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实验指导书
《传感技术综合实验单元》实验指导书

《传感技术综合实验单元》实验指导书一、电子测量与检测实验须知传感技术综合实验的目的使学生在掌握各类传感器的理论及其检测技术、信号调理电路和光电检测技术基础上,能合理选择和利用传感器测量各种工程上常见的物理量。
这是本专业本科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要求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独立实验的能力。
为使实验正确、顺利地进行,并保证实验设备、仪器仪表和人身的安全,在做检测与转换技术实验时,需知以下内容。
1.实验预习实验前,学生必须进行认真预习,掌握每次实验的目的、内容、线路、实验设备和仪器仪表、测量和记录项目等,做到心中有数,减少实验盲目性,提高实验效率。
2.电源(1)实验桌上通常设有单相(或三相)交流电源开关和直流电源开关,由实验室统一供电,实验前应弄清各输出端点间的电压数值。
(2)实验桌(或仪器)上配有直流稳压电源,在接入线路之前应调节好输出电压数值,使之符合实验线路要求。
特别是在实验线路中,严禁将超过规定电压数值的电源接入线路运行。
(3)在进行实验线路的接线、改线或拆线之前,必须断开电源开关,严禁带电操作,避免在接线或拆线过程中,造成电源设备或部分实验线路短路而损坏设备或实验线路元器件。
3.实验线路(1)认真熟悉实验线路原理图,能识图并能按图接好实验线路。
(2)实验线路接线要准确、可靠和有条理,接线柱要拧紧,插头与线路中的插孔的结合要插准插紧,以免接触不良引起部分线路断开。
(3)线路中不要接活动裸接头,线头过长的铜丝应剪去,以免因操作不慎或偶然原因而触电,或使线路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4)线路接好后,应先由同组同学相互检查,然后请实验指导教师检查同意后,才能接通电源开关,进行实验。
4.仪器仪表(1)认真掌握每次实验所用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放置方式(水平或垂直),并要清楚仪表的型号规格和精度等级等。
(2)仪器仪表与实验线路板(或设备)的位置应合理布置,以方便实验操作和测量。
(3)仪器仪表上的旋钮有起止位置,旋转时用力要适度,到头时严禁强制用力旋转,以免损坏旋钮内部的轴及其连接部分,影响实验进行。
传感器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实验一、箔式应变片的温度效应及补偿实验目的:1、认识环境温度变化对传感器输出的影响(零点漂移、灵敏度漂移);2、 掌握差动电桥电路对温漂的抑制;3、 了解差动电桥电路抗干扰能力。
实验原理:传感器输出不仅反映被测量,环境的其它物理量(温度、电磁、偏载等等)也会对传感器的输出产生影响,即产生干扰。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需提高传感器抗干扰能力,即干扰补偿。
一种有效的补偿措施是差动传感器方法。
含干扰的传感器静态数学模型为:)(3210T f X a X a X a a Y n n +++++=若传感器采用差动方法则有:)()(2222155331T f T f X a X a X a Y -++++=式中,)(T f 为干扰量产生的输出,)(1T f 、)(2T f 为两差动转换元件产生的输出。
通常干扰为共模干扰,即)(1T f 、)(2T f 同号,这样差动传感器的干扰减小,若传感器转换元件完全对称,即)(1T f 、)(2T f 完全相等,则干扰输出为零。
由工艺原因,传感器结构不可能完全对称,即通过差动方法不能完全消除干扰,或是传感器不能采用差动结构,传感器的干扰通常还需采取其它补偿措施。
实验步骤:1、连接主机与模块电源连接线,差动放大器增益置于最大位置(顺时针方向旋到底),差动放大器“+”“-”输入端对地用实验线短路。
输出端接电压表2V 档。
开启主机电源,用调零电位器调差动放大器输出电压为零,然后拔掉实验线,调零后模块上的“增益、调零”电位器均不应再变动。
2、 观察贴于悬臂梁根部的应变片的位置与方向,按图(1)将所需实验部件连接成测试桥路,图中R1、R2、R3分别为固定标准电阻,R 为应变片(可选上梁或下梁中的一个工作片),图中每两个节之间可理解为实验连接线,注意连接方式,勿使直流电源激励电源短路。
将螺旋测微仪装于应变悬臂梁前端永久磁钢上,并调节测微仪使悬臂梁基本处于水平位置。
3、确认接线无误后开启主机,并预热数分钟,使电路工作趋于稳定。
传感器实验指导书

目录目录 (1)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3)实验二金属箔式应变片——半桥性能实验 (6)实验三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 (8)实验四直流全桥的应用——电子称实验 (10)实验五移相实验 (11)实验六相敏检波实验 (12)实验七交流全桥性能测试实验 (15)实验八交流激励频率对全桥的影响 (17)实验九交流全桥振幅测量实验 (18)实验十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测量实验 (19)实验十一差动变压器性能实验 (21)实验十二差动变压器零点残余电压补偿实验 (23)实验十三激励频率对差动变压器特性的影响实验 (24)实验十四差动电感式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 (25)实验十五电容式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实验 (27)实验十六电容传感器动态特性实验 (29)实验十七直流激励时霍尔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实验 (30)实验十八交流激励时霍尔式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实验 (31)实验十九霍尔测速实验 (32)实验二十磁电式传感器的测速实验 (33)实验二十一压电式传感器振动实验 (34)实验二十二电涡流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实验 (36)实验二十三被测体材质、面积大小对电涡流传感器的特性影响实验 (38)实验二十四电涡流传感器转速测量实验 (39)实验二十五电涡流传感器测量振动实验 (40)实验二十六光纤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 (41)实验二十七光纤传感器的测速实验 (43)实验二十八光电转速传感器的转速测量实验 (44)实验二十九智能调节仪温度控制实验 (45)实验三十集成温度传感器的温度特性实验 (48)实验三十一铂热电阻温度特性测试实验 (50)实验三十二K型热电偶测温实验 (52)实验三十三E型热电偶测温实验 (55)实验三十四PN结温度特性测试实验 (57)实验三十五气敏(酒精)传感器实验 (59)实验三十六气敏(可燃气体)传感器实验 (60)实验三十七湿敏传感器实验 (61)实验三十八F/V转换实验 (62)实验三十九智能调节仪转速控制实验 (63)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传感器实验指导书2023

传感器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传感器技术的理解,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实验器材
电阻式传感器
电容式传感器
电感式传感器
压电式传感器
磁电式传感器
热电式传感器
光电式传感器
光纤传感器
化学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
三、实验步骤与操作方法
电阻式传感器实验:
(1)将电阻式传感器接入电路,测量其阻值;
(2)改变被测物体的电阻值,观察电路中电压或电流的变化;
(3)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电阻式传感器的输出特性。
电容式传感器实验:
(1)将电容式传感器接入电路,测量其电容值;
(2)改变被测物体的介电常数,观察电路中电压或电流的变化;
(3)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电容式传感器的输出特性。
电感式传感器实验:
(1)将电感式传感器接入电路,测量其电感值;
(2)改变被测物体的磁导率,观察电路中电压或电流的变化;
(3)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电感式传感器的输出特性。
压电式传感器实验:
(1)将压电式传感器接入电路,测量其输出电压;(2)施加压力或振动,观察电路中电压的变化;(3)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压电式传感器的输出特性。
磁电式传感器实验:
(1)将磁电式传感器接入电路,测量其输出电压;(2)改变磁场强度,观察电路中电压的变化;
(3)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磁电式传感器的输出特性。
传感器实验指导书

使用说明实验仪主要由实验工作台、处理电路、信号与显示电路三部分组成。
一、实验仪的传感器配置及布局是:四片金属箔式应变计:位于仪器顶部的实验工作台部分,左边是一副双孔称重传感器,四片金属箔式应变计贴在双孔称重传感器的上下两面,受力工作片分别用符号和表示。
可以分别进行单臂、半桥和全桥的交、直流信号激励实验。
请注意保护双孔悬臂梁上的金属箔式应变计引出线不受损伤。
电容式:由装于圆盘上的一组动片和装于支架上的两组定片组成平行变面积式差动电容,线性范围≥3mm。
电感式(差动变压器):由初级线圈Li和两个次级线圈L。
绕制而成的空心线圈,圆柱形铁氧体铁芯置于线圈中间,测量范围>10mm。
电涡流式:多股漆包线绕制的扁平线圈与金属涡流片组成的传感器,线性范围>1mm。
压电加速度式:位于悬臂梁自由端部,由PZT-5双压电晶片、铜质量块和压簧组成,装在透明外壳中。
磁电式:由一组线圈和动铁(永久磁钢)组成,灵敏度0.4V/m/s。
热电式(热电偶):位于仪器顶部的实验工作台部分,左边还有一副平行悬臂梁,上梁表面安装一支K分度标准热电偶,冷端温度为环境温度。
热敏式:平行悬臂梁的上梁表面还装有玻璃珠状的半导体热敏电阻MF-51,负温度系数,25℃时阻值为8~10K。
光电式传感器装于电机侧旁。
为进行温度实验,左边悬臂梁之间装有电加热器一组,加热电源取自15V直流电源,打开加热开关即能加热,加热温度通常高于环境温度30℃左右,达到热平衡的时间随环境温度高低而不同。
需说明的是置于上梁上表面的温度传感器所感受到的温度与在两片悬臂梁之间电加热器处所测得的温度是不同的。
霍尔式:半导体霍尔片置于两个半环形永久磁钢形成的梯度磁场中,线性范围≥3mm 。
MPX 压阻式:摩托罗拉扩散硅压力传感器,差压工作,测压范围0~50KP 。
精度1%。
(CSY10B )湿敏传感器:高分子湿敏电阻,测量范围:0~99%RH 。
气敏传感器:MQ3型,对酒精气敏感,测量范围10-2000PPm ,灵敏度RO/R >5。
传感器实验指导书

传感器特性实验目录传感器特性实验目录 (1)一、基础型实验部分 (3)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3)实验二金属箔式应变片半桥性能实验 (5)实验三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 (6)实验四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性能比较 (7)实验五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温度影响实验 (8)实验六直流全桥的应用—电子秤实验 (9)实验七交流全桥的应用—振动测量实验 (9)实验八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压力测量实验 (11)* 实验九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差压测量 (13)实验十差动变压器位移性能实验 (14)实验十一激励频率对差动变压器特性的影响 (16)实验十二差动变压器零点残余电压补偿实验(1、2) (17)实验十三差动变压器的应用—振动测量实验 (19)实验十四电容式位移传感器位移测量实验 (21)实验十五电容式位移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实验 (23)实验十六直流激励时接触式霍尔位移传感器特性实验 (25)实验十七交流激励时霍尔式位移传感器特性实验 (26)实验十八霍尔位移传感器振动测量 (27)实验十九霍尔式位移传感器的应用―电子秤实验 (28)实验二十霍尔转速传感器测速实验 (28)实验二十一磁电式转速传感器测速实验 (29)* 实验二十二用磁电式传感器测量振动实验 (30)实验二十三压电式传感器振动测量实验 (31)实验二十四电涡流传感器位移实验 (32)实验二十五被测体材质对电涡流传感器特性影响实验 (33)实验二十六被测体面积大小对电涡流传感器的特性影响实验 (34)实验二十七电涡流传感器测量振动实验 (35)实验二十八电涡流传感器的应用―电子秤实验 (36)* 实验二十九电涡流转速传感器 (37)实验三十光纤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实验 (38)实验三十一光纤传感器测量振动实验 (39)实验三十二光纤传感器测量转速实验 (40)实验三十三光电转速传感器的转速测量实验 (41)实验三十四利用光电传感器测转速的其它方案* (43)实验三十五热电偶测温性能实验 (43)实验三十六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实验 (45)实验三十七热电阻测温特性实验 (46)实验三十八集成温度传感器温度特性实验 (48)实验三十九气体流量的测定实验* (51)实验四十气敏(酒精)传感器气体浓度测量实验 (52)实验四十一湿度传感器湿度测量实验 (53)实验四十二移相器实验 (53)实验四十三相敏检波器实验 (55)实验四十四SET传感器特性实验软件操作 (59)二、增强型实验部分 (65)实验一热释电远红外传感器辐射特性 (65)实验二--- 实验五、光电传感器特性实验(光敏电阻、光电池、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 (67)实验六光纤温度传感器实验 (70)实验七光纤压力传感器实验 (71)实验八光栅位移传感器(原理型)实验 (71)实验九增量型光电编码器传感器(原理型)实验 (73)实验十超声测距传感器实验 (74)* 实验十一超声波传感器的运用 (75)实验十二矩传感器原理实验 (75)* 实验十三扭矩传感器的不同形式 (77)实验十四PSD位置传感器位置测量实验 (77)实验十五PSD位置传感器微振动测量实验 (79)* 实验十六PSD位置传感器用于自动定位 (79)实验十七CCD图像传感器线(圆)径测量实验 (79)实验十八J型热电偶温度特性实验 (83)实验十九T型热电偶温度特性实验 (83)实验二十半导体热敏电阻温度特性实验 (83)实验二十一表面无损探伤实验 (83)实验二十二指纹传感器(带控制输出)认知实验 (84)* 实验二十三指纹传感器计算机图像采集实验 (88)* 实验二十四红外辐射温度传感器实验 (88)* 实验二十五颜色识别传感器颜色识别实验 (89)* 实验二十六微波传感器运用实验 (90)* 实验二十七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 (90)* 实验二十八光栅位移传感器(测量型)实验(1) (90)* 实验二十九光栅位移传感器(测量型)实验(2) (91)* 实验三十环境监测实验(另附)一、基础型实验部分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传感器实验指导书

一、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一、实验目的通过实践学习,掌握间接测量人体动脉血压的原理和方法,了解血压测量的意义,要求能较准确地测出人体肱动脉的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正常值,了解人体的正常血压及脉压标准。
二、实验原理血压是指血管内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也即压强。
血压的单位通常用kPa或mmHg来表示。
人体动脉血压通常是用汞柱血压计和听诊进行测量的(也可用弹簧血压计或电子血压计进行测量),汞柱血压计的结构原理如附图1-2-3所示;测量部位通常为右上臂肱(GONG)动脉。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一般没有声音,但如果血液通过狭窄处形成涡流时,便会使血管壁振动而发出声音。
当将空气打入缠于上臂的袖带内使其压力超过收缩压时,则完全阻断了肱动脉内的血流,此时在被压迫的肱动脉远端听不到声音,也触不到桡动脉的搏动。
如徐徐放气,降低袖带内压,当其压力刚低于收缩压而高于舒张压时,血液便断续地冲过受压血管,形成涡流使血管壁振动而发出声音,此时即可在被压的肱动脉远端听到,也可触到桡(RAO)动脉脉搏。
如继续放气,当外加压力等于舒张压时,则血管内血流由断续变成连续,声音便会突然由强变弱或消失。
因此当听到第一声音时的最大外加压力相当于收缩压;而当声音突然由强变弱或消失前最后声响时的外加压力则相当于舒张压。
此法即Korotkoff听诊法。
三、实验对象人体四、实验器材血压套件(水银柱血压计、压力表、听诊器、充气球、气管和联接用三通),电子血压计,胶布。
五、实验步骤与方法1.熟悉血压计构造血压计由检压计、袖带和气囊三部分组成。
检压计是一个标有0~260 mm(或0~300 mm)刻度的玻璃管。
上端通大气,下端和水银储槽相通。
袖带是一个外包布套的长方形橡皮囊,通过橡皮管分别与检压计水银储槽和橡皮球相通。
打气球是一个带有螺丝帽的橄榄球状橡皮囊,螺丝帽的拧紧和放松分别用于充气或放气。
2.测量过程1)受试者脱去右臂衣袖,取坐位,全身放松,右肘关节轻度弯曲,置于实验桌上,使上臂中心部与心脏位置同高,准备测量。
传感器实验指导书

传感器(检测与转换)实验指导书李欣编著目录实验一电阻式传感器的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3)实验二电阻式传感器的半桥性能实验 (6)实验三电阻式传感器的全桥性能实验 (8)实验四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特性实验 (10)实验五差动式电容传感器特性实验 (13)实验六差动变压器的特性实验 (14)实验七自感式差动变压器的特性实验 (16)实验八光电式传感器的转速测量实验 (18)实验九接近式霍尔传感器实验 (20)实验十涡流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实验 (22)实验十一温度传感器及温度控制实验(AD590) (24)实验十二超声波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实验 (27)附录一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的使用说明 (29)附录二检测与转换技术(传感器)实验台使用手册 (31)实验一电阻式传感器的单臂电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基本结构与使用方法。
2、掌握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放大电路的调试方法。
3、掌握单臂电桥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实验所用单元电阻应变式传感器、调零电桥、差动放大器板、直流稳压电源、数字电压表、位移台架。
三、实验原理及电路1、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其关系为:ΔR/ R=Kε,ΔR为电阻丝变化值,K为应变灵敏系数,ε为电阻丝长度的相对变化量ΔL/ L。
通过测量电路将电阻变化转换为电流或电压输出。
2、电阻应变式传感如图1-1所示。
传感器的主要部分是下、下两个悬臂梁,四个电阻应变片贴在梁的根部,可组成单臂、半桥与全桥电路,最大测量范围为±3mm。
11─外壳2─电阻应变片3─测杆4─等截面悬臂梁5─面板接线图图1-1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3、电阻应变式传感的单臂电桥电路如图1-2所示,图中R1、R2、R3为固定,R为电阻应变片,输出电压U O=EKε,E为电桥转换系数。
图1-2 电阻式传感器单臂电桥实验电路图四、实验步骤1、固定好位移台架,将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置于位移台架上,调节测微器使其指示15mm 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指导教师:xx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2)实验二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及电子秤实验..6实验三电容式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实验 (10)实验四PtIOO热电阻测温实验 (13)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基本原理:金属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形变时,其电阻值会发生变化,这就是金属的电阻 应变效应。
金属的电阻表达式为:R -( 1) 当金S属电阻丝受到轴向拉力F 作用时,将伸长l ,横截面积相应减小 S ,电阻率因晶格变 化等因素的影响而改变.”,故引起电阻值变化 R 。
对式(1)全微分,并用相对变化(2) 式中的:||为电阻丝的轴向应变,用&表示,常用单位曲(1氏=1X 10厘口%口)。
若径向应变为也%, 电阻丝的纵向伸长和横向收缩的关系用泊松比■表示为计「=7 (=|| ),因为S S =2(占%),贝9( 2)式可以写成:式(3)为“应变效应”的表达式。
k o 称金属电阻的灵敏系数,从式(3)可见,k o 受两个因素影响,一个是(1 + 2」),它是材料的几何尺寸变化引起的,另一个是"(二), 是材料的电阻率P 随应变引起的(称“压阻效应”)。
对于金属材料而言,以前者为主, 则k o : 1 - ,对半导体,k o 值主要是由电阻率相对变化所决定。
实验也表明,在金属 丝拉伸比例极限内,电阻相对变化与轴向应变成比例。
通常金属丝的灵敏系数 k 0=2左右。
用应变片测量受力时,将应变片粘贴于被测对象表面上。
在外力作用下,被测对 象表面产生微小机械变形时,应变片敏感栅也随同变形,其电阻值发生相应变化。
通过 转换电路转换为相应的电压或电流的变化,根据(3)式,可以得到被测对象的应变值 £,而根据应力应变关系(4)式中(T ——测试的应力;量来表示,则有:兰(12「二匸十日PA l l l l(3)E——材料弹性模量。
可以测得应力值①。
通过弹性敏感元件,将位移、力、力矩、加速度、压力等物理量转换为应变,因此可以用应变片测量上述各量,从而做成各种应变式传感器。
电阻应变片可分为金属丝式应变片,金属箔式应变片,金属薄膜应变片。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砝码、数显表、土15V电源、土5V电源、万用表(自备)。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应变片的安装位置如图(1 —1)所示,应变式传感器已装到应变传感器模块上。
传感器中各应变片已接入模板的左上方的R1、R2、R3、R4。
可用万用表进行测量,R仁R2=R3=R4=350Q。
图1—1应变式传感器安装示意图2、接入模板电源± 15V (从主控箱引入),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顺时针调节Rw2使之大致位于中间位置,再进行差动放大器调零,方法为:将差放的正、负输入端与地短接,输出端与主控箱面板上数显电压表输入端Vi相连,调节实验模板上调零电位器Rw3使数显表显示为零,(数显表的切换开关打到2V档)。
关闭主控箱电源。
(注意:当Rw2的位置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
)3、按图1-2将应变式传感器的其中一个应变片R1 (即模板左上方的R1)接入电桥作为一个桥臂与R5 R6 R7接成直流电桥,(R5 R6 R7模块内已接好),接好电桥调零电位器Rw1接上桥路电源土5V,此时应将土5V地与土15V地短接(因为不共地)如图1-2所示。
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
调节Rw1使数显表显示为零4、在砝码盘上放置一只砝码,读取数显表数值,以后每次增加一个砝码并读取相图1-2应变式传感器单臂电桥实验接线图重量(g) 正行 02040 6080100 120 140 160 180 200电压(mv) 程1重量(g) 反行 02040 6080100 120 140 160 180 200电压(mv) 程1重量(g) 正行 02040 6080100 120 140 160 180 200电压(mv) 程II重量(g) 反行 02040 6080100 120 140 160 180 200电压(mv)程II5、根据表1— 1计算系统灵敏度、非线性误差端基法或最小二乘法、迟滞误差和重 复性误差。
五、实验注意事项:1、 不要在砝码盘上放置超过1kg 的物体,否则容易损坏传感器。
2、 电桥的电压为土 5V ,绝不可错接成土 15V,否则可能烧毁应变片。
六、思考题:1、单臂电桥时,作为桥臂电阻应变片应选用:(1)正(受拉)应变片(2)负(受 压)应变片RWi RW:R#K 0-RR■s lrts(3)正、负应变片均可以。
七、实验报告要求:1、记录实验数据,并绘制出单臂电桥时传感器的特性曲线。
2、从理论上分析产生非线性误差的原因。
实验二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及电子秤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全桥测量电路的原理及优点。
了解应变直流全桥的应用及电路的标定。
二、基本原理:半桥测量电路中,把不同受力方向的两只应变片接入电桥作为邻边,电桥输出灵敏度提高,非线性得到改善。
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受力性质相同的两个应变片接入电桥对边,当应变片初始阻值:R1 = R2= R3 = R4,其变化值△ R1 =△ R2= A R3= A R4时,其桥路输出电压U o3= KE &。
其输出灵敏度比半桥又提高了一倍,非线性误差和温度误差均得到明显改善。
电子秤实验原理为利用全桥测量原理,通过对电路调节使电路输出的电压值为重量对应值,电压量纲(V)改为重量量纲(g)即成为一台原始的电子秤。
三、需用器件和单元: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砝码、数显表、土15V电源、土5V电源。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一)、半桥性能实验1、接入模板电源± 15V (从主控箱引入),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进行差动放大器调零,方法为:将差放的正、负输入端与地短接,输出端与主控箱面板上数显电压表输入端Vi相连,调节实验模板上调零电位器Rw3使数显表显示为零,(数显表的切换开关打到2V档)。
关闭主控箱电源。
2、根据图2-1接线。
R1、R2为实验模板左上方的应变片,注意R2应和R1受力状态相反,即将传感器中两片受力相反(一片受拉、一片受压)的电阻应变片作为电桥的相邻边。
接入桥路电源土5V ,调节电桥调零电位器Rw1进行桥路调零,重复实验中的步骤4、5,将实验数据记入表2-1。
若实验时显示数值不变化说明R1与R2两应变片受力状态相同。
则应更换应变片图2-1 应变式传感器半桥实验接线图表-半桥测量时,输出电压与加负载重量值重量(g)正行程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电压(mv)重量(g)反行程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电压(mv)二、全桥性能实验根据图2-2接线,实验方法与实验一相同,注意保持RW2的位置不动。
将实验结果填入表2-2;进行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计算。
表2 —2全桥输出电压与加负载重量值重量(g)正行程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电压(mv)重量(g)反行程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电压(mv)4£放大吐路Ri Rz Ri R」4 I际350 幻350I0K1RWJWK图2-2应变式传感器全桥实验接线图(三)电子秤实验利用全桥测量原理,通过对电路调节使电路输出的电压值为重量对应值,电压量纲(V)改为重量量纲(g)即成为一台原始的电子秤1、按实验一中2的步骤,将差动放大器调零,按图2-2全桥接线,合上主控箱电源开关,调节电桥平衡电位器Rw l,使数显表显示0.000V( 2V档)。
2、将10只砝码全部置于传感器的托盘上,调节电位器Rw2 (增益即满量程调节)使数显表显示为0.200V或一0.200V。
3、拿去托盘上的所有砝码,调节电位器Rw1 (零位调节)使数显表显示为0.000V。
4、重复2、3步骤的标定过程,一直到精确为止,把电压量纲V改为重量量纲g,就可以称重,成为一台原始的电子秤。
5、把砝码依次放在托盘上,填入下表2-3。
表2 —3电桥输出电压与加负载重量值重量(g)正行程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电压(mv)重量(g)反行程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电压(mv)Ji OK魅350 / 350 Q 1 J—»~~I I―ORiniOK五、实验注意事项:1、 不要在砝码盘上放置超过1kg 的物体,否则容易损坏传感器2、 电桥的电压为土 5V ,绝不可错接成土 15V 。
六、思考题:1、全桥测量中,当两组对边(R i 、R 3为对边)值R 相同时,即R i = R 3, R2= R 4, 而R i M R 2时,是否可以组成全桥:(1)可以(2)不可以。
2、某工程技术人员在进行材料拉力测试时在棒材上贴了两组应变片,如何利用这四片电阻应变片组成电桥,是否需要外加电阻4F图2-3 应变式传感器受拉时传感器周面展开图七、实验报告要求:1、 根据所记录的数据绘制出传感器的特性曲线。
2、 计算并比较半桥、全桥输出时的灵敏度、非线性度和迟滞误差,并从理论上加 以分析比较,得出相应的结论。
3、 分析什么因素会导致电子秤的非线性误差增大,怎么消除,若要增加输出灵敏 度,应采取哪些措施。
呂呂3 4RR实验三电容式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实验、实验目的:了解电容式传感器结构及其特点 、基本原理:利用平板电容C = & S /d 和其它结构的关系式通过相应的结构和测量电路可以选 择&、S 、d 中三个参数中,保持两个参数不变,而只改变其中一个参数,则可以有测 谷物干燥度(&变)测微小位移(变d )和测量液位(变S )等多种电容传感器。
变面 积型电容传感器中,平板结构对极距特别敏感,测量精度受到影响,而圆柱形结构受极 板径向变化的影响很小,且理论上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但实际由于边缘效应的影响, 会引起极板间的电场分布不均,导致非线性问题仍然存在,且灵敏度下降,但比变极距 型好得多。
)成为实际中最常用的结构,其中线位移单组式的电容量 C 在忽略边缘效应 时为:(1)式中I ――外圆筒与内圆柱覆盖部分的长度;◎ R ——外圆筒内半径和内圆柱外半径当两圆筒相对移动I 时,电容变化量 C 为于是,可得其静态灵敏度为:心 c 1|2 瓏(I +d) 2 瓏(I —$)1皿 4 瓏--------------------------- = ------------- / 4 =△I |_ In (% ) In (人)一 In 巴) 可见灵敏度与r2r i ,有关,「2与A 越接近,灵敏度越高,虽然内外极筒原始覆盖长度 I 与灵 敏度无关,但I 不可太小,否则边缘效应将影响到传感器的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