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病理学

合集下载

肺结核病理学诊断标准

肺结核病理学诊断标准

肺结核的病理学诊断标准包括在痰液或病灶中找到结核分枝杆菌,以及观察到与肺结核相符的病理学改变。

具体来说,肺结核的病理学诊断通常基于以下几点:
1.临床表现和病史: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有与结核病患者的接触史或生活在结核病高发区等。

2.影像学检查:X线或CT检查可能显示肺部典型的结核病灶,如渗出、增生、坏死等病变。

3.病原学检查:在痰液或其他体液中检测出结核分枝杆菌是确诊肺结核的关键。

通过痰涂片检查、痰培养检查等方法,如果发现结核分枝杆菌,即
可确诊为肺结核。

4.病理学检查:通过肺组织活检获取标本,观察到干酪样坏死、结核肉芽肿等特征性病理学改变,可进一步支持肺结核的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病理学诊断通常是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原学等多方面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不同患者的病情和诊断过程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实际诊断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肺结核病病理学

肺结核病病理学

肺结核病病理学肺结核是一种由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进展性传染病。

病理学研究是了解肺结核病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该文将从事后检查、肺炎型肺结核、成纤维型肺结核以及肺结核伴发其他病变四个方面,系统介绍肺结核病病理学特点。

一、事后检查在病理诊断中,事后检查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方式。

对于疑似肺结核病例,可行肺活检术或手术活检等操作获取病变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肺结核的组织学改变主要取决于细菌的菌量及其毒力,免疫反应的不同和机体的抵抗力。

肺结核组织学改变通常是非特异性的,包括炎性细胞浸润、肉芽肿形成、坏死和纤维化等。

二、肺炎型肺结核肺炎型肺结核是指结核杆菌大量进入肺泡和细支气管周围的炎症反应。

随着炎症的发展,直径为1至2cm的结核结节或干酪样坏死物可以在肺内形成,而这些小结节可以融合成更大的结节。

在坏死组织周边,有一些以巨噬细胞为基础的炎性细胞浸润,菌体通常存在于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之间,这样形成了肺结核的特有形态――桑拿结核。

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不完全,病变可以进一步发展,从而引起支气管壁和血管周围的组织破坏。

三、成纤维型肺结核成纤维型肺结核是指肺内炎症反应完全西化,最终导致病巢形成纤维组织。

这种类型的病变通常在化脓型肺结核或肺炎型肺结核治疗后形成。

成纤维型肺结核主要表现为肺内广泛的、弥漫的、病灶致密的纤维化,周围脏层胸膜增厚,胸壁粘连度高。

这种病变类型的结构通常为增生的纤维组织、散在的肉芽肿、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这些组织构成了具有结构特异性的病巢。

四、肺结核伴发其他病变肺结核病变与其他肺部疾病容易相互混淆,如肺癌、肺炎、肺水肿等。

由于两种疾病有相似的症状和临床表现,因此鉴别诊断很重要。

对于肺癌合并结核的情况,可以在肺癌病变组织中发现肺结核的病理学改变。

而肺结核合并肺炎、肺水肿时,由于一定程度的肺间质纤维化和肺泡壁相应的显微结构的改变,会对其症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结果造成诸多影响。

综上所述,病理学是了解肺结核病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结核病病理学诊断及科普

结核病病理学诊断及科普

结核病病理学诊断及科普结核病是严重危及人类健康的全球性传染疾病,主要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营养水平的改善和防控措施的加强,近年来我国结核病发病率呈现明显降低趋势,据相关医学统计,结核病在我国发病率约为60/10万之内。

尽管如此,我国仍有数量庞大的结核病患者在院接受治疗,结核病为一类传染疾病,具有发病范围广、传染性强、危害性大、诊断难度高等特点,需到专业的传染病医院或结核病医院进行治疗。

今天,就向大家科普有关结核病的病理学诊断及相关知识,希望帮助大家更深刻、更专业地了解结核病。

一、什么是结核病?生活中很多人都听过结核病,但在大部分人心目中,他们理解的结核病仅局限于肺结核中,那么,究竟什么是结核病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感染引发的慢性传染性疾病。

结核病十分古老,据历史研究显示,早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存在结核感染人体化石的相关证据。

古代称结核病为“痨病”,结核病可累及人体内部多脏器感染,比如肠结核、肾结核、骨结核、脊柱结核等,其中最为常见的当属大家熟知的肺结核,肺结核占所有结核种类的比重约为90%左右,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肺结核又分为原发性肺结核与继发性肺结核两大类,原发性肺结核多发于初次感染结核杆菌的小儿,继发性肺结核常见于曾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的成年人。

二、结核病的主要症状和传染途径有哪些?人们在感染结核病后通常不会立刻发病,需经历一定的潜伏期,潜伏期结核病感染者不具备传染性,也无任何临床表现,潜伏期长短因人而异,一般为4-8周,也有的长达数年,甚至不会发病。

主要与感染病菌的数量与毒性、感染者自身免疫水平等密切相关。

据统计,临床约九成的感染者可通过自身强大的免疫功能将病毒杀灭。

身体免疫力低下、合并其他慢性基础病的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均是结核病感染的高危人群。

当感染者免疫力降低时,潜伏在人体内的结核杆菌便会趁虚而入,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出现各种不适症状。

结核病患者在发病后主要表现为低热、盗汗、食欲低下、全身无力、消瘦虚弱等典型症状。

病理学—结核病

病理学—结核病
结核病tuberculosis
结核病(tuberculosis)是由结核杆菌 (tubercle bacillus)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 病。以肺结核最为常见,但可见于全身各 器官。典型病变为结核结节形成并伴有不 同程度干酪样坏死。
一、概论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途径
条件与机制
结核杆菌 →→ 呼吸道(主要) → 菌量、毒力,易感(抵抗力↓)→结核病
圆形,直径1~1.5cm
结局:95%痊愈(纤维化、钙化);少数(5%)---继续发展(病灶扩
大,全身播散)
2.全身性粟粒性结核病
﹡ (肺原发灶)结核杆菌大量侵入静脉 分支,经左心至大循环,播散到全身各 器官如肺、肝、脾和脑膜等处,引起急 性全身性粟粒性结核病(acute systemic miliary tuberculosis)。
病变特点:
﹡病程较长,病变新旧不一、大小不一。 小的如粟粒,大者直径可达数厘米以上。 病变以增生性改变为主。
5.局灶性肺结核病 Local type pulmonary tubercnlosis ﹡继发性肺结核病的早期起始病变,细 胞来源主要为内源性。
﹡肺尖部(尤右肺尖)单个或多个结节状 病灶(肺尖下2~4cm处0.5~1.0cm直接大 小,病灶境界清楚,有纤维包裹,镜下病 变以增生为主,中央为干酪样坏死。
继发性肺结核 再染(内源为主) 成人 较高(有)
肺炎局灶性结核病 多数
肺内浸润、支气管播散为主 趋于肺内演变 长(慢性经过)波动性需治疗 浸润性肺结核 干酪性肺炎
结核瘤(球) 结核性胸膜炎
(二)各型肺结核病的临床病理特点
(按照:类型名称、细菌来源、易累部 位、病变特点、临床特征五方面加以对 比归纳,复习后可以自行列表)

病理学结核病实训报告

病理学结核病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学习结核病的病理学知识,了解结核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诊断方法,提高对结核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

二、实训内容1. 结核病的病因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对人致病的结核杆菌主要为人型结核杆菌,少数是牛型。

结核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带菌飞沫或尘埃造成肺部感染,少数患者可因食入带菌的食物经消化道感染。

2. 结核病的发病机制结核病的免疫反应和变态反应(型)同时发生或相伴发生。

以细胞免疫为主,即主要是T细胞起作用。

当细菌量少、毒力较低、机体免疫力较强时,表现为以增生为主的病变,形成具有一定形态特征的结核结节。

当细菌数量多、毒力强、机体抵抗力低或变态反应强烈时,上述以渗出为主或以增生为主的病变可继发干酪样坏死。

3. 结核病的病理变化(1)渗出为主的病变: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或菌量多、毒力强及变态反应明显时,常出现渗出性病变,多发生在疾病早期或病变恶化时,表现为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

(2)增生为主的病变:当细菌量较少、毒力较低、机体免疫力较强时,表现为以增生为主的病变,形成具有一定形态特征的结核结节。

(3)坏死为主的变化:当细菌数量多、毒力强、机体抵抗力低或变态反应强烈时,上述以渗出为主或以增生为主的病变可继发干酪样坏死。

4. 结核病的诊断方法(1)症状:典型症状是咳嗽、咳痰或干咳伴发烧,发烧通常是午后低热,一般37度到38度,夜间会有盗汗,还可能会有咯血、痰中带血、咯血块等症状。

(2)抽血检查:抽血主要是查T-SPOT是否是阳性。

(3)痰检:检查痰液中是否含有结核杆菌。

(4)影像学检查:影像学上主要是根据CT来判断,看看是否有典型的结核灶,肺间部是否有散在的结核灶,是否有钙化灶,是否有渗出的病灶,病灶是否符合结核的特点。

(5)分子病理学或病原学检查:如做CT引导下的肺组织穿刺,做气管镜进行刷检、活检、灌洗,将一部分病灶取出来,然后查一查看是否能够查到结核菌。

三、实训过程1. 实验材料:结核病病理切片、显微镜、染色液等。

结核病 病理学-精品文档

结核病 病理学-精品文档
以渗出为主的病变
以增生为主的病变 以坏死为主的病变
结核病基本病变与机体免疫状态的关系
病变
机体状态
免疫力 变态反应
渗出为主 低 较强
结核杆菌
菌量 毒力
多强
病理特征
浆液性
增生为主 较强 较弱 少 较低 结核结节
坏死为主 低

多 强 干酪样坏死
1、渗出为主的病变
出现在病变的早期。
当侵入的菌量多、毒力强,机体 免疫力低下或变态反应较强时,主 要表现为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渗 出,
结核杆菌
结核病发病取决于两方面因素: 1、结核杆菌的致病性 2、机体对结核杆菌的反应
1、结核杆菌的致病性:
结核杆菌:一种抗酸性分枝杆 菌,细长而弯曲,两端钝圆,严 格需氧。
结核杆菌不能运动,无内毒素 和外毒素,也不产生侵袭性酶。
结核杆菌的致病性主要与其 菌体结构中的大量脂质和蛋白 质有关。
其所含的主要脂质包括:
传染 病
(一)
结核病 伤寒 细菌性痢疾
传染病 (infectious disease)
由病原微生物(传染源)通过 一定的传播途径进入易感人群个 体引起所的一组疾病,并能在人 群中引起流行。
传染病的特点:
1、具有特异的病原体。 2、具有传染性。 3、有一定季节性。 4、有一定的侵入门户,具有一
定的嗜器官性和嗜组织性。
5、基本病变是炎症变化。 6、具有一定的免疫性。 7、临床经过具有一定的阶段性
(潜伏期、前驱期、发病期、 愈复期)。
第一节 结 核 病 (tuberculosis T.B.)
一、概述 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
染病。其特征是形成慢性肉芽肿 性病变——结核结节。全身各器 官均可发生,但以肺结核最为多 见。

肺结核病理学的名词解释

肺结核病理学的名词解释

肺结核病理学的名词解释肺结核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全球的传染病,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

肺结核病理学研究了肺结核在组织和细胞水平上的变化和影响。

下面,我们将对几个常见的肺结核病理学名词进行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该疾病的本质和发展。

肺结核病理学的名词解释之一:结核病灶结核病灶是指在肺组织中形成的结核病变区域。

当结核分枝杆菌侵入呼吸道后,人体的免疫系统会启动一系列防御机制。

著名的结核菌需要在宿主的巨噬细胞内生存,因此肺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将聚集成结核病灶。

这些结核病灶由许多由宿主细胞组成的树突状株状细胞形成,其核心是由浸润的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组成的颗粒堆积区。

肺结核病理学的名词解释之二:干酪样坏死在结核病灶中,常见的病理变化是发生干酪样坏死。

干酪样坏死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形成的特征性坏死形态。

在这种坏死过程中,结核病菌聚集在肺组织中,形成干酪样物质的堆积。

干酪样物质的产生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细胞因子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干酪样坏死呈黄白色,质地干燥,类似于奶酪,因此得名。

肺结核病理学的名词解释之三:结核结节结核结节是指在肺组织中形成的结节状病变。

结核结节是肺结核的典型表现之一,并且是在结核病灶内形成的。

它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炎症反应所致。

结节的大小可以从数毫米到几厘米不等,并且常常可见体积大、病变程度严重的结核结节。

在结核结节中,可以观察到干酪样坏死区,周围被球形细胞包围,这些细胞主要由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组成。

肺结核病理学的名词解释之四:结核性肺炎结核性肺炎是肺结核的一种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广泛炎症反应导致的肺组织损伤和结核结节形成。

结核性肺炎是结核病的进展阶段之一,病理学上表现为肺泡壁增厚、间质纤维化和空泡腔形成。

该病变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宿主免疫系统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反应以及感染部位和病变范围的位置。

肺结核病理学的名词解释之五:干酪样肺炎干酪样肺炎是一种严重的肺结核并发症,通常发生在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患者身上。

病理学第九章笔记:结核病

病理学第九章笔记:结核病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常见慢性传染病。

病理特征是形成肉芽肿性病变-结核结节。

全身各器官均可发病,但肺结核最为多见。

临床上常有低热、盗汗,食欲不振、消瘦和血沉加快。

【基本病理变化】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炎症常呈慢性经过,并形成具有特征性的肉芽肿性病变。

由于感染的菌量和毒力及受感染组织的特性不同,还由于机体在感染过程中不同时期免疫力和变态反应的消长,使病变十分复杂。

基本病变不外是渗出、变质和增生。

1、渗出性病变当细菌数量多,机体的免疫力低和变态反应明显时,常出现渗出性病变,多发生在疾病早期或病变恶化时;好发于肺、浆膜、滑膜。

脑膜的结核杆菌感染。

渗出的成分主要是浆液和纤维素,早期有中性粒细胞浸润,但很快被巨噬细胞所取代,严重时还有大量红细胞漏出。

渗出病变不稳定,可完全吸收,也可转变为增生为主的病变;当变态反应剧烈时,大片渗出性病变迅速坏死,转为变质为主的病变。

2、增生性病变当细菌量少,毒力低、免疫力强时,发生增生性病变。

病变最初是局部中性粒细胞浸润,很快即被巨噬细胞取代。

巨噬细胞主要来自血中的单核细胞,部分来自结缔组织中的组织细胞。

由于细胞免疫反应的结果,活化了的巨噬细胞对结核杆菌有很强的吞噬、消化能力,但在杀灭细菌的同时,由于结核杆菌中的磷脂被分解后产生结核酸,能使巨噬细胞转变为多角形、胞质丰富、境界不清、连络成片的上皮样细胞。

有时多个上皮样细胞融合在一起,或上皮样细胞的胞核经多次分裂而胞质未分开则形成郎罕巨细胞。

后者为多核巨细胞,胞质丰富,核多排列在周边,常呈马蹄形。

在结核病时,这种上皮样细胞、郎罕巨细胞加上外围致敏的T淋巴细胞等常聚集成结节状,构成结核性肉芽肿,又称结核结节,为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

大多数结核杆菌在结核结节形成过程中已被消灭或抑制,抗酸染色不易检到细菌,当有较强的变态反应出现时,结核结节中央便形成干酪样坏死。

单个结核结节肉眼不易看到,几个结节融合成较大结节时,肉眼才能见到,为灰白色、粟粒大小、境界清楚的病变,干酪样坏死多时呈现淡黄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6/27
变态反应:免疫反应发生的同时,尚 存在变态反应,为引起组织坏死的因素。
结核菌素蛋白+蜡质D→迟发型变态 反应→巨噬细胞溶解及组织坏死。
通常情况下,这两种反应同时存在。
2020/6/27
基本病变
结核病是一种以肉芽肿形成为特征的 慢性炎症。
由于机体的免疫力和变态反应、菌量 和毒力、组织特性不同,结核病可表现 为以下几种病变类型:
病因:结核杆菌(人型、牛型)
传播途径: 1、呼吸道:飞沫、尘埃 2、消化道:吞痰、污染的食物 3、皮肤伤口:少见
2020/6/27
2020/6/27
结核杆菌
结核病发病取决于两方面因素: 1、结核杆菌的致病性 2、机体对结核杆菌的反应
2020/6/27
1、结核杆菌的致病性:
结核杆菌:一种抗酸性分枝杆 菌,细长而弯曲,两端钝圆,严 格需氧。
2020/6/27
2020/6/27
2、增生为主的病变
当侵入的菌量少、毒力较弱或机 体的免疫反应较强时,则发生以增 生为主的病变,形成有诊断意义的 结核结节。
结核结节又称结核性肉芽肿,是 在细胞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2020/6/27
镜下:典型的结核结节包括:
结节中央的干酪样坏死(caseous necrosis) 周围较多的上皮样细胞(epithelioid cell) 少量Langhans巨细胞散在其中 外周多少不一的淋巴细胞及少量反应性增生
2020/6/27
3、坏死为主的变化:
当侵入的菌量多、毒力强、机体 免疫力低下或变态反应强时,则发 生以干酪样坏死为主的病变。
病变一开始即为干酪样坏死的情 况少见,多由渗出性或增生性病变 发展而来。
病灶内含有一定量的结核杆菌。
2020/6/27
免疫反应
杀死结核杆菌
2020/6/27
变态反应 组织损伤
免疫反应:为机体的抗结核反应。
T细胞受抗原刺激→致敏T细胞→再次 刺激→效应T细胞→增殖与释放多种淋 巴因子→巨噬细胞向结核杆菌所在处移 动、聚集并活化→吞噬结核杆菌,在细 菌磷脂作用下转变为上皮样细胞→上皮 样细胞融合成Langhans巨细胞。
2020/6/27
结核病曾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 康。
1950年代以后,随着生活条件、 卫生状况的改善和有效治疗药物的 问世,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 明显下降。
2020/6/27
但是,近20多年来,结核病 的发病率又呈回升趋势。

2020/6/27
主要原因: 1、与耐药菌株的出现有关。 (缺乏细胞壁、不能有效激活免
疫系统、不易被识别和吞噬、不能 形成典型结核结节)
2、和AIDS流行有关。
2020/6/27
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感染结 核。
我国的感染人数超过4亿,其 中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有500万,居 世界第二位。
每年约13万人死于结核病。
结核病已成为单一病原菌造成 死亡人数最多的传染病。
2020/6/27
病因及发病机制
定的嗜器官性和嗜组织性。
2020/6/27
5、基本病变是炎症变化。 6、具有一定的免疫性。 7、临床经过具有一定的阶段性
(潜伏期、前驱期、发病期、 愈复期)。
2020/6/27
第一节 结 核 病 (tuberculosis T.B.)
一、概述 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
染病。其特征是形成慢性肉芽肿 性病变——结核结节。全身各器 官均可发生,但以肺结核最为多 见。
传染 病
(一)
结核病 伤寒 细菌性痢疾
2020/6/27
传染病 (infectious disease)
由病原微生物(传染源)通过 一定的传播途径进入易感人群个 体引起所的一组疾病,并能在人 群中引起流行。
2020/6/27
传染病的特点:
1、具有特异的病原体。 2、具有传染性。 3、有一定季节性。 4、有一定的侵入门户,具有一
的成纤维细胞
2020/6/27
2020/6/27
(1)上皮样细胞主 要来源于血中的单核 细胞,呈梭形或多角 形,胞浆丰富、淡染、 境界不清,核圆形或 卵圆形,染色质少, 甚至呈空泡状,核内 可有1-2个核仁。
2020/6/27
(2)Langhans细胞 由多个上皮样细胞互 相融合而成,为多核 巨细胞,核同上皮样 细胞,排列成镰刀状 或花环状。
结核杆菌不能运动,无内毒素 和外毒素,也不产生侵袭性酶。
2020/6/27
结核杆菌的致病性主要与其 菌体结构中的大量脂质和蛋白 质有关。
2020/6/27
其所含的主要脂质包括:
①磷脂:可刺激单核细胞增生, 与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形成有 关。
②索状因子(糖脂):可破坏 细胞线粒体膜,与慢性肉芽肿形 成有关。
2020/6/27
③硫酸脑苷酯:抑制吞噬溶酶 体形成,具有抗吞噬作用。
④蜡质D,可刺激机体的迟发 型变态反应。
2020/6/27
2、机体对结核杆菌的反应
结核杆菌主要引起机体的细胞 免疫反应,属于传染性免疫,即 体内有结核杆菌存在时才有特异 性免疫。
包括免疫反应与变态反应。
2020/6/27
结核杆菌 致敏T淋巴细胞
▪以渗出为主的病变
2020/6/27
▪以增生为主的病变 ▪以坏死为主的病变
结核病基本病变与机体免出为主 低 较强
结核杆菌
菌量 毒力
多强
病理特征
浆液性
增生为主 较强 较弱 少 较低 结核结节
坏死为主 低

多 强 干酪样坏死
2020/6/27
1、渗出为主的病变
出现在病变的早期。
当侵入的菌量多、毒力强,机体 免疫力低下或变态反应较强时,主 要表现为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渗 出,
早期病灶内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浸 润,但很快被巨噬细胞取代。
2020/6/27
在渗出液和巨噬细胞内易查见 结核杆菌。
渗出性病变好发部位:肺、浆 膜、滑膜、脑膜等处。
2020/6/27
渗出性病变的结局: ①完全吸收不留痕迹; ②转变为以增生为主的病变; ③转变为以坏死为主的病变。
2020/6/27
肉眼:单个结核结节非常小,肉 眼不易见到。
能见到的结核结节为多个结节融 合而成,境界清楚,约粟粒大小, 呈灰白透明状或略呈黄色,微隆起 于器官表面。
2020/6/27
具有一定诊断特征的结核结节形 成,体现了结核病以增生为主的变 化。
结核结节内不易检见结核杆菌。
2020/6/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