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导论试题(一)

合集下载

07级遥感导论试卷及答案(闽江学院)1

07级遥感导论试卷及答案(闽江学院)1

07级试题级试题填空一填空1 3S技术指:___GIS_________ 、___RS_____________和_______GPS____________ 2 在电磁波谱中,红外按照距可光的远近分为___远红外____________、_中红外_______________、____近红外___________ 3 传感器一般由___收集器__________、__探测器_____________、____处理器__________、___输出设备_____________ 四部分组成四部分组成4 颜色的性质用___明度____________、__色调______、___饱和度_____ 来描述来描述5 光学图像转变为数字图像两个基本环节是_____采样____________和_____量化____。

6目标地物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三大类。

目标地物的特征可以概括为 ___色______、_____形_____、___位___三大类。

7 Landsat的轨道是近极地的轨道是近极地 ____太阳___________同步轨道,SPOT4较之Landsat,其最大优势是最高空间分辨率达到__10_____米选择题二选择题1 关于电磁波普的说明不正确的是(D)A太阳光实际上是由许多波长的电磁波混合而成的。

太阳光实际上是由许多波长的电磁波混合而成的。

B 频率对应着波长,所以说某种电磁波的频率也就是告诉了它在真空中的波长。

C 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成因时不同的,它们的粒子性和波动性也是有差异的。

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成因时不同的,它们的粒子性和波动性也是有差异的。

D 可见光只是电磁波谱中非常狭窄的一部分,所以在太阳辐射中所占的能量份源最小。

可见光只是电磁波谱中非常狭窄的一部分,所以在太阳辐射中所占的能量份源最小。

2 静止卫星在一般是在以下哪层中进行遥感活动(D)A对流层B 平流层C 电离层D 外层大气外层大气3 红色的补色是(D)A蓝B品红品红 C黄D青4 以下哪种传感器属于主动式传感器(D)A航空摄影机微波高度计微波辐射计 D微波高度计航空摄影机 B 多光谱扫描仪多光谱扫描仪 C 微波辐射计5 以下哪个波段既有地物自身热辐射,又有地物反射太阳辐射(C)A 0.38----0.76um B 0.76----2.5um C 2.5---6um D大于6um 6 云、雾对红外线散射属于(B)A瑞利散射不确定非选择性散射 D不确定瑞利散射 B米氏散射米氏散射 C 非选择性散射7 大气对遥感图像对比度的影响是(A)A对比度减少对比度减少 B 对比度增加没有影响 D不确定不确定对比度增加 C 没有影响8 一般地物的反射率越高,明度就(A)A越高不变 D不确定不确定越低 C不变越高 B越低9 航空像片属于哪种投影(B)A垂直投影多中心投影 D UTM 垂直投影 B中心投影中心投影 C 多中心投影10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下列哪种影响并不改变太阳辐射的强度(C)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C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折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折射 D 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11下列属于气象卫星系列的是(A)A、NOAA B 、SPOT C 、CBERS D、QuickBird 12 假设地表温度为300K,根据维恩位移定律(b=2.898×10(-3)m*K),其辐射出射度的峰值所对应的波长是(B)A 0.47 B 9.66 C 12.5 D 2.08 (um)13 电磁波谱中,频率由高到低,波长由短到长依次为:r射线,X射线(A)A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无线电波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无线电波 B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无线电波C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无线电波红外线、紫外线、可见光、无线电波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无线电波 D红外线、紫外线、可见光、无线电波14 在标准假彩色图像上,植被显示(B)A白色蓝色绿色 D蓝色白色 B 红色红色 C绿色15 用线性变换方式来扩展图像灰度动态范围可以加入图像的对比度:在下图中,代表原始图像亮度值范围, 为拉伸后的图像亮度值范围,试问在下图中,那段表示对比度加大(B)图像亮度值范围,A①B②C③ DD①②③①②③①②③16几何校正控制点数目的确定,对于n次多项式,控制点的最少数目为(B)A(n+1)(n+2) B(n+1)(n+2)/2 C(n+2)(n+3) D(n+2)(n+3)/2 17 下列四幅直方图中可以粗略判断出,哪幅代表的图像质量最好(A)课本P113图4.31 18 摄影机主光轴垂直于地面或偏离垂线在(C)范围内,称为垂直像片。

遥感导论复习题

遥感导论复习题

遥感导论复习题遥感导论复习题1、遥感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门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的特性:⼤⾯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性经济性局限性3、遥感平台是装载传感器的运载⼯具,按⾼度分为:地⾯平台(为航空和航天遥感作校准和辅助⼯作)、航空平台(80 km以下的平台,包括飞机和⽓球)、航天平台(80 km以上的平台,包括⾼空探测⽕箭、⼈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航宇遥感。

4、遥感数据的类型:1按平台分:地⾯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数据。

2按电磁波段分:紫外遥感数据、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等。

3按传感器的⼯作⽅式分:主动遥感、被动遥感数据;成像遥感、⾮成像遥感。

5、什么是传感器?传感器是收集、量测和记录遥远⽬标的信息的仪器,是遥感技术系统的核⼼。

6、传感器是收集、量测和记录遥远⽬标的信息的仪器,是遥感技术系统的核⼼。

7、电磁波定义:交互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

8、电磁波的特性:1、电磁波是横波2、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3、满⾜f.λ=c;E=h.f4、具有波粒⼆象性9、红外线的划分:近红外:0.76~3.0 µm、中红外:3.0~6.0 µm,远红外:6.0~15.0 µm,超远红外:15.0~1 000 µm。

10、电磁辐射的度量:辐射能量(W) :电磁辐射的能量,单位:J ;辐射通量(Ф)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积的辐射能量,Ф=dW/dt,单位是W。

辐射通量是波长的函数,总辐射通量应该是各谱段的辐射通量之和或辐射通量的积分值;辐射通量密度(E)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积的辐射能量,E=d Ф/dS,单位是W/m2 ;辐照度(I):被辐射的物体表⾯单位⾯积上的辐射通量,I= d /dS,单位是W/m2;辐射出射度(M) :辐射源物体表⾯单位⾯积上的辐射通量,I= d/dS,单位是W/m2;辐射强度(Ie):在单位⽴体⾓、单位时间内,从点辐射源向某⽅向辐射的能量,Ie= d Ф/dΩ,单位是W/sr(⽡/球⾯度);辐射亮度(L):假定有⼀辐射源呈⾯状,向外辐射的强度随辐射⽅向⽽不同,则L定义为辐射源在某⼀⽅向,单位投影表⾯,单位⽴体⾓内的辐射通量,即L= Ф/Ω(S.cosθ),单位是W/(sr.m2)。

15秋福师《遥感导论》在线作业一 答案

15秋福师《遥感导论》在线作业一 答案

福师《遥感导论》在线作业一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对地物边界跟踪,是获取地物形态特征的前提。

针对不同地物分布特点,地物边界跟踪方法不同。

以下适用于线状物体的跟踪方法是(). 以图像像元作为跟踪的落脚点,跟踪点的连线作为地物的界线. 边界跟踪路径从两个相邻地物边界的像元中间穿过. 边界由一个或多个弧段构成,弧段是具有方向性的线段,线段由有限个有序的边界点构成. 用一个像素或几个相邻像素表示地物正确答案:2. 遥感数据处理常运用K-L变换作数据分析前的预处理,它可以实现(). 数据分类和图像运算. 数据压缩和图像增强. 数据分类和图像增强. 数据压缩和图像运算正确答案:3. 像素的属性特征采用()来表达. 亮度值. 对比度. 色度值. 颜色正确答案:4. 遥感图像的计算机分类方法包括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

以下属于非监督分类方法的是(). 最小距离分类法. 多级切割分类法. 分级集群法. 特征曲线窗口法正确答案:5. 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 α射线. 大气窗口. 紫外线. 可见光正确答案:6. 下列关于高光谱遥感表述错误的是(). 高光谱遥感是高光谱分辨率遥感的简称. 它是在电磁波谱的紫外线、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 其成像光谱仪可以收集到上百个非常窄的光谱段信息. 它使具有特殊光谱特征的地物探测称为可能正确答案:7. 遥感器能接收到的水体辐射包括水面反射光、()、水底反射光和天空散射光。

. 水面散射光. 悬浮物反射光. 悬浮物散射光. 水底散射光正确答案:8. 如果一个物体对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 灰体. 吸收体. 绝对黑体. 辐射体正确答案:9. 通过改变像元大小,进而改变图像特征的处理方法是(). 图像重采样. 图像重叠. 图像运算. 图像转换正确答案:10. 下列关于微波影像和航空摄影像片的表述错误的是(). 微波影像为非中心投影,航空像片是中心投影. 微波影像的分辨率由脉冲的延迟时间和波束宽度来控制,航空像片的分辨率随着高度和距离增加而变低. 微波影像比例尺在纵向上产生畸变,航空像片的比例尺随飞机高度和距离变化. 微波影像的地形起伏位移总是向着飞行航迹线,航空像片的总是偏离中心投影点正确答案:11. 下列对健康植物的反射光谱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在可见光的0.55μm附近有一个反射率为10%~20%的小反射峰. 在0.45μm和0.65μm附近有两个明显的吸收谷. 在0.7~0.8μm是一个陡坡,反射率急剧增高,形成一个最大的反射峰. 在1.45μm、1.95μm和2.6~2.7μm处有三个吸收谷正确答案:12. 陆地卫星Lnst5的TM3,其最小辐射量值Rmin为-0.0083 mV/(m2·sr·μm),最大辐射量值Rmx为1.410 mV/(m2·sr·μm),量化级为256级。

遥感导论考试卷A参考答案

遥感导论考试卷A参考答案

遥感平台:在遥感技术系统中,装载遥感仪器的工具称遥感平台。

大气窗口:电磁辐射通过大气时,要发生反射、散射、吸收,从而使辐射强度发生衰减。

电磁波通过大气层后透射率高的波段称大气窗口。

被动遥感:传感器本身不产生电磁波,而是被动地接收和反射其它物体的电磁辐射而获取地物信息的遥感方式。

反射波谱特征:地物反射率随入射光波波长的变化而变化的函数关系。

空间分辨率:或称地面分辨率,指遥感影像上能够区分和辨别地面物体的最小尺寸。

监督分类:从研究区域选取有代表性的训练区作为样本。

根据已知训练区提供的样本,通过选择特征参数(如像素亮度均值、方差等),建立判别函数,据此对数字图像待分像元进行分类,依据样本类别的特征来识别非样本像元的归属类别。

1.遥感技术系统包括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接收、处理与分析等组成部分。

2.遥感常用的电磁波波段为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微波。

3.陆地卫星采用的是太阳同步轨道,携带的传感器主要有MSS、RBV、TM/ETM/ETM+,影像幅宽为185km,多光谱波段空间分辨率为30m。

SPOT-5卫星携带的传感器主要为HRV、HRG、HRS,影像空间分辨率最最高为10m,而 Quickbird影像多光谱波段的空间分辨率则高达0.61m。

4.目标地物特征包括色、形、位三大类,目标地物的识别特征包括形态、大小、色调、阴影、图型、纹理、布局等。

5.在可见光波段地物的电磁辐射以反射为主,在热红外波段地物电磁辐射主要表现为热辐射,色调在可见光图像上反映的是地物的反射率,而在热红外影像上反映的是地物的地表温度。

6.遥感图像处理主要包括图像校正、图像增强、图像变换三大类。

其中,图像校正包括几何校正、辐射校正;对比度变换又称反差增强,主要有线性增强、非线性增强二种方法;主成份分析又称 K—L变换,主要作用为信息压缩、去相关(信息分离)。

7.航空图像为中心投影,投影误差主要与地面起伏、像径、航高相关,图像像主点的投影误差为 0,投影误差最大部位位于图像边部。

遥感导论考查试题

遥感导论考查试题

遥感导论考查试题《遥感导论》课程考查题⽬论述题(每题10分,必选题5道,⾃选题选5道,共100分)。

(⼀)、必选题1、遥感的基本概念是什么?结合全课程内容,简要阐述你对该概念的理解。

⼴义:⼴义理解,泛指⼀切⽆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实际⼯作中,重⼒、磁⼒、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被划为物探(物理探测)的范畴。

因⽽,只有电磁波探测属于遥感的范畴。

狭义:应⽤探测仪器(传感器),不与探测⽬标相接触,从远处把⽬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不同于遥测和遥控。

遥测是指对被测物体某些运动参数和性质进⾏远距离测量的技术,分接触测量和⾮接触测量。

遥感是指远距离控制⽬标物运动状态和过程的技术。

遥感,特别是空间遥感过程的完成往往需要综合运⽤遥测和遥控技术。

如卫星遥感,必须有对卫星运⾏参数的遥测和卫星⼯作状态的控制等。

当读者读⽂字时,其实就在进⾏遥感。

读者的眼睛像⼀个传感器在活动,对本页反肘的光产⽣响应。

眼睛获取的“数据”就是从这⼀页⿊巴相间的纸上反射出的脉冲。

2、综合论述太阳辐射传播到地球表⾯⼜返回到遥感传感器这⼀整个过程中所发⽣的物理现象,了解这些物理现象对遥感有什么意义?太阳辐射主要包括近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和中红外这四种光,其中主要的能量集中在可见光,遥感常利⽤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

当太阳辐射经过⼤⽓层时会受到很⼤程度的衰减,其中被反射的约30%,被吸收的约17%,被散射的约22%,真正到达地⾯的约占31%。

其中吸收的主要包括⽔,⼆氧化碳,氧⽓,臭氧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不同波段吸收量不同;散射是太阳辐射衰减的主要原因,不同于吸收作⽤,它只改变传播⽅向,不转变为内能;反射与天空的云量,云量越⼤发射程度越⼤。

有31%的太阳辐射到达地⾯,这时太阳辐射会被发射出去,另外⼀部分太阳辐射会吸收和透射,但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是遥感记录的主要辐射能量。

遥感导论 期末试卷及答案

遥感导论 期末试卷及答案

遥感导论期末试卷及答案遥感导论-期末试卷及答案遥感导论期末试卷a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后,总计21分后)1.微波就是指波长在--之间的电磁波2.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中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按散射粒子与波长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散射:、和。

3.就遥感技术而言,被动遥感技术主要利用_______、_______等平衡电磁辐射,并使太阳活动对遥感技术的影响增至最轻。

4.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技术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ndsat和spot的传感器都就是光电光学类的,具体内容就是、(列举具体内容传感器类型)5..spot-1、2、3卫星上携带的hrv--高分辨率可见光扫描仪,可以作两种观测:、.,这也是spot卫星的优势所在。

7.美国高分辨率民用卫星有、8.sar的中文名称就是_______,它属_______(主动/被动)遥感技术。

9..雷达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分成两种:、10.灰度重采样的方法有:、、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后,总计12分后)1.黑体:2.邻域进一步增强3.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三、问答题(总计67分后)1.为什么我们能用遥感识别地物?5分2.引发遥感技术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存有哪些?6分后3.与可见光和红外遥感相比,微波遥感有什么特点?10分4.简述非监督分类的过程。

8分5.斜向雷达就是怎么工作的?其工作原理就是什么?8分后6.请结合所学landdsat和spot卫星的知识,谈谈陆地卫星的特点15分7.请结合所学遥感知识,谈谈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15分遥感技术导论期末试卷b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1.微波就是指波长在--之间的电磁波2.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中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按散射粒子与波长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散射:、和。

3.就遥感技术而言,被动遥感技术主要利用_______、_______等平衡电磁辐射,并使太阳活动对遥感技术的影响增至最轻。

【VIP专享】遥感导论考试题A及答案

【VIP专享】遥感导论考试题A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

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电磁波信息时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光谱分辨率与传感器总的探测波段的宽度、波段数和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有关。

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是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它用模式识别方法获取地物多种特征,为专家系统解译遥感图像提供依据,同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运用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的经验和方法,模拟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具体思维过程,进行遥感图像解译。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指根据已知样本区类别信息对非样本区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已知样本类别和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然后将未知类别的样本和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再根据判别准则判定该样本的所属类别。

非监督分类指事先对分类过程不施加任何先验知识,仅凭遥感影像地物的光谱特征的分布规律进行分类,即按自然聚类的特性进行“盲目”分类。

5.遥感图像镶嵌二、多项选择(每题5分,共30分)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与地面目标作用后可分为三部分,包括:(1、2、3)(1) 反射;(2)吸收;(3)透射;(4)发射2.计算植被指数(如NDVl)主要使用以下哪两个波段:(3、4)(1) 紫外波段;(2) 蓝色波段; (3) 红色波段; (4)近红外波段3.扫描成像的传感器包括:(1、2)(1) 光-机扫描仪;(2)推帚式扫描仪;(3)框幅式摄影机4.侧视雷达图像上由地形引起的几何畸变包括:(1、2、3)(1)透视收缩;(2)斜距投影变形; (3)叠掩; (4)阴影5.遥感图像几何校正包括两个方面:(1、3)很强,可以全天候进行观测。

常见的微波遥感成像方式有合成孔径雷达(SAR)和相干雷达(INSAR)。

遥感导论考试题A及答案

遥感导论考试题A及答案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大气窗口2.光谱分辨率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5.遥感图像镶嵌二、多项选择(每题5分,共30分)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与地面目标作用后可分为三部分,包括:()(1) 反射;(2)吸收;(3)透射;(4)发射2.计算植被指数(如NDVl)主要使用以下哪两个波段:()(1) 紫外波段;(2) 蓝色波段;(3) 红色波段;(4)近红外波段3.扫描成像的传感器包括:()(1) 光-机扫描仪;(2)推帚式扫描仪;(3)框幅式摄影机4.侧视雷达图像上由地形引起的几何畸变包括:()(1)透视收缩;(2)斜距投影变形;(3)叠掩;(4)阴影5 .遥感图像几何校正包括两个方面:()(1) 像元坐标转换;(2)地面控制点选取;(3)像元灰度值重新计算(重采样);(4)多项式拟合三.简答题(共90分)1、下图为一个3x3的图像窗口,试问经过中位数滤波(Median Filter)后,该窗口中心像元的值,并写出计算过程。

(10分)2、简述可见光、热红外和微波遥感成像机理。

(20分)3、设计一个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说明硬件和软件各自的功能,并举一应用实例.(30分)4.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主要有哪些?列出其中5种方法并结合实例说明它们如何在遥感图像解译中的应用。

(30分)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

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电磁波信息时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光谱分辨率与传感器总的探测波段的宽度、波段数和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有关。

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是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
1、遥感影像变形的原因:( )的影响、()的影响、()的影响。

2、遥感平台的种类()、()、()
遥感的特点()、()、()、()、()
3、遥感图像的计算机分类方法包括(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
4、遥感数字图像的特点:(便于计算机处理与分析),(图像信息损失率低),(抽象性强)。

5、监督分类常用的具体分类方法有(),( ),(),()
6如图所示,该图象中一边缘线从左下角像素开始,写出其链码(01113446)
二、选择题:
1、纯净水体RGB(3,2,1)图像中接近什么颜色?(B)
A:蓝色B:黑色C:红色D:绿色
2、大气窗口是指
A没有云的天空区域B电磁波能够穿过大气层的局部天空区域
C电磁波能够穿过大气层的电磁波谱段D没有障碍物阻挡的天空区域
三、名词解释:
三原色
太阳常数
主动遥感,什么是被动遥感
假彩色遥感图像
事地物波谱特性
地物反射波谱特性
绝对黑体
辐射出射度(M):辐射源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
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直径与辐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p30)
标准假色彩合成
大气窗口
电磁波谱
数字图像
黑体
光谱反射率
辐射亮度
遥感平台
微波遥感
四、判断题:
1、绝对黑体的吸收与反射与物体的温度和电磁波波长是否有关
2、真彩色合成就是利用遥感图像数据中的绿、白、蓝3个波段数据分别赋于绿色、白色、蓝色,这样合成的彩色接近于真彩色。

3、午夜以后获取的热红外像片,河流,湖泊等水体在影像上呈现暗色调。

(X)
4是平滑滤波中的均值平滑的模板。

(X)
5、午夜以后获取的热红外像片,河流,湖泊等水体在影像上呈现暗色调。

(X)
五、简答题:
1.引起遥感图像畸变原因?如何校正?校正后又会出现什么问题?
2.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根本区别
3.简述模拟图像与数字图像的差异
4.热红外像片解释中,为什么水体在白天呈现暗色,在夜间呈亮色
5.什么是标准假彩色合成?利用标准假彩色影像,并结合地物光谱特性,说明为什么在
影像中植被呈现红色
6.遥感图像解译标志(判读标志)有哪些?结合实例说明他们如何在图像解译中的应用
7、几何校正:遥感影像变形的原因
8、镜头转动式全景摄影机的工作方式
9、影响地物反射波普特征的因素
10、遥感数据与非遥感数据的复合步骤
11、简述沙土、植物、水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一般规律(作图解释)
12、监督分类与费监督分类的区别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13、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的区别
六、计算题
1、均值平滑的题目
2、中值滤波的题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