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和埃及详解
古代中东文明美索不达米亚埃及与波斯

古代中东文明美索不达米亚埃及与波斯古代中东文明:美索不达米亚、埃及与波斯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古代中东地区有许多重要而独特的文明涌现。
尤其是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和波斯,这些古代文明对世界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这三个地区的历史为主线,探讨它们的特点、贡献和遗产。
一、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古代中东地区最早的文明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4千年左右。
该地区位于两大河流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流域,因而得名。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出现和发展,是人类社会进入农业文明和城市化时代的标志之一。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特点之一是它具有高度发达的农业和灌溉系统。
由于该地区缺乏降水,只有依靠河流水源灌溉才能维持农业生产。
美索不达米亚人创造了复杂的水利工程,利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水源,建立起高效的灌溉系统。
这使得农业得以大规模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粮食和财富。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还以其复杂的城市文明而闻名。
该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城市的形成使人们从农村转向城市定居,也带来了社会分工、商业交流和政治组织等方面的发展。
美索不达米亚的城市中,重要的建筑包括宫殿、神庙、城墙和楼阁等。
文明程度的提升也促进了文字的发展,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成为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二、埃及文明埃及文明是古代中东地区另一具有重要影响的文明。
这一文明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地理环境,尤其是尼罗河的贡献。
尼罗河是埃及境内最长和最重要的河流,它为埃及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适宜农业发展。
埃及文明的特点之一是它坚实的社会和宗教结构。
古埃及的社会由君主和富有的贵族统治,底层人民则是农民和工匠。
埃及的宗教信仰丰富多样,他们崇拜众多的神灵,并相信死后有来世。
这种宗教观念推动了埃及人创造了巨大而精美的金字塔和墓地,以供君主和贵族的永恒安息。
埃及文明还以其丰富多样的艺术和文化遗产而闻名。
古埃及的绘画、雕塑、建筑和文学等艺术形式,给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和文物。
高中中东埃及知识点总结

高中中东埃及知识点总结一、历史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其历史悠久。
从古埃及文明的兴起,到希腊罗马时期的统治,再到伊斯兰教传入后的穆斯林国家,埃及的历史经历了多次变迁。
1. 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其兴起可以追溯至公元前4000年左右。
古埃及人民在尼罗河流域畔,以及红海对岸的美因河谷,创造了大量的独特文化和科技成果。
他们建造了金字塔、施工了独特的葬礼和崇拜体系。
2. 希腊罗马统治时期古希腊和罗马的统治者曾统治埃及,给埃及带来了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
著名的女王克利奥帕特拉就是在这个时期统治着埃及。
3. 伊斯兰教的传入7世纪时,伊斯兰教传入埃及,成为了埃及的主要宗教。
阿拉伯人的军事征服后,埃及成为伊斯兰国家,阿拉伯文化也逐渐取代了希腊罗马文化。
二、地理埃及地处非洲和亚洲的交界处,东临中东地区,西濒地中海,南界苏丹,北临以色列。
埃及的地理环境对其文化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尼罗河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尼罗河带给埃及肥沃的土地,成为古代埃及文明的发源地。
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灌溉农田,发展了农业,建立了庞大的农业帝国。
2. 沙漠埃及多数地区都位于撒哈拉沙漠之中,沙漠的气候严酷,生活资源匮乏。
但埃及人民却利用沙漠的矿藏资源,如盐矿和铁矿的开采。
三、经济埃及是非洲北部和亚洲东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经济体,其主要经济支柱是农业、石油和旅游业。
1. 农业埃及在古代就凭借尼罗河的灌溉和尼罗河三角洲的肥沃土地发展出了独特的农业体系,种植大麦、棉花、蔬菜等。
农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还出口到世界各地。
2. 石油埃及是一个石油生产国,其石油储量丰富。
石油出口是埃及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3. 旅游业埃及的旅游业发达,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尤其是前来欣赏古埃及遗迹的游客。
金字塔、卢克索神庙等古代遗址都是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
四、文化埃及的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蕴含了古埃及文明、伊斯兰文化和当地传统文化。
中学地理第八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中东(1)_210

第一节中东1.“三洲五海之地”(1)范围:包括西亚的大部分和非洲的埃及。
(2)位置的重要性:联系亚、非、欧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自古以来是东西方交通枢纽。
(3)五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最大的湖泊)。
(4)交通要道:苏伊士运河,土耳其海峡,霍尔木兹海峡。
①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湖,不是海。
②西亚≠中东:西亚包括阿富汗,不包括埃及;中东包括埃及,但不包括阿富汗。
“西亚”-“阿富汗”-土耳其的欧洲部分+“埃及”=“中东”。
2.世界石油宝库(1)地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石油最多、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2)分布: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3)输出路线(4)主要产油国:________、科威特、G阿拉伯联合酋长国、____、_______等。
3.匮乏的水资源(1)气候:北回归线经过,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
(2)严重匮乏的水资源:(1)原因:主要属于_________气候,气候干燥,沙漠广布,河流稀少。
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中东水资源紧缺日趋严重。
(2)解决措施:建立建立海水淡化工程,发展节水农业;水资源统一调配;进口淡水。
4、宗教文化的差异:以_______________人为主,属于_____________人种。
(1)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的发源地,目前大多数居民信奉_伊斯兰教。
(2)宗教圣城:________________(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圣城);________________(伊斯兰教的圣城)。
(3)宗教文化上的巨大差异也是导致中东不安定的重要因素。
补充:石油与经济:水资源与经济::第二节欧洲西部1.工业密集,发达国家集中(1)位置①纬度位置:大部分地区位于35°N~70°N,主要位于北温带,中纬度。
②海陆位置:位于欧洲的西半部,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
(2)欧洲西部主要国家及首都:①__________________,首都奥斯陆。
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进攻埃及的原因介绍

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进攻埃及的原因介绍第三次中东战争也被称为“六日战争”,这场战争开战的第一天,以色列就对埃及进行了空袭和入侵,给埃及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那么,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为什么要进攻埃及?首先,由阿拉伯国家组成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1964年成立,这支因联盟而形成的军事政治力量,对以色列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解放组织通过会议又决定了对约旦河的改向,使其不被以色列利用。
因此以色列派遣空军对约旦河上游实施了轰炸,此事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巴勒斯坦对以色列的攻击从未停止过。
同时,埃及、约旦和黎巴嫩在军事上结成了联盟,他们的军队数量和装备在远胜以色列,同时也对以色列的威胁是巨大的。
最要命的是,联盟的军队经常对以色列的边境进行袭击和骚扰,令以色列不胜头疼。
因此,以色列向联合国提出了一次毫无结果的仲裁申请。
在仲裁失败后,以色列决定以牙还牙,对阿拉伯军队的阵地进行了反击。
但是同样反击也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反而加剧了冲突事件。
同时,埃及总统纳赛尔是一个极端的民族主义者,他一心谋求埃及的复兴。
因此,在1967年,他下令接管了位于埃及和以色列两国之间的联合国紧急部队的阵地,同时在5月23日,又下令封锁了蒂郎海峡,这是以色列的重要出海口,因此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以色列除了对阿拉伯国家动武之外,没有其他办法,而埃及首当其冲。
第三次中东战争的原因是以埃及和以色列之间的国际关系为依托,虽然时间仅为6天,但造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1958年初,黎巴嫩内部发生战争,因此黎巴嫩向美国政府作了紧急求援。
美国方面答应了黎巴嫩的要求,出兵黎巴嫩。
同时,约旦国内也发生了同样的情况,但他们是向英国求援。
内战持续将近半年。
半年后,英美两国的军队撤出两国境内,但两国国内的形势依然不稳定。
1960年8月,约旦首相在安曼被炸死,约旦国王侯赛因认为这是埃及和叙利亚干的,因此派遣军队在叙利亚边境集结,打算对此进行报复。
叙利亚方面似乎为了澄清事实,和埃及解除了盟约。
10第一编第三单元第四节中东,非洲

7.政体
埃及的政治制度是建立在多党制和主权属于人民 基础上的总统共和制。埃及的政治制度由三方权 力机构组成: ①行政权,首先属于共和国总统,其次属于政府。 ②立法权,人民议会行使立法权。 ③司法权,由各级法院一行政审判, ③司法权,由各级法院一行政审判,司法权是独立 的。 此外,埃及的新闻独立,自主履行其使命,被认 为是埃及人民的第四权力机构,对上述三项权力 起舆论监督的作用。
简史
此后国家分裂为两国,并先后于公元前722 此后国家分裂为两国,并先后于公元前722 年和586年为亚述人和巴比伦人征服。 年和586年为亚述人和巴比伦人征服。 公元纪年前后300年该国在罗马的统治之下, 公元纪年前后300年该国在罗马的统治之下, 接着是拜占庭帝国辖制该地至公元7 接着是拜占庭帝国辖制该地至公元7世纪。 此后巴勒斯坦为阿拉伯人、十字军、土耳 其人和英国人所统治。 两千年来,以色列人一直离乡背井,漂泊 在异国他乡。
亚历山大城: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西侧, 面对着地中海,人口约500万,是埃及最大 面对着地中海,人口约500万,是埃及最大 的商港。它始建于公元前332年,在古代和 的商港。它始建于公元前332年,在古代和 中世纪就是文化名城和经贸中心。那里气 候宜人,被誉为“地中海上的新娘” 候宜人,被誉为“地中海上的新娘”、避 暑胜地或夏都。 苏伊士:位于苏伊土运河的南端,为全国 第三大海港及石油加工和化学工业中心。
(3)医疗旅游:埃及的医疗旅游点遍布全国 (3)医疗旅游:埃及的医疗旅游点遍布全国 各地,硫磺矿泉水形成的湖泊吸引着成千 上万的游客前来治疗关节炎、肾病、皮肤 病和消化系统的疾病等。 (4)尼罗河航行游:埃及拥有庞大的游船队 (4)尼罗河航行游:埃及拥有庞大的游船队 和水上饭店,游客乘船自开罗逆流而上, 经过3 经过3天3夜,行程770公里,即可到达阿 夜,行程770公里,即可到达阿 斯旺,在灿烂的阳光下,聆听7 000年来的 斯旺,在灿烂的阳光下,聆听7 000年来的 文明史故事,观赏迷人的古国风貌。
区域地理 《中东-埃及》(课堂PPT)

约旦、 黎巴嫩、塞浦路斯
外高加索(3国):
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
印度洋沿岸:也门、阿富汗(2国)
10
(1)、地跨欧亚两大洲的国家有:俄罗斯 土耳其 格鲁吉亚 、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
(2)、地跨亚非两洲的国家是( 埃及 ) (3)、地跨亚洲、大洋洲的国家是( 印度尼西亚 ) (4)、地跨欧洲、北美的国家是( 丹麦 ) (5)、地跨北美洲、大洋洲的国家是( 美国 ) (6)、地跨南美洲、北美洲的国家是( 巴拿马 )
好望角B
峡
印度洋
马六甲海峡A
30
波斯湾石油外运的主要航线
C A 航线C:
距离短、运量少
B
航线B:距离长、运量多
31
波斯湾石油外运航线A
自南 向北
地中海
尼罗河 三角洲
幼 底无沙发 格流特拉里国、底斯:科河河威特土东地、耳部阿其高曼、自向阿西东联北南酋、卡波塔斯尔湾、也门美米、索亚巴不平达原林
如何解决中东用水和缺水问题? 21 海水淡化或抽取地下水,购买水源等
自然环境特点:
地形:以 高原 为主,平原 狭小,有陆地最低点死海 气候:大部分为 热带沙漠 气候,终年炎热干。旱 河流: 稀少。主要有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地理位置】阿拉伯国家主要分布在西亚,北非地 区,包括巴勒斯坦、约旦、叙利亚、黎巴嫩、沙 特、伊拉克、也门、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 巴林、阿曼等12个西亚国家;阿尔及利亚、摩洛 哥、突尼斯、利比亚、苏丹、埃及等6个北非国家; 非洲西部的毛里塔尼亚、非洲东部的吉布提和索 马里以及印度洋西部岛国科摩罗
北回归线 20ON
★两洋三洲五海 之地: 大致位于 25OE~ 65OE、 12ON~42ON之间
中东战争

中东战争,或称阿以战争、以阿战争,是指以色列与埃及、叙利亚等周围阿拉伯国家所进行的5次大规模战争(1948年、1956年、1967年、1973年、1982年)。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古称迦南,包括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
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
中东,是西方国家对地中海东部与南部的称呼。
“中东战争”,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
第一次中东战争:由于巴勒斯坦土地极度不公平的分割,导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交战,阿拉伯国家在战争初期占优势,但是停火后以色列接受来自美国的大笔援助,以及阿拉伯军团的英国指挥官指挥部队撤离战场,导致阿拉伯国家战败。
第二次中东战争:埃及国内革命后国有化苏伊士运河引发利益冲突,最终英法以撤军。
第三次中东战争:戈兰高地的叙军向以色列定居点开火,由此爆发冲突。
以色列全面获胜。
第四次中东战争:埃及和叙利亚企图收复失地,对以色列发动进攻,阿拉伯国家先胜后败。
第五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因为其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武装暗杀,对黎巴嫩境内巴勒斯坦武装发起进攻,这次战争是巴勒斯坦问题的延续,以色列最终单方面撤军,第五次中东战争告终。
一、中东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1、内因:⑴历史原因:民族矛盾与宗教矛盾突出(耶路撒冷三教圣地)⑵战略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2、外因:大国力量的干涉(战略利益的需要)①第二次中东战争前:英法②第二次中东战争后:美苏3、现实原因:分治没有解决巴勒斯坦建国等问题(“贝尔福宣言”、“联大181号决议”)4、冲突关键: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的排他性主权要求(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二、五次中东战争时间名称起因参战国结果第一次1948 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建国埃等国VS 以以获胜第二次1956 苏伊士运河战争埃及收回运河埃及VS 英法以埃及胜利第三次1967 六日战争以色列袭击埃叙VS以以占埃叙领土第四次1973 十月战争埃叙收复失地埃叙VS 以埃叙夺回部分土地第五次1982 黎巴嫩战争以打击巴解总部巴解黎叙VS 以以胜利1、第一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战争)⑴起因:1948年5月14日, 以色列国宣告成立⑵时间:1948年5月------1949年7 月⑶双方:阿拉伯联盟国家埃及、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以色列⑷经过:第一个阶段:阿拉伯联军兵力,装备占优势,迅速掌握主动,以色列暂时处于劣势第二个阶段:以色列利用停火之机,抢运武器,招募兵力,迅速强大,利用阿拉伯国家内部分歧,没有统一的军事计划,采用灵活机动战术,各个地区击破。
区域地理:中东埃及

人类文明的摇篮
两河流域、尼罗河谷地与三角洲
两河流域是由底格里斯 河、幼发拉底河以及两河汇 合后形成的流域地区,历史 上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成为 人类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之一。(古巴比伦)
尼罗河是世界最长河流, 埃及境内的尼罗河每年会定 期泛滥,泛滥之后两岸留下 的肥沃土壤成为农业耕作的 最佳场所。古埃及是世界四 大文明古国,也是人类古代 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阿拉伯之星
★ ★ ★ ★ ★ ★ ★
周边是荒芜的沙漠,却矗立着现代化的七星级酒店。
区域地理
SINOMAPS PRESS
“中东”名字的由来
“中东”这个词汇是相对于欧洲
人来说的,对于欧洲人来说,亚 洲位于欧洲的东方,他们管土耳 其、小亚细亚为“近东”,因为 离欧洲最近;西亚的阿拉伯附近 和波斯湾就是“中东”;东亚和 东南亚地区就叫“远东”。
强调:本区所处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凸显了其重要的交通位置
3、交通位置: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
古代的“丝绸之路” 现代的东西方海、陆、空交 (1)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通要道: 通要冲 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与地中海 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与地中海 (2)交通要道 霍尔木兹海峡---沟通波斯湾与印度洋(石油海峡) 曼德海峡---沟通红海与印度洋
①概况 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全长 6600多千米,发源于东非高原, 自北向南,注入地中海。 ②汛期 6—10月,每年6—10月尼罗河 定期泛滥,为什么? 原因主要是其支流青尼罗河流 经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季节 变化明显,高原迎风坡,地形 雨,5—10月为雨季。 ③支流及其发源地 白尼罗河(东非高原)、青尼 罗河(埃塞俄比亚高原) ④补给水源 湖泊水、大气降水
油橄榄
枣 椰 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阿斯旺大坝
阿斯旺大坝 纳赛尔水库 利:发电、防洪、 灌溉、养殖、航运、旅游 (1)淹没居民点、农田、文化古迹 (2)对生态环境:泥沙沉积减少,三 角洲面积减少;下游沿岸土地失去天然 弊 肥料,土壤肥力下降;海水倒灌,水质 恶化;海岸受侵蚀;下游水量减少,灌 溉面积增加,土壤盐碱化严重等 (3)河口鱼类失去养料来源,渔场退 化,航运深受影响)
尼罗河 尼罗河发源于非洲东部高 原,自北向南流经苏丹、 埃及等国,注入地中海, 全长6600km,是世界上 最长的河流。
尼罗河的上源有两条。白尼罗河发源于赤 道附近的东非高原的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 量,较为稳定 ;而且流经维多利亚湖等湖 区,有湖泊的调节作用,水位季节变化小, 能为尼罗河提供稳定的流量。
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受 热带草原气候影响,湿季时水量丰富,干 季时水少。每到雨季,流到下游,每年6月 到10月造成定期泛滥。
尼罗河的赠礼 ------尼罗河对埃及生产发展的影响
埃及气候炎热干燥, 90 %以上是沙漠,而尼罗 河沿岸平原和入海处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土地肥沃, 灌溉便利,农业发达,种植棉花、小麦、水稻,椰枣 等农作物,在沙漠地区形成一条“绿色长廊”。现在 埃及90%以上的人口分布于尼罗河沿岸平原和入海处 的河口三角洲地区,首都开罗在尼罗河三角洲顶端。
最大的石油宝库 。
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
(3)主要产油国
西亚: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阿联酋 (4)本地区消费量少,输出为主,采用输油管道和大 油轮(海运为主),有三条主要线路
波斯湾石油外运航线
航线编 号 经过的主要海洋、海 到达的国家 峡和运河 和地区
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 -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 波斯湾-印度洋- 好望角-大西洋
中东地区干热气候 特征的形成原因
中东大部分地区位于低纬度地区,全年受副热带高 气压带或由陆地到海洋信风控制,形成了热带沙漠 气候。 另外,中东地区地表起伏小、海岸线平直,加强了 气候的干旱性;红海面积小,带来的水汽少;伊朗 高原、小亚细亚半岛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被山地环 绕,地形闭塞,水汽难以进入。加剧了这种干旱的 气候。
中东战争争夺的目标
⑴土地或运河主权。⑵水资源。(3)石油资源
中东战争的后果:
⑴造成双方大量人员的伤亡;⑵数百万阿拉伯人沦为难民; ⑶大量的军费开资,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⑷巴以双方长 期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
中东地区的特点
⑴战火频仍。⑵局势动荡不安。
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⒈原因 ⑴ 大国争夺是该地区冲突不断的重要根源。 ⑵领土争端是阿以之间争夺的实质。石油资源丰富经济价 值重要,列强必争。 ⑶对珍贵的水资源争夺。 ⑷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是巴以关系中最棘手的问题。 ⒉中东和平进程和推动者 ⑴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 ⑵以色列领导人:拉宾、佩雷斯。
中东的自然地理特点
★河流 :河流稀少主要的 河流有尼罗河、幼 发拉底河和底格里 斯河。沙特阿拉伯、 科威特、阿曼等7 国被称为“无流国”
无流国:沙特、科威特、阿曼、阿联酋、卡塔尔、 也门、巴林
中东的河流
约 旦 河
河流稀少,水资源不足
(1)分布:主要分布于波斯湾沿岸 (2)特点: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
苏 伊 士 运 河
非海 苏 两、 伊 洲印 士 的度 运 分洋 河 界与 沟 线大 通 。西 了 洋红 ,海 又和 是地 亚中
五.经济 农业分布及自然条件、农产? 分布 尼罗河沿岸及三角洲 自然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全年高温,热量充足, 条件 光照时间长,尼罗河提供便利的灌溉水源 农产 小麦、棉花、水稻、椰枣 重要传统出口商品:长绒棉
航线 A 航线 B
西欧各国 或美国
西欧各国 或美国 日本
航线 C波斯湾-Βιβλιοθήκη 拉伯海-孟加拉湾-马六甲海峡-南海-太平洋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欧佩克)
成立于1960年,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 些主要石油生产国的国际性石油组织。目前有 11个成员国:(西亚)伊拉克、伊朗、科威特、 沙特、阿联酋、卡塔尔、(北非)阿尔及利亚、 利比亚、(非洲)尼日利亚、(亚洲)印尼、 (拉丁美洲)委内瑞拉。总部设在维也纳。统 一规定本组织各国石油的产量和市场价格,维护 石油输出国的利益。
中东地区主要包括除阿富汗之外的西亚各国, 以及北非的埃及。西亚不包括土耳其的欧洲部分, 而中东包括土耳其的欧洲部分。
中东的自然地理特点 ★地形
:以高原为主(伊 朗高原、阿拉伯高 原、安纳托利亚高 原),平原狭小 (美索不达米亚平 原为重要农耕区), 死海为陆地最低点, 阿拉伯半岛为世界 最大半岛。
中东的农牧业和灌溉农业
1、畜牧业比较发达,多以游牧的方式
土耳其的安卡拉羊毛、阿富汗的紫羔皮、伊朗地毯
2、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平原和有地下水灌 溉的绿洲地区。代表植物——枣椰树 如:伊拉克 两河流域地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约旦河流域 (以色列) 3、水果园艺业:地中海沿岸平原和丘陵地区,是油 橄榄、柑橘、葡萄等产区。橄榄之邦——摩洛哥 4、农牧业发展的限制因素:气候干旱,水源不足
大高加索山
40
安纳托利亚高原
亚美尼亚高原
30
美索布达米亚平原 地中海沿岸平原
20 30 40 50
伊朗高原
阿拉伯高原
死海 世界陆地表面的最低点,死海湖面 海拔为-400米,地壳断裂陷落而形成,在 巴勒斯坦与约旦交界处
中东的自然地理特点
温带 大陆 性气 候
地中海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气候: :阿拉伯半岛和 埃及大部分地区 以热带沙漠气候 为主,终年炎热 干旱(地中海沿 岸为地中海气候, 伊朗高原和小亚 细亚半岛为温带 大陆性气候。)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且为砂 质土壤,夏季光热充足,尼 罗河提供便利的灌溉水源 现代四大经济支柱 • 运河 • 旅游 • 石油 • 侨汇
2002年埃及外汇收入统计表
石油 旅游 侨汇 运河 棉花 其他
历山大、塞得港地中海沿 岸的港口
开罗:阿拉伯国家 最大的城市,位于 尼罗河三角洲、
埃及的主要区域特征
位置及范围
亚非分界线
地跨亚、非两 洲的国家,苏 伊士运河以东 的西奈半岛属 于亚洲;埃及 是世界文明古 国之一。具有 6000年的历史。
二、埃及的地形 地形为自南向 北倾斜的高原。 尼罗河谷地及 三角洲地区地 表平坦。埃及 沙漠占国土面 积的90%以上。
埃及的气候
埃及主要以热带沙 漠气候为主,地中 海沿岸是地中海气 候。沙漠面积占全 国面积的90%以上。 水是制约埃及发展 的主要因素,尼罗 河在沙漠地区形成 一条“绿色走廊”, 埃及的耕地、人口 和城市主要集中分 布在狭长的尼罗河 沿岸平原和河口三 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