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6.2 生产量和生物量导学案 浙科版必修3.DOC
浙科版必修三6.2《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word教案

浙科版必修三6.2《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word教案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教学目标1、叙述生产量和生物量2、比较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教学重、难点1、认知总初级生产量、天量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之间的关系2、学会分析、排序有关的生物量教学过程:初级生产量:在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
单位:g/(m2?a)或j/(m2?a)gp=np+rgp:总初级生产量np:天量初级生产量r:植物体温消耗量(无机-体温)生物量积累生长次级生产量积累吃进的收获的可利用的净初级生产量总初级生产量同化的繁殖呼吸不可利用的未收获的吃剩的粪便呼吸(光合)生物量: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
单位:g/m2或j/m2gp-r=np减少增加维持不变影响初级生产量的因素有:光、温度、水、co2、矿质营养等相同生态系统天量初级生产量比较生态系统热带雨林北方针叶林温带草原苔原天量初级生产量(np)2000g/(m2?800g/(m2?a)a)分析探讨:500g/(m2?140g/(m2?a)a)1、热带雨林与北方针叶林np相同的主要环境管制因素就是热带雨林北方针叶林不同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量比较生态系统热带雨林北方针叶林800g/(m2?a)分析讨论:1、热带雨林与北方针叶林np相同的主要环境管制因素就是温度2、北方针叶林和温带草原主要环境限制因素是温带草原相同生态系统天量初级生产量比较生态系统热带雨林北方针叶林温带草原苔原温带草原苔原天量初级生产量(np)2000g/(m2?a)500g/(m2?a)140g/(m2?a)天量初级生产量(np)2000g/(m2?a)800g/(m2?a)500g/(m2?140g/(m2?a)a)分析探讨:1、热带雨林与北方针叶林np不同的主要环境限制因素是温度2、北方针叶林和温带草原主要环境管制因素就是雨量(水)海洋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资料:海洋面积最然比陆地大一倍,海洋的初级生产量之和(55.3×1012kg×a-1)是陆地初级生产量(107.1×1012kg×a-1)的1/2。
高中生物6-1,6-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名师制作优质课件(浙科版必修3)

课堂互动探究
热点考向示例
随堂达标检测
食物链和生物放大
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通过一系列的_______ 取食和 被取食 关系,不断传递着_______ 生产者 所固定的能量,这种 _______ 单方向 的营养关系叫食物链。捕食食物链是以_________ 活的动植 _______ 物 为起点的;腐食食物链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死亡生物或现成有机物 为 腐食食物链 为主,而海洋 起点的。陆地生态系统通常以___________ 捕食食物链为主。 生态系统则以___________ 2. 生物放大:食物链不仅是_____ 能量 流动和_____ 物质 移动的通道, 而且也是杀虫剂和各种有害物质___________ 移动和浓缩 的通道。化 食物链 逐级积累和浓缩,在生 学杀虫剂和有害物质通过_______ 富集 ,导致危害的现象就叫生物放大。 物体内高度_____
课堂互动探究
热点考向示例
随堂达标检测
[思维激活2] 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时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提示 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
食的动物。中间若有任何脱节都不算完整的食物链。 ②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 级。 ③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概念 上的重合,如竞争、捕食。 ④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大量减少时,对 另一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的食物链分析结果不同时,应
环境。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提醒 (1)生态系统有大有小,大的生态系统如整个海 洋、陆地。其他的诸如一片森林、一片草原、一条河流,
甚至一块农田、一个池塘都可看做是一个生态系统。
高中生物浙科版高二必修三教学案:第六章_第一、二节_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_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第一、二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1.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环境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
生态系统通常由无机物、有机物、气候、能源、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七大成分组成。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基本功能。
2.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通过取食和被取食而建立起的营养关系称为食物链,它不仅是能量流动和物质移动通道,而且也是有害物质和杀虫剂移动和浓缩的通道,有害物质和杀虫剂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在生物体内高度富集,导致危害的现象称为生物放大。
3.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越容易发生波动和毁灭。
4.生态金字塔中,能量金字塔绝不会是倒的,而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可能有倒的。
5.初级生产量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或所固定的能量。
总初级生产量(GP)=净初级生产量(NP)+植物呼吸量(R)。
陆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大小为:热带雨林>北方针叶林>温带草原>苔原。
6.生物量是指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
次级生产量是在生态系统中第二次有机物质的生产量。
对应学生用书P59食物链和生物放大1.生态系统概念[判断](1)生态系统包括所有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 × )(2)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 × )(3)生态系统基本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 √ )2.食物链(1)概念:在生态系统的各生物之间,通过一系列的取食和被取食关系,不断传递着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这种单方向的营养关系叫食物链。
由于能量每次传递都会损失掉一大半,所以食物链通常只有四五个环节。
(2)类型:①捕食食物链:一般指以活的植物为起点的食物链。
②腐食食物链:是以死亡生物或现成有机物为起点的生物链。
陆地生态系统通常以腐食食物链为主,而海洋生态系统则以捕食食物链为主。
3.生物放大化学杀虫剂和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在生物体内高度富集,导致危害的现象就叫生物放大。
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六章 生态系统 第二节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六章生态系统第二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学习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量、生物量、次级生产量。
2.重视核心概念,准确厘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3.提高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比较分析的能力,并体会合作学习的集思广益。
【核心概念】初级生产量(总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呼吸量、生物量、次级生产量一、旧识回顾1、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2、生物量金字塔二、自学导引1.什么叫初级生产量?单位是什么?2.什么是生物量?单位是什么?3.什么叫次级生产量?单位是什么?4.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与生物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1)用字母表示总初级生产量与净初级生产量之间的关系。
(2)净初级生产量和生物量的关系a.NP>0时,生物量b.NP=0时,生物量c.NP<0量,生物量三、深入探究(一)初级生产量思考与讨论:1.从光合作用的角度分析,影响净初级生产量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净初级生产量?2.陆地生态系统的NP由热带林向温带林、北方针叶林、温带草原、苔原依次减少,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3.在水体生态系统中,由河口湾向大陆架到大洋区,单位面积净初级生产量有降低的明显趋势,为什么?(二)生物量思考:生物量和生产量的区别。
(三)次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的生产过程图根据次级生产量的生产过程图,思考并讨论分析:1.猪是杂食动物,但养殖的时候一般喂以菜叶、玉米、黑麦草而不饲喂鱼、蛋、肉等,这是为什么?试从生态学的角度解释。
2.现在已经造成生态危害的水葫芦上世纪50、60年代-80年代曾作为优质饲料在全国推广,你能试着从以上图解找出可能的原因吗?后来人们却弃之如敝履,不再将其作为猪饲料,又是基于什么原因呢?3.有没有方法让食源同化到猪体内的能量更多一些?从下面的这篇科技论文里找找看。
除了这个方法,你还能发散你的思维,想出一些可行的点子呢?4.养殖户或养殖场对养殖的生猪往往还会有“小挑花”的小手术。
【精品课件】6.2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课件(浙科版必修3)

本 小。
专
题 ③海洋生态系统中海平面 200 m 以下即无光照,故海洋面积
栏
目 虽比陆地大许多,但其净初级生产量却只有陆地的一半。(海
开 关
洋每年为 55.5×1012 kg,陆地每年为 109.1×1012 kg)。
3.生物量
(1)生物量内涵:生物量实际上就是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 刻前的积累量,生物量(干重)的单位通常是用 g/m2 或 J/m2 表
开 关
海洋生态系统:珊2 0瑚00礁g和/m藻2·床a >1 800河g口/m2·a>
360大g陆/m架2·a>12开7阔g/大m洋2·a
学习·探究区
第19课时
【活学活用】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C )
A.初级生产量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
质或所固定的能量
组成成分
生物种类
生产者
水稻、杂草、浮游植物等
本
专
田螺、泥鳅、黄鳝、青蛙、浮游动物、昆虫、
题
消费者
栏
鱼、鸟类等
目
开
①②关③来自④(1)请补充完整调查表:① 分解者,② 多种微生物,③非生物 的物质和能量 ,④ 阳光、水、土壤等。
知识·储备区
第19课时
(2)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主体是 水稻 。农民抑制其他生 产者数量的方法是 人工除杂草或喷洒除草剂抑制杂草 生长 。
会有生态系统。
学习·探究区
第19课时
2.净初级生产量
(1)净初级生产量、总初级生产量和呼吸的关系:在初级生
产量中,有一部分是被植物的呼吸(R)消耗掉了,剩下的才用
于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这就是净初级生产量(NP),而把包括呼
高二生物浙科版必修3课时作业:6.2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高二生物浙科版必修3课时作业:6.2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6.2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6.3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目标导航 1.概述生态系统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2.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过程和特点。
3.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其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一、生态系统的生产量和生物量1.初级生产量是指____________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____________或所固定的________,叫初级生产量。
2.初级生产量减去植物________消耗量,叫净初级生产量。
3.生物量:实际上就是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________。
4.次级生产量:靠动物吃________、吃其他动物和吃一切现成的有机物质而____________的物质。
这类生产在生态系统中是第二次的有机物质生产,所以叫次级生产量。
二、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递效率一般只有约________,能量最终都以______的形式耗散到周围空间中去。
2.特点:________流动,逐级________。
三、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1.物质循环是在一个______________的循环圈中周而复始、____________的,参与循环的物质数量恒定,而且可以得到________利用。
2.水的全球循环水在地球表面和大气圈之间主要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实现循环。
水循环影响着各类____________在地球表面的分布。
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通过____________送回大气圈。
3.碳的全球循环大气圈中的碳经过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进入生物群落,再经过动植物的____________和微生物的____________又回到大气圈。
海洋的含碳量是大气圈含碳量的50倍,二氧化碳在大气圈和水圈的界面上通过____________而互相交换着。
高中生物第六章生态系统6.2生产量和生物量导学案1无答案浙科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六章生态系统6.2生产量和生物量导学案1无答案浙科版必修36、2生产量和生物量一、目标导航基本要求发展要求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和生物量。
说明2、知识网络三、导学过程初级生产量:在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
单位:g/(m2 •a)或J/(m2 • a)GP=NP+RGP:总初级生产量NP:净初级生产量R:植物呼吸消耗量(光合-呼吸)(光合)生物量: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
单位:g/m2 或J/m2 GP-R=NP增加减少不变影响初级生产量的因素有:光、温度、水、CO2、矿质营养等不同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量比较生态系统热带雨林北方针叶林温带草原苔原净初级生产量(NP)2000 g/(m2 •a)800 g/(m2 • a)500 g/(m2 • a)140 g/(m2 • a)分析讨论:1、热带雨林与北方针叶林NP不同的主要环境限制因素是热带雨林北方针叶林不同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量比较生态系统热带雨林北方针叶林温带草原苔原净初级生产量(NP)2000 g/(m2 •a)800 g/(m2 • a)500 g/(m2 • a)140 g/(m2 • a)分析讨论:1、热带雨林与北方针叶林NP不同的主要环境限制因素是温度2、北方针叶林和温带草原主要环境限制因素是温带草原不同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量比较生态系统热带雨林北方针叶林温带草原苔原净初级生产量(NP)2000 g/(m2 • a)800 g/(m2 •a)500 g/(m2 • a)140 g/(m2 • a)分析讨论:1、热带雨林与北方针叶林NP不同的主要环境限制因素是温度2、北方针叶林和温带草原主要环境限制因素是雨量(水)海洋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资料:海洋面积最然比陆地大一倍,海洋的初级生产量之和(55、31012kga-1)是陆地初级生产量(107、11012kga-1)的1/2。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浙科版必修3 稳态与环境教案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1. 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所生成的生物质量或生物化学能量的总数,通常分为初级生产力和总生产力两种。
1.1 初级生产力初级生产力是指由光合作用制造出的化学能量,通常采用光合有效能量(即生物体内实际有效利用的光合作用能量)来衡量,单位是克每平方米每年。
初级生产力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生产力,其大小受生物群落中植物数量、种类、年龄、生命周期等因素的影响。
1.2 总生产力总生产力是指在初级生产力之上,加上由异养生物消耗后剩余的部分,通常采用总生物量或总化学能量来衡量。
总生产力是生态系统中实际生产力的总和,同时也受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影响。
2. 生物量生物量是指生态系统中存活的生物体重或体积的总和,通常也分为初级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两种。
2.1 初级生物量初级生物量是指生态系统中植物或原生生物量的总和,单位是克每平方米或立方米。
初级生物量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生物量,其大小受生态因子的影响。
2.2 总生物量总生物量是指初级生物量之上,加上其他生物如动物、真菌等的生物量。
总生物量是生态系统中最终的生物量,同时也受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影响。
3. 稳态与环境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生物量与环境的稳定性有着密切的联系。
稳态是指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状态的能力,而环境则是影响稳态的最主要因素。
要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必须保持环境的相对稳定。
环境中营养成分、水分、气候、光照等因素都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产力、生物量产生影响。
因此,在生态环境保护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采取合理的措施来维持生态环境的相对稳定以保障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4. 总结生态系统中的生产力和生物量是衡量生态系统生态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参数。
初级生产力和初级生物量是最基本的生产力和生物量,而总生产力和总生物量则综合了生态系统中各种生态因子的影响。
为了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 6.2 生产量和生物量导学案浙科版必
修3.DOC
6、2生产量和生物量导学案1
一、目标导航基本要求发展要求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和生物量。
说明
2、知识网络
三、导学过程初级生产量:在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
单位:g/(m2 •a)或J/(m2 • a)GP=NP+RGP:总初级生产量NP:净初级生产量R:植物呼吸消耗量(光合-呼吸)(光合)生物量: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
单位:g/m2 或J/m2 GP-R=NP增加减少不变影响初级生产量的因素有:光、温度、水、CO
2、矿质营养等不同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量比较生态系统热带雨林北方针叶林温带草原苔原净初级生产量(NP)2000 g/(m2 •
a)800 g/(m2 • a)500 g/(m2 • a)140 g/(m2 • a)分析讨论:
1、热带雨林与北方针叶林NP不同的主要环境限制因素是热带雨林北方针叶林不同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量比较生态系统热带雨林北方针叶林温带草原苔原净初级生产量(NP)2000 g/(m2 •a)800 g/(m2 • a)500 g/(m2 • a)140 g/(m2 • a)分析讨论:
1、热带雨林与北方针叶林NP不同的主要环境限制因素是温度
2、北方针叶林和温带草原主要环境限制因素是温带草原不同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量比较生态系统热带雨林北方针叶林温带草原苔原净初级生产量(NP)2000 g/(m2 • a)800 g/(m2 •
a)500 g/(m2 • a)140 g/(m2 • a)分析讨论:
1、热带雨林与北方针叶林NP不同的主要环境限制因素是温度
2、北方针叶林和温带草原主要环境限制因素是雨量(水)海洋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资料:海洋面积最然比陆地大一倍,海洋的初级生产量之和(
55、31012kga-1)是陆地初级生产量(107、11012kga-1)的1/2。
为什么?但海洋次级生产量却相当于陆地次级生产量的三倍多。
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四、依据考点,归纳总结
1、生产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或某个种群所生产的有机体的总量。
含有速率的意思,与生物量不同生物量不含有速率之意,生物量指生态系统某一时刻单位面积有机体的总量,没有速率之意。
在农业上讲的(生)产量一般指经济意义大的那一部分收获物的量,如稻粒、麦粒、瓜果等的量,不包括秸秆等。
在栽培研究中,经常要计算包括有经济价值部分在内的全部有机体的量,这时被称为“生物学产量”。
在生态学上用来表
示生产力的指标有:“生物量”和“生产量”两个概念。
如在池塘中每立方米中现有1kg鱼,就是指的现存量(或生物量);如果说每立方米水体每年产鱼10kg,指的是生产量。
生态系统生产力高(单位时间内生产量大)不等于现存量或生物量大。
反之亦真。
因为有些寿命短、周转快的种类可能在计算的时间阶段以内就消失了。
如果这些消失了的生物量可计算的话,生产量(P)应是在该统计阶段终了和开始时现存生物量的差(△B)与消失量(E)之和,即P=△B+E 。
2、某一时间单位面积或体积栖息地内所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生物种,或所含一个生物群落中所有生物种的总个数或总干重(包括生物体内所存食物的重量)。
生物量(干重)的单位通常是用g/㎡或J/㎡表示。
某一时限任意空间所含生物体的总量,量的值用重量或能量来表示。
用于种群和群落。
用鲜重或干重衡量时,规定用B表示;用能量衡量时,则用QB(也称活体能量,)表示。
五、布置作业
1、合理密植是我国传统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方法。
科学家对三种作物的产量和种植密度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到如下结果。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作物在不同密度下收获的产量属于次级生产量
B、萝卜种植的适宜密度为6左右
C、提高氮元素供应量可不断增加玉米的种植密度
D、密度大于4时欧防风草根的总产量和生长不受密度影响
2、在夏季测量某温带落叶林中的一个淡水池塘的净初级生产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中随水深增加,净初级生产量下降,可能原因是光照强度下降
B、若该池塘生态系统长期处于C 点所示的状态,则可处于稳定状态
C、净初级生产量用于植物的生长繁殖,A 处的植物长势最好
D、生产者的生物量就是净初级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
3、下表是人工饲养的肉用太白鸡生长过程中体重的变化情况,据表分析正确的是()周龄123…9…171819体重
(g)5792138...610...123112531255周增重(g)243546...92 (57222)
A、每周体重测量值即为生物量
B、周增重可反映周次级生产量的变化
C、饲养周期内净增的有机物总量与呼吸量之和即为次级生产量
D、生物量一直在增加,尽量延长饲养时间可提高效益
4、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该生态系统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则AB间传递效率为10%
B、该食物网有5条食物链组成,生态系统可通过反馈调节使某条食物链中的某种动物数量保持动态平衡
C、该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量为图中
B、
C、E体内积累的有机物总和
D、若该生态系统为海洋生态系统则其初级生产量和次级生产量均大于陆地生态系统参考答案:
1、B
2、B
3、B
4、B六、课后反思同学们,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存在哪些疑问,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以便及时总结、弥补知识缺漏。
收获内容疑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