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重金属污染分布解析——以湖泊生态系统为例

合集下载

高山湖泊重金属污染的来源与分布规律分析

高山湖泊重金属污染的来源与分布规律分析

高山湖泊重金属污染的来源与分布规律分析高山湖泊是自然环境中的瑰宝,拥有独特而美丽的景观,然而,由于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的共同影响,一些高山湖泊正面临重金属污染的威胁。

本文将从高山湖泊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和分布规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高山湖泊重金属污染的来源1. 工业排放工业活动是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在一些位于高山地区的工业城市,许多金属加工、冶炼、制造等行业的废水和废气都会排放到周围的湖泊中。

这些废水和废气中含有高浓度的重金属物质,如铅、汞、铬等,对高山湖泊的水质造成严重破坏。

2. 农业活动农业活动也是高山湖泊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在一些高山地区,土壤经过长期的农药和化肥施用,其中含有的铜、锌等重金属元素会随着降雨等水动力条件的变化进入湖泊中,污染水体。

3. 生活废弃物生活废弃物处理不当也是高山湖泊重金属污染的来源之一。

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旅游业的兴盛,高山地区的生活废弃物产生量也在不断增加。

如果这些废弃物没有经过妥善处理,其中的重金属物质就有可能进入湖泊,对水质产生负面影响。

二、高山湖泊重金属污染的分布规律1. 流域特征高山湖泊重金属污染的分布与流域特征密切相关。

在高山地区,湖泊主要依靠降水和冰雪融化水补给水量。

而降水和冰雪来自于大气中的气溶胶和降水过程中的湍流对流,它们携带着大量的微量元素,其中也包含重金属元素。

因此,降水和冰雪融化水是高山湖泊中重金属物质的主要来源之一。

2. 湖泊类型不同类型的高山湖泊对重金属污染的容忍度不同,其分布规律也存在差异。

例如,富营养化湖泊由于其较高的营养盐含量,更容易富集重金属物质。

而清澈的山区湖泊,在重金属物质经过生物吸收和沉积等作用后,其浓度较低。

3. 土壤特性土壤是高山湖泊重金属污染的重要媒介之一。

高山地区的土壤通常具有较强的固持重金属能力。

土壤中富含的有机质和矿物质能够捕捉和吸附重金属元素,减少其在水体中的迁移和扩散。

因此,土壤的特性对高山湖泊重金属污染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

河流水体中重金属元素的来源与分布调查

河流水体中重金属元素的来源与分布调查

河流水体中重金属元素的来源与分布调查一、引言在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河流水体受到了各种污染物的影响,其中包括重金属元素。

重金属元素是指密度大于5 g/cm³的金属元素,如铅、汞、镉等,它们对环境和生物体具有潜在的毒性。

因此,了解河流水体中重金属元素的来源和分布情况对于保护水环境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二、重金属元素的来源1. 工业排放工业活动是河流水体中重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之一。

工业过程中的电镀、冶炼、化工等操作会排放大量的重金属元素。

这些重金属元素经过废水排放进入河流,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污染。

2. 农业活动农业活动也是河流水体中重金属元素的来源之一。

农田中使用的农药、化肥中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元素,它们可能通过雨水的冲刷进入河流系统。

此外,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和饲料添加剂中的重金属元素也有可能进入河流。

3. 城市污水排放城市污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元素,例如来自工业区域的工业污水、家庭排污和雨水管网中的冲洗水等。

城市污水经过处理后可能被排入河流,从而使河流水体中的重金属元素浓度升高。

4. 大气沉降大气中悬浮的微粒和废气可能含有重金属元素,这些粒子会通过降雨或干沉积的形式进入河流体系。

特别是在工业、煤炭燃烧等高污染区域,大气沉降是河流水体中重金属元素来源中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重金属元素的分布调查为了了解河流水体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情况,研究人员采取了多种采样方法和分析技术。

1. 采样方法(1)表层水样采集:研究人员在河流表层采集水样,并使用专业的水样采集器具保证采样的准确性和代表性;(2)沉积物样品采集:研究人员选择典型的沉积物样点,使用沉积物钻孔等方法获取沉积物样品,并在实验室中进行分析;(3)生物样品采集:研究人员通过捕捉或收集水生生物样品,如鱼类、底栖动物样品等,分析其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2. 分析技术(1)原子吸收光谱法(AAS):通过测定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光谱,定量分析河流水体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利用等离子体光谱仪测量重金属元素的辐射光谱,准确测定其浓度;(3)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通过SEM观察沉积物样品中的微观颗粒形貌,进一步了解重金属元素的分布情况。

河湖环境中重金属富集现状和复合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

河湖环境中重金属富集现状和复合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

河湖环境中重金属富集现状和复合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一、重金属富集现状: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5g/cm3的金属元素,如汞、铅、镉、铬等。

重金属的存在可以归因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地壳中的天然矿石和土壤母质的成分,而人为因素则是由于工业活动、农业排放和城市污水等人类活动引起的。

重金属通过水体、气体和土壤的方式进入河湖环境中。

重金属富集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废水排放:工业生产中,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物质,如电镀、冶炼和制革等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废水。

这些废水经过处理后排入河湖中,导致河湖水体中重金属含量升高。

2.农业活动:农业中使用的农药和化肥中可能存在着重金属成分。

当废弃的农药和化肥通过雨水冲刷进入河湖水体时,会导致水体中重金属含量的上升。

3.城市污水:城市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物质。

当污水排放到河湖水体中时,其中的重金属也会进入河湖环境中。

重金属富集的后果是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二、复合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水体污染:复合污染会导致河湖水体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物质超过环境承载力,进而破坏水中的生物和微生物生存环境。

这会导致水中生物的死亡或迁移,进而破坏食物链的平衡。

2.生物毒性:重金属的富集可能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体产生毒性影响。

一些重金属物质被生物摄取后可以累积在生物体内部,进而造成生物体的器官和器官系统的损害。

这可能导致生物体生理功能障碍、生殖系统受损等。

3.土壤质量下降:重金属的沉积和富集可能导致土壤中的养分平衡被破坏,使土壤的肥力下降。

这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4.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复合污染会导致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下降,食物链的断裂,生态系统内的关键种群数量减少等。

这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使其更容易受到其他环境变化的影响。

综上所述,河湖环境中重金属富集和复合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人类的健康,我们应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控制重金属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水体重金属污染分布解析——以湖泊生态系统为例

水体重金属污染分布解析——以湖泊生态系统为例

水体重金属污染分布解析摘要:植物修复是一项新兴的绿色环保重金属污染物修复技术。

本文在概述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种类和污染现状的基础上,以湖泊生态系统为例阐述了植物修复类型与机理、植物修复影响因素、植物修复的限制因素,并提出提高修复效率的手段,最终对重金属污染物植物修复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重金属;土壤污染;植物修复;湖泊生态系统前言土壤是人类以及其他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污染物通过水体和空气间接或直接地进入土壤。

当它们积存到一定数量并高于土壤的自净值时,土壤的生态服务水平下降,进而影响土壤、动物和植物等生物的生存质量。

目前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迅速进展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随之带来日益严峻的土壤污染。

重金属是土壤最主要的污染物之一,其很简洁从土壤中转移到植物或微生物加以吸取和利用,然后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人类各项生理功能的改变,以及各种急慢性疾病,如慢性中毒、癌症和畸形等。

与其他类型的污染物相比,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重毒性、持久性与不可逆性等特点,因此如何预防和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热门话题。

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都可以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

然而,长期以来,植物修复技术是公认的可将水和土壤资源进行净化的绿色环保方法。

这是一种生态修复技术,能可以防止土壤受到干扰、绿色、环保。

最近,在对植物修复技术的分析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格外是在重金属的耐受性、超积存植物及其根际微生物共存系统的分析中、在微生物群落进化选择期根际分泌物的作用,以及根际分泌物物理化学特性的分析等。

由于当前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情况严峻以及植物修复技术的重大意义,本文将分三部分对国内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现状、植物修复技术及相关限制条件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期望为今后综合分析该研究课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1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来源及污染现状1. 1 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种类及来源重金属是指密度超过 4. 0 或者密度超过 5. 0 的各种元素,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包含生物毒性的金属汞( Hg) 、镉( Cd) 、铅( Pb) 、铬( Cr) 、铜( Cu) 、锌( Zn) 、钴( Co) 、镍( Ni) 、锡( Sn) 、钒( V) 以及类金属砷( As) 、硒( Se)等;贵重金属如( Au) 、银( Ag) 、铂( Pt) 、钯( Pd) 、钌( Ru)等; ( 3)放射性金属铀( U) 、钍( Th) 、镭( Ra) 、镅( Am)等。

太湖水库和河川中重金属污染的调查与评估

太湖水库和河川中重金属污染的调查与评估

太湖水库和河川中重金属污染的调查与评估近年来,随着人类工业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其中,水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太湖水库和周边河流,作为苏南地区的重要供水来源,其水质状况直接关系到广大民众的生产和生活。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太湖水库和河川中存在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给当地居民带来诸多健康隐患。

一、太湖水库中重金属污染问题的调查太湖是我国南部沿海的重要淡水湖泊,长江流域的支流之一。

过去,长期存在着大量农业化肥和化工废水的排放,导致了太湖水质的下降。

至今,太湖仍然是一处重度污染水域,重金属污染也是其中之一。

近年来,通过对太湖水库中土壤和水样品的采集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汞、镉、铅、铬等多种重金属元素。

而这些重金属元素具有极强的毒性和生物积累性,不仅可以对水环境造成污染,而且还会通过鱼类等底栖生物的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慢性中毒等诸多健康问题。

二、河流中重金属污染问题的评估除了太湖水库,周边的河流和水系也是重要的供水来源。

然而,由于当地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的存在,河流也面临着严峻的重金属污染问题。

在对周边河流进行调查时,发现其中重金属污染的程度远远高于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要求。

例如,苏州地段黄浦江中铅和镉的浓度均超过了国家二级标准。

另外,如上海市的吴淞江、长江和苏州河等地的重金属元素浓度也越来越高,已经超出了安全范围,对当地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针对这些问题,当地政府部门已经开始采取多种措施,以加强对重金属污染的监管和治理。

例如,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排污限制,严格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督促农业管理部门加强化肥和农药的管理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环境水平,而且可以保证太湖水库和周边河流的供水质量得到改善。

三、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展望虽然当地政府部门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来解决重金属污染问题,但是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牵手,共同努力,关注环境问题。

典型内陆湖泊沉积物氮、磷和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以武汉市武湖为例

典型内陆湖泊沉积物氮、磷和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以武汉市武湖为例

典型内陆湖泊沉积物氮、磷和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以武汉市武湖为例何军;李福林;陶良;张傲;赵永波【期刊名称】《中国地质调查》【年(卷),期】2022(9)2【摘要】城市内陆型湖泊湿地对城市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武汉市武湖为例,采用数理统计、营养盐指数、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等方法,对武湖表层沉积物中的氮、磷、有机质和重金属的平面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富集污染程度、生态风险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武湖西北部表层沉积物中总氮、总磷和有机质的含量明显高于东南部,武湖周边地表径流和农田是营养元素的主要来源,旱地较水田有利于沉积物中总磷的富集;武湖沉积物中有机质为内源水生植物和外源陆生植物的混合来源,与总氮具显著正相关关系;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总体较低,局部呈现高镉,平面上总体北部高于南部;沉积物中重金属富集程度和潜在风险较低,局部地区镉和铅为轻微富集,镉和汞具中等潜在风险;沉积物的潜在生态风险为低至中等,潜在生态风险与沉积物中镉的分布高度一致。

【总页数】9页(P110-118)【作者】何军;李福林;陶良;张傲;赵永波【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武汉市测绘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5;X171【相关文献】1.洞庭湖典型水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2.东北典型湖泊沉积物氮磷和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污染评价研究3.洞庭湖区典型内湖表层沉积物中氮、磷和重金属空间分布与污染风险评价4.武汉市东西湖区主要湖泊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价5.武汉市渣子湖沉积物中重金属、氮、磷和有机质的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环境重金属元素污染现状分析

水环境重金属元素污染现状分析

水环境重金属元素污染现状分析【摘要】水环境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资源,但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环境重金属元素污染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本文通过对水环境重金属元素污染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揭示了污染的严重程度,并探讨了重金属元素对水环境的危害和来源。

介绍了目前常见的污染防治措施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重金属元素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但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污染造成的危害。

未来应加强监测和治理工作,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共同努力保护水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水环境重金属元素污染问题,并为进一步研究和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水环境、重金属元素、污染现状、来源、危害、调查、防治措施、影响、应对措施、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水环境重金属元素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重金属元素在水环境中的排放量逐渐增加,给水资源的质量和可持续利用带来了严重威胁。

研究背景是指水环境重金属元素污染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了解其发展历程对于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水环境中重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

这些污染源的不断增加导致水体中重金属元素浓度不断升高,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加强对水环境重金属元素污染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是当务之急。

本文将就水环境重金属元素污染的来源、对水环境的危害、现状调查、防治措施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解决当前水环境质量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分析水环境中重金属元素污染的情况,探讨其对水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为未来的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水环境中重金属元素的来源和排放途径,阐明重金属元素污染的形成机制。

2. 分析水环境中重金属元素对水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为制定相关政策和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重金属污染与风险分析

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重金属污染与风险分析

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重金属污染与风险分析水是生命之源。

水域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食物、水源、水质调节等。

然而,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水域生态系统遭受了重金属污染的威胁,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风险。

本文就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重金属污染与风险分析进行探讨。

一、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及危害重金属包括铅、铬、汞、镉等,它们广泛存在于工业废水、农业用水、城市排污等环境中。

重金属是生命体的生理活动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但过量摄入会引起人体免疫力下降、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等。

另外,重金属会在食物链中积累,对生态环境也造成极大的破坏,影响水生生物的种群结构和生态平衡。

二、重金属污染状态分析针对重金属污染状况的分析一般通过测定水样中重金属的含量和分布情况来进行评价。

调查发现,我国中西部的一些地区,如汉江、珠江流域和川西等地,镉和铅严重超标。

近年来,随着轻工业和重工业产业的不断向中西部扩散,化肥制造、冶炼工业、煤炭燃烧等依然是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源头。

此外,随着农业化学品的使用量增加,含镉的农产品也成为了我国水域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污染来源。

三、重金属污染的风险分析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具有不可逆转性,因此要对其进行评估和控制。

风险分析是科学评估环境污染的方法,即通过评估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程度、可能的影响途径以及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和转化的规律等,综合评价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

在进行重金属污染的风险分析时,需要考虑到重金属的物理化学特性、环境介质的吸附和迁移、人畜饮水和食物中的摄入途径等因素。

除了对水质进行检测,我们还可以从生物学和生态学角度对重金属污染的影响进行评估,如对水生生物种群的数量、分布、组成以及生长和繁殖等方面进行研究,制定适当的保护措施,以减轻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四、应对重金属污染的对策要有效解决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重金属污染,需要从源头入手,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和管理。

一方面,建立科学的污染防治和治理体系,对排放污染的企业和个体实行严格的监管和处罚,落实责任和制度,强化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体重金属污染分布解析
摘要:植物修复是一项新兴的绿色环保重金属污染物修复技术。

本文在概述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种类和污染现状的基础上,以湖泊生态系统为例阐述了植物修复类型与机理、植物修复影响因素、植物修复的限制因素,并提出提高修复效率的手段,最后对重金属污染物植物修复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重金属;土壤污染;植物修复;湖泊生态系统
前言
土壤是人类和所有生物生存所依靠的物质基础。

污染物利用水体、大气间接或直接步入土壤,在其积攒到相应程度、高于土壤自净化水平的时候,土壤生态服务水平下降,之后作用于土壤、动植物等的生存。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工业化和城镇化迅速发展,土壤污染日益严重。

重金属是土壤重要污染物之一,其在土壤内转移,容易被植物或微生物吸纳和使用,之后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造成多种生理功能出现变化,造成多种急慢性疾病,比如慢性中毒、致癌以及致畸等。

和其余类型的污染物进行比较,重金属污染表现出隐匿性、毒性大、长久性与无法逆转性等特征。

如何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研究焦点。

物理、化学及生物的方式都可以复原此类污染土壤,然而植物修复长期以来被公认为是净化水土资源的一种绿色环保的方法,它是一种能让土壤免受扰动、绿色、生态友好的生态修复技术。

近期,对此类植物修复技术的分析,尤其是耐重金属与超富集植物和其根际微生物共存系统的分析、根际分泌物在微生物群落的进化选择时期的功能,根际物理化学特点分析也得到了良好的成果。

鉴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以及植物修复技术的重大意义,本文将从国内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植物修复科技和相关限制性条件三部分开展深入分析,希望为此行业的全面分析奠定基础。

1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来源及污染现状
1. 1 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种类及来源
重金属表示密度超过 4. 0 的多种种元素或密度超过 5. 0 的多种元素,一般被划分成以下几类:(1) 包含生物毒性的金属汞( Hg) 、镉( Cd) 、铅( Pb) 、铬( Cr) 、铜( Cu) 、锌( Zn) 、钴( Co) 、镍( Ni) 、锡( Sn) 、钒( V) 以及类金属砷( As) 、硒( Se) 等;贵重金属如( Au) 、银( Ag) 、铂( Pt) 、钯( Pd) 、钌( Ru)等; ( 3) 放射性金属铀( U) 、钍( Th) 、镭( Ra) 、镅( Am) 等。

重金属污染物相关因素众多,国内此类污染物一般源自采矿、冶炼、金属加工等发展排放的三废以及农业领域的农药残留。

国内此类污染物来源可参考表1。

表 1 我国主要土壤重金属污染物及来源
Tab.1 Main heavy metal pollutant and its resources 主要污染物来源
汞Hg 采矿业,化工业,电子工业,仪表制造业,冶金工业
镉Cd 冶金业,电镀业和颜料、涂料工业
铬Cr 铁路工业、耐火材料工业,电镀工业,皮革工业和染料、颜料
等工业
铅Pb 农业
砷As 采矿业和冶金业
镍Ni 电镀业,采矿、冶金、石油化工、纺织、印刷业等
银Ag 电镀业和照相业
铜Cu 采矿业及冶金业
锌Zn 采矿业,冶金业,造纸业,机械制造业等
1.2我国重金属污染现状
2014年4月17日,环保部与国土资源部共同制定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表明,国内耕地土壤环境质量不容乐观。

分析结论表示,国内土壤环境情况恶劣,少数区域土壤污染明显,耕地土壤质量较低,工矿业废弃地土壤问
题更加明显。

国内遭受重金属污染耕地面积不断增加,1980年污染耕地面积266.7万公顷,1988年提高到666.7万公顷,1992年则是1000万公。

重金属逐渐变成土壤内长久无法根除的“毒瘤”,根据相关分析可知,国内每年由于土壤金属污染而亏损的粮食产量是1000万吨,直接经济亏损是2000多亿元人民币。

我国环境监测总站的数据表明,当前污染最明显的是镉污染、汞污染、血铅以及砷污染。

近期出现的此类污染问题较多,2006年湖南湘江株洲镉污染;2007年太湖、巢湖、滇池爆发蓝藻危机;2009年、2010年多地曝出的血铅超标事件;2012年初广西龙江镉污染;2014广西大新县重金属污染等。

根据分析,国内24个省(市) 城郊、污水灌溉区、工矿等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320 个重要污染区中,污染严重的农作物种植面积是60.6 万公顷。

重金属通过土壤影响食品安全性,进而影响人类的生命安全,怎样修复此类污染土壤就变成加快国内农业长久稳定发展的重中之重。

2植物修复
2.1植物修复产生与发展
“植物修复”(Phytoremediation)表示把某种对污染元素具备独特吸附功能的植物种植在相关污染土壤中,且将植物收获进而开展全面处理(比如灰化回收)之后就可以把此重金属转移出土体,最终完成污染管理和生态复原目标。

1583年意大利植物专家Cesalpino第一次了解到在该国托斯卡纳“黑色的岩石”上生长的独特植物,这就是关于超富集植物(Hyperaccumulator)的最初信息。

1977年,Brooks指出超富集植物的定义( hyperaccumulator)。

1983年,Chaney第一次指出使用此植物去除土壤内重金属污染物的观点。

后续的分析表示上述植物是部分地区性物种,其地区划分和土壤内部分重金属含量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

2.2植物修复类型与机理
2.2.1植物修复污染土壤的途径和调控机制
基于其作用情况和机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通常被划分成三部分,接下来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表2)。

(1)植物提取表示利用部分对重金属具备强大富集功能的独特植物从土壤内吸纳重金属,把其转移、储存到地上部且利用收获植物地上部而减少污染物的重要方式。

此方式一般可以从受污染土壤内去除比如Pb、Cd、Ni、Cu、Cr、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