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幼龄儿童设计 iPad 软件介面的四条心得

合集下载

平板电脑在幼儿园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平板电脑在幼儿园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平板电脑在幼儿园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平板电脑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中需要的必备品之一。

而在幼儿
园活动中,平板电脑的运用也开始变得越来越普遍。

正确的运用平板电脑不仅可以提高幼
儿们的学习效率,而且还能够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

本文将探讨平板电脑在幼儿园活动中
的有效运用。

首先,我们要注意的是平板电脑的使用时间和频率。

平板电脑虽然对幼儿的学习和娱
乐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过度依赖平板电脑也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

因此,我们需要在教
师的指导下规定平板电脑使用的时长和频率,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效率。

在教育教学方面,平板电脑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知识。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平板
电脑上的绘本软件教导幼儿学习汉字、认识动植物和物品等。

另外,平板电脑还可以提供
一系列的学习工具和游戏,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数字和字母,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在游戏娱乐方面,平板电脑的运用也能丰富幼儿的课外生活。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平
板电脑上的游戏软件为幼儿提供多元化的游戏体验,让幼儿在娱乐的同时也能够学到知识。

另外,利用平板电脑上的音乐软件,我们还可以为幼儿创造更丰富的音乐体验,培养他们
的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

总之,平板电脑在幼儿园活动中的有效运用需要我们遵循一定的规定和原则,注意平
衡教育教学和游戏娱乐的比例,让幼儿在学习和娱乐中得到均衡的发展。

iPad――幼儿自主学习的桥梁

iPad――幼儿自主学习的桥梁

iPad――幼儿自主学习的桥梁伴随着世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推进与更新,信息化水平成为评价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以及综合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而教育信息化则是其中一个组成因素,大力促进信息化的教育已成为新时代的潮流。

作为新时代的幼儿教师,则需要跟随时代的进步,不断学习新知识,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同时使自身教育水平得到蓬勃发展。

随着近些年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教育信息化的不竭完善,iPad教学模式在南京市北京东路附属小学幼儿园尝试了试点,通过观察与总结,发现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长足的进步,此文旨在对iPad教学模式对幼儿自主学习的影响与教学方法展开阐述。

一. 新课程改革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自主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记》中提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这就向人们强调了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改进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自主学习以“人人学有价值的知识,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知识,不同的人在知识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为教学所要追求的境界,让学生学会自己选择、自己管理,最大限度开发自己的潜力,不断促进自我发展。

自主学习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主动性。

学习不是在外部的、消极的影响下促成的,而是学习者主动、自觉、积极的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

2.独立性。

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核心灵魂。

学习者逐渐摆脱对教师及他人的依赖,独立决策自己的学习内容并进行调控,如制定学习目标、评定指标等。

3.灵活性。

通俗的说,就是学习者可以对学习内容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控制。

4.有效性。

自主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弥补个体差异,一般来说,学生学习的自主程度越高,学习过程越优化,学习效果越好。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多媒体、通信技术等的大力发展,教师不再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从教授者、讲授者变为了指导者、参与者。

幼儿更多的接触到电子信息技术的产物,教育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影响,在教师的引导和家长的陪伴下,幼儿在幼儿园之外,在信息技术达到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做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面向学龄前儿童的APP界面视觉设计原则

面向学龄前儿童的APP界面视觉设计原则

面向学龄前儿童的APP界面视觉设计原则作者:郝晶孙亚云来源:《设计》2015年第03期摘要:面向儿童的APP界面应根据儿童不同年龄层次的生理、心理特征来设计。

设计师在开展儿童APP设计时,应当对用户人群做深入研究。

本文首先从儿童的认知特征及生理特征两个方面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分析,再针对学龄前儿童特征分析的结果提出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界面设计目标,并依此目标作为评估面向学龄前儿童的APP界面设计的标准,从而为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界面图标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界面设计认知心理中图分类号:J0-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 (2015)02-0120-02随着网络和电子移动设备的普及,应用程序也跟着快速发展,基于苹果的IOS系统、Android系统、windowsphone平台的各种APP更新速度非常快,竞争力也随之增大,应用程序开发商的目标扩大到“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面向儿童的APP得到了迅猛发展。

苹果APP Store 里,“儿童AP P”作为一个模块,已经形成了强大的阵容。

各种APP提供给儿童崭新的娱乐、教育方式。

但是这些应用程序并没有完全做到以儿童为中心去设计界面。

设计一个成功的APP 界面,不仅需要设计美观,也需要其他学科,比如认知心理学的指导。

但是,通常在进行界面设计时,设计者更多的是上来就考虑如何设计得更美观,而忽略了对用户认知特性的分析。

事实上,了解并遵循人类认知心理是进行界面设计的基础,它对界面的设计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在儿童心理学里,儿童的年龄段很长,从初生至十七八岁都属于儿童,而根据心理发展特点,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乳儿期(初生至1岁)、婴儿期(1—3岁)、学前期或幼儿期(3—6岁)、学龄初期(6—12岁),学龄中期或者少年期(12—15岁)、学龄晚期或青年期(15—18岁)。

本文所指的学龄前儿童是3—6岁之间的年龄段。

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教育和发展心理学巨匠,发生认识论创始人。

浅析少儿APP产品开发中的界面视觉设计

浅析少儿APP产品开发中的界面视觉设计

浅析少儿APP产品开发中的界面视觉设计作者:胡仕姣来源:《艺术科技》2018年第07期摘要:随着手持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针对少儿的APP产品也越来越多,界面视觉设计在少儿APP产品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少儿是区别于成人的特殊群体,针对这一特殊群体进行APP界面视觉设计时,需要准确把握这一群体的實际需求,根据少儿实际需求分析出少儿APP 产品开发中界面视觉设计的一系列规律,以便更好地为这一特殊受众服务。

关键词:少儿APP产品开发;界面视觉设计;色彩;字体;风格随着祖国的日渐强盛,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视线。

许多传统媒介日渐被现代信息化所替代。

智能手机的发明完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态,APP支付、APP导航、APP外卖、APP旅游等,APP更便捷地解决了人们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APP到底是什么?APP是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的统称,它不是内置的基本功能性程序,APP通常用来扩展设备功能。

随着70后、80后的不断成长,他们已成为现在少儿家长的主力军。

因为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大学扩招计划的实行,当前家长的教育背景及文化水平较从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育儿观念、教育理念也逐渐发生改变。

新一代的家长给予孩子更加广阔的空间,亦更加尊重孩子。

从手持智能移动设备出现的短短几年时间,UC端对人们的影响逐渐深入,工作模式、生活模式、沟通模式、购物模式、娱乐模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几十年前的PC端对人们的影响更大。

而线上娱乐成为少儿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音乐、动漫、游戏也从传统设备转移到互联网设备,其中手持智能移动设备位居榜首。

手持智能移动设备中的网络游戏几乎成为中小学生课余话题里最重要的部分。

所以,“寓教于乐”也成为现代家长普遍追求的教育方式,娱乐与教育开始走向一种新型的结合,即少儿APP产品开发。

少儿APP产品,顾名思义是与少儿相关的第三方应用程序。

目前,在我国单少儿教育类APP已经高达5000余款,并持续增长中,它的类型多种多样,主打有声故事、认知学习、游戏互动及创意学习四大类。

浅谈ipad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ipad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ipad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发表时间:2018-07-30T11:45:53.837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下作者:杨帆[导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试行)”(以下简称“新纲要”)明确规定: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发挥多种教育手段的互动作用。

”ipad作为近几年来的多媒体常用工具,以强大的功能,丰富的app资源特别能够吸引孩子们(厦门市海沧区天竺幼儿园佳鑫分园,厦门 360012)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试行)”(以下简称“新纲要”)明确规定: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发挥多种教育手段的互动作用。

”ipad作为近几年来的多媒体常用工具,以强大的功能,丰富的app资源特别能够吸引孩子们,而教育工作者常常对幼儿使用ipad依然有着诸多疑惑,对于教育教学中如何更合理的运用ipad,如何更有效的运用ipad开展活动是我们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运用方式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家庭不仅拥有电视、电脑等高科技多媒体设备,拥有ipad的比例也在逐年增高。

拥有ipad的幼儿数量逐年增长的同时,ipad快速的渗入在幼儿生活与学习中。

有一部分幼儿园也开始将ipad应用于教育教学中,而教育工作者常常对幼儿使用ipad依然有着诸多疑惑,对于教育教学中如何更合理的运用ipad,如何更有效的运用ipad开展活动是我们研究的方向。

作为一名正在参与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幼儿教师,对幼儿园目前如何在教育教学中运用ipad有了强烈的研究欲望,也期望能够通过此次研究为幼儿教师应用ipad教学时提供参考。

一、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幼儿教育是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时期。

科学的学前教育在人类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摄影仪、数码相机等设备上的更新换代,教师可以感受到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带来的变化。

但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如何发挥信息技术对儿童发展的积极作用,以及如何正确地将信息技术融入教育?首先,教师应秉承着“不拒绝、不依赖。

平板电脑儿童学习应用用户体验分享

平板电脑儿童学习应用用户体验分享

平板电脑儿童学习应用用户体验分享在现代社会中,平板电脑已经成为了儿童学习的重要工具之一。

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应用,孩子们可以在玩耍的同时获得知识和技能。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平板电脑儿童学习应用的用户体验,希望对其他家庭在选择合适的学习应用时有所帮助。

1. 触屏操作简单易学作为儿童学习的工具,平板电脑的触屏操作十分简单易学。

孩子们只需用手指轻轻点击、滑动或拖动屏幕,即可完成各种操作。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这种直观的操作方式非常适合他们。

触屏操作的简单性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效率,也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 丰富多样的学习应用平板电脑上的学习应用种类繁多,涵盖了各个学科和领域。

无论是语言、数学、科学还是艺术,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应用程序供孩子们学习。

这些应用不仅内容丰富,还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例如,通过动画和音效来教授语言知识,或者通过游戏和互动来提高数学技能。

这些学习应用不仅能满足日常学习需求,还帮助孩子们培养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3. 个性化学习体验平板电脑的学习应用通常支持个性化学习设置。

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难度。

通过设定学习目标、记录学习进度和给予奖励等方式,这些应用程序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同时,通过系统记录学习数据和反馈成绩,家长们也能更好地了解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4. 亲子互动与监管平板电脑的学习应用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学习资源,也为家长们提供了与孩子互动的机会。

一些学习应用支持亲子共同参与,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完成学习任务、解决问题,并通过互动来促进家庭教育。

同时,学习应用的家长监管功能也非常重要。

家长可以设定学习时间限制、屏幕时间限制,并监控孩子的学习行为,确保他们在使用平板电脑时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

5. 网络安全与内容过滤网络安全问题是平板电脑学习应用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优质的学习应用通常会采用内容过滤机制,过滤掉不适合儿童的内容和广告。

浅谈ipad软件界面设计的隐喻设计

浅谈ipad软件界面设计的隐喻设计

浅谈ipad软件界面设计的隐喻设计一、关于iPad软件界面设计的隐喻设计的若干问题2010年1月27日,在美国旧金山欧巴布也那艺术中心(芳草地艺术中心)所举行的苹果公司发布会上,传闻已久的平板电脑——iPad由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亲自发布。

早在2007年,iPhone的横空出世便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触摸屏时代,手指触摸手机屏幕与手机进行交互的行为已经被全世界的手机生产厂商所模仿。

iPad的出现更是掀起了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公司、工作室、小型App开发团队以及个人开发者瞄准了这个市场。

由于iPad的独特的触摸特性,使得人机交互变得更为直接,因此,对于iPad界面设计的研究就尤为重要了。

界面设计包含多个方面,这里,我想简单阐述一下经常容易被忽略的方面,iPad 软件界面的隐喻设计。

为了继续探讨,我们首先需要探讨一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界面?此前有种观念认为界面是对软件应用解决方案的显性,即使用图形化符号来向使用者解释软件的功能与任务。

但现今,界面的含义已经不仅仅是解释软件功能的图形化符号,而是与人进行交互的任何介质,不仅仅是指有形的手机屏幕,也包括桌子的桌面,无形的透明的物质,只要与人进行交互的任何物质都可以叫做界面。

2、什么是隐喻?詹炳宏博士在他的文章《实现信息形态转换的视觉隐喻》的开头讲:隐喻最初是作为比喻的一种形式而被认知的。

在语言学研究领域,隐喻已经作为人的重要认知力,从语言层面上升到整个认知系统,隐喻不再是简单的一种语言现象,也不只是建构了语言大厦,而是创造性地重塑了人类经验和建构了“社会现实”。

视觉隐喻,就是要借助语言隐喻这个工具,在抽象的信息和视觉形式之间建立联系,勾起信息同视觉形式之间某种相似的特征和意义,通过形态的转化,实现信息意义的视觉表达。

《iOS 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里面是这样解释隐喻对体验的影响的:当你应用中的可视化对象和操作按照现实世界中的对象与操作仿造,用户就能快速领会如何使用它。

平板设计画画心得体会400字

平板设计画画心得体会400字

平板设计画画心得体会400字当我看了平板设计画画,我有了以下心得:喜欢一个东西绝对不是偶然,也不是必然,是有征兆的。

小到一个小物件、大到一件事、一个人之类的。

总有一项是让你动心的,就算一开始的排斥,到结束时候的真香警告,自己还不是乐在其中,因为总是能从中得到满足感~画画就是这个样子,向一开始只是无聊时候的涂鸦,没有什么固定的工具,有时候在课间休息的时候都可以用小石子在地上涂涂抹抹的。

真正意义接触到画画还是在初中的时候,一方面沉溺漫画画画不得行,逐渐展露自己的天赋,一方面文化课成绩真的是有心无力,在家里人商讨后准备去好好学习下~ 那会儿画画真的是最开心的事儿,让我画一天都没什么问题,可能每次画不好会难过,但都是稍纵即逝的,可能会有性格的影响。

在画不好的时候,想的最多的是如何画好,怎得去画好之类的。

零零碎碎学完初中高中走过联考还是受到了文化课的影响没能去自己喜欢的美院,但是英语真的是让人脑子疼,所以就随意上了一所综合性美术大学。

大学想去尝试更多的方向所以专业选了设计~确实挺好玩。

不过最后还是败在了甲方大大的逼叨叨下,又正好看到抖音上一些博主用iPad的板绘视频,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数字媒体绘画。

所以也搞了一个平板画着玩,仗着自己有不错的绘画功底上手还是挺快的,毕竟只有自己不想做的事儿,没有自己做不好的事儿,更别说在画画这方面了哈哈哈不过还是败给了骄傲,我把原因归结于那段是间太忙了,上午要上课,下午去公司上班,晚上回宿舍后其实蛮累的,加之自己性格其实满懒散的,专业课其实挺轻松的,但是在公司做项目的时候就会有点焦躁,尤其自己所面对的boss 客户对这方面都是一无所知的,也一方面更加坚定去学板绘的想法。

所以很认真的重新规划了自己的目标以及以后的方向,那个时候也是看到了潭州教育的广告,还是比较吸引人的,所以权衡再三还是去报了班学了下,自己咬咬牙攒了几个月的工资和父母透支了点生活费~不过比较欣慰的是就六个月的课程我用了三个月就学完了,当时的直播课我连可能一周就能跟上一节,剩下都是看录播找老师,不过更开心的是我坚持了下来~(为啥这么快呢,还有一方面我选的插画类,比较简单的那种商插嘻嘻嘻)个人建议下如果想往这方面发展的盆友,如果你并没有很扎实的绘画功底,还是建议好好去找老师教教你学学基础的,前段时间空白区如果没有老师正确的引导你可能会因为你自己画不好等等一系列里问题从而丧失你对画画的喜爱,这也是我个人在教学生的时候最不愿意看到的一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幼龄儿童设计 iPad 软件介面的四条心得

面向幼龄儿童的 iPad 软件是个特殊的领域:一方面众人皆知这块市场大有可为——00后无人不 爱iPad,家长永远舍得为子女花钱。但另一方面由于写iPad软件、谈iPad软件和玩iPad软件的人都 不是低龄儿童,关于这一领域的认真讨论并不多见。卢克·沃别斯基通过观察他一岁半的儿子与触屏 设备互动的方式归纳了四点经验,在此转译出来供有志于此领域的开发者参考。原文请看这里。 一、慎用启动屏(splash screen)。 这其实是苹果在 iPhone 用户介面规约里就提到的事情。iPhone 用户介面规约建议开发者不要按照 传统桌面软件的习惯为 iPhone 软件设计专门的启动屏,而应让用户在点击软件图标后立即看到一 个与软件主 UI 大致相同的屏幕(苹果称之为 launch image)。用户点击后瞬间看到近似于主 UI 的 屏幕,会产生「软件已经启动」的错觉。换句话说,与使用另外的启动屏的情况相比,他会觉得你 的软件启动速度变快了。苹果自己的 iPhone 软件如天气、股票等在设计时都遵循了这一原则。 幼龄儿童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不如成年人,故启动屏更有可能让他们丧失耐心。 二、慎用传统图形介面。 由于缺乏心理认知模型,幼龄儿童无法像长期使用电脑的成年人一样区分「介面元素」(按钮、控 件等等)与「内容」,他们往往不确定屏幕上哪些东西可以点,哪些不可以。(其实很多成年人也 不一定分得清。)此外面向儿童的软件在设计上往往也会考虑到儿童对视觉审美的需求,采取活泼 、明快、可爱等视觉风格,如此设计出的介面元素往往与 iO S 自身提供的标准介面元素有风格 冲突。(原文里插入了 Dr. Seuss’s ABC book 这个识字软件的两张截图,可以参看。) 沃别斯基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尽量直接把内容当作 UI,此亦所谓「自然用户介面」(NUI, Natural User Interfaces)的第一定律。 三、考虑增设「长按手势」。 幼龄儿童通常不太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无法像成年人一样精确点击屏幕上的某个区域。 当他的右手试图点一个按钮时,其左手或许正无意识地按著屏幕一角,形成多点触摸。若你的软件 要求用户有成人那种精确的点按能力,就可能令小朋友在使用时产生不便。故应尽量观察与分析幼 龄儿童使用 iPad 时的手势习惯,并在软件设计上对误按等行为提供最大的容忍度。 四、抑制重复点按。 幼龄儿童一旦发现某块区域是可点按区,往往喜欢反覆点按。这对于某些软件会有负面效果。例如 教小朋友读单词的软件里的发声按钮若被反覆狂按,可能会出现黑胶唱片跳针的效果。故设计时应
考虑忽略相隔时间不超过 XX 秒的重复点按。 来源:/2010/10/ipad-ui-for-kids-by-lukew.html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中国最大最活跃的产品经理学习、交流、分享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