一个重要艺术表现手段,如通迅员枪筒里插的树枝和野菊花,通讯员给"我"开饭吃的两个馒头,通迅员衣服上被门钩撕破的衣洞,新媳妇的印着有百合花的新被子等等,这些细节描写,不仅使人物形象个性鲜明,血肉丰满,而且在塑造人物方面也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先来看看对通迅员肩上步枪筒里插枝和野菊花的细节描写,在去包扎所的路上,"我"看见他"稀疏地插上几根树枝,这要说是装倒不如说是装饰点缀."在小通迅员离去时,"我"又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这个憨厚淳朴的战士,在战斗的环境里,还有这种缀饰生活的情趣,生动地反映出他爱美的情操.在这里,树枝,野菊花是生命的象征,美的象征.小通迅员的心灵深处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强烈追求,但他却深深懂得,美好生活必需用战斗来保卫,因此他为也工免受牺牲,为了广大人民能过上幸福生活,他毫不犹豫地献出了美丽的青春,这个细节描写,多么牵动人心的细节描写,一个具有普通人的人性美,又有清醒阶级意识的战士的心灵美,活鲜鲜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再来看留馒头这一细节描写,小通迅员一听让他回团部,注意力已转移,急切马上要去参战,因此开始未想起,但"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已挎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我开饭啦"!"脚却不停地走了".这个感人至深的两个馒头,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出小通迅员天真,淳朴,认真和关心同志,而且还带点孩子气的可爱.当小通迅员牺牲后,"我"无意中摸到"他给我开的饭,两个硬硬的馒头------",抚物思人,几小时前小通迅员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目睹了这位年轻生命的死亡:"我给他们拭去满脸的硝烟尘土,让他们干干净净地去.我不敢揭开他们身上的被子,光从脸上看去,除了颜色有些灰黄以外,一个个都是熟睡中的小伙子------心里不可遏止地设想着他们的家庭,亲人,朋友他生前的种种愿望,在他们尚有些许暖意的胸膛里,可能还藏着秘密的未了的心事."他的死给生者造成的有自豪,有伤痛,更有深深地悼念之情.还有小通迅员衣服上撕破的大洞的细节出现了四次.小通迅员向新媳妇借被子后,于张皇之中,被门钩挂破了衣服,肩膀处撕下了一块布,新媳妇带着歉意要给他缝补,小通迅员是高低不肯,这个细节简洁而传神地表现了小通迅员在借被子后的心理状态与个性特征,第二次出现在小通迅员离去时,"我"看到"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破洞连连着"我"的牵挂与关心,也为下文埋下伏笔,第三次在负伤后的担架上"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这个细节一直连着"借被",自然会使人想起刚才发生的事.有种特殊的亲近感和亲切感,对新媳妇来说,更有种牵动人心的"后悔"与牵挂,第四次,当小通迅员心脏停止跳动后,新媳妇的"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的感人细节,深刻地表现了新媳妇深沉的性格,含蓄地表现她对小通迅员的内疚自责的心情,这是一种终身遗憾的真挚,很难有别的描写可以替代在特定环境中一个农村青年妇女对死去亲人的那种质朴歉疚痛惜虔诚的深情.这画龙点睛之笔,也衬托出小通迅员的崇高革命精神,把作品的主题强烈地体现出来了.那条"枣红底上面撒满百合花"的被子作为细节,曾出现过三次,被子是联系两个主要人物的纽带,也是刻画人物的组成部分.除了用它来体现新婚少妇的身份外,还用它来衬托新媳妇的思想发展过程,最后,新媳妇把这条百合花被子盖在牺牲的小通迅员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向老百姓借的时,平时羞涩温柔的新媳妇却气汹汹地嚷了句"是我的!"这是动人肺腑的感情世界的雷电,表达出她对小通迅员刻骨铭心的思念和如同骨肉的深情,至此小说发展到高潮,"作品的意念,人物的命运,合拢了,完成了"."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了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说到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位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当他献出一切的时候,他也得到了一切,洁白无瑕的爱,晶莹的泪".我们也看到了一个战士倒下了,又一个战士屹立在我们眼前,新媳妇以她光辉的身影,减轻一些我们对死者的哀痛,而且增添一点胜利的喜悦,巧妙地点明了主题,我们的战士是高尚的,他得到了人民的热爱,是当之无愧的,战士的高尚情操,人民对战士的赤诚感情,犹如百合花一样纯洁美好,这被子的细节既是对小通迅员崇高品质的歌颂,也是对新媳妇的美丽心灵的赞美,且百合花作题目既概括了中心内容,表现了主题,又富有诗情和深意.5.运用非理性的方式把深挚的情感作了倾泻.作者在谈一这篇小说的创作时说到,战争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间便够肝胆相照,生死与共.这深切的真情是在战争状态下升华爆发的,虽然是短暂交往的新媳妇心中的几种情感骤然间升腾起来,无法控制,却能以这种非理性的方式得以倾泻.一是无法补救的歉意之情,新媳妇从心底里当然是愿意借出被子的,但毕竟是结婚才三天的新被子,一时间多少有些顾虑,又恰恰遭遇通迅员是涉世未深,不太会说话,在女同志面前难免脸红腼腆,又不善于做群众工作,其结果自然是卡了壳,"我"来自然借到了,新媳妇回想起刚才的情形还忍不住一直好笑,自然是笑通迅员倒霉,(正碰上自已没一点思想准备,一时想不通的时候),没水平憨厚又因听到了他不服气的话,就又故意气他,把被子往"我"手里递.小伙子也生气又底气不足,慌里慌张间把衣服挂破了,新媳妇此时感到过意不去了,毕竟部队借被子是完人应该的,他当时没借到也有她的责任,于是赶紧边笑边帮他补衣服,其实也是对被她气得够呛的老实巴交的憨厚小兄弟的一个补救,可通迅员死活不让地走了,新媳妇一直歉疚地挂念在心,激烈的战斗打响后,小通迅员竟然牺牲了牺牲得又是那么英勇,崇高感人,再也无法补救的歉疚之情陡然涌上心头,使她的感情失去了控制.二是对舍己救人的英雄战士无限崇敬悲痛的感情,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军民鱼水一家亲是一种基本的情感,也因如此,新媳妇对这小战士才会随便地无顾无虑地搞笑,弄气,融洽和亲切甚至是他们之间天生的情意.共产党解放军是为老百姓打天下的,人民战士是最可亲的人,在新媳妇她们的心中本非虚言,现在又亲眼目睹了一桩英雄的事迹,而且那可爱的战士是自已刚刚结识,刚刚还被她气过笑过的小通迅员,刚才还是熟悉的身影,转瞬却成了生死之别.这对于纯朴年轻的新媳妇无疑是巨大的感情冲击,当医生确诊通迅员的死亡后,这十分具体的"最可爱的人"的情感,这再也无法补救的歉疚之情一齐涌来,冲破了她情感的阐门,淹没了她理智的思考,她"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只专注地失神地做着她认为该做的唯一一件事------替他缝补衣服.三是对这个年轻可爱的生命骤然离去的痛惜之情悼念之情.虽然交往短暂,但几次的冲突却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新媳妇和"我"这位女同志一样,已经对这位腼腆憨厚朴实高大而又年轻稚气的小兄弟产生了好感.从他一见到他就忍不住咬着嘴唇笑,从她敢于气恼他,从她到包扎所后东西张望寻找他,从她总觉得欺负了这个小兄弟于心不安里,我们能感觉到她对小战士可爱品性的印象,尤其小战士才十七八岁,才刚刚走进生活,这位年轻可爱令人念想的同志的突然离去,无疑对年轻的女同志的感情刺激是巨大的.以上三个方面的情感------歉疚,抱憾,崇敬,悲痛,痛惜想念之情是交织在一起的,是通迅员的英勇献身使它们骤然升腾汇聚到一起的,她觉得她要细细地一针一线地替这位可爱的兄弟缝补上当时未能补上的衣服破洞,她要把当时还不太好意思借出的新婚被子好好替这位同志弟盖上,一定得盖上!这是无法控制的深挚情感的倾泻.总而言之,作品善于从平凡的普通事件中敏感地感受到时代脉搏的跳动,善于用优美的笔调来探索人物的精神世界,也善于表示对人物命运关切的深情,善于在日常生活中提炼真实的细节等等,这些构成了作品"清新俊逸"的艺术风格,这应是我们欣赏<<百合花>>的审美活动中的初步感受.<<百合花>>既写出了革命战争时期的军民鱼水深情,又写出了革命战争时期人性与人情的纯洁美好,还表达了对在战争中死亡的年轻美好生命的哀悼.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既是一曲嘹亮激越的赞歌,又是一曲自由平和的牧歌,更是一曲凄楚沉郁的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