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O_设计改变一切》读书心得
设计改变一切读后感

设计改变一切读后感《设计改变一切》的作者是英国的蒂姆·布朗,他是世界顶级创意公司IDEO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这本书中讲述了很多事例来说明设计思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设计思维来解决问题。
书中更多的重点是讨论设计思维在商业上的应用,及设计思维如何激发了突破性的解决方案。
设计思维的原则可以应用与不同领域的组织中,而不仅仅局限于那些开发新产品的企业当中,也可以用在学校对学生的思维培养方面。
书中提到了设计思维要怎么做的问题,有以下几点体会。
这方面我理解为运用设计思维解决问题的意识。
在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当中,解决方案并没有“最佳方法”。
问题的解决方案根据不同的客观条件,又时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所以它不是一串秩序井然的步骤,它需要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是:灵感(即那些激发人们找寻解决方案的问题或机遇)、构思(即产生、发展和*想法的过程)、实施(把想法从项目组推向需求方的路径)。
当团队改进想法并探索新方向时,设计项目也许会在这三个空间迭代进行。
之所以要经历这样的迭代的、非线性的过程,是因为设计思维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既然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就允许失败的存在,再从失败中找寻更多的相互矛盾的约束条件,而愿意接受甚至热烈欢迎相互矛盾的约束条件,正是设计思维的基础所在。
在运用设计思维解决问题的第一个阶段,通常要确定哪些是重要的约束条件,并建立评估系统。
将约束条件直观表现出来的最佳放式,是采用三种相互重叠的标准来衡量想法是否可行:可行性:在可预见的未来,有可能实现功能。
延续性:有可能成为可持续发展或改良的一部分。
需求性:对人们来说是有意义的。
运用设计思维解决问题,需要平衡这三者的关系。
在创造性探索这三者关系中,思维已经从“问题”转向“项目”了。
项目,是将想法由概念变成现实的工具。
把多个指向统一的问题综合融入进来综合考虑,这便有了项目。
设计项目有开头、中间和结尾,而且正是这些约束条件,使它得以牢牢扎根于现实世界。
IDEO 设计改变一切

(設計思考改變世界)
Book summary Prepared by Daniel Wu Justin Wu 10-10-2010
設計思考改變世界
Change by Design:
How Design Thinking Transforms Organizations and Inspires Innovation 作者簡介 提姆.布朗 Tim Brown IDEO執行長暨總裁。IDEO獨立名列於全球十大創意 公司之列,是一家全球顧問公司,曾協助打造蘋果電 腦的第一隻滑鼠和Palm V之類的標準設定創新產品。 IDEO應用以人為中心的取向,為全世界的領導企業 以及政府、教育、健康照護和社會等部門,驅動創新 和成長。布朗為《財星》百大企業的資深執行長和董 事會提供建議,並與微軟、百事、寶僑和Steelcase等 公司保持策略性的顧客關係。
目錄 - 章節
設計思考是什麼? 第一篇 設計思考是什麼? 1. 打動人心,或設計思考不只關乎風格 打動人心, 創新三空間 專案+簡報 跨領域整合團隊 大團隊中的小團隊 2. 化需要為需求,或把人放在第一位 化需要為需求, 洞見:從他人的生活學習 觀察:看人們不做的,聽人們不說的 同理心:設身處地、感同身受 3. 在腦中下棋,或「這些傢伙根本沒流程!」 在腦中下棋, 這些傢伙根本沒流程!」 聚斂性思考和擴散性思考 分析與綜合 / 實驗態度 腦力激盪 / 視覺思考 便利貼,創新時少不了它 4. 打造思考力,或原型製作的力量 打造思考力, 用手思考,製作原型 把構想演出來 天馬行空地製作原型 管好自己的事業 為組織重整製作原型 5. 體驗的設計,或將構想付諸執行 體驗的設計, 光有好構想還不夠 從消費到參與 / 參與式體驗 誘導人們改變行為 打造人人都是設計思考家的體驗文化 將構想付諸執行 6. 散播訊息,或說故事的重要性 散播訊息, 在第四度空間做設計 帶著時間去設計 當故事的重點就是故事本身 從追求數字到服務人類 設計思考怎麼做? 第二篇 設計思考怎麼做? 7. 設計思考運用到組織,或教企業捕魚的方法 設計思考運用到組織, 設計思考是一種有系統的創新 利用設計思考來經營創新組合 組織改造 8. 新社會契約,或你我必須同舟共濟 新社會契約, 經濟服務化 系統規模: 系統規模:我們該向蜜蜂學習 企業、 企業、經濟和地球的未來 改變我們的行為 9. 設計行動主義,或利用全球潛力激發解決方案 設計行動主義, 最極端的使用者 印度體驗之旅 從全球到在地 設計未來的設計思考家 10. 設計未來,現在就做! 設計未來,現在就做! 設計思考和你的組織 設計思考和你個人 感謝篇 IDEO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
IDEO,设计改变一切

<div class="article_tit"> IDEO,设计改变一切 </div> <span>作者 : 李耀华</span> <p> 设计思维,对于经历过经济危机,正在努力从制造转型与升级的中国企业尤为重要,产业升级首先要升级的是企业家思想。
中国第一代企业家多是读毛选、孙子兵法创业的,凭借战争时代的智慧他们获得成功:三十年后的今天,新的经济格局下企业家需要新的思维方式。
企业家和政策决策者引领和决定着这个市场,他们的思考和智慧代表着这个社会和时代。
<br/> 真正的企业家是思想者和领导者,比如Steve Jobs,Mark Zuckerberg等,他们善于思考创造和提升用户体验,影响和控制着消费者,他们的智慧决定着竞争水平的高低。
所以产业升级关键在于思想升级,以创新的思想对企业产品系统化构建资源合理化配置,通过设计思维,变革组织和激发创新。
IDEO,知名的国际设计公司。
多年来,他们在为不同领域的客户服务过程中,一直在思考设计,提升自己对设计的认识。
总裁TimBrown在他的新书和与杂志的访谈中阐述着IDEO的设计思考,希望中国设计师以全局的眼光,形成真正的跨学科创新而不是多领域骑墙式的妥协,不禁让人们对当下中国浮躁的设计氛围进行反思。
<br/> <br/> 为新西兰航空打造长途旅行体验 <br/> <br/> 新西兰航空希望改善长途飞行的乘客体验,尤其是经济舱乘客的体验。
他们寻求IDEO的帮助,对整个长途旅行体验重新设计,包括客舱的布局和设施(如经济舱和商务舱的座位),以及服务和娱乐系统。
<br/> IDEO与新西兰航空进行了九个月的合作,研究了新西兰航空公司客舱的各个方面,并与乘客和机组乘务人员进行了访谈。
IDEO,设计改变一切(10周年纪念版)

的,如何高效领导团队尤为重要,团队领导是关键的破局者。
道,非常道…只是抛开了术,单纯的说“道”…可读性比较一般…对于没有接触过“此种道”的读者来说会
读的很辛苦,认真读却一头雾水…说好的考虑顾客的需求,读者也是顾客啊…设计这本“道”的时候,忽略了
观察:**人们没有做的,倾听人们没说出来的
行为转变:用洞察激发未来产品
换位思考:真切体会别人的感受
超越个体:把针对个人的换位思考延伸开来
第3章思维矩阵,让思维过程变得更明晰
汇聚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
分析与整合
用实验的态度从事设计
让组织乐观起来
头脑风暴法
发挥视觉思维的作用
小便利贴中的大创新
第4章用手来思考,模型的力量
发挥强大的功效,例如提升顾客对旅馆的经验感受,鼓励银行客户存更多的钱,或为公益广告铺陈感动人心的叙
述。设计思考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以解决各样的议题与关怀。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总体来说IDEO在未来10来看,也是相对经典,好的设计永不过时,以人为本,客户需要相互理解,相互信
任,才能做得更好~。
这本书对于设计思维有开创意义,但是读了几本别的书再来看这本,新的信息量较少。
能力:直觉能力、辨别模式的能力、构建既具功能性又能体现情感意义的创意的能力,以及运用除文字和符号以
外的各种媒介表达自己的能力。
设计鉴赏力包括了利用高兴、美丽、个人意义和文化共鸣这些直觉反应的能力。
●可行性,在可预见的未来,有可能实现功能;●延续性,有可能成为可持续商业模式中的一部分;●需求
性,对人们来说是有意义的。
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指南ideo观后感

一、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指南在当今的设计领域中,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理念日益受到重视。
IDEO作为一家知名的设计沟通公司,提出了许多关于以人为中心设计的方法和原则,这些方法和原则对于我们理解和应用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本文中,我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指南,并共享对这一理念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1. 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原则IDEO强调,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并不是简单地满足用户的需求,而是要深入理解用户的需求和行为,从而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这种理念的核心在于关注用户的体验和情感,而不仅仅是功能和形式。
在进行设计时,我们需要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和行为,与用户进行深入的沟通和合作,从而真正将用户的利益放在设计的核心位置。
2. 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方法为了实现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理念,IDEO提出了许多实用的方法和工具。
设计思维方法论为设计者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思考方式,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并提出符合用户期望的解决方案。
原型制作、用户测试等方法也为设计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来验证设计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3. 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案例分析在现实生活中,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以数字产品设计为例,许多成功的产品都是基于对用户需求和行为的深入了解而诞生的。
手机App的设计通常会根据用户的操作习惯和偏好来进行个性化定制,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和满意度。
4. 个人观点和总结在我看来,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理念是十分重要的。
现如今,市场竞争激烈,用户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这就需要设计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和行为,才能设计出更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产品。
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也能够让产品更加人性化,更好地满足用户的情感和体验需求。
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理念是一个非常值得推崇和深入研究的设计方法。
通过深入理解用户的需求和行为,设计者可以更好地创造出符合用户期望的产品和服务,提升用户的体验和满意度。
IDEO,设计改变一切

IDEO,设计改变一切禧玛诺公司(Shimano)是日本一流的自行车配件制造商,2004年,在美国的传统高端公路赛车和山地车市场中,该公司业绩平平。
禧玛诺公司一贯以新技术促发展,而且在创新技术方面投资甚大,希望能以此带来新的转机。
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禧玛诺意识到,创新是摆脱困境的明智之举,因此它邀请IDEO 公司与其合作。
合作伊始,我们就建立起了一种独特的关系,这种设计师和客户之间的关系与几十年前、甚至几年前的情形都大不相同。
禧玛诺并没有交给我们一系列技术参数和一大堆市场调研结果,然后让我们去设计一批零件。
相反,我们通力合作,一起探索自行车市场不断变化的态势。
在初始阶段,我们组建了一支由设计师、行为科学家、营销专家和工程师组成的跨学科团队,团队的任务是找出针对此项目的适当约束条件。
团队开始时的直觉是,不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高端市场。
相反,团队成员分头外出调查,想了解为什么90%的美国成年人不再骑自行车虽然他们中90%的人小时候都骑过自行车!为了寻找思考这一问题的新思路,他们花时间跟各种各样的消费者待在一起。
团队成员发现,他们遇到的每一个人,几乎都对儿时骑自行车的经历怀有美好的回忆,然而现在却对骑车望而却步,这其中的原因包括:不愉快的买车经历(包括那些在多数独立自行车店里担任销售人员的运动员,他们身穿紧身骑行服,样子有些咄咄逼人,让顾客感觉不安);自行车、配件和专业服饰过分复杂并贵得出奇;在没有自行车专用道的公路上骑车太危险;也许只有周末才骑车,但维护这样一辆复杂的自行车,要求太高。
团队成员还注意到,他们访谈过的每个人差不多都有一辆自行车扔在车库里,要么是轮胎瘪了,要么是闸线断了。
设计团队不仅从自行车玩家中寻求灵感,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到禧玛诺核心顾客群之外的人中寻求灵感。
这种以人为本的探索让设计团队意识到,一种全新的骑车方式或许能让美国消费者找回儿时骑车的感觉。
一个尚未开发的巨大市场开始在设计团体面前逐渐浮现。
从视觉思维到设计思维——设计思维溯源研究

2023年4月 第36卷 第7期理论研究094设计DESIGN摘要:以“从视觉思维到设计思维”为主线,进行设计思维溯源研究,探询设计思维的发展脉络,发现设计思维的核心动力,为设计的未来发展提供启示。
文章以美国设计思维理论家罗伯特·麦金(Robert H.McKim )的研究为线索,探究设计思维的形成源起和发展,论述罗伯特·麦金和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之间的关联;并从概念的发展、视觉思维与设计思维的关系、设计思维的形成等三个层面分析“以人为本”的观念前提下视觉思维融入设计思维的途径。
设计思维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视觉思维,进一步引发了注重调动人的感官和情感等作为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工具,且其最终的目的是激发设计者的创造力。
以“回溯-前进”为方法和目标,呈现设计思维的核心价值所在,即源于知觉与思维的协调和开发。
关键词:视觉思维 设计思维 罗伯特·麦金 溯源研究 设计心理学中图分类号:J5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3)07-0094-03Abstract:“From Visual Thinking to Design Thinking" is the main line of the study to trace the origins of design thinking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design thinking ,to discover the core dynamics of design thinking ,and to provide inspiration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design.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Robert McKim ,an American design thinking theoris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design thinking and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obert McKim and Rudolf Arnheim's visual thinking. And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concep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isual thinking and design thinking ,the formation of design thinking and so on three levels to analyze the way of visual thinking into design thinking under the premise of "people-oriented" concept.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design thinking is derived from visual thinking ,which has led to a focus on engaging the human senses and emotions as a tool for identifying and solving problem ,with the ultimate aim of inspiring creativity in designers.With the method and goal of "backward-forward",the paper presents the core value of design thinking ,which is derived from the coordin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erception and thinking.Keywords:Visual thinking Design thinking Robert McKim Traceability research Design psychology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陆丹丹 王天鹏从视觉思维到设计思维——设计思维溯源研究FROM VISUAL THINKING TO DESIGN THINKING—THE TRACEABILITY STUDY OF DESIGN THINKING引言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设计思维变得越来越热门,被誉为世界500强企业用来培训明星管理人才的黄金训练法。
【我荐你读】IDEO设计改变一切

CHANGE BY DESIGN
• 作者:蒂姆·布朗(Tim Brown) (著) • 侯婷(译) • 出版社: 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 有限公司,万卷出版公司 • 第1版 (2011年6月24日) • ISBN: 978-7-5470-1473-8
作者简介
作者:蒂姆·布朗
• 第7章 把设计运用到组织中——授人以渔 • 第8章 让设计服务于整个社会——我们必须同舟共济 • 第9章 行动起来——到全球去
推荐理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设计思考远远超乎我们以往所认知的美学与风格课题。 它其实更代表一种对实验的开放精神,对说故事的热爱, 对异质性成员编组合作的需求,以及用手思考,强调模型 实作的直觉——它是用简洁纯熟的技巧去建造、制作和沟 通复杂构想的整套有体系的做事方法。跟随本书,你会发 现,设计思考不仅改变你我的生活,更可以改造组织、激 发创新。
蒂姆用IDEO在众多行业中的成功实践向读者展示了:创新,首先要做的就 是以设计思维来创造性地改变创新的过程和方法。 ——李开复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这本书将会告诉中国的读者,具有创新力的设计思维和方法学将会如何给 我们的产品、我们的组织以及我们所在的社会带来更多的惊喜和竞争力。这是 一本值得阅读和分享的佳作。 ——刘积仁 东软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蒂姆在本书中所提倡的设计思维是以人为根本的创新思维方式,这不仅能 帮助企业获得商业上的巨大成功,更有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对中国 这样一个处在急速发展中的国家而言,尤为重要。 ——褚立力 第一东方投资集团董事长
• 世界顶级创意公司IDEO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 工业设计出身,多次获得设计大奖,作品曾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东京AXIS艺廊、伦敦设计博物馆展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本书名叫《设计改变一切》也许我们见证了各式各样的设计正在改变或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
在这本书序言的第一句话作者这样写到:“近年来的游历令我深信,在世界上的所有国家和地区中,中国的商业发展和变革最为迅速”那么问题来了,在这高速发展的洪流中如何脱颖而出,建立起自身独特的品牌价值,并创造出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令它们对于受众更加具有吸引力呢?
需要寻求创新,当然这里的创新不是仅仅从科技创新的角度可以解决的,更重要的是创新思维-----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的本质就是解决问题的策略。
策略在三个空间中来回往复,甚至彼此重叠,它们是:
灵感,既那些激发我们找寻解决方案的问题或机遇;
构思,即产生、发展和测试想法的过程;
实施,即把想法从工作室推向市场的路径。
策略为三个对象服务:环境福祉,人的需求,企业利益。
成功的设计策略必须具备这样的特征:
强调人的基本需求,这是推动设计思维摆脱现状的动力。
以此为基础,为企业带来利益,然而这里所说的人的基本需求,与短暂的或人为控制的渴求截然不同。
我们也应以创新的方法降低环境压力,为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创造福祉。
好的策略应该找到这三种对象之间关系的平衡点。
实现环境福祉,要求反对传统人为废止的商业制度、反对带来污染的技术和材料、反对急功近利的生产方法。
反对的同时又必须找到可以取代传统制度的新模式、选择新的生态材料和新的组织手段,而且它必须可持续,而不给未来的人类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实现企业利益,要以人作为根本的服务对象,为最终极用户开发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的需求,或者开发全新的方法解决他们现有的问题。
仅仅用功能改进、外形美化、用户界面友好等方法解决现有竞争者的产品问题,这样的手段已经不太容易为企业创造价值,你能看到的,别人也能看到。
这些手段应该是策略的最基本目标,而不是核心目标。
策略的核心目标在于发掘终极用户自己都不知道的一种潜在需求,再根据这种需求而寻求灵感、想象出某种体验,最后再通过技术和商业的手段,把这种体验实施为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
让用户惊喜,而不是满意。
策略的过程:
以一种灵活的方式,建立一个具有共同目标的团队。
团队的成员可以是任何背景的专业人士,甚至可以是用户本身。
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应该是拥有创新的热情和动力、对自己的专长足够自信并愿意超越自我的人。
组建团队的方式可以灵活、自由,小型创业企业在短期内是无法确立自己的最终商业模式的,也无法准确的配备固定方向的人力资源定位,但是,这并不是劣势,灵活性和可适应性对小型企业更加重要。
但是我们必须始终牢记一点:优秀的人才就是创新型企业的最宝贵资源,更是核心优势。
管理者必须建立那种善于任用比自己能力更优秀人才的企业文化。
创造一个适合创造性思维生长的空间。
这意味着我们应创建一种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并营造一个更加具有人文气息和充满人性关怀的精神文化与物理环境。
同时,组织必须培育乐观的精神,乐观精神需要信息,而信心则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
项目,是将想法由概念变成现实的工具。
任何项目的起始点都是简报。
简报:是一系列思维约束条件;起步的框架;一套可衡量进展的标尺;一系列将要实现的目标,如售价、可用的技术、市场细分等。
一份构思周密的简报,允许意外收获的出现、不可预测的发生以及命运的反复无常和变幻莫测。
调查,是获得信息与灵感的过程。
非焦点小组:把一批消费者和专家聚集在一起,以工作坊的形式,围绕某个特定主题共同探索新观念。
非焦点小组不同于传统的焦点小组,我们会指明每个独特个体的身份,并一起展开活跃的合作式设计实践。
策略有三个思维模式:
一,洞察与换位思考的思维。
洞察力就是把人放在首位,从他人的生活学习,观察人们那些不假思索的、下意识的行为;观察人们没有做的,倾听人们没有说出来的;观察极端人群,甚至于,我们应该以被观察者的角度换位思考,亲自体验当事人的感受,以此来提取洞察,激发未来的商品。
二,质疑与批判的思维。
质疑是对现有既存的方法、设计、体系等的质疑,批判是对任何不合理或不美好事物的反对精神。
质疑与批判不是为了打倒旧事物,而是为了客观的发现旧事物的可取和不可取之处各在哪里。
三,毫无顾忌的想象思维。
想象力是洞察思维而展开,或者根据大自然的启发,以天马行空自由度进行广泛的联想,只有想象力才可能开发全新的体验。
头脑风暴法:暂缓评论、异想天开、不要跑题。
先发散,再汇聚;先分析,再综合。
请利用便利贴工具记录视觉化的思维过程。
用早期的、简易的、适可而止的“想法记录”模型,帮助我们把“想法”视觉化,辅助思维的推进和验证。
一,发掘相关人群的深层问题并思考“潜在需求”可能是什么,这是获取信息的方法,目的是为想象力指出方向;二,“发散想象力”,针对现有问题和目标人群某种可能潜在的需求,设想出天马行空的无数种可能性,创造各种体验方案,这是发散的方法;三,根据限制要素把发散的“想象力”分类分析,再筛选出最有可能满足社会福祉与企业利益之平衡的想法,加以深入,将其转变成可商业化的模式,这是综合汇总的方法。
这个环节在获得策略创新中是最重要、最核心、最花费时间和最难的工作。
如果它们做的很好,产品的形式美化就仅仅是水到渠成的工作。
作为设计师,要有勇气面对最难的环节,要刻意推迟或减少花费在“造型艺术”上面的时间。
策略有三个基本的评估标准:
可行性,在可预见的未来有可能实现,而且不超出人类科学技术的边界。
延续性,解决问题的方案可以扩展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的一部分。
需求性,对人们来说,新的想法是很有意义的。
但是,在不同组织中,技术的水平是不同的,引进技术的决策是需要慎重的。
策略本身指出了企业的利益可能,因此为了实现策略而应该采用怎样的技术,应以策略本身为指导,而不是以引进技术的成本为指导。
策略本身的实现不应该依赖技术突破或更高技术的引进,因为这样的思维模式有悖于为人服务的原则甚至可能有害社会福祉。
最后,用讲故事的营销方法,传播你的策略,传播你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