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原因

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原因
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原因

实践报告——依据相关原理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原因2007年4月,以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新世界金融公司破产事件为标志,美国爆发了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随后这场金融风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世界范围蔓延,其波及范围之广大、冲击力之强大、连锁效应之巨大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次经济危机。世界经济也因此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大量金融资产人间蒸发,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急剧下降甚至在许多国家出现负增长,还出现了冰岛国家破产、希腊国家濒临破产等前所未有的令世人震撼的现象。

此次金融危机主要爆发在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主义国家,起源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次贷危机。本小组将运用马克思一百多年前的《资本论》中所提出的原理分析其产生原因。一、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从制度上来看,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相对不足会是始终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来,经济危机始终在周期性的发生,从未真正地被根除。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少数大资本家凭借占有的生产资料不断的攫取社会财富,导致生产资料和资本越来越向他们手中集中。与此同时,广大无产阶级虽然获得的财富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却相对地更加贫穷,相对应的消费能力也没

有实质性的增长。这样的差距越拉越大,会导致生产出来的大量商品无法被消费掉,出现相对的生产过剩现象,也就是经济危机的产生。

运用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基本观点来概括,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的目的以及动机与社会需求所造成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所追求的就是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但过度的追求剩余价值导致了生产关系的失衡,即为相对的生产过剩。一方面资本家生产的商品无休止增加,且尽可能压低工人工资。另一方面,劳动人民的消费能力(购买力)相对不足,于是生产过剩,爆发危机。

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作用下,生产社会化更加扩大,更多的产品被生产出来(这一次是商品房为主),而少数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占有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财富;与此同时,广大无产阶级更加相对贫困,根本无力购买如此多的商品(商品房为主);于是,为了经济发展,出现了次级抵押贷款等信用制度来帮助穷人透支消费,这样就形成了一条无形的锁链,连接着整个经济,一旦一环出问题,全盘皆输;随着信用被高估,更多透支消费产生,而居民实际收入并没有增加,这就造成了一种假象,使得商品的价格继续升高,最终导致崩盘的结果。

二、直接原因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长期存在的每次经济危机的爆发都是以此为根源,但直接原因,以本次来说,是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次贷危机开始的,当然之中也有许多相关因素共同发生作用。

1.贫富差距。

马克思曾经指出,资本积累最后会表现为现有资本在少数人手中不断集中和多数人资本的不断丧失。资本主义社会中,始终存在着贫富差距,这种现象并没有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繁荣而缩小,反而越演越烈。随着资本家手中资本不断增加,社会生产扩大化,利润增加,社会财富越来越向少数人集中,而广大劳动者在社会财富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小,购买力降低,无法消费掉生产出来的大量商品,导致供求失衡,企业破产,经济危机产生。

2.次级抵押贷款。

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收入较低、金融知识匮乏的家庭和个人提供的房屋抵押贷款。在美国,它是以未来房价上涨为前提假设,而不是看重居民的实际收入和还贷能力,一般设定比普通贷款更高的利息。这是一种高风险的贷款,一旦有人因某种原因而不能还贷,那么借贷者将会蒙受巨大损失,导致破产。事物总有它的两面性,由于这种政策在起初推行的时候确实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所以得以推行。也正因为此,很多人忽视了其风险性。

而当美国房地产开始降温,房价涨幅回落,利率提高时,问题就开始出现了,大量价款人无法还贷,导致了许多贷款机构的破产,进而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危机。

3.信用透支与透支消费

信用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信用作为一种经济手段,刺激了过度生产和透支消费,导致经济运行中实际货币量远小于市场需求,大量的信用替代了货币职能。而一旦信用出现问题,直接将导致链状的崩溃。在美国,信用制度被高度重视,建立了一整套包含上至美国政府下至美国公民信用评价体系。近年来,为了刺激经济发展,信用评级机构如标准普尔等,在美国政府的默许乃至授意下,不断调高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给予90%以上的机构A以上的评级,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大众。于是,这些机构开始肆意放贷却忽视了借款人的偿还能力。间接地导致了透支消费,即“花未来的钱”。结果就是商品房销售量增加,但资金却并没有增加,反而出现了负债累累的现象。一旦时机成熟,金融危机即是必然。

4.新自由主义与金融督管

首先解释一下新自由主义:20世纪80年代,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为了维护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强势地位,建立了新自由主义的模式。主张充分发挥市场“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作用,崇尚市场万能和效率,尽量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同时要求世界各国充分开放市场,融入资本主义世界经

济体系,不允许其他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存在。

这种政策一方面在金融领域鼓吹绝对的自由发展,和30年代经济危机时的政策类似。但是却缺少有效地监督管理和立法工作,使得经济的发展愈发松散。另一方面,将自由主义推向其他国家,使得不同国家通过贸易相连。那么最终产生的全球性恶果也就可想而知。

三、总结及经济危机的解决

此次经济危机的爆发,体现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所表现出的,即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在生产上,是个别企业中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对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正是这两个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

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这体现出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已不能完全驾驭社会化的生产力。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的部分自我调整,如加强国家干预以及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等,虽然能够缓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并消除经济危机。所以,只有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取而代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最后,由于本组的能力有限,关于马克思基本原理的了解有限,所以见解有限,敬请谅解。文章中出现的经济学

内容,提纲引自百度搜索结果,内容引自《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等书籍。

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与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原因的区别

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与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爆发的原因 08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美国金融危机表面看是由住房按揭贷款衍生品中的问题引起的,深层次原因则是美国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失衡、经济基本面出现问题。 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金融创新失衡,金融监管缺位,是美国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一个国家在金融发展的同时要有相应的金融秩序与之均衡。美国在1933年大危机以后,出台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实行严格的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在随后近60年里,美国金融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在其高速发展的同时,金融市场上的不确定性相应增加。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推行金融自由化,放松了金融监管,并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的格局。 此外,金融生态中的问题,也助长了金融危机进一步向纵深发展。金融生态本质上反映了金融内外部各要素之间有机的价值关系,美国金融危机不仅仅是金融监管的问题,次贷危机中所表现出的社会信用恶化、监管缺失、市场混乱、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正是金融生态出现问题的重要表现。从1999年开始,美国放松金融监管使金融生态环境不断出现问题。金融衍生品发生裂变,价值链条愈拉愈长,终于在

房地产按揭贷款环节发生断裂,引发了次贷危机。华尔街在对担保债务权证(CDO)和住房抵押贷款债券(MBS)的追逐中,逐渐形成更高的资产权益比率。各家投行的杠杆率变得越来越大,金融风险不断叠加。 美国金融危机的另一原因还在于美国经济基本面出了问题。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调整,世界原有的供需曲线断裂,出现了价格的上升。美国采取了单边控制总需求的办法,使得原有的供给缺口不断扩大,物价持续上升,就业形势出现逆转,居民收入和购买力下降。 过去60年,美国经济增长和国内消费超出了本国生产力的承受能力。一方面,美国在实体经济虚拟化、虚拟经济泡沫化的过程中,实现不堪重负的增长;另一方面,美国把巨额的历史欠账通过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和资本市场的价值传导机制分摊到全世界。这增加了美国经济的依赖性,动摇了美国经济和美元的地位和对它们的信心。 次贷危机之前美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限制进出口的法案和政策,是导致经济环境走弱的重要因素。在进口方面对发展中国家制造各种贸易壁垒,在出口方面又对技术性产品设限,这些政策直接推动了美国物价的上升,减少了美国的就业机会,抑制了国内的经济创新动力,这也是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诱因。 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浅析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浅析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内容提要:2007年爆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发展成了确实的国际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市场再次出现大幅震荡并且迅速在第一时间波及到我国,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机构造成的损失虽然有限,但是对我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会产生影响,有可能加剧资产价格膨胀及金融市场大幅波动。本文注重寻找危机的原因,分析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从而得到启示。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次贷房地产泡沫资产证券化 2008年我们经历了不寻常的一年,由美国华尔街始源的次贷危机不断的扩散,不仅重创了美国脆弱的经济,引起美国股市崩盘,还引发全球性金融风暴,使国际经济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给其它国家经济带来极大危害,全球经济至今依然未能得到平稳的发展。这场始于美国的经济危机似乎出乎意料,但也合乎情理。为何这场金融风暴会起源于美国?又为何仅仅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会迅速传导至全球引发世界国际金融危机?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和启示又是什么?本文将就此进行探讨。 一、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 2007 年4 月, 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标志着次贷危机正式爆发,由此之后的一年里,危机愈演愈烈不断传导到世界各地,最终引发世界性的金融动荡。此次危机普遍认为罪魁祸首次贷首当其冲,表面上看是由于次贷证券化及衍生品泡沫的破裂造成的,但是还有更多深层次的原因隐藏于背后。 (一)次贷危机的发生引发了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 次贷,全称为“次级抵押贷款”,之所以称之为次贷是根据借款人的信用条件相对较低,申请不到优惠贷款,只能到次级市场上寻求贷款。次贷由于其要求的信用条件较低,因此风险也比优级贷款要大,因此贷款利率通常也相对较高,比优惠级抵押贷款高2%~3%。对于银行来说通常情况次贷并没有特别大的风险,而且在房地产市场兴隆时利润率也比较可观。但是美国次级按揭客户的偿付保障不是建立在客户本身自有的还款能力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房价不断上涨的假设之上。在房市火爆的时候,银行可以借此获得高额利息收入而不必担心风险,即使贷款人违约无法按期偿还贷款,银行也可以通过收回抵押的房屋将其拍卖来获得应收的本金和利息;但如果房市低迷,利率上升,客户们的负担将逐步加重,当这种负担到了极限时,必然有一部分次级贷款人无法按期还款,随着利率的上升,通常也会造成大宗物品价格的下跌,房产也不例外,此时银行要想继续通过拍卖抵押房产方式收回次贷会变的逐渐艰难,而其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无人接手房产,银行坏账将会激增。此时,次贷危机就产生了。 据统计,此次次贷危机造成美国的坏账仅为4 600 亿美元,但是由于美国把坏账证券化,经过金融机构的炒作,现在扩展到全球,波及到许多国家的金融机构和银行,估计最终损失要达到1.2 万亿美元,其损失和危害正在逐步显露。 (二)美国科技股泡沫破灭之后,为了刺激经济,摆脱低迷的经济连续采取了降低利率的措施美国在2006年5月之前的几年中,为了刺激实体经济的发展不断地降低利率和税率,从2001年初到2003年6月,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使得利率从6.5%降至1%,为过去46年的最低水平,在宽松货币政策、积极减税政策的刺激下,美国的住房消费需求

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

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 133农村合作金融(1)班邵舒琪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工商企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在金融危机期间,人们往往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会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严重的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大幅度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一、背景 2007年4月4日,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2007年8月6日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服务提供商美国住宅抵押贷款投资公司申请破产保护。2008年9月7日美国财政部不得不宣布接管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2007年7月16日华尔街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关闭了手下的两家对冲基金,爆出了公司成立83年以来的首次亏损。2008年3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促使摩根大通银行收购了贝尔斯登。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请破产保护。2008年9月15日晚些时候,美国银行发表声明,它愿意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2008年9月16日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短期紧急贷款。这意味着美国政府出面接管了AIG。2008年9月21日,在华尔街的投资银行接二连三地倒下后,美联储宣布:把现在只剩下最后两家投资银行,即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两家投资银行,全部改为商业银行。这样可以靠吸收存款来渡过难关了。至此,历史在2008年9月21日这一天为曾经风光无限的华尔街上的投资银行画上了一个惊人的句号,“华尔街投资银行”作为一个历史名词消失了。2008年10月3日布什政府签署了总额高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市方案。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使美国包括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等实体经济受到很大的冲击,实体产业危在旦夕。美国金融海啸也涉及全球,影响到了全世界。 二、概括 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被称为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又称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信用危机、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2008年金融崩溃、金融海啸及华尔街海啸等名称。2008年的金融危机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而演化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浮现于2007年下半年,自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家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又演化成全球性的实体经济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称应当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而所谓次级按揭贷款,就是给资信条件较“次”的人的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人的按揭贷款而言的。相对来说,按揭贷款人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收入或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

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一、金融危机的爆发 2007年2月13日,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的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随后,次贷危机的影响逐渐蔓延,5月到6月,一些西方对冲基金破产;7月次贷问题导致私人股本运转失灵;8月次贷危机扩散至股市,全球主要股市每个交易日股价下跌2%以上的事件经常发生;8月至9月,出现全球性信贷紧缩,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次贷危机的爆发。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再度激化,金融风暴很快从美国的抵押贷款机构、投资银行蔓延到保险公司、储蓄机构和商业银行。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美国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9月14日,美国银行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9月16日,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宣布向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9月25日,美国联邦监管机构接管华盛顿互惠银行,并将其部分业务出售给摩根大通公司……越来越多的大型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次贷危机演变成为金融危机,而且越来越失控。更为严重的是,这场危机很快扩展到全球,使得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部分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陷入衰退,主要金融市场急剧恶化,全球股市遭受重创,多国政府财政赤字增加,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世界贸易环境恶化,多国就业形势严峻,失业人数不断攀升。时至今日,虽然说全球经济整体呈现复苏态势,但一些国家仍然深受其累。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使国际金融体系遭受到严重的冲击与考验,同时也逆转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 二、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直接原因 第一,过度的金融创新。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起因于美国次级信用住房抵押贷款债务的证券化,而次贷证券化和次贷证券买卖正是为满足金融家们对尽可能多的高额利润的追求。“两房”通过资产证券化,将购买到的商业银行及房贷公司流动性差的贷款转换成债券在市场上发售,吸引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购买。投资银行再利用所谓的金融工程技术,把这样的债券进行分割、打包、组合并出售。经过这一系列的工序之后,金融交易的链条加长了,没有人再去关心这些金融产品真正的基础价值,大家关心的是它们更高的投资收益率。于是,美国本土和海外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对担保债务权证(CDO)等金融衍生产品疯狂追求,大量金融机构参与其中。美国房地产泡沫的风险随着这些金融衍生产品扩散至全球,最终使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形成全球金融危机。 第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的货币政策长期以来倾向于宽松状态,低利率在刺激美国民众的消费欲望的同时又导致了储蓄下降和股价上涨,股市财富效应的显现又会再度刺激消费,导致楼市不断上涨。持续走高的房价使得贷款公司放贷的欲望以及各类投资者分享房产增值收益的野心随之增加。于是,以股价和房价互相推动的泡沫逐渐扩大,并且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以房产和股票为资产的中产阶层。大批中产阶层的消费模式影响着许多美国民众,这样就直接导致了整个美国以透支的方式进行消费。我们看到的事实是美国民众从金融机构借钱,金融机构再从金融市场借钱,整个美国从全世界借钱。最终,美国进入了一个债务链,上述链条中任何一环的脱节都将导致泡沫破灭、危机爆发。 第三,金融监管的缺失。在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也曾对金融体系实行较严格的管理制度,颁布《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而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颁布以后,美国实行金融自由化,形成一种介于分业监管和统一监管之间的“双重多头”的金融监管模式,学界称之为“伞形监管模式”。随着金融活动的全球化发展和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高度混业经营的快速推进,这种监管制度无法有效监管金融市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监管漏洞。虽然一直有加强监管的呼声,但美国依然奉行自由市场经济制度,认为市场有其自我纠错机制,在危机爆发前对金融市场秉持着顺其自然的放纵态度。 第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失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进行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将大量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转移到拉美和东南亚地区,仅保留其中的高端高价环节,同时大力在美国本土发

2008年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各国的应对策略

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各国的应对策略 2008年9月15日以美国雷曼兄弟倒闭、美林证券贱卖、摩根斯坦利并购为标志的的“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发生了,并迅速席卷全球,波及范围广、冲击力度强、连锁反应快都是前所未见,是世界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危机,给世界各国经济法阵和民众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1形成原因 1.1 次贷危机是导火索 美联储为了应对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遏止美国经济的衰退,连续多年下调联邦基金利率。货币的扩张和低利率形成了低成本的借贷环境,认为未来的房价只涨不跌,促使美国民众涌入房地产领域。但是这些房地产的销售对象主要是美国中下收入阶层。在美国制造业转移的情况下,中下阶层的收入难以提高,在金融资产泡沫推动下的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升,最终把他们逼到破产的地步,引发了世界性债务危机。金融经济逐渐演变成投机经济,金融泡沫越来越大,风险越来越高。以房地产市场和信贷为基础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犹如空中楼阁,因次贷危机的发生而轰然倒塌。因此,这次金融危机的本质是“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而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只是放大了“次贷”金融危机,将美国“次贷”金融危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风暴。 1.2 美国过度消费和亚洲过度消费是实质 美国的过度消费和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过度储蓄是这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长期以来美国国内储蓄一直处于低位,对外经济表现为长期贸易逆差,平均每年逆差占GDP总额达到6%的水平,且这些逆差主要靠印刷美元“埋单”。而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和石油生产国居民则是储蓄过度,长期贸易顺差,积累起大量的美元储备。这些美国经济体外的美元储备需要寻找对应的金融资产来投资,这就为华尔街金融衍生品创造、美国本土资产价格的泡沫化提供了基础。 1990年代后期,充裕的全球资金涌入美国,金融业在美国的发展越来越旺盛,金融产业演变成一个大产业,可以吸纳大量的就业,产生大量的产值,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美国金融产业所创造的增加值竟达到GDP的40%。然而,由于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周期已经进入IT周期波段的末尾,缺乏投资机会,而且美国已经将大量的制造业转移到国外,通过制造业信息化而提升劳动生产率的机会也失去,近期又不可能有大量的科技创新项目吸纳融资。在这种情况下,华尔街金融资产的供应没有坚实的实体经济发展作为支撑。全球经济实际上处于一种动态无效的状态:充裕的储蓄资金找不到与之匹配的投资项目。 1.3 国际货币体系缺失是前提 从全球区域分布来看,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过度消费,美国之外的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石油输出国家和某些欧洲国家过度储蓄,这种区域消费和储蓄的不对称必须依赖一个因素才能实现,即美元充当国际货币,成为硬通货的代表,储蓄过度的国家和居民将美元作为财富长期积累。因此,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和上述国家的长期顺差可以通过美元的流动来平衡,美国长期用印刷货币来平衡全球实体经济中的非均衡,迟早要出问题。因

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原因

实践报告——依据相关原理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原因2007年4月,以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新世界金融公司破产事件为标志,美国爆发了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随后这场金融风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世界范围蔓延,其波及范围之广大、冲击力之强大、连锁效应之巨大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次经济危机。世界经济也因此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大量金融资产人间蒸发,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急剧下降甚至在许多国家出现负增长,还出现了冰岛国家破产、希腊国家濒临破产等前所未有的令世人震撼的现象。 此次金融危机主要爆发在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主义国家,起源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次贷危机。本小组将运用马克思一百多年前的《资本论》中所提出的原理分析其产生原因。一、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从制度上来看,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相对不足会是始终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来,经济危机始终在周期性的发生,从未真正地被根除。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少数大资本家凭借占有的生产资料不断的攫取社会财富,导致生产资料和资本越来越向他们手中集中。与此同时,广大无产阶级虽然获得的财富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却相对地更加贫穷,相对应的消费能力也没

有实质性的增长。这样的差距越拉越大,会导致生产出来的大量商品无法被消费掉,出现相对的生产过剩现象,也就是经济危机的产生。 运用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基本观点来概括,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的目的以及动机与社会需求所造成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所追求的就是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但过度的追求剩余价值导致了生产关系的失衡,即为相对的生产过剩。一方面资本家生产的商品无休止增加,且尽可能压低工人工资。另一方面,劳动人民的消费能力(购买力)相对不足,于是生产过剩,爆发危机。 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作用下,生产社会化更加扩大,更多的产品被生产出来(这一次是商品房为主),而少数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占有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财富;与此同时,广大无产阶级更加相对贫困,根本无力购买如此多的商品(商品房为主);于是,为了经济发展,出现了次级抵押贷款等信用制度来帮助穷人透支消费,这样就形成了一条无形的锁链,连接着整个经济,一旦一环出问题,全盘皆输;随着信用被高估,更多透支消费产生,而居民实际收入并没有增加,这就造成了一种假象,使得商品的价格继续升高,最终导致崩盘的结果。 二、直接原因

2008年金融危机成因解析

2008年金融危机成因解析 内容摘要: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The Financial Crisis) ,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美国的住宅市场泡沫,“次贷”危机的演变,经济遭受内外部因素双重的重创,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金融创新的失衡,还有世界货币体系的缺失,政府经济权利的干涉以及美国的文明文化从而导致了金融危机。金融危机迅速影响到实体经济 ,并造成全球性经济衰退尤其是发达经济国家的经济严重衰退。 关键词:金融危机“次贷”危机金融发展政府经济文明文化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The Financial Crisis) ,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住宅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金融危机迅速影响到实体经济 ,并造成全球性经济衰退尤其是发达经济国家的经济严重衰退。主要原因我将归纳为以下六点: 一、美国的“次贷”危机 耿德伟2009[1]认为2007年6月,美国五大投行之一的贝尔斯登(Bear Stearns)旗下两只从事次级房贷业务的对冲基金出现巨额亏损成为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起源。随后,美国的次级房贷危机越演越烈,不仅对美国的金融体系结构造成重创,还对全球金融体系、国际贸易以及众多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主要为以下三方面:(一)刺激经济的超宽松环境埋下了隐患 美国第二大次级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布破产,标志美国次贷危机大爆发。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源头是其前期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新经济泡沫破裂和“9.11”事件后,为避免经济衰退,刺激经济发展,美国政府采取压低银行利率的措施鼓励投资和消费。从2000年到2004年,美联储连续降息,联邦基金利率从6.5%一路降到1%,贷款买房又无需担保、无需首付,且房价一路盘升,房地产市场日益活跃,这也成就了格林斯潘时代晚期的经济繁荣。提供次级抵押贷款本是一件好事,使得低收入者有了自己的住房。对一般个人家庭来说,低利率和房产价格一路飙升,编织出一幅美好的前景,投资住房成为巨大的诱惑,于是大量居民进入房贷市场。 (二)以房产作抵押是造成风险的关键

2008年经济危机的成因,中国的影响与对策

2008 年经济危机的成因与对策 摘要: 2008 年下半年源自美国的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 主要的是国际经济的失衡,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内部爆发的次贷危机,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混乱,担忧和信心丧失,是目前全球经济和金融震荡的主要根源。如何迅速遏止金融危机、迅速遏制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世界各国的头等大事和一致行动。 关键词:经济危机次贷危机美国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内在原因 (一)次级房地产按揭贷款。 按照国际惯例,购房按揭贷款是 20%—30%的首付然后按月还本付息。但美国为了刺激房地产消费,在过去 10 年里购房实行“零首付”,半年内不用还本付息,5 年内只付息不还本,甚至允许购房者将房价增值部分再次向银行抵押贷款。这个世界上最浪漫的购房按揭贷款制度,让美国人超前消费、超能力消费,穷人都住上大房子,造就了美国经济辉煌的十年。但这辉煌背后就潜伏了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及关联的坏账隐患。 (二)房贷证券化。 出于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考虑,美国的银行金融机构将购房按揭贷款包括次 级按揭贷款打包证券化,通过投资银行卖给社会投资者。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就转 嫁到资本市场,并进一步转嫁到全社会投资者——股民、企业以及全球各种银 行和机构投资者。 (三)第三个环节,投资银行的异化。 投资银行本是金融中介,但美国的投资银行为房贷证券化交易的巨额利润所 惑而角色异化。在通过承销债券赚取中介费用的同时,大举买卖次级债券获取收益。形象地说,是从赌场的发牌者变为赌徒甚至庄家。角色的异化不仅使中介者 失去公正,也将自己拖入泥潭不能自拔。 (四)金融杠杆率过高。 金融市场要稳定,金融杠杆率一定要合理。美国金融机构片面追逐利润过度扩张,用极小比例的自有资金通过大量负债实现规模扩张,杠杆率高达 1:20—30 甚至1:40—50。在过去的 5 年里,美国金融机构以这个过高过大的杠杆率,炮制 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和虚假的繁荣。比如雷曼兄弟就用 40 亿美元自有资金,形成2000 亿美元左右的债券投资。 (五)信用违约掉期(CDS)。 美国的金融投资杠杆率能达到1:40—50,是因为CDS 制度的存在,信用保险机构为这些风险巨大的融资活动提供担保。若融资方出现资金问题,由提供保险的机构赔付。但是,在没有发生违约行为时,保险机构除了得到风险补偿外, 还可将 CDS 在市场公开出售。由此形成一个巨大的规模超过 33 万亿美元的 CDS 市场。 CDS 的出现,在规避局部风险的同时却增大金融整体风险,使分散的可 控制的违约风险向信用保险机构集中,变成高度集中的不可控制的风险。 (六)对冲基金缺乏监管。 以上五个环节相互作用,已经形成美国金融危机的源头,而“追涨杀跌”的对冲基金又加速危机的发酵爆发。美国有大量缺乏政府监管的对冲基金,当美国经济快速发展时,对冲基金大肆做多大宗商品市场,比如把石油推上 147 美元的天

08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及过程

《金融理论在中国的实践》总结论文 论文名称:简述2008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过程及影响和应对措 导论 本篇论文主要针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和应对措施进行阐述。主要包括三大方面的内容:(一)2008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及过程。其中又包括两小方面的内容。(1)2008金融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按揭贷款证券化。二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三是放松金融监管。四是全球化的负面影响。2008金融危机产生的更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一是超前消费长期积累酿成的恶果。二是美国的银行为高薪所累。三是美国目前缺乏新兴的产业。(2)2008金融危机的过程。2007年2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加18亿美元坏账准备。面对来自华尔街174亿美元逼债,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4月2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等等。(二)2008金融危机对世界的影响及世界各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其中又包括两小方面的内容。(1)2008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影响:金融危机使生产停滞,消费减少,经济发展缓慢,自然地有些企业缩减规模,有些企业倒闭,好多人下岗了。美国股市创出自“9·11”事件以来单日最大跌幅;伦敦和巴黎股市跌幅接近4%,俄罗斯股市MICEX指数更是暴挫6.2%等等。(2)世界各国应对2008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一是援助或接管问题金融机构。二是直接注资资本货币市场。三是全力保障个人存款安全。四是大规模收购不良资产。五是全球主要央行同步降息。世界各个国家应对2008金融危机采取的基本理念及具体措施:一是加大经济及投入力度,创造就业岗位。二是加大对小企业扶持力度,避免大幅裁员。

2008年金融危机成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2008年金融危机成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内容摘要: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The Financial Crisis) ,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2007年底以来,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逐步演变成上世界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这样危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其造成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本文对由美国次贷爆发而引起的金融危机做出了分析和总结,以及各方面的深入研讨. 关键词:金融危机国际经济世界货币体系预防攻击 一、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全球化使美国可以吸取全球其他地区的储蓄,并消费高出自身产出的物品。2006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达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7%。通过推出越来越复杂的产品和更为慷慨的条件,金融市场鼓励消费者借贷.每当全球金融系统面临危险之际,金融当局就出手干涉,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80年以来,监管不断放宽,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 次贷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风险、分配资产,未来两年,发达国家资金将纷纷逆转回涌,加强当地金融机构的稳定度。由此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市场价格大幅缩水、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 金融危机的产生多数是由经济泡沫引起的,以21世纪最大的来举例,可以看出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二)造成这次危机的背景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1.美国的消费习惯:原因:收入轨道模式。年轻人钱少,但消费多;老年人退休后享受优越的退休金,但消费相对少。所以,年轻人多借钱消费。而且,美国发达、完善的信用体制使几乎所有人的消费靠借钱来完成。美国人的储蓄率历来很低,近年来,一直在零储蓄率上徘徊。要消费,只能靠借钱。 2.经济管理思想:80年代的”华盛顿共识”所倡导的”经济自由.私有化.减少管制”成为指导西方国家经济走向的主要道具. 3.经济环境与具体政策工具:网络等高科技产业高速发展导致的泡沫破灭 进入一个成长停滞期,抑制了大量资金对该行业的投入;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

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2008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2008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本次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金融危机原因:信用扩张,,虚拟经济引起的经济泡沫破裂是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次贷危机是导火线。次贷,又称次级(住房)按 揭贷款、次级债,次贷危机也就是由于贷款机构把钱贷给信誉度不高、没有经济能力还款的人,同时房地产市场低迷、房价下跌而造成的金融机构资产缩水的现象。 主要原因有: 一是按揭贷款证券化。房地产按揭贷款证券化,在为美国房地产市场提供源源不断巨额资金的同时,也衍生出由各类机构和个人组成的复杂利益链条,导致原始的借贷关系模糊不清,责任约束松散,为危机的产生埋下伏笔。 二是宽松的货币政策。2000年以来美联储实行低利率的宽松货币政策,导致房 地产泡沫持续膨胀。从2004年开始启动的加息周期,大大加重贷款利息负担, 推动房贷违约率上升,导致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 三是放松金融监管。由于美联储放松风险管理,助长市场对央行的投机心理,从而使金融机构缺乏风险防范。。 四是全球化的负面影响。美国金融机构把次级贷款打包成债券,大量出售给国际投资者,包括中国的一些金融机构,形成以美国金融市场为中心的全球资金循环,导致美国的金融危机迅速演化为全球金融危机。 当然有人说2008金融危机产生的更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一是超前消费长期积累 酿成的恶果。二是美国的银行为高薪所累。三是美国目前缺乏新兴的产业。直接导火索是 CDS。由于经济全球化美国的次贷危机很快演变成全球的金融危机。 世界各国应对2008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 为应对数十年不遇的严重金融危机,各国政府纷纷推出拯救措施,一场史无前例的全球救市行动正在紧张进行。 一是援助或接管问题金融机构。2008年3月14日,美联储向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提供应急资金;9月7日,美国联邦政府宣布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大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9月16日,美联储向陷入困境的美国国际集团提供850亿美元紧急救助,以避免发生更大范围的金融危机。 二是直接注资资本货币市场。日本央行从2008年9月16日开始连续14个工作日向短期金融市场注资26.1万亿日元。英国政府10月8日推出向各大商业银行注入最多高达500亿英镑的一揽子银行救助计划,以稳定国内金融市场。 三是全力保障个人存款安全。爱尔兰、德国、希腊、丹麦、瑞典和法国等欧洲各国政府相继出台规模不等的银行个人存款保护措施,以保障储户利益。 四是大规模收购不良资产。2008年10月3日美国推出高达7000亿美元、通过授权政府购买银行以及其它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金融救援方案,以缓解信贷紧缩局面。 五是全球主要央行同步降息。2008年10月8日美国、欧元区、英国、加拿大、瑞典和瑞士等全球六个央行史无前例联手下调短期利率半个百分点。中国央行和澳大利亚央行也分别推出了减息举措。随后,阿联酋央行下调借款利率,台湾央行、香港金融管理局、韩国央行也下调基准利率,巴西央行则下调活期和定期存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经历了极大的动荡。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也出现了增速放缓的现象。加上成本上升、效益下滑等因素,已影响到国内很大一部分企业的投资意愿和能力,进而对消费增长构成制约,房地产业,汽车行业、造船业经营情况不佳,对钢铁产品需求减少,钢价大幅下滑。作为钢铁生产大国的中国,许多国有大型钢铁企业都陷入了产能过剩的危机中,生产的产品不仅无法及时售出而且带来了巨大的库存成本,给钢铁企业自身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此同时,由于大多数钢铁企业在发展初期忽视了对先进技术的研发和引进,在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及产量上升的大背景下,生产的钢铁仍然主要是初级产品。一些技术含量高、加工程度深的产品如不锈钢、电工钢、涂层或镀层板材,在相当程度上还需要依赖进口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因此,国有大型钢铁企业陷入了低端产品产能过剩而高端产品产能不足的困境。这一现象自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学界普遍认为只有以积极态度面对挑战,实现自身模式转变才能摆脱困境。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力图从国有大型钢铁企业的生产销售,产业链整合,资本运作和贮藏物流等多个方面以及钢铁企业向非钢产业发展等内容探讨国有大型钢铁企业在产能过剩背景下 的发展途径。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钢铁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形成了以宝钢,鞍钢和武钢为中心的几大国有钢铁集团,产品涵盖工业建设的各个方面。即使在全球经济仍受世界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的情况下,我国钢产量在2009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5.678亿t(要大写),相当于

世界钢产量排名第二到第二十位的总和,占全球钢产量的比重达到42.78%(对产能过剩的几点思考——参加国际钢铁大会有感董贻正2010)(表述方式不对,见范文的表述方式)。但很多专家也流露出对中国钢铁产业今后发展的担忧之情(请用专业术语),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产能过剩。本文以产能过剩为主要研究方向,希望能就我国钢铁业的未来发展途径做出一些有益的探讨。企业的发展途径将会对企业的发展结果施加巨大影响,甚至决定一个企业未来的命运。因此,研究企业的自身定位,发展方向和发展途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上述背景下,分析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有利于探索钢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正确制定企业未来的发展途径有着重要的意义。积极借鉴他国企业的发展经验有助于对我国的钢铁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在钢铁价格持续低迷和国际贸易环境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本文以产能过剩为主要研究方向,希望能就我国钢铁企业的未来发展途径做一些有益的探讨。这对于国有钢铁企业和整个钢铁产业的未来发展情况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由于钢铁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经济建设和国家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关系着国家未来发展是否稳健而可持续,所以已经有了许多相关方面的专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从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对钢铁企业进行大规模整合的方向。这其中包括学者们得出的以下研究成果: 王建军的《环境资源约束下的钢铁产业整合研究》一文指出:钢

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分析

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分析 摘要:2007年4月,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为标志,由房地产市场蔓延到信贷市场,因而成为严重的金融危机。由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全球金融体系的长期失衡,这场源自美国的金融风暴,波及范围之广、冲击力之强、连锁反应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它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忧虑。关键词:金融危机;世界;中国;影响 一、金融危机出现的原因 (一)美国次贷危机爆发 2007年4月,美国第二次贷供应商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告破产,次贷风暴在华尔街酝酿。美国经济长期以来是高负债、低储蓄,国家鼓励超前消费和借贷。格林斯潘任美联储主席时,美国长期推行的是低利率政策。低利率导致借款价格过低,许多贷款者不需要任何抵押和收入证明就能买房,甚至一些在通常情况下被认为不具备偿还能力的借款人也获得了购房贷款。2002—2006年间,美国家庭贷款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长,远远超过了整体经济的增速。由于房地产市场繁荣,刺激了次贷抵押贷款市场的快速发展。2006年,美国次贷总规模已高达6400亿美元。围绕次贷,形成了一个金融创新链条:居民向商业银行等房贷机构申请贷款,房贷机构又将贷款卖给房利美、房地美和投资银行等,后者将贷款处理成次贷抵押贷款债券,卖给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养老金、对冲基金等在内的全球投资者,其间,保险公司如AIG等还为这种次贷提供担保。当经济开始周期性下滑,货币政策调整,导致整个链条出现断裂,次贷购房者的还贷负担不断加重,低信用阶层的违约率大幅上升。与此同时,美国房价见顶回落,使次贷购房者难以通过出售或抵押住房来获得融资,这样,越来越多的次贷购房者无力还贷,大量违约客户出现,不再支付贷款,造成了坏账,从而引起次级贷款市场危机爆发。① (二)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 关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涉及美国的消费模式、金融监管政策、金融机构①李丽辉,田俊荣,许志峰,欧阳洁.美国风暴难撼中国金融[J].人民日报,2008年10月13日

(完整word版)2008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2008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2008年美国爆发了金融危机,这场危机迅速从美国扩展到全球,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发达经济体都陷入了衰退,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减缓,世界经济正面临着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峻的挑战。 此次美国金融危机是由2007年8月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引起的。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从直接原因、深层原因和根源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直接原因。美国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新自由主义政策下金融产品过度创新以及金融市场的过度投机引起的:1、放松管制的新自由主义政策。美国解除对金融机构的管制,使得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被吸引从事投机性业务,缺乏监管的金融市场为金融泡沫的产生埋下了祸根;2、货币政策的操作不当。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货币政策长期坚持低利息率的取向,而长期的低利息率推动美国股票市场周期性地出现繁荣和泡沫;3、金融创新的过度滥用。美国的金融政策为金融产品创新提供了外部条件,在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金融衍生品的种类和规模急剧膨胀;4、养老保障体制的市场化刺激了金融产品的需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普遍推行削减福利开支的养老金市场化改革。家庭对增加避险和流动性金融衍生工具的需求,不仅推动了金融市场的过度繁荣,也进一步削弱了面向实体经济的投资。 (二)深层原因。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层原因是美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长期失衡造成的结果。美国的实体经济是指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虚拟经济是指金融、保险服务业和房地产及租赁服务业。战后至今,美国GDP的内部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实体经济不断衰落,经济“虚拟化”程度不断加深,金融业的脆弱性带给了整个美国经济。 (三)根源。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以及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构成了这场危机的赖以发生的制度环境。从根源上来看,美国金融危机既不仅仅是金融市场问题,也不单纯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失衡问题,更不是资本家人性贪婪的问题,而是美国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 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由这一矛盾引发的生产相对过剩是经济危机的实质所在。金融资本的高度垄断与高度投机的结合,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新自由主义理论加剧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无政府状态,而虚拟经济的过度化发展,不仅造成经济结构失衡,更制造了巨大的市场风险。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 此次金融危机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而演化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一般认为浮现于2007年下半年,自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家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又演化成全球性的实体经济危机。 何谓美国的次贷危机?它的影响为什么那么大?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称应当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什么是次级按揭贷款?所谓次级按揭贷款,就是给资信条件较“次”的人的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人的按揭贷款而言的。相对来说,按揭贷款人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收入或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它负债较重,他们的资信条件较“次”,因此,这类房地产的按揭贷款,就被称之为次级按揭贷款。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按揭贷款人所能获得的比较优惠的利率和还款方式,次级按揭贷款人在利率和还款方式方面,通常要支付更高的利率,遵守更严格的还款方式,以控制金融机构在次级

2008年金融危机的起因及其对金价的影响分析

投资学实践教学论文 (二○一四至二○一五学年度第二学期) 论文题目:2008年金融危机的起因及其对金价的影响分析学生姓名:师永祥 学生学号: 20121714310030 所在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年级专业:2012级金融学一班 任课教师:孙容老师 完成日期: 2015年 6月17 日

2008年金融危机的起因及其对金价的影响分析【摘要】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包括: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恶化的一种经济现象。2008年的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这次金融危机产生对美国及世界其他关联国家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银行倒闭、证券公司破产、保险公司、储蓄机构等金融机构都被此次经济危机辐射到了,损失惨重。在经济危机背景下,国际金价的变化呈现反方向的变动。即随着危机的加重,黄金价格逐渐走高。本文主要从2008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原因、对国际金价的影响方面展开说明。 【关键词】金融危机起因金价 一、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爆发 2007年4月,随着在美国具有代表性和标志性的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美国的房地产次级按揭贷款危机随即爆发。到2008年9月的时候,此次由房地产泡沫引发的金融危机愈发严重。9月上旬,占美国住房抵押贷款额大约50%的两家最大的房地产公司房利美和房地美面临破产,美国政府以少有的方式对其进行接管并采取了救助行动。9月中旬,华尔街的两大投资银行巨头雷曼兄弟公司和美林证券公司没有承受住此次危机先后倒下。至此,美国的投行巨头美林证券、雷曼兄弟、贝尔斯登分别宣告破产或被其它金融机构收购。9月下旬,华盛顿互惠银行倒闭,这让其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银行倒闭案。再接着,金融危机的浪潮蔓延到保险公司、储蓄机构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面对一个个接连倒下的金融行业巨头,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把此次危机称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 二、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以次贷危机为导火索直接引发了此次金融危机 美国长期以来盛行超前消费,鼓励人民买房子、买汽车、买高档消费品。同时,银行为追求高额利润,向居民发放各种各样的信用卡,鼓励超前消费。其消费理念是“用明天的钱来享受今天”。“让美梦提前到来,让美梦成真”。这些理念确实对美国人民有很大的吸引力并且他们也乐于其中。虽然这种“寅吃卯粮”超前消费理念,在一定时期也许曾带来暂时的繁荣。但这种预支未来购买力

1997年与2008年两次国际金融危机比较分析

1997年与2008年两次国际金融危机成因、特征和影响比较分析 及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摘要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类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日益凸现,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危机也开始向全球蔓延.1997年爆发于泰国、后迅速扩散到整个东南业井波及世界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许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汇市、股市轮番暴跌,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创伤.2008年由美国华尔街引爆的世界金融危机有如巨风海啸,迅速波及全球。不管是同属发达国家的欧洲联盟国家,还是经济尚未开放的非洲,以及是坐享石油美元的中东,或者说是新兴崛起的一系列国家,都在感受着这场金融巨风带来的狂扫与震撼。从1997年泰铢引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我国面临外部需求萎缩带来的经济下滑的风险。本课题通过比较1997年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成因、特征和影响,旨在透过近十几年来两次金融危机的表象,把握经济运行的规律。通过分析比较这两次金融危机的成因,总结出其内在的相同点,再分析我国现阶段经济运行的形式,找出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合理化的建议。以及通过比较两次经济危机的特征和影响,总结出金融危机爆发后对中国企业的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化的防措施,有利于提早做准备,防患于未然。 In recent decad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 a series of questions is coming up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the financial crisis are spreading across the world .Southeast Asian financial crisis, which broke out in Thailand, quickly spread throughout the entire southeast of the world, made the stock market tumbling in many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 , repeatedly trading financial system and even the entire social economy suffered serious wounds. the world financial crisis in 2008 detonated by Wall Street like giant wind tsunami, quickly spread around the world. Whether the countries of the European Union, or African ,in which economy have not been open, or the countries of Middle East, or rather, a series of new countries all felt this financial giant wind brings the crazy esau and shock.from world financial crisis caused by the Thai baht in1997 to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triggered in Amercia in2008, China faces the risk of economic downturn atrophy due to the external demand withered . This topic compared the causes ,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in 1997 and 2008,through the study on the appearance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past dozens of years, grasp the economic operation of the law. Analysize a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