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导论试题
(完整版)遥感导论期末试卷及

遥感导论期末试卷A卷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合计 21 分)1. 微波是指波长在--之间的电磁波2.散射现象的本质是电磁波在传输中碰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按散射粒子与波长的关系,能够分为三种散射:、和。
3.就遥感而言,被动遥感主要利用 _______、 _______等稳固辐射,使太阳活动对遥感的影响减至最小。
4.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5. Landsat和 SPOT 的传感器都是光电成像类的,详细是、(列出详细传感器种类 )5. .SPOT-1、2、3 卫星上携带的 HRV --高分辨率可见光扫描仪,能够作两种观察:、.,这也是 SPOT 卫星的优势所在。
7. 美国高分辨率民用卫星有、8. SAR 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它属于_______(主动/被动)遥感技术。
9..雷达的空间分辨率能够分为两种:、10. 灰度重采样的方法有:、、二、名词解说(每题 4 分,合计 12 分)1.黑体:2.邻域加强3.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三、问答题(合计67 分)1.为何我们能用遥感辨别地物? 5 分2. 惹起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由有哪些? 6 分3.与可见光和红外遥感对比,微波遥感有什么特色?10 分4.简述非监察分类的过程。
8 分5.侧视雷达是怎么工作的?其工作原理是什么? 8 分6.请联合所学 Landdsat和 SPOT 卫星的知识,说说陆地卫星的特色15 分7.请联合所学遥感知识,说说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向15 分遥感导论期末试卷B卷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合计 30 分)1. 微波是指波长在--之间的电磁波2.散射现象的本质是电磁波在传输中碰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按散射粒子与波长的关系,能够分为三种散射:、和。
3.就遥感而言,被动遥感主要利用 _______、 _______等稳固辐射,使太阳活动对遥感的影响减至最小。
遥感导论考试题B及答案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2一、遥感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1.遥感平台2.微波遥感3.辐射亮度4.光谱反射率5.合成孔径雷达6.假彩色遥感图像7.大气窗口8.立体观察9.图像空间分辨率10.NDVI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近红外遥感机理与在植被监测中的应用。
2、近极地太阳同步准回归轨道卫星的特点及其在对地观测中的作用。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遥感图像解译标志(判读标志)有那些?结合实例说明它们如何在图像解译中的应用。
2、什么是计算机图像处理,它包含那些内容,如何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方法来提高遥感图像的解译效果?“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2--答案一、遥感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1.遥感平台遥感中搭载传感器的工具统称为遥感平台,常见的有气球、飞机、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器。
2.微波遥感指利用某种传感器接收地面各种地物发射或者反射的微波信号,籍以识别、分析地物,提取所需的信息。
常用有SAR和INSAR两种方式。
3.辐射亮度假定有一辐射源呈面状,向外辐射的强度随辐射方向不同而不同。
则辐射亮度定义为辐射源在某一方向单位投影表面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
观察者以不同的观测角观察辐射源时,辐射亮度不同。
4.光谱反射率物体对光谱中某个波段的电磁波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用式子表示为:P=E反/E入*100%。
5.合成孔径雷达指利用遥感平台的前进运动,将一个小孔径的天线安装在平台的侧方,以代替大孔径的天线,提高方位分辨力的雷达。
SAR的方位分辨力与距离无关,只与天线的孔径有关。
天线孔径愈小,方位分辨力愈高。
6.假彩色遥感图像根据加色法彩色合成原理,选择遥感影像的某三个波段,分别赋予红、绿、篮三种原色合成彩色图像。
由于原色的选择与原来遥感波段所代表的真实颜色不同,因而生成的合成色不是地物真实的颜色,通常把这种方式合成的影像叫做假彩色遥感影像。
常见的彩红外图像即为假彩色合成图像。
遥感导论试题(二)

名词解释:1.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的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
2.像点位移:在中心投影的像片上,地形的起伏除引起像片比例尺变化外,还会引起平面上的点位在像片位置上的移动,这种现象称为像点位移。
3.大气窗口: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通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4.程辐射:散射光向上通过大气直接进入传感器5.直方图:以统计图的形式表示图像亮度值与像元数之间的关系。
6.主成分变换:对数据进行压缩,去掉冗余数据,变换后使数据之间没有相关性的一种线性正交变换。
7.遥感图像解译:从遥感图像上获取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
8.辐照度:被辐射的物体表面单位上的辐射通量。
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的区别:(B)A.投影距离的影响B.投影高度的影响C.投影面积倾斜的影响D.地形起伏的影响2.植物的反射陡坡主要位于(D)A.蓝光B.绿光C.红光D.近红外3.静止卫星一般是在以下哪层中进行遥感活动(D)A.对流层B.平流层C.电离层D.外层大气4.在标准假彩色图像上,植被显示(B)A.白色B.红色C.绿色D.蓝色5.真正对太阳辐射影响最大的是(A)A.对流层和平流层B.平流层和电流层C.电离层和外大气层D.对流层和电离层6.摄影机主光轴偏离垂线大于(B),取得的像片称倾斜像片。
A.1度B.3度C.5度D.7度7.以下哪个不属于大气散射:DA:瑞利散射B:米氏散射C:无选择性散射D.都不是简答题:1.简述瑞利散射,米氏散射和无选择性散射的特点。
瑞利散射:当d《入,散射以分子为主,无方向性,相对可见光明显。
米氏散射:当d约等于入,微粒为主,强度有明显方向性。
无选择性散射:当d》入,强度与波长无关。
注:d大气中粒子直径入:波长2.简述遥感的特点:1.大面积的同步观测2.时效性3.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4.经济性5.局限性3.微波遥感的特点?答:1 能全天候,全天时工作 2 对某些地物具有特殊的波普特征 3 对冰雪森林土壤等具有一定的穿透力4 对海洋遥感具有特殊意义5 分辨率较低,但特性明显4. 比较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优缺点。
遥感导论试题(一)

一、填空题:1、遥感影像变形的原因:( )的影响、()的影响、()的影响。
2、遥感平台的种类()、()、()遥感的特点()、()、()、()、()3、遥感图像的计算机分类方法包括(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4、遥感数字图像的特点:(便于计算机处理与分析),(图像信息损失率低),(抽象性强)。
5、监督分类常用的具体分类方法有(),( ),(),()6如图所示,该图象中一边缘线从左下角像素开始,写出其链码(01113446)二、选择题:1、纯净水体RGB(3,2,1)图像中接近什么颜色?(B)A:蓝色B:黑色C:红色D:绿色2、大气窗口是指A没有云的天空区域B电磁波能够穿过大气层的局部天空区域C电磁波能够穿过大气层的电磁波谱段D没有障碍物阻挡的天空区域三、名词解释:三原色太阳常数主动遥感,什么是被动遥感假彩色遥感图像事地物波谱特性地物反射波谱特性绝对黑体辐射出射度(M):辐射源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直径与辐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p30)标准假色彩合成大气窗口电磁波谱数字图像黑体光谱反射率辐射亮度遥感平台微波遥感四、判断题:1、绝对黑体的吸收与反射与物体的温度和电磁波波长是否有关2、真彩色合成就是利用遥感图像数据中的绿、白、蓝3个波段数据分别赋于绿色、白色、蓝色,这样合成的彩色接近于真彩色。
3、午夜以后获取的热红外像片,河流,湖泊等水体在影像上呈现暗色调。
(X)4是平滑滤波中的均值平滑的模板。
(X)5、午夜以后获取的热红外像片,河流,湖泊等水体在影像上呈现暗色调。
(X)五、简答题:1.引起遥感图像畸变原因?如何校正?校正后又会出现什么问题?2.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根本区别3.简述模拟图像与数字图像的差异4.热红外像片解释中,为什么水体在白天呈现暗色,在夜间呈亮色5.什么是标准假彩色合成?利用标准假彩色影像,并结合地物光谱特性,说明为什么在影像中植被呈现红色6.遥感图像解译标志(判读标志)有哪些?结合实例说明他们如何在图像解译中的应用7、几何校正:遥感影像变形的原因8、镜头转动式全景摄影机的工作方式9、影响地物反射波普特征的因素10、遥感数据与非遥感数据的复合步骤11、简述沙土、植物、水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一般规律(作图解释)12、监督分类与费监督分类的区别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13、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的区别六、计算题1、均值平滑的题目2、中值滤波的题目。
(完整版)福建师大2018年《遥感导论》试题答案

遥感导论期末考核题一、解释下列名词1遥感广义: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遥感定义:遥感是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也就是不直接接触物体,从远处通过探测仪器接收来自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处理,判别出目标地物的属性的综合性技术。
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数字图像用计算机存储和处理的图像,是一种空间坐标和灰度均不连续的、用离散数学表示的图像。
3差值运算两幅同样行、列数的图像,对应像元的亮度值相减就是差值运算。
4均值平滑将每个像元在以其为中心的区域内,取平均值来代替该像元值,以达到去掉尖锐“噪声”和平滑图像的目的。
5植被指数比值运算常用于突出遥感影像中的植被特征、提取植被类别或估算植被生物量。
这样算法的结果称为植被指数。
6 NDVI即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是近红外和红波段反射率的差与和的比值,该指数部分消除了大气程辐射和太阳-地物-卫星社会主义国家相对应的影响,增强了对植被的响应能力,具有简单易操作的特点,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植被指数。
7空间分辨率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者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
常见的TM5波段的空间分辨率为28.5m*28.5m。
8间接判读标志指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物信息的遥感图像的各种特征,借助它可以推断与某地物属性相关的其它现象。
9图像重采样通过改变像元大小,进而改变图像特征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10波谱分辨率传感器能分辩的最小波长间隔。
11监督分类从研究区域选有代表性的训练场地作为样本。
根据已知训练区提供的样本,通过选择特征参数(如像素亮度均值、方差等),建立判别函数,据此对样本像元进行分类,依据样本类别的特征来识别非样本像元的归属类别的方法。
12中值虑波是一种非线性平滑技术,它将每一像素点的灰度值设置为该点某邻域窗口内的所有像素点灰度值的中值。
遥感导论考试题A及答案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大气窗口2.光谱分辨率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5.遥感图像镶嵌二、多项选择(每题5分,共30分)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与地面目标作用后可分为三部分,包括:()(1) 反射;(2)吸收;(3)透射;(4)发射2.计算植被指数(如NDVl)主要使用以下哪两个波段:()(1) 紫外波段;(2) 蓝色波段;(3) 红色波段;(4)近红外波段3.扫描成像的传感器包括:()(1) 光-机扫描仪;(2)推帚式扫描仪;(3)框幅式摄影机4.侧视雷达图像上由地形引起的几何畸变包括:()(1)透视收缩;(2)斜距投影变形;(3)叠掩;(4)阴影5 .遥感图像几何校正包括两个方面:()(1) 像元坐标转换;(2)地面控制点选取;(3)像元灰度值重新计算(重采样);(4)多项式拟合三.简答题(共90分)1、下图为一个3x3的图像窗口,试问经过中位数滤波(Median Filter)后,该窗口中心像元的值,并写出计算过程。
(10分)2、简述可见光、热红外和微波遥感成像机理。
(20分)3、设计一个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说明硬件和软件各自的功能,并举一应用实例.(30分)4.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主要有哪些?列出其中5种方法并结合实例说明它们如何在遥感图像解译中的应用。
(30分)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
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电磁波信息时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光谱分辨率与传感器总的探测波段的宽度、波段数和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有关。
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是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遥感导论试题集

一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可见光遥感的的探测波段在_____________之间,红外遥感的探测波段在___________之间。
2、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是____________,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得多时发生的散射是____________。
3、已知某河流的宽度为20m,在像片上量得的宽度为0.5cm,则像片的比例尺为____________,如果在像片上量得某湖的面积为25㎝2,䞎湖泊的实际面积为___________㎡。
4、当地球的卫星轨道高度为700km,总视场为60度时,扫描带对应的地面宽度为_________km。
5、当天线孔径为10m,波长为2cm,距离目标物的距离为10km时,方位分辨力为_______m;当天线孔径为100m,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情况下,方位分辨力为_______m。
6、遥感数字图像的特点是便于计算机处理与分析、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7、植物叶子含水量的增加,将使整个光谱反射率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阔叶林与针叶林相比较,在近红外遥感影像上前者比后者__________(填浅或深)。
8、差值植被指数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译(每小题4分,共20分)1、遥感2、扫描成像3、多源信息复合4、最小距离判别法5、图像区域分割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简要说明微波遥感的特点。
2、简述遥感图像几何校正的方法。
3、分析TM与SPOT影像复合的优越性,说明复合方法。
4、简述遥感数字图像计算机分类的过程。
5、简述线状地物信息检测技术四、计算题(12分)1、X射线的波长范围约5×10-9~1×10-11m,其对应的频率范围是多少?(4分)2、已知日地平均距离为1天文单位,太阳的线半径约6.96×105km;(1)通过太阳常数I0,计算太阳总的辐射通量E;(4分)(2)由太阳的总辐射通量计算太阳的辐射出射度M。
遥感导论试题2

遥感导论试题2一、选择题1. 下列不是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成分的是( C )A.遥感平台B.遥感器C.卫星导航定位装置D.图像处理设备2.按比例拉伸原始图像灰度等级范围,被称作( B )A.直方图均衡 B.线性变换 C.密度分割 D.中值滤波3.全景投影的影像面是一个( C )A.平面B.斜面C.圆柱面D.立面4.下列不是遥感特点的是:( C )A.大面积同步观测B.时效性C.实时性D.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5.绝对黑体是指( B )A.某种绝对黑色自然物体B.吸收率为1,反射率为0的理想物体C.吸收率为0,反射率为1的理想物体D.黑色的烟煤6.卫星于太阳同步轨道是指( C )A.卫星运行周期等于地球的公转周期B.卫星运行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C.卫星轨道面朝向太阳的角度保持不变D.卫星相对太阳静止不动7.我们可以利用(A )的方法提取地物的形状特征和空间关系特征,在此基础上识别遥感影像的目标地物A.结构模式识别B.特征变换C.模糊数学D.计算机自动分类8.摄影相片解译标志分直接解译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下列哪一项属于间接解译标志( B )A.形状和大小B.目标地物与环境、时间的关系C.阴影和地物周围环境D.纹理和目标地物的排列9.关于遥感平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遥感平台的运行状态决定着遥感影像的波谱分辨率B.遥感平台的高度影响着遥感影像的地面分辨率C.绝大多数的资源卫星都集中在800-1000KM的高度上D.遥感平台只是遥感技术系统中一个辅助设备,不对遥感影像产生直接影响10.关于高光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它与多光谱遥感含义相同B.它可以将可见光和红外波段分割成相对连续的光谱段C.它需要面对海量数据处理问题D.它每个通道的波长范围比多光谱遥感要小的多11. 下面遥感传感器属于主动方式的是( D )A、TV摄像机B、红外照相机C、LandSat的多光谱扫描仪D、合成孔径雷达12. 下面受天气影响最小的是( C )遥感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感导论课后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1.遥感的基本概念。
2.简述遥感探测系统的几个部分。
3.简述遥感的类型。
4.简述遥感的特点。
5.试述全球及我国遥感技术的进展与趋势。
第二章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
1、电磁波含义及电磁波的性质。
2、电磁波谱的含义,电磁波区段的划分就是怎样的?
3、辐射通量,辐射通量密度的物理意义。
4、简述辐照度,辐射出射度与辐射亮度的物理意义,其共同点与区别就是什么?
5、朗伯源与黑体的概念?
6、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而可见光不能?
7.什么就是大气窗口?对照书内卫星传感器表中所列波段区间与大气窗口的波段区间,理解大气窗口对于遥感探测的重要意义。
8、综合论述太阳辐射传播到地球表面又返回到遥感传感器这一整体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现象。
9、从地球辐射的分段特性说明为什么对于卫星影像解译必须了解地
物反射波谱特性。
10、列举几种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植被、土壤、水体、岩石的地物反射波谱曲线实例。
11、在真空中电磁波速为3×108 s m
(1)可见光谱的波长范围从约3、8×10-7 m 的紫色光到约7、6×10-7m 的红色光,其对应的频率范围为多少?
(2)X 射线的波长范围约5×10-9—1、0×10-11m,其对应的频率范围就是多少?
(3)短波无线电的频率范围约为1、5MH Z ---300MH Z 其对应的波长范围就是多少?
12、在地球上测得太阳的平均辐照度I=1、4×10
3
2m w
设太阳到地球
的平均距离约为1、5×1011m 试求太阳的总辐射能量。
13、假定恒星表面的辐射与太阳表面辐射一样都遵循黑体辐射规律。
如果测得到太阳辐射波谱λ=0、51μm ,的北极星的λ=0、35μm ,试计算太阳与北极星的表面温度及每单位表面积上所发射出的功率就是多少?
14、已知日地平均距离为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1、496×103m,太阳的线半径约为6、96×105KM
(1)通过太阳常数I 0,计算太阳的总辐射通量E 。
(2)由太阳的总辐射通量E,计算太阳的辐射出射度M 。
第三章 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 1. 传感器,遥感平台的含义。
2.根据航天遥感平台的服务内容遥感平台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3.摄影成像的基本原理就是什么?其图像有什么特征?
4.扫描成像的基本原理就是什么?扫描个图像与摄影图像有何区
别?
5.微波成像与摄影扫描成像有何本质区别?
6.如何评价遥感图像的质量?
第四章遥感图像处理
1、熟悉颜色的三个属性。
明度,色调,饱与度,选取自然界的某些颜色,例如:树叶,鲜花,土地,建筑物等,比较她们三种颜色的区别。
2、在图4、5中,若有红、绿、蓝三原色分别位于红:0、61 μm,绿:0、54μm,蓝0、47μm附近,将这三点连成三角形,以此为基础找出她们的补色位置,说明补色黄、品红、青的波长及饱与度。
3、理解加色法与减色法的原理与适用条件。
在彩色合成时,有滤光片分别透光并照射到白色屏幕上利用什么原理?若就是滤光片叠合透
光又利用什么原理?分别解释之并举实际例子说明。
4、利用标准假彩色影像并结合地物光谱特性,说明为什么在影像中植被呈现红色,湖泊,水库呈蓝偏黑色,重盐碱地呈偏白色。
5、一幅黑白影像,在以下两种情况时,(1)人头像,(2)单波段影像,分析对比度适中、过大、过小所造成的视觉影响。
6、数字图像与模拟图像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数字图像时,常常感觉不出它与模拟图像的区别?
7、卫星或飞机的传感器所接收的辐射信号除了地物直接反射的信息外,还混入了其她途径来的辐射,需要作辐射校正把它们去掉。
请分析有几种其她辐射进入传感器。
8、引起遥感影像位置畸变的原因就是什么?如果不作几何校正,遥感影像有什么问题?如果作了几何校正,又会产生什么新的问题? 9、在作几何校正时,控制点的选取很重要。
若图像一角没有任何控制点,估计几何校正后这一角的位置畸变将缩小还就是增大?为什么? 10、右图为数字图像,亮度普通在10以下,只有两个像元出现15的高亮度(“噪声”) (1)采用模板为
3窗口,求出新的
(加一行或,然
后计算。
) 11、数字图像如图所示,用两种方法提取边
缘:
(1)罗伯特方法求出新的图像、 (2)索伯尔方法求出新的图像、
(计算前原图像的左右上下各加一行或一列,亮度与相邻亮度值相同。
)
12、彩色表示可以在红绿蓝(RGB)与色调、明度、饱与度(HLS)之间变换,
设三种颜色:
(1)L R =1, L G =0 ,
L B =0 (2 ) L R =0, L G =0、5 ,
L B =0、5
(3 ) L R =0、5, L G =0、5 , L B =0、5 求每一种颜色的HLS 值。
13、结合地物光谱特征解释比值运算能够突出植被覆盖的原因。
14、根据陆地卫星Landsat 的TM 影像与SPOT 卫星的HRV 影像的波谱特征与空间分辨率,分析TM 与SPOT 影像复合的优越性,说明复合方法;除了书中所讲方案,请再设计其她复合方案。
15、结合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谈谈遥感与非遥感信息复合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