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工程》课后习题答案

《酶工程》课后习题答案
《酶工程》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酶工程基础

1.名词解释:酶工程、比活力、酶活力、酶活国际单位、酶反应动力学

①酶工程:由酶学与化学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微生物学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技术,是工业上有目的地设计一定的反应器和反应条件,利用酶的催化功能,在常温常压下催化化学反应,生产人类所需产品或服务于其它目的地一门应用技术。

②比活力:指在特定条件下,单位质量的蛋白质或RNA所拥有的酶活力单位数。

③酶活力:也称为酶活性,是指酶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能力。其大小可用在一定条件下,酶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速度来表示,酶催化反应速度愈大,酶活力愈高。

④酶活国际单位: 1961年国际酶学会议规定:在特定条件(25℃,其它为最适条件)下,每分钟内能转化1μmol底物或催化1μmol产物形成所需要的酶量为1个酶活力单位,即为国际单位(IU)。

⑤酶反应动力学:指主要研究酶反应速度规律及各种因素对酶反应速度影响的科学。

2.说说酶的研究简史

酶的研究简史如下:

(1)不清楚的应用:酿酒、造酱、制饴、治病等。

(2)酶学的产生:1777年,意大利物理学家 Spallanzani 的山鹰实验;1822年,美国外科医生 Beaumont 研究食物在胃里的消化;19世纪3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旺获得胃蛋白酶。1684年,比利时医生Helment提出ferment—引起酿酒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因素(酵素);1833年,法国化学家Payen和Person用酒精处理麦芽抽提液,得到淀粉酶;1878年,德国科学家K?hne提出enzyme—从活生物体中分离得到的酶,意思是“在酵母中”(希腊文)。

(3)酶学的迅速发展(理论研究):1926年,美国康乃尔大学的”独臂学者”萨姆纳博士从刀豆中提取出脲酶结晶,并证明具有蛋白质的性质;1930年,美国的生物化学家Northrop分离得到了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结晶,确立了酶的化学本质。

3.说说酶工程的发展概况

I.酶工程发展如下:

①1894年,日本的高峰让吉用米曲霉制备淀粉酶,酶技术走向商业化:

②1908年,德国的Rohm用动物胰脏制得胰蛋白酶,皮革软化及洗涤;

③1911年,Wallerstein从木瓜中获得木瓜蛋白酶,用于啤酒的澄清;

④1949年,用微生物液体深层培养法进行 -淀粉酶的发酵生产,揭开了近代酶工业的序幕;⑤1960年,法国科学家Jacob和Monod提出的操纵子学说,阐明了酶生物合成的调节机制,通过酶的诱导和解除阻遏,可显著提高酶的产量;

⑥1971年各国科学家开始使用“酶工程”这一名词。

II.在酶的应用过程中,人们注意到酶的一些不足之处,如:稳定性差,对强酸碱敏感,只能使用一次,分离纯化困难等,解决的方法之一是固定化。

固定化技术的发展经历如下历程:

①1916年,Nelson和Griffin发现蔗糖酶吸附到骨炭上仍具催化活性;

②1969年,日本千佃一郎首次在工业规模上用固定化氨基酰化酶从DL-氨基酸生产L-氨基酸;

③1971年,第一届国际酶工程会议在美国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固定化酶。

4. 酶的催化特点

酶催化作用特性有:

①极高的催化效率:在37℃或更低的温度下,酶的催化速度是没有催化剂的化学反应速率的1012-1020倍;

②高度的专一性:一种酶仅作用于一种或一类化合物,或一定的化学键,催化一定的化学反应并生成一定的产物;

③活性的不稳定性:酶的催化反应需要温和的条件,强酸、强碱、高温等条件都能使酶破坏而完全失去活性,所以酶作用一般都要求比较温和的条件,如常温、常压、接近中性的酸碱度等;

④活性的可调节性:酶的催化活性是受调节和控制的酶促反应受多种因素的调控,以适应机体对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和生命活动的需要。其中包括三方面的调节,a.对酶生成与降解量的调节;b.酶催化效力的调节;c.通过改变底物浓度对酶进行调节等。

5.简要说说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内因有:酶浓度、底物浓度和产物浓度;

外因有:温度、PH 、激活剂和抑制剂。

① 底物浓度:当底物浓度很低时,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急剧加快,两者呈正比关系,表现为一级反应;随着底物浓度的升高,反应速度不再呈正比例加快,反应速度增加的幅度不断下降;如果继续加大底物浓度,反应速度不再增加,表现为零级反应,此时,无论底物浓度增加多大,反应速度也不再增加。

② 产物浓度: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或终产物是酶的变构剂,使酶变构而影响酶的反应速度,即反馈调节作用。

③ 酶浓度:在底物浓度足够高的条件下,酶催化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④ 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反应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一般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大约增加一倍;超过一定范围,较高温度会引起酶三维结构变化,甚至变性,导致催化活性下降,反应速度反而随温度上升而减缓。

⑤ PH :酶分子处于最适PH 时,催化反应速度达最大值;当反应介质PH 偏离酶最适PH ,会影响酶与底物结合,进而影响反应速度,故必须控制好PH 。

⑥ 激活剂:凡能提高酶活性的物质,都称为激活剂,大部分是离子或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⑦ 抑制剂:凡能使酶的活性下降而不引起酶蛋白变性的物质称为酶的抑制剂,通常抑制作用分为可逆性抑制和不可逆性抑制两类。

6 说说米氏方程的意义

]

[][S K S V v m m

+=这个方程即为米氏方程,是在假定存在一个稳态反应条件下推导出来的。 其中:K m 值称为米氏常数,是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酶促反应速度值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V max 是酶被底物饱和时的反应速度; [S]为底物浓度。

米氏方程表示一个酶促反应的起始速度(v )与底物浓度(S )关系的速度方程。其意义为:①方程反映了反应性质、反应条件、反应速度之间的关系;

②反映了反映速度与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当[S]远大于K m 时,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无关; ③反映了酶反应速度与酶浓度的关系,当[S]远大于K m 时,v=k 2[E 0]为线性关系,酶活正比于酶浓度。

第二章 酶的发酵工程

1. 名词解释:诱导物、(诱导作用)、终产物阻遏、分解代谢产物阻遏、葡萄糖效应

①诱导物:诱导酶起始合成的物质(通常是酶的底物),可以引起阻遏蛋白的构象变化,使之不利于与操纵基因结合,如乳糖;而能引起阻遏蛋白的构象变化从而有利于其与操纵基因结合,阻遏酶产生的物质称为辅助阻遏,如氨基酸和核苷酸等。

②终产物阻遏:催化某一特异产物合成的酶,在培养基中有该产物存在的情况下常常是不合成的,即受阻遏的。

③分解代谢产物阻遏:大肠杆菌在含有能分解的两种底物(如葡萄糖和乳糖)的培养基中生长时,首先分解利用其中的一种底物(葡萄糖),而不分解另一种底物(乳糖),这是因为葡萄糖的分解代谢产物阻遏了分解利用乳糖的有关酶合成的结果,此作用即为分解代谢产物阻遏。

④葡萄糖效应:由于葡萄糖常对分解利用其他底物的有关酶的合成有阻遏作用,故分解代谢产物阻遏又称为葡萄糖效应。

2.举例说明酶生物合成调节机制在酶发酵过程优化中的指导意义

乳糖是大肠杆菌合成β-半乳糖苷酶的诱导物,若只采用乳糖作为碳源,虽然提高了发酵单位却增加了成本。若采用葡萄糖和乳糖以适当比例组成的混合碳源,则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又能降低发酵原料成本。在利用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生产α-淀粉酶时,采用甘油替代果糖解除分解代谢阻遏,可以使产量提高约25倍。在利用枯草芽孢杆菌活菌生产蛋白酶时,若培养基中含有氨基酸,酶产量很低:如果除去培养基中的氨基酸,蛋白酶产量会大幅度提高。再如,枯草芽孢杆菌的鸟苷发酵是典型的代谢控制发酵,采用腺嘌呤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发酵过程中人为限制腺嘌呤的浓度,使细胞代谢途径中的腺嘌呤类核苷酸浓度保持在不致引起关键酶的反馈抑制和阻遏的水平,有利于鸟苷的积累。

3.举例说明酶生物合成调节机制在产酶生物菌种改造中的指导意义

若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和传统诱变的技术获得在抗代谢物存在时也能正常生长的突变株,有的突变株的相关酶系合成对这种抗代谢物不敏感,这也就解除了某些代谢物对有关酶系的反馈阻遏。例如,异亮氨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高丝氨酸脱氢酶受蛋氨酸的反馈阻遏,通过选育蛋氨酸结构类似物抗性突变株或者蛋氨酸缺陷型菌株,可提高该酶量,从而提高异亮氨酸产量。此外,在育种工作中,还可以筛选组成型菌株以提高酶的产量。以β-半乳糖苷酶的生产为例,将诱导型菌株培养在含有抑制物质邻硝基-β-D岩藻糖苷和乳糖的培养基中时,由于诱导酶的合成被抑制,野生型因不能利用乳糖而不能生长,但组成型酶突变株对于乳糖的利用则不受限制,因而此环境中生长的突变株为组成型酶产生菌。

4.在酶的发酵过程中,提高酶产量的措施有哪些

①添加诱导物:对于诱导酶的发酵生产,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诱导物能使酶的产量显著增加。诱导物一般分为三类:酶的作用底物,如青霉素是青霉素酰化酶的诱导物;酶的反应产物,如纤维素二糖可诱导纤维素酶的产生;酶的底物类似物,如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对β-半乳糖苷酶的诱导效果比乳糖高几百倍。

②降低阻遏物浓度:微生物酶的生产受到代谢末端产物的阻遏和分解代谢物阻遏的调节。为避免分解代谢物的阻遏作用,可采用难于利用的碳源,或采用分次添加碳源的方法培养液中的碳源保持在不至于引起分解代谢物阻遏的浓度。

③添加表面活性剂:在发酵生产中,非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常被用作产酶促进剂,但它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研究清楚。

④添加产酶促进剂:产酶促进剂是指那些非微生物生长所必须,能提高酶产量但作用机制尚未阐明的物质,它可能是酶的激活剂或稳定剂.

5.说说微生物产酶菌种的要求

对于生产酶的菌种来说一般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①酶的产量高;

②容易培养和管理,产酶细胞容易生长繁殖,适应性较强,便于管理;

③菌株遗传性要稳定,不易变异退化,不易感染噬菌体,保证生产的稳定性;

④菌株能利用廉价原料,发酵周期短,生产成本低;

⑤发酵产物利于酶产品的分离纯化,最好是分泌型的胞外酶;

⑥菌株安全可靠,不是病原菌,不产毒素及其他有害物质,不影响生产人员的身体健康;

⑦基因工程菌株必须符合安全性要求。

6.如果筛选酸性蛋白酶高产菌株,如何进行筛选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出发菌株:黑曲霉

1.1.2 分离及斜面培养基:斜面培养基为PDA培养基和察氏培养基, 分离培养基是在察氏培养基中加入1%的酪蛋白。

(1)PDA培养基;

(2)查氏培养基:硝酸钠3g、磷酸氢二钾1g、硫酸镁(MgSO4·7H2O) 0.5g、氯化钾

0.5g、硫酸亚铁0.01g、蔗糖30g、琼脂20g、蒸馏水1L,加热溶解,自然PH,分装后121℃灭菌20min。

培养方法:按要求配制发酵基质,调节初始含水量和pH后,取150 g分装于1L三角瓶中,在0.1 Mpa压力条件下灭菌30 min后,冷却接种,接种量为0.3%,于不同条件下发酵84h,干燥后,进行酶活的测定。

2 实验方法

2.1 菌种的分离和纯化:采用常规稀释分离法。

2.2 菌株的诱变处理

取0.1 ml稀释的孢子悬液涂布初筛平板, 30℃培养4 h,紫外灯预热30min后,将平皿置于距15W紫外灯30 cm 处距分别照射0 s (对照用)、4 min、6 min、8min、10min、12min(各做2组)。随后在暗光条件下,用5mL无菌生理盐水对平皿上的菌进行洗脱,适当稀释后,涂布于分离平皿,以黑布包裹30℃下避光培养3-4天,从长出菌落与其水解圈直径比的大小及菌落形态的变化,挑选所需菌种,编号并保存,同时根据平皿菌落数计算致死率,从而求得成活率。

致死率(%)=(A-B)/A×100

式中:A 为对照组平皿上的菌落数;B 为诱变处理后平皿上的菌落数。

2.3 酶活测定方法

酶活定义:1g酶粉在40℃,pH值为3.0反应条件下,1分钟水解酪素产生1μg酪氨酸为一个酶活力单位(U/g)。

3 结果与分析

3.1 菌株选育结果

为了筛选在固体培养条件下产酶高的菌株, 经紫外线诱变处理后, 得到100余株突变株。这些菌株在形态上有一定的差异,依照其菌落的形态、菌落大小、孢子颜色和孢子丰满程度以及水解圈的大小,从中挑选出20株先经三角瓶液体发酵产酶测定,获得10个高产菌株再经三角瓶固体发酵培养复选。其中z-10的酶活最高为9284U/g(干基),比出发菌株(CK)提高了11.1倍。紫外线诱变的机理是能作用于嘧啶,形成嘧啶二聚体(主要是TT),影响DNA 正常解链与碱基配对,从而引起基因突变,提高酶产量。

7.结合酶生物合成模式,浅谈该如何提高酶的合成量

(1)遗传控制

①诱变育种

a.使诱导型变为组成型:选育组成型突变株

b.使阻遏型变为去阻遏型

c.解除反馈阻遏:选育营养缺陷型突变株、选育结构类似物抗性突变株

d.解除分解代谢物阻遏:选育抗分解代谢阻遏突变株

②基因工程育种:改变细胞调节基因,使菌种由诱导型变为组成型;增加结构基因的拷贝数,增加细胞专一性酶的生产。

(2)条件控制

①添加诱导物酶的作用底物、作用底物的前体、反应产物、酶的底物类似物或底物修饰物

②降低阻遏物浓度:

产物阻遏:除去终产物;添加阻止产物形成的抑制剂

分解代谢物阻遏:避免使用葡萄糖、避免培养基过于丰富、添加一定量的cAMP

③添加表面活性剂: 离子型( Tween-80),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非离子型( TritonX-100),增加细胞通透性.

④添加产酶促进剂:酶促进剂对不同细胞、不同酶的效果各不相同,需通过试验选用适当的产酶促进剂并确定最适浓度,其作用机制并未阐明清楚。如添加植酸钙镁可使桔青霉素生产磷酸二酯酶的量提高10-20倍。

第三章酶的分离工程

1.名词解释:ATPE,IEC,HPLC,2-DE。

2.细胞破碎的方法有哪些?原理是什么?

细胞破碎按照处理方法一般分为机械破碎法、物理破碎法、化学破碎法和酶促破碎法等。①机械破碎法:通过机械运动产生压缩力和剪切力,将组织细胞打碎,具有处理量大、破碎效率高、速度快等优点。细胞的机械破碎主要有捣碎法、研磨法和匀浆法等。

②物理破碎法:利用温度、压力、声波等物理因素,使细胞破碎的方法,多用于微生物细胞的破碎。常用的破碎方法有温度差法、压差法和超声波法等。

③化学破碎法:利用各种化学试剂作用于细胞膜,从而使细胞破碎的方法。常用的化学试剂有甲苯、丙醇、丁醇、氯仿等有机溶剂,曲拉通和吐温等表面活性剂。

④酶促破碎法:根据细胞壁结构特点,选用适当的酶、破坏细胞壁,并在低渗透压的溶液中使细胞破裂的方法称为酶促破碎法。其中在一定条件下,利用细胞自身酶系的催化作用使细胞破碎的方法称为自溶法,自溶法的作用效果受温度、PH、离子强度等因素的制约。必要时需加入适量的甲苯、氯仿等防腐剂,以防止其他微生物在自溶体系中的生长。

3. 酶的提取方法有哪些?影响酶提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根据酶提取时所采用的溶剂或溶液的不同,酶的提取方法主要有盐溶液提取、酸溶液提取、碱溶液提取和有机溶剂提取等。

①盐溶液提取法:蛋白质在低浓度盐溶液中,其溶解度会随着盐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这种现象称为盐溶这是因为蛋白质分子吸附某种盐类离子后,带电表层使蛋白质分子彼此排斥,而蛋白质分子与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却加强,因而溶解度提高。

②酸溶液提取法:有些酶在酸性溶液中的溶解度比较大,且比较稳定,这类酶宜采用酸溶液提取,PH一般控制在2—6,针对酶的性质选择合适的PH,避免PH过低引起酶失活。③碱溶液提取法:有些酶在碱性溶液中的溶解度比较大,且比较稳定,这类酶宜采用碱溶

液提取,PH一般控制在8—12,针对酶的性质选择合适的PH,避免PH过高引起酶失活。

④有机溶剂提取法:一些和脂类结合比较牢固或分子中非极性侧链较多的酶蛋白难溶于水、稀盐、稀酸或稀碱中,则常用能够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提取,如乙醇、丙酮、丁醇等。酶主要是蛋白质,影响蛋白质提纯的因素同样会影响酶的提纯,而在酶提取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防止酶的变性失活。影响酶提取的最主要因素是酶在所用溶剂中的溶解度及酶向溶剂中扩散的难易。此外,在提取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下因素的影响:

1)温度:为防止酶的变性失活,提取时温度不宜过高。特别是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时,整个提取操作应尽可能在低温下进行。

2)PH:酶提取液的PH首先应保证蛋白质稳定,为了增加酶的溶解度,提取时溶液的PH 应远离酶的等电点。

3)搅拌:搅拌能促进酶在提取液中的溶解,一般采用温和搅拌为宜,速度太快易产生大量气泡,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会引起酶蛋白的变性失活。

4)污染:酶液是微生物生长的良好培养基,在提纯过程中应尽可能防止微生物对酶的破坏。

5)提取液的体积:提取液的用量增加可提高提取率。但过量的提取液,使酶浓度降低,对进一步分离纯化不利。所以提取液的用量一般为含酶原料体积的3—5倍,少量多次,以得到较好的提取效果。

4. 差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分离酶的原理及各自特点是什么?

差速离心原理:采用不同的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使沉降速度不同的颗粒分批分离的方法称为差速离心。操作时,采用均匀的悬浮液进行离心,选择好离心力和离心时间,使大颗粒先沉降,取出上清液,在加大离心力的条件下再进行离心,分离较小的颗粒。如此多次离心,使不同大小的颗粒分批分离。

特点:差速离心所得到的沉降物含有较多杂质,需经过重新悬浮和再离心若干次,才能获得较纯的分离产物。差速离心主要用于分离大小和密度差异较大的颗粒。操作简单方便,但分离效果较差。

密度梯度离心原理:密度梯度离心又称速度区带离心。密度梯度离心是指样品在密度梯度介质中进行的一种沉降速度离心。密度梯度系统是在溶剂中加入一定的梯度介质制成的。梯度介质应有足够大的溶解度,以形成所需的密度,不与分离组分反应,不会引起分离组分的凝聚、变性或失活,常用的有蔗糖、甘油等。等密度梯度离心又称平衡密度梯度离心。等密度梯度离心虽然也是在密度梯度介质中进行的离心,但被分离的物质是依靠他们的密度不同进行分离的。此种离心常用无机盐类制作密度梯度。

特点:离心后,不同大小、不同形状、有一定的沉降系数差异的颗粒在密度梯度溶液中形成若干条界面清晰的不连续区带如左图。各区带内的颗粒较均一,分离效果较好。在密度梯度离心过程中,区带的位置和宽度随离心时间的不同而改变。随离心时间的加长,区带会因颗粒扩散而越来越宽。为此,适当增大离心力而缩短离心时间,可减少区带扩宽。

5. 双水相萃取和反胶束萃取的原理?各自如何在酶的分离纯化中应有?

双水相萃取原理:是依据样品中目标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来进行选择性分离,当样品加入双水相体系后,由于表面性质、电荷作用和各种作用力(如疏水键、氢键和离子键等)的存在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各组分在两相中的浓度不同。由于分配系数等于系统平衡时两相中目标组分的浓度比,因此,在双水相萃取体系中可以利用各组分K值的不同对物质进行分离。

应用:双水相萃取已经用于多种生物酶的分离,如利用PEG/磷酸盐双水相体系提取发酵液中的碱性木聚糖酶,利用PEG/羟丙基淀粉体系从黄豆中分离磷酸甘油酸和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利用PEG/K3PO4双水相体系萃取纯化葡萄糖淀粉酶,利用PEG/Dextran双水相体系分离过氢氧化酶等。此外,α-淀粉酶、胆固醇氧化酶、脂肪酶、纤维素酶、L-天冬酰胺酶等在双水相体系中也得到较好的分离。

反胶束萃取的原理:当蛋白质样品与反胶束溶液表面和蛋白质表面的相互作用,在两相界面形成了包含蛋白质的反胶束团,此时蛋白质以最大限度扩散进入反胶束中,从而实现蛋白质的正萃取。然后,含有蛋白质的反胶束与另一水相接触,通过改变水相条件(如PH、离子强度等),可以调节蛋白质反萃取回水相,从而实现正萃取或反萃取过程,回收目的蛋白质。

应用:反胶束萃取已经用于多种酶蛋白的分离,如利用十六烷甲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异辛烷/正辛醇反胶束溶液萃取纤维素酶,利用二烷基磷酸盐/异辛烷反胶束溶液萃取溶菌酶,利用琥珀酸二酯磺酸钠/异辛烷反胶束溶液提取发酵液中的碱性蛋白酶和α-淀粉酶等。此外,胰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β-羟基丁酸脱氢酶、脂肪酶等也可以利用反胶束萃取进行分离。

6. 如何理解灌注色谱是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技术的一个重大突破?以酶为例加以说明。

灌注色谱的建立是近年色谱技术发展的一个重大突破,它打破了传统的流速与分辨率、容量间的三角关系,即在流速增加的情况下,柱容量和分辨率不会降低,柱压力也不会升高,使得生物大分子的快速分离纯化成为可能。

灌注色谱法利用流动相和溶质的对流作用,降低了溶质在介质内滞留的限制,明显地缩短了蛋白质的分离时间。因此,它能以比HPLC快10—100倍的速度在较短的循环时间内进行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同时,该方法得到的蛋白质质量、产量和产率都有所提高,具有高流速下谱带不会因传质而展宽的特点,分离度基本不受影响,室温下操作,生物活性物质活性损失少,回收率高,可同时进行分析和制备等特点。

灌注层析技术代表了一种解决液相色谱传质问题的先进技术,已经开始用于酶等蛋白质、多肽、核酸、激素等生物大分子的分析和制备,如超氧化物歧化酶、核糖核酸酶、溶菌酶等。

7. 酶结晶的原理是什么?影响酶结晶的主要因素?

酶结晶的原理:通过缓慢地改变母液中酶蛋白溶解度,使酶略处于过饱和状态,再配合适当结晶条件,从而得到酶的晶体。

影响酶蛋白结晶的因素众多,具体可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达到平衡的方法、温度、重力、压力、介质的电解质性质和黏度、均相或非均相成核等。

化学因素:PH、沉淀剂类型和浓度、离子种类和强度、过饱和度、氧化/还原环境、酶浓度、交联体、去垢剂和杂质的存在等。

生物化学因素:酶纯度、抑制剂、酶蛋白的聚集状态、酶水解、化学和遗传修饰、蛋白质自身的对称性、稳定性和等电点等。

第四章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

1.比较使用游离酶、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作为催化剂的优缺点。

(1)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优缺点

优点:专一性强;催化效率高;催化反应的条件温和;活性可以调节。

缺点:稳定性差;分离纯化困难,因此一般成本都比较高;使用后回收困难,不能重复使用,同时也为产物的纯化带来困难。

(2)固定化酶的优缺点

优点

①极易将固定化酶与底物、产物分开;产物溶液中没有酶的残留,简化了提纯工艺。

②可以在较长时间内反复使用,有利于工艺的连续化、管道化。

③酶反应过程可以严格控制,有利于工艺自动化。

④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提高了酶的稳定性。

⑤较能适应于多酶反应。

⑥酶的使用效率提高,产物得率提高,产品质量有保障,成本低。

缺点

①酶固定化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会使酶的活性中心受损,可能导致酶活性降低。

②酶连接于固相载体后,酶蛋白的构象和活性中心都可能发生改变,而且载体骨架和侧链可能造成空间位阻,从而影响底物与酶分子接近,进而降低酶分子的实际催化活力。

③只适用于催化可溶性和较小分子的底物,对大分子底物不适宜。

④与完整细胞相比,其不适宜于多酶反应,特别是需要辅助因子的反应。

(3)固定化细胞的优缺点

固定化细胞的优势

固定化细胞与固定化酶比较,其优越性在于:

①固定化细胞保留了胞内原有的多酶系统。使得它既可以作为单一的酶发挥作用,又可利用它所包含的复合酶系完成一部分代谢乃至整个发酵过程,特别是那些需要辅助因子参与的合成代谢过程,如乙醇发酵、合成干扰素等。

②固定化细胞保持了胞内酶系的原始状态与天然环境,因而更稳定。由于固定化细胞兼具游离细胞完整的酶系统和酶的固定化技术二者的优点,因而它可以省去酶的分离纯化工作,大大降低成本,并减少酶的活性损失,这一点对于细胞内酶与不稳定的酶来说特别有意义,加上固定化细胞的制备与使用都比固定化酶更简便,所以固定化细胞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固定化生长细胞与游离细胞相比,其优越性表现为:

①固定化生长细胞可以增殖,提高细胞的密度,因此可以获得高度密集而体积缩小的基因工程菌集会体,不需要经历普通发酵的多次培养、放大,从而可以缩短发酵周期,提高生产能力。

②可以提高基因工程菌的遗传稳定性,发酵性能较稳定,可以较长时间反复使用或连续使用,有利于生产自动化。

③用固定化细胞发酵时,发酵液中基本不含(或含有很少)菌体,有利于产品的分离纯化和提高产品质量。由于固定化细胞既利用了固定化酶所具有的一些优点,如产物易分离、生产易连续化和自动化,又利用了细胞所具有的完整酶系统和细胞膜的选择通透性,同时固定化细胞的制备又比固定化酶容易,因此目前认为固定化细胞的应用前景可能会更好一些。

固定化细胞的局限性

①这种技术仅能用于产生胞内酶的菌体。

②细胞内多种酶的存在,会形成不需要的副产物。因此有时需要采取加热、加酸、加碱或表面活性剂等预处理措施。例如,用固定化产氨短杆菌把延胡索酸转化为苹果酸,为了阻止琥珀酸的同时生成,可先用胆酸盐进行抽提处理;解决副反应问题的另一办法则是采用不同菌株。

③固定化细胞不仅有固定化带来的扩散限制,比如载体形成的孔隙大小会影响高分子底物的通透性等,而且还增添了细胞膜、细

胞壁的扩散限制作用。

④由于微生物本身的复杂性,形成的固定化细胞一般在稳定性和酶活力水平上都比较低。

⑤使用初期往往会有一些细胞组分渗出,影响产品质量。

⑥如果底物(或产物)为高分子物质或不溶性物质,使用时就十分麻烦。

2.简述常见的酶的固定化方法、固定化的基本原理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1)载体结合法

就是把酶结合到一种水不溶的固体载体上,根据结合的方式不同又可分为下列几种方法。

○1物理吸附法

无机载体,如高岭土、硅胶、氧化铝、活性炭、羟基磷灰石等。

有机载体,如纤维素、合成树脂、骨胶原、淀粉等。吸附容量比无机载体高。

○2离子结合法

离子结合法是指在适宜的pH和离子强度条件下,酶通过离子键结合到具有离子交换基的水

不溶性载体中的固定化方法,因而也称离子交换吸附法。

物理吸附法的优点是:利用此法进行固定化,酶的活性中心不易被破坏,且酶的高级结构变

化少,因而酶活力损失很少。但是物理吸附法固定的酶与载体相互作用力弱、酶容易从载体

上脱落下来。与物理吸附法相似,离子结合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处理条件温和,酶的高

级结构和活性中心的氨基酸残基不易被破坏,能得到酶活回收率高的固定化酶。缺点是:载

体和酶的结合力比较弱,容易受缓冲液种类或pH的影响,在离子强度高的条件下进行反应

时,酶往往会从载体上脱落。但是与物理吸附剂相比,离子交换剂的吸附容量一般大于物理

吸附剂,约50~150 mg蛋白每克载体。

○3共价结合法

共价结合法是指借助共价键将酶的活性非必需侧链基团和载体的功能基团进行偶联的固定化

方法。

(2)无固体载体交联法

交联法是指利用双功能或多功能试剂(bifunctionalor multi-functional reagent)在酶分子

间、酶分子与惰性蛋白间进行交联反应,以共价键制备固定化酶的方法。它与共价结合法的

不同之处是它不使用载体。

交联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其缺陷则是交联反应的过程往往比较激烈,因为交联反应可能发

生在酶分子间,也可能发生于分子内,分子间交联和分子内交联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和酶的

浓度与交联试剂的浓度有关,也与pH、离子强度有关,如果交联条件控制不合适,许多酶

易在固定化过程中失效,酶回收率不高。

(3)包埋法

包埋法是将聚合物的单体与酶溶液混合,再借助于聚合促进剂(包括交联剂)的作用进行聚合,酶被包埋在聚合物中以达到固定化。

包埋法操作简单,由于酶分子只被包埋,未受到化学反应,可以制得较高活力的固定化酶.对大多数酶、粗酶制剂甚至完整的微生物细胞都是适用的。但是,只有小分子底物和产物可以通过凝胶网络,而对大分子底物不适宜。

○1凝胶包埋

凝胶包埋法是将酶分子包埋在多孔凝胶中。

○2微囊化

微囊型包埋是指将一定量的酶溶液包在半透性的高分子微孔膜内。

与凝胶包埋法相比,微囊法包埋的优点是:固定化酶颗粒比前者要小得多,比较有利于底物和产物扩散,能容许小分子底物和产物自由出入膜内外,由于囊的表面积与相对体积的比值大,故物质交换可以进行得十分迅速。另一方面半透膜还能阻止蛋白质分子渗漏和进入,注人体内时既可避免引起免疫过敏反应,同时也可免遭蛋白水解酶的降解,因此其具有较大的医学价值。缺点是反应条件要求高,制备成本也较高。

(4)不同固定化方法的联用

不同的固定化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在实际的固定化操作中,经常把各种固定化方法联用,以获得最佳效果。通常的联用有吸附加交联和包埋加交联。

3.如何评价固定化酶的固定化效果。

由于选用的固定化方法不同,固定化酶的活力和性质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对不同的固定化方法进行评价。评价的指标主要有:

(1)固定化酶的比活

每克(毫克)干固定化酶所具有的酶活力单位。或:单位面积(cm2)的酶活力单位表示(酶膜、酶管、酶板)。

(2)操作半衰期

是衡量稳定性的指标。指在连续使用的条件下,固定化酶活力下降为最初活力一半所需要的时间(t1/2)。固定化酶的操作半衰期是影响其实际应用的重要因素。

(3)偶联效率=(加入的蛋白量-溶液中残留的蛋白量)/加入的总蛋白量×100%

(4)活力回收=(固定化酶活力/投入的总酶活力)×100%

(5)相对酶活力具有相同酶蛋白量的固定化酶活力与游离酶活力的比值。

(6)酶载量单位载体所固定的酶活力(或酶蛋白量)。

4.简述固定化对酶性质的影响(固定化酶的性质)。

(1)稳定性大多数酶固定化后,稳定性都增强,操作寿命和保存寿命也

延长。

(2)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 固定化后,大多数酶的热稳定性提高,所以最适温度也随之提高。酶固定化后,对底物作用的最适pH和酶活力-pH曲线常常会发生偏移。带负电荷的载体固定化的酶的最适pH向碱性偏移,带正电荷的载体固定化的酶的最适pH向酸性偏移。

(3)固定化酶的动力学特征固定化酶的表观米氏常数Km随载体的带电性能变化。

(4)固定化酶的专一性酶固定化后,一般不会改变其专一性。但也有少数情况酶固定化后专一性会发生改变。

5.简述固定化细胞作为生物催化剂的优点和缺点。

固定化细胞的优势和局限性(第1题第(3)项)

6.设计实验固定化酿酒酵母进行乙醇生产。

7.设计实验测定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的活力和比活力的方法。

8.涉及啤酒生产中常用的木瓜蛋白酶的固定化方法。

9.查阅资料分析某种交联酶晶体的制备过程以及应用。

10.比较有载体固定化和无载体固定化生物催化剂各自的优势。

第五章化学酶工程

1.简述酶分子化学修饰的基本原理

酶的化学修饰主要是对一些活泼性比较强的氨基酸侧链基团进行修饰。主要包括氨基、羧基、巯基、胍基、酚基氨基、羧基、巯基、胍基、酚基等。这些基团在酶蛋白分子中可以形成各种次级键,对酶蛋白空间结构的形成和稳定有重要作用。这些侧链基团一旦改变将引起酶蛋白空间构象及微环境的改变,从而改变酶的特性和功能。对这些基团进行修饰后,对酶的性质影响大,修饰效果明显。

2.酶分子被化学修饰后在性质上有哪些变化?

首先要强调的是,我们对酶进行修饰的目的就是要改变酶的结构和特性,而且要使这种改变朝着对人类有用的方向进行。不管是从理论上分析还是从实际修饰的结果来看,酶经修饰之后,性质朝任何方向改变的可能性都存在,而且多数改变都是不利的。酶修饰之后,性质的变化因酶、修饰剂和修饰方法的不同而出现很大的差异。

(1)热稳定性

用前面介绍的一些修饰剂对酶进行修饰,在多数情况下可以提高酶的稳定性。但PEG没有明显的提高。

(2)抗原性

抗原性是药物用酶必须解决的问题。在前面介绍过的修饰剂中,被认为可以消除酶的抗原性的修饰剂只有PEG和人血清白蛋白。

(3)对各类失活因子的抵抗力

由于酶修饰之后,表面会带上修饰剂而受到保护,因此,酶修饰之后,抵抗蛋白酶水解和其它失活因子的能力普遍增强。

(4)在生物体内的半衰期

由于修饰之后,稳定性和对抗各种失活因子的能力增强,因此,半衰期也普遍延长。

3.酶分子的哪些侧链可以被修饰?

①羧基可用碳二亚胺、硼氟化三甲烊盐和甲醇修饰

②氨基可用酸酐、卤代乙酸、芳基卤和芳香族磺酸等修饰

③巯基包括形成二硫键、有机汞、取代、氧化等几种方式。

④咪唑基

⑤(酚)羟基

⑥胍基

⑦色氨酸吲哚基

4.为什么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可以作为模拟酶模型,该模型与大型环冠醚模拟酶模型有何区别?

5.简述抗体酶催化的反应类型有哪些?

①氨基转移酶

生物体内蛋白质的合成是一个非常复杂过程。氨基酸在掺入肽链之前必需进行活化以获得额外能量,这活化过程即酰基转移反应,又称氨酰基化反应。

②重排反应

Claisen重排是有机化合物异构化的一种重要形式,生物体由一些化合物在光照下会发生Claisen重排。

③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在生物体内十分广泛,主要是呼吸链的一系列反应。

④金属螯合反应

金属螯合反应对于辅酶、辅因子和酶的结合来说意义重大。

⑤磷酸酯水解反应

磷酸二酯键是自然界最稳定的键之一,因此,它的水解对抗体酶来说是个挑战。

⑤其它反应

抗体酶还可催化磺酸酯水解反应和光诱导反应等反应类型,随着抗体酶的研究与开发的深入,抗体酶催化的反应类型也将越来越多,并为人们所用。

6.抗体酶有何特性?

①能催化一些天然酶不能催化的反应

抗体酶的多样性决定了抗体酶的催化反应类型多样性;催化抗体的构建,表明可通过免疫学技术,为人工酶的设计和制备开辟一条新的、实用化的途径。这种利用抗原-抗体识别功能,把催化活性引入免疫球蛋白结合位点的技术,或许可能发展成为构建某种具有定向特异性和催化活性的生物催化剂的一般方法。

②有更强的专一性和稳定性

抗体酶作为一种具酶和抗体双重功能的新型大分子用作分子识别元件,具有优于酶和抗体的突出特点。因为配体底物与抗体酶的活性部位结合后,会立即发生催化反应,释放产物,所以每一次分子反应之后,抗体的分子识别位点都可以再生,这就使催化抗体能够作为一种可以连续反复使用的可逆性分子。

③催化作用机制不同

酶催化机制是“锁钥学说”(Lock and Key)及“诱导契合学说”(Induced-Fit);而抗体酶的催化剂至目前还没有完全搞清楚。Janda曾提出“识别开关”或“诱饵开关”(Bait and Switch)机制,即抗体将底物“钓进”抗体结合部位,然后使其与抗体结合,打开底物转化为反应过渡态的“开关”,导致共价键断裂,形成产物,还有待研究。

7.简述分子印迹的基本过程

所谓分子印迹(molecular imprinting)是制备对某一化合物具有选择性的聚合物的过程。这个化合物叫印迹分子(print molecular,P)或叫模板分子(template,T)。印迹技术包括下列内容:

①选定印迹分子和功能单体,使两者发生互补反应。

②与印迹分子发生互补作用的单体与其它单体共同发生聚合反应。

③将印迹分子从聚合物中去除。这样形成的聚合物内就保留有和印迹分子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空穴,印迹的聚合物能维持相对于印迹分子的互补性,因此,该聚合物能以高选择性重新结合印迹分子。

第六章生物酶工程

1.什么是酶基因的克隆,其基本步骤有哪些?

指在体外将各种来源的目的酶基因与载体连接形成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DNA分子,即重组载体,然后通过转化或转染将重组载体导入宿主细胞并培养,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转化子细胞,再进行扩增、提取,从而获得大量所需酶基因。

步骤: 1)目的酶基因的获取

2)克隆载体的选择

3)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

4)带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载体转化宿主

5)正确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

2.酶基因克隆有哪些常用的方法?

1)根据已知序列来扩增目的基因

2)根据已知探针从基因文库中钓取目的基因

3)未知序列基因的打靶

3.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系统有什么特点?

在原核生物中表达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表达效率高,多数选用

大肠杆菌为表达宿主。

4.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系统有什么特点?

由于原核生物缺少翻译后的加工系统,所以在很多情况下,人

们不得不采用真核细胞表达系统,最常用的真核表达宿主是酵

母菌。有时由于被表达基因的特殊性,也可用植物细胞、动物

细胞和昆虫细胞作为真核表达系统。

5.举例说明酶异源表达的应用

目前酶的异源表达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已经应用到工业、农业、

医药、环境和能源等各个领域。

6.酶分子定向进化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1)易错PCR (error-prone PCR)

可以用Mn2+来替代Mg2+,使PCR时发生突变。

2)DNA重组(改组)(DNA shuffling)

重组可以在同一基因的不同突变体之间进行,也可以在不

同物种的同源基因间进行。因此,DNA重组就是把不同来

源的同源基因断裂成不同大小的片段,然后对这些片段进

行重新组合。

3)随机引物体外重组

4)交错延伸法(Staggered extension process)

7.酶分子的定向进化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1)提高酶分子的催化活力

提高酶分子的催化能力是对酶分子进行定向进化的最重要目标之一。目前已获成功的例子比较多。

2)提高酶的稳定性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一个最典型的缺点是不稳定,因此,提高酶的稳定性是酶分子定向进化改造的另个重要目标。

3)提高底物专一性

通过定向进化改变酶的专一性的例子有:β-半乳糖苷酶。腺苷环化酶,经突变后使酶对鸟苷酸和腺苷酸的相对亲和力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4)改善酶的其它性能

如提高酶在有机相中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提高酶的耐酸性和耐碱性,改变酶的最适pH。

8.什么是融合酶?

融合酶又叫杂合酶(hybrid enzyme)。杂合酶的概念比较模糊,一般认为,杂合酶是指由来自两种以上不同酶分子中的结构单元(单个功能基团、二级结构、结构域或功能域)或是整个酶分子进行组合或交换,而产生的具有明显优良特性的酶杂合体。

9.融合酶的构建有哪些策略?

产生融合酶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通过随机重组的方法,即把来自不同酶的基因片段进行随机组合,从这些随机组合中筛选出具有明显优良特性的酶杂合体。

另一种方法是在对要进行融合的酶的结构与催化功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的时候,对酶的融合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进行有一定目标的融合。

(1)二级结构融合

通过对酶的某些特定功能的二级结构(如底物识别位点螺旋结构)进行替换可以明显改变酶的某些特性。

(2)功能域的融合

功能域融合成功的例子比较多。如将一个限制酶的催化中心与一个特异DNA结合结构域融合在一起可构建具有新的特异性的限制性酶。

(3)整个蛋白的融合

现在能够大量表达的各种带专一性标签的融合蛋白,如MBP融合蛋白,GST

融合蛋白,GFP融合蛋白。

10.融合酶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融合酶是人们改进现有酶的特性和创造新酶的最重要方法之一。杂合酶的构建和研究不仅对酶学理论的研究具重要意义,也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1)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应用

确定酶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酶及其它蛋白在细胞或生物体内的定位

(2)实际应用

酶的非催化特性的优化(如稳定性)

创造新催化活性的酶

构建具双功能或多功能的酶

在酶内部创建别构作用

第七章核酶

1.核酶的发现具有什么样的生物学意义?

为揭开生命起源的奥秘提供了有利的证据。具多种催化功能的核酶的发现及人工筛选的成功,支持了在蛋白质产生以前核酶可能参与催化最初的新陈代谢的设想。

(以下答案来自网上:打破了酶是蛋白质的传统观念;在生命起源问题上,为先有核酸提供了依据;为治疗破坏有害基因,肿瘤等疾病提供手段。)

2.四膜虫rRNA前前体的剪接是如何进行的?

见《酶工程》陈守文 P163倒数第三段 P164图7-1

四膜虫rRNA前体的剪接:在26SrRNA前体的自我剪接作用下, rRNA基因转录产物的Ⅰ型内含子得到剪切和外显子得到连接。

*3.核酶主要具有那些催化类型?作用底物是什么?

根据催化反应的种类分为剪接型核酶(包括I型内含子和II型内含子)和剪切型核酶(包括自身剪切型和异体剪切型),作用底物为RNA。

4.内含子就是核酶吗?它们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5.核酶作为一种金属依赖酶,金属离子在I型内含子中发挥的作用是什么?

镁离子等二价金属离子是核酶催化核心的组分之一,核酶通过碱基配对与其底物接触并发生相互作用,二价阳离子的存在可与底物的活性部位直接作用,参与过渡态的中间复合物的形成,形成类似于酶的活性中心。

6.简述I型内含子和II型内含子的结构特点。

I型内含子的大小为140~4200个核苷酸,一级结构的保守性较低,二级结构呈现出很高的保守性,含有9个配对螺旋结构的结构特征。

II型内含子一级结构间的差异比较大,二级结构基本相似。II型内含子有一个保守的二级结构,由六个螺旋组成,构成六个结构域,这六个结构域可形成发夹环。

7.简述HDV核酶的结构。

肝炎δ病毒(HDV)核酶(又称斧头状核酶)大小为1.7kb,是一种缺陷型单链环状RNA病毒。HDV核酶的三维结构是一个呈双假结样、巢状折叠的立体构型,对其催化活性必不可少的C75深深地埋在由内部两个螺旋形成的一个活性中心裂口,即核酶的核心内部。

8.脱氧核酶具有哪些催化功能?

具水解酶活性,DNA连接酶活性,DNA激酶活性,DNA“戴帽”活性,N-糖基化酶活性,卟啉金属化酶和过氧化酶活性等。

9. SELEX法筛选核酶主要过程是什么?

指数扩增法系统进化配体(SELEX)筛选核酶首先要求构建一个随机的多核苷酸单链DNA 库,然后将单链库转变为双链库,并引入RNA靶序列,再利用链亲和素柱对双链随机库核酸分子进行洗脱,在一定温度和pH的特定离子缓冲液洗脱柱子,若有切割反应发生,被切割的分子就被洗脱下来,再经过PCR放大和分离,可重新回到与起始库类似的随机库,从而完成第一轮筛选。经过10多轮筛选就可以产生具有催化功能的活性分子。

10.举例说明核酶的应用。

(1)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应用

为揭开生命起源的奥秘提供了有利的证据。具多种催化功能的核酶的发现及人工筛选的成功,支持了在蛋白质产生以前核酶可能参与催化最初的新陈代谢的设想。

(2)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1对抗病毒设计能够识别和切割病毒RNA或DNA的核酶。

○2基因治疗设计能够识别和切割某些致病基因的核酶。

(3)核酶在植物抗病毒方面的应用

已有的研究实例:人工构建锤头型核酶来抑制烟草花叶病毒。用具有相应特异性的核酶来抑制马铃薯卷叶病毒、水稻矮缩病毒、条纹叶枯病毒、番木瓜环斑病毒等的复制都有一定的效果。

第八章非水相酶催化

1、简述水在酶促反应中的作用

①影响酶分子的空间构象。

②影响酶催化反应的速度。在某些有机介质体系中,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与体系中含水量的关系存在着最适含水量。

③影响酶的立体选择性和催化反应的平衡点。

2、简述非水体系中酶催化反应的优点

(1)有利于疏水性底物的反应。

(2)可提高酶的热稳定性。非水介质中酶的构象的可塑性降低

(3)能催化在水中不能进行的反应。

(4)可改变反应平衡移动方向。如脂肪酶催化甘油三酯的水解,在水相中有利于水解,在有机溶剂中有利于合成。

(5)可控制底物专一性。

(6)可防止由水引起的副反应。

(7)可扩大反应pH值的适应性。

(8)酶易于实现固定化。

(9)酶和产物易于分离和回收。

(10)可避免微生物污染。

3、举例说明如何选择酶催化有机体中的有机溶剂

选择有机溶剂的标准主要是有机溶剂的极性(亲水性)强弱。有机溶剂的亲水性强弱一般用lgP来表述。P代表某有机溶剂在正辛醇/水体系中的分配系数。

4、举例说明非水体系中酶的催化性质与水体系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1)有机介质中酶活性的变化

在大多数情况下,酶在有机介质中的活性要比水中的活性低得多。主要原因是:○1底物和产物的扩散出现障碍○2有机溶剂会使酶催化反应的活化能增加底物的溶剂化程度越低,基态越稳定,所以活化能就会增加。○3有机溶剂使酶分子活性中心构象的刚性增加,可塑性降低

2)有机介质中酶稳定性的变化

多数情况下,酶在有机介质的稳定性(包括热稳定性、储存稳定性和对变性剂的稳定性)提高。

3)有机介质中酶分子对pH记忆与分子印记

4)有机介质对酶专一性的改变

5)有机介质对酶促反应平衡的影响

6)有机介质酶催化反应的应用

酶在非水介质中,可以大大提高其对一些水不溶底物的催化能力,同时也可以改变酶的底物特异性。因此酶在有机相的催化反应,受到了广泛重视,也得到了一定实际应用,特别是在拆分药物光学异构体方面。

*5、什么是酶的分子印记?其在改变酶的催化活性上有什么应用价值。

酶分子记忆原来在水相中的一些特性的现象称为分子印记,其同样是有机溶剂中酶分子结构刚性的一种表现。

6、说明如何对酶在有机溶剂中的酶催化活性进行调节和控制(百度的)

1)酶的选择

2)底物的选择和酶的控制

3)有机溶剂的选择

4)含水量的选择

5)温度的控制

6)PH的控制

7、什么是超临界流体?超临界流体中酶催化有哪些特点?

温度及压力均处于临界点以上的液体叫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简称SCF)

特点:

1)有似液体的高密度、似气体的高扩散系数、低粘度和低表面张力,因此显示出较大的溶解能力和较高传递特性,从而大大降低酶反应的传质阻力,提高酶反应速率;

2)反应底物的溶解性对超临界的操作条件( 如温度、压力)特别敏感,通过简单改变操作条件或附加其他设备,就可达到反应物和底物分离的目的;

3)超临界流体可以与其他气体混溶,得到任意浓度,使得反应易于控制;

4)很多超临界流体温度小于100℃,不会使产物热分解,温和的温度适合酶反应;

5)因为超临界流体在常压下是气体,所以不存在反应产物中溶剂残留的问题

第九章酶反应器和酶传感器

1、酶反应器与化学反应器和发酵罐有何区别?

酶反应器是以酶或固定化酶为生物催化剂,进行酶促反应的装置。酶反应器不需要考虑催化剂自身的再生问题,而细胞反应器就需要考虑细胞自身的繁殖问题。

2、试比较各类型酶反应器的优缺点。

3、在酶的应用中,如何选择适宜的酶反应器?

1)根据酶的应用形式选择酶反应器

如游离酶多采用搅拌灌式反应器,而固定化酶多采用填充床或流化床反应器。如有气体参与反应,可选用鼓泡式反应器。

2)根据酶反应动力学性质选择酶反应器

主要考虑底物与酶的混合程度、高底物浓度是否会产生抑制现象、所要达到的底物转化效率和产物是否会对反应产生抑制作用。如有抑制可采用流加式反应器。

3)根据底物和产物的理化性质选择酶反应器

要考虑的理化性质主要有分子大小、溶解度、粘度、挥发性等。

4)根据反应操作要求选择反应器

5)根据酶的稳定性选择反应器

4、简述酶反应器设计的一般步骤

1)确定酶反应器的类型

2)确定酶反应器的制造材料

3)进行热量衡算

4)进行物料衡算

5、简述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的酶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传感器是指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生物传感器是一类特殊的传感器,是指以生物材料为敏感元件的传感器

酶传感器是以酶为感受元件的传感器

6、酶传感器有哪些类型

1)酶电极

2)离子敏场效应晶体管酶传感器

3)热敏电阻酶传感器

4)光纤酶传感器

5)声波酶传感器

7、电流型酶电极与电位型酶电极有那些不同?

结构相似但使用的基础电极不同;

电流型酶电极是指通过酶促反应底物或产物在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或还原电解反应所产生的电流信号,从而检测物质浓度,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电流信号与被测物浓度呈线性关系;电位型酶电极是将酶促反应所引起的物质量的变化转化为电位信号输出,从而测定物质浓度的一种酶电极传感器,电位输出信号的强弱与酶催化反应底物浓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

8、简述各种酶传感器的基本检测原理

电流型酶电极是指通过酶促反应底物或产物在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或还原电解反应所产生的电流信号,从而检测物质浓度。

电位型酶电极是将酶促反应所引起的物质量的变化转化为电位信号输出,从而测定物质浓度离子敏场效应晶体管酶传感器将酶膜固定在离子敏场效应晶体管栅极的离子敏感膜上,测量时,由于酶的催化作用,使待测物反应生成相应的产物。当反应中的底物或产物含有离子敏场效应晶体能够响应的离子时,则可利用离子敏场效应晶体管检测底物离子或产物离子的变化量,从而可检测出溶液中待测物的含量。

热敏电阻值的变化大小与底物浓度具有一定量的关系,只要测定热敏电阻阻值的变化即可测定底物的浓度。

光纤酶传感器:由于酶催化反应产生底物或产物的含量变化,引起膜层光学特性的改变,当一定波长的入射光通过光纤传至探头膜层时,就会产生各种光学信息,这些光学信号输出与酶作用底物之间具有一定量的关系,通过光学监测器检测这些光学信息即可检测出待测物的量。

声波酶传感器;压电晶振共振频率的改变与溶液中介电物质浓度的改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第十章酶抑制剂

1.何谓酶抑制剂和抑制作用?

凡可以减弱、抑制甚至破坏酶活性,但不引起酶蛋白变性的物质都可以称为酶的抑制剂。抑制作用是由于酶分子上的某些必需基团化学性质的改变,而引起酶活力下降或丧失,但不使酶蛋白变性的现象。

近代史纲要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事件是()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天津条约》的签订 C .《北京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2 .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 A .仿效欧美政体 B .发展资本主义 C .延续反动统治 D .缓和阶级矛盾 3.1903年6月,()在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康有为所谓“中国之可立宪,不可革命”的谬论 A.陈天华 B.邹容 C.章炳麟 D.梁启超 4.1903年邹容写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着作 A.《猛回头》 B.《警世钟》 C.《革命军》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5.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 )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6. 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主张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7.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 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8.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 )

A.浙皖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试训政纲领》 10.南京临时政府中占领导和主体地位的派别是() A .资产阶级维新派 B .资产阶级保皇派 C .资产阶级立宪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11. 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A.推翻了封建帝制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 12.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的时间是()。 A、1911年10月10日 B、1912年1月1日 C、1912年2月12日 D、1912年4月1日 13.中国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指()。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14.1915年,()在云南率先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发动护国战争 A.黄兴 B.段祺瑞 C.蔡锷 D.孙中山 15.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护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 ) A.袁世凯指使刺杀宋教仁 B.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C.袁世凯解散国会 D.袁世凯复辟帝制 16.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 A.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B.承认外蒙自治

最新常州继续教育创新案例试卷试题加答案

常州继续教育创新案例试卷试题加答案

创新案例专题讲座 考试 66分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顺德行政体制改革进展顺利的关键在于() (A) 产权改革后政府已彻底转变职 能 (B) 产权改革前政府已转变职能 (C) 产权改革后企业的效率增加 (D) 产权改革给予了企业更多的资金 [分值:1. 2. 思维的深度主要由()代表。 (A) 主动性 (B) 独创性 (C) 探索性 (D) 灵活性 [分值:1.0 3. 邓中翰认为,做核心技术必须开始就要抓住()的突破口。 (A) 人才 (B) 技术 (C) 资金 (D) 市场 [分值:1.0 4. 创新能力的核心是:() (A) 创新思维能力 (B) 创新认识能力 (C) 创新实践能力 (D) 创新观念

5. 20世纪70年代末期,研发产业化逐渐在一些 发达国家起步,以新兴()为代表。 (A) 机械制造业 (B) 电子行业 (C) 航天工业 (D) 汽车工业 [分值:1.0] 6. 全球定位系统是一个中距圆型轨道卫星导航 系统,最少只需要()颗卫星,即能迅速定 位用户端的位置和高度。 (A) 4 (B) 6 (C) 8 (D) 10 [分值:1.0] 7. 国务院正式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后,工程 领导小组将工程命名为:() (A) 飞天工程 (B) 嫦娥工程 (C) 攀登计划 (D) 火炬计划 [分值:1.0] 8. 大成智慧学的灵魂是() (A) 系统科学 (B) 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学 (C) 马克思主义哲学 (D) 思维科学 [分值:1.0 9. ()是企业通过知识管理加强竞争优势和核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案例》题库及答案

河北省2019年度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继续教育培训计划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案例》题库及答案 1)单选题,共10题,每题3.0分,共30.0分 1 单选题 (3.0分) 关于7天开店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买方便面要下楼去取 B. 较好的康乐设施 C. 窗户非常小 D. 房间面积要比同行均值小一些 答案B 2 单选题 (3.0分) 洋河蓝色经典“天之蓝”、“海之蓝”上市时间是() A. 2000年 B. 2001年 C. 2002年 D. 2003年 答案D 3 单选题 (3.0分) 以下关于长兴教育券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通过教育券,形成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市场调节关系 B. 教育券的最终流向是取决于政府的导向 C. 只有选择民办教育和职业学校的学生才可以获得教育券 D. 教育经费的主体以政府拨款的形式流向公立学校 答案A 4 单选题 (3.0分) 在全国地铁企业中,首次通过长城质量保证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地铁集团是() A. 北京地铁集团 B. 天津地铁集团 C. 上海地铁集团 D. 广州地铁集团 答案B 5 单选题 (3.0分) 权威定势,就是以()为准绳,不假思考地顺从权威 A. 专业 B. 专家 C. 学历 D. 权威 答案D 6 单选题 (3.0分) 提出了奥斯本检核表法的时间是() A. 1941年

B. 1942年 C. 1943年 D. 1944年 答案A 7 单选题 (3.0分) 以下选项中,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希克斯提出的创新分类方法的是() A. 按照创新应用对象不同 B. SPRU分类 C. 按照创新程度不同 D. 按照节约资源的种类不同 答案D 8 单选题 (3.0分) 《读者文摘》的诞生属于()创新思维方式 A. 加法思维 B. 减法思维 C. 类比思维 D. 逆向思维 答案A 9 单选题 (3.0分) 以下不属于大连港陆上经济腹地的是() A. 辽宁省 B. 吉林省 C. 黑龙江省 D. 山东省 答案D 10 单选题 (3.0分) 提出要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人人创新”、“万众创新”新局面的会议是() A. 2014年APEC会议 B. 2014年东盟十国会议 C. 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 D. 2014年海峡两岸经济交流会 答案C 2)多选题,共10题,每题4.0分,共40.0分 11 多选题 (4.0分) 陈锡康教授之所以能够取得自主创新的成功,除了个人才华和勤奋之外,原因还包括() A. 社会需要驱动 B. 不迷信国际权威,另辟蹊径、自主创新 C. 注重多学科合作和团队合作 D. 兢兢业业,仔细认真 答案A,B,C,D 12 多选题 (4.0分) 为了快速发展,振兴民族重卡产业,中国重汽提出了创新的管理思路,包括() A. 工艺创新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作业治疗技术》期末考试题A卷及答案

普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第1学期末 《作业治疗学》试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40分,共40个题,每题1分) 1.能增强手指精细活动的作业训练是 A编织 B推重物 C滚筒训练 D功率自行车 E阅读训练 2.失用症不包括 A观念性失用B身体失用 C观念运动失用 D结构性失用 E运动性失用 3.用于调节紧张情绪的作业活动是 A剪纸作业 B音乐欣赏 C利用编辑框编辑 D太极拳操 E郊游 4.为促进重返社会,恰当的活动 A剪纸作业 B音乐欣赏 C利用编辑框编辑 D太极拳操 E郊游 5.一个康复小组成员对一位脊髓损伤患者进行中期评定,会上一位参加者总结了患者的洗澡穿衣活动的进展,这位参加者应该是以下哪一类康复从业人员 A康复护士 B物理治疗师 C作业治疗师 D康复医师 E心理治疗师 6.针对脑瘫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不包括哪一项 A认知 B摄食 C更衣 D移动 E如厕 7.什么水平的脊髓损伤患者的现实目标是家庭功能性行走 A C7 B T1 C T6 D L1 E T10 8.让患者从不同场景、不同角度、与不同人合影的照片中寻找他熟悉的人适用于 A注意障碍训练 B记忆障碍训练 C视觉失认训练 D身体失认训练 E图形背景区分障碍 9.脊髓损伤患者出现自主神经反射亢进时,首要处理应该是 A解除诱因并采取坐位 B解除诱因并平卧位 C口服钙拮抗剂 D静注交感神经阻滞剂 E静注硝酸甘油 10.脑血管意外的急性期康复治疗不包括 A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B预防呼吸道感染 C良肢位摆放 D心理健康调控 E平衡功能训练 11.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的最终目标是 A脊髓神经再生 B运动和感觉功能完全恢复 C恢复工作 D提高生活质量,并回归社会 E恢复生活自理 12.小儿脑瘫的康复原则 A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B治疗-游-戏教育三结合 C自然恢复 D综合治疗 E注意家属的作用 13.脑瘫患儿的手膝交替爬行训练的顺序是 A左手、右手、左腿、右腿B右手、右腿、左手、左腿 C右手、左腿、左手、右腿D左手、左腿、右手、右腿 E右腿、左肘、左腿、右肘 1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的主要目的有 A尽可能获得生活能力最高水平的独立 B改善患者的躯体功能 C学会使用辅助具 D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调动并挖掘其自身潜力 E上述都是 15.对作业治疗的目的表述错误的是 A增强肢体尤其是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B是患者实现完全康复 C增加功能性活动的控制能力和耐力 D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E改善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能力 16.作业治疗与运动疗法的主要区别在于 A作业治疗以恢复患者各个关节的活动度和增强肌力为主 B作业治疗的范围是躯体功能障碍 C功能训练的目的不同

近代史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常州市创新案例继续教育 题库答案 L

考试时间: 2011 22:00-23:30 当前时间: 2011 22:42:56 星 期一 考生:CL 离考试结束还有45分钟 << 创新案例专题讲座考试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堪称王国维文学批评的代表作,构筑了一个以境界为中心的文艺理论体系。 A (A) 人间词话 (B) 宋元戏曲考 (C) 殷周制度论 (D) 殷礼征义 2. 等级权力控制是以()为特征。A (A) 等级 (B) 金钱 (C) 权力 (D) 制度+控制 3. 创新型国家创新投入与产出都比较高,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强,国家对外技术依存度一般低于()C (A) 10% (B) 20% (C) 30% (D) 40% 4. 下列关于基线风险评估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 经济有效 (B) 准确细致 (C) 周期较短 (D) 操作简单 5. 下列不属于生产性服务业的是()B (A) 金融业 (B) 餐饮业 (C) 物流业 (D) 交通运输业 6. 科学认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理论创新是以()为主线的。 A (A) 问题 (B) 经验 (C) 权威的意见 (D) 知识 7. 智力激励会的人数以()为宜。B (A) 2~4人 (B) 5~10人 (C) 8~12人 (D) 20人以上 8. 科技特派员制度宁夏模式实行的“三线推进”不包括:()D (A) 政府一条线 (B) 社会一条线 (C) 市场一条线 (D) 农户一条线 9. 网络经济环境下,社会各行业在经营管理中遇到许多新难题,()是解决问题的根本。C (A) 本土化的咨询服务理论 (B) 规模化的咨询服务组织 (C) 职业性的思维能力 (D) 高度的职业责任心 10. 以下哪种创新方式跟其他不是一类()A (A) 合作创新 (B) 原始性创新 (C) 再次创新 (D) 整合创新 11. 1976年丁肇中因为发现()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D

创新案例试题及答案

创新案例 创新改建最早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提出来的 A、郎咸平 B、熊彼得 C、德鲁克 D、马克思 002、在很长时间里人们提到创新,多事从技术、经济方面去理解,近年来更多地从()的创新方面去把握 A、人才 B、科技 C、整个社会 D、自然 003、自主创新是指() A、创新主体依赖自身的能力和所拥有的资源进行的创新活动 B、不同创新主体合作推动创新的创新组织形式 C、国家组织的创新活动 D、在率先创新的示范影响和利益诱导下,创新主体通过合法方式引进创新成果并进行改进 004、合作创新是指() A、创新主体依赖自身的能力和所拥有的资源进行的创新活动 B、不同创新主体合作推动创新的创新组织形式 C、国家组织的创新活动 D、在率先创新的示范影响和利益诱导下,创新主体通过合法方式引进创新成果并进行改进 005、合作创新通常以()为基础 A、共享成果 B、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 C、资源共享 D、优势互补 006、以下哪种创新方式跟其他不是一类() A、合作创新 B、原始性创新 C、再次创新 D、整合创新 007、是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是() A、领土和主权完整 B、和谐的社会环境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国家创新体系 008、国家创新系统的基本任务是() A、大力促进和广泛进行知识的生产传播以及应用 B、大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大力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D、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009、项目管理是一种以()为对象的系统集成管理方法 A、成果 B、技术 C、人员 D、项目 010、制度创新的动力来源于() A、对权力的追求 B、对现有制度的不满 C、实行新制度可能带来的预期收益 D、权力的分配 011、实践基础上的()是社会发展的先导 A、理论创新 B、管理创新 C、教育创新 D、国家创新 012、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社会基础是() A、提高公民的生活水平 B、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C、提高社会的生产力水平 D、加大改革的力度 013、创新能力的核心是() A、创新思维能力 B、艰苦奋斗的毅力 C、掌握足够的知识 D、思维创新 014、创新思维的实质是() A、产生新的思维方法 B、开创新的经验 C、指导新的行为 D、自由发展 015、批判性思维是对已有的观点、理论提出问题,也就是从()提出怀疑并进一步加以分析 A、经验 B、观点 C、解放思想 D、新的角度 016、科学家解释所观测到的现象和形成对未来的预期的依据是() A、实践认知 B、经验 C、背景知识 D、理论基础 017、科学知识体系的逻辑问题或者表现为逻辑上的() A、连续 B、跳跃 C、严密

作业治疗学期中考试试题

诚信考试,考试作弊者将不授予学士学位! (详见学校学士学位授予细则文件) 《作业治疗学》期中考试试卷(A卷)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考试日期:年月日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10分) 1、定向力: 2、作业活动: 3、压力治疗: 4、PADL: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1、治疗性作业活动是指经过精心选择的、具有针对性的作业活动。 ()2、在重建生活为本康复理念中,作业治疗三个核心手段包括访谈、作业活动、环境调试。 ()3、正常人的脑功能需要左右两个半球共同合作来完成,并对认知产生影响。()4、ADL分为BADL和IADL。 ()5、压力衣应当全天24小时佩戴。 ()6、直拳动作是为了滑动指伸屈肌腱。 ()7、偏瘫患者脱衣训练时,应先脱患侧衣袖,再脱健侧衣袖。

()8、作业治疗评定采用访谈法和观察法。 ()9、常见失认症的类型有视觉失认、触觉失认、听觉失认。 ()10、感觉统合治疗目标是获得某项特殊技能。 ()11、感觉刺激时需要患者对刺激做出主动反应。 ()12、根据作业治疗功能分类,矫形器配制和使用训练属于环境干预。()13、穿衣训练前,治疗师应分析和评估患者的静态坐位平衡和认知功能。()14、复合感觉不包括皮肤定位觉。 ()15、浅II度烧伤不形成瘢痕,但可有色素沉着。 三、单选题(每题1分,共45分) 1.下列哪项不是作业活动() A、学业活动 B、没有薪酬的工作 C、自我照料 D、以上皆是 2.下列属于发育性作业治疗的服务对象的是() A、老年人 B、脑瘫 C、精神分裂症 D、截瘫 3.哪项不是作业治疗的定义几个重要成分() A、作业治疗不是一门专业,是一项手法 B、以作业活动作为治疗媒介 C、作业可作为作业治疗的最终目的 D、要求患者主动参与治疗活动 4.下列哪项是作业治疗师的核心技能之一() A、活动分析 B、心理治疗 C、关节松动术 D、矫形技术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案例题库及答案

..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案例单选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以及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上指出,要全、12020 B: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到(年)中国要成为创新型国家。年夏季达沃斯论坛:2、2014C)上致开幕辞,提出要掀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 新局面。人人创新”、万众创新”“““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3、日,李克强总理考察了长春市灯泡电线有限公司,总理说,企业要焕发2015年4月9:工艺创新A)也会使产品更具竞生机,就需要创新。创新不仅指技术开发创新,( 争力。MakerE4、:),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来源于英文单词(“创客”为现实的人。、5:专业技术人才D)是我国人才队伍的主体和骨干力量,和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关系最为密切。6、:熊彼特C)。概念的人是(最早提出“创新”、A:加法思维7)。、华莱士的(美国《读者文摘》的诞生,就来自于创始人德惠特?:迂回思维B8、)。曹冲称象的故事,充分体现了(9、:奥斯本D年他出版了世界上的第一部创1941 )是美国创新方法和创新过程之父,(新学专著《创造性想象》。、10:无优势E)理论的束缚,大胆创新,率先在国内开展了杂年,袁隆平冲破了(1964交水稻培育研究。11、:专业技B是指(”天津地铁公司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点两翼七条线”模式,其中的“一点术人才队伍建设)。12、角度来看问题,有“丛林法则”“狼文化”也受到不少批评,主要是从适者生存角度,是从:袋鼠理论A)。些偏激。比亚迪借鉴了狼文化,发展成为(、13:较好的康乐设施B)。天开店的说法,错误的是(关于714、: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C)。关于大连港五项转变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15、D:舒适年,洋河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市场和消费者进行调查,提出了1999度)的概念。;.. ..

创新力开发与创新案例-创新技法答案

一、单选 1. 检核表中有75个问题,归纳整理后成为六类问题,()组提问。 B:9 2. 奥氏智力激励法传人德国后,根据德意志民族爱沉思的性格,德国人()提出了“默写式”头脑风暴法。 A:鲁尔巴赫 3. ()是指为了从事创造活动,人们不妨针对某些现有的事物,想一想能否借鉴移植为别的用途、思路或技术等的创新思维方式。 C:能否借用 二、多选 1. 改进型智力激励法,主要有()。 B:默写式智力激励法 C:卡片式智力激励法 D:亚奥式智力激励法 E:卡片整理法 F:函询智力激励法 2. 卡片式智力激励法可分为()和()。 C:CBS法 D:NBS法 3. 检核表法,又称为()、()、()等,是创造学之父奥斯本提出的,是一种重要的设问检查型技法。 A:稽核表法 B:对照表法 C:分项检查法 三、判断 错误1. NBS法是由日本创造开发研究所所长高桥诚,根据奥氏智力激励法改良而成。()正确2. 检核表法适用于各种类型和场合的创新活动,所以被称为创新计划之母。() 错误3. 卡片整理法借助信息反馈,通过反复征求专家意见和见解来获得新的设想。()正确4. 创新技法是创新学家把创新思维规律与创新的经验成果相结合,而总结出来的具有普遍规律的创新技术与方法。()

一、单选 1. 特性列举法是()布拉斯加大学教授R·克劳福特发明的一种创造技法。他认为每个事物都是从另外的事物中产生发展而来的。 A:美国 2. 5WlH法的内容中,“1H”是指()的问题提示。 D:何法 3. ()是我国创造学者许立言、张福奎在对奥斯本的检核表法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创造发明和上海和田小学创造教学的实际,与和田小学共同提出来的。 D:和田十二法 二、多选 1. 5WlH法的内容中,“5w”是指()。 A:为什么(Why) B:做什么(What) C:何人(Who) D:何时(When) E:何地(Where) 2. 特性列举法,选择一个目标较为明确的发明或改进课题,课题宜小不宜大,把事物的特性分为()三大类,并把各种特性详细列举出来。 A:名词特性 B:形容词特性 D:动词特性 3. 列举分析型技法,主要类型有()。 A:特性列举法 B:希望点列举法 C:缺点列举法 D:成对列举法 三、判断 错误1. 5WlH法是俄罗斯陆军首创的。 正确2. 目前,5WlH法已广泛应用于改进工作、改善管理、技术开发、价值分析等方面。()错误3. 一般来说,要解决的问题很难、越大,特性列举法就越容易获得成功。() 正确4. 列举分析型技法是通过对事物特性的分析,以列举的方式把问题展开并列出其各方面的特性特征,从而找到有助于选择和确定创造发明题目的创新技法。()

康复系作业治疗学期末评测(试卷及答案)

康复系作业治疗学期末评测(卷) 学号:姓名:班级:成绩: 一、填空题(20 分) 1 、FIM 的实际内容六大类包括、、、、 、。 2 、作业疗法按生活功能分类包括和两个方面。 3 、使用集体治疗的方法主要解决问题。 4 、运动分析中运动的程度包括、、等。 5 、作业治疗的价值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方面。 6 、感觉障碍可分为、、、。 7 、标准化的PADL 评定量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20 分) 1 、作业疗法的禁忌症不包括() A 、意识不清规 B 、严重认识障碍不能合作者 C 、危重症 D 、低热 2 、文娱疗法不包括() A 、旅行 B 、戏剧表演 C 、泥塑 D 、钓鱼 3 、游戏疗法常不用于() A 、智能低下 B 、脑性瘫痪 C 、自闭症 D 、肘关节功能障碍4 、职业技术训练包括() A 、木工作业 B 、居室清洁装饰 C 、纺织作业 D 、办公室作业 5 、大儿子叫一毛、二儿子叫二毛、三儿子叫小毛是下列哪种思维方式() A 、求同思维 B 、求异思维 C 、抽象思维 D 、形象思维 6 、下列哪些是深感觉() A 、触觉 B 、关节觉 C 、痛觉 D 、温度觉 7 、下列哪项不是记忆训练() A 、视觉记忆 B 、猜测游戏 C 、地图作业 D 、积木排列 8 、用于减轻疼痛的作业活动不包括() A 、挂线作业 B 、加热粘土作业 C 、温室内下棋 D 、书法 9 、砂磨板作业是下列哪种作业() A 、改善粗大运动协调性作业 B 、改善微细运动协调性作业 C 、改善粗大与微细动作协调性作业 D 、改善平衡功能 10 、木钉板训练目的() A 、抑制痉挛,促进分离运动 B 、提高患侧上肢近端控制能力 C 、缓解健侧躯干痉挛 D 、抑制患侧上肢屈肌痉挛 三、多项选择题(20 分) 1 、砂磨板训练的目的包括() A 、诱导患肢分离运动 B 、提高上肢运动能力 C 、提高患肢肌力 D 、缓解躯干肌痉挛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案例试题及答案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案例 试题及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判断题 1:[3分]思维定势,是指人们在思维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思维趋势。 正确错误 我的答案:√ 2:[3分]和田十二法,是我国学者和田在奥斯本检核表的基础上,在他原理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而提出的一种方法。 正确错误 我的答案:√ 3:[3分]“神舟飞船的技术创新主要是功能上的创新,这体现在对轨道舱的使用上”。这是从我国国情出发,避免资源浪费而采取的方案。 正确错误 我的答案:√ 4:[3分]苹果公司每周都有两次会议,这两次会议分别运用两种不同的创新方法,第一次是头脑风暴法,第二次是黑帽子思维方法。 正确错误 我的答案:√ 5:[3分]医学上“叩诊法”和听诊器的发明,就是类比思维的结果。 正确错误 我的答案:√ 6:[3分]法伯的毛毛虫实验,验证了权威定势。 正确错误 我的答案:√ 7:[3分]南方电网开展“三讲”活动。即:局领导“每月一讲”,中层干部“每周一讲”,各部门、班组“双周一讲”,促使每位员工都要走上讲台进行授课。 正确错误 我的答案:√ 8:[3分]大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水平、创新实践能力,既是专业技术工作规律和专业技术人才特点决定的,也是当前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方向和重点所决定的。 正确错误 我的答案:√ 9:[3分]思维定势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思维的参照系太大。 正确错误

我的答案:X 10:[3分]天津地铁公司创立了“三通道”发展模式:设立管理通道、专业通道和技能通道共三个通道。 正确错误 我的答案:√ 单选题 11:[3分]关于7天开店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买方便面要下楼去取 B :较好的康乐设施 C :窗户非常小 D :房间面积要比同行均值小一些 E :吹头要走到走廊的公共区域 我的答案:C 12:[3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致开幕辞,提出要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人人创新”、“万众创新”新局面。 A :2014年APEC会议 B :2014年东盟十国会议 C :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 D :2014年海峡两岸经济交流会 E :2014年东亚经济圈高峰会 我的答案:C 13:[3分]天津地铁公司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点两翼七条线”模式,其中的“一点”是指()。 A :企业管理 B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C :企业文化 D :研究发展 E :新线规划 我的答案:B 14:[3分]()是我国人才队伍的主体和骨干力量,和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关系最为密切。 A :党政领导人才 B :能人 C :企业家 D :专业技术人才

创新案例试题及答案

第1题:以下哪一个不是国家创新系统的功能(d) A:创新活动的执行 B:创新资源的配置 C:保持社会稳定 D:创新制度的建立 第2题:在理论创新的过程中,除了综合的运用各种思维方式之外,还需要具备(a) A:实践的经历 B:艰苦朴素的做风 C:吃苦耐劳的精神 D:相关的科学知识 第3题:进行创新的前提条件是() A:基础知识 B:背景知识 C:广博的知识 D:专业的知识 第4题:创新思维的实质是(a) A:产生新的思维方法 B:开创新的经验 C:指导新的行为 D:自由发展 第5题:问题的求解发生在(b)阶段? A:准备阶段 B:酝酿阶段 C:豁朗阶段 D:验证阶段 第6题:实践基础上的(a)是社会发展的先导 A:理论创新 B:管理创新 C:教育创新 D:国家创新 第7题:希望点列举法是以(d)为基石进行的。 A:借助于信息反馈 B:“有什么缺点需要改进” C:为美国陆军首创 D:创新者的主观愿望 第8题:循环经济是指把传统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a)来发展经济

A:生态型资源驯悍 B:物质消耗 C:污染环境 D:一次性消耗 第9题:3G与2G的主要区别是(a) A: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 B:能够进行语言通话 C:多了数据传输功能 D:能够自由移动上网 第10题:特许经营,指特许经营权拥有者允许被特许经营者(a)其名称,商标、专有技术、产品及运作管理经验等从事经营活动的商业经营模式 A:有偿使用 B:无偿使用 C:租借 D:部分收购 第11题:服务经济是对称平衡的,服务经济发展能够与(d)同步 A:人口资源 B:劳动要素 C:人口素质 D:环境改善 第12题:右脑支配(d) A:植物性神经 B:动物性神经 C:右半身的神经和感觉 D:左半身的神经和感觉 第13题:生态建设部署下的部门是(c) A:最高人民法院 B:民政部 C:环境资源与能源部 D:监察部 第14题: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对(b)进行控制和掌握 A:信息 B:资源 C:经济 D:科技 第15题:沙产业、草产业理论是(b)于20世纪8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 A:李四光 B:钱学森 C:杨振宁 D:钱三强 第16题:等级权力控制强调(d),使人“更勤奋地工作” A:等级

作业治疗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作业:是指作业活动的总称。一般被视为在一个人的生活里有独特的意义和目的的活动。作业没有特定形式, 任何活动只要符合对人类个体有意义的定义就可被视为作业。作业活动关心的是生物-心理-社会的范畴 2.作业疗法:是一个独立的康复治疗专业。是一个独立的康复治疗专业。是协助残疾者和患者选择(choose)、参与(engagement)、应用(apply)有目的性和有意义的活动,去预防、恢复或减少与生活有关的功能障碍(自理、工作、游戏/休闲); 及促进最大程度的功能。 3.活动:通常是指有目标及指定的工作,对参与者是有意义,并且与多项任务有关 4.作业表现:作业表现主要是指日常生活活动、工作/生产力、及休闲这三个方面的活动。 5.作业治疗评估:是应用康复医学方法对残疾者或功能障碍者的残存功能或恢复潜力进行评估,制定作业治疗计划,对作业治疗结果及随访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的过程。 6.任务分析:是指分析个人活动和行为构成、行为场景之间的动态关系,是对一项日常生活活动、工作生产活动或休闲娱乐活动的基本行为构成以及患者完成该活动所应具备行为场景的一个分析认识的过程。 7.活动分析:是指在治疗过程中评估治疗性活动中患者的主动性和行为构成,是对一项治疗性活动的基本行为构成以及患者能够完成该活动所应具备的功能水

平的一个分析认识的过程。

8.活动范畴:是指人类的所有基本活动,其包含为日常生活活动、工作生产活动和休闲娱乐活动。 9.行为构成:是指活动中每一项动作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动作的基本步骤、运动类型和所需的基本功能等。 10.手功能康复:手功能康复是通过专业的治疗,促进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或代偿手和上肢的功能。 11.力性抓握:力性抓握是拇指活动与无名指和小指屈曲对抗用力所致的动作,是拇指与尺侧手指(无名指和小指)相互运动的结果。 12.认知障碍:有多方面的表现,如判断、记忆、注意、推理、抽象思维、排列順序的障碍等,临床上,以注意、记忆障碍多见。 13.注意力:一般是指人们集中于某种特殊内、外环境刺激而不被其他刺激分散的能力。 14.记忆力:是一种动态过程,一般是指既往经历、信息地获得、保留与提取。它涉及到编码、贮存和提取三个过程。 15.工作康复:工作康复的定义是指利用现代康复的手段和技术,为工伤工 人提供医疗康复、职业康复等服务,最大限度地恢复和提高他们的身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尽可能恢复或提高伤残职工的职业劳动能力,从而促进工伤工人重返工作岗位。

近代史纲要 上篇综述 习题及答案

上篇综述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 A.手工业 B.农业经济 C.工业 D.小农经济 2.19世纪初,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国 3.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望厦条约》B.《南京条约》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4.《南京条约》中割让的中国领土是:() A.香港岛 B.九龙 C.新界 D.台湾 5.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黄埔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瑷珲条约》 6.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演变为:() A. 封建主义性质的国家 B. 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C. 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D.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 8.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起点的事件是() A.英国的鸦片走私 B. 林则徐的虎门禁烟 C.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9.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清朝统治和汉族的矛盾 10.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 A.商品经济B.封建经济C.半殖民地经济D.资本主义经济 11.近代中国的历史表明,要争取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进行:() A.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B.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 反对封建主义压迫的斗争 D. 反对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12.在近代中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条件是:() A.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B.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 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 D.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13.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B.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C.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D.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14.近代中国产生的新的被压迫阶级是:()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5.中国的资产阶级出现于:()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B.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C.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D.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单项答案1. D 2.B 3. B 4. A 5. C 6. A 7.D 8. C 9. B 10. B 11.B 12. B 13. A 14. B 15. C

2019专业技术人员创新案例答案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案例答案2019 1)单选题,共10题,每题3.0分,共30.0分 1单选题(3.0分) 关于7天开店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买方便面要下楼去取 'B.较好的康乐设施 * C.窗户非常小 D.房间面积要比同行均值小一些 答案 B 2单选题(3.0分) 从比亚迪的发展模式来看,其发展路径属于() 模仿一整合一创新一技术领先 模仿一创新一整合 模仿一发展 模仿一整合一发展答案 A 3单选题(3.0分) 以下关于长兴教育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教育券,形成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市场调节关系 C B.教育券的最终流向是取决于政府的导向 C. 只有选择民办教育和职业学校的学生才可以获得教育券 D. 教育经费的主体以政府拨款的形式流向公立学校 答案 A 4单选题(3.0分) 洋河蓝色经典天之蓝”海之蓝”上市时间是()

A. 2000 年 B. 2001 年 C. 2002 年 D. 2003 年答案 5单选题(3.0分) 关于大连港五项转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由装卸型向物流型、贸易型以及工业型转变 B. 由追求数量规模型向追求质量效益型转变 * C.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D.由单纯竞争型向合作共赢型转变 答案 C 6单选题(3.0分) 以下选项中,属于企业间合作模式阶段的代表理论学说的是() A. 费里曼的创新系统理论 * B.希普尔的技术创新理论 C. 伦德瓦尔的创新理论 D?德鲁克的管理实践理论 答案 B 7单选题(3.0分) 人们在思维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思维趋势,称为() A. 思维方式 B. 思维流向

C. 思维走向 ? D.思维定势 答案 D 8单选题(3.0分) 根据熊彼特所提出的创新概念,不属于创新内涵的是() 'A.人才创新 B. 产品创新 C. 市场创新 D. 组织创新 答案 A 9单选题(3.0分) 提出要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 人人创新”、万众创新"新局面的会议是() A. 2014 年APEC会议 B. 2014年东盟十国会议 C. 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 D. 2014年海峡两岸经济交流会 答案 C 10单选题(3.0分) 支付宝获得央行颁发的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时间是() A. 40269 B. 40299 C. 40634 * D.40664 答案 D 2)多选题,共10题,每题4.0分,共40.0分 11多选题(4.0分) 为了快速发展,振兴民族重卡产业,中国重汽提出了创新的管理思路,包括()

近代史课后题答案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4、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