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上海市第十四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卷

合集下载

2000年上海市第十四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卷

2000年上海市第十四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卷

2000年上海市第十四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卷(兼区县物理竞赛试卷)说明:本试卷共有46题单项选择题,第1至40题每题3分,第41题至46题每题5分。

全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1.在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因为( )(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

(B)双耳效应。

(C)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造成的。

(D)电光的传播速度比雷声的传播速度大。

2.某段铁路有长度L的铁轨一根一根地铺设,一列火车匀速前进,车内一乘客欲测出火车运行的速度,他测得火车经铁轨接缝时连续发生N次振动的时间间隔为t,则计算车速v的关系式应是( )(A)v=L/t。

(B)v=NL/t。

(C)v=(N-1)L/t。

(D)v=(N+1)L/t。

3.鸡尾酒是由几种不同颜色的酒调配而成的。

经调配后不同颜色的酒界面分明,这是由于不同颜色的酒有( )(A)不同质量。

(B)不同体积。

(C)不同温度。

(D)不同密度。

4.白炽灯泡的灯丝常制成螺旋状,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 )(A)便于灯丝散热,防止灯丝熔断。

(B)尽量减少灯丝的电阻。

(C)减少灯丝散热,提高灯丝的温度。

(D)减少灯丝在高温时的升华。

5.设想从某一天起,地球的引力减小一半,那么对于漂浮在水面上的船来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船受到的重力将减小,船的吃水深度仍不变。

(B)船受到的重力将减小,船的吃水深度也减小。

(C)船受到的重力将不变,船的吃水深度也不变。

(D)船受到的重力将不变,船的吃水深度将减小。

6.天空中运行的宇宙飞船机舱内的物体处于失重状况,下列仪器仍能有效使用的是( )(A)天平。

(B)温度计。

(C)水银气压计。

(D)杆秤。

7.如图1所示,密度均匀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上,现沿虚线将下部分截去,则剩下的部分将( )(A)上浮一些。

(B)静止不动。

(C)下沉一些。

(D)无法确定。

8.为了研究压强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现有下列实验器材,其中一组可图1 以达到实验目的是( )(1)弹簧秤。

上海市历年初中物理竞赛试题汇编:专题01 声音(附答案)

上海市历年初中物理竞赛试题汇编:专题01 声音(附答案)

近年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试题汇编:声音一、单项选择题1、(2014年上海大同杯复赛)往热水瓶里灌水,热水瓶在被灌满的过程中,从热水瓶口发出声音的音调()A.越来越高B.越来越低C.始终不变D.忽高忽低2、(2014年上海大同杯初赛)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是()A.声音的音调B.声音的响度C.声音的音色D.传播声音的物质3、(2012年上海大同杯复赛)“达人秀”中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A.音色音调B.音色响度C.音调响度D.音色音调响度4、(2011年上海大同杯复赛)磁带录放机可高速播放正常录制的声音,在高速播放时最有可能听不到的声音是正常录音时()A.音调较低的声音B.音调较高的声音C.响度较小的声音D.响度较大的声音5、(2010年上海大同杯复赛)蝴蝶飞行时能产生每秒振动5~6次的声波,蜜蜂飞行时能产生每秒振动300~400次的声波.假如你的眼睛被蒙上,那么有蝴蝶和蜜蜂分别从你头顶附近飞过,则()A.蝴蝶、蜜蜂飞过时,都能被发觉B.蝴蝶、蜜蜂飞过时,都不能被发觉C.蝴蝶飞过时能被发觉,蜜蜂飞过时不能被发觉D.蜜蜂飞过时能被发觉,蝴蝶飞过时不能被发觉6、(2010年上海大同杯复赛)大雪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其主要原因是()A.大雪后,气温降低,人的听觉变迟钝B.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C.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D.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7、(2009年上海大同杯初赛)在汽车、摩托车发动机的排气管上附加消声器,目的是减弱噪声.减弱噪声的位置在()A.排气管上B.空气中C.入耳处D.发动机上8、(2009年上海大同杯初赛)医生给病人看病时常使用听诊器,因为听诊器能()A.增大振动的振幅,使响度增大B.增大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C.集中声音的能量,使传入人耳的声音更响D.减小医生和患者的距离,使传人人耳的声音更响9、(2008年上海大同杯初赛)为地面某处发生一次爆炸,由于爆炸地点的上空有面积较大的浓云层,距离爆炸地点3千米处的某人先后听到两次爆炸声,时间相差6秒.则可以估算出云层下表面距离地面的高度为(假设空气中的声速为13千米/秒)则这一密云层的高度为()A.1.5千米B.2.0千米C.2.5千米D.3.9千米10、(2006年上海大同杯复赛)有经验的养蜂人根据蜜蜂的嗡嗡声就可以知道它们是否采到了蜜.这是由于蜜蜂在带蜜和不带蜜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会有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A.响度B.音调C.音色D.传播的方向11、(2005年上海大同杯初赛)距离爆炸点6千米处的某人,先后两次听到爆炸的声音,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声波经水平直线传播而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经过空中云层反射而来的.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两次听到的爆炸声间隔时间为11.7秒,则云层高度约为()A.4千米B.6千米C.8千米D.10千米12、(2002年上海大同杯初赛)甲、乙两人站在一堵光滑的墙壁前,两人之间相距102米,且距离墙壁均为68米,如图所示,甲开了一枪后,乙先后听到两声枪响的时间间隔为()(已知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A.0.1秒B.0.2秒C.0.38秒D.0.4秒13、(2000年上海大同杯初赛)在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因为()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B.双耳效应C.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造成的D.电光的传播速度比雷声的传播速度大。

2000年上海市第十四届初中物理竞赛2008年复赛

2000年上海市第十四届初中物理竞赛2008年复赛

二十二届初中物理竞赛复赛试卷2008说明:1.本试卷共有五大题,答题时间为120分钟,试题满分为150分。

2.答案及解答过程均写在答卷纸上。

其中第一、第二大题只要写出答案,不写解答过程;第三至第五大题按题型要求写出完整的解答过程。

解答过程中可以使用计算器。

3.考试完毕只交答卷纸,试卷可以带回。

4.本试卷中常数g 取10 N/kg ,水的比热容4.2⨯103 J/kg ︒C ,水的密度1.0⨯103 kg/m 3,冰的密度0.9⨯103 kg/m 3。

一、选择题(以下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32分) 1.根据你的日常生活经验,你认为雪的密度 ( )(A )大于103 kg/m 3 (B )小于103 kg/m 3 (C )等于103 kg/m 3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2.彩色电视荧光屏上呈现各种颜色,都是由3种基本色光合成的,这3种基本色光是()(A )红、橙、黄 (B )黄、绿、蓝 (C )橙、靛、紫(D )绿、红、蓝3.如图所示,斜面上质量为m 的物体受到方向沿斜面向上、大小为7 N 的力F 作用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则关于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 (B )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下 (C )大小不可能大于7 N (D )大小可能等于7 N4.如果不考虑散热的影响,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实线a 所示,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A )a(B )b(C )c(D )d5.在大楼电梯的箱顶上用绳悬挂一个物体,电梯静止时剪断悬绳,物体下落至电梯底板所需时间为t 1,电梯在匀速下降过程中,剪断悬绳,物体下落至电梯底板所需时间为t 2,则() (A )t 1大于t 2 (B )t 1小于t 2 (C )t 1等于t 2(D )无法判断6.白炽灯泡用旧后,灯丝容易在最细处熔断。

这是因为旧白炽灯在工作时,灯丝最细处() (A )通过的电流最大 (B )发热的功率最大 (C )通过的电量最大(D )电阻率最大7.如图a 所示,在一个电阻均匀的金属圆环上有两A 、B 、C 、D 四点。

上海市第十四届高二物理竞赛(初赛)

上海市第十四届高二物理竞赛(初赛)

上海市第十四届高二物理竞赛(初赛)说明:1.本卷满分100分,答卷时间90分钟。

2.本卷的解答结果写在答卷纸上。

3.本卷中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如图所示,AB 为一个斜面,ACD 由两个斜面连接而成。

物体从最高点A 由静止开始下滑,第一次经AB 滑到底端时间为t 1;第二次经ACD 滑到底端时间为t 2,不计摩擦阻力。

已知AC +CD =AB ,在各斜面的等高处物体的速率相等,则()2.台球以速度v 0与球桌边框成α角撞击O 点,反弹后速度为v 1,方向与球桌边框夹角仍为α,如图所示。

如果v 1<v 0,OB 垂直于桌边,则下列关于桌边对小球的作用力方向的判断中准确的是:( )(A )可能是OA 方向 (B )可能是OB 方向 (C )可能是OC 方向 (D )可能是OD 方向3.无级变速是在变速范围内任意连续地变换速度,性能优于传统的档位变速器。

很多种高档汽车都应用了无级变速。

如图所示是截锥式无级变速模型示意图,两个锥轮中间有一个滚轮,主动轮、滚轮、从动轮之间靠着彼此之间的摩擦力带动。

当位于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的滚轮从左向右移动时从动轮转速降低,滚轮从右向左移动时从动轮转速增加。

当滚轮位于主动轮直径D 1,从动轮直径D 2的位置上时,则主动轮转速n 1,从动轮转速n 2之间的关系是( )(A )n 2=n 1D 2D 1 (B )n 2=n 1D 1D 2(C )n 2=n 1D 1D 2 (D )n 2=n 1D 12D 224.在一根软铁棒上绕有一组线圈(电阻不能忽略),a 、c 是线圈的两端,b 为中心抽头,把a 端和b 抽头分别接到两条平行金属导轨上,导轨间有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导轨所在平面并指向纸内,如图所示,金属棒PQ 在外力作用下以图示位置为平衡位置左右做简谐运动,运动过程中保持与导轨垂直,且两端与导轨始终接触良好,则在下面的过程中a 、c 点的电势都比b 点的电势高的是( )(A )PQ 从平衡位置向左边运动的过程中 (B )PQ 从左边向平衡位置运动的过程中 (C )PQ 从平衡位置向右边运动的过程中 (D )PQ 从右边向平衡位置运动的过程中5.在静止的电梯里放一桶水,把一个轻弹簧的一端连在桶底,另一端连接在浸没在水中的质量为m 的软木塞,如图所示。

2001----2014年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大同杯)初赛试题详解网络整理

2001----2014年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大同杯)初赛试题详解网络整理

2001年上海市第十五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卷参考解答2001年上海市第十五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卷参考解答1.甲、乙两人分别在并列的两个升降机中,各自以自己为参照物,甲看见乙在上升,楼房也在上升,乙看见楼房在上升。

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他们各自运动的状态是( )(A)甲在上升,乙在下降。

(B)甲、乙都在下降,但乙比甲快。

(C)甲、乙都在下降,但甲比乙快。

(D)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对。

【C】甲和乙都看见楼房在上升,说明甲和乙都在下降;甲看见乙在上升,则甲相对乙在下降,说明甲下降速度比乙快。

2.甲、乙两地相距100千米,一辆汽车以4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此时,恰好有一辆汽车从乙地开出向甲地进发,且以后每隔15分钟乙地均有一辆车发出,车速都是20千米/小时,则从甲地发出的那辆车一路可遇到从乙地发出汽车共( )(A)15辆。

(B)10辆。

(C)8辆。

(D)无法确定。

【B】汽车以4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需要的时间为t=100/40=2.5h,在这段时间内,乙处发出的车均与该车相遇,2.5h共有10个15分钟,故10辆3.重约3牛的物体可能是( )(A)一枚1元硬币。

(B)一本练习本。

(C)一只鸡蛋。

(D)一听可乐。

【D】3牛=0.3kg4.在下列各种摩擦中,有害的摩擦是( )(A)人走路时脚与地面间的摩擦。

(B)电动机运转时各转动部分间的摩擦。

(C)皮带传动中皮带与皮轮间的摩擦。

(D)自行车后轮与地面间的摩擦。

【B】B造成无用磨损,其余都是必须的,例如,没有摩擦,人无法走路5.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两种不同的液体,如图1所示。

已知甲图中的液重大于乙图中的液重,因此可以肯定( )(A)甲图中的液体密度大于乙图中的液体密度。

(B)甲图中的液体密度小于乙图中的液体密度。

(C)甲图中的液体密度等于乙图中的液体密度。

(D)上述三种答案都可能出现。

图1【D】W=ρVg ρ甲V甲>ρ乙V乙V甲>V乙设V甲=2V乙,则ρ甲>0.5ρ乙,故ABC都有可能6.把一块金属放入盛满酒精(ρ酒精=0.8×103千克/米3)的杯中时,从杯中溢出8×10—3千克酒精。

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力学综合测试卷

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力学综合测试卷
4、重力加速度g取10牛/千克。
第一部分
1.如图所示,一根弹性杆的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重量是2 N的小球,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时,弹性杆对小球的弹力( )
(A)大小为2 N,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
(B)大小为1 N,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
(C)大小为2 N,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
(D)大小为2 N,方向竖直向上
7.“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这个规律叫做帕斯卡定律。在图1所示的连通器中,如果活塞的质量和液体本身所受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计,根据帕斯卡定律可以推得,作用在大、小活塞上的力和大、小活塞的面积有以下关系:
(1)
图1
根据这一关系式:如果小活塞的面积较小,那么在小活塞上加一个较小的力,就可以在大活塞上得到一个较大的力。“液压千斤顶”就是根据帕斯卡定律制成的。
图2所示的是液压千斤顶的剖面图。它是汽车等运输机械常备的维修工具,只要对杠杆施加一个不大的作用力F,就可以把一辆汽车顶起来而便于更换和修理轮胎。如果图示的千斤顶的大活塞面积是40cm2,小活塞面积是5cm2,杠杆上的OA= (1/5)OB。
图2
请回答:
(a).请证明作用在大、小活塞上的力和大、小活塞的面积的关系,即(1)式。
2.如图所示,一人利用滑轮装置,从水面离地面为10米深的井中,把质量共为10千克的水桶与水提出到地面,由于水桶漏水,每升高1米要漏出0.2千克的水。若不考虑水桶大小、滑轮、绳的质量和阻力,则该人 要将这桶水提到地面所做的功为_____焦(计算的起始位置为水桶全部离开水面时)。
3.把一根粗糙的木棒按图所示的方式放在分开的两手的食指上.两手指距木棒两端的距离相同。现在缓缓地相向移动两个手指。刚开始移动时。发现右食指相对木棒发生移动,而左手食指相对木棒未发生移动.则此时右食指对木棒的摩擦力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左食指对木棒的摩擦力I当两手指碰到一起时,两手指的位置在木棒中心的_____侧(选填:“左”或“右”)。

2001-2014年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大同杯)初赛精彩试题详解网络整理

2001-2014年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大同杯)初赛精彩试题详解网络整理

2001年上海市第十五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卷参考解答1.甲、乙两人分别在并列的两个升降机中,各自以自己为参照物,甲看见乙在上升,楼房也在上升,乙看见楼房在上升。

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他们各自运动的状态是( ) (A)甲在上升,乙在下降。

(B)甲、乙都在下降,但乙比甲快。

(C)甲、乙都在下降,但甲比乙快。

(D)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对。

【C 】甲和乙都看见楼房在上升,说明甲和乙都在下降;甲看见乙在上升,则甲相对乙在下降,说明甲下降速度比乙快。

2.甲、乙两地相距100千米,一辆汽车以4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此时,恰好有一辆汽车从乙地开出向甲地进发,且以后每隔15分钟乙地均有一辆车发出,车速都是20千米/小时,则从甲地发出的那辆车一路可遇到从乙地发出汽车共( ) (A)15辆。

(B)10辆。

(C)8辆。

(D)无法确定。

【B 】 汽车以4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需要的时间为t=100/40=2.5h ,在这段时间内,乙处发出的车均与该车相遇,2.5h 共有10个15分钟,故10辆3.重约3牛的物体可能是( ) (A)一枚1元硬币。

(B)一本练习本。

(C)一只鸡蛋。

(D)一听可乐。

【D 】3牛=0.3kg4.在下列各种摩擦中,有害的摩擦是( ) (A)人走路时脚与地面间的摩擦。

(B)电动机运转时各转动部分间的摩擦。

(C)皮带传动中皮带与皮轮间的摩擦。

(D)自行车后轮与地面间的摩擦。

【B 】B 造成无用磨损,其余都是必须的,例如,没有摩擦,人无法走路5.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两种不同的液体,如图1所示。

已知甲图中的液重大于乙图中的液重,因此可以肯定( ) (A)甲图中的液体密度大于乙图中的液体密度。

(B)甲图中的液体密度小于乙图中的液体密度。

(C)甲图中的液体密度等于乙图中的液体密度。

(D)上述三种答案都可能出现。

【D 】W=ρVg ρ甲V 甲>ρ乙V 乙V 甲>V 乙 设V 甲=2V 乙,则 ρ甲>0.5ρ乙, 故ABC 都有可能6.把一块金属放入盛满酒精(ρ酒精=0.8×103千克/米3)的杯中时,从杯中溢出8×10—3千克酒精。

上海市历年初中物理竞赛试题汇编(共10个专题)

上海市历年初中物理竞赛试题汇编(共10个专题)

历年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试题汇编:声音一、单项选择题1、(2014年上海大同杯复赛)往热水瓶里灌水,热水瓶在被灌满的过程中,从热水瓶口发出声音的音调()A.越来越高 B.越来越低 C.始终不变 D.忽高忽低2、(2014年上海大同杯初赛)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是()A.声音的音调 B.声音的响度 C.声音的音色 D.传播声音的物质3、(2012年上海大同杯复赛)“达人秀”中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A.音色音调 B.音色响度 C.音调响度 D.音色音调响度4、(2011年上海大同杯复赛)磁带录放机可高速播放正常录制的声音,在高速播放时最有可能听不到的声音是正常录音时()A.音调较低的声音 B.音调较高的声音C.响度较小的声音 D.响度较大的声音5、(2010年上海大同杯复赛)蝴蝶飞行时能产生每秒振动5~6次的声波,蜜蜂飞行时能产生每秒振动300~400次的声波.假如你的眼睛被蒙上,那么有蝴蝶和蜜蜂分别从你头顶附近飞过,则()A.蝴蝶、蜜蜂飞过时,都能被发觉B.蝴蝶、蜜蜂飞过时,都不能被发觉C.蝴蝶飞过时能被发觉,蜜蜂飞过时不能被发觉D.蜜蜂飞过时能被发觉,蝴蝶飞过时不能被发觉6、(2010年上海大同杯复赛)大雪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其主要原因是()A.大雪后,气温降低,人的听觉变迟钝B.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C.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D.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7、(2009年上海大同杯初赛)在汽车、摩托车发动机的排气管上附加消声器,目的是减弱噪声.减弱噪声的位置在()A.排气管上 B.空气中 C.入耳处 D.发动机上8、(2009年上海大同杯初赛)医生给病人看病时常使用听诊器,因为听诊器能()A.增大振动的振幅,使响度增大B.增大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C.集中声音的能量,使传入人耳的声音更响D.减小医生和患者的距离,使传人人耳的声音更响9、(2008年上海大同杯初赛)为地面某处发生一次爆炸,由于爆炸地点的上空有面积较大的浓云层,距离爆炸地点3千米处的某人先后听到两次爆炸声,时间相差6秒.则可以估算出云层下表面距离地面的高度为(假设空气中的声速为13千米/秒)则这一密云层的高度为()A.1.5千米 B.2.0千米 C.2.5千米 D.3.9千米10、(2006年上海大同杯复赛)有经验的养蜂人根据蜜蜂的嗡嗡声就可以知道它们是否采到了蜜.这是由于蜜蜂在带蜜和不带蜜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会有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传播的方向11、(2005年上海大同杯初赛)距离爆炸点6千米处的某人,先后两次听到爆炸的声音,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声波经水平直线传播而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经过空中云层反射而来的.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两次听到的爆炸声间隔时间为11.7秒,则云层高度约为()A.4千米 B.6千米 C.8千米 D.10千米12、(2002年上海大同杯初赛)甲、乙两人站在一堵光滑的墙壁前,两人之间相距102米,且距离墙壁均为68米,如图所示,甲开了一枪后,乙先后听到两声枪响的时间间隔为()(已知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A.0.1秒 B.0.2秒 C.0.38秒 D.0.4秒13、(2000年上海大同杯初赛)在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因为()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B.双耳效应C.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造成的D.电光的传播速度比雷声的传播速度大14、(1999年上海大同杯复赛)在敲响古刹里的大钟时,有的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分析其原因是()A.大钟的回声 B.大钟在继续振动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缘故 D.大钟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15、(1998年上海大同杯初赛)听声音就能区别出熟悉的人谁在说话,主要是因为每个人发出的声音()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频率不同16、(1997年上海大同杯复赛)把一条粗细均匀的长金属管截成长度不等的四段,然后把这四段金属管由长到短依次排列悬挂起来,如图所示,若有锤子分别敲击四段金属管时,它们都会发出声音,其音调()A.最低的是金属管1 B.最高的是金属管2C.都相同 D.跟敲击的位置有关17、(1997年上海大同杯初赛)关于声学的下列数据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米/秒B.为了保持安静的休息环境,周围的声响大致不应超过50分贝C.人发出声音的频率约40赫兹~1300赫兹D.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约为20赫兹~2000赫兹18、(1996年上海大同杯复赛)听音乐时,在众多的乐器声中我们能分辨出不同的乐器来,这是因为各种不同的乐器在演奏同一音乐时具有不同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调和音色19、(1995年上海大同杯初赛)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大.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距离s和在某金属管道内传播同样距离所需时间之差为t,且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三、填空题20、(2018年上海大同杯复赛)天空有近似等高的浓云层,为了测量云层的高度,在水平地面上与观测者距离为d=3km处进行一次爆炸,观测者听到由空气直接传来的爆炸声和由云层反射来的爆炸声时间上相差t1=6.0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年上海市第十四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卷(兼区县物理竞赛试卷)说明:本试卷共有46题单项选择题,第1至40题每题3分,第41题至46题每题5分。

全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1.在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因为( )(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

(B)双耳效应。

(C)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造成的。

(D)电光的传播速度比雷声的传播速度大。

2.某段铁路有长度L的铁轨一根一根地铺设,一列火车匀速前进,车内一乘客欲测出火车运行的速度,他测得火车经铁轨接缝时连续发生N次振动的时间间隔为t,则计算车速v的关系式应是( )(A)v=L/t。

(B)v=NL/t。

(C)v=(N-1)L/t。

(D)v=(N+1)L/t。

3.鸡尾酒是由几种不同颜色的酒调配而成的。

经调配后不同颜色的酒界面分明,这是由于不同颜色的酒有( )(A)不同质量。

(B)不同体积。

(C)不同温度。

(D)不同密度。

4.白炽灯泡的灯丝常制成螺旋状,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 )(A)便于灯丝散热,防止灯丝熔断。

(B)尽量减少灯丝的电阻。

(C)减少灯丝散热,提高灯丝的温度。

(D)减少灯丝在高温时的升华。

5.设想从某一天起,地球的引力减小一半,那么对于漂浮在水面上的船来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船受到的重力将减小,船的吃水深度仍不变。

(B)船受到的重力将减小,船的吃水深度也减小。

(C)船受到的重力将不变,船的吃水深度也不变。

(D)船受到的重力将不变,船的吃水深度将减小。

6.天空中运行的宇宙飞船机舱内的物体处于失重状况,下列仪器仍能有效使用的是( )(A)天平。

(B)温度计。

(C)水银气压计。

(D)杆秤。

7.如图1所示,密度均匀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上,现沿虚线将下部分截去,则剩下的部分将( )(A)上浮一些。

(B)静止不动。

(C)下沉一些。

(D)无法确定。

8.为了研究压强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现有下列实验器材,其中一组可图1 以达到实验目的是( )(1)弹簧秤。

(2)天平砝码。

(3)统一规格的长方体木块2—3块。

(4)海绵。

(5)量杯。

(A)(2)(3)。

(B)(3)(5)。

(C)(3)(4) (D)(1)(4)9.在冬天,向玻璃杯内倒开水前,往往先倒入一些温水,将杯子热一下后倒去,再将开水倒入杯中,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清洁杯子。

(B)使玻璃杯变得容易热传递。

(C)使玻璃杯内外温差不致过大,杯子不易损坏。

(D)使玻璃杯内外温度相等,杯子不易损坏。

10.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上烧,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 (A)水能够灭火。

(B)火焰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温度。

(C)纸的着火温度高于水的沸点。

(D)水善于将热量迅速向外散发。

11.量程相同、最小刻度都是1℃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玻璃泡的容积甲稍大一些,乙和丙相同,丙玻璃管的内径稍粗一些,甲和乙相同,由此可判断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是( )(A)甲最长。

(B)乙最长。

(C)丙最长。

(D)一样长。

12.彩色电视机荧光屏上呈现出的各种颜色,都是由三种基本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基本色光是( )(A)红、蓝、黄。

(B)红、绿、蓝。

(C)黄、绿、蓝。

(D)红、绿、黄。

13.利用一片远视眼镜的镜片作成像实验,不能得到( ) (A)放大的实像。

(B)放大的虚像。

(C)倒立的实像。

(D)倒立的虚像。

14.如图2所示,G A =20牛,G B =5牛,F=120牛,若物体A 、B 处于静止状态,则墙面受到的压力是( ) (A)20牛。

(B)25牛。

(C)120牛。

(D)145牛。

15.目前许多家庭的厨房里都安装了热风干手机,以替代原先的厨房擦手巾。

干手机让热风吹到手上,能很快使水分蒸发掉,其主要原因是( ) (A)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

(B)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C)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D)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16.两支完全相同的温度计初温度相同。

现用这两只温度计分别去测量甲、乙两种液体的温度,测得结果相同(示数高于温度计初温度)。

已知甲、乙两种液体质量相等,并且都比较小,乙液体原来的温度高于甲液体原来的温度。

如果不考虑温度计、待测液体跟外界的热传递,则可判断(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甲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C)甲液体的比热容等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D)无法判断。

17.如图3所示,将甲、乙两个金属半球壳合成一个球体,用一带正电的小球靠近乙球壳,并将两金属半球壳分开后撤走带电小球。

如果用一根绝缘导线连接甲、乙两半球壳,则导线中( ) (A)无电流通过,因两半球均不带电。

(B)无电流通过,因两半球带同种电荷。

(C)有瞬时电流通过,电流方向由甲半球流向乙半球。

(D)有瞬时电流通过,电流方向由乙半球流向甲半球。

18.如图4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电键K ,将滑动变阻器触头P 向左移动时( )(A)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B)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C)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

(D)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小。

图 2图 3图419.在图5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

闭合电键K 后,灯L 1、L 2都发光。

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灯突然熄灭,而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都不变,则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灯L 1短路。

(B)灯L 2短路。

(C)灯L 1断路。

(D)灯L 2断路。

20.在图6所示的电路中,AB 为粗细均匀的长为L 的电阻丝,以AB 上各点对B 点的电压U 为纵坐标,各点离A 点的距离x 为横坐标,则U 随x 变化的图线应为( )21.如图7所示,质量为M 的圆环用轻绳吊在天花板上,环上有两个质量均为m 的小环自大环顶部开始分别向两边滑下,当两个小环下落至与大环圆心等高时,小环所受摩擦力为f ,则此时绳对大环的拉力为( ) (A)(M+m)g 。

(B)(M+2m)g 。

(C)Mg+f 。

(D)Mg+2f 。

22.某人上午8:00从起点出发,途经三个不同的路段,先是上坡路,然后是较平直的路,最后是一段下坡路,三路段的长度均相同,在三个路段上的平均行驶速度之比为1:2:3,此人中午12:00正好到达终点。

则上午10:00时他行进在( ) (A)上坡路段。

(B)平直路段。

(C)下坡路段。

(D)无法判断。

23.一石块和玩具气球(气球内充有空气)捆在一起,浸没在水中下沉,他们在水里下沉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将(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不变。

(D)先减小后增大。

24.浮在水面上的长方体木块的密度为ρ,水的密度为ρ0,将木块浮在水面以上的部分切去,木块又会上浮,待稳定后再次切去水面以上的部分,剩余木块的体积正好是原来的1/2,则可判断ρ:ρ0为( ) (A)1:4。

(B)1:3。

(C)1:2。

(D)1:2。

25.如图8所示,在一个一端开口的U 形管内装有水,管的左端封闭着一些空气,水中有一只小试管浮在水面,小试管中也封闭着一些空气。

向右管中注入水,则小试管相对左管内的水面变化情况( ) (A)小试管将上浮。

(B)小试管将向下沉一些。

(C)小试管将先向下沉一些,再上浮。

(D)无法判断。

26.把一蜡块放入盛满酒精的容器中,溢出酒精的质量是4克;若把该蜡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已知ρ蜡=0.9×103千克/米3,ρ酒精=0.8×103千克/米3,则溢出水的质量是(容器足够大)( )(A)4克。

(B)4.5克。

(C)5克。

(D)3.6克。

图5 图7图6图827.如图9所示,在盛有水的烧杯内放置一冰块,冰块的下表面与杯底接触,水面正好与杯口相齐,当冰融化时是否有水溢出?( ) (A)当冰块的下表面对杯底有压力时,冰融化后水一定会溢出。

(B)当冰块的下表面对杯底有压力时,冰融化后水一定不会溢出。

(C)无论冰块的下表面对杯底是否有压力,冰融化后水都会溢出。

(D)无论冰块的下表面对杯底是否有压力,冰融化后水都不会溢出。

28.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开口向下插入水银槽中,不计玻璃管的重力和浮力,用竖直向上的力F 提着保持平衡,此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为h(如图10所示)。

如果将玻璃管向上提起一段距离,待稳定后,此时的F 和h 与刚才相比( ) (A)F 会增大、h 也增大。

(B)F 会增大、h 却不变。

(C)F 会不变、h 却增大。

(D)F 会不变、h 也不变。

29.如图11所示,两只完全相同的盛水容器放在磅秤上,用细线悬挂质量相同的实心铅球和铝球,全部没入水中,此时容器中水面高度相同,设绳的拉力分别为T 1和T 2,磅秤的示数分别为F 1和F 2,则( ) (A)F 1=F 2,T 1=T 2。

(B)F 1>F 2,T 1<T 2。

(C)F 1=F 2,T 1>T 2。

(D)F 1<F 2,T 1>T 2。

30.在图12所示的装置中,均匀木棒AB 的A 端固定在铰链上,悬线一端绕过某定滑轮,另一端套在木棒上使木棒保持水平,现使线套逐渐向右移动,但始终保持木棒水平,则悬线上的拉力(棒和悬线均足够长)( ) (A)逐渐变小。

(B)逐渐变大。

(C)先逐渐变大,后又变小。

(D)先逐渐变小,后又变大。

31.如图13所示,烧杯中有水,水中倒扣着一玻璃瓶,瓶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当烧杯中的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 ) (A)烧杯和瓶内的水可能都会沸腾。

(B)烧杯中的水可能会沸腾,瓶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

(C)烧杯中的水一定不会沸腾,瓶内的水可能会沸腾。

(D)烧杯和瓶内的水一定都不会沸腾。

32.墙上挂着一块长30厘米的平面镜,小明站在镜子前1.5米处,这时他正好可以看到身后的一根木杆,木杆高2米,那么这根木杆离人的距离应该是( ) (A)19.5米。

(B)7.0米。

(C)10.0米。

(D)8.5米。

33.一条光线经互成角度的两个平面镜两次反射以后,传播方向改变了60°,则两平面镜的夹角可能是( )(A)60°。

(B)90°。

(C)120°。

(D)150°。

图9图10图11图12图1334.如图14所示,点光源S 正对圆孔,相距为a ,透过圆孔的光在后面的大屏上得到一个圆斑。

若在孔上嵌上一凸透镜,则光屏上立刻出现一个清晰的亮点,则该透镜的焦距、圆孔与光屏之间的距离分别为( )(A)a 21,a 21。

(B)a21,a 。

(C)a ,a 。

(D)a ,2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