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学习的建议和片段
对硬笔书法培训班的意见和建议

对硬笔书法培训班的意见和建议第一,最重要的一点,是坚持书写和学习。
很多孩子,一开始满腔热情,制订了很漂亮的学习计划,计划制订好之后,却束之高阁,没有很好的去执行。
硬笔书法的学习需要有毅力的坚持,许多人、许多孩子喜欢练字学书法,最后都败在了一个“懒”字上,大部分都半途而废。
所以,坚持是学习硬笔书法,快速提高练字很重要的一点。
在坚持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培养兴趣,有兴趣才能更好的坚持。
第二,选一本自己喜欢的字帖。
许多孩子,在暑假学习除了报课外辅导班以外,或许就是自己在家练习。
这时候需要有一个好的“老师”,就是字帖。
现在市面上的字帖琳琅满目,翻翻各种平台,逛逛书店令人眼花缭乱。
选字帖不知道怎么选,不知道选哪个。
通常最简单的做法就是遵从自己的内心选一本自己喜欢的字体,自己喜欢的才会用心去学习和书写。
第三,注重基础学习。
基础主要意味着笔画和结构的学习,对低年级的孩子,笔画写好了,在田字格里的书写,每个字就会大小一致,一行看上去就变的整齐了。
字体匀称整齐,这是低年级阶段孩子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平时比较难做到的一点。
高年级的孩子也要注重基础学习,笔画和结构能从根本上纠正写字的坏习惯,慢慢改变写字风格,最终写字水平就提升起来了。
有些孩子,好高骛远,觉得行书草书可以写的龙飞凤舞,时尚潇洒,就去行书学一下,草书学一下,最后啥都学了一点,啥都没学明白。
有兴趣和爱好是值得鼓励的,但要科学的学习,行书和草书各有各的书写规律和基础学习要求。
从实用性的角度而言,高年级的孩子,可以适当学习一下行楷、行书这类字体,可以很好的帮助提高书写速度。
行书、行楷的学习也要注重基础,慢慢提升,要避免的误区是学习了以后因追求速度而导致书写潦草,那学习就适得其反了。
书法学习方法

书法学习方法书法学习方法1、书法学习需要时间的保证。
虽然书法讲究悟性、天赋,这些先天的东西其实个人都差不了多少,最终还是落实到比耐心,比时间的投入上。
耐心就是要做好长时间默默无闻的准备,深刻领会书法的精神,要对书法有感觉,或者说要“来电”。
这个需要很多时间的投入,去不断的领会的。
2、学书法要深入传统,只有深入传统,真正领会了传统的精神,才会深切爱上书法。
传统对于当代来说,不是枯涸的,它的资源仍然新鲜、活泼。
对于传统的挖掘程度和理解的不同,可以开出不同的书法走向。
3、清代的碑学运动,传统的说法都认为在帖学系统之外建立了另外一个不同的审美世界。
其实,碑学虽然讲究奇趣、古趣,他们的格调和品质仍然是在传统之中的,可以说仍然符合传统文人书法的审美的。
我们看清末民初的碑学大家,如康有为、沈曾植、于右任等等,他们的书法突破了传统帖学,但是格调和品质仍然依归传统。
我相信,书法同绘画一样,绘画强调所描绘对象的品格的塑造。
比如说画松,就要具备松的品格。
这个都是客观的对象所具有的基本品质。
书法也是一样,我们写的汉字,每个字也都具有基本的品质,书法也是要把这种品质展现出来。
而现代的一些学碑的书法家,认为奇趣就是变形,于是书法的取法对象走向民间化便成了众向所趋。
这种对形式感的过分强调,其实是完全损害了书法的核心精神,即现代的书法丢掉了格调和品质。
4、书法的正脉乃是魏晋以来到明清书法名家构成的巨大的谱系,就是帖学系统,包括帖学的笔法以及帖学所崇尚的审美价值,即格调和品质。
但是帖学在宋以后为什么衰弱了呢?具体原因有很多。
其一:范本的差异性太大。
刻帖的流行一方面扩大书法群体,而一方面也引起了诸多误会和混乱。
刻帖的不断翻刻,离原本会越来越远,后人学刻帖,难免有雾里看花的遗憾。
这个是资料的限制,而我们现在的信息时代,完全可以突破古人资料匮乏的尴尬局面,这个可以说是我们学书法的有利条件。
其二:宋以后楷书的意识太强,可以说深刻影响了行草书的创作和审美。
小学生学书法的15条建议句句良心话

1、不要过早学书法,那是揠苗助长。
晚一点也没关系,七八岁开始都不晚。
2、不要期待你的孩子是书法天才,在书法这个艺术类型中,可能有人悟性稍好,但绝没有所谓的书法天才。
曾经有过的书法儿童天才,长大后都去哪去了?3、不要过度期待学习的成果,最重要的是先让小朋友喜欢书法、喜欢写字。
4、书法不只是写字的技术,书法是必须一辈子投入的修养,光是小时候学会写毛笔字,不会有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出现。
5、刚刚开始的时候,喜欢书法比练写字更重要。
先喜欢书法,更可能把字写好。
一个对书法心动的孩子,不可能写不好字。
6、父母了解甚至喜欢书法,可能比孩子的书法老师还更有帮助。
7、父母的态度要正确,不要总是喜欢拿自己孩子写的字到处炫耀,参加学校的比赛得奖了也不必特别高兴,当然更不要反对。
8、永远记得,小朋友学书法,只是一个非常粗浅的开始,没有用功半年以上,不可能学会写好书法。
9、千万不要逼迫自己孩子学书法,不喜欢、没耐心就算了,也许时间还没到,硬是逼迫着学,他会讨厌书法的。
10、最好磨墨开始,不要用墨汁。
磨墨的过程可以让小朋友学习、感受许多事情。
11、每天要练习,古人要小朋友每天写字、增加耐心,是有道理的。
12、要跟著字帖,不要只练老师的字。
读字帖是深化人文修养的重要步骤。
13、要带著小朋友去笔墨庄认识和书法相关的所有东西。
父母不要什么东西都帮小朋友准备好了,不要剥夺小朋友学习的机会。
要让小朋友自己准备、收拾所有的工具材料,父母不要当佣人。
14、小朋友要自己看一点有关书法的书,书法家的故事是很好的入门。
去些书法景点参观学习也是个不错的方法。
15、千万别相信书法有速成,那样可能会害了他!。
学习书法的几个技巧

学习书法的几个技巧
学习书法:有的人认为写的时候认真写,有时间多写写,没时间挤出时间来写,只要多练就好。
也有人以为,每天写得越多越好,其实,写得多并不一定效果好。
学习书法应注意写字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身法:身子坐正,纸在自己正中间,头稍稍向左偏一点,帖子在自己前方
工具:初学者可学习楷书,楷书最正确工具是中锋笔,最好是羊毫,因为羊毫可以练习根本功。
纸可以用宣纸〔水写板也行〕,砚台一般的也就是罗纹砚,墨汁可以用一得阁墨汁〔切记,回家后一定要掺水,不掺水的话,墨汁容易让纸变皱。
〕
方法
1、先到书店买一本大学用的学习书法方面的书法教程,认真读完,对书法首先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比拟全面的根底知识。
这对你在书法方面的开展,坚持正确的方向和路子是十分必要的。
2。
选一本名家的并且是自己喜欢的字帖,认真临摹。
一般说来,应该按楷行草的顺序学习。
到达自己觉得比拟满意的程度时,〔如果你天天坚持练习,这段时间估计要半年至一年半〕,你就可以拿着自己的习作去拜师了,这时拜师求教才能领会老师的指导,因为你有实际体会。
先从楷书入手,因为楷书可以标准你的结构和笔画,建议从颜体和柳体练,欧体和赵体有一定难度
书法是一门很高深的艺术和学问,要想搞好,必须刻苦练习,持之以恒,坚持一生。
除了有决心有信心以外,就要随着水平的不断增长,不断地扩大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修养,这对学好书法都是有作用的。
书法学习握笔片段作文

书法学习握笔片段作文提起书法,这握笔可是个大学问!就像战士上战场,手里的枪得握得稳、握得对,才能打胜仗。
咱学书法,这笔就是“武器”,握笔姿势不对,那写出来的字可就歪七扭八,不成样子啦。
还记得我刚开始学书法的时候,老师一上来就教我们握笔。
我心里还嘀咕呢:“不就是握个笔嘛,能有多难?”结果,真到自己上手的时候,才发现这事儿不简单。
老师先示范,那姿势,优雅得就像古代的文人雅士。
只见他的大拇指、食指和中指轻轻捏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地靠在后面,笔杆稳稳地立在虎口处。
我照着样子去做,不是手指用力不均,就是笔杆歪歪斜斜。
我就像个笨拙的小熊,怎么也摆弄不好这小小的笔。
一会儿大拇指压得太紧,笔都快被我“掐死”了;一会儿食指又翘得老高,好像在跟谁示威。
老师看我这狼狈样,笑着说:“别着急,慢慢来,握笔就像和笔交朋友,要温柔对待它。
”
我深吸一口气,重新调整姿势,心里默默念着老师的口诀:“指实掌虚,腕平掌竖。
”慢慢地,我似乎找到了一点感觉,笔在我手里不再那么调皮捣蛋了。
经过一番折腾,我终于能初步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啦。
虽然还不太熟练,但至少算是迈出了书法学习的第一步。
我相信,只要我坚持练习,这握笔一定会像呼吸一样自然,写出的字也能像字帖上那样漂亮!。
书法评课用语优缺点及建议

书法评课用语优缺点及建议
1、在老师眼里,你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孩女。
在你的努力下,书写能力有提高。
但字要写得漂亮还得继续努力,下点功夫哟。
2、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书写能力有了提高。
基本笔画有待于完善,希望多加练习,争取有新的进步。
3、训练时比以前安静了许多,书写能力进步很快,老师很高兴。
在这里老师希望你在训练时能学会多看看字帖,这样书写出来的字会更漂亮些。
4、学习习惯和书写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
希望加强基本笔画的训练,争取新的提高。
5、学习态度好,有上进心。
书写能力又有一些提高。
希望以后多看看字帖,合理运用和处理"米"字格,处理好基本笔画,肯定会有新的进步。
6、学习态度、习惯都不错,书写训练比较努力。
希望以后放慢书写速度,多看看字帖,合理运用和处理"米"字格,规范字的结构,肯定会有新的进步。
7、通过你的努力,进步可大了。
基本掌握了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笔下的汉字也美观了许多。
继续加油哟。
8、思维活跃,有书法天赋,笔画舒展、有力。
希望以后多看字帖,合理运用和处理"米"字格,规范字的结构,争取在硬笔书法方面有更大进步。
家长对孩子练字的建议

家长对孩子练字的建议
孩子练字是一项传统的技能,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有着重要的
影响。
以下是家长对孩子练字的建议:
1. 保持良好的书写姿势:孩子在写字时应该保持坐姿端正,双
脚平放在地上,身体放松,保持正常的呼吸和姿势。
2. 培养正确的握笔方式:孩子在练习写字时应该掌握正确的握
笔方式,使得笔的握持更加稳定,能够写出更加整齐、美观的字迹。
3. 注重细节:孩子在练习写字时应该重视细节,如笔画的顺序、笔画的粗细、字形的对称性等,这些细节对于字迹的最终效果有着很
大的影响。
4. 坚持练习:练字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耐心,孩子要克服无聊
和枯燥的感觉,保持对写字的兴趣和热情,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5. 给予正确的指导:家长应该给孩子提供正确的练字方式和方法,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鼓励孩子坚持练习,提升孩子写字的技能
和水平。
6. 每天定时练习:孩子在练字时应该每天定时练习,可以选择
在课余时间或者家庭时间进行,这样能够确保孩子的练习效率和效果。
7. 改正指出错误:家长在帮助孩子练字时,要及时指出孩子写
错的字、错字的部位和需要加强的方面,让孩子能够及时改正和进步。
辅助练习,可以使用练字簿等专业练字工具,也可以使用简单的
家用工具,如宣纸、毛笔等,用这些工具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写字的乐
趣和成就感,更好地坚持练习。
林曦---书法学习的建议和片段

听林曦老师讲书法林曦老师与儿子最近看到年轻貌美的书画家林曦老师(83年出生,不到30岁)讲书法的系列视频(讲座)。
我从头至尾仔细地聆听了好几遍,觉得讲得蛮好有深度,比起上回的范曾老师,年轻貌美的林曦老师不卑不亢、温文尔雅。
一双水灵灵的会说话的大眼睛透着智慧和真诚。
林老师对书法、对艺术的理解与诠释入木三分。
对学习书法的目的、作用和价值等的讲解生动、深刻、深入浅出,见解与认知独到并精辟。
林曦老师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悟性极高,手高的没有眼低的。
很多观点令我折服,听后开朗不少,甚至觉得很温暖,觉得她说出了我临帖学书的心情和感受,不由的信任与欢喜。
看着人家年轻漂亮,字画水平那么高,不由得悲怜自己太老、水平太洼,咋整呢?老也不是我的错。
洼,最近总感觉自己水平洼,没进步,啥时能不再洼?只有天知道。
一个人瞎摸索,可能还没入门。
容自己慢慢来,看到洼也是进步啊,不能气馁,不管什么时候什么情况。
不花钱不走路,上了一堂生动、实用、开眼界、收获大的课,欣喜、感激...其实根本不怕花钱不怕走路,就是不知道门在哪,给不给入,自己有没有能力入...我根据视频整理、记录了比较喜欢的文字及观点,附上,方便自己随时学习。
“书法的历史性格”书法是最直接呈现你人生状态和心像的心电图,好像是你的神经末梢的一个外观的东西,跟人本身永远是最直接近的。
书法的练习可能不会那么直接的影响到体察微的这件事,但是它会帮你得到察微的能力。
我们学写字的时候,实际上是放大了对当下的体察的密度,信息量更丰富了。
写字锻炼了这个能力。
写字需要的能力只有二个:第一是眼的观察能力。
(通过眼和心来运作,难度是体察的眼睛。
)第二是手的练习能力。
手上的技术完全没有速成的捷径。
多一天,多一个小时,多一分钟都是不一样的。
哪个比较难?老实说我觉得第一个比较难。
眼高手低是学任何门类艺术的第一个要求,眼界没到,基本上手没法跟上。
很多民间的书法爱好者,那是超级勤奋,最后写出来的高度令人遗憾,就是因为眼界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学习的建议和片段‚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
‛——蔡邕《笔论》书法的基本功可以说就是掌握‚中锋‛的基本功。
中锋的练习就是武功内功的修习,是招式和套路的基础。
虽然书法中,也还有别的笔法,但是这些笔法都基本建立在中锋的基础上。
当其他的笔法出现问题时,往往都能在中锋上找到原因。
这可能和运动员基本功训练之后的竞技发挥,持续产生影响类似。
中锋的稳定练习,通常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
你可以选择篆书(《峄山碑》)来让线条的质量过关,练习藏锋和训练基本用笔的稳定性。
当中锋掌握之后可以选择一个隶书(比如《张迁碑》)加强提按和方笔的练习。
随后可以选择一个魏碑(《张猛龙碑》)作为和楷书之间的过度,加强用笔力量。
最后可以专注临写一个唐代楷书(颜真卿或其他楷书名家作品),或是更古朴的小楷(钟繇小楷)。
如果对自己要求更高些,也可以选择魏晋二王风格行书作为深入学习的路径。
(《兰亭序》或其他王羲之墨迹摹本)用这个思路练习,前后的次序过程非常重要。
一些书法爱好者,可能埋头练习了多年,还是没有度过中锋这一关口。
写出来的笔画仍然单薄缺乏质感。
中锋的练习最初可能很枯燥,但是狠狠心坚持一下,出手的笔画质量就会事半功倍地进步。
古人说,‚用笔生结构,结构生用笔‛,有时就是基本的技术笔法有问题,如何用功都和字帖上的字有巨大差距。
关于中锋线条的描述,大家可以去读一些古人的书论著作。
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邱振中老师在《愉快的书法》中这样解释中锋:‚毛笔线条有一定的宽度,线条两侧各形成一条边缘线,书写时,笔尖就在两侧的边缘线之间移动。
如果书写时笔尖一直处于线条中线的位臵,这时的书写方式,就被称为‘中锋’;这样写出的线条,两条边缘线具有同样的特征,线条因此而显得圆浑、凝重、厚实。
中锋是书法中最基本的一种笔法。
‛古人说是中锋如‚锥划沙‛。
你用一个尖锐物体划过沙的表面,从剖面上会看到一个底尖上宽的三角。
这说明笔画的力量始终在线的中心。
你还可以细心观察下雨时的车窗,当雨点往下滑落时,是随力积点成线地坠落,那也是中锋的表现。
水滴的每个点都能停住。
在写字时,墨水随着笔头中最长而尖的‚锋‛流注,均匀渗开,四面俱到,通体饱满。
中锋到后来是一种手上的感觉,万毫齐力,无论如何提按转笔,笔画仍圆润立体。
沈尹默先生说:字必须能够写到不是平躺在纸上,而呈现出飞动的其实,才有艺术的价值。
能够写出不是平躺,而是站起来的字,饱满的密度是由中锋的力量决定的。
除了中锋的力度,笔画还讲究‚送到‛,在各个笔画的端点末梢,用笔一定‚停住‛。
书写时,不要刻意描画‚藏锋‛(这是最常见的写字弊病)。
其实,笔只要能停住,笔锋就会自然收藏。
当你欣赏一些古代书家的字,尤其是经典之作,比如张旭、王羲之、王献之、怀素……他们即使是在书写得最龙飞凤舞的时刻,一笔的末端,放大到十倍以上,仍像一量稳稳踩实刹车的跑车,力量饱满且富有控制。
最后,就是如何细腻也不过分地注意观察字的‚接笔处‛和字中间的‚空白处‛。
接笔就是一个笔画和另一个笔画发生连接的地方,往往是一个字结构和细节的关键。
空白是气韵流动的地方,当一个字如何都与帖有很大差距时,琢磨一下空白处,往往会获得答案。
关于书法初学的基本问题可能就在中锋、停住、接笔、看空白这四个简单的词汇里面。
我自己仍在学习非常粗浅的阶段,只能奉上些心得,为求抛砖引玉。
掌握一门手艺的路径都是相似的,起点方法正确,加上持续的努力,就能在不断的成就感和惊喜中获得享受和激励。
如果方法不对,很容易就耗尽热情,无法坚持而最终放弃。
希望大家享受习字的过程。
每天坚持至少半小时的练习时间,安定情绪,有益身心。
字为心画,当你让一条线条饱满、有力、润泽时,你必定有了均匀的呼吸和安静的心灵。
学习书法不是要让你成为一个字比别人写得好看的人,而是在一遍一遍的古人最直接的揣摩交流中,学到教养、风骨、耐心和趣味,最珍贵的是,学会欣赏万千笔墨,欣赏这功利世界里难得的抽象之美。
糊糊微博中关于书法学习的片段:(有同学告诉我说很有用,就原文摘录,分享于下)书法,古代叫做‚法书‛,依法而书,法度是最基本的游戏规则,唐人尚法,宋人尚意,但是你会发现每一位后世名家都是从一个祖宗那里学出来的,只是加上了自己的性情。
有个好老师当然好。
如果没有,那么王羲之或者颜真卿你随便拜师。
关键是方法对,依法不依人。
这就是古代很多中医秘方被搞得很神秘,实际上书上都写啦,只是大部分人都不太喜欢读古书。
其实除了最初的中锋掌握和进阶的笔法掌握之外,每练一个帖都是解决一个问题的。
所以目的明确,进步就明显。
比如楷书中颜真卿解决气势和厚度,欧阳询解决结构不要那么俗。
褚遂良解决仙气和细节。
要再气息更好,就往晋人追,想写得帅点,就往下找苏东坡、黄庭坚和米芾。
行气要好看,那么《韭花帖》和《伯远帖》很解决问题,包括《兰亭序》。
看空白处比看字要重要。
《祭侄稿》相对来说难一些,疏要比密容易好看。
中锋基础练习的最佳教材当然是《峄山刻石》,掌握中锋的同时还能兼顾造型能力。
如果没问题,那么接下来可以选择一个隶书来解决提按的变化。
任务由简单到复杂,再就可以选择一个楷书,或是行书长期练习。
建议不要选择宋以后的字临摹,但是可以多看,我喜欢杨维帧,他和徐灵胎还挺像的,哈哈,扯远啦。
说说临摹的具体问题。
临和摹其实是分开的,临通常是对临,就是看着帖,对着写。
摹是更准确、更基础的工作,也就是所谓的双钩描红。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做这项工作了,但是真的很管用。
虽然方法比较笨和累,但收获是丰盛的。
跟书法最像的艺术我想是音乐和舞蹈,有学乐器经验的朋友很容易理解,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是一切的唯一基础,一套体操或舞蹈里,五分钟可能包括了1000 个规定的动作和细节。
在可以做到形似了之后,才有神似的可能。
所以,书法的临帖工作是一样的道理。
只有一招一式的准确之后,生熟巧妙,才能一步一步把书法的法度变为自然。
古人掌握书法比较容易的原因是他们的日常书写都是毛笔。
我们就必须要加大书写的量才能有气的连贯。
经常看见现在习惯用电脑人写的字,一排字里面大小不一,好像刚学写字的小朋友写的,很可爱。
如果对临,那么开始的时候,一个字至少写三遍:第一遍,一丝不苟地用分析的态度把字的结构用笔写下来,写一笔看一笔;第二遍,把刚刚分析完的字试图较连贯地写下来,通常这一遍最像;第三遍,不看字帖,凭记忆把之前记下来的每一笔的要点一次性地写出来。
最后检查漏掉了什么,或是再来一遍。
书法是国画的笔法母体,但是就书法本身的训练和要求来说,要比画画严格很多,也难一些。
你可以想想京剧或昆曲唱段的审美,是在一个集体的审美记忆里面,重现并且自然流露的性情。
所谓的当代书法不能有大众的共鸣,就是因为他们所试图打破的,恰恰是中国艺术都有的程式。
没有了难度,那么就缺乏趣味。
读帖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曾经有位老师跟我说,他的老师非常狠,一天只准他写十个字。
导致他常常要看一天帖之后才敢下笔写。
只有十个字的机会,却让他在读帖时心里写上一千遍。
老实说,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黄宾虹说,画夺造化。
‚夺‛字最难,要得神才能夺。
要把帖上的神夺下来,全靠眼睛。
大家可以去看看《纪昌学箭》的故事,这个故事和临帖有很大的关系,什么时候你能看见字中黑白变化的玄机,挤让间如武林高手在桌上过招,出桌者败且死,那么出手必不会差太多了。
所以,手上功夫容易掌握,古人说,写字不费百日功。
眼睛里的功夫练起来比较难。
就练字而言,用羊毫开始比较好,笔要比较大。
先难后易是捷径。
要尽量站着,悬腕和手臂练习。
别偷懒坐着把胳膊放桌上。
毡子是必备的,有一种黑色的毡子很好用,不会觉得被墨染得很黑。
然后是毛边纸,手工的比机制的好。
墨汁不用很讲究,但是不要兑水多,写出的字才精神。
去宜家买个能升高腿的桌子,高度起码比一般书桌高出10 到15 公分,桌子太矮很快就驼背啦。
要练的帖一定要去复印十页以上,放在所有能看到的地方,床头、沙发、包里、桌上……你跟它的视觉接触次数越多,思考越多,写的时候才不会慌乱。
此时才发现,原来我跟他不是很熟。
如果是碑,建议PS 一个白底黑字的版本,黑底白字容易有视觉上的误差。
(这种不传之密,都被我说出来啦,呵呵)在熟练掌握中锋和提按之后,尽量选墨迹研究,信息量比较大。
碑的损减太多,不容易学到精妙细节。
临二王时,可以用熟宣(书法的纸和画画的纸很不一样)甚至是打印纸,容易写出细节。
关于练习的时间,首先要做一个计划,比如每天一个多小时,三个月是约100个小时。
如果你把这100 个小时,分摊到一年中完成的话,成绩是小于三个月的。
因为成果始终无法积累。
同样地,如果这100 小时,你用一个月完成了,那么成绩很容易大于三个月。
写写停停也可以,但是要有一定的量作底。
写到快要想骂人和摔笔的时候(这只是形容遇到了瓶颈),再熬一步,就是进步和突破,很多人都是在非常接近质变的时候放弃的。
所以,方法正确,足够的时间积累,你就可以让书法在你的体内长出来。
如同练瑜伽的时候,你是让姿势长在你的身体里一样。
我的经验是,欲速则不达,不要觉得自己是个聪明人,做好花别人3 倍的时间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能够发现最火速的高速路。
往往都是在怕麻烦,或是觉得我是否可以绕一下的时候,绕到坑里去的。
另外,‚我‛要小一点,不要上来就想到个性,个性的另一个名字,叫做局限。
但是,局限是必然的,建议大家看石涛的《一画论》。
学习和表达是两个不太一样的过程,就学习阶段而言,彻底放空,打通关节是最重要的。
就表达而言,哈哈,也是彻底放空,出来什么就是什么。
刻意的,预谋的,都不见得是自己的那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