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城市规划策略图文

合集下载

平山县城总体规划_图文

平山县城总体规划_图文

规划平山外环 为快速 路,道路设计时速 100公里/小时,双向 六车道。道路横断面 为中央分隔带4米,机 动车道路面2x12米, 机非分隔带2x4米,慢 车道路面2x5米,绿化 平台2x7米,路基宽度 60米。
城市总 体规划 中的市 政工程 包括给 水工程 、排水 工程、 供电工 程、电 信工程 、供热 工程、 燃气工 程等
3.3城市支撑系统规划
有线网络建设 规划进一步提高有线电视覆盖率,到规划期末,有线电视覆盖率达100%。传输网方面,采用有线电视台一级 直接传送的办法,规划具有综合信息网功能的有线电视HFC全双向网络。
热电厂规划 远期在 城区东南工 业区建热电厂一座, 占地100公顷
天然气储配站 规划天然气储配站 布置城市西北部西环 路与铁路交叉口,占 地2.7公顷,供气规 模5000万立方米/年 。
生活垃圾产量和成分,确定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和处兰方式,提出主 要环境卫生工程设施的规划设置原则、类型、标准、数量、布局和用地范围。 2、规划目标 制定大气环境污染、水环境污染、声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措施,提出固体废弃物和辐射污 染防治的具体对策。
3.3城市支撑系统规划
环境卫生系统规划
(1)公共厕所 公共厕所按每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3~5座选取 主干路、次干路、有辅道的快速路每隔500~800米设置一处,支路、有人行道的 快速路每隔800~1 000米设置一处 (2)生活垃圾收集点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方式应与分类处理方式相适应 医疗垃圾等固体危险废弃物必须单独收集、单独运输、单独处理 (3)废物箱 商业、金融业街道:50~100米 主干路、次干路、有辅道的快速路:100~200米 支路、有人行道的快速路:200~400米
客运枢纽站 规划2个客运枢纽站,分别位于新安路和城市东环路附近,占地28和30公顷。 社会停车场规划 规划主要布置社会停车场 15处,分别结合体育中心、行政中心、公园、超市、 物流区、火车站设置,规划用地10.2公顷。 公共交通规划 规划公共首末站8处,分别结合火车站、商贸区、物流区、客运站、旅游区设置 ,占地 11.9公顷。

2023年高考地理经典大题例题

2023年高考地理经典大题例题

(每日一练)2023年高考地理经典大题例题选择题1、读某城市总体规划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城市空间结构属于()A.多核心模式B.田园模式C.扇形模式D.同心圆模式(2)城区布局大量基本农田最主要的目的是()A.为城市提供粮食及副产品B.分割各组团,避免过度集中造成空气污染C.抑制房价,降低门槛,吸引农民工进城务工D.丰富城市景观,发展旅游业(3)最适宜布局在甲处(图例处)的是()A.物流中心B.疗养院C.高新技术园区D.商业写字楼答案:ABA【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解析:(1)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2)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3)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解答】(1)该城市形态为组团状,城市空间结构为多核心模式,A正确。

故选A。

(2)基本农田主要分布在各组团之间,其最主要的目的是分割各组团,避免过度集中造成空气污染,B正确。

故选B。

(3)甲处邻近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交通便利,且甲处位于在郊区,有宽阔的空间可利用,最适宜布局物流中心,A正确。

故选A。

2、根据材料和下图回答下题。

在台湾东北部海岸的野柳地质公园,已有约4000年历史的“女王头”,其“脖子”越来越细,可能在10年后自然崩塌。

如果发生地震,则随时都有崩塌的危险。

有关方面已决定不再用人为方法对其进行加固,何时崩塌完全由大自然决定。

形成“女王头”景观的地质作用与下图中的哪幅一致()A. B.C. D.答案:B【提示】海岸地貌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解答】野柳的标志女王头是蕈状岩的一种,在地壳抬升的过程中,因受到海水差异侵蚀而逐渐形成今日的面貌。

其成因与海蚀桥一致,故B正确;黄土桥为流水侵蚀地貌,故A错误;喀斯特溶蚀桥为流水溶蚀地貌,故C错误;风蚀桥为风力侵蚀地貌,故D错误。

故选B。

3、汨罗地处湖南省东北部,幕阜山与洞庭湖之间,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以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形为主。

城镇详细规划原理与设计——城市中心 专题讲解二

城镇详细规划原理与设计——城市中心 专题讲解二
(一)满足居民活动不同层次的需要 (二)中心位置选择
1.利用原有基础 2.中心位置的选择 3.适应持续发展的需要
4.考虑城市设计的要求
北京市中心分布图
(三)中心的交通组织
避免交通拥挤,人车互相干扰。为了符合行车安全和 交通通畅的要求,必须组织好市及区中心的人、车及 客运、货运交通。
(1) 交通以步行为主、便捷的公共交通联系。 (2)疏解与中心活动无关的车行交通。 (3)中心区四周布置足够的停车设施。 (4)发展立体交通,建设步行天桥或隧道。 (5) 划定一定范围作为步行区。
可以有一条轴线或几条主、次的轴线。轴线可以把中心 不同的部分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轴线也能把城市 中的各个中心联系起来,把街道和广场等串联起来。
▪ 统一、综合考量
建筑室内和室外空间,地面、高架和地下空间,专用和公 用空间,车行和人行的空间,以及各空间之间的环境协 调。要使整个建筑空间和环境丰富多采,引人人胜。
▪ 和谐与对比
四、城市中心实例
三、城市中心的空间组织
(一)功能与审美的要求
▪ 城市中心空间规划首先应满足各种使用功能的要求, 如办事、购物、饮食、住宿、文化娱乐、社交、休息、 观光等活动,必须配置相应的建筑物和足够的各种场 地。
▪ 空间的尺度、建筑形体和市景,也就是中心建筑空间 和城市面貌的塑造应考虑审美要求。
(二)城市中心建筑空间组织的原则
(一)城市中心类型
▪ 公共活动的功能和性质分 行政管理、经济、商业、文化、娱乐、游览等活动
▪ 服务的地区范围来分 市中心、 区中心、居住区中心。
(二)城市中心的构成
▪ 构成: 各类建筑物、各类活动场地、道路、绿地等设施。
• 形式
二、城市中心布局

人教A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综合题专题训练 (16)(含答案解析)

人教A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综合题专题训练 (16)(含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综合题专题训练 (16)一、综合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0分)1.根据下表数据和“我国城乡人口迁移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某年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指标(%)自然增长率总增长率北京市-0.015 5.292河南省0.5640.562(1)北京市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高,说明其人口数量变化主要由于________引起的。

(2)描述北京市人口增长模式特点。

(3)简述河南省人口迁移的方向及主要影响因素。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据第六次人口普查信息,安徽在近年来户籍人口中到省外务工人数日益增加,外出务工人口占户籍人口比例约13.3%。

目的地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人口迁移主要流向及流动规模图。

(1)结合材料分析安徽成为劳务大省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说出人口主要迁移方向,并分析其原因(3)图中人口迁移可能给迁入地带来的影响3.图1为“某城市规划简图”,图2为近年该城市统计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该市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1)在城市规划图中,图例②表示的功能区最可能是________,a、b、c、d四地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

(2)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合适建设钢铁工业基地的是________地,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右图反映该城市目前发展的人口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新疆各区域环境承载力存在巨大差异,其中准噶尔盆地南部最高,其次为伊犁河谷、塔里木盆地北部、准噶尔盆地北部、塔里木盆地西部、东疆地区,塔里木盆地南部最低。

(1)分析准噶尔盆地南部环境承载力最高的原因。

(2)为提高塔里木盆地南部的环境承载力,当地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3) 在新疆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为32人/km2,目前已达13人/km2,有人认为“为促进该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不宜限制人口”,但对人口环境学颇有研究的赵先生却认为这种看法不妥,试为赵先生的说法提供依据。

[汉阳]城市综合体规划方案汇报图文并茂95页

[汉阳]城市综合体规划方案汇报图文并茂95页

江城 • 城市综合体规划建筑方案
1.3 发展机遇
• 基地东西两侧的地铁站点将为区 域带来客观的人流和商机。
• 交通条件极为便利,位于武汉新区 的门户位置。
• 基地拥有绝佳的湖景优势。 •滨水空间层次丰富。
•资源丰富,南有动物园,北有琴台 文化中心。
江城 • 城市综合体规划建筑方案
江城 • 城市综合体规划建筑方案
根据《江城大道沿线城市设计》,江城大道城市综合体项目位于三大标志性
景观节点之一的汉阳大道商业中心节点,规划将充分发挥轨道站点的辐射作用, 引导高层、超高层建筑聚集,打造汉阳地区的门户景观节点形象。
综合汉阳大道、江城大道两条主要道路的景观分析,规划建议可适度提高本 项目用地的开发强度来满足景观塑造需求。
K3地块转移前的总建筑 量为后的建筑总量为 21.94万平方米,转移 之后的建筑面积9.82万 平方米。
五里墩城中村用地指标转移情况介绍
江城 • 城市综合体规划建筑方案
K4转移17.76万平方米 住宅量到江城大道综合 体核心区B地块。 K4地块转移前的总建筑 量为后的建筑总量为 31.24万平方米,转移 之后的建筑面积13.48 万平方米。并且全部为 公共建筑。 原规划条件中的30%的 建筑密度是基于有17多 万方得住宅,转移后全 部为公建。而规划条件 中还是30%的建筑密度。
五里墩城中村用地指标转移情况介绍
C K2
江城 • 城市综合体规划建筑方案
K2转移2.12万平方米 到江城大道综合体核 心区C地块。K2转移 后的建筑总量为5.22 万平方米,容积率为 3.11。
五里墩城中村用地指标转移情况介绍
A B
D
K 3
江城 • 城市综合体规划建筑方案

第二部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至2010)

第二部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至2010)

• • • • • • • • • • • • •
1)楔形绿地 作用是引入市区外围的新鲜空气,城内外气流交换。 2)河道绿化隔离带 风景观赏河道:50、70、100 城市水源河道:100 城市排水河道:50~70或20~30 3)干道绿化隔离带 主干道:规划红线向外100米 次干道:规划红线向外70米 4)铁路绿化隔离带 通过城镇地区:铁路干线外侧轨道,向外30米; 平原农业区:100米 5)防护绿带
(三)整体保护和城市设计
• • • • • • • • • • • • 1、整体保护——城市格局和宏观环境 (1)旧城传统风貌的特点 1)严谨对称,富有变化的中轴线 2)刚柔相济的景观空间 3)棋盘式街道网,街道对景 4)起伏有致的城市天际轮廓 5)统一而重点突出的城市色彩 2、城市设计 1)保护和发展传统城市中轴线 “实轴”处理:建筑轴线与城市轴线重合 “虚轴”处理:城市轴线突出 虚实结合
补充:名词解释
• • • • • • • 有林地=风景林+防护林+薪炭林+用材 林+经济林 林木面积=有林地+灌木林地+四旁绿化+ 农田林网 有林面积=林木面积+未成林+疏林地 林木覆盖率=林木面积/总用地面积×100% 绿化覆盖率=城镇用地范围内园林植物地 垂直投影面积所占的百分比
• (二)市区园林绿化 • 1、规划构想
(二)总体规划修订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促 进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进一步优化城市布局,强化首都功能,加 快城市现代化,促进适合首都特点的经济更加繁荣,城乡人民生活 改善,环境质量明显提高,把北京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的高度文明的 现代化国际城市。规划年限为20年。
(三)规划基本目标
三、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 (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涉及的问题

人教A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综合题专题训练 (1)(含答案解析)

人教A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综合题专题训练 (1)(含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综合题专题训练 (1)一、综合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0分)1.读某历史名城图,完成下列要求。

(1)影响该城市旧城区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和。

(2)你认为旧城区①区域和②区域哪个行程时间较早?请说明你的理由。

(3)影响新城区出现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4)新城区发展向方向延伸。

(5)旧城区发展速度缓慢,形态基本保持不变,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2.结合所给图表,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比例年份1950年1970年1990年2025年发达国家50%66.6%72.6%80%发展中国家17%25.4%33.6%57%(1)图甲中虚线代表国家,实线代表国家。

目前,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数量和增长的情况是怎样的?(2) 图乙说明世界上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数量变化的特点是什么?(3)表格说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特点分别是什么?3.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城镇化率是指 ,它是衡量的标志。

(2)回答我国近年来城镇化率呈现的趋势,说出其根本原因。

(3)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对生物: ;对气温: ;对降水: ;对地下水: 。

(4)城市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读以下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海绵城市(如下图)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储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1)根据材料,判断城市中树木、草坪的主要作用是什么?(2)建设城市“海绵体”的主要措施有哪些?(3)建设“海绵城市”带来哪些效益?5.下图为某国家某城市发展变化示意图,图a和图b表示两个不同发展阶段。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道路与交通_图文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道路与交通_图文
(一)城市与城市交通发展关系
1、城市交通与城市形成
• 城市交通自始至终于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之中 • 城市交通与城市同步形成 • 先有过境交通,再沿交通线形成城市 • 随着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内部交通也随之形成与
发展
8
2、城市活动范围
马车时代:
3-5km
有轨电车时代: 10-15km
11
2)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结合
12
轨道交通 汽车交通 步行交通 公汽交通
适用高密度大量人流中长距离。 适用高密度少量人流中长距离。 适用高密度大量人流短距离。 介于轨道交通与步行之间。
13
3)城市内外交通的延续与相互渗透 4)高速干道系统、城市街道系统以及步行系统的分离 5)城市交通组织的立体化 6)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
15
16
(三)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
1、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 国民经济四大生产部门(农业、采掘、加工、交通运输)之一 • 城市化过程中的必备条件 • 城市大多位于水陆交通枢纽
2、对城市规模的影响 • 对工业的性质与规模有很大影响 • 城市贸易、旅游活动必须有交通条件保证 • 交通枢纽作为城市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所在城市的人口与用地
规模
17
3、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 运输设备的位置影响到城市其他组成部分 • 城市干道的走向 • 城市的发展方向与布局 • 城市面貌的反映 • 城市道路系统是城市的骨架
18
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一)城市交通分布与城市道路系统
1、城市交通(实质是道路系统)体现城市用地空间联系
交通吸引点(工业企业、住宅区、公共服务区、车站、码头、 仓库等)引起交通的发生、流向、流量,形成全局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