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合成气(化学工艺学)解析
2合成气(化学工艺学)解析

K P1
P CO
P3 H2
P P CH 4 H 2 O
K P2
P P CO 2 H 2 P CO P H 2 O
b.平衡组成的计算
已知条件: m原 料 气 中 的 水 碳 比 (m H2O)
CH4 P 系 统 压 力 ; T 转 化 温 度 假定:无炭黑析出
计算基准:1mol CH4 在甲烷转化反应达到平衡时,设x为按式(2-3)转化了
压力和水碳比确定后,按平衡甲烷的浓度来确定温度。一般要
求yCH4<0.005,出口温度应为1000℃ 左右。实际生产中,转
化炉出口温度比达到出口气体浓度指标对应的平衡温度高, 这个差值叫平衡温距。
T =T-Te(实际温度-平衡温度) 平衡温距低,说明催化剂活性好。一、二段平衡温距通常分 别为 10~15 ℃ 和 15~30 ℃ 。
为代表来讨论气态烃类蒸汽转化 的主要反应及其控制条件。
➢ 烃类主要进行的反应 烷烃
烯烃 CnH2n n2H2O34nCH4 n4CO2 CnH2n nH2OnCO2nH2 CnH2n 2nH2OnCO2 3nH2
2.1.1.1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
主要反应
高温、催化 剂
( 1 ) C 4 H H 2 O = C 3 H O 2 2.4 0 km 6 J o ( 2 ) C H O 2 O = C 2 H O 2 4 .2 k 1 /m J
水碳比 反应温度 反应压力
➢ 温度增加,甲烷平衡含量下降,反应温度每降 低10℃,甲烷平衡含量约增加1.0%-1.3%;
➢ 增加压力,甲烷平衡含量随之增大;
➢ 增加水碳比,对甲烷转化有力;
➢ 甲烷蒸汽转化在高温、高水碳比和低压下进行 有利
合成气的生成

3.甲烷水蒸气转化催化剂 甲烷水蒸气转化催化剂
(1)为什么要使用催化剂:
无催化剂时要在1300℃才有满意的速率,该温度大量 甲烷要裂解。
(2)常用催化剂: 工业上一直采用镍催化剂(最便宜,活性高),并添加一些助催化剂,如铝、 镁、钾、钙、钛、镧、鈰等金属氧化物。 • 催化剂应该具有较大的镍表面。提高镍表面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大比 表面的载体,为了抑制烃类在催化剂表面酸性中心上裂解析碳,往往在 载体中添加碱性物质中和表面酸性。
2.4脱硫方法及工艺 脱硫方法及工艺
脱硫有干法和湿法两大类 1.干法脱硫 干法脱硫 此类脱硫方法又分为吸附法和催化转化法。 吸附法是采用对硫化物有强吸附能力的固体来脱硫,吸附剂主要有氧化锌、活性炭、氧化铁、 分子筛等。 催化转化法是使用加氢脱硫催化剂,将烃类原料中所含的有机硫化合物氢解,转化成易于脱 除的硫化氢,再用其他方法除之。加氢脱硫催化剂是以Al2O3为载体负载的CoO和MoO3,亦称 钴钼加氢脱硫剂。使用时需预先用H2S或CS2硫化变成Co9S8和MoS2才有活性。 钴钼加氢转化 后用氧化锌脱除生成的H2S。因此,用氧化锌- 钴钼加氢转化-氧化锌组合,可达到精脱硫的目 的。 2.湿法脱硫 湿法脱硫 湿法脱硫剂为液体,一般用于含硫高、处理量大的气体的脱硫。按其脱硫机理的不同又分为 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物理-化学吸收法和湿式氧化法。 化学吸收法是常用的湿式脱硫工艺。有一乙醇胺法(MEA)、二乙醇胺法(DEA)、二甘 醇胺法(DGA)、二异丙醇胺法(DIPA)、以及近年来发展很快的改良甲基二乙醇胺法 (MDEA)。物理吸收法是利用有机溶剂在一定压力下进行物理吸收脱硫,然后减压而释放出 硫化物气体,溶剂得以再生。主要有冷甲醇法(Rectisol),此外还有碳酸丙烯酯法(Fluar) 和N-甲基吡啶烷酮法(Purisol)等等。冷甲醇法可以同时或分段脱除H2S、CO2和各种有机硫, 还可以脱除HCN、C2H2、C3及C3以上气态烃、水蒸气等,能达到很高的净化度。 物理-化学 吸收法是将具有物理吸收性能和化学吸收性能的两类溶液混合在一起,脱硫效率较高。 常用的 吸收剂为环丁砜-烷基醇胺(例如甲基二乙醇胺)混合液,前者对硫化物是物理吸收,后者是 化学吸收。湿式氧化法脱硫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含催化剂的碱性溶液吸收H2S,以催化剂作为载 氧体,使H2S氧化成单质硫,催化剂本身被还原。再生时通入空气将还原态的催化剂氧化复原, 如此循环使用。湿式氧化法一般只能脱除硫化氢,不能或只能少量脱除有机硫。最常用的湿式 氧化法有蒽醌法(ADA法)。
2.合成气

已知高温有利于甲烷裂解析碳,不利于CO歧化析碳, 却有利于碳被水蒸气所气化,温度越高,水蒸气比例 越大则越有利于消碳;如果气相中H2、CO2分压很大 时,均有利于抑制析碳。
由热力学第二定律知,在任何化学反应自发进 行的过程中,反应自由焓总是减小的。
以上三式中各组分的分压均为体系在某指定状态时的 实际分压,而非平衡分压。可由温度、压力查出Kp, 再根据指定组成和总压计算Jp,最后由Jp/ Kp是否小 于1来判断该状态下有否析碳发生。 当Jp/ Kp<1时,⊿G<0,反应自发向右进行,会 析碳; 当Jp/ Kp=1时,⊿G=0,反应达平衡,是热力学 析碳的边界; 当Jp/ Kp>1时,⊿G>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体 系不析碳。
甲烷水蒸气转化体系中,水蒸汽是一个重要组分,由各析碳反应 生成的碳与水蒸汽之间存在的平衡,通过热力学计算,可求得开 始析碳时所对应的H2O/CH4摩尔比,称为热力学最小水碳比。 不同温度、压力下有不同的热力学最小水碳比。综上所述,影响 甲烷水蒸气转化反应平衡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水碳比和压力。 (1) 温度的影响 甲烷与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是吸热的可逆 反应,高温对平衡有利,即H2及CO的平衡产率高,CH4平衡含 量低。高温对一氧化碳变换反应的平衡不利,可以少生成二氧化 碳,而且高温也会抑制一氧化碳岐化和还原析碳的副反应。但是, 温度过高,会有利于甲烷裂解,当高于700℃时,甲烷均相裂解 速率很快,会大量析出碳,并沉积在催化剂和器壁上。 (2) 水碳比的影响 水碳比对于甲烷转化影响重大,高的水碳比 有利于甲烷的蒸汽重整反应,同时,高水碳比也有利于抑制析碳 副反应。 (3) 压力的影响 甲烷蒸气转化反应是体积增大的反应,低压有 利平衡,低压也可抑制一氧化碳的两个析碳反应,但是低压对甲 烷裂解析碳反应平衡有利,适当加压可抑制甲烷裂解。压力对一 氧化碳变换反应平衡无影响。
化学工艺学 第 2 章 合成气

2.1 合成气的制取
2.1.1 烃类蒸汽转化
2.1.1.5 转化反应工艺流程及转化炉
燃料用天然气 11
8 9 过 热 蒸 汽
5
2
1 3
一段转化
4
二段转化
对流段
7 10 蒸汽 空气 原料天然气 锅炉给水 转化气去变换 6
氢氮气来自合成
天然气蒸汽转化工艺流程
1、钴钼加氢反应器;2、氧化锌脱硫槽;3、对流段;4、辐射段(一段炉);5、二段转化炉;6、第一废热锅炉;7、批二废热 锅炉;8、汽包;9、辅助锅炉;10、排风机;11、烟囱
图解法或迭代法求解x,y
2.1 合成气的制取
2.1.1 烃类蒸汽转化
2.1.1.1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c.影响甲烷蒸汽转化反应平衡组成的因素
水碳比 反应温度 反应压力
2.1 合成气的制取
2.1.1 烃类蒸汽转化
2.1.1.1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c.影响甲烷蒸汽转化反应平衡组成的因素
2.1 合成气的制取
2.1.1 烃类蒸汽转化
2.1.1.1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c.影响甲烷蒸汽转化反应平衡组成的因素
温度增加,甲烷平衡含量下降,反应温度每降低 10℃,甲烷平衡含量约增加1.0%-1.3%;
增加压力,甲烷平衡含量随之增大;
增加水碳比,对甲烷转化有利; 甲烷蒸汽转化在高温、高水碳比和低压下进行有利
立式圆筒,内径约3米,高约13米;壳体材质 为碳钢,内衬不含硅的耐火材料,炉壳外保温。
上部有燃烧空间的固定床绝热式催化反应器。
合成气制取

小型合成氨厂:P=1.6-3.0MPa 大型合成氨厂:P>5.0MPa
氧油比
氧油比——Nm3O2/Kg重油
具体比值根据渣油碳含量、原料预热温度、添 加的水蒸气量、以及反应器散热损失等因素来确定。
理论氧油比O/C=1,相应的氧耗量为0.8 Nm3O2/Kg重油。加入水蒸汽,存在吸热反应,需 要提高氧/油比,以维持高温,也使炭黑含量迅速 下降。
思考题
• 蒸汽转化法制粗原料气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 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氨厂转化工序为何采用两段
转化?各段的转化条件分别是什么?
• 简述甲烷转化反应的基本原理? • 二段转化的目的是什么? • 如何防止析碳副反应的发生? • 说出甲烷转化催化剂的主要组分和助催化剂。 • 简述蒸汽转化加压操作的优缺点。 • 简述温度、水碳比对转化反应的影响。 • 简述激冷流程与废热锅炉流程的特点及区别。
不同生产规模的装置,一段转化炉的管子数量 不同,年产30万吨合成氨,有88根转化管。
材质:耐热合金钢管 φ71~122mm,长10~12m,壁厚11~18 mm
二段转化炉
2H2+O2=2H2O CO+O2=CO2
①二段转化炉的作用 甲烷进一步转化; 调节H/C比 ②二段转化炉的结构 碳钢制立式圆筒,内衬不含 硅的耐火材料,炉壳外保 温,内径约3米,高约13米
CO+H2O=CO2+H2 H 0
一、甲烷蒸气转化制合成气
CH4+H2O=CO+3H2+206.4kJ/mol (1) CO+H2O=CO2+H2-41.2kJ/mol (2)
存在问题 析碳反应
反应特点:
CH 4 C 2H 2
合成气的生产工艺与设备

合成气的生产工艺与设备合成气是一种由一氧化碳和氢气组成的混合气体,通常用作化工原料或燃料。
合成气的生产工艺通常包括煤气化、重油催化裂解或天然气蒸汽重整等方法。
以下是一种典型的合成气生产工艺:1. 煤气化:这是最常见的合成气生产方法,通过高温和压力下将煤转化为合成气。
首先,煤被粉碎成细粉,并加入蒸汽或氧气以促进气化反应。
然后,通过高温气化炉将煤粉暴露在高温气氛中,使其转化为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
2. 重油催化裂解:这种方法是利用重油或柴油来生产合成气。
首先将重油加热至高温,然后引入催化剂以促进分解反应,产生一氧化碳和氢气。
3. 天然气蒸汽重整:这是利用天然气生产合成气的方法。
天然气首先通过蒸汽重整反应器,经过高温和压力处理产生一氧化碳和氢气。
生产合成气的设备通常包括气化炉、催化裂解装置或蒸汽重整反应器等。
这些设备需要具备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等特性,以促进气化或重整反应的进行。
总之,合成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和燃料,其生产工艺和设备需要具备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等特性,以确保高效率的合成气生产。
合成气在化工、石化和能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被用作燃料、合成化学品、润滑油和其他化工产品的原料。
由于其多种用途和重要性,合成气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一直是广大化工企业和研究机构关注的焦点。
在合成气的生产过程中, 控制气化过程的温度、压力、气氛等参数对于合成气的产率和质量至关重要。
气化反应需要高温(通常在1000℃以上)和高压(通常在20-30个大气压),这就需要设备具备很强的耐高温、耐腐蚀和耐压能力。
气化炉一般采用高温合金钢制造,内衬耐火材料(如铬铝砖)以抵御高温、腐蚀和机械磨损。
此外,气化反应还需要通过控制氧气或蒸汽的进气速率和气氛成分来实现反应的均匀性和高产率。
为了做到这一点,相关的配气系统和电控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
而在重油催化裂解法中,需要催化剂和催化裂解装置。
催化剂一般采用钼、镍、镁等金属氧化物和硅铝酸盐等复合物,以促进重油分解并提高合成气产率。
天然气制合成气分析解析精品PPT课件

注:水碳比为2
高温有利甲烷转化,还要控制副反应。 T>750℃,析碳严重,沉积。
一 合成气的应用实例
合成气 合成气
NH3
改进的费托合成催化剂
乙烯、丙烯
合成气
锌、铬系催化剂
铑络合物-HI催化剂
甲醇
醋酸
高压、380℃
3MPa,175℃
铜、锌系催化剂
汽油、烯烃、芳烃
乙二醇
中低压、230-270℃
甲醇同系化 乙醇
乙烯
合成气 + 丙烯醇
1,4-丁二醇
第二节 天然气制造合成气
天然气
优质、清洁、环境友好的能源。
一 以天然气为原料的生产方法
水蒸气转化法 Steam reforming
CH4 H2O CO 3H2 H (298K ) 206kJ / mol
特点:目前工艺多采用的方法,H2/CO=3, 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大型合成氨厂广泛采用。
强吸热反应
非催化部分氧化法 Partial oxidation
(一)甲烷水蒸气转化反应和化学平衡
主反应
变换反应
CH 4 C 2H2
副反应 (析碳) 2CO C CO2
H
Hale Waihona Puke 29874.9kJ/
mol
H
298
172.5kJ
/
mol
CO H2 C H2O
H
298
131.4kJ
/
mol
析炭危害
炭黑覆盖在催化剂表面,堵塞微孔,降 低催化剂活性。 影响传热,使局部反应区产生过热而缩 短反应管使用寿命。 催化剂内表面炭与水蒸气反应,使催化 剂破碎,影响生产能力。
(3)合成醋酸
第2章合成气(上课)

CH4 2CO H2+CO
C+2H2 CO2+C C+H2O
析 炭 危 害
炭黑覆盖在催化剂表面,堵塞微孔,降低催化剂活性。 影响传热,使局部反应区产生过热而缩短反应管使用寿
命。
催化剂内表面炭与水蒸气反应,使催化剂破碎,影响生 产能力。
· 10 ·
防止析碳的原则
· 12 ·
2.1.1 烃类蒸汽转化
(3) 二段转化过程
烃类蒸汽转化制取合成氨原料气的工业过程,大多采用
二段转化工艺。
● 首先在外加热的反应管中进行烃类的蒸汽转化反应,即
一段转化;
● 然后,高温的一段转化气进入二段转化炉并加入空气,
利用反应热将甲烷转化反应进行到底。
· 13 ·
2.1.1 烃类蒸汽转化
2.2 合成气的净化
2.2.1 2.2.2 2.2.3 2.2.4 2.2.5 脱硫 一氧化碳变换 二氧化碳的脱除 少量CO、CO2、O2和H2O的清除 热法与冷法净化流程的比较
· 38 ·
2.1.2 重油部分氧化
一、重油部分氧化气化反应 O2 (空气) 气化剂 水蒸气(或蒸汽) 部分氧化: CmHn + (m + n/4)O2 瞬间反应 不可逆 放热
高水碳比可以降低甲烷转化反应中甲烷平衡含量,并可以抑制 一氧化碳还原析碳反应
综合考虑:适当的高温,稍低的压力和高水碳比
2.1.1 烃类蒸汽转化
二、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
(1) 天然气蒸气转化流程
蒸汽 原料天然气 弛放气 加压空气 蒸汽
190℃ 510℃ 850℃
预热器
脱硫
预热
一段转化
预热
45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然气蒸汽转化工艺流程
1、钴钼加氢反应器;2、氧化锌脱硫槽;3、对流段;4、辐射段(一段炉);5、二段转化炉;6、第一废热锅炉;7、批二废热
K P1
PCO
P3 H2
P P CH 4 H2O
[ (x y)(3x y)3 ]( p )2 (1 x)(m x y) 1 m 2x
KP2
P P CO2 H2 PCO PH2O
y(3x y) (x y)(m x
y)
图解法或迭代法求解x,y
c.影响甲烷蒸汽转化反应平衡组成的因素
水碳比 反应温度 反应压力
二段转化的化学反应:
2H2+O2=2H2O(g) △H0298= -482.99kJ/mol 2CO+O2=CO2 △H0298= -565.95kJ/mol CH4+O2=CO+3H2
2.1.1.4 转化反应的工艺条件
a. 压力 通常为3~4MPa
采用加压条件的主要原因:
降低能耗
能量合理利用
提高余热利用价值
➢ 氢气的主要来源有:气态烃类转化、固体燃料 气化和重质烃类转化
➢ 气态和液态烃类主要采用蒸汽转化和部分氧化 法,固体燃料主要采用间歇气化法。
2.1.1 烃类蒸汽转化
合成氨的生产需
要高纯氢气和氮气, 以天然气为原料的气 态烃类转化过程,经 济效益最高。
天然气主要成份为甲烷(CH4), 还含有乙烷、丙烷及其它少量烯 烃等,其中也有极少量的S等对 催化剂有害的元素。一般以甲烷
为代表来讨论气态烃类蒸汽转化 的主要反应及其控制条件。
➢ 烃类主要进行的反应 烷烃
烯烃
n
3n
n
CnH2n 2 H2O 4 CH4 4 CO2
CnH2n nH 2O nCO 2nH 2
CnH2n 2nH 2O nCO 2 3nH 2
2.1.1.1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
主要反应
高温、催化 剂
c. 水碳比
水碳比高,残余甲烷含量降低,且可防止析碳。因此一般采 用较高的水碳比,约3.5-4.0。
原则:不析碳,原料充分利用,能耗小。
2.1.1.5 转化反应工艺流程及转化炉
燃料用天然气 11
21
8
9
过
热
蒸
3
汽
对流段
一段转化 4
5
二段转化
7
6
10
蒸汽
转化气去变换
氢氮气来自合成
空气 原料天然气
锅炉给水
第2章 合成气
合成气(synthesis gas or syngas) CO和H2的混合物
原料: 焦炭 无烟煤 天然气 石脑油 重油
合成气的生产工艺
造气 净化
用煤、原油、或天然气作原料, 制备含氢和一氧化碳的气体。
将原料气中的杂质如CO、 CO2、S等脱除到ppm级(10-6)。
2.1 合成气的制取
全厂流程统筹
减少设备体积降低投资
综合经济效益
b. 温度: 理论上,温度↑反应越有利。
一段炉温度 主要考虑投资费用及设备寿命,
一般选择760~800℃
原因:一段炉最重要最贵的合金钢管在温度为950℃时寿命8.4万小时, 960℃时减少到6万小时。
一段炉投资约为全厂30%,其中主要为合金钢管。
二段炉温度 主要按甲烷控制指标来确定。
压力和水碳比确定后,按平衡甲烷的浓度来确定温度。一般要
求yCH4<0.005,出口温度应为1000℃ 左右。实际生产中,转
化炉出口温度比达到出口气体浓度指标对应的平衡温度高, 这个差值叫平衡温距。
T =T-Te(实际温度-平衡温度) 平衡温距低,说明催化剂活性好。一、二段平衡温距通常分 别为 10~15 ℃ 和 15~30 ℃ 。
(1)CH4 H2O=CO 3H2 206.4 kJ mol (2)CO H2O=CO2 H2 41.2kJ / mol
主要副反应
CH4=2H2 C 74.9kJ .mol 1 2CO CO2 C 172.4kJ .mol 1 CO H2=H2O C 131.36kJ .mol 1
➢ ①活性组分:从性能和经济考虑,活性组分, 镍为最佳。
➢ ②助催化剂:提高镍的活性、延长寿命和增加 抗析碳能力。
➢ ③镍催化剂的载体:使镍高度分散、晶料变细、 抗老化和抗析碳等作用。常用的有氧化铝、氧 化镁、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铬、氧化钛、和 氧化钡等。
2.1.1.3 二段转化过程
为什么用二段转化方式?
CH 4 P 系 统 压 力 ;T 转 化 温 度 假定:无炭黑析出
计算基准:1mol CH4 在甲烷转化反应达到平衡时,设x为按式(2-3)转化了
的甲烷摩尔数,y为按式(2-4)变换了的一氧化碳摩尔 数。
气体在反应后各组分的平衡分压
组分
CH4 H2O CO H2 CO2 合计
气体组成
反应前 平衡时
➢ 温度增加,甲烷平衡含量下降,反应温度每降 低10℃,甲烷平衡含量约增加1.0%-1.3%;
➢ 增加压力,甲烷平衡含量随之增大;
➢ 增加水碳比,对甲烷转化有力;
➢甲烷蒸汽转化在高温、高水碳比和低压下进行 有利
2.1.1.2 烃类蒸汽转化催化剂
➢ 催化剂组成:NiO为最主要活性成份。实际加 速反应的活性成份是Ni,所以使用前必须进行 还原反应,使氧化态变成还原态Ni。
1
1-x
m
m-x-y
x-y
3x+y
y
1+m 1+m+2x
平衡分压,MPa
(1-x)/(1+m+2x)·P (m-x-y)/(1+m+2x) ·P
(x-y)/(1+m+2x) ·P (3x+y)/(1+m+2x) ·P
y/(1+m+2x) ·P
P
CH 4 H 2O CO 3H 2 CO H 2O CO2 H 2
转化率高必须转化温度高,全部用很高温度,设备 和过程控制都不利,设备费用和操作费用都高。
采用二段方式,一段温度只在800℃左右,对合金 钢管要求低,材料费用降低。在二段才通入空气,使 与一段的H2反应产生高温,保证二段中转化较为完全。
工业上采用了分段转化的流程 :首先,在较低温度下,在外 热式一段转化炉风进行烃类蒸气转化反应,而后在较高温度 下,在二段转化炉中加入空气,利用反应热将甲烷转化反应 进行到底。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a.化学平衡常数
CH4 H2O CO 3H2
H
0 298
206.29kJ
CO H2O CO2 H2
H
0 298
41.19kJ
K P1
PCO
P3 H2
P P CH 4 H2O
KP2
P P CO2 H2 PCO PH2O
b.平衡组成的计算
已知条件: m 原料气中的水碳比 (m H 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