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二十四孝故事

合集下载

二十四孝的24个孝的故事

二十四孝的24个孝的故事

【导语】孝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有不少孝⼦的故事,其中流传甚⼴的是“⼆⼗四孝”。

下⾯是©⽆忧考⽹分享的⼆⼗四孝的24个孝的故事。

欢迎阅读参考!1.⼆⼗四孝的24个孝的故事 1.孝感动天。

远古帝王舜年轻时,⽗亲、继母和异母之弟多次想害死他,但舜仍然对⽗母孝敬,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感动了天,于是就有⼤象和⼩鸟帮他耕种,后来帝尧还把帝位让给了他。

2.戏彩娱亲。

春秋楚国的⽼莱⼦为了让⽗母开⼼,70多岁时仍然穿着五⾊彩⾐,拿着拨浪⿎戏耍,就像⼩孩⼀样。

⼀次他跌了⼀跤,怕⽗母伤⼼,就躺在地上装哭,逗得⽗母很⾼兴。

3.⿅乳奉亲。

周朝郯⼦的⽗母年⽼时想吃⿅乳,郯⼦就⾝披⿅⽪,想混到⿅群中去取得⿅乳。

不料猎⼈把他当做了真⿅,要⽤⼸箭射杀他。

他连忙解释,猎⼈才知是⼈,对他⼤加赞扬。

4.为亲负⽶。

春秋鲁国⼈仲由,年轻时家贫,⾃⼰常吃野菜,却从百⾥之外负⽶回家侍奉双亲。

后来他做了⼤官,但是⽗母死了,他经常感叹:“现在我还想为⽗母亲去负⽶,却再不能了。

” 5.啮指⼼痛。

春秋鲁国⼈曾参少年时经常到⼭⾥去打柴。

⼀天家⾥忽然有客⼈造访,母亲不知如何接待,就⽤⽛咬⾃⼰的⼿指。

曾参忽然觉得⼼疼,明⽩是母亲在召唤,便赶快回家招待客⼈。

6.芦⾐顺母。

春秋鲁国的闵损常受继母虐待。

冬天继母的亲⽣⼦的棉⾐⾥是棉花,⽽他的棉⾐⾥是芦花。

后来⽗亲发觉后要休掉妻⼦,闵损反⽽为继母求情,继母从此对他⼗分疼爱。

7.亲尝汤药。

汉⽂帝⾝为⼀国之君,对母亲⾮常孝顺。

⼀次母亲病重,汉⽂帝⽇夜守护,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好后,他都要先尝⼀尝,觉得合适才端给母亲。

8.拾葚供亲。

汉代的蔡顺⽣活岔困,每⽇拾桑葚奉养母亲。

⼀天遇到军⼠,问他为什么把红桑葚和⿊桑葚分开装他说⿊桑葚让母亲吃,⽽红桑葚⾃⼰吃。

军⼠们就送给他⽶和⽜,让他孝敬母亲。

9.为母埋⼉。

晋代郭巨家道中落但妻⼦⽣了⼀个男孩,郭巨怕养孩⼦影响供养母亲,准备将⼉⼦埋掉。

挖坑时,突然挖到⼀坛上天所赐的黄⾦,于是既可孝敬母亲,⼜可抚养⼉⼦了. 10.卖⾝葬⽗。

新二十四孝VS旧二十四孝故事(组图)

新二十四孝VS旧二十四孝故事(组图)

新二十四孝VS旧二十四孝故事(组图)录入:admin2012-8-16 人气:335新二十四孝VS旧二十四孝故事(组图)来源:南方周末摘要: 新二十四孝,新二十四孝就是想告诉大家,时代的脚步在不断向前迈进,“我们对‘孝’文化的理解,既要传承又要有创新”。

新二十四孝VS旧二十四孝故事,看一看古人是怎么对待“孝”的。

...近日,全国老龄办等发布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号召公众经常带爱人、子女回家,节假日经常与父母共度,亲自给父母做饭,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常跟父母沟通,支持单身父母再婚,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等,新二十四孝你做到了多少呢?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有传承有创新,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与旧“二十四孝”形成对比,就是想告诉大家,时代的脚步在不断向前迈进,我们对“孝”文化的理解,既要传承又要有创新。

号召社会敬老爱老助老。

节假日经常与父母共度、亲自给父母做饭、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昨日,由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

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1、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2、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3、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4、亲自给父母做饭5、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6、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7、为父母建立“关爱卡”8、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9、教父母学会上网10、经常为父母拍照11、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12、打开父母的心结13、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14、支持单身父母再婚15、定期带父母做体检16、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17、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18、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动19、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20、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21、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22、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23、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24、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

链接——旧《二十四孝图》图文详解新华网评:新“二十四孝”是一种善意提醒8月13日,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新版“24孝”行动标准,其中包含教父母学会上网,每周给父母打电话,节假日经常与父母共度等等。

二十四孝故事全集

二十四孝故事全集

一:孝感动天,虞舜唐尧时代,一个叫舜的人是瞽叟的儿子,瞽叟是个瞎眼老人,非常不讲道德,舜的母亲也爱挑拨离间,搬弄是非,他的弟弟叫象,更是骄纵凶狠,对待舜非常不好,三人多次想加害于舜!舜在这样的家庭里生活,对父母和弟弟却无丝毫怨恨之心,始终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舜尽管最后还是被赶出家门,在历山脚下耕种,由于舜孝感动天,每当他耕耘的时候,有大象来帮忙,有鸟儿来帮忙!他的德行也影响了周边无数百姓,人们都愿意与他结邻而居,舜的孝顺贤能也传到了当时的皇帝尧那里,尧通过侦查发现确有其人其事,就排了九个健壮的男子去帮助他,又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做妻子,还将皇位禅让给了他!诗颂:对对耕春象,纷纷耕草禽。

嗣尧登帝位,孝感动天下。

二:亲尝汤药,西汉文帝刘恒汉文帝刘恒没继承汉高祖刘邦的王位之前,被封为代王。

汉文帝刘恒是薄姬所生,尽管刘恒当了皇帝以后,薄太后有很多宫女服侍,但汉文帝依然如往常一样孝顺母亲!有次薄太后患重病有三年之久,汉文帝除了在朝堂处理国家大事后都是每天守在母亲身边,亲自看护,日夜不停,实在困了就在母亲的病床旁边打个盹。

每当宫女煎好药他一定先尝尝是否已经煎到位才亲自细心给母亲喂药!汉文帝刘恒的仁孝也传遍天下。

诗颂: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

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三:啮指心痛,周朝曾参周朝的时候,孔子有一个叫曾参的弟子,品德高尚,非常孝顺父母。

有次他去山中砍柴,家里来了客人,母亲在家里没有东西招待客人,但是曾参一直还没有回来。

他的母亲实在没有办法了,忽然想起一个办法,因为母子心血相通,就咬破了自己的一个手指。

曾参在山中忽然觉得心痛,担心母亲在家有事,就急忙赶回家中。

客人走后,曾参问母亲家里来了客人为什么他在山中会忽然心痛,他母亲说,我见你很久没有回来,就咬破手指,想你必定会有感觉,早点回来,帮我招待客人。

四:单衣顺母,周朝闵子骞周朝时候孔子有个弟子叫闵子骞,早年丧母,父亲又娶了一个女子生了两个弟弟。

新二十四孝内容

新二十四孝内容

新二十四孝内容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新二十四孝故事新二十四孝故事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中,都有哪些孝子和孝星,你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孟子说:“孝子之至,莫大于尊亲。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提倡孝道,不仅仅是通过行为表现出人伦道德,而且还是一种社会责任。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在全社会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仅要有强大的物质力量,而且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忘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新时期全国各地也涌现出来了很多孝子,宣传他们的事迹可以引发巨大的精神力量,可以使一些地方淡化了的孝道尽快回归并发扬光大,倡导新风尚,促进社会和谐。

《新二十四孝》收集了二十四位孝子的感人事迹。

这些孝子,是我们对近年来全国各地孝子的典型事迹进行了全面的收集、整理,经过反复的考察而推选出来的,力求具有代表性。

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工人,有农民,有干部,有学生,还有企业家……他们不分年龄,有勇于承担的中青年人,也有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有臂膀稚嫩少年,但是他们有着一样的孝道与坚持、勇气与责任、良心与真情。

他们就生活在我们周围,是我们身边的平民英雄、百姓楷模。

他们既是平凡的,而又是伟大的。

1、曹于亚:跪求捐肾侍父勤读曹于亚,女,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石永中学2007届毕业生,就读于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从小学到初中、高中,曹于亚年年被评为“优秀学生”。

2007年7月,她被共青团广安市委评为“优秀共青团员”;9月,荣获“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9月28日,被四川省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青团四川省委授予四川省首届十佳“留守学生自强之星”光荣称号。

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等媒体对她捐肾救父的感人事迹进行了报道。

2、陈立强:独身养母攀岩尝草30年来,为了给身患癌症的母亲治病,他四处拜师学医,到数百里外的深山攀悬崖、尝百草,甚至冒死自试药方,虽耗尽家财,误了婚期,至今未娶,他亦无怨无悔。

孝的故事-24孝图解

孝的故事-24孝图解

十 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 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 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 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 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 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 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 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 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 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 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 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 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二十 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 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 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 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 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 放下父亲跑掉。
十二 为母埋儿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 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 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 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 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 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 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 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 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 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十八 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 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 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 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 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 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 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 司农、司空、太尉。
十九 恣蚊饱血
四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 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 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 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 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 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 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 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 “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 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精选最新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故事

精选最新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故事

一、孝感动天原文:虞舜,瞽瞍之子。

性至孝。

父顽,母嚚,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

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诗赞: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译文:五帝之一的舜帝(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是瞽瞍老汉的儿子(瞽瞍,盲人也)。

天生就懂得大孝。

他父亲脾气古怪,继母性情变化无常,同父异母的弟弟名字叫象,非常不懂事(他们多次设诡计陷害舜,但舜毫无嫉恨,总是以德报怨)。

舜每天去历山耕田种地,干活时有大象跑来替他拉犁,小鸟飞来如他播种,是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才会有这样的景象啊。

尧帝听说舜的事迹后,让自己的九个儿子拜舜为师(在舜手下做事、学习),把自己的二个心爱的女儿同时嫁给舜为妻子,最后把天下禅让给了舜。

二、戏采娱亲原文:周老莱子,至孝。

奉二亲,极其甘脆。

行年七十,言不称老。

常著五色斑烂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诗赞: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

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闱。

译文:周朝时有个老人叫莱子,非常孝顺。

他伺候二老双亲,总是极尽所能地做可口的甘美的食物。

他的年龄马上就七十了(古稀之年,在当时是极其少见的),从来不在父母面前说老子。

他经常身穿色彩鲜艳的婴儿装,象婴儿一样在双亲身边戏昵。

有一次曾经在为老人端洗脚水时,故意假装跌倒,趴在地上,学小婴儿的哇哇哭声,逗老人开心。

三、鹿乳奉亲原文:周剡子,性至孝。

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

剡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

猎者见而欲射之。

剡子具以情告,乃免。

诗赞: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译文:周朝时有个人叫剡子,天性非常孝顺。

他的父母年纪大了,俩人的眼睛都患上了眼病,想吃野鹿的乳汁。

剡子于是穿上鹿皮做的衣服,进到深山密林里,混到鹿群当中,挤母鹿的乳汁拿回家供养双亲。

一次,猎人发现了他,以为是只失群的小鹿,便用弓箭瞄准准备射他,吓的他赶紧大喊说自己是为得到鹿乳而装扮成鹿的人,才逃过了一场大难。

新二十四孝VS旧二十四孝故事(组图)

新二十四孝VS旧二十四孝故事(组图)

---------------------------------------------------------------最新资料推荐------------------------------------------------------ 新二十四孝VS旧二十四孝故事(组图) 新二十四孝 VS 旧二十四孝故事(组图)录入:ad m in 1 9 . 6 4. 1 2 . 5 4 2 0 1 2 - 8 - 1 6 人气: 3 3 5 新二十四孝 VS 旧二十四孝故事(组图)来源:南方周末摘要: 新二十四孝,新二十四孝就是想告诉大家,时代的脚步在不断向前迈进,我们对孝文化的理解,既要传承又要有创新。

新二十四孝 VS 旧二十四孝故事,看一看古人是怎么对待孝的。

. . . 近日 , 全国老龄办等发布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 号召公众经常带爱人、子女回家, 节假日经常与父母共度, 亲自给父母做饭, 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 常跟父母沟通, 支持单身父母再婚, 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 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等, 新二十四孝你做到了多少呢? 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有传承有创新, 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与旧二十四孝形成对比, 就是想告诉大家, 时代的脚步在不断向前迈进, 我们对孝文化的理解, 既要传承又要有创新。

号召社会敬老爱老助老。

节假日经常与父母共度、亲自给父母做饭、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昨日,由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

1 / 10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 1 、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 2、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 3、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 4、亲自给父母做饭 5、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 6、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 7、为父母建立关爱卡 8、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 9、教父母学会上网1 0、经常为父母拍照 1 1 、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 1 2、打开父母的心结 1 3、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 1 4、支持单身父母再婚 1 5、定期带父母做体检 1 6、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 1 7、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 1 8、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动 1 9、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 20、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 21 、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 22、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 23、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 24、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

新二十四孝VS旧二十四孝故事(组图)

新二十四孝VS旧二十四孝故事(组图)

新二十四孝VS旧二十四孝故事(组图)录入:admin 19.64.12.54 2012-8-16 人气:335新二十四孝VS旧二十四孝故事(组图)来源:南方周末摘要: 新二十四孝,新二十四孝就是想告诉大家,时代的脚步在不断向前迈进,“我们对‘孝’文化的理解,既要传承又要有创新”。

新二十四孝VS旧二十四孝故事,看一看古人是怎么对待“孝”的。

...近日,全国老龄办等发布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号召公众经常带爱人、子女回家,节假日经常与父母共度,亲自给父母做饭,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常跟父母沟通,支持单身父母再婚,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等,新二十四孝你做到了多少呢?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有传承有创新,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与旧“二十四孝”形成对比,就是想告诉大家,时代的脚步在不断向前迈进,我们对“孝”文化的理解,既要传承又要有创新。

号召社会敬老爱老助老。

节假日经常与父母共度、亲自给父母做饭、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昨日,由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

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1、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2、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3、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4、亲自给父母做饭5、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6、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7、为父母建立“关爱卡”8、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9、教父母学会上网10、经常为父母拍照11、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12、打开父母的心结13、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14、支持单身父母再婚15、定期带父母做体检16、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17、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18、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动19、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20、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21、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22、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23、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24、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

链接——旧《二十四孝图》图文详解新华网评:新“二十四孝”是一种善意提醒8月13日,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新版“24孝”行动标准,其中包含教父母学会上网,每周给父母打电话,节假日经常与父母共度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二十四孝故事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中,都有哪些孝子和孝星,你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孟子说:“孝子之至,莫大于尊亲。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提倡孝道,不仅仅是通过行为表现出人伦道德,而且还是一种社会责任。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在全社会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仅要有强大的物质力量,而且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忘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新时期全国各地也涌现出来了很多孝子,宣传他们的事迹可以引发巨大的精神力量,可以使一些地方淡化了的孝道尽快回归并发扬光大,倡导新风尚,促进社会和谐。

《新二十四孝》收集了二十四位孝子的感人事迹。

这些孝子,是我们对近年来全国各地孝子的典型事迹进行了全面的收集、整理,经过反复的考察而推选出来的,力求具有代表性。

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工人,有农民,有干部,有学生,还有企业家……他们不分年龄,有勇于承担的中青年人,也有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有臂膀稚嫩少年,但是他们有着一样的孝道与坚持、勇气与责任、良心与真情。

他们就生活在我们周围,是我们身边的平民英雄、百姓楷模。

他们既是平凡的,而又是伟大的。

1、曹于亚:跪求捐肾侍父勤读曹于亚,女,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石永中学2007届毕业生,就读于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从小学到初中、高中,曹于亚年年被评为“优秀学生”。

2007年7月,她被共青团广安市委评为“优秀共青团员”;9月,荣获“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9月28日,被四川省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青团四川省委授予四川省首届十佳“留守学生自强之星”光荣称号。

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等媒体对她捐肾救父的感人事迹进行了报道。

2、陈立强:独身养母攀岩尝草30年来,为了给身患癌症的母亲治病,他四处拜师学医,到数百里外的深山攀悬崖、尝百草,甚至冒死自试药方,虽耗尽家财,误了婚期,至今未娶,他亦无怨无悔。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把母亲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如今,老母已77岁,但仍然精神矍铄。

他——陈立强,湖北省利川市汪营镇沙子坎村二组农民,今年已57岁,就是这个质朴得像山石一样的汉子,用攀悬崖尝百草独身侍奉母亲的行为,向当今社会展开了一幅古风犹存的行孝图。

3、戴永胜:千里寻医十年救母为了挽救身患绝症的母亲,他不辞辛苦,先后辗转了15个省、市、区,寻访了许多专家,搜集秘方150多个,阅读抗癌方面的书籍上百万字,写出了20多万字的抗癌日记;为了寻医问药,他至今已花去17万元,负债5万多元,还险些被火车夺去生命;他的故事自2004年3月10日在上海电视台播出以来,先后在南宁电视台等近百家地方媒体传播;翌年,中央电视台的《讲述》、《道德观察》和《夕阳红》三个栏目以及湖南卫视《真情》栏目、安徽卫视《家人》栏目也在积极和戴永胜联系采访事宜,同时,《文摘周刊》等多家报刊也分别进行了转摘和采访。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孝行最终“感动天地” ——2004年10月,其母经诊断结果为“癌细胞开始萎缩”,医学界为之惊呼。

他,就是戴永胜。

戴永胜,男,32岁,汉族,初中文化,山东菏泽市牡丹区李村镇和堂村农民。

2005年1月8日,他被评为全国十大“中华孝亲敬老楷模”。

4、黄来女:带父求学克难成才大学里,黄来女认为最奢侈的事情就是不看专业书、不做家务活,只是从图书馆借一本小说,挑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在风景优美的武大校园里的草坪上坐下来,悠闲地看看书、看看蓝蓝的天空。

而这样的事情,竟然一次也没有发生过。

22岁的她背负着病重的父亲在武汉大学求学。

在此期间,她的父亲黄道富6次脑溢血、脑梗阻,右肢一度瘫痪,后来又查出糖尿病、膀胱癌。

黄来女一边上课,一边做家教勤工俭学挣钱给父亲治病,维持生计。

当所有苦难向她压来的时候,她微笑着用单薄的肩膀撑起一片天。

黄来女,广西北海市合浦县人,武大计算机学院2003级的学生,后来又考上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研究生。

在校期间先后被授予武汉大学“社会活动积极分子”、“优秀团员”、“武汉大学自强不息优秀大学生”、湖北省大学生“文华科技”品学奖、“湖北省自强不息优秀大学生”等荣誉称号。

2007年荣获“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

5、李世同:创办协会服务众老几年来,他深入到50多个行政村调查,调查资料10多公斤,积累文字材料20多万字。

他写调查报告,总结出农村老人生活困难的七大类问题。

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敬老孝老活动:发起敬老孝老志愿者活动,探索出敬老孝老法制教育报告会、敬老孝老思想文化教育下乡村等六种主要活动形式。

他将敬老孝老当成一项艰巨的事业,由他发起组织的志愿者协会发展到了北京、天津、安徽、湖北、四川、新疆、甘肃等10多个省(区)、市,敬老孝老志愿者会员近3000人。

他就是河南省杞县政协副主席、开封市人大代表——李世同,他被人们称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使者;敬老孝老的楷模;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典范;农村老人把他称为“爱心功臣、老年人的贴心人”。

曾被评为河南省十大敬老楷模、2004年全国十大“中华孝亲敬老楷模”。

6、林秀贞:尊老帮残扶贫助学她三十年如一日,义务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用热血和汗水为他们抹出一道祥和温馨的晚霞;她率先创办个体企业,为8名残疾人安排了就业岗位;她热心乡村公益事业,先后出资4万余元帮助乡村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资助14名贫困家庭子女步入大学,还积极为村里修路、打机井、文化娱乐队伍建设等公益事业捐资出力……她就是党的好女儿林秀贞。

林秀贞,女,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农民。

她尊老帮残、扶贫助学的义举感人至深,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好家庭”、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感动河北十大人物”、衡水市优秀共产党员、衡水市“双十佳”文明市民标兵、衡水市十星级文明家庭“标兵户”等荣誉称号,2007年荣获“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

7、刘芳艳:爱救病父学携盲母家庭的不幸摧不垮意志,经济的贫困阻不断求学的路。

面对生活的艰辛,自强不息的她默默地用爱心、孝心、责任心挑起了边求学边照顾母亲的重担,走出了一条携母打工求学的希望之路,演绎出一段平凡女孩感人的故事。

她就是“孝顺好女儿”刘芳艳。

刘芳艳,女,宁夏隆德县城郊乡下沟村人,现为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化工学院2004级计算机绘图专业学生。

刘芳艳母亲自小双目失明,14岁时,父亲因患食道癌病故。

不久,哥哥外出打工,几年毫无音讯,家庭重担一下子全落在这个年幼的女孩身上,她边读书边照顾母亲。

2003年,她考入荆门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因缺钱和母亲无人照顾,她休学一年,带着母亲到天津打工,后又携母返校继续完成学业。

2006年,荆门市妇联授予她“孝顺好女儿”称号,共青团湖北省委、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学联授予“全省自立自强优秀大学生”称号;2007年,她荣获“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提名奖。

8、刘青枝:撑起四家顾养八老刘青枝,一个极其普通的名字,一位无比瘦弱的女人。

20年来她操持过四个家庭,独自赡养了八位老人。

20年!20年是时间的流逝,20年是空间的变迁,20年是刘青枝不变的勤劳、质朴与坚韧,20年是刘青枝不变的善良、孝道与坚持。

她是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周巷镇云华村的一名普通农村妇女,曾以全市得票数第一被评为孝感市第二届“十大孝子”;后又以全省得票数第一被评为湖北省首届“荆楚十大敬老好儿女”。

孝感市民间文化协会主席李守义说:“刘青枝的孝心、孝行值得每个人学习,这是对千百年来中国传统家庭美德的最好阐释,即一颗善良感恩的心,一份孝亲敬老的爱!”9、刘霆:少躬背母爱心传递19岁本应该是一个无忧无虑、绚丽多姿的年龄,19岁本应该是一个享受家庭温暖和学校乐趣的年龄,而他却用自己全部的爱和希望承担起另一种责任:照顾患尿毒症母亲,勇敢地与死神“抢”母亲。

瘦小的个子,一张清秀腼腆的面庞,一副黑边眼镜,简单的牛仔裤和毛衣装扮……他就是刘霆——浙江林学院艺术设计专业05级的学生。

刘霆被评为2005年度“浙江教育十大新闻人物”,他还被评为2006年度十大“中华孝亲敬老楷模”、2006年“浙江十大农村新闻人物”、2006年度“浙江十大孝心好儿女”、2007年“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

10、刘一祯:艺坛乖女歌传亲情“孝敬父母啊,孝心胜过那最美的祝福,孝敬父母啊,孝心就是那最好的反哺,有空就陪父母走一走啊转一转,陪父母逛一逛街啊陪父母散散步……”这首歌在中央电视台2007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响起,女歌手那温暖的声音感动了很多人。

她就是空政歌舞团独唱演员、全国十大新人歌手、全国敬老爱老宣传大使刘一祯。

2006年,刘一祯被评为首届“中国演艺界十大孝星”。

绿色军营培养了她优秀的品质,她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用心唱响孝老之歌。

11、欧阳名有:终养九老甘当“蠢”子44年来,在苦水中成长、靠乡亲们的接济和帮助成人,秉承了中国农民勤劳、苦干和简朴之传统;44年来,家庭并不富有的他,贴工7000多个,贴粮8000多公斤,贴钱2.46万多元,照顾和赡养了9位亲友长辈,并为其中的8位老人养老送终;44年来,面对旁人的奚落和不解:“这些人又不是你的亲爹亲娘,何必买个老子瞎操心,去当个蠢子?”他只是憨厚一笑:“钱是身外之物,这样的蠢子我甘心当。

”44年如一日的行孝之路,回荡着一曲催人泪下的敬老乐章。

他,就是欧阳名友。

欧阳名友,男,71岁,中共党员,湖南省宁远县中和镇新开村农民。

他在2005年,被湖南省老龄委、省委宣传部、省民政厅评为湖南省十大孝星之一。

随后,被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和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授予“中华孝亲敬老楷模”的光荣称号。

12、任霞:悉护瘫老扶幼立业她,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从小深受父母疼爱、衣食无忧,并受到良好的教育;她,冲破种种阻力,不远万里婚嫁到农家;她,十余年如一日,与丈夫一起含辛茹苦承担着照顾两位瘫痪老人、抚养四个内弟、三个侄儿的重担而毫无怨言。

她,就是湖南妹子任霞。

任霞,女,31岁,汉族,高中文化,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昌城村农民。

2006年,她获得全国“中华孝亲敬老之星”奖。

2007年8月,在中共中央文明办举办的“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的评比中,任霞再次入围。

13、粟玉萍:廿四孤寡卅载义养在广西阳朔县福利镇,流传着这样一段地方戏《莲花落》剧词:“行孝子媳平平是,再讲敬老这一行,街上有个玉萍女,敬老事迹数不完,洗澡梳头不嫌烦,买柴挑水经常做……老人个个眯眯笑,玉萍真比闺女强!”戏词中称赞的“玉萍女”就是粟玉萍。

近30年来她不仅在家尽心侍奉婆婆,更是以一颗博爱、善良的心,如对待亲生父母一般先后照顾周围非亲非故的24位孤寡老人。

粟玉萍,广西阳朔县福利镇福利居委会党支部副书记、居委会副主任。

1997年,她被授予“全国敬老好儿女金榜奖”;2003年,粟玉萍的家庭被评为第四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2004年,她又被授予“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的称号;2007年荣获“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提名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