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套)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经典课件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经典课件

整式的加减运算
总结词
整式的加减运算涉及到同类项的合并和整理,需要掌握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
详细描述
整式的加减运算是在整式中,将同类项进行合并和整理的过程。同类项是指代数 式中相同类型的项,例如x^2和3x^2就是同类项。在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时,需 要遵循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先进行乘除运算,再进行加减运算。
05
第四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收集的方法
调查法
实验法
文献法
统计法
通过问卷、访谈、观察 等方式收集数据。
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获 取数据。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获取 数据。
利用已有统计资料获取 数据。
数据的表示与整理
01
02
03
04
表格整理
将数据整理成表格形式,便于 比较和分析。
图表整理
将数据整理成图表形式,如柱 状图、折线图和饼图等,直观
展示数据关系。
图形表示
用图形表示数据,如直方图、 散点图和地图等,形象展示数
据特征。
文字描述
用文字描述数据的分述性分析
对数据进行描述,如求平均数 、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
推断性分析
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 如进行回归分析和假设检验等 。
数据预处理
对数据进行清洗、去重、异常 值处理等操作,确保数据质量 。
详细描述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是数学与实 际生活相联系的重要桥梁之一,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 题,还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 和数学建模能力。
04
第三章:几何图形初步
几何图形的概念
01
02
03
几何图形
几何图形是数学中研究空 间形式的重要工具,包括 点、线、面、体等基本元 素。

2.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课件(9张PPT)

2.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课件(9张PPT)
第二章03节
浙教版 数学七年级下册
复习回顾
代入消元法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 ①变形 ②代入—消元—求解 ③回代并求出另一未知数的的值 ④写出方程组的解 ⑤检验(口算或写在草稿纸上)
注:代入时必须添上括号。
复习回顾
用代入消元法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x+5y=3 2x-5y=5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方程组的基本思想仍然是消元
2x+5y=3 ① 2x-5y=5 ②
在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当两个方程中的同一个未知
数的系数是互为相反数或相同时(绝对值相同),可
以将两个方程的两边相加或相减来消元,转化为一
元一次方程。此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互为相反数
相加
计算相加 减时注意
2x+5y=3 ①
2x+5y=3 ①
2x-5y=5 ②
2x-5y=5 ②
两个方程中相同未知数的系数相同或互为相反数 (等价于绝对值相同)
∵①43;②式右边 且①式左边-②式左边= ①式右边-②式右边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x+5y=3 ① 2x-5y=5 ②
x=2
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同
相减
括号的使 用。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加减消元法的一般步骤: ① 将其中一个未知数的系数化成相同(或互为相反数) ② 通过相减(或相加)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元一次方程 ③ 解一元一次方程,得到一个未知数的值 ④ 将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的任一个方程,求 得另一个未知数的值 ⑤ 写出方程组的解 ⑥ 检验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x-y = x+y
3
2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6.3 扇形统计图 (共25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6.3  扇形统计图 (共25张PPT)

(来自《教材》)
知1-导
(1)这种快餐中,脂肪占百分之 几?有多少克? (2)这种快餐中,哪一种营养成 分最多?哪一种 最少?最多的营养成 分是最少的多少倍? (3)表示蛋白质的扇形的圆心角 是多少度?你是
怎样计算的?
(来自《教材》)
知1-讲


像上图这样,用圆和扇形分别表示关于总体 和各个组成部分数据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 (pie chart). 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能直观、生动地反 映
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
(来自《教材》)
知1-讲
1.概念:用圆和扇形分别表示关于总体和各个组
成部分数据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2.特点:扇形统计图能直观、生动地反映各部分 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
(来自《点拨》)
知1-讲
要点精析: (1)同一扇形统计图中,扇形圆心角的度数越大,所 表示的百分比也越大(注:顶点在圆心的角称为圆
(来自《教材》)
知2-讲
总 结
制作扇形统计图的关键步骤是正确计算各组 成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
(来自《点拨》)
知2-练
1 下面是某学校七年级(9)班的期中考试成绩统计 表,请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成绩的分布.
等级 人数
优秀 24
良好 12
及格 18
不及格 6
(来自《点拨》)
知2-练
2 对某中学七年级(3)班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有16 人最喜欢打乒乓球,有12人最喜欢打排球,有22 人最喜欢踢足球,为了清楚地表示爱好各种球类 活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应该制作的统 计图是( ) A.条形统计图
(来自《教材》)
知2-讲
(1)请根据上表计算晴天、阴天、雨天的天数和 它们各自占总天数的百分比(精确到0.1%). (2)绘制扇形统计图.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课件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课件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主要包括第四章《整式的加减与乘除》、第五章《方程与不等式》、第六章《函数与图形》、第七章《统计与概率》四个章节。

具体内容如下:第四章《整式的加减与乘除》:4.1整式的加减;4.2整式的乘法;4.3整式的除法。

第五章《方程与不等式》:5.1一元一次方程;5.2二元一次方程组;5.3一元一次不等式;5.4不等式组。

第六章《函数与图形》:6.1一次函数;6.2二次函数;6.3反比例函数;6.4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第七章《统计与概率》:7.1统计;7.2概率。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运用整式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2. 理解方程与不等式的概念,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不等式组,能够运用方程与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3. 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与性质,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并运用函数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4. 了解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运用统计与概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整式的混合运算、函数图像的识别与分析、概率的计算。

2. 教学重点: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的解法;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教材、练习册、草稿纸、直尺、圆规、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某商店举行打折活动,原价为100元的商品打8折后售价是多少?”2. 例题讲解:讲解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概率的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的内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3.1 同底数幂的乘法》-第一课时 课件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3.1 同底数幂的乘法》-第一课时 课件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经历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过程,体验“转化”的思想,激发 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知识回顾
(1) 2×2×2×2 这种运算称为_乘__方__.
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指算出叫底做数乘和方指。数
(2) 2×2×2×2=___2_4 读作:2的指4次出方底数和指数 a×a×a×a×a=____a_5_ 读作:a的5次方
102 3105 3107 9102 105 10(7 km).
探索新知
底数相同
❖ 式子102×105中的两个因数有何特点?
我们把底数相同的幂称为同底数幂
请同学们先根据自己的理解,解答下列各题.
102×105=(10×10)×(10×10×10×10×10 )=10(5);
23×22(=2×2×2)×(2×2) = _2_×_2_×__2_×_2_×__2___=2( 5) ;
(4)(x y)(3 x y)3.
(x y)6
课内练习
2.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1)a3 a3 2a3.
不对 a 6
(2)a2 a3 a6.
不对 a5
(3)a a6 a6.
不对 a 7
(4)( 7)8 73 711. 不对 711
拓展提高
1.填空: (1) x4· x5 = x9 (2) (-y)4 · (-y)7=(-y)11 (3) a2m · am =a3m (4) (x-y)2 · (x-y)3=(x-y)5
拓展提高
2.如果 xn3 xn x5 , 则 n=___4____
3.已知10m =4,10n =11,求10m+n =__4_4___
小结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am·an =am+n (m、n都是正整数)

2024年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优质课件

2024年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优质课件

2024年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整式的乘除》:整式的乘法、整式的除法、多项式乘多项式、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2. 第二章《方程与方程组》: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3. 第三章《函数》:函数的概念、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

4. 第四章《几何图形》: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整式的乘除、方程与方程组、函数及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整式的乘除法则、方程的解法、函数图像的识别。

2. 教学重点:理解并运用整式的乘除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绘制函数图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本章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基本概念:讲解各章节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步骤,强调关键点。

4. 随堂练习:设计适量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答。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整式的乘除法则、方程的解法、函数图像的识别等关键知识点以图表形式呈现。

2. 例题及解题步骤以步骤式板书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整式的乘除、解一元一次方程。

(2)应用题:利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作图题:绘制函数图像。

2. 答案:详细给出作业题目的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分析优点和不足,为下次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布置一些拓展性练习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件以严谨的用词、流畅的段落衔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精品课件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精品课件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1章实数1.1 有理数1.2 无理数1.3 实数的运算2. 第2章代数式2.1 代数式的概念2.2 代数式的运算2.3 代数式的化简3. 第3章方程与不等式3.1 方程的概念3.2 一元一次方程3.3 二元一次方程组3.4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4. 第4章函数4.1 函数的概念4.2 一次函数4.3 二次函数5. 第5章数据分析5.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5.2 数据的描述5.3 概率初步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实数、代数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以及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实数、代数式的化简与运算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函数的性质及图像数据分析的方法2. 教学重点:实数的概念及其运算代数式的化简与运算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函数的性质与图像数据分析的方法与应用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模型等。

2. 学具:教材、练习本、计算器、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精选典型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3.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精品课件2. 各章节及知识点3. 例题及解题步骤4. 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实数的运算与应用代数式的化简与运算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函数的性质与图像数据分析的方法与应用2. 答案:详细解答各题目,注明解题关键步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提高解题能力。

组织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推荐课外阅读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设置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详细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内容的设置与安排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教材章节,涵盖所有知识点,同时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6.3.2 频数直方图 (共27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6.3.2 频数直方图 (共27张PPT)
520 1000
×100%=52%.
(来自《点拨》)
知2-练
1 某校为了了解七(2)班学生在升级考试中的数学成绩,对 全班学生进行了全面调查,得到下面的表格,根据表格 填空:
成绩/分 60.5~70.5 划记 频数 3 百分比 a
70.5~80.5
80.5~90.5 90.5~100.5 100.5~110.5 110.5~120.5 合计
(3)统计每组中数据出现的次数:
知1-讲
知识点 分组
1 750〜2 000
2 000〜2 250
人数(频数)
分组
人数(频数)
1
1
3 000〜3 250
3 250〜3 500
7
15
2 250〜2 500
2 500〜2 750 2 750〜3 000
1
3 9
3 500〜3 750
3 750〜4 000 4 000〜4 250
知2-讲
知识点 【例 3】 2013年某市国际车展期间,其公司对参观
本次车展盛会的消费者进行了随机问卷 调查,共发放了1 000份调查问卷,并全 部收回. ①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将消费者年收入
的情况整理后,制成表格如下:
年收入/万元 4.8 6
500
7.2
200
9
70
10
30
被调查的消费者人数/人 200
知2-讲
导引:因为共发放了1 000份调查问卷,所以打算购 知识点
买价格在10~12万元汽车的消费者人数为 1 000- (40+120+360+200+40)=240;打算 购买价格在10万元以下汽车的消费者人数为 40+120+360=520,占被调查的消费者人数 的百分比是 解:(1)如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