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课程体系

合集下载

通信工程的基础课程

通信工程的基础课程

通信工程是一门涵盖电子、信息、通信、计算机等多领域的交叉学科,其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学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复变函数等。

这些课程为学习通信工程提供了必要的数学工具。

2. 物理课程:大学物理和电路分析是通信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这两门课程都涉及到电磁场、电磁波和电子线路等内容。

3. 电路与电子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这些课程主要涉及电路、电子器件和数字逻辑电路的基础知识。

4. 通信原理课程: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它介绍了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包括模拟通信、数字通信、调制与解调、编码与解码等。

5. 信号处理课程:信号与系统是通信工程的重要基础,它涉及信号的时域、频域和复数域分析,以及线性时不变系统(LTI)的分析和设计。

6. 计算机网络课程:计算机网络是现代通信工程中不可或缺的知识,它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协议,包括TCP/IP协议、互联网协议、路由和交换等。

7. 电磁场与电磁波:这门课程涉及电磁波的传播、散射和衍射等,是通信工程中无线通信和天线设计的基础。

8. 编码理论:编码理论是通信工程中信息安全和纠错编码的核心课程,涉及各种编码和译码算法。

这些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的基础,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可能会因学校和专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此外,学习通信工程还需要实践操作和实验,因此参加相关实验和实践课程也是非常重要的。

简述你感兴趣的通信工程的四门专业核心课程及教学内容

简述你感兴趣的通信工程的四门专业核心课程及教学内容

简述你感兴趣的通信工程的四门专业核心课程及教学内容1. 引言1.1 概述通信工程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涉及到信息传输和处理的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信息交流的需求增加,通信工程专业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通信工程专业中,有四门核心课程分别涵盖了该领域的关键知识和技能。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详细介绍通信工程的四门专业核心课程及其教学内容。

首先,我们会逐一介绍每门课程,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然后,我们将探讨这些课程对于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我们将总结主要观点和收获,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或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对通信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全面理解。

通过了解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通信工程领域并为自己职业道路做出明智选择。

此外,读者也可以通过本文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在职场中获取竞争优势。

现在让我们开始介绍通信工程专业的四门核心课程及其教学内容。

2. 通信工程的四门专业核心课程及教学内容在通信工程领域,有四门专业核心课程,它们分别是: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移动通信系统和光纤通信技术。

下面将对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2.1 电磁场与电磁波这门课程主要介绍了关于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础理论和相关技术。

在教学内容中,首先会涉及到电荷、电流和静电场等基本概念以及库伦定律、高斯定律和安培环路定律等重要原理。

接着会深入讲解麦克斯韦方程组以及它们的物理意义,尤其是关于电磁波传播的内容。

在课堂上还会引入常见天线设计原理,并进行实际案例分析和计算模拟。

2.2 数字信号处理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进行深入理解和应用。

学生将从数字滤波器和离散时间系统开始学习,了解滤波器设计方法、频率响应和相位响应等知识。

随后,教学内容将引入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以及它们的相关算法和应用。

此外,还会讨论数字信号处理在通信系统中的实际应用,如等化、调制解调和多址技术等。

通信工程大一课程表

通信工程大一课程表

通信工程大一课程表
通信工程专业的大一课程通常包括基础的数学、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课程,以及一些通信工程专业的导论课程。

具体的课程安排可能因学校和地区而异,但一般来说,大一学生可能会上的课程包括:
1. 高等数学,这门课程通常涵盖微积分、线性代数等内容,为日后的工程学习打下数学基础。

2. 大学物理,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为理解通信原理和电磁波传播打下基础。

3. 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计算机科学基础课程,学习编程基本原理和技能。

4. 电路分析基础,学习电路理论和分析方法,为日后的电子电路和通信电路课程做准备。

5. 信号与系统,介绍信号处理和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为日后的通信原理课程做铺垫。

6. 通信工程导论,介绍通信工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方向,让学生对专业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除了以上主要课程外,大一学生通常还需要修习一些通识教育课程,如英语、体育等。

此外,学校还可能根据具体情况安排一些选修课程或实验课程。

总的来说,大一的课程安排旨在为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物理和计算机基础,为日后深入学习通信工程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应用型本科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应用型本科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应用型本科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引言:通信工程是一门应用型的本科专业,旨在培养具备通信系统设计、通信技术应用和通信网络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是培养学生通信工程专业知识和能力的重要基础,下面将结合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特点和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一、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特点:1. 综合性: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如电路原理、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等,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应用性: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课程、设计课程和实习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3. 先进性:通信工程领域发展迅速,专业课程体系需要与时俱进,引入最新的通信技术和理论知识,以培养具备适应行业发展的专业人才。

二、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内容:1. 基础课程:(1) 电路原理:介绍基本电路理论,包括电路基本元件、电路定理和分析方法等。

(2) 信号与系统:学习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为后续通信系统理论打下基础。

(3) 电磁场与电磁波:学习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理论和应用,为后续无线通信技术打下基础。

2. 通信系统课程:(1) 数字通信原理:学习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调制解调技术和信道编码等内容。

(2) 通信网络原理:介绍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网络的基本原理、协议和技术,培养学生网络设计与管理能力。

(3) 无线通信原理:学习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调制解调技术和多址技术等,了解无线通信网络的组网方式和技术特点。

3. 通信工程实践课程:(1) 通信工程实验:通过通信工程实验,学生可以亲自操作通信设备,熟悉通信系统的调试和故障排除。

(2) 通信工程设计:通过通信工程设计实践,学生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并实现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和工程实践能力。

(3) 通信工程实习:学生参与企业或科研机构的实习活动,了解通信工程实际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提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信工程主要课程

通信工程主要课程

通信工程主要课程详解1、课程名称:电路分析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集总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独立电流、电压变量的分析方法;大规模电路分析方法;分解方法及单口网络;简单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电容元件与电感元件;一、二阶电路;交流动态电路;电抗与导纳;正弦稳态的能量和功率、三相电路;频率响应;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双口网络等。

2、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简介:本课程在介绍了半导体器件的基本特性和模型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各种线性放大器:基本放大组态、差动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反馈放大器、集成运放和选频放大器;同时也将介绍放大器的频率响应。

3、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数字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主要内容有:基本逻辑电路、逻辑代数基础、组合逻辑电路及其分析与设计、常用组合逻辑功能器件、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常用时序逻辑功能器件、可编程逻辑器件、数模与模数转换器及脉冲波形的产生与变换等。

4、课程名称:信号与系统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述信号与系统概念;连续信号和系统的时域、频域和复频域分析;离散信号和系统的时域、频域和Z域分析;系统的稳定性;时间序列分析简介等内容。

5、课程名称: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述微型机的基本组成和整机工作流程,80x86的指令系统及寻址方式,汇编语言程序设计,80x86的总线操作和时序,CPU与存储器的连接方法,输入与输出设备接口,80x86的中断原理及处理过程,A/D及D/A 的与CPU的接口及应用,串行数据通讯及其接口等。

6、课程名称: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简介:本课程研究电磁场运动规律,使学生理解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掌握宏观电磁场的基本规律,并结合实际介绍其工程技术应用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用场的观点对工程应用中的电磁现象和电磁过程进行定性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了解进行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通过电磁场理论的逻辑推理,培养正确思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信工程简单的课程设计

通信工程简单的课程设计

通信工程简单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通信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学习并掌握常用的通信技术和方法,如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特点及适用场景。

3. 了解通信工程中常用的信号处理技术和传输媒介,并理解其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通信原理进行简单的通信系统设计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使用通信设备和软件进行数据传输、接收和处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工程学科的兴趣,激发其探索通信领域新技术的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

3.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其认识到通信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将通信工程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有一定的通信工程基础知识,对通信技术和设备感兴趣,希望通过实践操作提升自己的技能。

教学要求:结合通信工程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深入理解通信原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通信系统基本概念:介绍通信系统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组成,包括信源、信道、信宿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 通信系统概述2. 通信原理:讲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技术。

教材章节:第二章 通信原理3. 信号处理技术:学习信号采样、量化、滤波等处理方法,了解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信号处理技术4. 传输媒介:介绍有线和无线传输媒介的特点及适用场景,如光纤、同轴电缆、无线电波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传输媒介5. 通信设备与软件:学习常用通信设备和软件的使用方法,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通信仿真软件等。

教材章节:第五章 通信设备与软件6. 通信系统设计:结合实际案例,指导学生进行简单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分析,培养实践能力。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一、课程简介通信工程是一门涉及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和通信原理等多学科的综合性专业。

本科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通信技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使其具备从事通信工程设计、研究和管理的能力。

二、核心课程1.电子电路基础:介绍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电路设计和分析能力。

2.数字信号处理:深入研究数字信号的特性和处理方法,包括滤波、频谱分析和信号重构等内容。

3.通信原理:探究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调制解调技术,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通信网络原理:介绍通信网络的结构、协议和性能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网络设计和管理能力。

5.无线通信原理:研究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调制解调技术、传输和接收机制,以及信道编解码算法。

6.通信系统设计:由学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通信系统的设计,包括系统方案设计和性能评估。

7.信道编码与解码技术:学习各种信道编码和纠错码的原理和应用,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三、选修课程1.移动通信技术: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趋势,研究无线信道的分析和优化方法。

2.光纤通信技术:介绍光纤通信的基本构成和传输原理,培养学生的光通信系统设计能力。

3.通信协议与网络安全:研究通信协议的原理和应用,以及网络安全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对策略。

4.物联网技术:探讨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研究物联网中的通信技术和应用。

5.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介绍电磁场的基本理论和微波技术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电磁场建模和分析能力。

6.高频电路设计:学习高频电路的设计原理和方法,研究射频信号的传输和放大技术。

四、实践环节1.通信工程实验:进行电子电路实验、通信系统实验和无线通信实验等,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通信工程设计:由学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包括系统方案设计和性能评估。

3.实习和毕业设计:安排学生到通信工程相关企业或科研机构进行实习和毕业设计,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通信工程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为了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关键要素和实施方法。

一、学科知识结构通信工程是一门涵盖广泛的学科,它涉及到通信原理、电路原理、信号与系统、数字通信、无线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因此,在构建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时,需要首先明确学科知识结构,并将其划分为不同的模块或课程。

1.1 通信原理模块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的基础,它包括了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产生、传输和接收等基本原理。

在该模块中,可以设置《通信原理》、《电路原理》、《信号与系统》等相关课程,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

1.2 通信技术模块通信技术是通信工程的核心内容,它包括了数字通信、无线通信、光纤通信等多个方向。

在该模块中,可以设置《数字通信原理》、《无线通信原理》、《光纤通信原理》等相关课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各种通信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1.3 通信系统模块通信系统是通信工程的综合应用,它包括了移动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光纤通信系统等各种通信网络。

在该模块中,可以设置《移动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光纤通信系统》等相关课程,帮助学生了解通信系统的设计、组网和优化等方面的知识。

二、课程设置原则在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学习通信工程的知识。

2.1 知识层次渐进原则通信工程专业课程应该从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设置,以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系统而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先学习基础的通信原理和电路原理,然后逐渐深入学习各种通信技术和通信系统。

2.2 实践能力培养原则通信工程专业不仅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因此,课程设置时应注重实践环节的安排,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和工程实践等,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24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s Technology 7
电路——路的概念,集总参数
电路分析 —— 由电阻、电容、电感构成的集总线性时不变电路 的分析 模拟电子技术 —— 低频、集总线性时不变模拟电子电路,主要 是晶体三极管(BJT)和场效应管(FET)构成的放大电路、负反馈和运 放等 数字逻辑 ——数字逻辑(组合逻辑、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 计。各种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A/D和 D/A等。基础是门电路 通信电子线路 —— 应用于通信的射频模拟电路,多属非线性电 子电路,主要完成频谱变换(有新的谱成份),如混频、调制解调、 选频放大、功率放大、振荡器等。
2011-2-24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s Technology 2
区重点实验室——信息与通信技术;区高校重点实验室——宽 带与智能信息处理、近代通信网络与技术、微波光波应用技术 区重点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通信工程专业 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信实验室 师资队伍:超过80%具有博士、硕士学位,高级职称40余名, 博导4名、“八桂学者”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人选1名、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2人、“广西高校百 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资助计划”人选3人、广西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 人 科研: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等,在研项目经费超 过1400万元
2011-2-24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s Technology 13
微电子与集成电路类课程
固体物理 —— 晶体结构、晶体中的自由电子模型、能带 半导体器件物理 —— 半导体中的载流子、掺杂;不同掺杂半导 体接触界面⇒PN结⇒各种二极管;金属与半导体界面⇒肖特基势 垒+欧姆接触⇒场效应管、绝缘栅(MOS)场效应晶体管等 半导体集成电路 —— 集成电路中的基本元件——无源元件(电 阻、电容、互连),有源元件(晶体管、MOS管),基本单元电路— —TTL、ECL、I2L电路、逻辑单元与部件 集成电路工艺 —— 单晶硅片衬底加工,热处理(氧化、扩散、 退火),离子注入,等离子刻蚀,光刻,化学气相沉积(CVD)产生 介质薄膜 IC设计 —— 采用专用EDA软件——CADENCE进行数、模混 合类集成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 SOC设计 —— 片上系统,可重用的新一代集成电路设计方法 ,系统级设计相关问题,可重用IP核 VLSI设计基础 —— 基本器件、晶体管阵列、模拟单元与变换 电路、单元库、微处理器等
2011-2-24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s Technology 8
场与波 —— 场的概念,分布参数
电磁场 —— 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分析与计算。 静电场 + 磁场 时变电磁场 平面电磁波 微波技术 —— 微波频段的无线电技术。主要内容:微波的传输 ——传输线、波导、微带线、微波网络以及常用的微波元件——电 抗、负载、衰落器、移相器、阻抗变换器、耦合器、功分器、谐振 器等 天线 —— 振子、阵列天线、线天线、缝隙与微带天线、面天线 等天线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工程计算。 微波电路 —— 微波频段电子线路和相应电子器件的分析与设计 。包括:微波混频器、微波放大器、固体振荡器、微波电路CAD 等。
2011-2-24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onics Technology
9
计算机应用能力
C语言程序设计: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建立正确 的程序设计思想,具备一定的程序分析与设计能力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 微机硬件系统设计和应用软件开发。 微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硬件连接,汇编语言编程,中断系统 及数据传送 计算机网络 —— 通过网络实现数据交换,主要讨论分层网络协 议,涉及信道分配与复用、动态路由等。 数据结构 —— 程序设计中的最基本数据结构。存储结构的线性 表,栈、队列、树(二叉树)、图、查找与排序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 可视化程序设计的主要方法,以C++语 言为例。 实时嵌入式系统 —— 实时嵌入式系统技术概念和应用设计方法 ,以ARM系列芯片为主
通信与信息系统(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主要研究对象——信息传输、交换以及信息网络 通信(Communication):通过媒体将信息(Infromation)由一点传送到另 一点的过程。媒体→信道(Channel) 信息具体形式:语音、图像、数据;信息载体:声、光、电;传送过 程:传输、交换、网络
电磁波产生、传播、传输、与媒质的相互作用以及检测理论和方法 电磁辐射散射的理论与技术、无线电理论和技术 微波电路和光路系统的理论、分析、仿真、设计及应用 环境电磁学与计算电磁学
2011-2-24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s Technology 5
专业结构——本科专业
2011-2-24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s Technology 11
通信类课程
通信原理 —— 信息传输。信道、模拟调制、模拟信号数字化、 数字基带传输、数字调制解调、同步 编码技术 —— 以信道编码为主,线性分组码、循环码、卷积码 锁相与频合 —— 锁相环的基本原理=跟踪性能、噪声性能、捕 获性能,数字锁相环、频率合成器 现代交换技术 —— 信息交换,以现代电话网的程控交换为基础 扩频通信 —— 直接序列扩频、跳频两种方式,抗干扰能力、扩 频码、捕获同步、CDMA 移动通信 ——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组网、传播环境、调制(多 进制、恒包络)与信号处理(均衡、分集)、信源与信道编码方式、无 线多址接入、网络技术等 现代通信网络技术 —— 帧中继、同步光纤网络(SONET)/ 同步 数字序列(SDH)、宽带接入、蜂窝网 光纤通信 —— 光源与光检测,数字光纤通信系统(PDH和SDH) 以及光纤通信新技术,如:波分复用、光交换
2011-2-24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s Technology 6
本科课程体系
数学基础
高等数学 —— 数学分析,包括:微积分、级数、函数论、微积 分方程等 线性代数 —— 行列式、矩阵、线性空间和线性变换 阵理论 矩
复变函数 —— 复平面上的解析函数,包括:解析函数、复变函 数的积分、级数、留数、保角映射等 概率论基础 —— 从数量角度研究随机现象在大量重复中所呈现 出来的规律性。主要内容:概率、随机变量、数字特征等 随机过程 —— 依赖于时间参数的随机变量 = 随机信号。主要 内容:随机过程概念和统计特性、平稳性、功率谱分析、通过线性 系统、窄带随机过程等
电子电路与系统的分析、综合、设计、测试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Microelectronics and Solid State Electronics)
固体电子材料的结构、性能与制备 电子元器件的制造与测试技术 集成电路与系统集成芯片的制造、设计、可靠性和测试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Electromagnetic Field and Microwave Technology)
2011-2-24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s Technology 12
光电子类课程
现代光学工程 —— 工程上常用的光学物理知识。几何光学、成 像、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物理现象 光电子学 ——光电系统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术,光 源——光辐射与传播;光调制(电光、声光、直接)与检测(光电探测 );光电子技术的应用(光纤通信、激光雷达、激光制导) 光电材料和器件 —— 光电子材料(半导体光电材料、激光材料 以及有机聚合物、纳米材料等)、光通信系统中常用的光电子器件( 发光器件、探测器件,光放大器件、光调制器、开关光、波分复用 器件及模块等) 现代光电信息处理 ——应用光学、计算机和信息科学相结合而 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信息处理技术。光全息、光电转换、相干与非 相干光学信息处理、光学滤波与运算(加、减、乘、除、微积分、 傅氏变换等)
通信工程
通信系统与通信网络——信息传输、交换、网络
电子信息工程
信号获取与信息处理
电子科学与技术
物理电子学 +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光电子、微波、光传输及处理
微电子学
微电子与集成电路
信息对抗
攻防兼备的信息战 信息战——信息领域的对抗活动。争夺信息资源;掌握信息的 生产、传递、处理等的主动权;破坏敌方的信息传输
信号与信息处理(Signal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主要研究对象——信息获取、变换、存储、传输、交换、应用等环节中 的信号与信息的处理 信号处理——在事物变化过程中取出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信号,对它们 进行分析、综合、运算等处理,得出反映事物变化特点的信息的过程
2011-2-24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s Technology 4
信息技术发展前沿讲座
信息与通信学院 课程体系介绍
林基明 教授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信息与通信学院 Linjm@
信息与通信学院概况
1980 开始招收无线电专业本科生 1985 开始联合培养 硕士研究生 1995 开始独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 2003 独立招生、联合培养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博士生 五个本科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微电子学、信息对抗技术 硕士点覆盖两个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 波技术、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
2011-2-24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s Technology 14
信息对抗类课程
编码与加密 —— 信源编码与信息加密技术 信息对抗原理 —— 信息对抗形式与特征,情报战,军事欺骗, 电子对抗(雷达、通信、光电、导航),计算机网络对抗,信息安全 防御 通信对抗 —— 通信侦察(无线电测向与定位、频率测定)、通信 干扰子系统和通信抗干扰系统 雷达对抗 —— 雷达侦察(测频、测向与定位、雷达侦察的信号 处理);雷达干扰或雷达攻击——遮盖性干扰(射频噪声干扰、噪声 调幅干扰、噪声调频干扰、噪声调相干扰)和欺骗性干扰(对雷达距 离、角度、速度信息的欺骗) 网络对抗 —— 网络防御(网络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的安全性, 数据加密与身份认证,网络入侵检测);身份隐藏;网络进攻( 扫描 监听,密码破解,网络欺骗);病毒武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