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性面神经麻痹PPT课件

合集下载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ppt课件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ppt课件

2019
-
9
诊断

损害定位 (l)茎乳孔以外:面瘫。 (2)鼓索与镫骨肌之间: 面瘫+味觉丧失+涎腺分泌 障碍。 (3)镫骨肌与膝状神经节之间 :面瘫+味觉丧失+涎 腺分泌障碍+听觉改变。 (4)膝状神经节: 面瘫+味觉丧失+涎腺、泪腺分泌 障碍+听觉改变。


2019
-
10

临床表现
1. 发病急,少有自觉症状,有所谓“昨夜完 好,今晨得病”之说。 2. 口角下垂,健侧向上歪斜,不能紧闭口唇、 不能鼓腮、吹气,饮水时漏水。 3. 脸裂扩大,上下睑不能闭合,结膜外露, 用力紧闭时眼球转向外上方,即贝尔氏征。
2019
-
14
面神经损伤的定位:
核上瘫—对侧睑裂以下 表情肌瘫痪 核下瘫--同侧全部 表情肌瘫痪

2019
-
15

吉兰—巴雷综合征:有近期感染病史,多为双侧周围性面瘫,伴 有对称性四肢迟缓性瘫痪和感觉障碍,脑脊液检查有特征性的蛋 白-细胞分离。
耳缘性面神经麻痹: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常并发耳缘性面神 经麻痹,也可见腮腺炎、肿瘤、化脓性下颌淋巴结炎等,常有明 确的原发病史和特殊症状。 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起病缓慢,常伴有其他 脑神经受损症状及各种原发病的特殊表现。 、 神经莱姆病:为单侧或双侧面神经麻痹,常伴发热、皮肤游走性 红斑,可累计其他脑神经。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 :指病损位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 特点: 1 病变对侧睑裂以下的颜面表情肌瘫痪 2 常伴有与面瘫同侧的肢体瘫痪 3 无味觉和唾液分泌障碍等临床特点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指面神经运动纤维发生病变所造成的面瘫 特点: 1 病变同侧从额纹消失,眼睑不能闭合、不能皱眉、鼓腮漏气可伴有 听觉改变、舌前2/3的味觉减退以及唾液分泌障碍等临床特点 2 无肢体运动障碍

面神经麻痹讲课稿PPT

面神经麻痹讲课稿PPT

临床证明该疗法疗效可靠,能经得起重复。面 神经炎在发病初期是炎症的高峰期。神经的炎性 水肿已十分严重,但只有少数病人感到患侧耳廓 后下部(乳突下部)略有憋胀或疼痛。医者不问, 患者很少主诉。这是由于面神经属运动神经,无 痛觉功能,而与面神经伴行的岩大神经、骨索神 经镫骨肌神经分别具有泪腺、鄂、鼻粘膜腺体的 分泌,味觉、听觉等功能,但也无痛觉。因此, 在面瘫发前少数病人轻微的耳廓后部不舒服,面 瘫的发生使患者感到非常突然。
方解:黄芪、党参、桂枝益气温阳,促进面 神经的修复为主药。丹参、当归、赤芍、地龙、 丝瓜络养血活血,通经活络,改善血液循环,辅 助主药恢复面肌功能。甘草调和诸药共奏益气养 血通经活络之功。
针灸治疗:
(1)患侧商阳 厉兑 关冲 足窍阴 太白 四白 阳 白 翳风 地仓 颊车
主治:面神经发炎期。
治疗方法:取患侧商阳 厉兑 关冲 足窍阴井穴 三棱针放血。其他诸穴属病变局部取穴,可用三 棱针在每穴及周围1cm内点刺7—8下,挤血3— 4次。面神经发炎期,可隔日放血一次,治疗三 次后患侧耳后憋胀不舒感已消失,即可改用以下 毫针治疗。
病变在发出其镫骨肌分支以上时,可 出现听觉过敏。
【鉴别诊断】
1.格林-巴利综合征: 2.中耳炎、乳突炎、腮腺炎所致周围性
面瘫: 3.听神经瘤、鼻咽癌转移等颅后窝肿瘤
或脑膜炎所致者 4.中枢性面瘫:脑血管病所致
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
周围性面瘫 中枢性面瘫
常见病因
感染、受凉、外 伤、肿瘤压迫
常见病变部位 面神经
一、定因(病因):主因“毒邪肆 虐”、诱因“受风着凉”
历代医家认为本病是风邪所致,故归类于风 门中。如《诸病源侯论,偏风口呙侯》说:“偏 风口窝是体虚受风,风入于夹口之经也。”因此, 在中医界把宋代杨琰的 “牵正散”视为代表方 剂。该方有祛风化痰作用。当面部受风着凉或种 种原因引起正气不足时,毒邪趁虚而发,使面神 经发炎水肿,导致神经麻痹。由此可见毒邪是主 因,受风着凉只是诱因。

2024年度贝尔面瘫护理PPT课件

2024年度贝尔面瘫护理PPT课件

贝尔面瘫护理PPT课件•贝尔面瘫概述•贝尔面瘫患者评估•贝尔面瘫护理原则与方法•药物治疗与护理配合•物理治疗与康复训练•心理护理及家庭支持01贝尔面瘫概述定义与发病原因定义贝尔面瘫(Bell's Palsy)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绝大部分患者在一侧面部额纹消失,睑裂变大,鼻唇沟变平坦,病侧口角低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闭目不全或不能闭目,闭目时眼球向上外方转动,显露白色巩膜。

发病原因可能与局部感染、炎症、外伤、肿瘤、血管病变、免疫因素等有关。

症状表现及分型症状表现分型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诊断标准急性起病,数小时或1~3天症状达到高峰;一侧面部额纹消失,睑裂变大,鼻唇沟变平坦,病侧口角低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闭目不全或不能闭目;可伴耳后耳内疼痛或面部感觉异常;一侧额纹消失,睑裂变大为重要诊断依据。

鉴别诊断需与中枢性面瘫相鉴别。

中枢性面瘫表现为病灶对侧下部面肌瘫痪,即鼻唇沟变浅,口角轻度下垂,而上部面肌(额肌、眼轮匝肌)不受累。

同时可伴有肢体瘫痪、腱反射异常等脑干受损的表现。

02贝尔面瘫患者评估面部肌肉运动功能面部感觉功能泪腺和唾液腺功能030201面部神经功能评估生活质量评估面部外观满意度社交活动影响日常生活能力心理状况评估焦虑与抑郁情绪通过量表或访谈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评估是否存在焦虑或抑郁症状。

自尊心受损程度探讨患者对面瘫导致的外貌改变对其自尊心的影响。

应对方式与心理支持需求了解患者面对面瘫所采取的应对方式,以及其对心理支持的需求和期望。

03贝尔面瘫护理原则与方法护理原则全面性原则个体化原则综合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及时性原则护理方法遵医嘱给予患者药物治疗,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周围性面瘫演示课件

周围性面瘫演示课件
急性起病,数小时或1~3天症状达到高峰,病初可伴耳后疼痛。
一侧面部额纹消失,睑裂变大,鼻唇沟变浅变平,病侧口角低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做鼓腮和吹口哨动作时漏气。不能 抬额、皱眉,眼睑闭合无力或闭合不全。闭目时眼球向上外方转动,显露白色巩膜,称Bell征。
鉴别诊断
中枢性面瘫
系对侧皮质-脑桥束受损所致,仅表现为病变对侧下组面肌瘫痪,并常伴有该侧 的偏瘫。
电针治疗及参数设置
电针治疗
选取面部穴位2~3对,如阳白与四白、颧髎与颊车、地仓与翳风等,接通电针仪,采用 断续波或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20~30分钟。
参数设置
频率一般选择1~2Hz,刺激强度以患者面部肌肉出现轻微抽动为宜。对于急性期患者 ,刺激强度不宜过大,以免加重面神经水肿。对于恢复期患者,可适当增加刺激强度和
治法
益气养血,通络牵正。
方药
八珍汤加减。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等。
05
针灸治疗与操作规范
常用穴位及配伍
主穴
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合谷。
配穴
风寒证加风池;风热证加曲池;恢复期加足三里;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鼻唇沟浅加迎香;颌唇沟歪斜 加承浆;目闭合不全加攒竹或申脉、照海;闭目露睛加睛明、瞳子髎;额纹变浅或消失加上星、头维 ;面肌抽动加行间、颔厌。
恢复期治疗
01
02
03
物理治疗
在恢复期,物理治疗如肌 肉按摩、面部肌肉训练等 ,有助于促进面部肌肉功 能的恢复。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在恢复期可继续 发挥作用,通过刺激穴位 ,促进面部神经功能的恢 复。
手术治疗
对于部分严重面瘫患者, 如长期无法恢复的,可考 虑手术治疗,如面神经修 复、移植等。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断与治疗PPT课件PPT28页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断与治疗PPT课件PPT28页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检查。对于明确有疱疹出现或患侧颈枕部疼痛明显而无疱 疹出 现者,发作2次或以上面神经麻痹的患者,常规做免疫球蛋白、补体、T细 胞亚群检测。 3. 5. 4其他特殊检查 怀疑莱姆病、麻风病感染,可结合临床其他表现如皮肤红斑、器官侵犯变形和流 行 病学特点检测血中螺旋体、特异抗体和麻风杆菌等。 4. 5. 5脑脊液检查
第27页,共28页。
• 5.3命名原则 为便于对临床诊断纪录和准确表述,作如下 命名规定。如属面神经炎引起面神经麻搏, 定位在蹬骨肌支段,分级评定为IV级,可记 录为“周围性面瘫(Facioplegia) 2段IV级”,左 侧或右侧。简 称“FP 2段IV级”。如属继发于 腮腺瘤术后,听神经瘤术后,外耳道疱疹引 起的“亨特氏综合症”,脑外伤引起的颅底骨 折,桥脑、延髓炎症、梗死或出血等,则在 原发病诊断后纪录其简称。如此纪录“FP1段 VI级” 最难治,极可能留下后遗症,“FP4段n第28页,共28页。
2.0流行病学
• 本病发病急骤,以一侧面部发病为多,无 明显季节性,多见于冬季和夏季,任何年 龄段可见,但好发 于20〜40岁青壮年,性 别差异不大。不同调查报告显示男女比例 互有高低。
第10页,共28页。
3.0诊断
• 多为急性发病,或无任何征兆于清晨刷牙 发现患侧口角漏水,进食卡塞。70%的患者 于1〜3日内病情达高峰,少数5日内达高峰, 部分患者在治疗2周左右突然患侧耳壳出现 疱疹而加重。单侧面神经受损常见,先后 双侧发病者约0.5%。
第5页,共28页。
• 1. 3肿瘤 面神经瘤引起面神经麻痹是主因。桥脑小脑 角肿瘤引起面神经麻搏,属于肿瘤压迫或术 后伤及面神经,也常伴有三叉、舌咽、听神 经等多组颅神经的病变。腮腺肿瘤切除术时 牵拉面神经受损。另外听神经瘤、头颈其他 肿瘤及面神经减压术后都有可能损伤面神经

周围性面瘫PPT参考课件

周围性面瘫PPT参考课件

面神经核
5
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主要鉴别表
中枢性
周围性
病变部位 面神经核以上,面瘫的对侧
面神经核或核以下的 神经纤维,面瘫的同 侧
瘫痪范围 面部下2/3部
患侧全面部
瘫痪程度
面部随意运动消失,情感运动 存在,故两者有分离现象
面部随意运动及情感 运动均消失
镫骨肌反射 存在
可消失
味觉障碍 决不出现
可出现
注意,早期进行电疗能引起面肌痉挛,最好于发病2周后 进行;同时注意,一旦麻痹恢复运动,即应终止电理疗, 否则也可引起面肌痉挛。
30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面瘫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其 疗效是肯定的。
至今仍然是中医治疗面瘫病症(主要指 贝尔氏面瘫、Hunt氏综合征)主要手段 之一。
对后遗症患者则不理想,但也有效。 其机理是兴奋神经、扩张血管、促进血
肌电图(EMG):单靠EMG难以判断早期面瘫的预后。失神经 肌电位见于完全面瘫发生后14-21d后。可发现再生电位,对 晚期面瘫患者有用。
眨眼反射:刺激眶上神经,测量两侧眼轮匝肌闭目反射的潜伏 期,有一定的早期评估作用,但三叉神经有病变时其结果不准 确。
11
面神经功能评分标准
评级 恢复程度
➢ 面瘫前2-3天多有不被患者注意的 耳后疼痛。
➢ 患侧舌味觉减退,吃饭时患侧颊部 食物潴留,少数患者有听觉过敏。 因闭眼困难造成流泪、干眼症。
16
面神经炎的自然病史
发病前1周可能有轻微感冒病史,发病 前3-4天内可能有耳后疼痛感。
起病突然,面瘫症状24h内逐渐加重, 通常在1周后症状稍有缓解,但此时面 神经管内面神经水肿正加速发展,神 经变性发生。

面神经麻痹的诊断与鉴别诊断ppt课件

面神经麻痹的诊断与鉴别诊断ppt课件
下半部分支配眼轮匝肌的下半部分、下部面肌 和颈阔肌。
精选ppt
3
一.解剖生理
▪ 面神经核的轴突在发出后向背内侧走向第四脑室 底近中线处,绕过外展神经核,在桥脑延髓交界 处的外侧出脑干,走向桥脑小脑角,中间神经于 面神经和听神经之间发出。
▪ 这3条神经均行向外侧进入内耳道,在内耳道, 面神经、中间神经与听神经分离,继续在面神经 管向外侧行走,达膝状神经节水平,而后面神经 在茎乳孔出面神经管,经腮腺,支配除咀嚼肌和 提上睑肌以外的面肌及耳部肌、枕肌、镫骨肌、 颈阔肌。
舌前2/3味觉由面神经 传导、舌后1/3味觉由 舌咽神经传导。检查 时预备好醋酸、糖水、 盐水和奎宁溶液,依 次检查酸、甜、咸、 苦觉,并两侧对比, 病人不能说话,只能 点头、摇头示意,每 次检查前必须漱口。
精选ppt
11
二.检查
▪ 一.面肌运动 ▪ 二.味觉
▪ 三.反射
1.眼轮匝肌反射 2.眉弓反射 3.口轮杂肌反射
▪ 内耳孔处的损害
▪ 桥脑小脑角损害
▪ 面神经核及髓内分段诊断
▪ 面神经颅外段: ▪ 鼓索支水平:
▪ 累及镫骨肌支:
▪ 膝状神经节:
除面神经瘫痪、 该侧舌前2/3味觉 消失及口干外,还 有听觉过敏,此处 狭窄,预后差。
▪ 内耳孔处的损害
▪ 桥脑小脑角损害
精选ppt
6
一.解剖生理
▪ 因此,一侧的核上性通路受损时只发生对 侧面部下1/2-2/3的肌肉瘫痪,而一侧核性 或和下性的面神经损害则引起同侧全部肌 肉麻痹。
精选ppt
7
一.解剖生理
▪ 中间神经
1.传导舌前2/3味觉; 2.副交感神经纤维; 3.传导感觉的纤维。
精选ppt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断与治疗 ppt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断与治疗 ppt

咽腭弓松弛,属7, 8, 9颅神经同时受累,而
-
13
3.3电生理检查

瞬目反射(BR)、双侧面神经传导速度(NCV)、
额肌和口轮匝肌肌电图(EMG)检査是面神经
麻痹后常用的评价方法。通过观察瞬目反
射中患侧及对侧的R1R2是否出现及R1的潜
伏期和波肌或口轮
3. 2体征

面神经分布区的主观检查可见患侧皱额、
皱眉、闭眼、蹙鼻、鼓腮、露齿、噘嘴和
吹口哨等动作无力或完全不能,部分患者
耳后乳突区域压痛,或耳壳、外耳道出现
疱疹;角膜反射患侧减退,患侧听觉气导
增强或减退,舌前2/3味觉减退,可同时出
现,也可单独出现。极端个案出现患侧面
瘫同时,伴有同侧听力下降、咽反射消失,
侧R2 及对侧R2’潜伏期≥37ms;双侧R2潜伏
期之差≥4ms。3.3.2面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的
异常标准:患侧未引 出明确波形;(2)双
侧潜伏期之差彡0.5ms;患者波幅较健侧波幅
下降。3.3.3 EMG检测的异常标准:静息时
出现纤颤电位、正锐波等;轻收缩时出现
-
15
3.4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角或耳后颈枕部疼痛,极少数患者早期有
发冷发热。典型表现为患侧面部所有表情
肌瘫痪,如额纹变浅或消失,眼睑不能闭
合或闭合不全,属Bell氏现象,有时自然流
泪或遇风流泪;患侧耳听力下降或听觉过
敏,个别患者伴有眩晕;部分患者患侧舌
麻木,味觉减退,患侧面部僵硬不舒,口
角下垂并被牵向健侧,咀嚼时患侧无力,
-
12
-
7
• 1. 5颅脑外伤 颅底骨折或颞侧外伤后可能伤及面神经的 不同节段。但也可能伴有外展神经、动眼 神经、 舌咽神经轻重不等的损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宁夏中医医院针灸科
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茎乳突孔面神经非特异炎症所致的周围 性面神经瘫痪。临床以突然发生的一侧 面部瘫痪,口眼歪斜为主症。
2
面神经的解剖
面神经为第7对脑神经,是混合神经, 包括感觉、运动纤维组成,分别管理舌 的味觉,面部表情肌运动及支配舌下腺、 下颌下腺和泪腺的分泌。
攒竹
18
分期治疗 急性期:目前有争议! 针刺可否? 可针,穴位少,刺激量小,药物为主。
恢复期 针刺 电针 隔姜灸 穴位注射
后遗症期 针健侧同患侧。健侧重,患侧轻(穴位多少
针刺深度 针刺刺激量 )
19
【预后】 80%的病例可在2~3月内恢复。轻症病例 多无神经变性,2~3周后开始恢复,1~2 个月内痊愈;神经部分变性者,需3~6个 月恢复,更严重者,恢复缓慢甚至不能 恢复 。 老年且伴有高血压、糖尿病,既往有脑 卒中病史的预后不良。
16
治疗方法:
1.急性期:起病5-7天,治疗主要是控制炎症、水肿, 改善局血液循环,减少神经受压为原则。具体可选用药 物、理疗等治疗,激素(泼尼松30mg,神经营养性药物 (钾钴铵)等。
2.恢复期:从1周-3个月,此期主要使神经传导恢复 和加强肌肉收缩。采用方法:(1)针刺疗法。(2)电针、
面部推拿、隔姜灸、穴位注射、放血、梅花针。(4)活
味觉信息
和腭腺

主运动核的背外侧
三叉神经核 司角膜或结膜刺
泪腺核
激所致流泪放射 支配泪腺
的纤维
感觉核
延髓孤束核上部 与主运动核毗邻
位于面神经上的膝状神 经节中神经元的周围突
负责传导味觉 信息
接受舌前2/3,口底及腭部味觉 后1/3为舌咽神经接受
4
运动根 感觉根 运动纤维 --- 运动核 副交感纤维---上涎核 味觉纤维 --- 膝神经节
血管压迫是面瘫原因之一,认为小脑脑桥角的动 脉环可以突然改变位置使面—听神经束受压、拉 长。
8
病理:
面神经水肿,髓鞘或轴突有不同程度变 性,以茎乳孔和面神经管内的部分为重。
9
诊断
损害定位 (l)茎乳孔以外:面瘫。
(2)鼓索与镫骨肌之间: 面瘫+味觉丧失+涎腺分泌 障碍。
(3)镫骨肌与膝状神经节之间 :面瘫+味觉丧失+涎 腺分泌障碍+听觉改变。
分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 :指病损位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 特点:
1 病变对侧睑裂以下的颜面表情肌瘫痪 2 常伴有与面瘫同侧的肢体瘫痪 3 无味觉和唾液分泌障碍等临床特点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指面神经运动纤维发生病变所造成的面瘫 特点: 1 病变同侧从额纹消失,眼睑不能闭合、不能皱眉、鼓腮漏气可伴有 听觉改变、舌前2/3的味觉减退以及唾液分泌障碍等临床特点 2 无肢体运动障碍
(4)膝状神经节: 面瘫+味觉丧失+涎腺、泪腺分泌 障碍+听觉改变。
10
临床表现
1. 发病急,少有自觉症状,有所谓“昨夜完 好,今晨得病”之说。 2. 口角下垂,健侧向上歪斜,不能紧闭口唇、 不能鼓腮、吹气,饮水时漏水。 3. 脸裂扩大,上下睑不能闭合,结膜外露, 用力紧闭时眼球转向外上方,即贝尔氏征。
治法:祛风通络,疏调经筋 主穴:攒竹 鱼腰 阳白 四白 颧髎 颊车
地仓 合谷 昆仑 风寒:风池 风热:曲池 恢复期:足三里 人中沟歪斜:水沟 鼻唇沟浅:迎香 石学明院士:阳白四透法(阳白穴以四枚针分别向上星 头维 丝竹空方向透刺(18天)。常规(阳白透上星)(5-8天)。 常用:攒竹透丝竹空 地仓透颊车
3
面神经管前段
主运动核 支配面上半部肌肉的核团接受来自 双侧大脑半球的皮质核束纤维
面随 支配面部表情肌 外耳肌 部 意
脑桥下部网状结
支配面半下部肌肉的核团仅接受来自
镫骨肌 二腹肌后腹 茎突 肌 运

构的深部
对侧大脑半球的皮质核束纤维
舌骨肌
肉动
神 经
副交感核 上泌涎核 孤束核 接受口腔传来的 支配下颌下腺和舌下腺,鼻腔腺体
5
面神经管内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岩浅大神 经
镫骨肌神 经
鼓索神经
6
茎乳孔以外段
分为: 耳后神经 颈支 颞支 颧支 颊支 下颌缘支
以运动纤维 功能受损为主
7
病因:
可能由某种病毒感染引起,使神经鞘膜发生炎症、 水肿,面神经管内的面神经受压。
常在局部受冷风吹袭或着凉后发生,可能是寒冷 引起营养面神经的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缺血而发 生水肿,加重神经受压。 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14
面神经损伤的定位:
核上瘫—对侧睑裂以下 表情肌瘫痪
核下瘫--同侧全部 表情肌瘫痪
15
吉兰—巴雷综合征:有近期感染病史,多为双侧周围性面瘫,伴 有对称性四肢迟缓性瘫痪和感觉障碍,脑脊液检查有特征性的蛋 白-细胞分离。
耳缘性面神经麻痹: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常并发耳缘性面神 经麻痹,也可见腮腺炎、肿瘤、化脓性下颌淋巴结炎等,常有明 确的原发病史和特殊症状。
血化瘀中成药。(5)保护角膜的措施。
3.后遗症期:指3个月以上后面瘫仍不能恢复者。可以 针刺双侧及肢体远端穴位。
17
病因病机:
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顾,风寒或 风热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使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 肉失于约束,出现(口窝)噼。足太阳经筋为“目上冈”, 足太阳为“目下冈”,故眼睑闭合不全为足太阳和足阳明 经筋功能失调。口颊为手太阳和手、足阳明经筋所主,口 歪为三经筋功能失调
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起病缓慢,常伴有其他
脑神经受损症状及各种原发病、的特殊表现。
神经莱姆病:为单侧或双侧面神经麻痹,常伴发热、皮肤游走性 红斑,可累计其他脑神经。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是癌肿对神经系统的远隔效应,而非直 接侵犯及转移至神经和(或)肌肉组织的一组综合征。临床表现 复杂,即可为周围神经和肌肉的改变,又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各 个部位损伤的症状。(鼻咽癌/小细胞肺癌)
11
4. 泪溢或泪液减少,角膜干燥。 5. 前额皱纹消失,不能皱眉。可与中枢
性麻痹相鉴别。 6. 其它症状:味觉、听觉等变化。
12
体格检查:
鼓腮、露齿、蹙眉、抬眉试验 巴氏征
量血压
颅脑CT 肌电图
辅助检查:
13
鉴别诊断:
面神经麻痹是以颜面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 见病(面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